登陆注册
17271500000004

第4章 老祖天师张陵早期的炼丹求道历程

一、巧得丹书:嵩山石室与九鼎丹书

我国古代有“终南捷径”的典故,这个典故指的是有些人在仕途不顺利的时候就跑到像终南山那样的深山密林隐居起来,给人们的印象是他们是不屑于为官的——好像做官会玷污自己高洁名声似的。而在很多时候,朝廷也果真会以为所有的隐居之士都有高洁的品行,常常用一道诏旨把这些人召出山来担任朝廷的高官。其实这类所谓的隐士实乃假隐士,说得严重点,其实就是一帮欺世盗名之辈。

老祖天师张陵也只做了江州令一类的小官,本来也默默无名。后来,老祖天师张陵便辞官归隐于北邙山。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朝廷倒真的开始重视他了。东汉章帝和明帝时,也曾屡次征诏他出山为官,但都被老祖天师张陵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在老祖天师看来,一个人在面对人生的选择的时候都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和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归隐就是归隐,归隐意味着对世俗政权的不合作的态度,意味着对另一种生活方式和道路的选择;而为官则就是为官,意味着对世俗政权的认同,意味着对官职加之于当官之人的身上的责任的认同。

但,老祖天师张陵归隐北邙山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一方面,老祖天师张陵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把归隐山林看成是一种解脱,看成是一条通往宁静、恬淡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老祖天师张陵那对生民百姓所具有的强烈现实责任感、那对人世间种种苦难的强烈的关切和同情之心,从来都未曾泯灭过。这样一种矛盾的心境其实一直在困扰着中年时代的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

但老祖天师张陵短暂的官宦经历又让他对当时庞大的封建官僚制国家机器的本质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这架机器早已抛弃了公平、公开、正义的组织原则,它现在被操纵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少数人奴役另外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广大无辜生民百姓的工具。所以,老祖天师张陵不再愿意作为这架庞大的封建官僚机器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但是,自从归隐北邙山之后,老祖天师张陵的心境还是很难平息下来的,因为他仍然在苦苦思索着何为生民的福祉,如何才能帮助生民们找到通往那永恒福祉之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是,路在何方呢?老祖天师张陵为此而沉思着,并为此而苦闷不已。

老祖天师张陵自幼熟读各类书籍,知道在上古时代有所谓的长生之术和不死之药。所以,老祖天师张陵想,如果能获得这种使人长生久视的不死之药或不死之方的话,那么很多的社会苦难都可以避免,因为对于那些能长生久视的生民百姓来说,物质利益的争夺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多少人为了维持那副臭皮囊的肉体性存在而对物质性的东西争夺不已!而多少现实的苦难不是因为对物质利益的争夺才引起的?

可是这不死之药和不死之方在何处呢?

历史上秦始皇曾焚书坑儒,这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灾难性的事件。所幸,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并没有屈服于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把其中的重要典籍藏匿于各地名山的石洞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藏书之人相即逝去,而那些藏书的处所也随着藏书人的逝去而成为一个个尘封起来的秘密。只有那些有缘人才能再次开启那些尘封起来的秘密,一睹这些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的典籍文献。

而老祖天师张陵正是这样的有缘人。一方面,他内心有强烈的要看到这些书籍的愿望;另一方面,老祖天师张陵也时常往来于北邙山周围的众多名山石洞之间。

据史籍记载,老祖天师张陵曾于嵩山一处久已废弃的石室之中得到了一部名为《黄帝九鼎丹经》的书。这部丹书书名与黄帝有关。传说黄帝曾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九尊。九尊宝鼎铸成之时,电闪雷鸣,只见一条青龙从空中垂下胡须来迎接黄帝。于是黄帝顺着龙须而攀上龙背,另有黄帝臣下及嫔妃七十多人跟着攀上了龙背。随后,那条青龙摆摆头,向西天飞升而去。所以,黄帝飞升的地方的湖,后来就被称名为鼎湖。黄帝当然已经飞升而去,可是后人却借黄帝之名和铸造九鼎的故事来命名那些与炼制长生不死之药相关的书。老祖天师张陵所得到的丹书《黄帝九鼎丹经》正是这样一本事关长生久视、延年益寿方面的书。

北邙山又称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也叫太平山、郏山。北邙山海拔不高,约300米,其东西横亘数百里,处于黄河南岸,为秦岭的余脉,崤山的支脉。

北邙山自古以来是举世公认的风景秀丽之地,其主峰翠云峰——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风景秀丽,故名之为“翠云峰”。

北邙山风景虽美,却不是好的隐居之地——此地阴气太重。因为从西汉开始,众多王公将相都看中了此地的好风水,选择此地作为生命安息的最后之地。有后来唐代的古诗为证:“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以,在北邙山隐居了一段时间之后,老祖天师张陵一方面感觉到了此地的阴气太重,不是合适的隐居、炼制金丹的理想之地;另一方面,老祖天师这个时候始终被一些宗教哲学方面的终极问题困扰着,促使他有了去其他名山参游访道,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思考的想法!

二、由洛入淮:桐柏山收徒

老祖天师张陵虽然在嵩山的石室中得到了一部如何修炼金丹的黄帝九鼎丹书,可他并没有马上着手炼制仙丹的事宜,因为炼制仙丹的条件还尚不充分。道门炼丹是一门非常讲究、专业、高深的学问。首先,炼制金丹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物力;其次,炼丹需要合适的地理环境。而老祖天师此时所处的境况尚未具备这些条件。

后世的道士们常用“闲云野鹤”来描述和形容自己所选择的自由、浪漫和带有几分诗意的却也是居无定所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是很难让一般人接受的,但这对于那些求仙仿道的道门中人来说,此中自是其乐融融。那些道门中人正是通过不断的云游来开阔自身的视野,来增加自身的履历和实践知识,不断地与天地自然造化接触,突破种种书本知识和常识的樊笼,亲证宇宙大道的真实不妄性。再加之,北邙之山,确实是阴气太重,不是能够成就仙丹之宝地。所以,在归隐北邙山之后,老祖天师张陵很快就认识到四处云游的重要性,并有了到其他地方参游访道的打算。老祖天师在北邙山短暂地隐居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决定离开北邙山。

老祖天师张陵先是向南进入淮河流域,然后在桐柏山的子云峰落下了脚,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数年。在这数年期间,因为仰慕老祖天师的名声,周围前来向他求道问学的人络绎不绝。老祖天师张陵本来就是一位极为优秀的老师,面对那些纷至沓来的学子们,他总是很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直到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满意为止。

在那些寄居于桐柏山子云峰的数年光阴里,老祖天师张陵还遇上了一位自此之后跟随他一辈子的学生——这名学生叫王长。王长待人诚恳,天性聪颖,又有着求道访学所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是那种让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一看就喜欢,并认定其日后定当在修道方面有大作为的学生。自此以后,王长终身侍奉老祖天师张陵左右,跟随老师云游在山山水水之间,孜孜不倦地探求着天地自然造化大道的奥秘。

当然,在此地居留的数年之间,老祖天师张陵还收了几位其他有志于跟随他,并以修道为终生之事业的徒弟。

桐柏山的自然环境优美,老祖天师张陵也备受当地人的尊重和喜爱。应该说在子云峰居住的那些年头是令老祖天师张陵有不错的心情的。于是,老祖天师张陵便趁着这些年难得的清闲时日看了大量上古流传下来与道家服食、辟谷、导引、按摩以及医药等方面的知识相关的书籍。

可是,老祖天师张陵心中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想着寻找一个地方,能按《黄帝九鼎丹经》上的方法炼制仙丹,以解除那些千百年来都困扰着芸芸众生的近似于无解的根本难题!

然而,在老祖天师张陵的直觉当中,桐柏山的子云峰并不是炼制仙丹的理想之地,它总是还欠缺某些成就金丹的要素。老祖天师张陵于是决定携少数几位弟子及其家眷离开桐柏山,去寻找这样一个炼丹的理想场所。

三、丹山似锦:老祖天师张陵所见到的龙虎山胜景

老祖天师张陵先是沿淮河南下,进入江西境内。当他抵达江西贵溪县境内见到云锦山时,老祖天师张陵的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叫好。云锦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结构,老祖天师看到此地山势虽然不高,但每座山头上都长满郁郁葱葱的草木,那些呈螺髻形的山峰沿卢溪河两岸依次分布。老祖天师认真地统计了一下,发现该地有九十九座山峰,还有二十四座岩石洞窟,可称得上是奇峰青翠,绰约风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

此外,老祖天师张陵还发现,当时的云锦山不仅山峰众多,还形态奇异。令老祖天师张陵啧啧称奇的是,此地周围有特别突出的九座山峰环抱,实在可称得上是九龙集结之地。

云锦山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此地山势呈一环状的空间地理结构,恰如一宝葫芦的形状,入口虽小,但进去以后却极为宽敞。老祖天师张陵于是决定在云锦山停歇下来。

老祖天师张陵当年所到的云锦山,也就是今天江西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不过,当时确实只有“云锦山”之名。“龙虎山”是后来的名字,那是在老祖天师张陵炼成龙虎大丹之后才改的名字——“云锦山”和“龙虎山”二者异名却同指。

当老祖天师张陵见到云锦山这好一派龙虎气势之后,即当下决定,要在此地建屋筑坛,先为日后的炼丹做一些准备工作。

道门中人炼制仙丹大药,对山水环境的选择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在老祖天师张陵对云锦山的直觉印象中,固然是认为此地为理想的炼制丹药之宝地,但出于谨慎,老祖天师还是决定要先对该地周围的奇山、异岩、秀水再作一番周密认真的实地考察。

老祖天师张陵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了更多与仙家相关的奇山异石,它们形态各异,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是鬼斧神工啊!后来,居住在龙虎山地区的人们围绕着老祖天师张陵的实地考察所发现的奇山异石,而引出了很多有趣的说法。

今天的龙虎山景区流传着以“云锦披不得”、“道堂坐不得”、“神鼓敲不得”、“剑石试不得”、“丹勺盛不得”、“御梳梳不得”、“仙桃吃不得”、“莲花采不得”、“仙女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这些俗语命名的风景名胜,它们与当年老祖天师张陵为炼制仙丹大药所进行的实地考察有着莫大的关系,围绕着这些名胜,还滋生出众多与老祖天师相关的仙话传说!

所谓“云锦披不得”,指的是当年老祖天师张陵初到云锦山时所看到的其形酷似云锦状的巨大石壁,“云锦山”之名正由此而起。作为人所披戴之锦衣多由棉或丝纺织而成,但云锦山之“云锦”却是一巨大无比的石壁,所以说“云锦披不得”。其胜状如图。

刚才提到,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就是因为这座巨大无比、状似云锦的丹霞地貌的峭壁,看上去如五彩斑斓的云锦。据说,老祖天师张陵初见这云锦状之峭壁曾因其壮美喜极而泣,于是在云锦之壁对面的正一观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这之后,“云锦山”才正式改名为“龙虎山”。

而“道堂坐不得”指的是老祖天师张陵初到云锦山时,想在山上建一座道堂打坐静修。可在建道堂的山下有溪流经过,因水流变缓而形成一片水流旋涡翻滚而湍急的深潭。深潭中有洞穴密布,有地下暗流直通二十公里外的鹰潭。这绝不是什么古人向壁造书之谈,因为有人做过实验,从该潭处撒下秕谷,会直接从二十公里外的鹰潭的龙头山下的河水中涌出,这说明该处的水文状况是很复杂的。古人认为,深潭、水流湍急的地方易生水怪。这不,这老祖天师张陵当年欲建道堂的山下深潭中恰恰就生长着一只神龟,也许是老祖天师在山上修建道堂的做法,让得它感觉到了其生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所以神龟拼了老命也要反抗。于是神龟每逢老祖天师张陵在山顶上的道堂刚好要完工的时候,就会在深潭中翻滚,并兴风作浪,使山顶上的道堂坍塌掉。这样反复了数次,最后,老祖天师张陵感觉到,自己在山顶上建道堂的行为干扰了神龟的生存环境,忽视了神龟的生存权利,于是便放弃了在山顶上建道堂的做法。其实,一直到今天,在山顶上都没有任何建筑,只有当年老祖天师试图建道堂留下来的遗迹。

所谓“神鼓敲不得”指的是今天龙虎山泸溪河边的一块巨大的形状神似神鼓又似蘑菇的石头。可是这块形神似鼓和蘑菇的石头的来历却很不简单,它与远在四川内江市沱江河畔的葛仙寺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

葛仙寺原本供奉的是道教的炼丹大师葛洪。不知在老祖天师张陵于龙虎山炼丹多少年之后,一些僧人觊觎道教的道观——葛仙寺的好山好水,便强占了,不肯让出来。据说葛仙寺内有一面神鼓,是专门用来镇妖降魔、护佑百姓的。敲一下神鼓,鬼神就会为之发抖;敲两下神鼓,来年就会五谷丰登;敲三下神鼓,就会保生民六畜兴旺。

可是,有一天葛仙寺里来了一个不懂规矩的行脚僧,连敲了十下神鼓。这使得玉皇大帝极为震怒,于是降旨封存神鼓。可是,神鼓不服气,自己奋力一挣,滚下了鼓架,一直往东滚到了龙虎山,倒扣在龙虎山的泸溪河畔。这就龙虎山“神鼓敲不得”名胜的由来——石头做的鼓怎么能敲呢?

再看“剑石试不得”。据说,当年老祖天师张陵初到龙虎山时,见此地虎踞龙盘,是炼就大丹的绝佳风水宝地,于是结庐准备炼丹。哪知作为掌管龙虎山这方土地的神仙也会欺生,竟然暗中从中捣乱,意欲让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炼丹不成。土地爷的这种做法惹毛了老祖天师张陵,于是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拔出手中长剑,朝着眼前的一座山的山头奋力劈去。只听得“咔嚓”一声,那山头定时被劈为两半,中间只隔着一道极为狭长的缝隙。那土地爷见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的道行已经高深到这种程度,自然知道即使自己心有余力,也没那份能力阻止他了,于是只好把此地拱手相让于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让他在此地结庐炼丹!

后来,当地的人们在当年老祖天师所劈开的两个半山的极为狭长的缝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因为地势极为险峻,一般人在通过这座桥的时候,不免腿脚发软,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于是给这座桥起了一个名字——仙人桥,意思是仙人才敢走的桥。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仙人桥已经不再是原来那种非常简陋的只有仙人才能通过的桥了,一般人也可以在上面放心通过。仙人桥今天成了龙虎山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剑石”虽说是可以用来试剑的,但凡人哪用得上那么巨大的小山一样的试剑石呢?所以说“剑石试不得”——不是供凡人来试剑的。

再看“丹勺盛不得”。老祖天师张陵来到云锦山之前,大约是西汉的末期,有一个全身长满了浓密的绿毛仙怪就隐居于此地。据说这绿毛仙怪冬天不用穿衣服,夏天也不用洗澡,一直隐居在云锦山中,炼制神仙丹药。后来,天上的太上老君知道老祖天师张陵来到“丹勺盛不得”了云锦山,不想看到老祖天师和绿毛仙怪两人为争夺这块风水宝地而打起来,于是便将绿毛仙怪召回到了天上。我们知道,炼制丹药要用盛丹药的勺子。这绿毛仙怪也曾经苦心孤诣地炼制丹药几十年,它有一把巨大的用来炼制丹药的精美的勺子,但绿毛怪在返回天庭的时候,不想携带太多东西,于是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那盛丹药的勺子留在了云锦山。

老祖天师到了云锦山之后,得到了绿毛仙怪留下来的勺子作为炼丹之用。后来,这把勺子汲取天地之精华,有了灵性,化为一块巨大的勺子状的石头。这就是今天我们在龙虎山看到的“丹“御梳梳不得”勺盛不得”的美景背后的关于神仙世界的美妙故事——想想也是,那么大的石头状的丹勺怎么可能是凡人用的呢?

所谓的“御梳梳不得”,指的是横亘在泸溪河中的一块巨大的状似梳子的石头。传说,很久以前,昆仑山上有一棵已生长了八百年的黄杨木,年久而成精。天宫中的能工巧匠把那块黄杨木细细地打磨之后,就变成了王母娘娘所使用的御梳,王母娘娘每天都要用那御梳梳头。女人都是爱美丽的,这御梳不仅能帮助王母娘娘梳理出美丽的发型,更绝的是,因它是黄杨木精所化,更具有活血养颜的美容功效。日子久了,这御梳便成了王母娘娘爱不释手之物。御梳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了天宫稀世之宝。

但这御梳的命运却一波三折。有一天,天宫的皇后娘娘在梳妆打扮时,把那御梳放在了梳妆台的边沿。却未曾想到,前来汇报事情的宫女慌慌张张,不小心碰到了那御梳,最后御梳跌落到了人间的云锦山。我们今天在龙虎山所看到的御梳有一根梳齿是断的,那就是御梳在从天上跌落人间时碰到云锦山的石头所致!

说到这里,我想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应该知道“御梳梳不得”的由来了——那么大用石头做的梳子,怎么可能是凡人用来梳头的呢?

“仙桃吃不得”再看“仙桃吃不得”。沿着泸溪河两畔,有众多形态各异的石头,其中一块巨大的石头的形状特别像一颗仙桃。这只仙桃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据说,当年孙悟空从天宫中的“莲花采不得”蟠桃园偷吃了很多蟠桃,吃得肚子胀得老高。更可气的是,那孙悟空在走的时候,还不忘带上不少蟠桃,以备路上吃。孙悟空在返回花果山的途中,口渴了,拿出一只咬了一口,发现这桃可能未熟透,味道有点涩,于是顺手把仙桃扔了出去,掉在了泸溪河畔。时间长了,这仙桃有了灵性,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桃子状的石头。那么巨大的石仙桃怎么可能是凡人吃的!所以当地人取其名曰“仙桃吃不得”。

当年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还在云锦山看到了“莲花采不得”的胜景。“莲花采不得”处于仙桃峰下,由一组山石组成,看上去像极了朝天绽放的水中莲花。“莲花采不得”的异石背后有一段美丽动人的十分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当年的西天瑶池中有一名仙女,名叫白莲仙女。这白莲仙女看上了龙虎山中的一位男青年,便下定决心从天界下凡与那龙虎山的青年成家。玉帝听说了此事,心想:“这还了得,放着好好的仙女不做,非要嫁给那又穷又没地位的人间男青年,我这玉帝的脸面全让你这白莲仙女丢尽了。”于是,玉帝派出天兵天将前往龙虎山捉拿白莲仙女返回天庭。白莲仙女早就下定了要与那龙虎山的青年厮守终生的决心,那是决计不肯再回天庭的了。但天兵天将们也是天命难违,无法对白莲仙女法外开恩。白莲仙女无奈之下,爬上仙桃峰,从山顶上跳下去,坠地而化成了莲花。这莲花历经岁月的洗礼,最后石化为我们今天在龙虎山所看到的样子——那石头正好象征了白莲仙女与龙虎山青年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石头做的莲花当然是采不得的!

“尼姑背和尚走不得”再看“尼姑背和尚走不得”。据《龙虎山志》记载,龙虎山中有雌雄二石,在仙水岩底下。那两石背靠背而立,一男一女,形状像极了人,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公母石”。从它们的形状看,非常像一尼姑背负一和尚的样子,所以也称“僧尼岩”。这公母石的背后也隐藏了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当年老祖天师于龙虎山中炼丹,丹成后便离开了该地。又过了不知多少年之后,一些僧人觊觎龙虎山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在龙虎山的周围地区建立起佛教寺院。随着这些佛教寺院的建立,入寺院中出家的僧尼越来越多。中国有句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随着僧尼越来越多,其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比如说,僧尼因相恋而私奔。据说当时寺中,有一和尚和尼姑感情很好,但是寺院中却有着极为清苦的戒律,他们之间是不能谈情说爱的,更不能结为夫妻。但那对僧尼之间感情确实是太好了,最后,他们之间的关系终于暴露在寺中众僧人面前。没有办法,和尚和尼姑为了能够厮守终生而选择私奔。但他们一走,马上就被寺中的其他僧侣发现了,于是立刻组织人员前去追赶那对为了追求真爱而私奔的僧尼。那和尚还算对尼姑有真爱,没有扔下尼姑独自逃走。后来,那对僧尼在奔逃了一段路之后,实在走不动了。更糟糕的是,那和尚还在慌乱之中扭伤了右脚踝。尼姑见情况紧急,二话不说,背起那和尚就往前跑。也许是因为这对僧尼之间的爱情确实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真爱,更可能的是,那尼姑在危急的时刻竟然表现出了“美女救英雄”式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勇气,总之,他们的行动最终感动了上苍!他们跑着跑着,最后就化成了“公母石”。化成了石头,就不再害怕寺中的僧人追赶,更不必要害怕人世间的闲言碎语,当然也就可以永远地在一起了。“尼姑背和尚走不得”,石头做的僧尼,怎么可能走得动呢!

“仙女配不得”最后,是“仙女配不得”的胜景。泸溪河畔的仙女岩,看上去形状极像一裸体而浴的女性阴户。据说,这块形状像女性阴户的巨石为何仙姑所化。当年,何仙姑因为爱慕韩湘子而触犯了天条,被玉帝罚到人间。一天,何仙姑来到了龙虎山,爱慕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在今天的仙女岩旁脱下了衣服在泸溪河中裸浴,因河水清澈感觉太舒服了,起了永居此地之意。最后,何仙姑就干脆留了下来,在龙虎山修道,化为岩石。这仙女岩又被当地人称之为“大地之母”。龙虎山中人还有俚语:“女人见了羞答答,男人见了笑哈哈。”仙女所化的“大地之母”,岂是凡人配得了的!

四、安坛立炉:老祖天师张陵炼丹前的准备工作

在古代,炼丹是一项极为专门的颇费钱财物和人力的工作。老祖天师张陵只做过江州令一类的小官,家境也谈不上富裕,辞官后就归隐了山林。后来,老祖天师张陵又四处云游,其生活的来源主要靠弟子们及社会好心人士的支持和接济。

光阴似箭,当年老祖天师张陵辞官江州令时不过才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后来,老祖天师从北邙山云游至桐柏山子云峰时,已年近四十。再后来,就来到了江西贵溪县的云锦山。转眼之间,老祖天师张陵停歇于云锦山已达十五个年头,此时的老祖天师已经有五十有好几了。按孔老夫子的说法,五十应该是一个知天命的年龄了吧!

云锦山的这十五年,对于老祖天师张陵和跟随他而来的众弟子们来说是极为不容易的。一方面,老祖天师要系统地梳理以前所看过的经书典籍,消化、融会、吸收和贯通以前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状况,因为这一切对于将来炼就仙丹大药极为关键。除此之外,老祖天师张陵和跟随他的几位弟子还要省吃俭用,积累每一分钱财,以购买炼丹所需要的器皿和丹药原料。他们正是以对宇宙天地至高无上之“道”所怀抱着的最为虔诚信仰的信徒所特有的忍耐力来克服种种困难。要知道,这十五年还仅仅是为炼丹所做的准备工作而已,尚还没正式炼制仙丹呢!

人生又能有多少个十五年呢?

当十五个年头过去后,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便正式炼制仙丹了。在道门中人看来,天地阴阳和合之后便创生了万物,其中一些物质是有生有灭的,如生物体;而另有一些物质则是不生不灭的,如金、银、玉石等。于是,道门中人就在想,能不能炼出这样一种药,此药能让人服食之后“点化”人的肉身,使肉身能像天地一样地长久。而炼丹的过程则可以看成是在丹炉中模仿天地化生万物的过程。乾为天,坤为地,那么鼎器则正是一微缩后的天地空间。天地之中有日月二仪,它们分属阴阳,鼎器之中则正好要有阴阳二重性之药物:铅和汞。药在鼎中,象征着日月居于乾坤之间。铅汞在鼎器中相互和合喻指阴阳相配、雌雄相合,最后可成仙丹大药。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炼制丹药总是很简单的,但实际上,炼丹的实际步骤却要复杂得多。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晓当年老祖天师张陵进行炼丹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了,只能通过后世道士们有关炼丹的经籍中的记载作一些简单的描述。

要炼制仙丹大药就要先建丹屋。丹屋一般都要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之中。建丹屋也有很多讲究的,通常要求建屋之人佩带符印,在建屋之前还要清洁身心,然后才能动土。动土的时候要先除去旧土三尺,并使地面平平整整,然后才能在此地上起基。起基之地基大约要高三尺半左右,屋长约三丈,宽约一丈六尺。屋顶还要用洁净的草木覆盖,墙壁则用泥土夯实而成。为什么道门中人建丹屋要大量地用到土而不是其他材质呢?因为在道门中人看来,土具有化生万物之功效,由土建造的房屋不仅可以让人充满生命活力,还可以促进丹药之间的有效和合而显示出无穷变化之功。

道门中人在建丹屋夯实墙壁时,还要保证墙壁坚实、密不透风。因为丹屋本为凝聚天地精华、灵气之地,如果墙壁不坚实而透风的话,就会吹散天地精华和灵气,就会对日后的大丹之炼制产生消极影响。

丹屋的正东、正南方要开门二扇。因为龙虎山处于北斗球,东方是生化之气所生,而南方则是阳气旺盛的方位,从这两个方向开门就可以充分地吸取阳精之气。门的宽度也有一定之规,约宽四尺,并且要能关得严实合缝,这样才能挡住强光线的进入。屋内正中央之处是安放炼丹炉灶的地方,但在砌造丹坛炉灶之前,要先在下面埋上几道道符,以防止山中鬼怪作祟。

在建好丹屋之后,还要筑丹坛。丹坛就是丹台,上边可放置丹炉和药灶。坛的构造也是要遵循一定的法度而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坛高约三尺左右,最宽处约二尺四寸;坛又可以分三层,最下边的一层高一尺二寸,阔五尺五寸;中间一屋高约一尺,阔约四尺五寸;最上一层约高八寸,阔三尺五寸。坛分三层,以象征天、地、人三才。

坛之上要安放丹炉或丹灶。丹炉是安放药鼎的地方。炉有多种,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偃月炉,也叫太乙神炉。据记载,这种炉周长约为一尺二寸,厚约二寸,高约二尺四寸,分三台,上下通气,上台高九寸,象征天,开有九窍,象征天上的九星;中台高一尺,象征人,开有十二扇门,象征十二时辰;下台高五寸,象征地,开八个门达,象征地上的八风。炉的内径为一尺二寸,大小约与药鼎相当。

丹坛悬胎鼎 偃月炉

药鼎在炼丹活动中是极为关键的,它一般置放于丹炉之上。用现代的话说,鼎是丹药反应的容器或冷凝装置。鼎又可分水鼎和火鼎,而火鼎是炼丹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它一般用来盛放药料,可以用来加热;而水鼎中一般盛有水,其外围敷有灰土一类的物质。火、水二鼎有导管相连通,以作为供应冷水及导引药蒸汽之用。

鼎也有很多种,有金、银、铜、铁、土等类型的鼎。鼎的制作也是一门专业的学问,例如,秋夏两个季节铸造的药鼎就不好;鼎的肚部大了的不好;鼎脚太短或弯曲的不好;开口大而耳太小的鼎不好;上下厚薄不均匀的鼎不好;有沙眼漏气的鼎不好;看上去没有光泽、不润滑的鼎不好;不依照尺寸而铸造的鼎不好;外表起皱纹的鼎也不好等等。

炼丹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药料。这些药料主要为丹砂和汞。此外还有雄黄、曾青、石胆、砒霜、白盐、白矾、牙硝等天然矿物。在古代要获得这些天然的矿物是极为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银钱财去购买。有些药料即使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得到,所以,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得亲自上山去采集炼丹所用的药料。有时候,运气如果不好的话,数年内也难得碰上所需要的药料。更多的时候,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常常因为找不到其中的一两味药饵而耽搁数年。这又是一次对老祖天师张陵及其弟子们对道是否有坚定信仰的严峻考验,当然更是对他们的耐心和毅力的考验。

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面对年青时代的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以如此虔诚之心、为使生民免于苦难所进行的事业,老天爷又怎么会无动于衷而不眷顾于他们呢?!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炼制丹药所需要的一切先决条件均已准备妥当,终于可以正式着手炼制仙丹了。

同类推荐
  • 范钦评传

    范钦评传

    范钦出生于一个寒儒之家,没有门第光环和荫袭,也没有受业于什么名师,只有曾任县学训导、教谕的祖父、叔父在学业上给予过有限的帮助,因此,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初步成就,主要是靠他本身超越常人的勤奋努力所获取的。二十七岁青年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并且能关心民瘼、公正执法,初见政绩。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蒋介石的后半生

    蒋介石的后半生

    本书介绍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数十年的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历史资料对蒋介石做出客观的评价,给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 吕不韦:最成功的商人

    吕不韦:最成功的商人

    自古窃钩者死窃国者侯,商人吕不韦乎居奇货,靠着一本万利的经营理念,做了全天下最大的一笔买卖,他也因此封侯拜相、权倾天下,岂料祸福难料……
  • 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郑周永,韩国现代的创始人,拥有43家关系企业,15.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512亿美元(现代汽车为92亿美元),除汽车、建设等核心企业,还包括造船、重电机械、电子等关系企业,韩国现代是一家股票上市最少,外国资金最低,最具“韩国色彩”的企业团体,在此全球分工合作的世代,成为特立独行的一匹车坛黑马。
热门推荐
  • 一口吞掉甜美妻,老公别乱来

    一口吞掉甜美妻,老公别乱来

    "姓安的,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小时候希望有个泳池,里面都是比基尼美女,我有一个网,看中哪个捞哪个。""从小就不正经。""那也只对你不正经。"
  • 误惹腹黑大神

    误惹腹黑大神

    至于把我扔到千年之前吗!就算是去寻找所谓的真命天子,也不必这么坑人吧!不过这是我的良人吗?怎么这么……无赖。三个月后……谁说他丑,眼睛肯定长到脑袋上去了!某女愤愤的锤着床。“看来娘子体力还不错,那接着来……”林璇雪的身后传来富有磁性的声音,不等林璇雪发表任何意见,某男已经在床上开始了他的伟大事业……
  • 吕小布与貂小婵

    吕小布与貂小婵

    貂小婵的人生:“扛过枪、打过战”最后败在感情上!从此冤家来抬杠,好在冤有头,债有主,前面直走是幸福!百转千回斗男神,不料男神是债主。
  • 悠云医仙(待修)..more

    悠云医仙(待修)..more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奇幻武侠小说。【诗云】苍穹云音容万物,瀚海潮声动人间。惊魄瑶筝确知语,引魂玉笛可解忧?悠云医仙飞针出,逐月公子入梦来。惊鸿神女仙丝绕,沧海神剑终归心。她,李写意,出生于20世纪末的农民家庭,受重男轻女思想的毒害,从小得不到完整的双亲之爱。直到遇见孤独但乐观的他,温暖才降临。然而好景不长,痛失恋人的她仅在三年后就随风逝去。他,展明,少年时
  • 情碑

    情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宿命难违,还是逆天扭转。心意萌动,才发现人妖殊途。情根深重,才发现荆棘无常。我们能否改变天意?我们能否殊途同归?
  • 商务口语秀(双语版)

    商务口语秀(双语版)

    职场英语白骨精,助你完成由菜鸟到高手的完美蜕变,汇集最经典、最全面、最实用的商务英语会话表达,夯实你的基础。
  • 重生之纨绔世子

    重生之纨绔世子

    同样的穿越别人都想过上安逸的日子却不得不生死打拼韩雨轩却无所事事,干什么呢?不如纨绔吧!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不一样的纨绔子弟,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豹子最后的舞蹈

    豹子最后的舞蹈

    本书为中篇小说集。作者以自己丰厚的生活底蕴,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神农架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被大山隔断的生活,小说充满浓郁的山地风味和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 战神夫君嗜宠特工魔妃

    战神夫君嗜宠特工魔妃

    她是黑道女王,生杀予夺,心狠手辣。她是大越国孤女,目睹父母死亡真相,叔伯眼中钉,祖母姨母肉中刺,性情大变,贪慕虚荣,出卖弟弟,阿谀奉承,只为活下去。当她成了她,护弟弟,谋生存,建势力,誓要站在世界巅峰,无人敢欺!
  • 机仙传

    机仙传

    21世纪的神仙早已不再是冷兵器时代,谁说只有凡人能有高科技?神仙的科技是什么?当法宝变成了你未曾想象的高科技,当御剑术演化发展到了21世纪,那些远远超越了凡人的仙神将他们的技术推进到了何种地步?一位平凡少年的意外加入,从此改变了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