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9900000043

第43章 五子之歌

桃红柳绿,万物复苏,转眼又是阳春时节,山川原野问的风光一派欣欣向荣。

纳言苏威的心里,丝毫没感到春天的到来,一直被严峻灰冷的寒冬裹挟着。他眼中看到的不是草木葱笼,景色明媚,而是天下社稷正在向深不可测的冰窟里沉陷着。

三月三是上巳节,按古有的风俗,上巳日要出外踏青、游乐,文人雅士则多戏水赋诗。今年的三月三,皇上将戏水之乐定在西苑的内海举行。

这一天,朝中群臣会聚西苑水边,与皇上一起饮酒赋诗,君臣同乐。皇上的兴致极为高涨,连饮三大杯之后,便即席赋诗一首,名曰《凤艒歌》:

三月三日向江头,

正见鲤鱼波上游。

意欲垂钓往撩取,

恐是蛟龙还复休。

皇上新诗甫出,百官一片欢呼雀跃,频频举杯,称颂陛下文采空前绝后,无与伦比,堪为当世一绝,云云。皇上不胜欣喜,受贺之后命百官都须作诗助兴,群臣遵旨纷纷唱和。

苏威也随臣僚们举杯喝彩,并将皇上的佳句一遍遍在心里默诵着,忽然就涌出一种莫名的不祥之感。

“……正见鲤鱼江上游……恐是蛟龙还复休……”自古以来,只有圣上天子才可称龙,皇上今日竞把鲤鱼比作了蛟龙,当然是无意,即兴之作而已。不过,鲤李谐音,李为蛟龙,即得天下,无意中的诗作却应了谶语,此兆不吉!

苏威正自思自忖,又听得一阵欢呼,海上的水戏开始了。当年为庆贺通济渠开河,皇上在宫城积翠池边设宴大酺,何稠献上了他设计制造的七十二水戏,博得皇上的喝彩。木偶水戏尽管精巧新奇,毕竟还不是真人演艺,总觉得有些不过瘾。为了筹备今天上巳节的游幸,皇上早早就命一班学士撰绘了《水饰图经》,将古代七十二件水事收入书中,又使朝散大夫亲督艺伎照《水饰图经》中的故事排练成真人表演的傀儡戏。这时,七十二艘木船荡波水上,每船各演一出水事之戏,诸如:神龟负八卦出河,授于伏羲;玄龟衔符出洛水;赤龙载图出河,授于尧;丹甲灵龟衔书出洛,授于苍颉;尧舜游河遇五老人;禹遇神女于泉上;秦皇人海求仙……七十二戏各有绝妙之处,人物栩栩如生,加上钟磬筝瑟伴奏,令人耳目一新。直看得百官张口结舌、心花怒放。

除七十二艘水戏船外,还有十几只妓航酒船在水上穿梭往来,不时地为皇上和众臣添酒助兴。君臣边饮边乐,直到夕阳西下、灯火齐明的时候,皇上突然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也是一项崭新的宏伟计划,使苏威深感震惊!

皇上宣布:扬州至余杭之间八百里运河已经开通。也就是说,从此由东京沿水路可直达江南腹地杭州了。先帝开皇至今,皇上的离宫多在江北兴建,江南只有扬州江都宫一处,远远不足圣驾巡省之需。为弥补此缺憾,皇上已诏令毗陵郡守集兵役十万,在毗陵东南营造一座新官苑。

随后,皇上命内侍将毗陵新宫苑的图纸给百官传看。

毗陵郡位于扬州以南偏东三百里处,新开的运河经此南下至余杭。设计中的宫苑周围二十里,内有十六官。在流觞曲水、山湖水池之间从芳夏池之左开始,依次是骊光宫、流英宫、紫芝宫、凝脂宫、瑶景宫、浮彩宫、舒芳宫、懿乐宫、采壁宫、椒房宫、朝霞宫、珠明宫、翼仙宫、翠微宫、层成官和千金宫。此外还有四座凉殿,在清流环绕之中,四殿取名圆基、结绮、飞宇、漏景。毗陵宫苑仿照东京西苑设计,方圆比西苑小了许多,而奢华绮丽超过西苑。

正是在看到毗陵宫苑图样的那一刻,苏威的内心陡然感到了那种严冬的冰冷。在朝为官三十余载,仕途职阶三起三落,猛然有这种心境,是苏威平生第一遭,不由地心中自省:莫非我真的老了?

苏威是京兆武功人。其父苏绰,曾是西魏度支尚书,以革故鼎新而享誉朝野。文帝杨坚任北周丞相时,闻苏威大名,又经高颎引荐,两人有过一席长谈,之后杨坚曾叹:相见恨晚!杨坚禅位称帝,拜苏威太子少保,追赠其父苏绰为邳国公,让苏威袭爵。不久又让苏威兼纳言、民部尚书两职。苏威上表推让,而文帝下诏说: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卿有兼人之才,应无辞多务。”就是说,我量材使用,你也须能者多劳。苏威这才受命不辞。

苏威的为官之道,常以父训为准则。父亲苏绰在西魏时,因国用不足,奉旨定制征税之法,当时税赋很重,苏绰感叹说:“今日征税正如张弓,绝不是承平之世的税法。但愿后来之君王能将其松弛。”苏威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引为己任。在做了隋室民部尚书之后,即奏请减免赋役,从轻征税,文帝言昕计从。在文帝眼里,苏威的作用和才干与高颎不相上下。

有一回,文帝无故发怒,要斩杀一名朝臣。苏威听说后闯宫进谏。文帝不但不理睬他,反而怒气更甚,要亲自出宫斩那朝臣。苏威张开双臂挡住文帝。文帝调头避开苏威,从侧门出宫。苏威又疾步绕行,迎面拦住了皇上。文帝无奈,恨恨地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文帝怒气平息,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苏威的劝谏很有道理,若不是他,自己就铸成滥杀无辜之错。遂召苏威至御前,说:

“朝臣百官若都如你这样忠心,朕便可以无虑无忧了!”

文帝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

“苏威如果不遇朕,其才干就得不到充分施展;朕若是不得苏威,也无法推行治政之道。杨素文武双全,但论斟酌古今,助我宣化,他就比不上苏威!”

苏威与高颎同心辅佐文帝,治理国家,使大隋立国不几年便天下大治。文帝令朝臣修改旧法,成为一代通典,其中多数律令格式,都出自苏威笔下,被公认为朝臣中的能人。

苏威的儿子苏夔,也很有才学,加上父亲地位显赫,许多王公大臣都与他有很深的交情。文帝曾诏令议礼乐之事,苏夔跟国子博士何妥各出一个方案,而且互不相让。于是文帝将两个方案交百僚复议,同意苏夔方案的朝臣占了十之八九。何妥很没有面子,恚恨地说:“我苦读四十多年,反败在毛头小儿手下。”

何妥咽不下这口气,就四处搜罗证据,奏告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党营私,安插亲信,以旁门左道任用自己的叔伯兄弟苏彻、苏肃等枉冒为官。

文帝即令蜀王杨秀调查,竞查明奏告属实。文帝召见苏威,拿出《宋书》,翻到《宋书·谢梅传》一篇中有关朋党的段落,命苏威诵读。苏威惶恐不已,立即顿首谢罪。文帝却说:“现在认罪已经晚了。”

于是革去苏威的官爵,以开府身分回家,朝中许多名士也因此受了处罚。

过了没多久,太子杨广便向文帝进言:“苏威是个德行端正的人,只是被人所误罢了。”文帝下诏复爵邳公,任为纳言,苏威重又得以信用。文帝病重仁寿宫的时候,诏杨广前往侍疾,命苏威留守京师。

杨广即位后,加苏威上大将军。高颎直言犯上被诛,苏威又受到牵连免官。一年之后,又复起用,任为鲁郡太守,随后召还京师,拜为太常卿,继而加左光禄大夫、纳言。

苏威虽然仕途多有坎坷,但对朝廷尽忠尽力之心始终如一、不曾改变。然而,大业十二年的这个上巳日,在看了隆重的七十二水戏和宏伟的毗陵宫苑图纸的这一刻,苏威对皇上和国家的希望与信心之光开始熄灭。自知之明告诉他,年迈八十的苏威,在朝中的高位就要坐到头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百官群臣向皇帝献奇器珍玩,作节日的祝贺。满朝文武中,惟有苏威一个人给皇上敬献了一部《尚书》。

杨广熟读史书,他一眼就看透了苏威献《尚书》暗含的讽谕之意。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夏朝姒太康暴虐,出外打猎游玩,一百多天了还不返回京师,部落首领后羿起兵造反。姒太康的母亲和他的五个兄弟徘徊洛水岸边,怨愤交集,慷慨作歌五首: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皇祖训示:对庶民百姓应该亲近,而不应该疏远。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坚固,国家才会安宁。普天之下,即使愚夫愚妇也会给我们有益的教导。君王如果不断地犯错失误,所引起的民怨,开始时往往潜伏在暗处,不易觉察。我们治理天下,就像用朽烂的绳索,去拉住六匹奔跑的骏马,身居百姓之上的人,能不害怕吗?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皇祖训示:在内迷恋美女,会荒废国事;在外沉湎于游猎,也会荒废国事。嗜好美酒佳肴,沉醉声色歌舞,兴建绮丽的楼宇,天下不能不亡。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伊祁放勋曾经统治八方。而今政治混乱,法不成法,令不为令,终于还是灭亡了。

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英明的皇祖是万邦之王,将经典制度传给子孙,使其安享。货物交通,商旅兴旺,皇家自然会富有。一旦荒废坠落,皇家祭祀将永远断绝。

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子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叹息唏嘘,你为何还不回头。使我们无限悲伤。百姓都在仇恨我们,而我们将依靠谁?满心哀痛,面色羞愧。如能谨慎迅速地改过,一时后悔还来得及!

所谓“五子之歌”,盖对祖先而言:一个孩子失国,五个孩子哀伤。苏威敬献《尚书》之心昭然若揭,使杨广十分恼火愤懑。

摆设在大殿里的各种珍玩虽然也琳琅满目,但比起往年却少得多了,因而苏威所献《尚书》陈列其中,显得格外扎眼。进献的礼品少,是因为许多州郡官员没有派人来。杨广悻悻地问:

“为什么各州郡守令使者所来无几?”

还是苏威出奏:“陛下,臣已问过了。近来四方盗贼日渐增多,水路陆路都很不太平。许多州郡官员的遣使在途中遭遇盗贼阻拦抢劫,侥俸活下来的都逃了回去。还有的州郡因畏惧凶险,就不敢派人进京贡献了。”

“哦?”杨广阴沉下脸来。在朝堂群臣面前,他每遇心情不快,脸色就会这样阴沉下来。他的目光转向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

“宇文卿,天下盗贼如此猖狂,这还了得吗?还成何体统!”

宇文述心里一阵慌乱,而脸面上却表现得十分平静,说:“陛下,盗贼日多之说不过是传言而已,极不确实。依臣所查,由于朝廷力剿,盗贼渐少,已不足为患。”

“不足为患?”

“陛下,的确如此,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比以前少得多了。”

杨广摇摇头,对宇文述这种含糊其词的回答显然不是十分满意,又问:“那你说说,现在盗贼比以前少了多少?”

“这……”宇文述支吾片刻,他实在也答不出一个具体数目,眨眨眼说:“陛下,现在盗贼还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杨广调头又问苏威:“既然如此,怎么还会有州郡使者被劫于道路的事呢?”

苏威对宇文述这些人一味讨好献媚皇上的言词厌恶至极,恨得牙根发痒,他斜视一下宇文述,答道:“陛下,臣没有执理剿匪之事,不知道贼寇究竟多少,但是臣隐隐地觉得,祸患越来越近了,臣之担心也日益加重。”

杨广问:“此话怎讲?”

苏威说:“几年前只听说贼据长白一带,而今却近在汜水了。还有,从前征收的租赋和调发的丁役,如今还能征发多少?天下人口逐年增多,征发的租赋丁役却越来越少,租赋丁役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逃亡为盗了!陛下,臣无意耸人听闻,而是许多州县奏报贼情,总是化多为少,化少为无,只报喜而不报忧。若长此下去,终会积成大患,不堪设想!”

杨广一边听,一边就皱眉头。苏威的话太令他心烦了,让这老头一说,天下已成了盗贼的天下了。地方上奏报世事承平有什么不好?租调减少是州县官吏督促不利,只要严刑厉法即可解决,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苏威的一通言论没有触及到真正的忧患,没有说到点子上。不过,杨广还是给了这老臣一点面子,说:

“苏卿说的极有道理,防微杜渐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之一。许多事情就因始于疏忽,至使小灾积成了大患。就说这个高丽小贼吧!”

皇上突然话锋转向高丽,朝臣们都不由一愣,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

“三次征伐辽东回来之后,至今已两年了,高丽王高元那夷贼却一直不来朝见。在辽东城下,他派人送给朕的降书上写得清楚,只要大隋撤兵,高元定当每逢佳节亲自来朝。现在可好,不但不亲自来朝,连个使者书信也不见了。众臣卿都说说,小小的高元为什么敢这样贼胆包天,猖狂无忌?”

殿下一片沉寂,没有人出班回答,因为他们知道,皇上正在激昂之处,并非真要臣卿作答。果然,杨广继续说下去:

“还不是没有对他严厉制裁惩罚,才使高丽小王将上国的一再宽容,误作软弱可欺!对这样的刁蛮无礼的贼邦朕定要再次动兵兴讨,打他个落花流水,给他些颜色看看!”

原来如此,皇上又动了征伐高丽的念头。大臣们都耷拉着眼皮不敢吱声,谁心里都明白,高丽虽小,但对其连番三征,几乎没有什么胜利可言。若再兴兵,非同小可,今日之国力已非昨天,百姓社稷恐难当再动兵戈的重负。

“苏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广见无人发话,就又点到苏威头上。

其实,苏威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听皇上点到了自己,就说:“陛下,去年秋圣驾被突厥夷贼围于雁门时,陛下曾许诺不再征辽,鼓舞了兵卒士气,奋勇拒敌,才使雁门固守不破。如今陛下又欲征发,臣恐在军中民间引起非议。”

“谁敢妄言谤政!”杨广正色厉声说,“还有,今后朝中不准再谈雁门。突厥一伙蟊贼,也是学了高丽藐视上国的榜样,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等到征服了高丽,朕腾出手来,一定把他杀个鸡犬不留!”

苏威见皇上火了,再出逆耳之语恐怕要倒霉,就说:“陛下所言极是,高丽非讨不可。但就眼下情势,再征高丽无需用朝廷精锐即可取胜,而且一举两得!”

杨广听苏威终于附和了自己的意思,脸上也就有了一丝笑容,问道:“苏卿,怎样能一举两得?”

“陛下,”苏威振振有词,“当今四方所谓盗贼,多因衣食所迫而为寇,并不是死心踏地与朝廷为敌,故而都怀有企盼朝廷招安的心思。臣以为,陛下只需颁布一道特赦四方群盗的诏令,就可变贼为军,得兵卒数十万人。陛下将其编为团队,委将帅带领,出辽西道,浮沧海道,夹击高丽。这些人喜于免罪,必然奋勇作战,争相立功报答圣恩。这样一年之内便可征降高丽!这就是臣所谓的一举两得之计。”

杨广听了苏威的这个主意,不怒不笑,只淡淡地说:“此事等朕想想之后再议。都退下吧。”

群臣逐一退下,只有御史大夫裴蕴不声不响地留在了殿中。看看臣僚都走了,他凑到杨广跟前说:

“陛下,臣以为苏威老臣出言不逊。他说赦免群盗即可得兵数十万,这就等于说当今天下盗贼竟有数十万之众!哪里会有那么多?”

杨广一脸愠色,说:“老奸巨滑,想用贼寇来威吓朕!哼,朕先隐忍几天,早晚会有办法堵住他那张嘴!”

裴蕴立时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含笑点了点头。

裴蕴的祖籍是河东闻喜,祖辈父辈却都曾在南朝为官。祖父裴之平是梁朝卫将军。父亲裴忌是陈朝都官尚书,后被周军俘虏,就降了周室,赐爵江夏郡公。裴蕴聪明善辩,很有吏治之才,在陈朝官至直阁将军。当时其父已效力大隋,裴蕴看透了陈后主荒淫昏庸,迟早要被隋亡,就暗地里致信杨坚,请求作内应,来了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平陈之后,文帝逐一审阅南陈衣冠之士,量才录用。阅到裴蕴的时候,文帝因他夙有向化之心,就越级擢拔,授于仪同。左仆射高颎不解文帝心意,便进谏说:

“裴蕴于国无功,官位却高于南陈其他降人,臣以为不太合适。”

文帝听了反而加授裴蕴上仪同,高颎不服,遂又劝谏。文帝干脆说了句:“再加开府。”

高颎如坠五里雾中,不敢再行劝谏。再劝谏下去,裴蕴不愁升至仆射了。当天就拜裴蕴开府仪同三司,在所有陈朝降人中,他受到的礼遇最为优厚。之后他还任过洋州、直州、棣州刺史,颇有政声。

大业初年,裴蕴在朝官考核中成绩优异,杨广见他善于理政,就调任他为太常少卿。裴蕴揣知皇上喜好声乐歌舞,就上书奏请召周、齐、梁、陈诸朝乐家子弟编为乐户。善音乐及倡优百戏者,都听候太常调遣。从此以后,各路声乐歌舞百戏人才,都荟萃东京乐府,又设置了博士弟子,教授技艺。一时间,宫廷乐人增至三万多人。杨广十分高兴,更加赏识裴蕴的智慧才干,迁任裴蕴为民部侍郎。

大业是继承的开皇、仁寿承平治世,当时禁网疏阔,户口人丁隐漏较多。有的人本已年满十八岁成为丁男,却将年龄说小,逃避赋役;有的人还不到六十,却诈称年迈,就免交租税。裴蕴做过地方官吏,深知其中的弊端。任职民部后,为革除户口隐漏之弊,他奏请皇上,提出实施大索貌阅之法。

所谓大索,就是搜括隐匿人口,貌阅就是责令地方官吏亲自当面检查百姓的年龄、相貌、形状,查出那些属成丁年龄,却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赋役的人。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杨广当即准奏,并严责逐级官员执行。如果有一人检查不实,官司要被解职,里正、里长要被流徙边地。还采用了奖赏告密的办法,如果百姓告发一人貌阅不实,就令被纠告之家代输赋役。

到了年底,大索貌阅取得显著成果,各郡核实计账进丁二十余万,新附户口六十五万。不仅如此,自晋以来,历朝历代君王都颇感头疼的,地方豪强大族荫占人户,与国家争抢劳力的事,也因此得到了根本遏制。杨广临朝御览奏状,高兴地对百官说:“前代没有贤才,以致产生户口罔冒。今天户口确实,全都是裴蕴的功劳。天下得贤人而治呀!”

不久,便擢授裴蕴为御史大夫,与苏威、虞世基等共为朝中重臣,参掌机要。

裴蕴为官,虽有政治之才,但他最大的特长,还在善于窥伺揣摩皇上的微妙旨意。他身为御史大夫,凡皇上欲加之罪之人,必想方设法罗织出罪名,加以惩治;皇上想宽宥的人,即便罪责再重,他也会千方百计为其开脱,直到无罪获释。正因为他的这种才干,大小之狱,皇上都交由裴蕴办理,连刑部和大理寺都不敢跟他相辩相争。凡有案情,裴蕴必然先参透皇上旨意然后再作决断。裴蕴又巧言善辩,判罪或轻或重,全凭他信口雌黄,别人也很难驳斥他。

这回,他又悟出了皇上的心机:苏威这张嘴,太让皇上闹心了!裴蕴抚摸着苏威进献的《尚书》,心里说:“五子之歌”应成为苏威老臣的仕途“绝唱”!

于是,他又向杨广进言:“陛下,臣早就听说,苏威在高阳主持选官时,收受贿赂,滥授官职,惹得怨声鼎沸。再就是雁门之役后,他畏惧突厥,危言惑众,以镇抚关中为名,劝陛下回西京。臣总是觉得,这其中还有别的目的不可告人。五子之歌,难道也是他可以唱的么!”

这些话正与杨广的心思吻合,就吩咐说:“苏威的事,还得由你查办。”

裴蕴欣然领旨。

由裴蕴亲自督查审理,当然没有成不了罪的案子,而且只要查,必有大罪。没过多长时间,苏威的罪状就查实清楚:“朋比为党,好为异端,怀挟诡道,缴幸名利,诋詈律命,谤讪台省……”哪一条也不轻。

说来也巧,恰在此时,不知是谁上了一道密报,说苏威暗中与突厥交往,阴谋不轨。加上这一条,裴蕴将苏威定成了谋反死罪!

苏威万没料到一部《尚书》会招来杀身之祸,与活命相比,刚正不阿已是无稽之谈。在刑部大狱里,他连夜给皇上写了一纸奏表,陈述自己奉事大隋两代三十多年,精忠至诚不能感动皇上,反而屡有过失,望皇上恕万死之罪!

杨广读过奏表,还真的动了恻隐之心,长叹一声说:“唉,八十岁的人了,让他活也活不了几天,就免他一死,免官回家吧!”

苏威老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从刑部出来,匆匆收拾了一下,没几天便启程上路,回了河东老家。

从此,皇上耳根底下的确清静多了,朝中群臣也不再乱传谣言,说什么盗呀贼的,这样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只有征发丁役租赋进展迟缓,再征高丽的事议了又议,都因此而搁置下来。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 胡雪岩: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从最开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计,到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经过几世的人脉和财富累积,也不能获得像胡雪岩那样的成绩。但是,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在给胡雪岩提供了崛起和发展的无限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胡雪岩身处其中,避免不了地要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胡雪岩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曾名扬一时羡煞无数世人的商业奇才,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衰败下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惑和叹息。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热门推荐
  • 用我三世白首换你一次回眸

    用我三世白首换你一次回眸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心里就再也装不下其他人了。有人愿意选择被爱,大多是因为深爱的人并不爱她。爱情两情相悦固然极好,奈何此事古难全。你郭雨婷,最后还是一个人!也许我一个人就这样,面对着大海,老去,死去…或许,这又是我应得的…
  • 魔法恋人甜蜜之旅

    魔法恋人甜蜜之旅

    我,宇文澄怡,因为冰雪女王的传说,意外拥有强大的魔力,在上学的第一天,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慕容辰轩。他长着一张超帅的脸,迷人的眼睛。what?他知道我有魔力,他为什么不张扬,他为什么不害怕我?不怕我是妖么?还是另有原因?but,我受伤的时候,他为什么那么关心我?替我着急,我好像在哪见过他,我好像对他有点心动诶,但是他为什么会变成恶魔?······
  • 修好心,成好事

    修好心,成好事

    心若迷,性难见,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品读明心智慧,手持心灯一盏,在疲惫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处,在喧嚣里找到静心之地。
  • 遥:不可及

    遥:不可及

    战则生,退而亡。人生的道路,从来没有人不会经历坎坷和悲伤。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成功非一蹴而就,高尔基曾说过“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爱情亦如此,宁缺毋滥。我选择用一生独自等待,我的成功……我的爱……
  • 你就是我的小白花

    你就是我的小白花

    凉氏家族内,为什么逃跑家主站在古老的大宅内如是说道少年站在阴影处卑微的蜷缩在那....
  • 桃色弥漫之暖男来袭

    桃色弥漫之暖男来袭

    “这样的我,小爸爸你还能宠我多久?”“你又乱想了·····”“小爸爸,我要吃奶奶~”“·····”“小爸爸,我好想喝多了,嘿嘿~·”“以后再也不让你喝酒了”几天后,“小爸爸,我好像喝多了......”“每次做错事都要我来收拾”
  • 霸道总裁的乖乖契约妻

    霸道总裁的乖乖契约妻

    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你就得不到救你妹妹的那笔资金!如此霸道的墨家独生子——墨嘉豪。他还说要她——沐子晴,做他一年的情妇和做他三年的妻子!不答应的话老子一分钱都不给你,就更不可能让你去救你的那犯了心脏病的妹妹——沐子安。沐子晴说:“不......不行,我不能出卖我的清白!可这一招对他来说是无用的......他强奸了她并且以她妹妹的生命威胁她,她无奈之下答应了他,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了他的孩子......
  • 父子状元传奇

    父子状元传奇

    该书以简朴自然的笔法描述了北宋年间东平学子梁灏、梁固父子通过刻苦学习、奋发努力,从而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考取状元,以及从政之后忠心报国、竭力为民、反腐倡廉、严格执法、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见义勇为等等弘扬人间正气的感人事迹。故事以梁氏家族四代十几人为主线,连结北宋四代帝王、皇宫后妃、文臣武将、士工农商、三教九流等等数百余人物,突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广大民众对和谐安定的企盼。尤其是对梁灏、梁固在处理与君主、同僚、亲属、民众乃至与案犯、敌寇等等诸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绝妙技巧,无不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给人以启迪。
  • 绝情妖王

    绝情妖王

    她一朝穿越,天才变废柴。废柴翻身变天才,那些伤害过我的我要你们生不如死。看我如何废柴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