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3700000041

第41章 精光凛凛丰骨棱棱——李贽之生死智慧(3)

然但言不异,犹是二物有对,虽复合而为一,犹存一也。其实我所说色,即是说空,色之外无空矣;我所说空,即是说色,空之外无色矣。非但无色,而亦无空,此真空也。”《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也就是说,“色”为现象界全体,因其“体空”、“性空”,故是“空”。但“色”与“空”若对称而言,将落入与“有”相对之“无”的世俗之见。所以,李贽根据《心经》的思想,特别指出:“色”本是“空”,说“色”即是言“空”,“空”不外“色”而有;“空”即是“色”,说“空”亦即讲“色”,“色”不外“空”而存。既然如此,连“空、色”也不存在。“空、色”皆无,谓之“真空”。因此,世间人“执色者泥色,说空者滞空,及至两无所依,则又一切拨无因果。”其实,“经中分明赞叹空即是色,更有何空?色即是空,更有何色?无空无色,尚何有何无,于我罣碍而不得自在耶?”《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跳出“有有”与“有无”的世俗之见,则人何能执着于世间万事万物?而人之生死之变,皆为“色”,故而“空”,其根本则在“色”、“空”皆无之“真空”。那么,人又何能且怎能执着生死不放呢?由这样的“缘起性空”论来“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则“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李贽运用“缘起性空”论来阐述生死之道,不是从人出生之后来考虑超越生死问题,而是从人生之“原点”来窥测生死之道;不是从死之后人们能留下什么、或者回归自然本体来超越死亡,而是从未生之前即取消生死实在来出离生死,是谓“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因此严格来讲,这不是超越死亡,而是“出离生死苦海”的智慧。李贽说:“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槃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焚书》卷四《观音问十七条》,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8页。至此,李贽基本脱出了儒道生死智慧的轨道,通过皈依佛门,消除生死烦恼,最终进入涅槃境界,从而真正“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对佛法这种回归生死原点的智慧,儒家经典也有所涉及,这就是《易传》提到的“原始返终”,后来宋儒周敦颐对此进行了发掘阐述。《周易·系辞上》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周易大传今译》,高享著,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511页。周敦颐对此进行了阐释:“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极图说》,见周文英主编《周敦颐全书》卷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页。这是要人们意识到“天地万物人我”在本源上皆“一体”(合德),此谓“原其始”;如此,个“我”之“我”就跃出了自身肉体与精神的限囿,获得了“大我”(宇宙之我)的存在,以这种观念来对待自我之“生”与“死”,则可泯灭死亡,达到无死之境,是谓“反其终”。但这种“原始反终”的儒家生死智慧,本质上还是从人出生长成之后的精神、观念上回归“本体”,而非佛法那样是从时间上回到人未生之前的“原点”来“窥破生死”,两者仍有很大区别。

从理论渊源上看,李贽注意到佛教“缘起性空”的生死智慧,应该说受王龙溪思想的影响甚大。李贽曾要焦弱侯一定为他找来《龙溪先生全刻》,认为“王先生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焚书》卷二《复焦弱侯》,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44页。李贽对龙溪先生的这段语录尤为深契:“人之有生死轮回,念与识为之祟也。念有往来,念者二心之用,或之善,或之恶,往来不常,便是轮回的种子。识有分别,识者发智之神,倏而起,倏而灭,起灭不停,便是生死根因。此是古今之通理,亦便是见在之实事。儒者以为异端之学,讳而不言,亦见其惑也已。夫念根于心,至人无心则息念,自无轮回。识变为知,至人无知则识空,自无生死。”《新安斗山书院会语》,见吴震编校《王畿集》卷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这里,把人之“念”与“识”视为世人陷入生死轮回不已的根源所在。在龙溪先生看来,人们如若“无心”,则“念”息,自无“轮回”;如若“无知”,则“识空”,那有“生死”?这也是从佛法回归生死原点来窥测生死奥秘的方法,李贽从这些观点中受益匪浅。有了这种“出离生死苦海”的智慧,李贽终于找到了一种从“怕死”到不恐惧死的精神资源。他说:“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焚书》卷四《观音问十七条》,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60页。世人无不执著自我的血肉之躯,去受、想、行、识,求这求那,无一刻停息,从而陷入了生、老、病、死等痛苦中。李贽告诉人们:在父母已生之后的“我”,实际上就是从父母未生之前的“我”,人们往往都执着于父母已生之后的“我”,不知这个似乎是实在的“我”正是来自于“父母未生前”的那个“空”之“我”。正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个“我”本质上就是个“无”,还是个“无无”,即“真空”。在此状态中,那有生?既无“生”,则何有“死”?故而人们只要去“窥”人之生死原点,“穷究生死之因”,便会发现人之生死的真谛是“无生则无死”,如此体认,人们就可以获得“无死则无怕”的生死坦然。在李贽看来,此“不怕死”的状态是从“怕死”开始的,唯“圣人怕死”,才会去积极地寻找生死根因,终至于“不怕死”;而一般的俗人,懵懵懂懂地“不怕死”,沉溺于世间的富贵荣华、口腹之欲,这叫做“流浪生死”苦海中而不知。所以,李贽写道:“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此自是恋臭皮囊者宜为之,非达人事也。且夫形、神,两物也,生即神寓,死即神离,神有寓有离,形有死有生,则神亦与形等耳。正所谓无始以来认贼为子者,好修者以为宝,是以徒劳而罔功;真修者以为贼,是以投诚而皈命。如公所言神,正所谓识,神千万劫被伊拖累,轮转六道,未尝暂歇者,顾反宝藏而快乐之耶?孰若一超直入如来地,庆幸何如!”《续焚书》卷二《复马历山》,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2页。

人之身体是“臭皮囊”,人之神识被其拖累而轮转六道永不止息。所以,人们应该“直入如来地”,以佛法回归人之生死原点来窥破生死,以无生死来离生死、脱离生死轮回。唯如此,“庆幸何如”!至此,李贽已完全悟出执“生死齐一”之道家、求“三不朽”之儒家,都还是有生无死之论,唯佛法是出离生死、无生故无死之学。于是,李贽完成了由求“真人不死之道”的王学到“出离生死苦海”之佛学的转型。弘一大师对李贽深为佩服,曾作一《赞》:“出儒入释,悟彻禅机。清源毓秀,千古崔嵬。”《李贽年谱考略》,林海权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页。“死所”之求:“其死也必有所为”由“不死之道”的求索到“原无生死”的体认,耗费了李贽毕生的精力,虽然对生死产生了透彻的认识,但毕竟还要面对自我人生的过程。那么,具有如此高妙生死智慧的李贽,会怎样安排自我的生死大事呢?这表现在李贽许多关于“死所”的论述中,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其最终走向死亡,是以自刎的鲜血购得了自己所向往的“死所”的“门票”。常以豪杰自任的李贽说:“丈夫之生,原非无故而生,则其死也,又岂容无故而死乎?

其生也有由,则其死也必有所为,未有岑岑寂寂,卧病床褥间,扶柩推辇,埋于北邙之下,然后为得所死矣。苍梧殡虞,会稽尸夏,圣帝明王亦必由之,何况人士欤!”《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在李贽看来,“死所”不仅仅是对死亡方式和场所的选择,也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李贽说:

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奕布之死,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临阵而死,其次不屈而死。临阵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敌之进,同乎季路。不屈而死,义也,未免有制于人之恨,同乎睢阳。虽曰次之,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文种是矣。是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虽又次于前两者,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纵有优劣,均为善死。《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李贽对死亡的实践方式进行了价值评判,认为有五种死法均是“善死”,但有高下之分。程婴、公孙杵臼、纪信、奕布、聂政、屈原之死是“天下第一等好死”,为什么呢?程婴、聂政、屈原三人都是自杀身亡者(公孙杵臼和纪信二人之死法也接近于自杀),前二人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屈原是为“忧国忧民”的信念而主动地选择了自溺,此不唯是世上最勇敢最无畏的行为——亲手终结自己的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为一种自我认可的信念而毅然选择了死途,充分凸显出主体独立抉择的意识。可见,李贽许其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实主要是欣赏他们能够掌控自我的生死大事。季路被许为第二等的好死,因其能够“临阵而亡”,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终则战死疆场,也是大丈夫所为,虽然有些“勇而不量敌以进”,故而只能屈居“二等”。睢阳之死被李贽许之“第三等”的好死,因其能够“不屈而死”,但未免有受制于人之恨。伍子胥、晁错为第四等的“好死”,因为他们是尽忠受谗言而死,但其“不知君”,是为“不智”。而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文种是第五等的“好死”,他们立天下之大功,传万世之荣名,死又何妨?只是“不知止足”,亦为“不智”。由此看来,李贽眼中的所谓“好死”,皆是以“不怕死”为前提,或者为个人认定的某种信念,或者为忠君爱国,都能够勇于赴死而不惧。另外还有二种不“甘死”的方式:“若夫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习惯,非死所矣,岂丈夫之所甘死乎?虽然,犹胜于临终扶病歌诗,杖策辞别,自以为不怖死,无顾恋者。盖在世俗观之,未免夸之为美谈,呼之为考终。然其好名说谎,反不如庸夫俗子之为顺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于牖下耳,何以见其节,又何以见其烈,而徒务此虚声为耶!”《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可见,李贽最怕的死亡方式是:病重且拖延甚久,卧病在床,受照顾于妇人之手,是庸夫俗子的死法,无声无息自不待言,且有病痛及临终前的心理及精神重负。而最差的死法则是:临终前作哀怨状,扶病歌诗,与众人百般话别,貌似“不怖死”,实则虚伪之极,此死反不如庸夫俗子的自然而死。善死有“五等”,不愿死有“二类”。

作为大丈夫,在行事处世时要有豪杰之气,在死亡面前,也必须“死得其所”:一是在观念上有“节”、“烈”之追求,为某种自我坚执的信念而勇于献身;二是对死亡的地点(如战场)、方式(如自裁)、时间要有所选择,方无愧于做一个俯仰天地之“英雄汉子”。可见,从根本上而言,李贽所追求的“死所”,关键在凸显自我主体的意志,即生死大事,要由自我来掌控。因而第一等的好死,大多是自我选择的死;而死于疾病、妇人之手以及临终哀怨等,无不是自己无法掌控的被动死法。那么,出入儒释道、探求了一辈子生死学问的李贽,最后是如何走向人生终点的呢?他是否真正实践了自己的生死哲学、找着了那个称心如意的“死所”并死于其中呢?万历二十四年秋,李贽住在因父丧守制的吏部右侍郎刘东星的家中,学生汪可受赶来看望他。一日深夜,汪问及“宗门下事”,李贽也许太累,推托说:“尚有数年不死,可再晤谈。”汪说:

同类推荐
  •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为了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方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国家政策精神与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普通百姓的《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采用问答阐述的形式,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运用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解析,对案例进行点评、支招,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政策,理智、策略地应对民生问题,打理好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百姓关心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分为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百姓理财、文化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部分,案例真实、具体、鲜活,代表性较强,较全面地反映了百姓的民情和民意。
  • 美国不可说的秘密

    美国不可说的秘密

    本书以介绍美国40多位总统为主线,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贯穿起来,把美国历史上发生战争、变革、衰退、兴起等关键点呈现出来,把特科抹人诅咒、麦卡锡主义、三K党等历史史实的细枝末节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美国。
  • 中国的逻辑

    中国的逻辑

    他有日本人的勤奋与能量、中国人的八面玲珑。他是新锐的国际政治观察家,在民间外交中争到重要话语权。他以活跃的发言、敏锐的思考、流利的语言,试探着两国的底线;他激起无数反对声浪,却也迫使两国的政界和年轻人正视自己。他以20岁的狂气扎根草根,用40岁的视野记录着中国变革的欣喜与阵痛。城市、经济、改革、奥数、蜗居、体改、户口、妇女、帅男、地震、学费、网论、世博、成功、地铁、服务、民工、礼让、红包……他的特立独行和观察所得,为现实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角度和有意味的观照。
  • 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本书收集了胡康民同志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史实考证、学术论文、宣传文章共五十一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研究思路、治学特点、学术风格、理论修养,也折射出他的高尚人格与精神世界。
  •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出版于1986年,我们是根据原作者提供的1988年平装本译出的。我社请原作者、译者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公开出版。作者在本书中总括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对逆境进行考查的方法论。(2)把高质量的政策制定作为应付逆境的重要手段。(3)逆境中政策制定的原则。(4)逆境中政策制定的素质要求和必要条件。(5)政策制定系统和统治方式改进与重建的方法论。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还向各国高层决策者提出了九点建议,使得本书的主题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作者在本书中所阐明的逆境中政策制定的方法论,以及对政策制定系统重建的方法论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
热门推荐
  • 姐夫我嫁你

    姐夫我嫁你

    双胞妹妹代嫁,笑话,这能瞒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吗?就在新婚当晚,他便知道,她不是她。代替姐姐出嫁,原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岂料婚礼当晚她就原形毕露。一段错误的婚姻,究竟换来的是伤痕累累,还是幸福满溢!
  • 穿越之腹黑夫君养成记

    穿越之腹黑夫君养成记

    别人穿越都是翻云覆雨,不然也是种田经商;她怎么办?飘在空中无语问天:连个身体都没有的孤魂野鬼能有啥作为?还好,终于有个看得见鬼魂的“学生”来陪她度过几载春秋!“学生”很腹黑,不但学会怎么站在众人之巅,还学会看着“先生”发痴,学会怎么勾动“先生”一颗彷徨的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断翼天使之幻世纪

    断翼天使之幻世纪

    幻天使用一半翅膀封印了魁百年后封印渐渐减弱魔法学院终将再次陷入灾难?
  •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为什么!我会穿越到二百年前的欧洲!因为你的愿望就是要来这里啊。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将军都这么强悍!因为各个时代的最强者都在这里哦。那我怎么办!我身为一个小国的国王征服不了他们啊!没关系没关系,身为穿越者,最擅长的就是改变历史不是么。哦?有道理,那么,我就来改变一下历史好了。
  • 无尽仙兵

    无尽仙兵

    他愿栖身一隅,只求永生,而不得;他愿携手道侣,双宿双飞,亦不得;他愿归隐凡尘,静看轮回,仍不得。“若是天道无情,我便铸就无尽仙兵,斩断这无情天道,自己争得!”许安如是说道。
  • 妃戏学堂:先生妃要当

    妃戏学堂:先生妃要当

    NND,我一堂堂大小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北大清华贴钱我都不去,美国总统是我干爸,阿里之父马运还是我叔叔呢。OHMYGOD!居然坐私人飞机去看富士山,飞机半路没油了?!坠机醒来发现无奈穿越了当上了个堂堂宰相千金,好吧,认命后才抓狂,WHAT?!去教小朋友念书?!让我堂堂一个堂堂天才去教那些破小孩?!好吧好吧,当先生是吧?别怪我辣手摧花……
  • 长恩书神

    长恩书神

    我是蒲媞,出生于腊月,可是我的母亲不要我,或许是缘分,腊月中,幸得德光寺因摩什伽师父收留,因在菩提树下,所以,便给我取名为菩提,但因我是女孩,便改谐音曰蒲媞···我叫卫彻,是燕苏太子,我的母亲是燕苏皇后,可是,你又知,我乃红妆?佛说:执着,是人生苦海里的轮回,我的执着呢?能否等到你转身后的凝眸…乐然——世人道我呆子一个,可,二十年的隐忍,终是要为一人破戒,那寺庙可愿为我戴上红妆?宇文启——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那个菩提树下的女子,我终归负了你···
  • 比空白还空白的是回忆

    比空白还空白的是回忆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我却不曾想过他突然的离开。重逢时,他变了许多,而且——他竟然不认识我了。这样的悲剧我该怎么挽救?
  • 天使转身是魔鬼

    天使转身是魔鬼

    天使转身只为等她转世他,本是一个人类,一个普通的人类。因恨成为天使,灭却世间的恨。却因爱,成为魔鬼传说中的八翼天使,一个永恒不变悲泣轮回
  • 圣斯黎亚樱花开

    圣斯黎亚樱花开

    此坑一停,此书已经作废,详情请搜索《傲娇同桌:环球寻宝不要逃》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