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46

第46章 祢衡、嵇康之死——自杀的第二种方式(5)

此时的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驻军豫州(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西北部,靠近首都洛阳),手握重兵。如果诸葛诞此时与东方的毌丘俭、文钦同时起兵,三员大将的兵力加起来,足有十余万人,真够司马师喝一壶的。

如果诸葛诞真的一向忠于朝廷而立志铲除司马氏集团,为什么不趁这个大好时机,与贯丘俭、文钦联手,而要等到毌丘俭、文钦败亡之后,势孤力单时起兵?

实际上,诸葛诞起兵的导火线,是公元257年夏,朝廷(实际上是司马昭)为解除他的兵权,征他回朝任司空。本已疑虑重重的诸葛诞,决心铤而走险。

再者,如果郭太后真的给了他们什么密诏,要他们铲除司马氏集团,她能寿终正寝吗?早就会被司马师或司马昭撕个粉碎。

所以说,没有必要自作多情地把他们当什么曹魏帝国的大忠臣,他们的起兵与司马氏的镇压,只是黑狗跳起来咬白狗;白狗把黑狗扑倒在地,咬死、撕碎,如此而已。

现在来看看,钟会的“谋反”又是怎么一回事。

上文说过,钟会(225—264)是高干子弟,少有才名,文坛新秀,30多岁便做了司隶校尉这样的高官,可谓是少年得志。钟会这个人,可以说,是个奇才,被当时之人视为张良一类的人物。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洛阳政变,朝政大权归于司马氏。钟会开始追随司马氏兄弟,出谋划策,屡建奇功。虽然官为司隶校尉,却参与朝政机密,是司马氏兄弟的左膀右臂。

公元262年,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筹备伐蜀。公元263年,率十余万大军,继邓艾、诸葛绪之后,作为伐蜀的第二梯队,经子午谷、褒斜谷、傥骆谷三路进入汉中。该年十月,邓艾占领成都,钟会吞并诸葛绪的部队,接受姜维投降,向成都推进。

邓艾占领成都之后,为了稳定政局,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任命官员,并建议将已投降的刘禅留在关中。邓艾的本意,留刘禅在成都,是为稳定人心,但这有很大的政治嫌疑,别人也可以说邓艾拥趸刘禅,意在造反。

钟会抓住邓艾的这个把柄,向中央政府密告邓艾有谋反嫌疑,邓艾遂于当年十二月被司马昭的特使卫瓘逮捕,解押回京。

公元264年正月十五日,钟会率大军进入成都。“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名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元月十六日,在前蜀汉帝国蜀郡政府内召集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奉郭太后(魏明帝曹睿的皇后,此时刚刚去世)遗诏,讨伐司马昭,并将原邓艾手下的一些高级将领关押在益州州政府各衙门,使自己亲信代领其兵。

正月十八日,将军胡烈等的部下得知钟会谋乱的消息,群起攻打钟会,钟会和姜维死于乱刀之下。

钟会起兵,出于什么动机?恐怕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陈寿在钟会本传里,说他是“矫太后遗诏”,也就是捏造太后遗诏。陈寿在蜀汉亡国后,归顺司马氏,忠于司马氏,写史书的时候,说钟会“矫太后遗诏”,不排除诬陷钟会。

如果钟会真的是捏造太后遗诏,那钟会的起兵,就没有政治上的合法性(针对曹魏帝国而言)。

钟会手里,有没有郭太后的遗诏,谁也说不清楚。我认为,大半是没有的。倒是钟会自己的一句话道出了天机。

钟会接近成都的时候,司马昭派人给钟会送来一封亲笔信,说,怕卫瓘和你去收拾邓艾,力量不够,我已派中护军贾充带步骑混合部队一万人进入褒斜谷,驻扎在汉中的乐城(挡住了钟会反攻长安的大道,并随时可以进攻钟会),我亲自率十万大军,已到长安,我们很快就要见面了。

钟会读信,大吃一惊,对左右亲信说:“但取邓艾,相国(指司马昭)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钟会的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司马昭之心”:谋反夺天下,或割据称王。

说明钟会的起兵,是他个人野心膨胀的结果。对曹魏,是谋反;对司马昭,是犯上。钟会谁的忠臣也不是,只是他自己狼子野心的忠臣。

钟会为什么造反,不去多说,反正总有他自己的一百个理由。我始终搞不懂的是,钟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样的一个聪明人,竟然会把身家性命视同儿戏;竟然把造反这样危险的活计,玩得像小孩子过家家。

钟会死后,无论在朝中,还是在他原来的部队里,都没有株连什么人,说明他和姜维及几个亲信单干,并没有什么内应、盟友之类。就是姜维,认识也不过两个月,与一个身怀国恨家仇的昔日敌手竟然成为莫逆之交,一起干白刀进红刀出的活计。

做个房子,也得画张草图,准备一点砖头瓦块。造反这样复杂而危险的干活,怎么会没有组织架构和组织计划?

钟会是文官出身,在军队里无任何根基。他的征西大军,是从各军区临时抽调,于半年前组建而成的;邓艾、诸葛绪的军兵,是刚夺过来的。他的下属中,有多少官兵会忠于这个临时统帅?这些军人的父老妻儿都在各自的家乡,有多少人会死心塌地地为钟会卖命?囚禁高级军官,又让他们的亲兵进出自如,向他们外面的部队传递消息,怎么一点保密措施都没有?事前,没有任何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突然让自己的亲信去统帅失去首领的部队,这种指挥是否能够生效?

一句话,在钟会看来,造反是如此轻松和美妙,如此的简单和容易。钟会这个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如此糊涂?只能用一个规律——物极必反——来解释。极端聪明的对面,就是愚蠢。

凭着钟会的聪明,他肯定知道,这样造反,必死无疑。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行动了。可以说,钟会也是死于自杀——假借敌人手中的战刀。

其实,司马昭对钟会不薄。钟会死前的一个月,即公元263年的十二月,朝廷就任命钟会为司徒,已位极人臣。在他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已是曹魏帝国的宰相;也不知道自己的哥哥钟毓,在自己被任命为司徒的当月离世。

他对人臣之极不满意,硬是要突破人臣这个极限,便伸出手要皇位,结果,手缩不回来,脑袋被咔嚓。

⒋关于自杀

钟会的起兵,是实实在在的谋反兼犯上,钟会的死,是自杀。别人自杀,是因为活得不好,钟会自杀,是因为他活得太好。

世间一些不幸的人,活得不好,活得不幸,活得了无意趣,想要自杀,这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活得太好的人,还觉得自己活得不好,还要活得更好。那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个“更进一步”,让自己坠入万丈深渊。

本书所论及的四个三国文人,孔融、祢衡、嵇康、钟会,前三个,都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性情刚烈,脾气大,好骂人。钟会与他们三个不同,出身书香之家,少年得志,天生富贵,但嫌自己还不够富贵。他们四个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死法:“自杀”。

这四个大牌作家的“自杀”,是自杀的第二种方式——假借别人之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细究起来,他们的死因又各不相同。孔融以舆论领袖自居,在朝中结成一个反对派。这就是结党,而且是反对党。嵇康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领导,并组织民间文学社,拒绝接受政府指导、招安。祢衡什么党、什么派也没有,只是想进入官场这个游戏场,但不遵守准入制度和游戏规则;不按他的规则游戏,便胡乱地骂人。钟会呢?活得太好,想比太好还好。

归纳起来,可以给四位一两千年前的前辈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建议,表述如下。

在专制社会里,文人想要活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造反,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即使要造反,也不能像小孩过家家似地玩。

第二,不能结党,尤其不能结成反对党;即使结了党,要活命,就得接受招安。

第三,不能结社,文学社也不行;尤其不能私自结社;即使结社,也要接受政府指导,顺便弄一点活动经费。

第四,想参加游戏,就要遵守准入规则和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不要参加游戏,更不能胡乱骂人。

本书已经论述了自杀的第二和第三种方式。言下之意,题中之意,应该还有自杀的第一种方式。

所谓的自杀的第一种方式,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杀——自己动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方式与自杀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杀的方法,是指自杀的具体手段,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几种。上吊是物理方法,喝毒药(比如砒霜)是化学的方法,酗酒是生物的方法。

自杀的方式是指自杀者通过什么途径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的研究认为,自杀的方式有三种:一、自己动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多数自杀者采取这种方式。二、假借他人之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如祢衡、嵇康、钟会。三、精神上折磨自己,以精神自虐的方式,缓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如诸葛亮。

自杀的研究,现在成为专门的学问。根据现代学者对自杀的研究,自杀的动因,无非以下几种情形:一、精神异常的临床结局,用死亡来结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不少以自杀为疾病的终结。二、迫于生活压力或社会环境压力,用死亡来逃避。三、对生活、社会、人生、前途、理想的绝望,用死亡来摆脱。

选择自杀的人,肯定认为,死比活好。杀死自己,是很恐怖的,也是很痛苦的。冒着巨大的恐怖和痛苦,结束活的状态,进入死的状态,意味着,对自杀者来说,死是一种诱惑,一种向往,一种绝望中的期待。

现在有不少拯救自杀的组织,依我看,这是高度发达的人类的一厢情愿。一方面,与任何其他种类的生命个体一样,人出生以后,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夭折、掉队,或者离经叛道,这是自然规律,一点也不奇怪。另一方面,既然有人主动地选择死,强烈地希望去死,别人为什么要强迫他活?除非,他的死,妨害了别人。

当然,人,作为自然的个体,只要有可能,最好还是选择活下去;而且,只要有可能,最好活得快乐一些。

曹操和司马懿父子的夺权之路,都是杀人之路。曹操杀过祢衡这样的青年文学家,司马昭则杀了曹操的曾孙女婿、嵇康这样的中年哲学家。表面上,祢衡和嵇康是被杀,究其实,他们是自杀——自己主动地把头伸到别人的屠刀下。祢衡和嵇康,一个愤青,一个愤中;一个狂人,一个病态人格者,怎样反时尚,反潮流,反官场?如何反出了水平?为什么反掉了性命?

同类推荐
  • 极品销售

    极品销售

    本文历史无限流。一个现代推销员,穿越古代推销现代产品的故事。于是古代人被他带坏了,只骑摩托不骑马的关哥。抽烟不断根的孙文台。不争霸一心想赚钱,坐着轮椅到处跑的袁公路。“300G好看的要不要?一夜七次狼要不要?”赵构,吕文焕,隋炀帝,崇祯统统是他的客户。小小推销员,玩转历史,和大佬一起嗨。本文只求看官一乐,一味纠结正史的先生,请绕道。本书官方群:589602319(内含大量福利)
  • 三国之小兵霸业

    三国之小兵霸业

    烽烟再起,后世弓神穿越东汉末年。在贵族士大夫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贱民,在百姓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英雄。安民,定天下,拯救苍生,结束无止境的战争,这是卫小可要做的事情,也是必须做的事情。(非正史,非演绎,架空文,不喜勿喷!)
  • 梦回大唐寻真爱

    梦回大唐寻真爱

    他——郝文,一个服装公司的部长,为了她放弃优异的工作,回到家乡,然而她的父母棒打鸳鸯,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朋友劝他出去走走,他随旅游团游览武则天乾陵的时候,不小心触动机关,穿越到了唐朝,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同时也获得了爱情等等。
  •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主角一朝穿越惊现成了即将登位的太子,治理自己的国家。寻找名妃,培养子女,尔虞我诈;发展国家,收录名臣,秣马厉兵。是后宫佳丽三千还是后宫佳丽三千;西楚霸王、蜀汉名将、水浒英雄,谁能助我一统天下;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雄霸天下亦或是儿女情长,收录不尽的名臣美人,挑战无限的激情国战。
  • 二胎记

    二胎记

    每一个孩子都是精灵,你不懂他的由来,你也不会知道他的逝去!
热门推荐
  • 陪你度过的那些缘分

    陪你度过的那些缘分

    一个人的记忆撑起两人的爱恋,五世情缘,是苦是甜谁人知?第一世,苦苦相恋终离别。第二世,做不了你的新娘,请把伴娘的位置留给我。第三世,苦苦找寻,终未能见。第四世,谢谢,我们还在一起。来世。。。
  •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本书主要从心理品质和个性对孩子进行分析,从家庭、学业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孩子情绪形成的客观影响,帮助家长在了解孩子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调解情绪,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摆脱烦恼,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 无良神之徒

    无良神之徒

    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吗?有!为什么?因为我的师傅就是神!父母的血债,神秘的爷爷,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不平凡的青年,与一个无良大叔学习了十年的他,又如何在自己的仇人敌人之间周旋?又如何能够一览众美?萧天佑说,仇人,就要用他们的鲜血洗脱他们的罪孽;敌人,就要用他们的财产换取生存的权力;美人,就要收归我的帐下,嘿嘿……
  • 重生之爱随心冻

    重生之爱随心冻

    性格开朗的唐诗怡死于自己心属之人手中,且看重生之后的她如何将索取她性命之人打入地狱。与她相处之人无一不觉得自己笑点低。在报复的一方面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笑剧。
  • 操纵者——重生影后

    操纵者——重生影后

    一句冰冷的命令,將傾夏打入地獄。閻王的一時興起,為傾夏帶來光明。黑暗的靈魂不變,心中卻添了感恩。一朝重生寄魂魄,才女殺手變演員。不料重生帶外掛,前世才能不離手。且看她上官傾夏,如何一手覆天地!
  • 罪与玫瑰

    罪与玫瑰

    讲诉一个在充斥着罪与爱的世界里,一段黑暗与拯救的故事。序幕比较虐人,可以以后再看,另外喜欢卡牌游戏的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作品。
  • 懂得选择舍得放弃全集

    懂得选择舍得放弃全集

    本书是励志书,强调了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态度决定一切、智慧处世。
  • 无赖皇后

    无赖皇后

    睡着睡着就穿越到了地府,原来是场乌龙,坑了阎王爷几个愿望,还顺便大闹了地府,然后又华丽丽穿越到了架空时代,又从幼儿开始努力,结识了一个小太子还不知是什么身份,而小太子也没有问她叫什么,只知道她的小名,长大后,两人又见面了,可惜却不认识对方,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事情,终于知道了,可是,无良女主也招惹了许多妖孽。。。
  • 放逐之城

    放逐之城

    这是一群人漂流到无人足迹的荒岛,从零开始,建造城市的故事。我们的目标很纯粹,那就是活下去!
  • 仙道至尊

    仙道至尊

    一个偶然的机会,祖爷爷的遗物“石珠”进入了高乐天的脑袋,从此成为了他修炼的最大作弊利器,从此,本是一个老实之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凶名赫赫,人见人怕的绝世凶人!一代妖王甘愿追随,第一大宗的天才美女情愿做小,什么?就连上古的神兽也来投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