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8500000003

第3章 序(1)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史传《年表》,公从兄偁无见焉。其曰从侄立,贞元十一年中进士第者也。偁,一本作称,序谓“自淮阳从调抵于京师”,罢选而归,当在贞元十七八年在京时作。)

伯氏自淮阳从调,(淮阳,陈州。调,选也。)抵于京师。冬十月,牒计不至,摄衽而退,(摄衽,谓敛襟也。)顾谓宗元曰:“昔吾祖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生于衰周,与道同波,为世仪表。故直道而仕,三黜不去,孔氏称之。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赞之。今吾遑遑末路,寡偶希合,进不知向,退不知守,所不敢折其志,戚其心,遵祖训也。然而阙滫之养,(滫,谓泔滑也。《礼·内则》:滫氵随以滑之。注: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氵随。滫,息有切。氵随,音髓。)乏庾釜之畜,(《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注:六斗四升曰釜。十六斗曰庾。)逼迸无成,(逼,笔力切,迫也。迸,北诤切,走也。)东辕淮湖。虽欲脱细故于胸中,味道腴于舌端。勉修厥志,惧不恒久。(恒,胡登切。)子当慰我穷局之怀,祛我行役之愤,博之以文,发于咏歌。吾非子之望将谁望焉?”宗元再拜曰:“夫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嚚瘖同,则闻之先达久矣。矧吾兄有柔儒之茂质,恢旷之弘量,敢无敬乎?有述祖之美谈,安道之贞节,敢无慕乎?睹徽容而敬,闻嘉话而慕,敢无言乎?言不称德,文不尽志,适为累而已矣!”于是赋而序之,继其声者列于左,凡五十七首。遂命从侄立,编为后序终篇。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公高祖讳子夏,徐州长史。此序首云: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其别盖自此。然谋之父祖,《年表》谱系皆阙,无所稽。序言“吾触罪屏摈越、楚间六年”,此元和五年间作。)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公为眛厔尉。)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一本作“辞”。)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有宅一区,环之以桑,有僮指三百,有田五百亩,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日率诸弟具滑甘丰柔,视寒燠之宜,其雓则读书,(雓,与隙同。)讲古人所谓求其道之至者以相励也。过永州,为吾留信次。(《左传》庄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具道其所为者。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井臼,见《后汉·冯衍传》。)和安而益寿,(“和安”,一作“安和”。)兄弟衎衎以相友。(衎衎,空旱切,乐也。)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虖!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孟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则谋之为人也,(“人”下,一有“志”字。)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谓永州时。)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国语》:单襄公谓鲁成公曰:“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悔”,一作“悟”。)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送澥序(澥,公之族属也,以《新史·年表》考之,柳氏自晋侍中景猷生二子耆、纯,耆太守号西眷,耆之子恭,四传而为方与公。其下五子,皆有传。纯又别而为二。子卓有子四人,号东眷。六世孙懿,三传而至道茂,又别为二,各有传。子厚,耆之裔也。登,即芳之子。公绰,温之子。皆有传可考。公曰“终老于夷”,序当在永州作。澥,音邂。)

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永徽二年,柳奭同平章事。)遭诸武,以故衰耗。(奭,为武后所恶,贬爱州刺史,寻杀之,籍没其家。)武氏败,犹不能兴。(一无“武氏败犹兴”五字。)为尚书吏者,间十数岁乃一人。永贞年,吾与族兄登(登,字伯成。)并为礼部属。(公为礼部员外郎,登为膳部郎中。)吾黜,而季父公绰更为刑部郎,(公绰,字起之,以吏部员外郎为西川武元衡判官,复入为吏部郎中。“刑”下,一有“吏”字。)则加稠焉。又观宗中为文雅者,炳炳然以十数,仁义固其素也。意者其复兴乎?(一无“其”字。)

自吾为僯人,(僯,与“戮”同。)居南乡,后之颖然出者,吾不见之也。其在道路幸而过余者,独得澥。澥质厚不谄,敦朴有裕,若器焉,必隆然大而后可以有受,择所以入之者而已矣。其文蓄积甚富,好慕甚正,若墙焉,必基之广而后可以有蔽,择其所以出之者而已矣。勤圣人之道,辅以孝悌,复向时之美,吾于澥焉是望。汝往哉,见诸宗人,为我谢而勉焉。无若太山之麓,止而不得升也,其唯川之不已乎!吾去子,终老于夷矣!

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昌黎铭公墓云:“舅弟卢遵,涿人。性谨顺,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逮其死不去。”观公此序信然矣。序云:“以余于南服,来从余居五年矣。”即铭之意。时当在元和四年作。)

外氏之世德,存乎古史,扬乎人言,其敦大朴厚尤异乎他族。由遵而上,五世为大儒,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卢植,涿人,后汉时为尚书。植子毓,魏司空。毓子琫,晋侍中。琫子志,中书监。志子谌,司空从事中郎。四代有传。谌子偃。偃子昭。昭曾孙靖。靖三子:景裕、辩、光,皆为帝者师,号帝师房。景裕,魏国子博士,齐文襄帝师。辩,西魏侍中、尚书令,周武帝师。光,西魏侍中、将作大匠,恭帝师。详见《元和姓纂》。)其风之流者,皆好学而质重。

遵,余弟也。(遵,公舅之子,又一本作“余弟子也”。)广而不肆,巽而不慑。孝敬忠信之道,拳拳然(《礼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未尝去乎其中,盖由其中出者也。浸润以《诗》、《易》,动摇以文采。以余弃于南服,来从余居五年矣。未尝见其行有悖乎义,(悖,音佩,又蒲没切。)言有异乎行者。则余之弃也,适累斯人焉。以爱余而慰其忧思,故不为京师游,以取名当世。以桂之迩也,而中丞之道光大,(时御史中丞裴行立为桂管观察使。)多容贤者,故洋洋焉乐附而趋,以出其中之有。夫如是,则宜奋翼鳞,(一无“则”字。)乘风波,以游乎无倪。(倪,分也。)往哉!其渐乎是行也。

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吕渭,字君载,河中人。贞元中,为湖南观察使。四子:温、恭、俭、让。)

吾观古豪贤士,能知生人艰饥羸寒、蒙难抵暴、捽抑无告,(捽,昨没切,持头发也。)以吁而怜者,皆饱穷厄,恒孤危,讠讠忡忡,(讠,音忡,敕中切。)东西南北无所归,然后至于此也。今有吕氏子名让,生而食肉,厌粱稻,欺纨縠,幼专靖,不好游,不践郊牧坰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不目小民农夫耕筑之倦苦,不耳呼怨,而独粹然怜天下之穷甿。(与“氓”同,田民也。)坐而言,未尝不至焉。此孰告之而孰示之耶?积于中,得于诚,往而复,咸在其内者也。彼告而后知,示而后哀,由外以铄己,(铄,式灼切。)因物以激志者也。中之积,诚之得,其为贤也莫尚焉。吕氏子得贤人之上资,增以嗜儒书,多文辞,上下古今,左程右准,(程,式也。)以为直道,(“直”,一作“其”。)其于远且大,若稼而谷,圃而蔬,不丐买而有也。今来言曰:“道不可特出,功不可徒成,必由仕以登,假辞以通,然后及乎物也。吾将通其辞,干于仕,庶施吾道,愿一决其可不可于子何如?”

余曰:“志存焉,(“存”,一作“好”。)学不至焉,不可也;学存焉,辞不至焉,不可也;辞存焉,时不至焉,不可也。今以子之志,且学而文之,(“而”下,一本又有“且”字。)又当主上兴太平,贤士大夫为宰相卿士,吾子以其道从容以行,由于下,达于上,旁施其事业,若健者之升梯,举足愈多,身愈高,人愈仰之耳。道不误矣,勤而不忘,斯可也;怠而忘,斯不可也。舍是,吾无以为决。子其行焉。”(元和十年,让中第。)

同类推荐
  • 性别阵线

    性别阵线

    本书包括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如果云知道、圣诞节的雪、高原上的笛声、飘雨的日子等约70篇散文。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少年漂泊者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少年漂泊者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翩然拍动着绚丽的翼翅,越飞越高,渐渐偏离了船的泊位,远远淡出了我走上南岸的视线。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霸道偶像王俊凯之记得你

    霸道偶像王俊凯之记得你

    这部小说上我上一部小说的下一部,我的上一部小说叫《王俊凯之转身我宣你》,这是王俊凯和女主角的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杨嘉是否会记得王俊凯呢?
  • 混迹都市的流浪汉

    混迹都市的流浪汉

    混迹都市十年的流浪汉,每天晚上拾取垃圾以换取零用钱,一次意外捡到一个古画轴,却是不曾想到引来了众多势力的关注。一个沉寂多年的猛人被众从势力逼迫下重出江湖更在意外中得知,当年的爱人死亡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他决定复仇,他决定要将一个庞然大物推翻,为爱人报仇,仇恨让他陷入了疯狂,命运的转轮究竟会转向哪里?
  • 回眸醉倾城:神女逆天

    回眸醉倾城:神女逆天

    她为寻找父母,来到另一个时空。废柴?胆小?懦弱?任人欺负?真是笑话!敌若犯我,我便百倍还之!等等,谁来告诉她,这只一见面就对她死缠烂打的妖孽是怎么回事!还有,谁说神器器灵都是高大上了,拉出来,这要妥妥的打死。谁说美男都必须威武霸气,那她周围的是什么!除了逗比还有什么?某女一直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心里却一直吐槽。(团子乱入:现在不得不说,菇凉你有女王的气势,但是却是个闷骚。)(某女一脸阴森,冷声道:滚!)
  • 涅磐重生:你猜我是谁

    涅磐重生:你猜我是谁

    21世纪s级杀手,在爱情面前依然是个白痴,杀了这么多人,最后被深爱的人害死,真是讽刺啊!一觉醒来,她化身成“他”,天生废材?被欺侮?被嘲笑?没事!她会通通加倍讨回来……【本文纯属恶搞】
  • 焚天煮海

    焚天煮海

    家族的嫡子,因为不甘沦为废物,为燃尽天下不平而搏!外来的灵魂,成全了他的雄心壮志。一幅得自天书楼的焚天煮海图,让他拥有了成为强者的资质。亲身父亲,原何对他如此的冷酷无情,视为敌寇。莫名而来的黑衣铁面人,为何又要对他几番照顾?还有阴郁深沉的夏殿主,满腹心事的大长老,传说中的牧羊人······
  • 首席大大宠妻制:老公请接招

    首席大大宠妻制:老公请接招

    明明很爱对方,但表达出来又不是个意思。“我要跟着你!”某男展开不要脸攻势“…”某女径直走向女厕所。明明想好好相处,但某男克制不了自己:“我喜欢你的衣服。”这就是你天天跟着我的理由吗:“我不要衣服了别喜欢我好不好!”某男立刻来劲,立马扑倒。“我是你亲戚!我们不能在一起!”“你是我的一切,我只能和你一起!”
  • 凰倾苍澜之全能召唤师

    凰倾苍澜之全能召唤师

    五岁前,她是大家族的小公主;五岁后,她成了家族弃子,懂得了强者为尊的道理。不能修习魔法,她就努力成为战师,终于她又得到了家族的重视,可却不知这才是灾难的开始。母亲厌恶算计,父亲不闻不问,她孤立无援。十岁,被废筋脉逐出家族,她对家族彻底失望。浴火重生,召唤开启,她真正踏上了强者之路,自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初见时,一个人破衣染血狼狈至极,一个人红袍如火风华绝代,只因为一个眼神,他救了她,那年她十岁,他十九岁。再见时,她已是大陆第一天才,他仍旧绝色无双,他们彼此吸引,纠缠不休。那年她十五岁,他二十四岁。“我寻遍万千时空,终于找到了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皇上,娘娘要翻墙

    皇上,娘娘要翻墙

    她是大盗夜猫子,醒来之后却穿成了和亲公主!毅然决然地在送亲当日逃出皇宫,却不曾想,居然误打误撞上了皇帝相公的马车!主动调戏,反遭出卖,被抓回宫,封后大典再度重逢,她抡起拳头给了皇帝一拳“混蛋!”既然把她抓回来,那她就偷空整个皇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由灵迹

    自由灵迹

    风、火、电、冰、土、异,不一样的灵器造就不一样的灵士。这里是灵力的世界,有人的世界就会有争端,等级森严的灵士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灵士的终极秘密被揭开,四大帝国不再对辛克帝国俯首称臣,其他族群同样蠢蠢欲动,大陆上开始阴云密布。一个看似普通少年意外卷入了大陆权力的纷争,到底是死无葬身之地还是绝处逢生?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