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0900000006

第6章 学术论文(6)

批评家同时提出,打开80年代转折背后的全球视野,引入另一些曾经遭受忽视的历史景象参与解释,例如,“十年动乱”与西方60年代之间的呼应,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第三世界的境况和各种地缘政治关系,弗·詹姆逊或者德里克等左翼理论家的论述,如此等等。如果考察的目光仅仅徘徊在民族国家的内部空间,人们无法及时地察觉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压榨,并且形成独立的地域文化主体。这种症候的一个重要表征即是——西方的现代性被奉为不二的楷模。参见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1~25页。晚清、五四时期以及80年代,“睁眼看世界”时常象征的是闯进西方文明的盗火者;然而,现在到了恢复另一个传统的时候了:坚持以批判西方文明的姿态跨入全球化时代。尽管如此,全球视野仍然没有理由覆盖民族国家的内部考察。“外部”目光通常以民族国家为单位,仿佛叙述一个同质的共同体。全球的地缘政治之中,设定这个共同体存有统一的目标和意志,无数面目模糊的个体各司其职,竭力效命于金字塔顶端传来的指令。然而,至少对于80年代的转折,这种理论模型远未完善。70年代中期,陈陈相因的标准语言日渐僵硬和空洞,政治神话的宏大叙事——包括全球政治的描述——退化为无效的陈词滥调;另一方面,社会成员愈来愈难以忍受“十年动乱”的沉重枷锁,人心思变。这时,“内部”冲动的巨大压力扰乱了民族国家制订的外部目标,后者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经验严重脱节了。

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不愿意正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或者因为沟通机制的失效,或者因为权力体系盗用民族国家的名义发出了有损于社会成员的指令。人们可以不断地读到革命领袖号召“十年动乱”的各种崇高词句,但是,革命理想和正当的动机在具体实践之中奇怪地走向了反面。哪些原因导致实践的失败?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时常被束之高阁。然而,如果所谓的全球视野仅仅考虑几种制度或者几种生产方式的兴衰,仅仅热衷于民族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博弈,那么,这种历史图景只有概念、数据而缺乏带有体温的情节。这种状况可能产生的致命盲点是:当另一个压迫体系形成于民族国家内部的时候,人们常常熟视而无睹。无视具体的经验、感受、气氛、语境,无视一个个故事之中的血泪,这种概念规划走不了多远。70年代中期,种种异端的地下文化群落陆续浮现,怀疑的气氛普遍弥漫;同时,民间的思想活力开始悄悄地复苏。不久之后,政治神话的宏大叙事与社会成员的经验之间出现了最后的对决。这个对决以前者的溃败而告终,80年代终于应运而生。显然,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历史承传。80年代如此急于摆脱“十年动乱”,因此,清理战场的时候,围绕革命的许多合理命题遗憾地遭到了抛弃。玉石俱焚,这是失败的实践不得不偿付的历史代价。

为什么是文学——而不是经济学或者社会学——充当了80年代的文化先锋?这绝非偶然。相对于种种数据或者理论分析,文学始于具体的经验:始于几句对白、一个表情或者若干家居场面。80年代之所以委托文学领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十年动乱”带来的伤痛已经抵达社会末梢,危及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广泛地积聚潜藏在具体经验内部的能量,无微不至地清理种种伤痛,这是文学的擅长。大面积的无政府主义混乱、血腥的暴力、不寒而栗的政治罪名以及毁灭个人尊严的惩罚体系,这一切不仅推翻了正常的秩序,而且制造了一个民族难以愈合的巨大心理创伤。粗暴,蛮横,不信任,惊悚,颓废,道德欺诈与彼此怀疑,窥视欲、监控与告密,对于政治的不屑与冷漠,抢夺权力的渴望——这个巨大心理创伤的各种并发症至今还在延续。崇高或者道义的声望之所以一落千丈,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至政治神话的破产。如同宗教的瓦解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神圣的垮塌带来了亵渎与玩世不恭。理想的信奉演变为一个笑话之后,再也没有必要牺牲什么了。这时,犬儒或者拜金主义的自私轻而易举地跨越种种道德屏障而大行其道。革命言辞曾经用于编织自我保护的理论躯壳,继而成为泄愤的攻击工具,最终充当了牟利的堂皇修饰——以上三部曲之间存在深刻的递进关系。不言而喻,80年代文学可以视为这种心理创伤表露出来的曲折的精神症状。如果说,经济的复苏或者制度重建可以制订有条不紊的规划,那么,心理创伤的诊疗远非如此简单。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当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或者张一弓的《黑娃照相》无法制造持久的乐观情绪——解放的叙事之中,为什么声名显赫的“伤痕文学”构成了序幕。“伤痕文学”企图在回忆与叙述之中修复心理,犹如精神分析学利用自由联想引导遭受压抑的无意识。“伤痕文学”复述了许多苦难与悲剧,整个社会开始在一片唏嘘之中释放压抑已久的悲情。令人瞩目的是,许多小说、戏剧——例如,卢新华的《伤痕》、张贤亮的《灵与肉》或者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均选择了家庭的瓦解作为戏剧冲突展开的空间。60年代至70年代,“十年动乱”划分出的政治阵营不仅全面干预既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强劲地袭击了传统的家族人伦。由于形形色色的政治分歧,家庭在社会的重压之下分崩离析,妻离子散或者亲人反目成为普遍的情节。“伤痕文学”选取家庭作为抚慰人心的第一个入口,继而向各个领域扩散。从启蒙、主体观念到内心的无意识;从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寻根文学的传统文化到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对于多向展开的80年代文学说来,解除压抑是修复心理创伤的首要疗程。相对地说,每一种话语说出了什么远不如反抗了什么显眼。作为解放的叙事,文学既显示出压抑体系如此密集;又显示出遭受压抑的冲动如此活跃——如果全球视野视而不见地掠过了民族国家内部的复杂内容,80年代只能如同一个突兀的片断不合时宜地插在历史的褶皱之中。

对于80年代文学说来,“主体”曾经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主体观念从哲学领域跨入文学,刘再复居功至伟。他的《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与《论文学的主体性》曾经在80年代名重一时。刘再复试图以主体观念阐释作家、文学人物以及读者,并且构造一个以人作为衡量核心的理论体系。当然,各种激烈的批驳接踵而来,很快形成了争论旋涡。一种观点认为,主体观念与历史唯心主义近在咫尺,主体观念的扩张可能成为抽象人性主义的旗帜,诱使文学脱离广阔的社会生活;另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分析学、语言转向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均重新描述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时,奢谈古典哲学的主体观念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25年之后的一次访谈之中,刘再复的回应表明了当时的历史判断。在他看来,80年代刚刚开始摆脱“人道”的危机,没有理由以“高深的学术姿态”嘲讽人道主义的“过时”与“浅薄”;他不惮于承认,“主体观念的理论动机是想用‘主体论’的哲学基点来取代‘反映论’的哲学基点”;刘再复如此总结:“80年代最根本的文化意义是重新确立个体生命的价值,重新建构个体经验语言,重新谱写个人的声音。可以说,这又是一次凤凰涅槃,是中国作家、中国知识分子经过“十年动乱”的大灾难之后,共同赢得的一次历史性觉醒。”刘再复、黄平:《回望八十年代——刘再复教授访谈录》,上海,《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5期,第21、19、17页。考察80年代解放的叙事,主体观念与启蒙气氛的相互激荡显然是生动的一幕。

估计当初没有多少人料到,主体观念在90年代的现代性叙事之中分裂为多副面孔。这显然与现代性的多种模式遥相呼应。众多思想家曾经谈论过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例如启蒙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或者浪漫现代性;每一种现代性模式无不企图建构与之适应的主体观念。90年代之后的文学清晰地展示出主体的分裂以及多种主体观念的复杂冲突。

对于80年代文学说来,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犹如主体观念的无意识认同。显然,80年代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并非以理性、公正和犀利的批判锋芒著称。对于他们说来,气宇轩昂的五四知识分子恍如隔世,西绪福斯式的倔强或者尼采式的“超人”凤毛麟角。从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到王蒙的《布礼》、《蝴蝶》,知识分子多半以受难者的形象出场。贬抑、讥讽、漫长的思想改造和无情的政治攻击蚀去了一切桀骜不驯的棱角。跨入80年代,短暂的控诉和伤感之后,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愿是全力以赴,尽量弥补遭受荒废的事业。然而,这种无怨无悔的“孺子牛”形象并未维持太久。或许,这是一个未曾充分阐释的问题:90年代之后,哪些原因驱使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论是格非的《欲望的旗帜》、李洱的《午后的诗学》还是阎连科的《风雅颂》,知识分子迅速地沦为名利的俘虏。追名逐利的日子里,满腹的诗书无非转换成别致的欲望修辞学。这种气氛甚至孕育出另一个90年代的张贤亮。在他那里,80年代的受难者如同阳光下的雪人溶化在欲望与市场氛围之中。张贤亮的《习惯死亡》之中,受难者的全部历史成功地兑换为境外性冒险的资本;到了《青春期》,那个人们熟悉的章永璘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年的马缨花、海喜喜这一帮底层人物扮演的是企图蚕食企业的周边刁民。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开始变质,这可以视为主体分裂的前期征兆。

如果说,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包含了想象的成分,那么,90年代中期围绕“人文精神”的激烈争辩犹如真实的佐证。“人文精神”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但是,卷入争辩的多数是文学知识分子。或许可以说,文学知识分子匆匆地挑选“人文精神”这个概念表述他们意识到的某些异常。不论赋予“人文精神”什么含义,这个概念首先是抗拒市侩哲学的一面旗帜。现代性叙事正式引入市场经济的洪流。这不仅意味了另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同时还制造出一种实利主义的世俗气氛。各种琐碎的小算盘回响在粗鄙的经济环境之中,诗意、深奥的哲学以及精神尊严疾速瓦解,拜金主义意识形态的合围之下,知识分子很快边缘化。这时,“人文精神”毋宁是他们维持精神重心而仓促挪用的一个概念。追溯西方文化史,“人文精神”宗旨之一是抵制宗教的压抑,肯定人的尘世生活;然而,这些文学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很大程度地成为鄙夷尘世的精神姿态。当年,这个文化误差曾经令王蒙迷惑不解:商品和市场不就是启蒙“祛魅”的必然后果吗?——“人文精神”为什么出尔反尔?参见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人文精神寻思录》,王晓明编,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如今,我倾向的解释是,“人文精神”隐含的矛盾即是来自主体观念的分裂与相互冲突。

80年代的主体观念不仅化身为文学知识分子,同时还化身为文学女性形象。修辞学分析表明,80年代那些倾心于女性主义主题的作家大量使用“我”作为叙述者,例如林白与陈染。她们一批作品之中出现的“我”逐渐汇成了一个相近的女主人公形象:知识女性,孤独而清高,自闭而自傲,憧憬爱情而又无法迁就周围的庸常男性。这种女主人公锐利甚至尖刻的性格明显地表露出对于男性中心社会的挑战。“我”的内在精神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是启蒙主体的另一种注释。然而,不久之后的一批女性作家出现了暧昧的变化。卫慧、棉棉或者九丹的“我”似乎更富于冲击力。她们的女主人公放浪形骸,颓废恍惚,吸毒,性开放,并且坦然地表示对于物质和商品的渴求。如同现代主义精神的某种响应,她们的作品大胆戏弄种种严谨、保守的生活观念;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察觉她们对于市场的巧妙献媚:女性的身体暴露与其说向男性文化示威,不如说将挑逗窥视欲作为市场占有的手段。如今许多人已经深谙一种复杂的策略:抛出一个愤世嫉俗的形象迎合世俗。这时,80年代的主体观念再度遭到破坏。

同类推荐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热门推荐
  • 明珠泪倾天下

    明珠泪倾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他是古代能掌握一个国家生死人上人,她糟陷害而穿越。他为了报仇而隐忍。当她见到他,杀气腾腾,当他见到她,惊叹不已。“你若敢背叛于我,我定让你所爱的为我陪葬。”她的强势!她的冷血!她的霸道!无一不吸引着他!“你若敢离弃于我,我定将你所恨的为你陪葬。”他的爱意!他的温暖!他的无私!无一不宠溺着她!
  • 都市之鬼医狂妃

    都市之鬼医狂妃

    异能,修真,黑帮,空间,赌石,宠文古代王妃重生到21世纪的豪门弃女身上,一块空间玉珏、附加修真神诀,空间在手、异能加身的她斗继母,灭财阀,闯白道,混黑道,创下弥天商业帝国…神秘的上古血族因她闻风丧胆;古老的修真界在她的异能大军下俯首称臣!且看身世如谜的她如何屹立于世界的顶峰,傲世倾城!古代的她是鬼医无颜,绝代风华却鲜为人知。一朝绝爱,饮毒而亡!身死心死的她意外重生。现代的她是豪门弃女,倾城之姿却不为人知。一朝陷害,车祸身亡!受尽迫害的她魂归于天。她既重生,便不再隐忍,风华万丈、叱咤风云!当褪下伪装、将那倾国之貌公之于众时,不知灼伤多少人的眼,又伤痛谁的心?【炮灰版简介】某财阀阔少将钟傲霜压在床头,阴沉着脸威胁道:“少给我玩什么花样,钟傲霜你给我听好了,不管怎么变,你都是本少玩过的婊子,有人生没人养的弃女!烂货!”“哦?是么?我是烂货?那我就让你这种猪连烂货都没得当!”某女不屑,猛地一脚向某渣男胯下踹去,安静的医院内顿时传来杀猪般的嚎叫!【纵宠版简介】“爷,爷,那帮千金大小姐说傲霜小姐坏话!”“割舌!”某男酷酷的道。“爷,那些男生色迷迷的看傲霜小姐哩!”“挖眼!”某男咬牙切齿。“爷,那,那要是有人想上傲霜小姐怎么办?”“他敢?”某男双眼喷火,怒火中烧!“他,他不是爷你自己么……?”某下属颤颤巍巍,双脚发抖地回道。此话一出,集体狂晕。。。。。【发财版简介】“啥?一颗驻颜丹一千万?”某女惊恐道。“唉,又是个没钱的,走走……”某店主直接赶人。“哈哈哈……”某女大笑,她,她发财了,这驻颜丹她一抓就是一大把,那是多少钱?“想要美貌想疯了?”某店主见惯不怪的道。孰料,某女爆出一句,“这是一百颗驻颜丹,就当是小费了,虽然有点少!”某店主,直接崩溃……☆☆谁说在现代难混?她一手银针,能起死回生,亦能夺人性命,更能杀人越货,鬼医一出,谁与争锋?她随便炼炼丹,赌赌石,财运滚滚来,桃花躲都躲不开~PS:文文是一对一的宠文,男主霸道腹黑,谪仙与妖孽的综合体,心身干净,独宠女主一人,一宠到底,小三神马的都是炮灰!不长眼的女的撞上来,某男他自己动手,上鲨鱼刑……扔蛇窟~~另外,偶是无良作者,喜欢YY,SO这是YY文,美男多多嘀!各式各样嘀都有!色女们可以随便调戏~~喜欢的话,亲就可以跳坑啦~~
  •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缝补内心缺失,还原人生真相。宽恕别人,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苏茜很小就知道,她的人生不属于自己,不能用家族的姓氏,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她活着的使命便是追寻真相,找出围绕在她外祖母身上的谜团,缝补自己遗失在童年里的人生。四十多年前,苏茜的外祖母莉莉安被指控犯下“叛国罪”,之后悄然失踪。《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被苏茜的勇敢和智慧打动,早已对生活丧失信念的他决定帮助苏茜查找真相,也借此重建自己的人生。调查处处潜藏危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死亡相伴生。然而有一种情感比恐惧更强大,他们奔走在纽约城和极地冰川之间,努力要揭开隐藏在这个时代里最危险的真相。
  • 那年夏天的台风

    那年夏天的台风

    一帆风顺的家庭主妇突然发现自己被驱逐出了经营多年的婚姻家庭,功成名就的丈夫做了大多数男人都会做的事情,为小三和她离婚,而生性倔强的她独自离开,买房子竟是鬼屋,和鬼作斗争,斗得不亦乐乎,怪异邻居频频窥视,单身女人还真是难,管他是鬼还是怪邻居统统拿下,不信你看
  • 覆乱天下之女帝

    覆乱天下之女帝

    篱兮,为了你我愿意当女帝。篱兮,为了你我愿意杀伐天下。只要你能回来,我愿意为你走上权利的巅峰,篱兮,我只想你能陪我。某琅:明明我才是男主角吧!一句话文案:看一代女帝如何覆乱江山!
  • 魂武九重天

    魂武九重天

    魂武大陆,一个被封印的少年,如何寻找自己的身世!
  • 灿烂的夜

    灿烂的夜

    林盈歌,根红苗正的夜界梦使4级,喜欢挑爱情梦来炼能,一颗剔透心,爱恨皆分明,命中注定爱上你,火海刀山亦不惜。孙珣,被封闭记忆的“凡人”。安静的笑容是孤独的注解,温柔的浅唱是要流进谁的心田?愈是难动情,磐石愈是无可转移。—我能走进所有人的梦境,却独独走不进你的。—我能抗拒这所谓的宿命,却偏偏抗拒不了你。—在重重梦境过后,我知道有你等待着我。—在这诡谲的世界里,谢谢有你守护着我。夜潜伏着那么多的秘密,两颗心本是不该相爱,这时空无形的桎梏你我究竟要如何打破?你是永恒的阳光,让黑夜都灿烂。
  • 重生之民国夫人

    重生之民国夫人

    玉寒锁烟色,晚来缘几何?他出身军阀,手握重兵,对她强取豪夺;她出身名门,美名远扬,却被他死死纠缠;一个霸道强硬,想将人牢牢锁在身边,一个负隅顽抗,想逃离得无影无踪。一场车祸,一世重生,前世今生爱恨纠葛,牵扯着志在天下的青年军阀,深陷情爱的青梅竹马,江山与爱人,两场生死较量,究竟谁能赢尽天下?江山美人、军阀混战、重生锁恋,尽在《重生之民国夫人》。
  • 稼軒先生年譜

    稼軒先生年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你写诗

    为你写诗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