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0600000014

第14章 滕文公上(2)

放勋:尧的称号,放是大,勋是功劳,本来是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来成为尧的称号。

劳之来之:劳、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

皋(gāo)陶(yáo):人名,相传为虞舜时的司法官。

易:治。

倍:同“背”,背叛。

治任:准备行李。治:整治;任:负担。

秋阳以暴:秋阳,周历七八月相”3于夏历五六月,所以这里提到的秋阳事实上相当于今天的夏阳。暴:同“曝”,晒。

皜皜(hào):光明洁白的样子。

鴃(jué):伯劳鸟。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引自《诗经·鲁颂·闷官》。膺:击退;惩:抵御;戎狄是北方的异族;荆、舒是南方的异族。

市贾不贰:贾通“价”;不贰:没有两样。

五尺之重:古代尺寸短,五尺约相当于现在三尺多一点。

倍蓰(xǐ):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

巨屦小屦:粗糙和精致的草鞋。

【评析】

以上这一章文字很长,内容却不是很复杂。既可以把它当成是诸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有力批驳,又可以把它当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

社会分工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又是文明的表现。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原始社会末期,又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更进一步,随着人类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分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这种分工的出现,就必然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甚至,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言以蔽之,也就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这种分工和矛盾对立的出现,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来看,是不可转移的必然趋势,但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来看是充满了尖锐斗争,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正是面对这种令人疑惑的复杂情况,思想家们便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行的农家学说就是那些各式各样观点中的一种。他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归咎于社会分工,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格而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办法。他不仅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率领弟子“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怪异而新鲜,吸引了不少人,就连一向奉行儒家学说的陈相兄弟也从宋国赶来滕国,成为许行的门徒。陈相兄弟不仅背叛了师门,而且还公开去拜访孟子,宣传自己新学到的农家学说。

孟子当然不会容忍陈相兄弟的所作所为,但也不能不对许行的学说展开批驳。于是又使出了他自己一贯擅长的推谬手法,一问一答,把许行及其门徒的做法推到了极其荒唐的程度,迫使陈承认“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实际上就承认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孟子这才展开自己的正面论述。首先提出他那一段著名的论断:“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然后再“言必称尧舜”,以尧舜等古代圣王的事迹来论证社会分工的必要性。结果,在驳倒了许行的观点和行为之后,孟子展开了对于陈相兄弟背叛师门、抛弃儒学行为的鞭挞。

情况非常明显,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讲的就是社会分工的问题。而且,《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已经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因此,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公式”而已。

因此,一方面确实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孟子又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批倒批臭。其实,我们在这里已经知道,孟子的原意倒不是论述统治与被统治的问题。阴差阳错,这个毕生为“民”请命,呼吁当政者实施仁政的人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实际说来,最重要的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去看,许行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确也是有一定意义,因而具有吸引力。可是,如果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和全程来看,他的观点和做法就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了,而且,越是进入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就越是近乎寓言般可笑了。我们今天有谁会想到要自己造一台电视机然后才来看,自己造一辆汽车然后才来开呢?那不被认为是疯子才怪。同理,从总体和全程的角度来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反动透顶的学说,而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象概括。假如我们还原历史背景,从孟子说这话的具体情况去理解,就是从社会分工问题的角度去了解,那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

就当前现有文献资料来看,《汉书·艺文志》虽曾著录《神农》二十篇,但已经不知去向,所以真正要研究农家学派,《孟子》本章的确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在这里也有必要向大家提到。

【故事】

光明磊落是做人之道

“君子”二字在古代是对品行高尚男子的尊称,君子不仅要有过人的智商,识见过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要远远超越普通人。成为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修身,也就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君子应该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就是当一个人独处暗室的时候,他自然也不会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在一副对联这样道:“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其中的下联就很好地表露出他坦荡的胸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君子的做人之道就是以诚为本,绝不欺人。俗话说:“头上三尺有神明。”一个常常欺骗别人的人,即使将见不得人的行为掩饰得再完美,也欺骗不了他自己的良心,内心深处的愧疚会一直拷问他的灵魂,这就不是君子的作为了。

大将军邓骘慕名杨震德才兼备就招致其麾下,并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升迁,他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原来由他推荐为茂才的、现任昌邑县的县令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黄金赠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我很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夜深人静,不会有人知道,您可以放心收下。”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咋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哑口无言,羞愧地走了。

杨震的做法不愧为君子作为。他在深更半夜、无人在场之时,也拒不接收王密的贿赂,保持高风亮节的为官正气,不愧为真君子。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的弟子曾子也曾说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都是在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人的时候,也要像有十只眼睛关注着自己,像十只手指着自己那样,以君子的原则来要求自己,要做到光明磊落。

挫折是人生的挑战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是磕磕碰碰的,成功的人也曾经遭遇过困苦,但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敢于向困难挑战。孟子说:上天要对一个人委以重任,必定先要磨炼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乏他的身体,并且使他的一次次行动都不能如意,以此来锤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毅力,提高他的能耐。这就印证了,一切取得成功的人,都要经过困难的洗礼。

清朝的名臣曾国藩在咸丰二年被皇帝指派到长沙,协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在太平军节节胜利后,他眼看办团练已没什么用,而作为正规部队的绿营兵也不堪使用,他即上奏朝廷并获准按戚继光的方法组建新军,以其家乡湘乡的练勇为基础,招募淳朴的农民为士兵,以当地儒生为军官,编练成一支军队,史称湘勇或湘军。

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于天下,誓师出战太平军。两军在初战时期,在岳州、靖港,湘军连战连败,曾国藩伤心欲绝,试图投水自杀,被部下救起。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曾国藩重整旗鼓,后攻占武昌重镇,出任湖北巡抚。不久朝廷怕他拥兵自重,无法驾驭,随后解除了他的署任,让他长期以侍郎的虚衔带兵。

随后,曾国藩带领水师进攻九江、湖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前来救援,设计将湘军水师的轻便快船诱入鄱阳湖,再一举封锁湖口,使仍在长江中的湘军水师的笨重大船成为“无翼之鸟,无足之虫”,再用火攻。湘军水师的数十艘大船被毁,曾国藩率残部狼狈退至九江以西,其座船也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他只得退守南昌。

其间,曾国藩因指挥湘军与敌交战无功,在给朝廷的奏章中用了“屡战屡败”之语。其部下李元度见状之后,建议他改为“屡败屡战”,字无不同,但次序如此一颠倒,满篇精神大变,境界也就大不一样,远在京都的皇帝与重臣们读后,只觉曾国藩及其率领的湘军精神可嘉,也就不觉其屡屡失败有罪。

尤其重要的是,正因为仰仗百折不挠的精神,屡败屡战,如履薄冰,不断地走出逆境,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曾国藩终率领湘军,会同左宗棠、李鸿章等指挥的部队,逐渐实现了对太平天国的“天京”的战略包围,并在同治三年六月,攻破了天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历经了挫折的洗礼,才能具备坚毅,迎接更大的挑战,因此成功。

慧能,原本是生活在唐太宗、武则天时代的一个岭南樵夫,年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打柴来赡养母亲,苦苦度日。青年时,慧能受佛教义理的吸引,不远千里来到湖北黄梅,拜师学佛,在寺庙中担负起担水、劈柴、踏碓舂米等杂役。相传,慧能在踏碓舂米时,因个小身轻,便在自己腰上绑上了一重达六十多斤的坠腰石块,用来加重碓头。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逆境和艰苦的洗礼,慧能的韧劲、耐性、毅力和佛教学识,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做了八个月的杂役后,他以著名的求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受得了祖师的传法。

从此,慧能独自创立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记录了他讲法内容的典籍——《坛经》,是中国佛教界历代高人达士的无数作品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典籍,按照佛教的惯例,唯有记录佛的说教内容的典籍,才可称之为“经”。

慧能一生未进过学堂,不识一字,促使他成就大业的是机遇和逆境对他的身体与非凡领悟能力的洗礼。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是信徒的洗礼之水,是强者的无价之宝,是弱者的无底深渊。”从积极的角度看,逆境与挫折是对人生的挑战获得取得成功。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热门推荐
  •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如果上帝不想让人类探索宇宙,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人类必定要探索宇宙,尽管只是为了更加珍惜现有的世界,没有当初的梦想,就没有现在的科学成就,做技术工作就要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当一个孩子追求真理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真理。
  • 星辉九月天

    星辉九月天

    奥神界第一天才--九月天,年纪轻轻便是踏入高手之列,手持君皇枪,身怀阳炎,凤凰炎于一身。后来被人暗算,神界八大高手联手将其杀死,好在遇到一位叫‘太梦真人’的老头,将九月天复活,并让九月天拜他为师,传授九月天神界第一神技‘源元诀’后九月天下凡界寻‘十星辰’寻得,回归奥神界,报杀身之仇。
  • 绯色小情歌:最后一次爱你

    绯色小情歌:最后一次爱你

    曾经,他对她好,她不珍惜.后来,她才知道他为他付出了多少.原来他们的距离很近很近,可他们为了保护对方都不愿跨出那一步.
  • 天想世界

    天想世界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光明与黑暗,罪恶与正义,幻想与现实...事物似乎只有这样相互对立才能够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然而创世者却像是有意要开一个小小的玩笑,将原本对立的两者糅合在一起,光明与黑暗交错,幻想与现实并存。既非真实,亦非虚妄,即为天想世界。
  • 邪君宠妻:念你三生三世

    邪君宠妻:念你三生三世

    一许诺言,承诺终生,她是他放不下的执念,亦是他终生的诺言,前世,他负了她,她许下毒誓,必让他百倍奉还!今生,他依旧记她,宠她一世,她弃他,恨他,却终为他所动,却背毒誓之言!他拼尽所有,却让她洗净一世记忆杂念。来世,她忘他,他却死死念她于心。她终记起他,却说:“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往事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无论是宿命的悲,还是失心的痛,他只为她一笑轮回甘堕。他说:“我愿倾尽我所有,只为换你一颗红尘不染的真心。”
  • 带着世界混异界

    带着世界混异界

    我是来给做小众写手的,就这么简单。
  • 绀珠集

    绀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上下五千年,步履如飞,尽情体会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纵横十万里,目光如炬,穿透历史风尘品味生活的繁华与精彩。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他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
  • sweeting的甜蜜爱恋

    sweeting的甜蜜爱恋

    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任何小事都会让你想到他;你和他在一起,即使什么事都不做,也会觉得很幸福。原本以为自己喜欢马雪阳,任何人不能让取代他的位置,可那个讨厌的杨洋为什么总是出现在我的脑子里?难道我是喜欢杨洋吗?可我也喜欢马雪阳啊!完啦完啦,怎么可以这么花心……
  • Alwayswithme

    Alwayswithme

    初尚。多好的名字,多希望也能像这名字一样,回到最初。若是从未遇见过他们,又会是什么光景?总之比现在好。刀光凌厉,在角落里独自泛起。她坐在黑暗里,轻轻靠在破旧的柜子上,死了,你们什么都不用还了,一了百了。手中的刀突然被抽去。“江初尚!为什么为了他伤害自己!为什么不再给我一次机会!”他红了眼,她却只是微笑。“给你机会?你和他又有什么不同!都哄着一个傻子,哄了那么久,乐此不疲。”“你不想活了是吧?那我陪你。”刀子紧紧贴在他的手臂上。“好啊,省的我一个人孤单了。”她嗓子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