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43100000073

第73章 好利者害显而浅 好名者害隐而深

“原文”

好利者逸出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行为超越道义范围之外,因而就用各种手段逐利,他逐利的祸害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后患也就不会太大;反之一个好名的人,他为了假借仁义道德来争取人们的拥戴,因此就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之中而沽名钓誉,他所做的坏事人们也不容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远。

“解说”

好利者显而易见,而欺世盗名之辈,沽名钓誉之流,其危害很大。说一句稍偏激武断的话,天下人为生计奔波,这是人之常情,民安则国宁。任何一个时代,尤其是当今商业社会,都是以利益为中心刺激人们的积极性,驱动社会运转,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这是社会常情。相反的,在那些“以天下为己任”之辈中,虽不乏深具社会良心的人,但也混有不少心怀不轨之人。他们的行为常常不但不利于国计民生,而且经常招来大动荡、大波澜,终至于荼毒生灵,贻害无穷。所以对那些以“社会良心”自居者,我们要肃然起敬,更要悚然而惊,搞清他是否真心,又是否真的有达致目的的良好手段。

“例解”

君臣都不轨 如狼之与狈

屠岸贾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出生于奴隶主贵族家庭,灵公时任大夫,景公时任刑狱的司寇。

晋灵公和晋景公是两位昏庸无道、荒淫暴虐的君主。他父子远贤臣,亲小人,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作为国家重臣的屠岸贾,不仅不去劝谏国君,励精图治,振兴晋国,反而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为二位君主出谋划策,想方设法嬉戏纵乐,使国政荒废,民力空耗,内忧外患空前严重。

晋灵公一生荒淫无度,晚年尤甚,他用强行从民间征来的苛捐杂税,大兴土木,广修宫殿馆舍。有一次他命屠岸贾在晋都绛州城内建一座花园。屠岸贾受命后,找到各地的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昼夜施工,很快建造了这座花园,园中筑有三层高台,中间建起一座“绛霄楼”。此楼画栋雕梁,丹楹刻角,四周朱栏曲槛,富丽堂皇。凭栏四望,市井均在眼前。园中又遍植奇花异草,因桃花最盛,每到开花之季如锦似绣,故此园名为“桃园”。峻工之后,灵公赞不绝口,心中就更加宠爱屠岸贾了。此后,灵公一日几次登楼嬉戏,或观览,或饮酒,有时还张弓弹鸟,与屠岸贾赌赛取乐。有一天,屠岸贾召来艺人在台下献艺,园外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百姓。灵公一时兴起,对屠岸贾说:“弹鸟不如弹人。咱俩比试一下,看谁打得准。击中眼者为胜,中肩为平,要是打不中的话,用大斗罚酒。你看怎么样?”屠岸贾欣喜应允。于是,两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高喊:“看弹!”一个个弹丸如流星般飞向人群,有人被弹去半个耳朵,有人被击瞎眼睛。顿时人群大乱,哭喊着拥挤着争相逃命。灵公大怒,命左右会放弹的侍从全都操弓放弹。一时间,弹如雨点般向人群飞去,百姓伤残无数,惨不忍睹。灵公见状,狂笑不止,连弓掉到地上都不知道。他边笑边对屠岸贾说:“我登台数次了,数今天玩得最痛快。”在屠岸贾的怂恿之下,晋灵公骄奢日甚。为了进一步取悦晋灵公,屠岸贾亲自率人到全国各地挑选良家美女,只要中意即抢夺回京,送入桃花园供灵公淫乐。此后灵公对屠岸贾更加宠爱了。只要身边侍者稍不如意,他们就用残忍的手段将其杀戮。有一次,晋灵公与屠岸贾饮酒,席间,晋灵公命厨师赶快做个熊掌给他们下酒。催了几次,还没端上来,晋灵公发怒,厨师只好把熊掌端来。灵公尝了一口,嫌其未熟,抄起铜斗往厨师的头上一击,厨师当场毙命,灵公又用力将其砍为数段,命内侍将碎尸盛入竹笼弃于野外。

灵公这种弃国自娱、殃民自乐的行径,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晋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可是做为一国之君的晋灵公对此全然不顾,仍以淫乐为生,不修国政。屠岸贾则以满足主子的需求为目的,极力设法搞许多新的花样,使晋灵公在昏聩奢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国家也就越加贫弱不堪。

老皇帝乾隆 骄傲而怠政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清朝发展史上的强盛时期,特别是乾隆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鼎盛。当时,国内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一直为后人赞誉为“康乾盛世”,它为晚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增添了光彩。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后期,清朝政治脱离了康、雍以来的发展轨道,走上了下坡路,清朝统治的全盛局面逐渐中止,并且逐步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当然,这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晚年骄傲,荒于理政,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年的乾隆帝确实像他的父、祖一样,励精图治,勤于理政,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他七十岁寿辰时,专门刻了一块镌有“古稀天子,犹日孜孜”铭文的“古稀天子之宝”。至八十岁寿辰时又刻了一块镌有“八征耄念,自强不息”铭文的“八征耄念之宝”。他还曾“于勤政殿 间御书《无逸》一篇以自警,凡别馆离宫听政处,皆刻‘勤政’二字”。乾隆帝本意是想以此自勉,使自己的晚年政治更加辉煌。然而,由于骄傲情绪的不断滋长和老境来临所造成的身体状况的不断下降,他的这些自箴之词,一句也没有实现。

由于几十年来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乾隆帝晚年的骄傲情绪空前滋长。乾隆帝的一生,在位时间长,政治活动多,涉及面广,其中一些成就还比较广。所有这些,在进入乾隆后期,几乎都成了他自我陶醉的资本。在夸耀自己的这些成就时,他还特别喜欢将自己和历代帝王进行比较。开始是比疆域,比人口,比蠲赈,比政治安定,比统治巩固。七十岁以后,这种比较发展到庸俗无聊的地步,其结果是骄傲愈甚,以至肆意挥霍,政务废弛。如乾降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载锡,群臣纷纷祝贺五世同堂。乾隆帝又开始和历代帝王比儿孙,命儒臣查阅《四库》中得见玄孙者有几人。查阅结果,“三代以上不可考,秦汉以后,隋唐以前未见其人”,唐至明只有文征明等六人,“帝王中臻斯盛者,尤未之前闻”。于是,乾隆帝像打了大胜仗一样异常兴奋,接着就赏赐、设宴,任意挥霍。同时,又命各省督抚详查治下五世同堂者奏闻。这样,各地官员置行政事务于不顾,四下寻访,陆续查得192家上报。为此,乾隆帝亲制诗篇、御书匾额,赏赐缎匹银两,敕令建坊,不一而足。此番举动之后,乾隆帝意犹未足。因为自己“逮事皇祖、皇考,复得元孙,亲见七代,实为古今罕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命各省督抚访得臣民中身见七代者七人,优加赏赉。一时间,全国骚然。

与此同时,乾隆帝本人历次寿辰的庆祝活动也越来越盛大,消费也越来越惊人。其中,糜费最甚的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举办的八旬万寿庆典。这次活动,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即着手筹办,次年,又成立了由军机大臣阿桂、和糰等负责的专门筹备机构。同时,还令全国大小官员捐资,以修筑宫殿、园林。万寿庆典持续了一个月,连日赐宴、戏剧,赏赉不绝。乾隆帝本人及朝廷大小官员均置政务于不顾,而沉浸在欢乐之中。

骄傲情绪的滋长,以及由于年老昏愦和健康情况的恶化,乾隆帝对国家事务的处理,也失去了应有的关心。乾隆四十九年以后,他处理政务的时间大大缩短,对于各地官员奏进的像山一样的公文和奏折,乾隆帝打心眼里感到腻烦,并为此多次指责地方官奏事琐细,“徒滋烦扰”。这与当年日夜批阅奏章的勤奋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受乾隆帝影响,各地事务更有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仅湖北一省,从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二年,就有六百余件案件积压未办。由于乾隆帝老年倦政,朝政和各地事务都普遍废弛。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针对江浙一带水利废弛、浮收多征现象严重、耕地不足等实际问题,御史祝德麟奏请重视水利,禁止浮收漕粮,限制族葬坟地。对于这一正确建言,乾隆帝却严厉指斥为“竟无一款可行之处”。乾隆五十六年(1791),江苏巡抚长麟奏请核实户口,以防止胥吏从中舞弊。乾隆帝竟视为畏途,无心料理,遂以“户口殷繁,势难一一查核”为由,断然拒绝。这样,就使得一些贪官污吏更加肆无忌惮,同时使一些较为正直的官员心寒气短,最终导致了国家政务的进一步混乱。

乾隆帝继位之初,曾大量拨款进行水利建设。可是到了乾隆帝后期,水利事业却不断废驰,不只是不拨款兴建或维修,有时还对主动兴修水利的一些地方官员横加指责。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湖北地方官因为当地时有偏灾,“农商未便”而呈请借帑浚修安陆城外的富民河。对此,乾隆帝却指斥为“沽名”,“不惟虚糜帑项,且徒劳民力”,下令将有关官员交部察议。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起,黄河几乎连年溃决。如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河决河南祥符,当年闰六月,又决仪封等等。由于多年以来的吏治腐败,“河员疏防性成,反以黄河有事为利”,一旦溃决之后,还经年累月不能堵塞。至此,清初以来一直坚持的水利兴修事业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与此同时,劝垦田地政策也被废止,粮食积贮制度也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然要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乾隆帝晚年怠政对于国家政治也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其直接恶果就是和糰专权,随之而来的便是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曾于乾隆五十五年来华参加乾隆帝万寿庆典的朝鲜使臣成种仁,将目睹的清朝官员的腐败情况作了如下记录:“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故恣行不法之事,而毕竟癰逭,生民困穷,专由于此。”

政治的极端黑暗、腐败,还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冤狱不断。其中,乾隆帝本人便是一个制造冤狱的能手。乾隆后期的各起文字狱,差不多都是因为对地方官吏、土豪贪残虐民行为不满而被地方官吏挟仇诬陷而成狱。对此,乾隆帝全然不察,概予严惩。这样,很长一段时期中,是非颠倒,告密诬陷者领赏升官,弹冠相庆;主持正义者倾家荡产,身首异处,整个社会气氛处于极度的恐怖之中。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湖北孝感发生了被革生员梅调元将贫民23人捆缚拷打之后活埋的严重案件。然而,对这起极为严重的人命案,很长时间里,上自督抚,下至县令竟无人过问。

高官小聪明 一言害邦国

在旧时代的官场上,经常看到有这样一些官僚:他们处世圆滑,左右逢源,尤其善于拍上司的马屁。他们想的并不是如何办好公事,而是怎样讨好上司,保住自己的官职俸禄,荣华富贵。不要看这些人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在保官保禄方面却很动心计,颇有一套阿谀奉迎、明哲保身的“要诀”。这种官僚在当时被称为“巧官”。清代道光朝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曹振镛便是这类官僚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曹振镛在乾隆朝中进士,点翰林,官至侍读学士,至嘉庆朝便飞黄腾达,升为尚书、大学士。道光皇帝继位后,他更是红得发紫,晋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图形紫光阁。当他以81岁高龄去世后,得到“文正”的谥号。这是清朝对故世大臣最高的评价,在清代享受这种殊荣的只有七、八个人。曹振镛作为一位汉族官僚,既没有显赫的武功,又没有出众的文采,在重满轻汉的满清时代,能够在充满凶险和倾轧的仕途上一帆风顺,年岁愈大,愈受皇帝信任,官职愈高,自然有他的当官诀窍。有一次,他的门生向他讨教,问他成为三朝元老,深受皇帝宠信靠的是什么办法。他回答了6 个字:“多磕头,少说话”。意思是对皇帝、对上司,只需要表示顺从,不用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是圆滑到了极点。“少说话”不等于不说话,而是要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说到点子上。对此,曹振镛是深有研究的。

清朝进入道光时代已经暴露出许多衰败的迹象,国家的许多大政无不弊端累累,积重难返。地方官员纷纷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等待皇帝拿主意。每天堆在皇帝面前等待批阅的文件就有好几大撂,看得道光帝头昏脑胀,心里很不耐烦,弄得他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看吧,实在不愿意整天泡在文件堆里,不看吧,又怕留下荒废政务的坏名声。这种情绪被他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

善于对皇帝察颜观色的曹振镛敏锐地查觉出道光帝的这种心思。动了一番脑筋后,他一反往日“少说话”的常态,发表了一番高论。他给皇帝献计说:“今天国家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太平无事。可是一些大臣偏偏好无事生非,在奏章中讲一些危言耸听的事情,无非是为了博取敢于直言的虚名。对于这些沽名钓誉的人又不能降旨怪罪,如果那样做,便会使陛下蒙受拒谏的名声。依臣之见,陛下今后只要在批阅奏章时,选择其中的细枝末节上的错误,降旨严厉斥责。臣下就会慑于您的天威圣明,知道陛下对人事早已明察秋毫,一定不敢再上那些搬弄是非的奏章。”曹振镛的一席话,正中道光帝下怀。此后,他果然照着曹振镛的办法,专门挑剔大臣奏章中的小毛病,哪怕是字体上的毛病,他也不放过,动不动就降下圣旨,严厉斥责,使不少人为此丢了官职。弄得满朝文武人人谨小慎微,视给朝廷上奏章为畏途,尽量不向朝廷报告,或少报告。甚至出了大事也隐匿不报,即使上报,也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掩盖了事情的真相。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官场上形成一种粉饰太平,互相欺瞒,报喜不报忧的恶劣作风。国家的许多弊政得不到及时解决,变得激化起来,最后终于酿成19世纪50—60年代的全国性的内乱,几乎使清王朝这只又旧又破的大船在农民起义的波涛中倾覆。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曹振镛“一言害邦”。然而,道光帝却少看了许多奏章,免去了大量伏案之劳。他自然把这个“功劳”归于曹振镛,更把他当成言听计从的股肱之臣。

同类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葬经

    葬经

    魏晋时期,随着朝野上下笃信风水,风水观念深入人心,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则堪称风水第一书。《葬经》诚如吴沉所说,明白简易。全书虽仅两千余字,并且只是专论阴宅术,但却提出了一系列风水术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
  • 传世藏书-晏子春秋

    传世藏书-晏子春秋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热门推荐
  • 王爷我们离婚吧

    王爷我们离婚吧

    “想让本王休你?好啊,等本王玩腻了便休了你”他邪魅一笑他次次让她难堪,但是她却次次让他更难堪,“凤君冷你给我听着,从此我夜汐翎与你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纸休书是送给你最后的礼物。”“女人本王怎么会让你那么容易逃出我的手掌心?天涯海角,你只属于本王”
  • 冥夜雪

    冥夜雪

    冥夜之下奈何绽放,你却不知何处。黄泉河畔,花开叶零。曼珠沙华,妖娆彼岸。三生碧落,你是我的永生永世。
  • 如一一戎生

    如一一戎生

    NO扮猪吃虎,NO傻白甜,女王一生推。剧中女主哭的梨花带雨,一边向男主道歉道“对不起,我..拖了你的后腿,我也不想的..”话语未毕,男主便心疼的将女主搂在怀中,讲着腻死人的情话。他转过头“如果有一天我也被陷害入狱的话,你可怎么办啊”“我会调整我的择偶标准,然后再换一个人”“...哦。”此生只能定制一次的求婚戒指又开始洗脑大众,让那些小女生开始趋之若附的时候。他问“你想要这个吗?”“一生给我买一个戒指,然后再天天给别的女人买Tiffany&Co?”“...冤枉!污蔑!”
  • 上海外来工

    上海外来工

    一群心怀远大抱负来上海打拚的人,在这座超级大城市的金钱、权力、美女等诱惑下有人迷失了方向,放弃了最初的理想追求、甚至抛弃了做人的道德底线,而有人初衷不改,依旧坚守着梦想及做人的原则。
  • 豪门契约:总统大人的冷艳娇妻

    豪门契约:总统大人的冷艳娇妻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女孩,17岁时家里常常闹矛盾,母亲出轨,父亲病倒。有个陌生的男人给钱治病,却有一个条件。1年的婚姻让她痛不欲生。她选择离开。他,陆氏集团总裁,用了5年时间建造了有史以来世界第一跨四国的集团,人都称为:商业魔鬼。他21岁娶了一个比他小4岁的妻子,每天都想办法虐待她,终于在她满18岁的时候,亲手送上了离婚协议书。六年后归来,她24岁,他28岁,时隔六年没见,他当上了帝国的总统,而她的蜕变将又如何…
  • 妖娆独舞:嗜血公主

    妖娆独舞:嗜血公主

    她望着自己面前的人,原来,一切都是谎言,从来没有人对自己付出真心。包括他,那个自己以心相待的男人。//“我会让你们付出代价的!”她一双摄人心神的紫瞳,突变,不再是血瞳,而是双色异瞳,她对他们只是充满了恨,想要将他们毁灭的恨!//“不要死,我求求你!”她哭着,请求着倒在血泊中的男人,可是,他还听得见吗?//“铛!铛!”教堂的钟声在四周扩赛开来,白鸽成群飞起,一对新人,在众人的祝福下进入教堂。“我们也会有一场比这个还要盛大,还要豪华的婚礼。”他亲吻着她的手,承诺着。病床上的人,手指悄动,无声无息!
  • 长歌吟

    长歌吟

    一次背叛,让她心力交瘁一场车祸,让她意外穿越一个充满音乐的新奇世界让她又寻回生存真谛这是一部与音乐有关的玄幻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三界狂歌:逐暮

    三界狂歌:逐暮

    苍穹鸣鸿,不尽萧萧起秋意。凤鸣声丽,一缕破邪气。皓月星河,龙哮乾坤坠。当魂碎,紫薇凝碧。诛神又何畏!昔日逐暮之殇,歌谣流传四方。有说是天诏谶语,有说是修行真义,直至少年辗转八荒渐登绝顶,才发现这不过是天人的即兴感慨,一界的争重轮回。
  • 异时空的恋人

    异时空的恋人

    两个异时空少女本没有一点联系,可因为一条手链让两个人系在了一起,她们又会在对方的世界中发生什么呢?她们是又否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见还是就此过着新的生活呢……
  • 天才儿子:腹黑首席请听话

    天才儿子:腹黑首席请听话

    当我的代理孕母吧?!What?甜美的女孩睁大一双美眸,紧盯着眼前这个男人。他,优雅邪魅,绝美的容颜,简直妖孽的人神共愤,堂堂盛世集团的总裁,南宫家的大哥---南宫烈,什么时候缺过女人?竟然会对自己提这么没有Standard的要求,他是脑子坏掉了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