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43100000021

第21章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原文”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译文”

要有跟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可有跟人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跟人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视。

“解说”

自古到今,能够同安乐共富贵的例子不多,倒是兄弟相煎君臣猜杀父子干戈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君臣之间,遵守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惯例,能像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已经足够仁义的了。所以待人处世勿争,存与人共患难之心,不存与人同欢乐之伐幸。欲成就一番事业之人,如果连这简单的俗世心理都看不透,还谈何追求?

“例解”

徐勉尽职守 家犬不识主

世间动物之中,狗是最善辨别主人的,也对主人最为亲热。在历史上,竟出现过主人归家时,家中群狗惊吠不已的反常现象。这现象就发生在南朝梁的大臣徐勉身上。

徐勉(466—535),字修仁,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东晋、南朝时曾侨置郯县于今江苏镇江市。他虽在南朝齐时已出仕,但在萧衍建立梁政权后,他的才干始得以充分施展,成为梁前期的主要辅政大臣之一。

徐勉任职十分勤劳,家犬惊吠之事即发生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初。他任侍中兼尚书吏部郎时。“时王师北伐,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每还,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之后,亦是传中一事。’”当时,官员每旬都有休假,徐勉不仅平日不归家,休假日亦在官府日夜辛劳,无怪乎连家犬都觉得他是陌生人了。这事确如徐勉当时所言,成为他忧国忘家的一段佳话。

徐勉以后历任吏部尚书、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等要职,但此作风一直未改,“尽心奉上,知无不为”。他处理公务效率甚高,“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因此,当徐勉因脚疾求解内职时,梁武帝萧衍下诏不许,命令他停在下省,三日一朝见,有事则派遣主书来与他商议。

徐勉的次子徐悱先他而亡,他十分哀伤,但不愿因之而久废公务,就作《答客喻》,以劝勉自己,其中最后两句是,“即日辍哀,命驾修职事焉。”足见他萦于私情,以国事为重的心怀。

亲览万机事 焦劳为庶政

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宋太祖突然逝世,其弟赵光义(后改名赵炅)登上帝位,史称宋太宗。当时,北宋建国仅仅十七年,一切还都在初创时期,五代时形成的割据局面,还没有完全结束。北宋的东南有钱 于吴越称王,陈洪进占据漳泉;西北有北汉偏霸于太原,还有待于荡平。北宋会不会继五代后周之后再成为第六个短命朝代,这个问题依然严峻地摆在北宋统治者面前。因此,宋太宗表示,决心要效法宋太祖“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机靡倦于躬亲”的榜样,以实现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宋太宗即位不久,因求治心切,特降一诏书命令群臣议论政事,凡要求当面论奏者,及时召见。以后,又屡次降诏以求群臣直言。凡文武官不论名位高卑,“或闻民间利病及时政得失,并得上书直言,无有所隐”。淳化二年(991),又恢复了百官依次奏对的制度,每逢起居日,命常参官两人次对 门司接受其奏章。群臣所上奏章,宋太宗都亲自一一阅览,“如所言有可采,必行旌赏,如无所取,亦不加罪”。

同时,宋太宗又承袭宋太祖亲试举人的作法,自出试题复试进士及诸科人。仅太平兴国二年(977)一科,就录取五百人,取士之众,前所未有。当时,宋太宗曾对侍臣说:“朕欲博求俊才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宋初,常参官(即朝官)的除授皆由中书决定。太平兴国六年(981),设立差遣院,凡常参官任外官受代而归者,皆由差遣院“考校劳绩,品量材器,以中书所下阙员,类能拟定,引对而授之”。从此以后,宋太宗又亲自过问官员的考核、除授。

淳化二年(991),宋太宗担心大理寺、刑部的官吏断狱时舞文弄法,特于禁中设审刑院。各地上奏的狱案,皆交审刑院,由审刑院加盖印记,然后发付大理寺或刑部检断,断毕上奏皇帝,皇帝再交审刑院详议,议定后复奏请皇帝裁决,然后交付中书行下,所断不当者,许宰相奏闻,另行论决。宰相所领之职,于是改由皇帝主掌。

为了防止刑狱冤滥,凡是百姓击登闻鼓告御状,宋太宗都亲自听断,同时还亲自录问京城在押囚犯。淳化四年(993),京畿百姓牟晖击登闻鼓,太宗召问,牟晖说他家丢了一头猪,太宗赐给他一贯钱作为赔偿。宋太宗曾以此事对宰相说:“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怨民矣。”史书记载,宋太宗御便殿,录问京城所押囚犯,常至天黑,侍奉的近臣认为是劳苦过甚。宋太宗说:“不然。倘惠及无辜,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挠,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间,每每是黎明即御前殿受朝、听政,日旰而罢,复于崇政殿决事,常常将至中午,尚未进膳。孜孜求治,始终不敢有所懈怠。他在总结唐末帝王专委臣下,导致天下分裂的教训时说:“朕虽德愧前王,然于政事,靡敢怠惰。天下事急若奔驷,日日听断,尚恐有照烛不至者。而况唐末帝王,深处九重,民间疾苦,何尝得知!每一思之,诚可警畏。”因此,他坚持自己躬决万机,臣下只是奉行圣旨而已。

他在留心政事之暇,坚持披览前代史书,总结安危治乱、兴废之由,以为鉴戒。命儒臣门类群书,编为《太平御览》,凡一千卷。宋太宗日读三卷。因事或阙,则暇日追补。大臣宋琪曾上言:“陛下好古不倦,观书为乐,然日阅三卷,恐至疲倦。”宋太宗回答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以为鉴戒”,“不以为劳也。”

宋太宗在勤于政事的同时,还深以畋游声色为戒。尽放鹰犬,外罢畋猎。深夜观书,内避六宫之惑。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逝世。当时的翰林学士承旨宋白在其所上《帝谥议》中,对宋太宗“求贤审官”、“置详刑之曹”,“下考课之令”等政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映后而辉前”。

经过宋太宗二十余年的经营,宋朝终于避免了再度成为短命朝代的厄运,奠定了两宋三百余年的基业。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四库全书——伤寒论

    四库全书——伤寒论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热门推荐
  • 那年初夏,阳光正好

    那年初夏,阳光正好

    那年初夏,我遇见了他,他的一个微笑都是甜的,一个眼神都是暖的,一个拥抱便有了全世界。从此我追寻着他的影子,他望着我微笑。。。
  •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智慧谋略宝库1

    智慧谋略宝库1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哆啦A梦世界的大冒险

    哆啦A梦世界的大冒险

    哆啦A梦世界的大冒险,恐龙人的磁悬浮,宇宙人的空间扭曲技术,狗狗王国的巨神像技术。。。如果把这些都得到的话
  • 九极星主

    九极星主

    荒天星年,一道辰光跨越无尽星河来到九极大陆,开启众多天才的“传承古道”。南天小镇少年叶寒,为弥补父亲的遗憾毅然征战传承古道,激太始星脉,习无上道经,以惊艳之恣,碾压众多天才,成就九极星主!
  • 祖巫补天

    祖巫补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是刘小枫的小品文集。作为哲学和神学研究者的刘小枫认为思想和学术经常是片断性的,而小品文正是捕捉这些片断的最佳文体。刘小枫是一位充满才情的思想者。深邃的思想在他笔下成了一种诗意的表达,空灵而回味无穷。一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浸透着他对个体自由和圣爱期盼的感情,由此也影响了好几代人。
  • 碧玉剑之阴教教主

    碧玉剑之阴教教主

    据说近三百年来,江湖中最神秘的流派是阴教,他们一向行事谨慎,不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他们也一向杀人如麻,无论黑白两道都敬畏他们三分。在江湖中还有一件神秘的宝物叫“碧玉剑”,据说“碧玉剑”每十年降临人间一次,好人得到了它,带来的是幸运和财富:坏人得到了它,带来的却是不祥和灾祸。如今又是一个十年,“碧玉剑”重现江湖,如果好人得到了它,就会为他带来幸运和财富,反之,如果坏人得到了它,那么带给他的就是不幸和灾祸。那么这一次,它又会为人带来什么呢?
  • The Yellow Crayon

    The Yellow Cray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欲魔心:极品三小姐

    暗欲魔心:极品三小姐

    本是瞅准了机会,逮个夫君过米虫生活,谁料,一夕之间,她成了变种人!尖耳,蓝发还是蓝眼睛!夫君眼神变了,众人开始恭维了,原来她是传说中的魔灵血裔,呜哇!原来夫君是有备而来的,昔日恩爱种种,如今他想怎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