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26200000003

第3章 千古圣君李世民

★杀兄屠弟夺得皇位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和嘲讽: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作为平常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人,但李世民留给后人的却是一个大明大贤的光辉形象。也许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两个死难者的个人悲剧与天下大治的伟业相比,有点微不足道吧。

李世民为秦王时,为夺取帝位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在武德五年以前,因李世民的军功卓著,秦王府的威望远远高于东宫和齐王府,但在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既无新的战功,又屡遭兄弟的倾轧、妃嫔谗言,使秦王府的地位不如以前。从政治影响方面来看,因李建成身为太子,宫中妃嫔、朝中大臣和地方势力依附东宫的相对多些,秦王府处于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形势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局会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以弱势而制强敌,就必须先发制人,而且出手要狠。

玄武门即长安宫城北门,地位重要,是唐朝中央禁卫部队屯守之所。负责门卫的将领是常何,此人是李建成的旧属,后被李世民所收买,这就为李世民的举事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守卫玄武门的其他一些将领如敬君弘、吕世衡等,也被李世民收买。应当说,在京师处于劣势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将领处打主意,是很有远见的一招。

为师出有名,李世民便寻机找借口。武德9年(公元626年)6月3日,太白复经天,太史令傅奕密奏高祖:“太白见秦兮,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将星状单独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便乘机密奏李建成、李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淫乱之事,并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之,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李世民的这番话,是在申明自己只是因平叛功显才被猜忌、不容的,这便把兄弟间“骨肉相残”的责任全部推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身上了。高祖听后虽感愕然,但也不敢轻信,便说:“明当鞠问,汝宜早参。”即令通知太子、齐王明天早朝,由诸大臣公断曲直。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玄武门是皇宫大门,是入宫必经之路,守卫玄武门的禁卫军统领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此时已为李世民所收买,正欲帮助李世民展开行动。然而就在此时,后宫张婕妤探得了李世民的动机,立刻向李建成报告。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认为应暂避一下风头,托病不去上朝,观察一下形势再作打算。李建成认为只要布置好兵力,玄武门的守将又是自己人,还有嫔妃做内应,怕他何来?不妨进宫看看动静再说。

两人骑马进入玄武门,叫亲信侍卫在宫外等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李元吉对李建成说:“殿下,今天气氛怎么这样肃杀,连一个侍卫都不见,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两人拔马便往回走。

其实,李世民带领亲信将领早已进宫,这时见二人要溜走,便从隐蔽处走了出来,喊道:“殿下,别走!”李建成、李元吉料想不到李世民会在此时现身,而且全副武装,知道事情不妙,走得更快了。不一会儿便来到玄武门前,大喊:“常何,快开门!”然而任凭他俩叫破嗓子,也无人搭理。李元吉大骂:“我们上当了,常何投靠了李世民。”说着,他弯弓搭箭射过城门,落在城外的草地上,在那里等候的亲随接到警报,立即驰马去东宫报信。

李建成也动起手来,他不问情由,一连向李世民连发三箭,因为心慌意乱,失去准头,皆末射中。李世民却早有准备,只一箭就把李建成射中落马,顿时气绝身亡。

李元吉急忙从横里逃去,迎面碰上尉迟敬德,他回转马头逃跑,忽然一阵乱箭射来,他趁势滚下马鞍,想钻进附近的树林里躲藏,谁知李世民此时已绕过来堵住了他的退路。两人相见,立即扭在一起。李元吉拼着全身力气,压在世民身上,要用双手去扼他的脖子。恰在这时尉迟敬德赶到,李元吉放开了李世民,撒腿就跑,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此时玄武门外已聚集了不少兵马。东宫接到警报后,大将冯诩、冯立和齐王府的薛万彻带领2000多名卫士在攻打大门,常何急命人抵住大门,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出城作战,不幸战死。东宫、齐王府的人马又分兵去攻打秦王府,一场更大的战乱就要酿成。正在此时,尉迟敬德走上城楼,扔下两颗带血的人头,大声喊道:“太子和齐王联合谋反,奉皇上之命讨伐二贼,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下场,你们要为谁卖命!”东宫和齐王府的人看见两颗人头果然是他们的主子,既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被杀,除了作鸟兽散,他们还为谁卖命,于是局势旋即平定下来。事后李世民对他们不予追究,并把他们争取过来为秦王府效力。所以这次兄弟相残之事并没引起更大的战事。

当三兄弟打得你死我活时,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嫔在太极宫中乘船游玩,此时尉迟敬德却一身豪气地前来“逼宫”:“陛下,太子、齐王叛乱,已被秦王杀死,特派微臣前来为陛下保驾!”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难过,一时无话,只赶紧吩咐船只靠岸,便问在侧的大臣裴寂:“此事该如何收场?”

裴寂是个佞臣,忙推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萧璃、陈叔达却趁机进言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妒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上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周事,无复事矣!”

李渊见大势已定,便顺势说:“善,此吾之夙心也。”此时,宿卫及秦王府兵与东宫、齐王府兵的战斗尚未全部结束,李渊便写了“手敕”,命令所有的军队一律听秦王的处置。

玄武门之变就这样以李世民的成功而告结束。

李渊及时改立秦王为太子,并敕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要其处决。8月,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凡做大事,不能总是犹豫不决,坐失举事良机;更不可草率行事,不计后果。一旦决定就要当机立断、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重大决策取得更多的获胜把握。

★任贤纳谏的旷世明君

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无不懂得人才是事业之根本,选拔和使用人才事关兴国安邦。李世民特别重视人才,他对原属东宫的杰出人才大胆地加以重用与提拔,将各类人才收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群。

在帝王专制时代,君臣之间无民主可言,不懂得广开言路的君王无异于自塞两耳蒙蔽双眼。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正是他的兼听纳言,开创了贞观时期君臣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清明政治之风,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将大唐推向昌盛繁荣。

即位以后,李世民逐步建立起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以充满朝气和进取精神的政治面貌,开始励精图治,为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世民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于是李世民首先采取了求贤纳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广泛吸纳人才。他把举贤荐能、广招人才视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对那些推荐人才不积极的大臣,则加以严厉批评。

有很长一段时间,宰相封德彝没有推荐一个人。李世民于是就责问他,封德彝却回答说是天下没有贤才可以推荐。

李世民不禁气愤地批评封德彝说:“用人就如同使用器物一样,只要各取所长,自然就不乏贤才奇士。你不善知人,怎能说是世上没有贤能之才呢?”

李世民不仅让大臣们推荐选拔人才,他自己也处处留心和访求有才之士,一旦发现即破格提拔重用。只要是有才之士,李世民不计较资历地位和亲疏恩怨,都能够兼收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贞观3年(公元629年),在一次上朝的时候,中郎将常何所提出的20多件事,全都符合朝政的情况。然而,常何是武将出身,不通经文,应该是不可能有这么高明的见解的,这不禁让李世民既高兴又感到奇怪。

经过询问,李世民这才知道,常何所提交的议论其实都是他家中的食客马周代写的。于是李世民立即将马周召进宫,和他一番详谈之后,发现马周的确是个人才,不仅机智敏捷,深识事端,而且处事公允,敢于直言,当即就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对他大加重赏,后来又任其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直至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要职。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较恩怨,大胆重用东宫集团的重要谋臣魏徵、王硅、韦挺等人,对于自己的旧属和亲信,李世民并不滥加任用,而是量才授予官职。

李世民用人既注重才能,也十分重视德行。特别是地方官的选拔,尤其重视德才兼备,认为这些人是亲民之官,掌握着百姓的苦乐。李世民下诏规定,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官推荐,刺史则由自己亲自选任。为做好选任刺史的工作,李世民把全国各州刺史的姓名写在卧室内的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善恶事迹,以备升迁和赏罚。

李世民还特别注意广开言路,虚怀纳谏。他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告诫,不仅重赏那些敢于进谏的官吏,还要求大臣们从各个方面直言进谏,不要放过小事。

由于李世民虚心纳谏的开明作风,使朝廷中出现了一大批敢于直谏的大臣,贞观前期著名的有魏徵、王硅、杜如晦、房玄龄等,后期著名的有马周、刘泊、褚遂良等。他们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起了良好的作用和影响,其中最杰出的当数魏徵。

魏徵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推崇他的才能,委之以宰相重任。他前后共向李世民进谏了200多次,大多数都被采纳了,这对贞观前期的政治起了重要的影响。

魏徵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凡是正确的意见,不但要说,而且要坚持到底,即使李世民大发雷霆,魏徵也坦然处之、神色不移,毫不退缩。

魏徵死后,太宗十分痛心,无限感慨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过错。现在魏徵去世了,使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李世民又进行了法制的改革和建设,采取了慎刑宽法的措施。

为了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李世民亲自选拔了一批正直无私、断狱公平的人担任法官,并亲自检查法官对案件的处理情况。他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并将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案。同时,李世民还规定对死刑要三次上报中央,被批准后方可执行。

李世民以独特的政治家风度,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大力奖拔人才。因此,在唐初人才萃集,群英满堂,为开创贞观时期的大好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威服四夷的丰功伟业

强盛的唐帝国处于当时世界的顶端,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威服四方,传播唐文明,开创了中华的盛世。

李世民执政初期,东突厥是对唐朝威胁最大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早在唐初李渊当政的时候,他们就支持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阻挠唐朝的统一,并经常南下骚扰,抢掠人口,破坏生产,甚至威胁到了都城长安。李世民刚即位时,东突厥首领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统治还不稳固,便亲率20万骑兵进逼长安进行威胁,还派大将执失思力进入长安,企图进行讹诈,形势十分严峻。

李世民正确地分析了突厥入侵的目的,果断地扣押了执失思力,只带了6人率先轻骑来到渭水岸边,与驻扎在对岸的吉利隔水而立,严辞指斥他的侵略行为。吉利自知理亏,但还是不肯认输。

于是,李世民命令身后的唐军迅速布阵。将士们个个士气旺盛,军容严整,看得吉利暗暗吃惊。他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再加上大将执失思力被扣押,实在是摸不透李世民此举是否有诈,自然也就不敢贸然率兵过河。相持了一阵后,吉利只得与李世民在渭水桥上杀白马祭天结盟,然后带着李世民馈赠的金银绢帛引兵退去。李世民仅凭借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没费一兵一卒,便退去了20万突厥大军,充分显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具备的机智、勇敢的胆识。

此后,李世民一方面抓紧备战,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另一方面又在外交上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扶持吉利可汗的反对势力,尽量牵制吉利。

贞观3年(公元629年)11月,李世民任命大将李靖为统帅,统兵10余万人进攻东突厥,神勇地连续击溃东突厥骑兵,在唐军的沉重打击下,东突厥骑兵被消灭一万多人,俘获10余万人,吉利可汗也战败被俘,唐朝收回了阴山至大漠的广大地区,解除了长期以来东突厥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威胁,也使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此后,周围各部落、部族的首领纷纷前来降服,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北部边境统一之后,李世民又相继派兵收复了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地区,并在龟兹设立了安西都护府,重新恢复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此外,李世民还通过和亲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同唐朝的联系和团结。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吐蕃是现代藏族人的祖先,居住在西藏高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李世民的英名和大唐先进的经济、文化,表示愿意臣服,并多次遣使前来求婚,意欲与唐朝结为永世之好。但由于当时唐朝的内部还没有完全平定,加上李世民对其诚意还有所怀疑,于是全都婉转推辞了。

后来,等到唐朝完全统一后,松赞干布又派人给唐朝送来许多金银珍宝,重提通婚之事,并将自己的儿子留在长安,以示诚意。李世民又经过种种考验,这才终于同意了与吐蕃和亲。贞观14年(公元640年),李世民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史称为“唐蕃和盟”。

第二年,文成公主带着汉族人民的友好情意进入了吐蕃,同时,她也将汉族人民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到了吐蕃,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制笔、酿酒、冶金以及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吐蕃广泛传播开来,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吐蕃与唐朝的联系。

与此同时,由于李世民对中外交往采取了积极友好的态度,唐朝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亚、非地区的许多国家纷纷派来使者到唐朝进行访问、学习。

同类推荐
  • 一世奸雄

    一世奸雄

    天下六国争雄,东有世仇大梁雄踞中原,北有夷狄为祸一方,楚国民富兵强,大秦铁骑更是威风凛凛。弱小的漠国偏居一隅,穷困潦倒,如何在这乱世争得一席之地?大争之世,就当横扫六合威震八荒,做一世奸雄。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
  • 黑夜的挣扎

    黑夜的挣扎

    一个可歌可泣的草根奋斗。众生?理想?信仰?真的有命运吗,能人定胜天吗,成功还是失败?
  • 诛国

    诛国

    害至亲者,我必杀!乱家国者,我必诛!人挡杀人!神挡杀神!任你是一镇强藩,亦或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照杀不误!争地盘,夺天下?又有何不可!
  • 无双志

    无双志

    陈风练功尽阶失败穿越,应劫缘会女娲,开始三国争霸之路…本书结合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三国杀、梦三国、三国无双(猛将传、无双大蛇、联合突击)…等多系列的优秀元素。在无双割草的同时伴有大量的尔虞我诈与儿女情长。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征战不休的三国。
热门推荐
  • 史前危机

    史前危机

    “不同的读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念法”“如果你信奉的神,根本不存在,你会怎么办?”科伊尔想将此刻他五味泛陈的心情,让佳莫也体验,残忍的说了出来。“怎么会?”佳莫反应愕然“也许真如您所说,我们的神并不存在。可是从小,我们心里就有了神。当我们点燃圣火,身体接触大地的时候,神就在心里出现。那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告诉我们如何生存下去。无论谁创造了莫族,创造了世界,我们只懂得,活的时候如何生存……”佳莫望着快没入山峰的太阳,对心灰意冷的科伊尔说道魂神斗第一章《真实的选择》,浓重登场。原古的气息,神的思想,交织在一块。在虚幻真假之间,你会如何选择?
  • 霸道总裁的回归情人

    霸道总裁的回归情人

    沈母无意间知道了一些事情,私做决定把自小收养在家的沈梦溪送至国外……三年后,沈母带着秘密突发病逝,又一个三年,沈梦溪的低调回归,不知道她的心是否能让沈慕然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只是,误会重重,磨难重重……他们能否重新和好如初……
  • 洪荒异志之嚣张人生

    洪荒异志之嚣张人生

    从小灭门,跟随老谷,是一世平淡,还是逆天而行,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纵横无忌,嚣张到底
  • 星际之地球崛起

    星际之地球崛起

    为地球崛起而读书!这是地球联盟十六颗行政星球上总共185座高等学院的统一校训,这个校训从地球加入星级大联盟时就被人提出,至今已有400多年。到了如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深深刻入每个地球人的心底最深处。林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带领地球联盟崛起这样艰巨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落到自己肩头,他之前的平生最大理想可只是凑够信用点在兰尼星上买上几百亩地,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农场罢了。可一条来自十级文明的项链,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这条道路,以崛起之名横扫整个宇宙,地球崛起,舍我其谁!
  • 傲娇上神:独宠呆萌小狐仙

    傲娇上神:独宠呆萌小狐仙

    他是天地孕育的上神,高冷傲娇,没有人能近了他的身。她是青丘的呆萌小狐狸,千年修炼成仙,只为心中执念。然而,他遇见了她,她不但走近了他的身,更走近了他的心。他宠她入骨,爱她如命。
  • 偷生一个宝宝

    偷生一个宝宝

    她被医生宣告患有绝症,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于是她决定去找自己的心上人献身,并且偷生一个宝宝陪伴爷爷的晚年。一夜后,她仓皇离去,却没料到自己竟然偷错了种?……
  • 五代窃国

    五代窃国

    窃: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是以,国之重,何者当有,而何者不当有?能者当有,德者当有,仁者当有。然不能,不德,不仁者若有之若何?当窃之!唏嘘,被窃之人,若无窃取他人,何以有?窃之国者,若无天下之心,早晚必有人窃之。新书《唐獠》已发布,谢谢捧场
  • 阴阳陌路时

    阴阳陌路时

    我是赫氏家族名不正言不顺的传人,我是个失败的捉鬼天师,我是挣扎在现实爱恨情仇中的弱女子,等到风平浪静时,我是我,又不是我了!
  • 盛世暖夏之最美不过遇见你

    盛世暖夏之最美不过遇见你

    十二岁她失去双亲,住进了青梅竹马的宋梓延家,本以为是命中注定。谁知却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而他,傅家唯一的少爷却指名点姓要娶她为妻,她厌恶这场婚姻,可是却渐渐沦陷在他的温柔体贴之中,日益沉睡在这温柔乡。
  • 传奇的帝帝巴拉

    传奇的帝帝巴拉

    帝帝巴拉出生在巴国一个僻静的小山村。由于他出生时全身通红,犹如一个小“火球”,且长了一只左大耳,故被村里人传为妖怪下凡。殊不知,帝帝巴拉的这只左大耳既是“智慧门”又是“武器库”。他长着人的驱体却有着神的力量;他周岁交友、五岁入学;他聪明过人,行侠仗义,助人为乐;他飞身桥下救同学,探险洞中擒巨蟒,智勇双全战群狼;他能让老“龙王”告别龙宫回人间,也能让差等生爱上学习走上领奖台……帝帝巴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让我们走进他那传奇般的世界里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