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7900000001

第1章 教师角色理论(1)

改革背景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从课程规划或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研制或开发过程的维度,对课程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化改革。

课程改革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提高课程研制或开发的素养,否则课程改革就难以落实。所以,作为系统工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崭新挑战,迫切需要转换教师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加强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结构、内容、功能、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很多发展的机遇。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以前的课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课程的执行者。在新课程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

(二)构建新型教学样式

在以前的课程里,占支配地位的教学样式,其特征是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单向传授”关系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新课程要求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样式,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等。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

(三)提高综合课程教学的素养

在以前的课程中,主要是分科教学,教师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新课程的综合性、平衡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修养,能够开展合作教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四)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新课程的建设和推展过程,要求教师建立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努力实现以下六个转变:从重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从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从重认知到重情感;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重教法到重学法;从重继承到重创造。

(五)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以前的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标准,教师依赖教科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赋权给教师,使教师可以自己支配的因素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创造力获得释放,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教材开发的空间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教学组织形式。为此,教师还需有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将越来越低,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究创造的素养

在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去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起新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为新课程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要求教师不断地重新学习,接受在职教育,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非常重要理论,是用角色来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即可以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并根据人们对角色的理解、期望和要求以及对社会互动参与者起作用的有关群体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角色是由根据社会文化规定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学习和掌握角色规范中实现的。角色理论包括角色知觉、角色技巧、角色期待、角色规范、角色紧张、角色扮演、角色行为、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训练等内容。它主要强调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心理影响,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一、角色与角色扮演

角色又叫“脚色”,它原来指的是戏剧舞台上的特殊人物。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Mead)首次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称为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它包括三种基本含义:一是它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二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三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任何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反映出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身份,而且体现出个体心理、行为与群体心理、行为及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按照一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根据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受不同社会角色期待的制约,规定了人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不同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角色扮演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地位的认知是否是准确的,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恰当;另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的角色技巧运用是否恰当。判断角色技巧的高低有三个维度:一是角色扮演数量,如果角色扮演者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功扮演不同角色,则说明角色扮演的技巧娴熟;二是角色扮演者进入角色的程度要适当,不可过强,也不可太弱;三是角色扮演的时间长短,某些角色是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在时间上也是不连续的,但是另一些角色却需花费很长时间和经过很大努力。如果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如果符合其角色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规范,即合角色行为,那么此扮演就是成功的;反之,则为不合角色行为,此扮演则就是失败的。有时也可以把角色扮演理解为个体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上,按照他人的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

二、角色行为与角色技巧

往往人们对角色行为的理解会有两种看法。一是指个体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了解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团体里,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下扮演的角色,可以通过这个人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对其地位、身份做出认知和判断。二是指角色的规范和权利、义务所规定的行为,是角色期待在行为模式上的表现。因此,它是理想行为而不是承担角色的个体的实际行为。按照第二种理解,就意味着样本所有承担角色的个体须通过学习在社会的影响和强制下,按照样本去规范行为,从而使社会各组成成分内部及各部分之间协调一致。角色行为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行为规定。

角色技巧是指个体所具有的那些能够导致成功、有效地扮演角色的特质和方式。通常包括角色扮演者的能力倾向、经验因素以及特殊的角色训练,一般分为认识技巧和运动技巧。角色认知技巧,包括角色知觉、角色扮演、移情作用、社会敏感性等内容,是指个体在与别人交往中根据得到的线索正确推断他人和自我社会地位的能力,以及推断社会和他人对某种角色恰当的角色期待的能力。这种能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特征是,能够识别他人角色反映中的微差别,为其做出正确判断提供线索。角色运动技巧,是指角色扮演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高度分化的肌肉反应和一定形式的语言反应。任何角色的扮演都需要有适当的姿势、动作、面部表情和声调等运动反应。在运动技巧方面,表意性功能是很重要的,它是通过角色扮演者的动作、言语、表情等一系列运动形式来说明其想表达的含义。角色技巧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获得的,它对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结构和角色行为之间的桥梁。一个人的角色行为是否符合其所处的地位和所具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否遵从了角色期望。角色期望是由每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规定的。往往以角色规范的方式对各种角色行为提出要求,它不仅规定了角色行为准则,而且规定了行为方式。角色期望对角色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它使角色扮演者按照社会和人们的愿望去行动。但角色期望对人格也会产生一种副作用,即产生疏远或人格偏离的现象。另外,角色期望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它使扮演同一角色的人们在角色行为上产生差异,也会使一些个体在扮演某一角色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角色规范就是指群体中角色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且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角色规范与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紧密相关,并成为个人行为的重要调节器,虽然它的形式是内潜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外现的。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以书面形式或法律条文规定下来的成文的行为准则;二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它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个人具有的素质、能力等因素。角色规范是社会影响个人的重要中介环节,为人们的角色扮演确定了具体的行为界限,个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角色规范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角色适称、角色协调和角色偏差现象。角色适称是指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符合社会对该角色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要求。简言之,即角色与社会地位、身份相匹配。人们能否做到角色适称,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一是角色的清晰度,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职责有明确的了解,有较为准确的角色知觉;二是角色期望,个人对社会或他人对自己所承担角色应该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定行为的认识;三是角色技能,个人对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的智慧、经验、能力等个性特征有明确了解。角色适称是良好的角色行为的前提条件,否则会引起角色冲突。

但是,角色协调则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角色职责的认识与社会、他人对他的角色期望呈现出的一致性的状态。角色协调有利于人们顺利扮演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并有助于产生与角色期望相适宜的行为,从而达到角色适称。角色不协调的后果是导致角色冲突,影响人们的社会适应的能力。

角色偏差是指个人在扮演某种角色时,偏离了社会所期望(价值、道德、法律、规范、风俗、习惯等)的行为或与自我理想中的角色行为存在差距,亦称角色差距。角色偏差一般分为五种类型:第一是行动偏差,涉及违反规范的行为或行动例如犯罪行为;第二是习惯偏差,指经常性的行动偏差,例如惯窃、手淫等;第三是人格偏差,起因于人格的不正常,这种人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社会互动及扮演正常的角色,而常常产生角色冲突;第四是群体和组织的偏差,这就涉及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的行为偏差,例如流氓团伙、帮会恶党等;第五是亚文化的偏差,一些人共有特殊的文化特征,但违反了社会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文化角色标准。例如,一些地区独有的信仰、价值、婚恋方式等。

四、角色紧张与角色冲突

由于角色适称和角色协调上往往出现困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就存在着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是指当一个角色扮演者同时处于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地位,并要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引起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角色冲突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角色扮演者内部的矛盾冲突,称为角色内部冲突,它又有两方面表现:其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持有相互矛盾的角色期待,使其角色行为发生矛盾,引起角色冲突。其二是角色行为的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持有相反的意见,但还必须履行的时候,在角色内部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第二,角色之间的冲突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也有两方面表现:其一是角色承担者所承担的几个角色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的冲突;其二是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引起的角色间的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途径主要有下面两条:第一是提高角色扮演的技巧,积极地解决某些角色冲突;第二是暂时或长久地解除某一角色任务,以缓解角色冲突。一般来说,缓解角色间的矛盾冲突,常常会受到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角色紧张则是指个体所承担的各种角色的同时又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或个体所承担的某一角色内部所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之间互不相容,从而使个体感受到时间或精力分配上或情感上的矛盾状况。它是与角色冲突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更多的是与一个角色的特定行为困难有关,而前者强调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角色紧张广泛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如果得不到恰当解决,会导致角色冲突。对于角色紧张的作用问题,社会心理学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既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而造成,那么只要能妥善处理,还是有益于个体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全面发展,也能使个体较好地承担各种角色。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角色的要求如超出入的能力就会造成对人精神方面的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则有害于身心健康。缓和角色紧张的方法,可以采用改变角色结构,或将个人的某些角色给其他人,还可以用扩大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个体的角色技能等方法。

五、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同类推荐
  • 路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热门推荐
  •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著名中国哲人,包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列子、苟子、韩非子、董仲舒、柳宗元、刘禹锡、朱熹等;二是著名外国哲人,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尔、卢梭、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等。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每一位哲人的生平、著作和思想。本书语言简洁、内容通俗、知识全面。阅读本书,是一次了解哲学大师、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激发广大中学生朋友对哲学的兴趣,能够帮助中学生朋友了解哲学,学习哲学,用哲学指导思维,轻松、快乐地生活!
  • 她将是你的新娘

    她将是你的新娘

    林晓楠以干妹妹的身份喜欢了陈嘉年十几年,直到他牵着别人的手迈入婚姻的殿堂,林晓楠才选择了离开,在离开之后,她遇到了性格迥异的凌晨和顾子墨,她又该如何做出抉择
  • 冬天吹起夏天的风

    冬天吹起夏天的风

    女主迟忆冬来到上海读大学。自卑的她一直无法融入。他就一直像春风一样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她身边,但风也有停的时候。恍然间发现用情已深……这是仙女第二次励志写小说,用手机写小说的我不说话,看文吧
  • 地狱食堂

    地狱食堂

    当你身处地狱。。。你会喝下那碗孟婆血汤吗?
  • 逍遥至圣

    逍遥至圣

    我修真是为了什么?为了就是身边美女多如云,为了就是兜里金钱堆如山,为了就是手中权力大如天,为了这十个字: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千年一见的修真奇才横空出世,平静无凡的修真世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万魔丛生,才辈杰出!【本书为第一人称,不种马,喜欢就收藏养肥】
  • 穿越之本公子是女儿身

    穿越之本公子是女儿身

    一夜醒来,突然发现床边有个没穿衣服的美女,一惊!在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怎么是古香古色的?在惊!拔开自己的裤子一看,木鸟!大喜!
  • 立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是教育。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 绝巅天王

    绝巅天王

    开始,有人说他是虎豹之驹虽未成纹,已有食牛之气。后来,有人说他是鸿鹄之蔻羽翼未全,已有四海之心。最后,有记者笑着问他:“您已经如此富有,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到底还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他面对闪光灯从容的说道:“其实很简单,没有经过我的允许,这个世界上没人能伤害我。”他的亲人叫他吴二愣。他的朋友叫他吴浩然。他的兄弟叫他吴天王。【这是一个热血江湖,有笑点,有泪点,更有爽点。】
  • 千金小姐的爱情蜕变

    千金小姐的爱情蜕变

    她,明明是个平民;可到了萱夜学院,她的命运完全改变了,让她大吃一惊的是自己居然是全球首富丢失了多年的小女儿……遇到了他后,他让她开心,最后让她伤心。
  • 北辛

    北辛

    明知身是梦、执着心不醒。沧桑已落尽、轮回一城空。几许年月日、几曾回忆中。年少儿时情、不知散随风。明下恩怨罢、归处即心安。醉在雪女舞、痴念北辛恋。曾一世相伴、终空楼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