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00900000006

第6章 贞观治世(3)

长乐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特意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但是按照规矩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的。魏徵听说了此事,极力劝阻。唐太宗心里很不高兴,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长孙皇后。可是没想到长孙皇后听完了不仅没有怨恨魏徵,反而赞叹道:“我常常听陛下说魏徵是个忠臣,今天听了这件事情才真的明白魏徵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还亲自派人送钱送绢给魏徵作为赏赐。

长孙皇后还非常有政治见解。

唐太宗经常与她讨论国家大事,听取她的意见。每当唐太宗不肯纳谏时,长孙皇后总是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他进行规劝。有一次,魏徵在朝上对皇帝进谏,言词尖刻,让唐太宗非常生气。

回到宫中后,唐太宗对长孙皇后说:“魏徵那个乡巴佬,我早晚要杀掉他。”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委,立刻回自己的寝宫换上了朝服,来到了唐太宗面前,向他表示祝贺。正当唐太宗感到非常诧异之时,长孙皇后严肃地说:“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有英明的君主,就有正直的臣子。现在朝廷中有魏徵这样的正直之臣,不正是说明陛下是英明的君主吗?我怎么能不祝贺陛下呢?”唐太宗听后立即明白了这个道理,转怒为喜。第二天上朝还特意向魏徵道了歉。

长孙皇后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她就是要辅佐唐太宗把后宫治理好、把天下治理好。也正是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正有道,唐太宗才对她更加信赖,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所以对于国家大事,很少干涉。她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主动帮助唐太宗防范外戚干政。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皇帝的好朋友,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要升他为宰相,长孙皇后极力反对,并以汉朝吕氏、霍氏的外戚专权乱政的历史事实提醒唐太宗,但是唐太宗没有听,还是让长孙无忌做了宰相。一年以后,有人向皇帝报告说长孙无忌揽权,皇后听说了这件事情,立即去找自己的哥哥,要求他自动请求辞职。就这样,皇后在世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都没有掌握实权。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在回来的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徵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

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落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临终之时,还念念不忘朝政,她对唐太宗说:“我死了之后请陛下不要浪费国家的财力为我建造陵墓,只要依山为坟,用瓦木做棺材就可以了;房玄龄侍奉陛下很久了,如果不是犯下了太大的罪过,最好不要轻易不用他;我的家人,因为我才得到了尊贵的地位,希望陛下不要把他们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要作为外戚定期朝见就够了。”几天后,长孙皇后去世,年仅36岁。唐太宗悲痛地说:“宫中再也听不见皇后的规谏之言了。”唐太宗日夜思念长孙皇后,常常流泪,他还在宫里面建了一个高塔,用来瞭望长孙皇后的陵墓——昭陵。

(四)改善隋制与司法建设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切政权组织都是沿袭着隋朝的制度。唐太宗即位后,开始改革隋朝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弊端,使中央专治政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太宗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新的国情,对旧的制度做了许多重要的改变和完善,其中在监察制度、整饬吏治、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政治上沿袭并改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中书省和尚书省是在两汉时期基本形成的。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

贞观时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17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时的文明程度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做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唐太宗还特别注意司法建设,认为落实法制是维系民心的工具,统治者要想取得令行禁止的效果,必须取信于民;而要做到这一点,用法必须先上后下,先贵后贱。而作为统治者必须保持清醒的理智,使自己的性情服从意志,服从法制,更要制约性情的自我膨胀,否则将会小人得志,忠贞之人受到排挤,加速国家的灭亡。唐太宗在执法方面主张宽缓,他坚决反对像秦朝那样实行严酷刑罚,但同时又坚决主张明正典刑,反对徇私枉法。唐太宗非常注重以身作则,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同时,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他除了强调出令要慎重,言出必行,不能轻易变更之外,还反对前朝经常赦免罪犯,虚图仁慈之名的做法。这种强调法律执行公正的作风,对唐朝贞观时期社会阶级矛盾以及社会各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的缓和,对稳定唐朝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华夷一体

1.“怀柔”政策

贞观年间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唐太宗为顺应历史潮流,调整统治政策,始终以华夷一体的思想做指导,对民族问题做了恰当的安排和处理,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这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唐代,各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汉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了。唐王朝当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文明强盛的国家,也是与它接受和融合了各兄弟民族的文化分不开的。

其实,李氏家族就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唐太宗的祖母、母亲和皇后都是鲜卑人;李世民二十二个女儿中的六个嫁给了汉化的鲜卑人。在这样的家族影响下,李世民自然没有什么民族偏见。唐太宗曾经说过:“夷人狄人也是人,他们的情感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贞观二十一年,平定了薛延陀部之后,回鹘各部族请求归附,唐太宗就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我们中原人是优秀、尊贵的民族,而认为夷人狄人是卑贱的民族,朕却偏偏将所有民族都视为同等,所以这些少数民族都像依赖父母那样依附着我。”而在行动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有一次,贞观年间,有一个突厥的官吏,行至玄武门,吃饭的时候,留下了肉没吃,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肉,他回答说:“我想把肉带回去给我的母亲吃。”唐太宗听说了这件事情感叹道:“这种仁义孝顺是人的天性啊,怎么会因为华夏民族和少数民族之别而有所不同呢!”于是他赏赐这个突厥人一匹马,并准备了更多的肉送给他,让他回家孝敬自己的母亲。

唐太宗采取了比较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在军事征伐的同时,尽量采用了怀柔政策,使少数民族安居乐业,共同开拓边疆。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首先是招抚,例如东北许多民族因为历史上关系密切,唐初的时候就主动派遣使者来到唐朝,向唐朝纳贡。

唐朝对这些使臣都给以优厚的接待,例如奚、契丹、室韦、靺鞨等。其次,采取和亲政策。贞观十五年正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此外,对于一些强大而有威胁的民族也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争取他们中的一部分力量,而只对有敌对态度的才采取军事征服的策略。

根据各民族地区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招抚、和亲或战争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唐代才建成了超过秦汉的多民族的强大王朝。

2.少数民族的优惠措施

唐太宗对各地少数民族礼法并用,实施了非常积极而且慎重的怀柔政策。此外,他还特意实行了一些优待少数民族的措施。

首先,优待各民族的君长。对于归附后入朝的可汗或国王,唐朝大都授予显贵的职务或封爵,死后祭奠,并且他们的子弟可以世袭父辈的爵位,或者赐李姓,将他们作为宗室看待。贞观三年的时候,突厥的突利可汗请求入朝,唐太宗优厚地款待他,第二年就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赐给食邑七百户等等。贞观二十二年,赐契丹酋长、奚国酋长李姓。

其次,从多方面优待少数民族。在赋税和徭役上照顾少数民族,在生活上救济少数民族,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唐王朝不同于其他民族统治者的明显标志。李世民知道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恶果,因此,对归附或征服的边疆少数民族,都不征税。

第三,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慎重选取官吏处理民族事务,对破坏民族关系的官员严明法纪,加以惩办。

同类推荐
  • 大宋教导员

    大宋教导员

    一名年轻的保险教育培训师因意外而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大宋朝,在这里他又将会教导些什么呢。。。陈杰只说:“我将在幽默轻松又嘻笑怒骂的教导之下演绎一场华丽多彩的另类人生。”--------------------------------【新书期间,急需各位看官的点击、收藏与推荐的呵护,某风在此敬谢了~】
  • 解密大清皇宫

    解密大清皇宫

    看大清皇陵建制的风光,读大清帝陵的神秘辉煌,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在那带着浓重神秘色彩的背后,让它带你去探索难解之迷。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将篇(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将篇(二)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将。内容包括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等。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2:贞观之治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2:贞观之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开放力度最大的王朝,西方人到现在依然称我们为“唐人”,由此可见唐朝当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唐朝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单单是唐朝的国力强盛,也不单单是唐朝的对外开放的政策,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李世民懂得营销,能将一块普通石头卖出钻石的价格。
热门推荐
  •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本书根据男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中易出现的健康问题编定了这本男性营养菜谱。所列的例子不仅考虑到了男性所需的营养,食物的保健作用,还考虑了男性的饮食特点和口味偏好。让男性朋友们,不仅吃出营养健康,而且吃得开心。
  •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网络爱好者二师兄花费两年心血搜集而成的另类考题,内容包含“报复性汉语六级考试”“暴强三国人名英文翻译”“班主任雷人语录”“华尔街犀利面试”“网民行政能力全国统考”“世界杯女球迷专业鉴定”“当考试遭遇三国杀”“武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好男友八级评测”等九个专题,涉及语文、英语、体育、生物、求职、格斗等九类技能,再加番外“作弊指南”,在思考中爆笑,在爆笑中长见识。
  • 你都不配我毒舌

    你都不配我毒舌

    一群温柔又丑陋的女孩,一群帅气却毒舌的男生,岁月予我以温柔,你却不配我毒舌。不是霸道总裁爱上小白兔,也不是灰姑娘翻身小公主,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人生故事——你丑,你都不配我毒舌。(本文由金国栋以金喜仁名义授权于腾讯文学连载)
  • 猕佗罗汉

    猕佗罗汉

    江湖风雨,恨天为报深仇,踏迹江湖,本就腥风血雨的武林,有暴风雨将来之势,面对恩怨情仇,美人情深,如何决择?一番柔情之后的杀机……
  • 逝去的日子

    逝去的日子

    打工仔的生活,每个人都由自己最难过,最迷惘的时候!
  • 悄然心动:冷少爷的萌丫头

    悄然心动:冷少爷的萌丫头

    他是z国最大家族的少主,富可敌国,冷血是他的标签;她是落魄小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呆萌的代言人。当火山撞上冰山,当她遇到他,一个萌丫头,一个僵尸脸,哇!那是被吃死的节奏。上学遇到,放学遇到,妈呀!到处都是僵尸。在她困难无助的时候是他给予力量,在她幸福的时候是他摧毁一切。什么?我是他命定的妻子?我不要!我不要!某女:“僵尸脸我饿了!”某男:“那你过来吃我,我不建议”某女:“不要!”某男:“不吃我吃!”
  • 我轻轻的走过暖暖

    我轻轻的走过暖暖

    突然被相恋多年的男友抛弃的女主,决定来一场遇见爱的冒险旅程,启程前往神秘国度尼泊尔,机场偶遇偷拍自己的陌生男,尼泊尔还有陌生男的铁哥们和自己同游,女主的前男友的妹妹貌似还喜欢我们的男二,这个世界怎么了?你知道吗?我不晓得,好像书中有介绍哦······
  • 海峡两岸法学研究(第1辑)

    海峡两岸法学研究(第1辑)

    本书以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为研究对象,先从宏观方面论述宪法机制对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意义以及构建该框架的法律障碍和解决机制;进而从微观入手,论述构建行政合作机制及司法协调机制面临的困境。
  • 金家湾

    金家湾

    青山色不改,英烈魂永存,面对凶残的日寇,金家湾全镇人民,以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防线,狂妄的日军,前进的步伐就此打住,丑陋的身躯连同那肮脏的灵魂,全都埋葬在这里,永远逃不出那万丈深渊。草木作笔,青石当碑,记载着一个个寻常百姓英勇抗战的故事。战乱年代,民不聊生,许多人为了生活,曾经做过一些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情,一旦外敌入侵却能一致对外,并肩作战,不失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两骑飞尘到,双枪左右开,翩翩彩衣随风舞,闪闪龙剑刺骨寒,外公胯下“赤碳”,外婆驾驭“飞雪”,所到之处,杀敌如风卷残云,惊天地,泣鬼神。大敌当前,巾帼不让须眉,夫妻共同抗倭,留下无数佳话,从此,天上人间双比翼,五湖四海美名扬。
  • 释梦:理论与实践

    释梦:理论与实践

    作者介绍了梦是什么?释梦的方法论、释梦活动的意义、梦的心理学研究、释梦的预备、释梦的基本操作、释梦的方法、梦的常见主题等共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