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22800000036

第36章 历史的角落——外篇(6)

提起礼,古人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最常见的形容词是“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比如说吃饭,要按礼数来,出门,也要讲究个礼,估计连如厕也要按礼行事。这也就是说,礼,作为条条框框是渗透到整个社会中的所有角落里去的,而且非常具体地涉及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活动,无不囊括其中。

有关礼的广谱性,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礼记》有云: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

如此看来,礼还真对得起前文提起的两个形容词,其涵盖范围几乎囊括了古中国所有的社会生活。那么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它是怎么得出来的?它是由谁主导或者是由谁创始的?条件反射样的三个问题,催使我查了很多资料,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反倒是越查越糊涂。

有关礼的源头,大概应该自《周礼》始。说“大概”是因为目前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有其他与礼相关的史料早于《周礼》。相传《周礼》是由周公旦所著。然而近代学者通过对考古文献等资料的研究,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一部分学者认为,《周礼》很可能成书于战国末而并非西周。也就是说,《周礼》的作者并非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周公旦,很可能是在这部书传承的过程中,经手人添油加醋地润色了不少。

这桩历史悬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连诸多历史学家都未能达成共识,实非我辈这些外行人士能说得清楚的,于是只得作罢。

礼的价值可以通过会计方式进行核算

尽管对礼的源头摸不清楚门路,我依然还是没有对它丧失兴趣。另一个悬疑问题持续横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到底是礼这些行为先存在,后有人总结出规范,还是先有人事先做好规范,后有人遵循的呢?这似乎像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又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的怪圈。

在苦思不得其解之时,偶读《史记》,无意中却在《礼书》临末的地方发现了一点线索:(礼)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用白话文表示说是:礼以应用财物为表现形式,以区别贵贱为文彩,以多少表示等级的差异,以繁简为要领。

这点线索启发了我,原来礼不是空口白牙靠嘴说出来的,而是在其背后跟着一定的经济利益来往。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后盾做基础,根本就谈不上礼。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我似乎想通了一些关于过去没考虑明白的问题。

《礼书》中开篇就提到了“观三代损益”,这三代指的是夏、商、周。这说明礼的形成并非是一夕之功,而是多年来社会文化的沉淀和积累。由此我们还可以推断出,礼在夏代之时就应该有了雏形。至于“损益”,个人认为应该是礼数的变迁——这符合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进步。

如此说来,《周礼》的形成,是有着相当成熟而且深厚的社会习惯作为基础的,它绝不是凭人为主观臆断捏造的产物,而是集社会生活习惯的大成所得出的规范文本。我们无法考究《周礼》究竟成书于何时何地,但绝不排除在传承过程中有增删补益的几率。所以,从《礼书》中介绍的情况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认定,今天我们看到的《周礼》,很可能是经过多人之手修改、校订后的文本。至于修改原因,料想是为了使其更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延续着这个思路,我继续在《礼书》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新的线索又被找到了。《礼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简单点讲,这句话就是说,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社会成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婚丧嫁娶,都有着各自的标准。这标准是按什么来划分的呢?答案是严格的社会等级。

这短短一句话里,所蕴涵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首先,结合前文所言的历史背景,和今天中国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婚丧嫁娶这些社会活动,以及社会成员在其中扮演的经济角色,自打上古时期就有了相对的规则。举个通俗的例子说,某人有朋友结婚,他自然要去出席婚礼,而出席婚礼是要带着“礼”送给新婚夫妻的。以今天的习惯来看,这礼绝大多数是直接以礼金的形式存在。更直白点说,就是点现钱。极个别的,可能会送些别致的独特的礼物,但是最终衡量这礼物价值的,往往还是以会计形式。也就是折算成通用货币的办法来作价值衡量标准。

实践证明,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这复杂的关系网就成了社会交际网的主要脉络。凡是参与、出席这些社会交际活动,都要在其中表现出一定的经济行为。典型的如婚丧嫁娶,还有些非典型的,比如生日、寿辰,比如生子、升职,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种新形式的社会活动层出不穷,而一些旧有的社会活动则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逐渐被淘汰,进而退出历史舞台。但总的社会经济行为习惯,却是始终没有变化,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些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无一能脱离礼的范畴,只是如今我们习惯地称它为“人情”。

不妨这样理解,所谓“人情”,也是以经济价值作为表现形式,这与礼在本质上没有分别。因此我们将人情和礼之间画上个约等号。

其次,我们又从中看到了另一个问题:社会等级以及经济享用权。名义上,“礼”中的若干标准是为了约束所有社会成员,不奢侈,不浪费,在物质需求上有节制,适宜有度。然而从本质上却是为了强化社会等级。

这里有一点很值得玩味的细节,即以什么标准来操持社会活动,以什么标准来享受经济价值和物质需求,是要看社会等级来进行的。如果在社会活动中所投入的经济价值低于投入者社会等级的标准,那叫“失礼”,而若是在社会活动中所投入的经济价值高于投入者社会等级的标准,那叫“逾礼”。

这也就是说,在中国社会中,连享受经济价值这点人类的基本需求,都是要有刚性标准的,而不能随心所欲。我不了解,违背了这种标准有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就我个人对社会习惯的观察来看,如果没能按社会通行标准来操持一些典型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红白喜事,难免会遭到来自社会中非议的压力。

然而这礼的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无法回避被打折扣的现实状况。因为这其中有着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即社会成员的社会等级与其经济能力通常不是绝对挂钩的,这两者间的脱节,造成了礼所要求的标准无法落实。制度脱离了现实,也就无法称为制度,硬要削足适履,就避免不了适得其反的结果。若不是以高昂的维系成本做代价,那就只可能让这制度流于形式继续得以保存。这两者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其最终结果都是令礼的庄严性蒙垢。

经济能力不达标就是“礼崩乐坏”

我似乎找到了打开“礼”这个陈年古锁的钥匙了。与其说《周礼》是一种建设性的创造,莫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习惯的归纳整合。它绝不是凭空、孤立出现的制度,而是建立在相当成熟的社会习惯上的产物。也就是说,周公旦,抑或其他代笔者对礼的阐述,均是在固有社会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的规范化、标准化。

有关礼的文字记载,无一不含有社会活动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在社会活动中被严格执行,是个存疑的问题。前文说过,作为个体而言,经常存在着经济能力不能完成礼所要求标准的情况,这也就是孔老二所言的“礼崩乐坏”。

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解释,第一,礼的典章吻合所创建时的社会情况,随着经济情况的变迁,现实环境出现了变化,而制度没有及时修正,所以才有了误差。第二,礼的典章规范仅仅是因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凭空炮制的产物,所以导致了制度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我个人更倾向第一种解释,即制度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当滚滚的历史大潮到来时,一切阻挡它前进的障碍都将被这股洪流冲毁。历史的走向不会以个人的意志做改变或转移,只会顺应着规律的轨迹稳步向前。所以,守旧者的所有抵抗都将成为徒劳。他们煞费苦心想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办法,用来自我催眠,以此来消极抵抗,却无济于事。像沙漠里的鸵鸟一样,把头藏在沙子里就以为可以躲过灾难的想法,并不能有助于他们保持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声势。相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令他们快速被历史淘汰。

社会阶层的跃迁很困难

种种“逾礼”的行为出现,看似违背了“礼”制,其实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或是碰触到“礼”的核心精神。所谓“逾礼”,只不过是社会阶层洗牌的开始,而不是社会阶层的消灭。社会阶层不会因为某些特定人在特定期间的“逾礼”而消失,只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迁。也就是说,当这洗牌结束,随着新的阶层形成,新的“礼”制就会重新出现。

礼的目的是区分出鲜明的社会层级,作为个体而言,如果他的社会层级有所改变,那么他所该采用礼的标准就要有所变化。反过来说,当他自身的经济能力已经不再局限于现有社会层级时,他就会主动要求社会层级的跃迁。而“逾礼”只不过是这目的诉求的表现形式。社会中不希望见到“逾礼”这种行为出现,是种古怪的观念,也是种本土特色浓郁的观念。名义上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上却是不希望别人过得更好。简单些说,可以归结成六个字:气人有,笑人无。

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不会因他人的收益,而认定为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相反,会以他人的损失认定为自己的收益。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得不说是一种劣根,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往往会使历史步入一个向后转的尴尬阶段。

礼尚往来是指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礼的核心精神是交换,这遵循着经济的基本原则。所谓礼尚往来,就是指这个意思。说得学术点,礼是一种社会契约,以财物作为凭证的社会契约,保证的是财物出让方和受让方两者的根本利益。最通俗的说法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然,往往事态没有到需要“消灾”那么严重,更妥帖点的说法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因为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这是我们的老话。反过来说,求人办事,总要支付一定的报酬,这报酬就以礼的形式存在了。

“礼尚往来”通常区别于普通劳务支出的是,双方在进行价值交换的同时,总试图拉近情感的距离。原因在于,这样做可以使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变得含蓄而隐蔽,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文艺点说,这是在利益交换上蒙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为了保证长久的合作关系,为了大幅度降低未来合作中的信任成本,情感的沟通以及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礼在社会活动中,不只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角色,往往还充当着联络情感的纽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与民同乐的实质颇有几分强买强卖味道

提到礼,就不得不说一下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乐”。乐文化,是礼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儒家泰斗孟子与梁惠王就“乐”的问题曾经有过一番流传千古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与民同乐”,就能换得长治久安。换成现代的观点来看,就是打造一个亲民的形象。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含义,实质上却另有深意。

按照孟子的说法,最高统治者听个音乐,就能把平民弄得妻离子散,这显然有点蹊跷。乍一看,两者间几乎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是音乐难听,还是什么缘故?难道仅仅就是没与民同乐?

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下去,那么恐怕把脑子想穿了也想不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这是条死路,信息的不充分就足以让人被误导。所以我们要从弦外之音里读出隐藏信息,才能判断出事情的实质。

诸多考古证据表明,古乐器的种类丰富是完全超出我们想像空间的,琴瑟箫竽一应俱全。这些可以单人操作的乐器,我们姑且先放下不论,只谈谈一种上流社会专用的乐器:编钟。这东西早在西周年间就曾存在过。一套编钟,少说要有三枚钟以上才能够一组,至于规模大一点的,钟的枚数要达到两位数。典型的如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六十五件套编钟。这是迄今为止,已出土的,规模最大的一套编钟。它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我们不去考虑称它“气势宏大、壮观无比”这些相关的溢美之词,也不去考虑这编钟演奏出的音乐有多么悠扬动听,也不去考虑它的造价成本,只考虑需要多少个人来操作它,就很值得思量一番了。

前文说过,礼是有标准的,这乐器的使用也是有标准的。说白了,你不够级是不能用的。那么我们再换个思路,如果这“够级”的人举行一场音乐会,是不是也得有个标准底线呢?这规模要多大?要动用多少个人来演奏才能满足这“礼”的需要?显然,这绝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毫无疑问,动用的人数越多,所需要的成本就越高。

同类推荐
  • 汉末仗剑行

    汉末仗剑行

    大梦忽醒来往事已千年一个爱好三国历史的现代普通青年,突然要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迟暮帝国。是该随波逐流,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名看客;还是逆流而上,当一名斩破大浪的历史投机者?
  • 汉武壁

    汉武壁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不仅传播了西汉王朝的文明和文化,而且以忠于国家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奇迹般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 三国丑汉

    三国丑汉

    三国是帅哥的时代,上有袁本初、孙伯符,下有周公谨、诸葛亮;三国是美女的天下,貂禅、甄宓、蔡琰、大小桥等无不是人间绝色。然而,一个名声本就不佳的丑汉却搀杂其中,竟然要与诸位史诗级别的帅哥争夺天下,抢夺绝色美女,似乎有点自不量力。但是,谁说割据一方称霸天下的枭雄一定要是帅哥!谁说左搂右抱坐拥美女丛中的一定要是美男!丑汉的出现会颠覆你的思想,让你看到爽!本书是起点二组签约作品,保证完本!请诸位读者大大放心大胆收藏砸票,丑汉代表三国群雄在此衷心感谢!!!三国丑汉书友群:49015539推荐好友作品:《兴汉龙腾》、《三国残兵》
  • 从蛮荒到帝国:美国文明的兴起

    从蛮荒到帝国:美国文明的兴起

    查尔斯·比尔德和玛丽·比尔德夫妇合著的本书,系统描写了美国这个新兴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作者用多元论的“文化史观”概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历史发展的主体,认为美国历史不等于政治史,决定历史发展的还有经济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通过这本书,相信读者能够对美国有一个全方位的立体认识。
  • 重生之西南风云

    重生之西南风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昭汗青。”李东行走在山间的马道上不停的感叹,突然两旁山道冲下一群蒙面大侠大喊“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载,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李东行愣了一下,随即指着带头蒙面人道:“小肥啊,今天晚上你就不用吃饭了,吃西北风吧。”带头蒙面人立即哭丧着脸,“少爷,不带这么玩的吧...................
热门推荐
  • 初夏未至

    初夏未至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一群人
  • 王俊凯不是我要离开你

    王俊凯不是我要离开你

    王俊凯跟倪茜是青梅竹马!一起走到初中,王俊凯成为了了明星,倪茜知道自己配不上他,所以选择离开他.....
  • 霸道无限

    霸道无限

    举世无双的奇异融合之体,霸道绝伦的金红色霸气,在这个强者死,更强者生的世界里,他是否能逆揽狂云,独步九霄呢?
  •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进文里没什么,穿成女配也没什么,只要能躲得过命运就好。于她:原本只是邻家小弟,可是不知不觉中发现他是那么独特的存在于她的生活。于他:原本只是世交的陌生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却发现她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束缚。可是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之间有太多的阻碍。生活在教会他们成长。这是个想改变命运的女配,如愿远离了男女主,却被披着羊皮的狼孩子吃掉的故事。文中所提作品为作者虚构。
  • 再看西游

    再看西游

    丁建本是一个公司普通职员,重生为孙悟空,且看他如何踏上取经之路,且看那绝对忠实于原著,却又不一样的西游记。观音么?那个淫邪阴狠的阴阳人!唐僧么?这个弑父逼母的罪孽儿!前世本应升职为部门经理的,被有裙带关系的同事给排挤了。今生凭着裙带关系,最终取得了(佛果)部门经理这个位置。本人是个新手,写这个也是兴趣所致,与原著的观点可能不同,更新也会很慢,望各位大大手下留情。
  • 风之禁域

    风之禁域

    原本只是一个小乞丐,曾幻想成就一番伟业。没有太多心思,智商不够,情商不行。靠自己的毅力拼搏,终于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 韩娱之GD梦里的桔梗

    韩娱之GD梦里的桔梗

    文笔欠佳,勿喷。桔梗花——永恒的爱和无望的爱,南辕北辙的两种花语,却被赋予了同一种花。你所期待的,是哪一种?
  • 中间组织

    中间组织

    在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们没有见到、听到过的事情,但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很多故事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着……
  • 圣皇三少的真命天女

    圣皇三少的真命天女

    她,冷魅如霜;她,性烈如火;她,小家碧玉。当她们回国看见他,凛若冰霜;他,性烈如火;他,温柔体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他们遇到一个接连一个的阴谋时,他们又如何应对?
  • 末世之幸运手册

    末世之幸运手册

    丧尸……末日…………女人……权利……金钱……爱……仇好戏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