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12500000016

第16章 卷十四(十四则)(1)

祖宗亲小事

【原文】

太宗朝,吕端自谏议大夫、开封判官左迁卫尉少卿。时群官有负宿谴者,率置散秩,会置考课院,每引对,多泣涕,以不免饥寒为请。至端,即前奏曰:“臣罪大而幸深,苟得颍州副使,臣之愿也。”上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逾月,拜参知政事。上留意金谷之务,一日尽召三司吏李溥等对于崇政殿,询以计司利害。溥等愿给笔札,于是二十七人共上七十一事。诏以四十四事付有司奉行,十九事下盐铁使陈恕等,议其可否,遣知杂御史监议,赐溥等白金缗钱,悉补侍禁、殿直,领其职。谓宰相曰:“溥等条奏事,亦颇有所长。朕尝语恕等,若文章稽古,此辈固不可望卿,钱谷利病,彼自幼至长寝处其中,必周知根本。卿但假以颜色,引令剖陈,必有所益。”恕不肯降意询问,旋以职事旷废,上召而责之,始顿首谢。王宾以供奉官充亳州监军,妻极妒悍。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任所,妻擅至亳州,宾具以白上。上召见其妻诘责,俾卫士交捽之,杖一百,配为忠靖卒妻,一夕死。陈州民张矩,杀里中王裕家两人,知州田锡未尝虑问,又诣阙诉冤。遣二朝士鞫之,皆云:“非矩所杀。”裕家冤甚,其子福应募为军,因得见,曰:“臣非欲隶军,盖家冤求诉耳!”太宗怒,付御史府治之,置矩于法,二朝士皆坐贬,锡洎通判郭渭,谪为海、郢州团练副使。饶州卒妻诉理夫死,至召知州范正辞庭辩。且夫引见散秩庶僚,而容其各各有请;三司胥吏而引对正殿,命以官爵,听其所陈;一州都监而得自上奏,至召其妻责辱之;一卒应募,而得入见,遂伸家冤,为贬责吏。万几如是,安得不理?今之言典故者,盖未能尽云。

【译文】

宋朝太宗时期,吕端从谏议大夫、开封判官降为卫尉少卿。当时,众官员中有不少人受过弹劾,这些人一般只安排为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适逢朝廷设置考课院。每逢太宗召见被贬臣僚询问对答问题时,这些人往往涕泣以对,请求皇上怜悯,以免一家啼饥号寒之苦。到吕端引对时,他上前奏告说:“臣罪过大,却得到陛下过深的宠幸,如果能够得到颍州副使的职位,臣也就很满足了。”太宗说:“朕很了解你。”没有多久,吕端官复原职,一个月以后,升任参知政事。

太宗很留意钱财之事,一天,把李溥等三司属吏全部召来崇政殿,询问他们三司的事务应该如何办理。李溥等请求给笔墨纸砚,二十七个人共上了七十一件事。太宗下诏,其中四十四件交由有关部门去执行,十九条交给盐铁使陈恕等,要他们讨论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并派知杂御史监督他们的讨论,赏赐李溥等金帛钱物,把提建议的人全部补为侍禁、殿直,各领其职。又对宰相说:“李溥等条奏的事情,也大有可取之处,朕曾经对陈恕等说过,如果写文章引经据典,这些人根本就不能与你们相比,而钱粮利弊的议论,因他们自小到大与这些事打交道,必定知道得详细而又深刻。你只要对他们和颜悦色,让他们分析陈述利弊,必然有很大的益处。”但陈恕不肯放架子虚心询问,不久就因政事荒废,受到太宗的当面责备,他才认识自己有错,顿首谢恩而退。

王宾以供奉官的身份充任亳州监军,他的妻子十分横蛮。当时明令规定监军不许携带家室到任所,其妻擅自找来亳州,王宾只好具实报告皇上,太宗召见王宾的妻子责问,命卫士将她杖打一百,发配给忠精营的一个士兵为妻,一个晚上这个女人死了。

陈州豪民张矩,杀死同村人王裕家两人,知州田锡未曾详加调查和适当处理,王家人赴京上告诉冤。朝廷派了两个官员再行审问,都说:“王裕家的人非张矩所杀”。王家人认为这太冤枉,王裕的儿子便应募入伍,因而得见皇上,他对太宗皇帝哭诉说:“小民并不想当兵,只因家蒙血冤,想寻找机会向皇上诉冤。”太宗听完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府查实处理,最终将张矩绳之以法,两名不负责任的朝廷官员被贬出京城,田锡和通判郭渭被贬斥为海州、郢州团练副使。

饶州一士卒的妻子上京陈诉丈夫屈死,太宗召来知州范正辞在殿庭与之当面辩论。太宗还引见没有具体职务的散佚官员,许其各自陈述要求;对三司小吏召来正殿询事,授与他们以官爵,采纳他们的建议;一个小小的州都监可以上书天子,且召其凶妻加以惩诫;一应募小卒得见天子,家冤得到伸雪,且因此而贬斥疏于职守官员。日理万机的天子,竟关心到这些细小的事情,天下怎能不得到治理呢?今天谈论本朝典故的人,恐怕对这些事了解得还不详细。

王居正封驳

【原文】

绍兴五、六年间,王居正为给事中,时王继先方以医进,中旨以其婿添监浙江税务,录黄过门下,居正封还。高宗批三省将上,及二相进呈,圣训云:“卿等亦尝用医者否?”对曰:“皆用之。”曰:“所酬如何?”曰:“或与酒,或与钱,或与缣帛,随大小效验以答其劳。”上曰:“然则朕宫中用医,反不得酬谢邪?文字未欲再付出,可以喻居正使之书读。”丞相退,即语居正曰:“圣意如此,是事亦甚小,给事不必固执。”居正唯唯,遂请对,上语如前,而玉色颇厉。居正对曰:“臣庶之家,待此辈与朝廷有异,量功随力,各致陈谢之礼。若朝廷则不然,继先之徒,以技术庸流,享官荣,受禄俸,果为何事哉?一或失职,重则有刑,轻则斥逐。使其应奉有效,仅能塞责而已,想金帛之赐,固自不少。至于无故增创员阙,诚为未善,臣不愿陛下辄起此门。”上悟曰:“卿言是也。”即日下其奏,前降旨更不施行。居正之直谅有守,高宗之听言纳谏,史录中恐不备载,故敬书之。迈顷闻之于张九成。

【译文】

高宗绍兴五、六年间,王居正担任给事中,当时王继先正为高宗治病而得到宠幸。宫中传旨让他的女婿添补为监察浙江税务。中书省根据皇上的旨意起草诏令,以黄纸录送门下省,王居正将诏令退还。高宗说:“卿等曾经请过医生看过病吗?”二位宰相回答:“都请过医生治过病。”又问:“你们是如何酬谢的呢?”回答说:“或者给酒,或者给钱,或者给锦帛,这要根据看病效果的好坏而定。”高宗说:“难道朕宫中看病的医生,反而得不到酬谢吗?录黄文书不要再追回来了,可晓谕王居正签押。”

丞相退朝以后,就对王居正说:“圣上的意思是这样,况且这本来也是小事一桩,给事就不必再固执己见了。”正居正连连点头称是,于是求见皇上,皇上旧话重提,并且面色严厉。王居正回答说:“一般臣子与百姓,对待医生与朝廷不一样,根据医生诊治的效果和本人的力量,拿出酬谢的礼物。而朝廷则不同,像王继先之辈,以平庸的医术,享受荣耀、享受俸禄,究竟还要求些什么?如果万一失职,重则处以刑罚,轻则遭到呵斥贬徙,让他在宫奔走效力,这仅仅只是在完成他的本职工作而已,想必赏赐给他的金帛,为数已是不少,至于无缘无故增加官员名额,实在不是好的办法,臣不希望陛下采取这种方式。”高宗省悟说:“你说的很对。”当天便准了王居正的奏请,原来给王继先女婿加官的旨意不再实行。有关王居正坚持原则正直不阿和高宗接受劝谏的事情,史书中恐怕不会有记载,所以我特意将其记载下来。我也是不久前从张九成那里听到这件事。

王元之论官冗

【原文】

省官之说,昔人论之多矣,唯王元之两疏,最为切当。其一云:“臣旧知苏州长洲县,自钱氏纳土以来,朝廷命官,七年无县尉,使主簿兼领之,未尝阙事。三年增置尉,未尝立一功。以臣详之,天下大率如是。诚能省官三千员,减俸数千万,以供边备,宽民赋,亦大利也。”其二云:“开宝中,设官至少,臣占籍济上,未及第时,止有刺史一人,李谦溥是也,司户一人,孙贲是也。近及一年,朝廷别不除吏。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毕士安是也。太平兴国中,臣及第归乡,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冗兵耗于上,冗吏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观此二说,以今言之,何止于可为长太息哉!

【译文】

减少官员的主张,古人已说得很多,而只有王元之的两篇疏议,最为确切精当。其中一篇奏疏说:“臣过去担任过苏州长洲县的知县,此地自从钱氏(吴越)归并以来,朝廷委派来这里的官吏,有七年的时间里没有设置县尉,由主簿兼领其职,未曾旷缺一件事情。增设县尉三年以来,又未见多办一件有成效的事情,臣通过对这种情况的仔细分析,认为天下的情况与长洲大致相同。如果真的能减少三千官员,就能减少俸禄数千万,可用这些节省下来的开支供给边防,减轻百姓的负担,对国对民大有益处。”

他在另一篇奏疏中说:“太祖开宝年间,设置的官员很少,臣的籍贯是济州,在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济州只有刺史一名,他就是李谦溥。司户一名,就是孙贲。在一年的时间内,朝廷没有在济州安排其他官吏。以后又增加了团练推官一人,就是毕士安。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臣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济州的官员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理酒榷算税也增加了四名,曹官之外,又增设司理。询问济州的赋税收入,比过去减少,询问人口,也少于过去。一州的情况是这样,天下的情况可想而知。多余的军队消耗朝廷的钱粮,多余的官吏消耗地方上的财税收入,这就是取尽田地、山川、湖泽的出产不能满足供应的原因所在。”

看完王元之的两篇奏疏,对照今天的实际情况,怎么能只是发出长久的叹息呢!

梁状元八十二岁

【原文】

陈正敏《遁斋闲览》:“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余。”此语既著,士大夫亦以为口实。予以国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试甲科,景德元年,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暴疾卒,年四十二。子固亦进士甲科,至直史馆,卒年三十三。史臣谓:“梁方当委遇,中途夭谢。”又云:“梁之秀颖,中道而摧。”明白如此,《遁斋》之妄不待攻也。

【译文】

陈正敏的《遁斋闲览》里记述:“梁灏八十二岁那年,于宋太宗雍熙二年考中状元。他在向天子的谢表中说:‘满首白发还在研究经典,比秦汉之际精通《尚书》的伏生仅小八岁,走上仕途时,比姜太公还大二岁。’后来梁灏官位至秘书监,死时九十多岁。”这番话传播出去后,士大夫们也认为这是真实事情。我查考本朝的历史,是这样记载:梁灏字太素,雍熙二年殿试时高中甲科,真宗景德元年,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因暴病而亡,时年四十二岁。他的儿子梁固也考中进士甲科,在直史馆任职,死时三十三岁。史臣说:“梁灏正当得到信任、重用之时,不幸中途凋谢。”又说:“梁灏聪颖敏捷,不幸中年而亡。”这些记载已说得如此明白,《循斋闲览》一书中的荒谬之说便不攻自破了。

太宗恤民

【原文】

曾致尧为两浙转运使,尝上言:“去岁所部秋租,惟湖州一郡督纳及期,而苏、常、润三州,悉有逋负,请各按赏罚。”太宗以江、淮频年水灾,苏、常特甚。致尧所言,刻薄不可行,因诏戒之,使倍加安抚,勿得骚扰。是事必已编入《三朝宝训》中,此国史本传所载也。

【译文】

曾致尧任两浙转运使时,曾经上书朝廷说:“去年臣所辖区域内秋季的赋税,仅有湖州(今属浙江)一地按时缴纳,而苏州(今属江苏)、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三地都有拖欠,请求朝廷按照各地交纳赋税的多少定出赏罚。”太宗阅览奏章以后,考虑到江、淮地区连年遭受水灾,苏州和常州特别严重。因而认为曾致尧的奏议刻薄寡恩,不可实行。于是下诏告诫他,对未曾按时缴纳赋税的地区应加倍安抚,不得骚扰。这件事情必然已被编入《三朝宝训》中,这里所记述的是根据本朝正史曾致尧本人的传记所载。

潘游洪沈

【原文】

绍兴十三年,敕令所进书删定官五员,皆自选人改秩。潘良能季成、游操存诚、沈介德和伯、兄景伯,皆拜秘书省正字,张表臣正民以无出身,除司农丞,四正字同日赴馆供职。少监秦伯阳于会食之次,谓坐客言,一旦增四同舍,而姓皆从水傍,熺有一句,愿诸君为对之,以成三馆异日佳话,即云:“潘游洪沈泛瀛洲。”坐客合词赏叹,竟无有能对者。予因记《笔谈》所载,元厚之绛少时,曾梦人告之曰:“异日当为翰林学士,须兄弟数人同在禁林。”厚之自思,素无兄弟,疑为不然。及熙宁中除学士,同时相先后入院者,韩维持国、陈绎和叔、邓绾文约、杨绘元素,名皆从糸,始悟兄弟之说。欲用“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对,然未暇考之史录,岁月果同否也。

【译文】

高宗绍兴十三年,朝廷下诏:所进选的五名书籍删定官,都必须从候补的官员中选任。被选用的是潘良能、游操、沈介德和他的哥哥沈景伯,都受封为秘书省正字,还有张表臣,因他不是科举出身,任命为司农丞,四名秘书省正字同一天赴馆阁任职。少监秦伯阳在吃饭的时候对在座的馆阁人员说:一日之内增加了四个同事,而他们的姓都带水字旁,因而我有一联,希望诸位续出下联,以便成为三馆将来的一段佳话,随即说出了上联:“潘游洪沈泛瀛州。”在座之人齐声赞叹,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

我曾记得《笔谈》一书有过一则这样的记载:元绛年轻时,曾梦见有人告诉他:“将来你会当翰林学士,但须有兄弟数人同在翰林院。”元绛自己想,我本来就没有兄弟,怎么可能有兄弟几人同在翰林院的情况出现呢?因而怀疑这梦不会应验。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元绛果真授为翰林学士,与他同时和在他前后入翰林院的有韩维、陈绎、邓绾、杨绘,名字都为系字偏旁,此时元绛才悟出兄弟数人同在翰林的说法。因这则记载的启发,我打算用“绛绎绘维绾纶”来作下联。然而已无时间去查考史书记载,这几个人进入翰林院的时间是否相同。

舞鸥游蜻

【原文】

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书,所载绝有同者。《列子·黄帝篇》云:“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吕览·精喻篇》云:“海上人有好蜻(蜻蜓也。)者,每朝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终日玩之而不去。其父告之曰:‘闻蜻皆从汝居,取而来,吾将玩之。’明日之海上,蜻无至者矣。”此二说如出一手也。

【译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中,记载有完全相同的。比如,《列子·黄帝篇》中说:海边有一个人非常喜欢海鸥,每天早晨都到海边与海鸥游玩,飞来他身边的海鸥总是在百只以上。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跟随你游乐,你带来让我也玩一玩。‘第二天他又来到海边,只见海鸥在空中飞舞而不下落到他身边。”而《吕览·精喻篇》也有同样的记载:

“海边上有个酷爱蜻蜓的人,他每天早晨来到海边与蜻蜓玩耍,飞到他身边的蜻蜓在百只以上,前后左右都是蜻蜓,整天与他在一起游玩而不肯离去。有一天这个人的父亲吩咐他说:

‘听说蜻蜓都跟随着你,你把蜻蜓带来,我也要玩一玩。’第二天,这个人来到海边,不见一只蜻蜓飞到身边。”这两则记载如出一人之手。

郎中用资序

【原文】

同类推荐
  • 战国策全鉴

    战国策全鉴

    是一部汇编而成的国别体史学名著,由西汉末年的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全书共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所提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本书精选了《战国策》中的名篇,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加以注释,并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以利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经典著作。
  • 雄霸隋唐

    雄霸隋唐

    一个特种兵的穿越,却悲哀地成了隋炀帝杨广的替身。有危险,你上!有金银珠宝,我拿!有美女?……丫丫的,想要让我给你当替身?老子可是堂堂华夏的特种兵!
  • 无敌之三军纵横

    无敌之三军纵横

    以一人之力变大陆历史,创建以一敌十的变态特种部队、成立百步穿杨的绝世火枪队、首创空中神兵——空军、更是带着万千驱逐舰组成的海军争霸四方,角逐天下……美女,公主,才女,无一不有,无一有缺。乱世天下,群雄并起,江山美人,一人独享。美女相伴,俯瞰万里山河;江山一统,谱写万世英名!
  • 风雨狮子庙

    风雨狮子庙

    三娃的一生虽然记载了太多的苦难,单纯憨厚的他却没记住多少,反而幸福的往事却经常回忆在脑海中。家产被分,被叔伯兄弟欺负,性格变得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经常被取笑被捉弄,然而幸福也经常围绕在他身边,幸运之神总是光顾到他身上,惹来了更多的羡慕和嫉妒,三娃知道那是上帝的眷顾。直到有一天,美丽的新娘子成为大家族的主事,三娃的命运才开始改变。而那些欺负他、捉弄他、取笑他的那些人,命运捉弄没有一个不贫困潦倒。而善良的三娃并没有记住仇恨,而是用善良和包容对待他们。傻人傻福,好人好报是永恒的主题。
  • 老婆六七个
热门推荐
  • 流樱飞雪

    流樱飞雪

    我仍旧不太分得清真假虚幻,现实和梦境也只是一如既往的叠加,无处寄托的身体与灵魂随着年份逐渐疲惫衰老,从未来对此刻眺望,一切似乎又未曾改变。便是这样仅此而已毫无意义的故事。
  • 妖孽绝世

    妖孽绝世

    神界,万族林立争霸不休仙界,五大超级宗门明争暗斗修真界,宗族门派各领风骚自地球穿越而来,附身同名小家族天才之身。妖孽的天资,绝世的悟性,变异的神魂,横扫诸天同代天才,一步一步站在神界之巅。一柄剑,一壶酒,一段被夕阳拉长的影子,高处不胜寒,也许寂寞才是最强大的敌人……
  • 重生凤逆九天:公子请自重

    重生凤逆九天:公子请自重

    前世,她是鬼谷传人,一身奇门幻术和天工巧术炉火纯青,为了一个男人弃了师门助他一统九州,却最终与肚子里九月大的孩子一起,死在“夫君”手上。重生到玄天大陆身份经历都迷云重重的逍遥谷弟子身上,还附赠一个三岁儿子。只是,孩子他爹哪位?这位和前世夫君一模一样的?这位和前世好友一模一样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世,她不再是谁的依属,若不可避免要再次处于风口浪尖,那她要一手操控天下棋局!皇权,霸爱,阴谋诡诈,天下倾覆,剑指九天,横扫八荒。“我们说了一辈子的谎话,偶尔也想说一两句真心话。”“比如呢?”“比如,我想就这么执子之手,与尔白首。如何?”“你说谎的时候要真诚许多。”
  • 青花美人

    青花美人

    出身于青花世家的齐锦娘,代替嫡姐出嫁。少年郎君,结发盟誓。本以为就此岁月静好,与君偕老,不想跌宕起伏,她的人生却才开始。正如她钟爱的青花,经受得住烈火,才能成就那传世的一段风流华彩。******************************不是步步算计的宅斗,没有层出不穷的心机。这是一个以瓷为背景,讲述女子关乎自尊、自强,赢得人生,最终也获得了美满爱情的故事。
  •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护的世界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护的世界

    由于战火的洗礼,城池惨遭破坏,家人都被杀死,唯独剩下主人翁穿越红色大陆,奇幻峡谷,练就绝世武功,却不曾想一个巧合由重新回到过去,开始新的人生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
  • 崩坏奇点

    崩坏奇点

    不断的穿梭让我忘了我的过往。我叫什么?对,我叫蒋钦,我要回家。
  • 主宰天下——绝杀倾城

    主宰天下——绝杀倾城

    前世的无敌女杀手,因队友的背叛,穿越到以武者为尊的大陆,先天废物,一丝灵力都没有?却不知是绝世天才。绝世丑女,让人见了作呕,却不知是倾国倾城的美女。灵宠,灵气,绝世美男,不是样样收入囊中。看她宫楠冰情如何主宰天下,笑傲江湖。
  • 野蛮人大酋长

    野蛮人大酋长

    魔法照耀了天空,斗气劈开混沌。矮人的怒吼响彻大地,巨人的怒火堪比烈焰。绝美的精灵箭气纵横,德鲁伊化身巨鹰直飞天际。在他们面前,是王大力高高竖起的中指。“野蛮人即将崛起,谁也无法阻拦我们。”这是王大力指着所有种族的鼻子,率领蛮族战士发出的怒吼。欢迎大家加入大酋长部落,群号码:《536667356》
  • 大丹直指

    大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