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兰利”号航空母舰是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美国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对这个极具革命性舰种的关注几乎与航空母舰的先驱国英国海军同步,与英国相比,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出世要稍晚。
追溯起来,美国航空母舰的源头是一艘“木星”号运煤船,因为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就是由“木星”号改装而来。这一工程自1919年6月在诺福克海军工厂开始,“木星”号重新命名为“兰利”号,三年后出现于美国海军现役,从而掀开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历史。
1936年,“兰利”号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太平洋战争期间,1942年2月27日,在向爪哇岛执行运送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概况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由“朱比特”号运煤船改装而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力的先驱。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产生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兰利”号服役后一直用于训练,为美国海军探讨航空母舰的早期战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航空母舰作为一个舰种开始出现,英国皇家海军作为先驱者,已经改装和正在建造“暴怒”号、“百眼巨人”号和“竞技神”号三艘航母;日本海军也开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凤翔”号。美国海军受到财政紧张的影响,放弃了建造专门设计全新航空母舰的计划。
1919年7月11日美国海军选定排水量5500吨的“木星”号运煤船改装航空母舰。“木星”号运煤船1911年10月开工,1912年8月14日下水,1913年服役。
1920年3月美国海军用“木星”号来改装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虽然航速相对较慢,但其船舱深,可为飞机和修理车间提供宽大的飞机库房。诺福克海军船厂承担了改造任务,拆除了上层建筑和装卸吊杆,重新布置了舱室,安装全通式木质飞行甲板。
以美国物理与天文学家、航空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博士命名,重命名为“兰利”号。“兰利”号于1922年3月改装完毕重新服役,此时的“兰利”号标准排水量11050吨,满载排水量14700吨,最大航速15节,载机34架。“兰利”/“木星”号也是美国最早的采用电气推进动力系统的舰船之一。
同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舰体最上方是长163米、宽19.5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则位于飞行甲板的右舷前部下方,舰体左舷装有两个可收放的铰链式烟囱。
飞行甲板由13个单柱绗架支撑着,中部装有一部飞机升降机,下面为原来的6个煤舱中的4个改装而成的敞开式机库。
“兰利号”六个船舱中,首舱改成了航空汽油舱,紧靠首舱的两个舱改成1号机库,4号舱改成弹药舱和储藏库,上面是升降井,舰尾两个舱改成2号机库。飞行甲板下面,在贯通首尾的轨道上有两台移动式吊车,把飞机从机库吊到升降机上,再由升降机提到飞行甲板。
飞行甲板和飞机库房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进行飞机机务作业。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所以被送了一个绰号:“带篷马车”。
1922年10月17日,弗吉尔·葛瑞芬上尉驾驶一架沃特VE-7-SF战斗机,第一次从“兰利”号上起飞。1922年10月26日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
兰利号在役期间进行各项舰队的战术训练与演习,并为美国海军提供了许多合格的海军飞行员。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建造的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在马尔岛海军造船厂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供应舰(也有人译为水上飞机母舰),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1937年4月改装完毕,改编号为AV-3.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服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菲律宾时,兰利号撤退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此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向战区运送飞机。
1942年2月27日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在爪洼海遭到日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性能数据
排水量11050吨/14700吨(1922年)。
尺寸舰长165米,舰宽18米,吃水5.8米。
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
动力3台锅炉,2台电动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7000马力(1922年)。
航速15.5节。
火炮4门127毫米口径火炮。
舰载机34-55架。
航空设施:一座升降机、两具弹射器。
舰员编制4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