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8700000027

第27章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2.马传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4.宋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环境保护》,1996年第5期。

5.丁立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形态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年。

6.王松霈:《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3年第2期。

7.任保平:《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3年第2期。

8.夏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关于建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设想》,《科技导报》,1998年第3期。

9.罗国杰:《伦理责任与生态环境》,《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

10.宋希仁:《幸福与生态常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1期。

11.刘振明:《可持续发展伦理问题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4期。

12.叶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基础探索》,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

13.程立显:《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企业伦理》,《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5期。

14.李淑华:《人口控制政策及其环境伦理问题》,《中国发展》,2002年第3期。

15.宋周尧:《〈资本论〉环境伦理思想探解》,《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6期。

16.李占祥:《为长寿企业开药方》,《中外管理导报》,2000年第1期。

17.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8.芮明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3期。

19.殷建平:《大企业持续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肖海林:《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生成机制与管理框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1.伊查克·麦迪斯:《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K。R。Andrews:“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Irwin,Homewood,IL,1971.

2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4.陈耀:《竞争优势产业结构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的不同分析》,《学术月刊》,2002年第12期。

25.吴海燕:《论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

26.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27.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商业印书馆,2002年版。

28.萧灼基:《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序言》,商业印书馆,2002年版。

29.程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

30.吴飞驰:《看见看不见的手——企业的共生理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安景玲、齐二石等:《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2.陈佳贵:《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33.[丹]尼古斯·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名家谈企业能力:企业万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高建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结构调整》,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5.谷泉:《优势:中国煤炭企业煤资源优势及深加工战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版。

36.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版。

37.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煤炭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版。

38.何巨峰:《我国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9.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40.黄津孚:《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经济管理》,2001年第20期。

41.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42.李东红:《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期。

43.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李庆华:《略论企业战略的内在逻辑与本质特征》,《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45.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刘道友、温世平:《浅谈安全生产与煤炭企业发展的关系》,《中州煤炭》,2001年第2期,第38页。

47.刘国栋:《浅析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山东焦煤科技》,2005年第12期。

48.刘世锦、杨建龙:《企业重组的多元化展览问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49.卢福财:《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50.陆刚、丁兆国等:《对于产业链模式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构成》,《中国矿业》,2005年第5期。

51.路风:《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

52.课题组:《煤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研究》,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04年。

53.课题组:《国有煤炭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政策研究》,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03年。

54.[美]哈梅尔·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

55.[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5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57.芮明杰:《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培养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政策与管理》,1999年第10期。

58.童利忠、丁胜利:《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59.魏振宽、邢全忠:《从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制定我国的煤炭资源政策》,《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60.武承厚:《完善煤电联动机制·推进煤电企业联营》,搜狗网,2006年4月20日。

61.许可、徐二明:《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62.许正良、徐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5期。

63.赵爱国:《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64.曾键年:《矿山安全与矿山环境保护》,地质出版社,1998年版。

65.孙玉峰:《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思路》,《矿业工程》,2005年第8期,第5~7页。

66.褚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世界环境》,2003年第3期,第6~12页。

67.刘荣林、于保华、张涛:《循环经济与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江苏煤炭》,2003年第2期,第54~55页。

68.任一鑫、王新华、于喜展:《煤炭与其它矿物共生、伴生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探讨》,《煤炭学报》,2004年第10期,第636~640页。

69.曹少中、涂序彦、杨国为:《绿色循环经济与绿色设计》,《机械设计》,2004年第4期。

70.孙玉峰:《面向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采矿技术》,2006年第3期。

71.张晓东:《发展煤炭产业簇群是新型工业化的可行之路》,《中国煤炭》,2004年第1期。

72.王其藩:《复杂大系统综合动态分析与模型体系》,《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第2期,第15页。

73.王其藩:《系统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3~98页。

74.王其藩:《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动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页。

75.陈锐、牛文元:《循环经济: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模式》,《中国经济信息》,2003年第18期,第5~6页。

76.T。E。Graedel,B。R。Allenby著,施涵译:《产业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132页。

77.李世勋、曹利军:《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模式与机制分析》,《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第120~121页。

78.陈晓春等:《非营利组织共生探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79.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80.孙玉峰:《矿区环境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期。

81.李堂军:《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中国矿业大学,2000年6月。

82.丁凡、王艳:《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环境部分》,《计算机仿真》,1998年第1期,第8~10页。

83.王业廷:《以科学发展观探索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2005年第1期。

84.赵生茂、达生裕:《煤矸石——可利用的资源》,《煤炭企业管理》,2005年第2期。

85.徐匡迪:《合理利用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计量》,2005年第5期,第5~7页。

86.彭建喜:《大同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煤炭科技》,2003年第2期,第15~17页。

87.郭廷杰:《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中国煤炭》,1996年第7期。

88.张义立:《合理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中国煤炭》,1995年第3期。

89.薛洪义:《用经济视角看国有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第58~59页。

90.王玉怀、潘德祥、李祥仪:《应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价进行煤矿安全评价研究》,《煤炭工程》,2005年第3期,第60~62页。

91.齐琳:《为煤矿安全奠基》,《劳动保护》,2005年第5期。

92.柴琛:《王庄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8期,第275~276页。

93.杜智琴:《浅谈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中国煤炭》,2004年第6期,第63页。

94.苗久合:《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中国煤炭》,2005年第4期,第57~59页。

95.帅政:《煤矿安全六大隐患》,《瞭望新周刊》,2004年第49期。

96.杜进栋:《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体现人本思想》,《中国煤炭》,2005年第5期,第62~64页。

97.李希勇等:《华丰煤矿循环经济园建设模式》,《能源环境保护》,2003年第4期,第60~62页。

98.王丽萍、赵毓仁、周敏、杨燕舞:《生态工业工程在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年第1期,第26~30页。

99.梁金发:《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的思考》,《煤炭企业管理》,2004年第12期。

100.唐正凯:《以调整为主线促进矿区经济健康发展》,《煤矿开采》,2001年增刊。

101.彭世济等:《矿业经济导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2.李祥仪、李仲学:《矿业经济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03.沈玉志:《中国能源政策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中国矿业》,2002年第1期。

104.綦振平:《工程经济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05.张文彬、宋焕斌:《21世纪矿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1~15页。

106.徐忠军:《保护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矿业工程》,2003年第2期。

107.李鹏:《中国矿产资源利用的创新问题》,《地质与勘探》,2001年第4期。

108.陈德敏、秦鹏:《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政策和法制环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2期。

109.符小洪、刘以榕:《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持续化问题》,《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

110.邬燕云:《煤矿安全状况回顾和重大事故预防》,《中国煤炭》,1997年第9期。

111.《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06年2月20日,http://www。chinacoal-safety。gov。cn。

112.《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综合分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06年2月15日,http://www。chinacoal-safety。gov。cn。

113.《2003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评价》,http://www。chinacoal-safety。gov。cn。

114.《中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至3以下创历史新低》,《中国新闻社》,http://finance。people。com。cn。

115.《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劳动保护》,2005年第2期。

116.祝侃、苏立功、张大星:《煤炭企业现代管理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117.Hill Inc。,Ed。,McGraw(1998),Samue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6th Newyork。

118.姚莉:《现代企业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9.王铁成:《煤炭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版。

120.赵从国:《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煤炭科技》,2001年第2期。

121.赵洪广、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浅析》,《中国煤炭》,2005年第1期,第72~73页。

122.庄玉伦:《对煤矿安全保障生产能力问题的探讨》,《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第1期,第4页。

123.姚梦新:《对煤矿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煤炭》,2005年第2期,第65~68页。

124.杨树江:《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几点认识》,《甘肃科技》,2004年第4期,第194页。

125.刘栋、何启林:《浅谈煤矿安全及对策》,《采矿技术》,2005年第1期,第47~48页。

126.王银堂:《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中州煤炭》,2005年第2期,第61~62页。

127.李建荣、桑吉旺:《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第64~65页。

128.彭奏平、夏泽育:《人的思想情绪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江西煤炭科技》,2005年第2期,第49页。

129.衣冠勇、李明春、陈守则、王洪庆:《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煤矿安全》,2005年第4期,第47~49页。

130.李海:《谈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8期,第112页。

131.范维唐:《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中国煤炭》,2005年第4期,第5~9页。

132.王泰、刘宝民:《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措施》,《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70~73页。

133.彭成、王寒秋:《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原因剖析》,《中国煤炭》,2005年第2期,第60~62页。

134.刘勇、高峰:《也谈煤矿安全文化的构建》,《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第62~63页。

135.王显政:《中国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生产》,《中国煤炭》,2005年第8期,第5~9页。

136.Penrose,E。(1995),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 University Press,3rded。,p。24.

137.C。K。Prahald and Gary Hamel(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138.Baney,J。B。(1995),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Vol。9,No。4.

139.Wernerfelt,B。(1984),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0.Teece,D。J,Pisano,G。and Shuen,A(1990),Firm Capahilities,Resources and the Concept of Strategy,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Berkeley。

141.Foss,N。J。and Knudsen,C。(1996),Towards the Theory of the Competence of the Firm,London:Routledge Corporation。

142.Jay B。Barney(1986),Strategic Factor Markets:Expectations,Luck,and Economic Rent,Management Science,1231-1192.

143.Rumelt,R。(1991),How Much Does Industry Matter,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2,pp。167-185.

144.Amit,R。and Schoemarker,P。J。H(1993),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 R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4):33-46.

145.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146.Dorothy Lemard-barton(1992),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3):111-125.

147.Gary Hamel&C。K。Prahalad(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5-6):79-91.

148.M。Goold,A。Campbell and M。Alexander(1995),Corporate Strategy:The Quest for Parenting Advantage,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

149.Sinding,K(1999),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Mining Industry,Natural Resources Forum,(23)。

150.Sun Yufeng,Hou Yunbing,Lin Xueli(2005),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al Enterprise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Proceeding of the 2005 Conference of System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sia Pacific。

151.Fresner,J。(1998),Cleaner Production as a Means for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72-178.

152.Coase,R(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86-4405.

153.Mikesell,R。(1994),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ineral Resources,Resources Policy 20,84-84.

154.J。W。Forrester。Industrial Dynamics(1961),The MIT Press,Ambridge,Assachusetts,7-53.

155.G。P。Richardson and A。L。Pugh III(1981),Introduction to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with DYNAMO。Productiv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38-103.

156.JIA Renan(1991),Graph Theory Analysis of System Dynamics Flow Diagraph System。Thailand。

157.Beard。,T。R。,Lozada,G。A。(1999),Economics,Entropy and the Environment。The Extraordinary Economics of Nicholas Georgescu-Roegen,Edward Elgar,Cheltenham,UK。

158.Boulding,K。E。(1987),The Epistemology of Complex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0,110-116.

159.Clark,N。,Pe′rez-Trejo,F。,Allen,P。(1995),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Systems Approach,Edward Elgar,Aldershot,UK。

160.De Bruyn,S。M。,Opschoor,J。B。(1997),Developments in the Throughput-income Relationship: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Observations,Ecological Economics 20,255-268.

161.Denzin,N。(1994),The Art and Politics of Interpretation。In:Denzen,N。,Lincoln,Y。(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London。

162.Li Qun(1997),The Further Generalization for Grey Forecasting Model。Journal of Mathematics for Echnology,(4):48-51.

163.Liu SiFeng,Lin Yi(1998),An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Theory,Grove City:IIGSS Academic Publisher。

164.Li Xiangyong(2003),Grey-Markov Model for Road Accidents Forecasting,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192-197

165.Denzin,N。,Lincoln,Y。(1994),Introduction:Entering the Fiel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In:Denzen,N。,Lincoln,Y。(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London。

166.Faber,M。,Proops,J。L。R。(1998),Evolution,Time,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Springer,Berlin。

167.Faber,M。,Manstetten,R。,Proops,J。L。R。(1996),Ecological Economics:Concepts and Methods,Edward Elgar,Cheltenham。

168.Falconi-Benitez,F。(2001),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he Recent Economic History of Ecuador,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3):257-280.

169.Funtowicz,S。O。,Ravetz,J。R。(1991),A new Scientific Methodology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In:Costanza,R。(Ed。),Ecological Economics:Th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ilit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70.Funtowicz,S。O。,Ravetz,J。R。(1994),The Worth of a Songbird:Ecological Economics as a Post-normal Science,Ecological Economics 10,197-207.

171.Yonhui Wang,Sijing Cai and Weidong Song(2005),Movement Scope of Strata Based on Fuzzy BP Network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1):5-11

172.Lu Zong-hua,Yao Lai-chang(2000),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Model of Evaluating the Schemes of Mine Design,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216-220

173.Giampietro,M。,Mayumi,K。(2000a),Multiple-scal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ocietal Metabolism:Introducing the Approach,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2):109-153.

174.Giampietro,M。,Mayumi,K。(2000b),Multiple-scal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ocietal Metabolism:Integrating 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Representations across Scales,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2):155-210.

175.Gleick,J。(1987),Chaos:Making a New Science,Penguin,Harmondsworth。

176.Gomiero,T。,Giampietro,M。(2001),Multiple-scal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Farming Systems:the Thuong Lo Commune(Vietnamese Uplands)Case Study,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3):315-352.

177.Haken,H。,Knyazeva,H。(2000),Arbitrariness in Nature:Synergetics and Evolutionary Laws of Prohibition,Journal for 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31,57-73.

178.Hall,C。A。S。,Cleveland,C。J。,Kaufmann,R。K。(1986),The Ecology of the Economic Process:Energy and Resource Quality,Wiley,New York。

179.Heckman,J。J。(2001),Econometrics and Empir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00,3-5.

180.Holling,C。S。(1996),Engineering Resilience Versus Ecological Resilience,In:Schulze,P。(Ed。),Engineering within Ecological Constraints,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tional Academy Press,Washington,DC。

181.Jackson,T。,Marks,N。(1999),Consumption,Sustainable Welfare and Human Needs with Reference to UK Expenditure Patterns between 1954 and 1994,Ecological Economics 28(3):421-441.

182.Kay,J。J。,Regier,H。(2000),Uncertainty,Complexity,and Ecological Integrity:Insights from an Ecosystem Approach,In:Crabbe,P。,Holland,A。,Ryszkowski,L。,Westra,L。(Eds。),Implementing Ecological Integrity:Restor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NATO Science Series,Environmental Security。Kluwer,Dordrecht。

183.Kay,J。J。,Regier,A。H。,Boyle,M。,Francis,G。(1999),An Ecosystem Approach for Sustainability: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for Complexity,Futures 31,721-742.

184.Mart1′nez Alier,J。,Munda,G。,O’Neill,J。(1998),Weak Comparability of Values as a 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 26,277-286.

185.Nicolis,G。,Prigogine,I。(1977),Self-Organiza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ms。Wiley,New York。O’Riordan,T。,1996.Democracy and the Sustainable Transition。In:Lafferty,W。M。,Meadowcroft,J。(Eds。),Democracy and the Environment。Problems and Prospects。Edward Elgar,Cheltenham。

186.Pastore,G。,Giampietro,M。,Mayumi,K。(2000),Societal Metabolism and Multiple-scale Integrated Assessment:Empirical Validation and Examples of Application,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2):211-254.

187.Perrings,C。,Walker,B。(1997),Biodiversity,Resilience and the Control of Ecological-economic Systems:the Case of Firedriven Rangelands,Ecological Economics 22,73-83.

188.Prigogine,I。(1987),Exploring Complexity,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0,97-103.

189.Proops,J。L。R。(1983),Organisation and Dissipation in Economic Systems,Journal of Social Biological Structures 6,353-366.

190.Ramos-Martin,J。(1999),Breve Comentario Sobre la Desmaterializacio′n en el Estado EspanEcolog1′a Pol1′tica 18,61-64.

191.Ramos-Martin,J。(2001a),Histo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Intensity of Spain:from a“Conventional View”to an“Integrated Assessment”,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2(3):281-313.

192.Ramos-Martin,J。(2001b),Non-linearity in Energy Metabolism of Spain:“Attractor Points”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tensity,In:Ulgiati,S。,Brown,M。,Giampietro,M。,Mayumi,K。(Eds。),Advances in Energy Studies,Exploring Supplies,Constraints,and Strategies。Modesti Publisher,Padova。

193.Ramsay,J。(1998),Problems with 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Implications for Purchasing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4,163-173.

194.Rist,R。C。(1994),Influencing the Policy Process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In:Denzen,N。,Lincoln,Y。(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London。

195.Rosen,R。(1987),On Complex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30,129-134.

196.Rothman,D。S。(1998),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al Progress or Passing the Buck?A Case for Consumption based Approaches,Ecological Economics 25,177-194.

197.Ruth,M。(1993),Integrating Economics,Ecology and Thermodynamics,Kluwer,Dordrecht。

198.Wang Haiyan Zhu Mei(2003),Aprediction Comparison Betwee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haotic Time Series,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4):414-417.

199.Liu S,Li X,Zhang M。(2003),Scenario Analysis on Urbanization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Institute of Geographics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Working Paper。

200.Simon,H。A。(1983),Reason in Human Affair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J,Ramos-Martin/Ecological Economics 46(2003)387-398.

201.Van den Bergh,J。,Gowdy,J。M。(2003),The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s: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7(1):65-84.

同类推荐
  • 走进榆林开发区

    走进榆林开发区

    本书分为战略篇、体制篇、规划篇、土地篇、考察篇。收录《“十五”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引凤筑巢,服务全方位》、《毛乌素沙漠土地思变》、《榆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文章。
  •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运作模式》使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规范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这种新型的贷款担保运作模式进行全面地介绍,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新的解决方法。
  • 赢在华西

    赢在华西

    《赢在华西》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年产值上亿元的村庄屈指可数,而华西村的产值却高达400亿元,这不能不说是区域经济的奇迹。即使作为企业集团,华西集团的产值也远远超过国内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样一个从农业走向现代化工业的商业奇迹,究竟如何诞生?华西村的经济传奇背后,究竟隐藏着那些秘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华西凭借什么机遇和自身条件发展至今?《赢在华西》一方面从管理、机制、人才等角度横向分析了华西村发展的内部优势,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上描写了华西村领导者和创业者如何成就这样一个乡镇经济奇迹。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本书是一部研究在加入WT0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零售业公平竞争与进一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它论述了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的机理、回顾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过程、评述了对零售业开放的种种争议、研究了其他国家零售业开放的制度、详尽分析了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及其原因、评价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市场绩效、预测了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面向“后WTO”时代的促进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设计。
热门推荐
  • 20几岁要懂点说话之道(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说话之道(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说话之道》讲述了: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因而说话技巧变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要想拥有好人缘,老板器重,客户认可……必须会说话。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不得体的话,能把人说跳。所以,拥有好口才,不仅能给你增添个人魅力,还能让你轻松把握住更多的机会,为成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 大明禁宫

    大明禁宫

    万历年,大明乱,争国本,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层出不穷。看现在美女穿回到大明,如何成就明光宗朱常洛一代传奇。看朱常洛、朱常洵,如何钩心斗角,花样尽使。看一个美女引发的血案。
  • 血族千年之战

    血族千年之战

    千年之前的今天,大陆到底发生过什么?血族?人类?猛兽?……到底谁才是这场“游戏的设计者?”……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真相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 重生左转情右转爱

    重生左转情右转爱

    凌云,她是血皇,红叶组织的第一特工,被最信任的拍档背叛,死于非命,再次醒来时,却是带着记忆刚出生不久的婴孩,当她变成他,在他和他之间会如何选择?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挫折分析及应对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挫折分析及应对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花千骨之番外

    花千骨之番外

    上一世她们爱的两败俱伤,这一世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惊人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幻天计

    幻天计

    我本天道一介弃子,奈何重生异国他乡。既是命中冥冥注定,顺天而为逆天而生。尔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逼婚36计:亿万大亨难伺候

    逼婚36计:亿万大亨难伺候

    苏映蓝没想到,丈夫为娶心上人,不惜将她算计给另外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景城的权贵,是女人都想攀上的亿万大亨。按照辈分,她该叫他一声叔叔。她惊慌逃离,却被他半路堵截。“占了我便宜,抹抹嘴就想走?你可真没良心。”“我不是故意的。”“那五年前,就是有意的?”他有个四岁儿子,母不详。
  • 三界之大武侠

    三界之大武侠

    韩叶为了让父母复活,妹妹苏醒,为了成为天下第一,来到了大武侠世界且看他如何在这武侠江湖的泥沼中成为天下第一佛说:“施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派说:“维护武林安危,我们武林正道必杀你。”魔说:“杀了这个兔崽子!“韩叶只想说:“杀!杀!!杀杀杀!!!!“
  • 陈年枉事

    陈年枉事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