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8600000025

第25章 银行券(Bank-note)

第一节 银行券的本质

银行券(Bank-note),是从货币之支付手段的机能发生的,它跟基于货币之流通手段的机能的纸币不同。所以,银行券是信用货币一种,是信用货币的最发达的形态,因而它的成立,必须以信用的发展为前提条件。那样,信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因为:第一,各种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各不相同;第二,贩卖的场所,远近不同,普通都远隔在他方;第三,生产物的买卖,不是生产者自己经手,大半是由商人来买卖。所以资本家相互之间必须互相给予信用,就是说,大家都要能够赊账买卖,要能够信用交易才行。

由商业信用而出卖商品,就发生以书面或文书保证将来的支付,即引起票据(期票、汇票等)的使用,所以在原则上,票据是基于商品的流通而发生的。例如:甲有某种商品,他把它卖给乙,商品就从甲流到乙,乙必须交付货款,因而货币必须从乙到甲;但是,乙可以用期票(或汇票)来代替货币交给甲,就是说,乙可以拿证书给甲,这个证书上记明在一定期间之后,例如一个月后或两个月后要支付商品的代价,假使甲相信乙的付款能力而接受了那个证书,则商品的流通在此暂告一段落。这样,甲对乙就保有票据上的债权,甲可以把这个债权让给别人。例如甲从丙买来了原料,那末甲就可以把乙发出的期票(或汇票)拿来支付原料的代价。因此,现刻丙就变为乙的债权者,因为丙又买了别人的商品,丙又可以把这期票(或汇票)转让给别人。这样,伴随着商品的流通,票据也跟着流通;票据的流通愈发展,则资本家相互之间的信用关系越加密切而复杂化。在这种场合,任何一张票据的不兑现,都可以影响到许多票据不能兑现,例如乙发出的票据不能兑现,则影响到甲不能对丙支付,而丙又可以影响到别人。大量票据不能兑现,必须引起经济界的大混乱,甚至可能爆发为恐慌。

因此,票据有用某种形式的社会保证来代替私人个别的支付(兑现)保证的必要,从而就发生借助于银行的财力,把私人的支付契约转化为社会保证,而且更具有确实保证的证券,就是说,要转化为银行家的票据即银行券。

所以,银行券就是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其发生的根源,在于票据流通。银行家把各个人的票据,转换为自己的票据,转化为自己的债务证书,因而“所谓银行券,不外是无论何时,支付给持票人的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家以之代替个人票据而使用”。当作信用货币的银行券,“……不是基于货币本身的流通,而是基于票据流通。”故银行券不像纸币那样,直接地当作金银货币的代替物(或象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是先当作信用的代替物(或象征),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最初,银行券是由许多银行(包含私人银行在内)来发行,此后,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渐次发展,它的发行,就移让而集中于统制银行券流通的国立中央银行。国家对于银行券的数量形式、发行等,颁布了种种条例,用国家的信用来支持发券银行,规定它发行的银行券为法定的支付手段。

但是,银行券所代替的、所象征的信用,是银行从银行券的所有者接收来的信用,是随时都必须支付的债务;这个债务的多少,恰等于银行券票面上所记明的金额(例如十元的银行券,则债务额为十元)。就是因为银行券可以由发行它的银行兑现,所以它叫做兑换券。银行券,是由银行的种种放款而发行的也好,或是由于跟金(或银)相兑换而发行的也好,总之,银行券是通过信用关系而代表金(或银)乃至货币的。

只要银行券代表着金(或银)乃至货币,则在一国内部的流通上,不只是可以当作一般的价值标记(或象征),起着完全而无限制的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在国内还能够充作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机能。这一点是跟国家纸币大不相同的。在前章我们已经说过:纸币只是因为流通,而且只有是在流通过程上,才能够代替金银铸币,才能够具有价值,因而纸币只有流通手段的机能,它不能执行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故其作用范围要比银行券狭小得多。

总之,银行券:第一,是具有信用货币性质的票据;第二,由揭示它的人们看来,是不问何时都能取得货币,兑换现钱的票据(故银行券又称为兑换券)。这样,银行券必须有常能转化为金(或银)的可能性。银行券是信用的,金(或银)币的象征物或代表,银行券是从货币的支付手段的机能,从信用关系,从票据流通,发生出来的,并且是能够兑现的;它跟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机能,从本身的流通发生出来而不能够兑现的国家纸币,大不相同。后者只能充作流通手段的机能,而银行券除了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以外,还能够起着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作用,这就是银行券的本质,也就是它跟纸币不同之点。

第二节 银行券的流通法则

在前面第二章第四节上,我们曾经说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必需的货币总额,是这样决定的——“假设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或一定的),则此总额,减去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再减去同一枚货币时而当作流通手段,时而当作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假设流通的速度和支付的节约是已知的,则实际流通的银行券的数量,被商品的价格和交易的数量所决定,这一点,是银行券跟金(或银)乃至货币流通的场合相同的。因此,显明地,银行券的流通量,跟没有银行券的场合流通必需的金(或银)乃至货币的数量是一致的。

一般都以为银行券的发行量如果增加,则其流通量也增加;发行量减少,则其流通量也减少。倘若真是这样,那末中央银行就能够自由增减货币的数量吧,然而事实上决不如此。

银行券的流通量,是随流通手段及支付手段——即通货的流通必需量的增减而增减的。如果流通速度是一定的,则银行券的流通必需量,在大体上,决定于所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支付总额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有多少的商品价格总额待实现,而且必须支付多少,是由那个时期的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条件所决定。总之,一句话说完,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决定银行券的流通量,这决不是由中央银行的意思自由决定的。

银行券是由于流通的必要而发生的,但是,一旦发行之后,倘若没有必要,银行券就要回转到中央银行去,虽然它不立刻回去也好,也要停止流通,转变为存款。就是说,银行券的增发,决不能改变银行券的流通必需量;假如其发行数额超过了流通必需量,则立即从流通中脱出而转变为游资,因而增加放款资本的供给,引起利率降低;其次,假如又有必要,则中央银行又发行银行券,或者由存款而再转变为通货,满足流通界对银行券的需要。

这样,银行券的流通量,只是由于流通的必要而增减,因而银行券的流通量,决不是随中央银行的金准备的增减而跟着增减的。金准备的增加,固然可以使银行券的发行数量增加,但若超过了流通必需量,银行券就要从流通中脱出;反之,金准备即使减少,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必需量如果不减少,则银行券的流通量决不会随之减少。所以,“只要银行券随时都可以和金相兑换,那末要使这些银行券的数量增加,就决不在于它的发行者的银行手中银行券的流通数量,依据于交易上的欲求,多余的银行券,转瞬就回归到它的发行者的手里”。

因此之故,银行券,只要它实际上是银行券,是兑换券,那就决不会因为它的流通量超过了货币的必需量而发生减价的现象,这是跟纸币的流通法则不同的。

第三节 银行券的纸币化

流通中的银行券,可能充作必需流通的金(或银)乃至货币的代表者,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因为银行券的流通量,跟没有银行券时,实际上必需流通的金(或银)乃至货币的数量相一致的缘故;而银行券的流通量之所以能够跟货币的流通必需量相一致,只是因为银行券通过信用关系代表着金(或银)乃至货币的缘故。

这样,倘若银行丧失其信用,即银行券如果丧失了它那充作货币本身的代表者的那种特殊信用,则情形发生变化,银行券就不能再是跟金(或银)乃至货币相兑换的纸券,就是说,它不能充作跟金(或银)乃至货币相同的东西,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因此,银行券的流通量,要跟货币的流通必需量相一致的保证就没有了,银行券现刻转变为跟国家纸币同样的纸券,银行券转化为纸币,于是它的运动就要依从纸币流通的法则。

但是,在这里必须注意:我们决不是说银行券一经停止兑换,一经丧失其法律上的兑换性,就会立刻转化为纸币而被纸币流通的法则所支配,这种见解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一张纸券,即使它是法律上规定的不换纸币也好,倘若它在日常交易上,虽是名义上代理着一元的金量,而实际上只能通用为五角时,就是说,它丧失其经济上的兑换性时,它是要减价的;反之,倘若它的流通量没有超过最低限度量,因而在日常交易上能够跟它所代理的金量同等地适用,那末显明地,它有经济上的兑换性,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它跟兑换券起着同样的作用。同样的道理,银行券即使因为兑换停止而一时丧失其法律上的兑换性也好,倘若银行券的信用不丧失,它依然是信用的象征物,因而它的流通量能够跟货币的流通必需量相一致,它在日常交易上,能够跟它自己所代理的金量同等地适用,那末它在流通的内部,还有着经济上的兑换性。这种场合的银行券,在法律上虽已停止兑换,然而从经济的观点看来,仍旧是银行券而不是纸币,故不能被纸币流通的法则所支配。

那末,银行券的信用丧失,要怎样才会发生呢?这一般是在兑换银行券的金准备减少到一定的比率以下时才会发生。

那末,金准备为什么会减少到一定的比率以下呢?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巨额的黄金流出国外。禁止黄金输出,一般就是预防兑换准备金枯竭和银行券丧失信用的手段。在禁止黄金输出的时候,如果同时实行银行券的兑换停止,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防止黄金的秘密输出。在别一方面,因为银行券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激增,兑换准备金也可能减少到一定的比率以下。在禁止黄金输出,兑换停止的时候,如果发生了继续的猛烈的信用通货膨胀,兑换准备金的比率要降低很多。例如在战时,不是为了跟商业票据相交换,而是为了跟短期公债券相交换而发行巨额的银行券;银行券的发行不是因为流通的必要,而是为了救济国家财政的困难,转化为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的手段时,就是这样的。但是,在许多场合,银行券的流通量的激增,和兑换准备金的绝对减少,同时发生作用,而引起兑换准备率的激减,兑换准备率激减到一定的比率以下,因而银行券在实际上不能够兑换为现金时,则银行券就要丧失信用,而且不用说,在兑换停止以前,银行券的这种信用丧失也是可能的。

银行券一旦转变成了纸币,则其运动,就得依从纸币流通的特殊法则,因而银行券必然地要减价,因为银行券一旦发生一般的信用丧失,贮藏了起来的银行券,就要从新被其贮藏者投入流通界,致使它的流通量不得不超过货币的流通必需量,从而银行券不得不开始减价。

那末,实际上转变成了纸币的银行券的减价程度,要怎样决定呢?这不是由于金准备对流通的银行券的比例而决定,而是由于流通银行券超过(没有银行券时)流通必需的货币数量的比例而决定。

我们知道:在国家纸币的场合,国家纸币是由于纸币的流通量超过必需量而发生减价,由于减价而引起国家纸币之一般的信用丧失,因而纸币更加急激减价。但在银行券的场合,先有银行券的信用丧失,才引起它的流通量超过必需量,同时才开始减价,这是纸币的信用丧失和银行券的信用丧失的性质不同之点。

总之,在一国内部的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虽是用纸券也可以代理,然而国家纸币只能充作辅助的流通手段,而银行券只有依靠一定比率以上的金准备,才能够完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在国内流通,虽然不必使用金币,因而一分黄金也用不着显出现来,但不能据此就说为了国内流通,一分黄金也用不着,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国内流通本身,无论如何也得保有一定量的现实的货币黄金,倘若没有它,流通就必然地要混乱。

所谓“虚金本位制”或“金汇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的国家,看来可以不要金准备似的,而实际上那不过是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她必须依靠一个有金准备的国家——普通就是她的宗主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才行。

所以,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她是完整的独立国,那末,为了国内流通,同时为了世界流通,都不能不保有一定的黄金。

同类推荐
  •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科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和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物资经济学一样,是研究国民经济中某一部门的经济学科。旅游经济学区别于旅游饭店管理学、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以旅游业中某一具体业务做为研究对象,而旅游经济学是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有诸多该学科教材及论著。
  •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案例释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案例释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过数年的起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四次审议,于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弥补了劳动法制的空白,进一步健全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利剑,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北大经济管理课

    北大经济管理课

    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学科。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人们通过它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并生产出现实中所必须的种种观点、策略。管理学是典型的智慧积聚地,教人怎样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人永远只能望洋兴叹的丰功伟业。学了经济学,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学了管理学,你应该再也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了。否则你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说根本就学错了。北大经济课、管理课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吴敬琏、周其仁、厉以宁等十二位处于政府与民间的夹层地带的经济学家,不仅面临公众舆论和官方压力,同时也需要面对内心良知的拷问。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是如何成为中国高层经济智囊的?在高层决策和人民利益之间他们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热门推荐
  • 西清笔记

    西清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依依不舍迷蝶香

    依依不舍迷蝶香

    黄小眉从小就是那种角落里最安静、最不起眼的存在,也因为她甚少发脾气,所以身边的人都误以为她没脾气,许是如此,她的男友才会偷偷背着她与别的女人交往吧?最过分的是,他劈腿的对象还是她那个美丽能干的姊姊!这种事,就算再没脾气的人发现了,也会生气、难堪吧?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融合《把信送给加西亚》经典文本,同时结合员工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实用解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把信送给加西亚》原文,第二部分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延伸解读,从浮躁的职场风气、喧嚣的职场环境、只说不做的的低执行力等职场问题入手,对原文进行最新的解析。
  • 镇灭诸天

    镇灭诸天

    对于要伤害他身边人的敌人,他带着淡淡地微笑:“划个道道说说吧,你今儿是想死了还是不想活了?”对于关心他和他关心的人,他永远都是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人生自古谁无死?说句实话,自打出生以后,小爷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对于那些除了死亡才能让他们忏悔的恶人,他依旧带着淡淡地微笑:“别紧张,我又不是什么好人!”这,就是陆小天!这,就是血修罗!血,就是英雄泪!泪,就是不悔情!
  • 不能说的秘密:校草,别追我

    不能说的秘密:校草,别追我

    他冷酷,孤僻,却对她钟情。她,天真善良,却有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有一次他和她冷战,让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到底喜欢的是她?还是她?她与他相约,一个月为期。让他发现在一个月里,到底那一天是自己,那一天是双胞胎的姐姐。作者联系:QQ411075379(有什么建议都可以说,交流)
  • 江山因你何夭夭

    江山因你何夭夭

    他,从未恃才傲物,悉心教导自己十余年,却为了王位和自己决裂。从此,只能是君臣……她,从小在自己怀中巧笑盼兮,以为这温暖的时光就是永恒,却一再横生变故,只能看她一次次离去……为了能把她拉回自己身边,他也不介意优雅地挖一次墙角。
  • 宙之道

    宙之道

    自己曾经的一个赌。静静的来到这个世界,即使知道一切都是阴谋也无法回头了。
  • 请给我一个面包

    请给我一个面包

    写作资料储存,无内容。
  • EXO照亮你的美

    EXO照亮你的美

    女主:Emily男主:边伯贤EXO的成员:金俊勉,吴亦凡,吴世勋,金钟大,金钟仁,金珉锡,张艺兴,黄子韬,鹿晗,边伯贤,都暻秀,
  • 灵神之生与然

    灵神之生与然

    一个神秘项链,开启未知的能力……她是一个异世的孤儿,却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身份似乎很复杂。他是一个失忆的神,一直保护着她,他冰血冷酷,却唯独对她温柔至极。一个印记,一幅画,都在预示着什么……这,究竟是未来,还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