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五保户张大爷就要病死了。
村子里有两种声音。一种说:“也怪可怜的,一辈子无儿无女,最后竟落到这步田地。”一种说:“死了好,一了百了,省得活受罪了。”
村支书为此召开全村大会。他说:“张大爷孤苦一生,平时咱们谁也顾不上他老人家,如今他就要永远的离开咱们了,做为一个村儿的人,怎么也不能眼瞅着不管吧?”
老支书这样一说,那些爱动感情的妇女先心软了。
老支书又说:“俺有一个计划,不知大家伙赞成不?就是自愿报名,按报名顺序轮流伺候张大爷,一家一天着,俺先报名啦,俺们家来第一天。”
老支书说完这番话,老少爷们儿全被打动了。
从此,全村人真的一家一天的去悉心照料重病的张大爷。每当轮到谁家,这家就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端给张大爷。奇迹就在家家户户的爱心中发生了,大医院都对张大爷判了死刑的,没想到张大爷又活过来了,而且还活了好几年。
张满囤出门打工,在工地上摔伤了,光手术费就得二十多万,面对大夫的狮子大开口,面对包工头的逃之夭夭,张满囤只是气若游丝地重复着两字:“不做!”
村子里有两种声音。一种说:“正年富力强呢,落个瘫子就太可惜了。还是动手术为上策呀!”一种说:“家里穷地叮当响,拿什么做呀?当初还不如一下摔死好呢。”
老支书为此召开了全村大会,他说:“囤子还那么年轻,上有老下有小,这回他小子要是倒下了,他这个家也就完了,他可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呀!”
老支书这样一说,张满囤那些亲朋好友先热乎了。
老支书又说:“俺有一个计划,不知大家伙赞成不?就是自愿捐款,来个一人有难众人帮,让会计登记造册,这样大家也心明眼亮。俺先捐啦,俺捐两万。”
老支书这样一说,乡亲们的心里像放了一把火。
支书媳妇不愿意了:“俺反对!那是给咱儿子攒着盖房用的,你这回做了好人,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呀?”
老支书眼一瞪:“妇人之见!盖房着什么急?囤子兄弟可等着救命呢。”
老支书这样一说,和张满囤不对眼的人都沸腾了。
庄户人手里都没有多少钱,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夜里一统计,捐款数额竟高达十三万七,会计抹了一把湿润的眼睛,将压在箱底的钱拿了出来,同媳妇一合计,就把金额凑到了整整十五万元。
张满囤得救了,张村也火了,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都赶来了。
采访效果却不是很好,因为当人家记者正无限感慨张村村风的时候,快嘴张嫂大笑着说:“什么村风不村风的,还不是老支书吹什么风,俺们就跟着刮什么风。”
记者很敏感地问道:“这么说你们村的光辉事迹都是村支书逼的了。”
张嫂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就结结巴巴红了脸。
记者更怀疑这里面的水分了,难道一切都是假的不成?一定得弄个水落石出。
面对记者的咄咄逼人,围观的乡亲们都不敢多说话了,有人说,你去采访老支书吧,他口才好,可能白话啦。
记者可不傻,他可不去采访什么村支书,他要采访最具有发言权的张满囤。
张满囤是眼含热泪答记者问的:“其实张嫂说得没错,俺们村就是老支书吹什么风,大家就跟着刮什么风,可正是这样的风救了俺,也救了很多人。当初,最反对伺候张大爷的就是俺,如果时光倒流,你看俺会不会举双手赞成孝敬他老人家?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在这样的村风中,每个人都得到过帮助,每个人都想着回报大伙。”
记者小声说:“你是不是不敢说实话呀?不用怕,记者就是专门为你们这种吃了哑巴亏也不敢声张的人出气的,我就想听你一句真话。”
张满囤一瞪眼珠子:“记者同志,俺们乡下人粗,可能不会讲漂亮话,不过,俺们心里都明镜似的,张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俺们有一位好支书呀。你还怀疑什么?按说每个村都一样的,跟随什么样的村领导,就形成什么样的村风,这个理儿你不会不明白吧?”
记者终于感动的连夜赶出一大篇报导,标题就是《老支书,您是用爱指引着爱的风向啊!》。
发表于《衡水文学》2010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