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中,我们先来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作风好坏必然会影响到政风和民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江泽民同志认为,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胡锦涛同志则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才能永葆先进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战略部署上来。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着力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从而以过硬的作风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2003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湖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这是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集中概括。深刻理解这一问题,必须强化全党的执政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认识和把握加强作风建设与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系,从而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
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历览兴衰治乱,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执政危险。因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上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人统计,“人民”一词在十八大报告中出现多达145次。如此高的频率,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尊崇,也表明我们党始终抓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不放松。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无论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事实也表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响应中央号召,弘扬优良作风,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
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必然形象不好,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转变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如何理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兴衰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一句名言。共产党员的作风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和党性的集中表现,其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是有关党的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寓意深刻,我们必须从新的高度,从党的形象、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以及党的历史任务等方面来理解加强共产党员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思想观念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要想经得起各种形式的考验,必须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努力改进作风,提高境界。
1.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
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党员干部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点和品格的精神风貌,是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党性是党员干部作风的内在根据。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党性,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作风是在行为上所表现和体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和党性原则。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此,毛泽东同志论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党的作风的关系。所以,党员干部的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来自于以马列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的党性原则;反之,在实际的生活中,某些党员干部表现出来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作风是他们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党性原则不强的表现。
党的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是党通过自己的组织和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的行为给人民群众心中留下的感觉和印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要通过党和党员的工作来体现,并且为被代表者——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承认、所拥护。人民群众的态度和评价与党的形象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的承认、拥护等肯定性评价就能形成党的良好形象。党的好形象有利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的拥护与支持,党的不好的形象就会使人民群众感到失望与不满,从而降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分量。
党的形象与每个党员、每个干部的作风密不可分。党是一个集合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党员、干部是一个个体概念,具有一定的具体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对党的感情,就是通过对身边的每个共产党员、党的每个干部的认识和感情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党的干部都能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提高党的形象。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如果不能忧民、安民、富民、利民,而是扰民、伤民、损民甚至是害民的话,不但自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且也败坏了党的形象。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有个人的利益,有个人的自由;但是,在一定的意义上,党员、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又不能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自由,而要代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反映和体现党的形象。对此,每个共产党员、党的每个干部都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把自己的行为仅仅看成是个人行为,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要把自己的行为和作风与党的形象联系起来。
2.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领导。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党的领导,主要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确立、实施、完善和贯彻等,都要通过广大共产党员及党的各级干部的活动来完成。如果共产党员及党的各级干部没有良好的作风,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就很难付诸实践,从而党就很难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长此以往,党的领导就会名存实亡。
第一,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党的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确立。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的确立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是说,必须以良好的党风为基础。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革命过程中,相继受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左”倾错误以及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影响,曾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十年“文革”中,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的领导也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致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这与当时党风不正有直接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确立,没有良好的党风为基础,是很难做到的。从认识论上讲,任何一项科学的决策都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科学决策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前提。这里的实践指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一方面,它体现出主体性原则,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尊重,对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的尊重,体现出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客体性原则,体现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的科学性。也就是说,任何一项科学的决策都以实践为基础,都以良好的作风为前提。我们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确立也是如此,我们什么时候离开了良好的作风这一保证,就什么时候会走弯路,我们的党就会存在丧失领导权的危险。
第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确立以后,干部就起决定性的作用。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以后,要变成人民群众的实践,付诸行动,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及各级干部来贯彻实施。如果共产党员及各级干部缺乏良好的作风建设,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自行其是,那么党的领导就会削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指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是阳奉阴违,各取所需,任意割裂,使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肠梗阻”,严重影响了政令畅通,严重危害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领导。所以,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特别要坚决反对对待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错误态度。
第三,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和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制度对于实现党的领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情况,原来实行的领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阻碍了领导制度的改革,使各种弊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另一方面,在领导方式上,原来的党政不分、以直接领导为主的方式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党要善于领导,党政要分开,党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业务工作交给政府,除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要集中时间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然而这个改变,由于涉及权力调整,在一些地方借口加强党的领导而受到多方阻挠,再加上由权力引发的各种不正之风,使党的领导方式难以得到彻底转变。因此,不扭转共产党员及各级干部的各种不良风气,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转变就难以落实,党的领导就很难改善,也不可能得到加强,也就得不到顺利实现。
3.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三大任务”的实现。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指出,新世纪我们党必须抓好三大任务: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他在中共十八大上进一步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三大任务”,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都要转变作风,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祖国富强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我们面临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正是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之时,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强烈的挑战。同时,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伟大实践和发展,是我们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创举,这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和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和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我们党进行的一项空前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虽然我们目前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的国家还并不富裕,综合国力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我们继续做出不断的努力。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世界仍很不太平,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有新的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奠定了实现新世纪三大战略任务的思想政治基础、物质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目前的好形势,完成我们在新的世纪担负的三大历史任务,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进一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作风建设,减少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波折和失误,在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新的精神面貌、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中共中央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理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是党中央在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之后作出的科学判断,集中表明了我国新的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看到,这种空前的社会大变革在给国家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困惑,给执政党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明显化、表面化;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但是也有许多共产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及生活方式也正以西方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渗透扩张。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每个干部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否能坚守住党性原则,是否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否能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与纯洁性,是否能有效抵制资本主义错误价值观念的侵蚀,是否能抵抗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是否能很好地转变作风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等问题,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当前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课题。这也是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与面貌、党的战斗力、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党在新时期的形象,也可以说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作为执政党的党员、作为党的干部,都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与各种错误思想做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各种考验面前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进行的,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历史性考验。
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使我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生产力状况总体上还不够发达、经济和科技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还很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否在同世界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历史进程中驾驭好中国改革发展的航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这是我们党正面临着的国际大局变动所带来的重大考验。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社会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难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国内大局发展所带来的重大考验。对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上强调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发生的至关重大的变化。与此变化相联系,党的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同时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自身状况变化所带来的重大考验。
在上述“三个重大变化”带来的三个重大考验面前,党要领导人民群众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远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如此,党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应对国内外、党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必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优良的作风可以保持和巩固党的性质,腐败的作风可以改变党的性质,使党丧失国家政权。对此,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因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搞好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实现新的战略任务的迫切需要
江泽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基于这个目标,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上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如此,才能推动各项工作有较快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今天,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目标,也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党员的作风建设。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我们才能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从而战胜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阻力;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事实也表明,当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不符合”和“不适应”。正如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这种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不可能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因此,要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要受到影响。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说到底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最终还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气。党中央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因此,要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必须首先有好的党风。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龙头和表率,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往往能产生“开风气之先”的效果。可以说,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只有全党、全社会、全民族都形成了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党的作风本身,而且要从党风对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上,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搞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紧迫性
前面谈的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来谈谈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突出地、紧迫地提出党的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与我们党在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领导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分不开的。
(一)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经受新考验的迫切要求
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等任务。具体说来,就是要使我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国家。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通过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才能影响和带动全国人民完成这一庄严的历史使命。
与此同时,由世纪初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决定,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若干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进一步增加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紧迫性。
从国际局势看,自20世纪的最后10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使我们党在新世纪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巨大挑战。从机遇的方面讲,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可望保持,这使我们有可能集中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重组。只要我们能够清醒地把握住世界大势,利用后发优势,努力掌握和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完全有可能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迎头赶上。从挑战的角度讲,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制定“游戏规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在苏东剧变后,把中国作为他们的战略假想敌,对中国在政治上施压、经济上遏制、文化上渗透。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环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
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新的困难和问题大量产生。改革迅猛发展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使经济生活的一些方面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新旧体制交替和各种思潮、观念相互激荡;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职工下岗待业,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在我国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都对党的领导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进入21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是新时期、新世纪各项任务的关键环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环节。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依据。
(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证
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现代政治社会中,任何一个执政党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都难以维系政权。可以说,赢得一定数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政党取得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因而,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需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其群众基础。
能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然而直接的因素则取决于党的作风。这是因为党的作风反映着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人民群众更普遍的是通过党的作风,即通过自己身边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来了解一个党、认识一个党,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如果一个党的党员特别是其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够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就会让人感到这个党是先进的,是可信赖的,人民群众就会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反之,如果一个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贪图享受、自私自利,遇事先替自己打算,置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群众就会感到这个党是不可依赖的,就不会拥护它,而且迟早要背离它。认真总结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我们不难看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之所以纷纷丧失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脱离了群众,继而形成了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对立的既得利益集团,最终被人民所抛弃。这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悲剧向人们昭示:党的作风,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这绝非危言耸听。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因此越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有鉴于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鲜明地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也强调:“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虽然党的作风建设包含很多内容,但贯穿其中的主线只有一条,实质只有一个,即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可以说,离开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就无法正确认识党风;不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无法树立正确的作风。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搞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重视作风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征。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在当前已成为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们必须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目前,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突出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培育出新的作风,给党的作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广大党员干部从整体上说,信念坚定,旗帜鲜明,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脱离群众、故步自封的倾向;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新的环境,物质诱惑的因素增多了;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由于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由于有的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等等,致使党的作风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和泛滥,严重影响了党的肌体健康,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气抓不可、非抓出成效不可的地步。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很显然,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除难以赢得民心,最终将葬送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政权、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看到当前作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搞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紧迫性。
3.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是党的作风的主流,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是好的。这正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但是也要看到,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党的历史使命对于党的作风的要求。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一方面,有的党员对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因此放松理论学习,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分不清大是大非,跟着错误思潮跑。有的思想上出现庸俗化,沉湎于实用主义和所谓“关系学”,热衷于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参与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严重,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甚至怀疑,由此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
二是党的观念淡薄。有的党员长期消极落后,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根本不起党员作用,有些甚至忽视乃至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某地连续几年的民主评议党员结果显示,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保守党的秘密的“三不”党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些党员甚至被群众评价为“不像一个党员”,有些干部被群众评价为“不像一个干部”,有些党员甚至在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与党组织讨价还价,与人民群众争利。
三是宗旨意识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思想上淡漠、行为上背离的现象。有的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的认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一对矛盾;有的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时如同叶公好龙一般,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意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四是“好人”现象严重。一些党员过分自我保护,缺乏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党内一些不正常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些党员只满足于洁身自好,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对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看不惯,但不斗争、不抵制;少数党员不能严于律己,迎合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最终蜕化变质,堕入犯罪的泥潭。
我们对于党风建设的状况要有全面而清醒的估计,不承认党的作风的主流是好的,是完全错误的,而看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危险的。党的作风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仅会败坏党的形象,恶化党群关系,而且会从整体上损害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强调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动员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