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5500000024

第24章 做个环境友好型低碳小公民(4)

传统农业实质上是通过大量机械、化肥、农药的投入,换取农业的高产。这种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农作物抗灾性降低、农产品残毒性增加、环境遭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平衡。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传统农业的弊端,试图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不污染环境、使资源和环境得到保护的农业制度。环保农业应运而生,它的特征是降低能量消耗、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污染、提高食物质量等。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的环保农业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美国正在探索一种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将轮作、翻耕整地、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技术综合配套使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中国环保农业也有所发展,一部分地区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的多层、多级、高效生态农业体系。

(二)、工业企业的低碳化

推行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清洁生产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既合理利用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是利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都不危害环境。全球企业界的经验证明,把重点放在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上,可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四赢”的目标,推行清洁生产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例如法国化妆品着名企业奥雷阿尔公司斥巨资2亿法郎,经过10年研究,终于发现了可以不用在喷雾剂容器中使用那些损害臭氧层的氯氟烃的新方法。一些原来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也自觉地加入了环保的行列。

中国福建省龙岩合成氨厂实行清洁生产后,每吨氨废水排放下降22·5%,达到了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同时重复利用率达98·3%,为国内同行先进水平;每吨氨耗水量下降了30倍,每年可节约用水198万吨,节支50多万元;废气综合治理利用,既解决了粉尘污染和废气排放造成的污染和浪费,又为企业创收700余万元,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

低碳企业的兴起,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随着低碳产品走俏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决定了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走向,由此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竞争与发展的走向。另一方面是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共同推动了环保产品日用化,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已开始奉行环保第一的观念。天然的布料、再生衣料、生态服装开始兴起;在饮食方面,不少企业已推出电解电离子式、逆渗透式、活水机等改善水质的设备,向人们提供有利于健康和可口的“保健食品”;在居住方面,不少企业提倡生态主义,为消费者提供了不会污染,不会破坏地球生态、兼顾环保观念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在行的方面,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着手开发环保汽车,德国已推出可全部回收再造的低碳汽车,美国、日本的不少企业也正在生产汽油添加剂和除污省油的装置。在中国,环保意识已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低碳化妆、生态旅游等已成新潮流。环保企业、环保产业正在兴起,如美菱集团已成功开发了“低碳冰箱”。环保产业的发展,犹如巨大的浪潮冲击着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它的发展终将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三)、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

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人类在饱尝环境污染带来的痛苦之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此,循环经济得以倡导。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对“三废”(废渣、废气、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从中回收“可利用资源”,其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够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限度,最终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

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是较早推行循环经济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做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即物质利用减量(Reduce)、资源循环利用(Recycle)、废物再资源化利用(Reuse),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放弃使用某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在废塑料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这种模式也可称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其实质是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同时,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也融入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营销活动之中。此外,杜邦公司还推行了“低碳管理”,公司有专职的环保经理。从1990年开始,在全球化工行业率先回收氟利昂,并计划在30年内,不断减少排放废弃物,成为真正的“低碳企业”。

从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政府在废物回收与再利用上取得了显着成绩,并于90年代初期提出循环经济理念,其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的工业产品开发来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通过对废物的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减少废物的最终处理量。这一理念首次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规定》中得以体现。根据该规定,餐饮业的商品包装必须由制造者负责回收;在商店购买商品所产生的包装废物必须由销售商回收;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废物必须由生产商回收;所回收的包装废物必须全部循环利用。以上的“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此外,多排放废物者多交费的规定也是靠经济杠杆来促进生产商和销售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和处理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德国政府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这部法律将废弃物的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高度,并就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该部法律对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一循环使用一最终处置”。要想减少生产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工业界在生产阶段、消费者在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各种废物的排放。对于源头不能削减又可利用的废弃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货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只有那些不能利用的废弃物,才能做最终的无害化处置。

废弃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是整个废物回收与资源再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例如,作为供应制造CD盘原料的拜耳公司,为搞好废CD盘的回收工作,主动投资建起了废CD盘回收厂。所回收的塑料主要用于制造电脑或打印机外壳。有关资料统计表明,1984年欧洲CD盘产量为300万张,1994年增长到20亿张。可见这种回收与再利用,对回收商与制造商都是一本多利的营业。因为废弃的(:D盘若不回收,进行焚烧处理,1吨就要付100马克的费用,而免费送给回收商,就可减少CD盘处理费的支出。

再如,在混合废塑料制品的氢化处理方面,德国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将混合的废塑料碎片放入加氢反应炉内,加以特定温度与压力,使之转化成油和瓦斯等原料,可以避免在焚烧过程产生有毒的二嚼英和氨气等大气污染物质。据报道,采用这种氢化处理方法,单是科隆附近的博特罗普厂一年就处理废塑料制品4万吨。为方便塑料的回收与处理,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发汽车零部件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种类的塑料。

为净化环境,德国城市街道两旁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为垃圾分类而设置的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以便于垃圾厂的分类与回收。就连家庭用过的玻璃瓶,也是在洗净、晾干,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由主人送到社区的玻璃专用回收桶。玻璃回收桶分为不同颜色,方便厂家回收和再利用。

统计数字表明,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的头3年,各种废弃物减少了16%,仅为2·52亿吨。家庭垃圾1990年时为4330万吨,现在减少了一半。为了建立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模式,工程技术人员普遍遵循“回收再利用”的工程设计理念,即从产品设计开始,就首先要想到必须是易于回收再利用。如宝马汽车公司准备5年内减少40%的塑料类品种,目的是方便日后废车塑料的回收,使企业赢得重视环保的形象,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废物回收”观念的指导下,与汽车有关的15个行业经营者,于1996年2月成立了一个自愿者组织,建立回收系统,并计划到2015年时,整车部件要达到95%的回收率,只有5%的零部件送进垃圾填埋场。目前,德国正在运行的汽车有4000万辆,这个回收系统的建立,无疑会在清洁环境与提高资源的再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使德国民众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体会到循环经济的好处。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4%的德国人已经做到了将垃圾按要求分类,自然循环的生态意识基本上已经被德国人普遍接受。

(四)、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现今的一切能量资源归根结底都是太阳的辐射能,因此科学家们十分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一些国家还在研究太空发电,力图使太阳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状况。二是利用风能,风能就是空气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现代化的风能利用主要是供发电,利用风能发电,尽管要受风力大小变化的影响,但它既没有辐射的危险,又不会污染,因而受到世界各地的青睐。三是利用地热能,地热能是地球热流从深处到地表流动而产生的能量。四是利用海洋能,海洋能是由海浪波涛压力、潮汐或海洋温差产生的能量,目前,世界各国利用海洋能源的技术,除潮汐发电技术外,还处在关键性技术的开发和实验阶段。

(五)、低碳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可持续发展思想正在影响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其结果自然影响到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首先,低碳经济的兴起形成了巨大的低碳产品市场。从低碳食品到低碳服装,从低碳用品到低碳玩具,从低碳家电到低碳汽车,从低碳住宅到低碳建筑,从低碳能源到低碳材料,从低碳酒店到低碳旅游,多种多样,应有尽有。从全球看,20世纪90年代初低碳产品市场份额已达2000亿~3000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低碳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低碳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一般来说,低碳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设计要求较高,它要求企业尽量节约资源,选择适当或替代的原料,采用更合适的工艺流程、有益于环保的包装材料,或是简化某些工作程序,以归复自然。

例如,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十分热衷于开发“低碳汽车”。所谓“低碳汽车”是指“对环境友好”、“零排放”和“几乎无声”的新型车。本田汽车公司认为,只有与环境取得和谐一致,汽车大众化的发展才有可能。低碳汽车强调汽车的设计、生产、使用、最终处置等各个环节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节约燃料、尾气排放少,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车辆轻型化,废旧车的综合回收利用率较高等。为此,各大着名汽车公司,如福特、通用、丰田等都不惜投入巨资,大力开发以新能源、节能、清洁为目标的新型汽车,并已取得很大进展。如通用汽车公司的“零排放”电动车辆的开发、福特汽车公司最近提出的“新能源2010”概念车等。一方面,发达国家企业率先推出的这些产品已经在引导公众的消费结构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消费者面对极大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其消费行为渐趋理性,使得消费“低碳化”的趋势日益显着。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正在顺应这一趋势,通过技术开发和营销策略,逐步为消费者奉献一个又一个新的“低碳产品”。

此外,“低碳电视机”、“低碳电冰箱”、“低碳电脑”等也相继研制成功。据美国国际环保商业公司统计,1990年新产品中约有5%的“低碳产品”,至1997年,“低碳产品”比重已提高到80%。在计算机领域,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低碳电脑”标准和省电型电脑标志“EnergyStar”正式定稿。美国各大电脑厂商积极并将陆续推出具有高能源效率的机种,预计省电效果将高达75%。据估算,由于使用“低碳电脑”,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400万美元。美国惠普公司积极采用低碳产品设计,最近新开发几种型号的个人计算机,每台只有3个螺丝钉,既方便计算机的升级,又便于拆卸。

近几年来,欧洲许多大企业都带头生产低碳产品。其中,德国企业非常注重对低碳产品的开发。例如,德国施奈德、格隆迪希等几家公司联手开发出一种“低碳电视机”,该机所用材料是轻型钢板、铝制件、木料及塑料。所用塑料可重新熔化,回收再用,且性能不变,整机各个部件均可自行拆卸、拼装、更换,以保持适应环境保护的最新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德国,低碳消费已成为大部分人的一种自觉行为。据欧盟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82%的消费者在超级市场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德国健康委员会也制定了保护消费者健康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禁止一些可能致癌的偶氮染料纺织品进入德国市场。对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已波及机电产品,越来越多的机电产品被要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或减少污染,为了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德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如德国的“蓝色天使”(BlueAngle)生态标志已在全世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德国已经为81类产品制定了生态标志标准,批准使用的标志覆盖61类共4300多种产品。

(六)、低碳包装、低碳营销的推广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探索未知-生物的细胞

    探索未知-生物的细胞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探索未知-鬼斧神工的名洞

    探索未知-鬼斧神工的名洞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探索未知-世界名都风采

    探索未知-世界名都风采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王牌经纪人

    重生之王牌经纪人

    重生十年前,王子城:“我是大明星杨蜜的经纪人!”那一年,他和德华成为兄弟。那一年,他和志玲有过一夕情缘。助理,苦力、保镖、男佣都是他的兼职。他是大众眼中的王牌经纪人,功成名就,无数的女明星都希望得到他的“照顾”。不料,王牌经纪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危险马上来临……
  • 罪恶边缘之黎明曙光

    罪恶边缘之黎明曙光

    人类遮遮掩掩的故作姿态,小心翼翼的掩饰着他们的贪婪和欲望,殊不知只要稍加利诱,许以更加丰盛而直接的东西,譬如金钱或权利,便能让那些心怀欲念之人露出可怕又丑陋的嘴脸。而这,正是人类最大的可悲。
  • 罪恶与救赎之山海洪荒

    罪恶与救赎之山海洪荒

    宿命遥远,但注定的,终究俨然将至;结局未知,却已暗示,必将坎坷飘摇;相知相识,过往未来,忘却还是期待;斯人未归,远人未行,等待直到……故事是以现代为背景,异能,是其中的主流,当然还有不少科幻元素。人物活动的区域是世界范围的(目前这一部中,如果发展好了,会继续推出更加热血的冒险与寻求之旅),会有大量的神话元素(各种的)加入,像这一部中的中国神话,大量的神话人物(主要以山海经记载和上古中国神明为主)会登场,许多神话故事会有我个人的续编(不好请吐轻点哦),阅读后喜欢可以收藏,支持一下。作品之前的章节会时不时地重新改动,当然大都是文笔方面,如果是情节会另行通知的。
  • 萝莉神医之红发魔君

    萝莉神医之红发魔君

    她曾是21世纪的顶尖神医,却不想被自己亲手救的人和她的未婚夫联手算计。一代神医就此陨落。他本是众神之巅的红发魔君。来到下界渡劫,被人追杀,身受重伤。两个本不该相遇的人就此相遇,相知。
  • 沧海歌

    沧海歌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顺命而生,逆天而行,当秦歌从一次次被推倒中学会腹黑以后,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沧海大地,任我予取予求!
  • 倾世王者

    倾世王者

    一位少年受最敬爱师兄谋杀,怀着滔天仇恨,立志无敌,为了守护、为了复仇、为了无敌、在冥界开始王者之途。
  • 重生是商业女王

    重生是商业女王

    夏梓萱以为上天让她重生就是为了弥补所犯的错误,谁知道还有竟还有个长的帅帅的小白脸?还天天喊“老婆”,这是什么鬼?还说是爸妈定的娃娃亲?-“这位同学,请走开!”“好啊!”但是为什么还拉着我?-“老婆,给我生孩子吧?”“不生。”但是为什么还是被扑倒了?…………
  • 毕业季分手季

    毕业季分手季

    本书讲述的是从小认识的两人阴差阳错的认识,没想到为了心目中爱情宁愿舍弃国外的生活进入全国著名的大学内想与她在一起,却面临重重的波折,没想到毕业前夕却分手,造成了两人美好的初恋没有遇到好的结果!
  • 被上帝玩弄的梦晨曦

    被上帝玩弄的梦晨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美丽的天使和丑陋的恶魔,善良的人,用美好的心灵融化了恶魔,让天使更加迷人;凶恶的人,则用肮脏的灵魂赶走了天使,使恶魔更加肆虐。所以,到底是留下天使还是恶魔,到底是驱逐美好的心还是肮脏的魂,到底是向善良还是凶恶前进,要看你心的方向。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