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6700000045

第45章 元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2)

雪村友梅被捕入狱的具体时间不详,大约是在1309-1310年期间,至于其入狱的原因,恐怕与至大二年(1309年)发生的日本商人焚掠庆元(今宁波)事件有关。据《至正四明续志》、《延祜四明志》等元代完成的地方志记载,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一批来华的日本商人用携带的贸易品硫黄焚烧庆元城内的官府民居,“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录事司”等官府衙门首遭其殃,同时被毁的还有多处民舍,及玄妙观、天宁寺等道观寺院。庆元城镇戍官兵虽一路追击至大洋,却是“且战且却”,最终以“不能敌”狼狈收场。这一事件令元朝政府恼羞成怒,在元日僧遭受牵连亦是可以想象之事。

友梅入狱之后,“鞠勘万端,汤火条治”,遭遇种种拷问。叔平隆为救友梅,以其能言华语而诈称其为中国人,事被发觉,叔平隆因此身陷囹圄,最终屈死狱中。友梅不愿承认所谓的罪行,被判以斩刑。皇庆二年(1313年)二月七日,就在刑吏即将行刑之际,友梅突然大声朗诵起无学祖元的《临剑颂》,其气势显然令在场的官吏感到震撼,结果“由是获免,名落天下”。这样的结果显然也出乎友梅的意料,他在狱中随即将祖元偈颂“析四句述成五偈”,既是对《临剑颂》的阐释,又表达了一名死里逃生的僧人对生死的领悟。五偈内容如下:

皇庆二年二月初七在霅禁中朗诵无学禅师遇兵劫伽陀因折句拜和以见意焉:

乾坤无地卓孤筇,可是藏身处没踪。

半夜木人骑石马,铁围撞倒百千重。

且喜人空法亦空,大千任是一樊笼。

罪忘心灭三禅乐,谁道提婆在狱中。

珍重大元三尺剑,寒霜万里光焰焰。

髑髅干尽眼重开,白璧连城本无玷。

电光影里斩春风,舜若多神血溅红。

惊得须弥卢倒卓,潜身跳入藕丝中。

又和:

百城烟水一枝筇,触目无非是幻空。

童子曾参无厌足,镬汤炉炭起清风。

雪村友梅因《临剑颂》脱险之事在当时禅林传为奇谈,嘉兴本觉寺住持灵石如芝曾对来华日僧中岩圆月提起过此事,并引发了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

三、灵石如芝与《临剑颂》

灵石如芝,临济宗松源派僧。关于他的生平,唯明代南石文琇(1345-1418)编《增集续传灯录》卷五有颇为简略的记载:“杭州净慈灵石如芝禅师,初住嘉禾兴圣,迁台之涌泉、嘉兴本觉。”日本学者佐藤秀孝根据灵石如芝遗存的墨迹与序跋,整理出其生平如下:

灵石如芝,淳祜五年(1245年)或六年生,浙江台州人。咸淳四年(1268年)末或五年初赴径山,随晚年的虚堂智愚(?-1269)参禅,受印可。咸淳五年十月智愚去世后,如芝游历于江浙禅林间,宋末元初,任嘉兴府兴圣禅寺住持。不久,迁住台州涌泉寺。至迟在延佑六年(1319年),如芝已成为嘉兴路嘉兴县本觉禅寺住持。泰定四年(1327年)末五年初,受行宣政院委任,成为净慈寺第六十一代住持。从净慈寺退职后,如芝归隐台州,终老故里,百岁而逝。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文思敏捷的高僧,如芝声名远播东瀛,是来华日僧主要参禅对象,曾应请为多位禅僧的语录或诗文集题写序跋。据佐藤秀孝的研究,参访过灵石如芝的日僧中,有名可稽者至少有十九位,包括后来声名响彻日本禅林的中岩圆月(1300-1375)、嵩山居中(1277-1345)、古先印元(1295-1374)、别源圆旨(1294-1364.)、不闻契闻(1301-1368)等。此外,如芝还应请为赴日元僧一山一宁、东明慧日(1272-1340)及日僧高峰显日(1241-1316)、约翁德俭(1244-1319)等人的语录题写过序跋;为别源圆旨的《南游集》撰写过序言;为赴日禅僧兰溪道隆(1213-1278)、东明慧日及日僧潜溪处谦(?-1330)、松岭智义(?-1326)、永平义云(1253-1333)等人的顶相题过赞语,并有偈颂数篇赠与日僧。

而在众多日僧中,中岩圆月是与如芝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物之一,他曾于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五年、至顺三年(1332年)三度访问如芝。就在他第一次访问如芝于嘉兴本觉寺之时,后者向他提到了《临剑颂》,事见中岩圆月的随笔集《藤荫琐细集》:

秦定二年,予初参灵石和尚于秀之本觉,石云:“今年乡里有几人出淛?”对曰:“二十余人。”石云:“非细事也。千乡万里,为道忘躯。往年有梅雪村来元朝,官军以刃加颈,殊无惧色,而作四句云: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兵不敢害,悔谢而去。”予曰:此颂子元和尚作也,非雪村也。”石乃呵曰:“汝不欲成乡人之名誉耶?此间人皆谓雪村所作,汝又言不是,非唯汝一人,吾见汝乡曲每人如此言之,想必汝乡风俗不欲成人。”

这段记载颇有意思,反映了四个问题:

其一,仅泰定二年就有二十余位日本僧人来浙参禅问道,当时中日人物往来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其二,雪村友梅在临刑之际因朗诵《临剑颂》而幸免于难之事在中国禅林流传甚广,以致中国人多以为《临剑颂》的作者就是雪村友梅,所谓“此间人皆谓雪村所作”。反映了中国禅林对日本僧人诗文创作的认可。其三,《临剑颂》在日本禅林亦颇为着名,灵石如芝会下的日本僧徒皆知其作者为无学祖元。其四,对于日本僧人的说法,如芝非但不相信,还指责中岩圆月是“不欲成乡人之名誉”,在称赞日本僧人“为道忘躯”的同时,又认为日本的风俗就是“不欲成人”,反映了如芝作为中国人的大国意识。

那么,《临剑颂》到底有否可能是雪村友梅所作呢?答案是否定的。如前所述,《临剑颂》最早见载于无象静照所撰的《佛光禅师行状》中,也就是说,早在无象静照去世的日本德治元年(1306年)之前,该偈颂已经流行,而雪村友梅吟诵《临剑颂》是在皇庆二年(1313年),而且,他在《岷峨集》中也明确写道“皇庆二年二月初七在霅禁中朗诵无学禅师遇兵劫伽陀”,因此,该偈颂的作者只能是无学祖元。

灵石如芝在泰定四年(1327年)末五年初,受命住持净慈寺,之后,应该是受到了祖元所创的佛光派弟子的委托,撰写《无学禅师行状》,在行状中,如芝写道:“次年,天兵压境,寺众窜匿,师(按:无学祖元)一榻兀坐,军士以刃加颈,神色不少变,为说偈曰: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士悔谢而却。”显然,此时的如芝,已相信《临剑颂》的作者就是无学祖元。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当出于以下三种原因:

首先,如芝在泰定二年之后,与日僧有更多的交往,其中,包括祖元的法孙天岸慧广(1273一1335)。他曾应慧广之请,为祖元嗣法弟子高峰显日的语录写过序言,在序言中,他称赞祖元“载道而东流通,洋洋焉与东溟共注,皜乎与旭日争明”。可见,在与日僧的交往中,如芝对祖元的了解在不断加深。

其次,如芝与雪村友梅有过直接的接触。泰定五年二月,他曾应友梅之请,为叔平隆的顶相题写赞语:“闷而耀、约而丰,凛乎秋烈、粹若春融。祖痴绝,不有痴绝;师顽翁,不迹顽翁。秉智慧剑,肃清魔垒;佩昆卢印,坐断云峰。攻衲子病,起临济宗,法随法行,随处建立,扶桑不?在海门东。”或许就是从友梅那里,他知道了《临剑颂》的真正作者。

最后,从内容来看,如芝在写《无学禅师行状》时,参考了无象静照撰写的《佛光禅师行状》,而后者在行状中记录了祖元的《临剑颂》。

如芝在住持净慈寺期间,还写过悼祖元诗一首,全文如下:

“法叔无学和尚,示般涅榘于日东,展炷无繇,赋此以旌敬意。

忆师载道入扶桑,末后全机为举扬。

牢堵倚空光寂寂,风瓯奏晓语琅琅。

云凝径竹寒筛影,月晒庭梅暗度香。

谓灭度时非弟子,不知直下几联芳。”

《临剑颂》在传播过程中的传奇经历反映了其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方面来自无学祖元在日本禅宗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偈颂所表达出的对生死问题的彻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其东传、回流、演变的传播过程反映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体现了中日双方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过程。

位于今埼玉县入间市野田的圆照寺,有一座室町时代树立的板碑,是为纪念元弘三年(1333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新田义贞倒幕运动中战败自尽的加治家贞等人。板碑上刻有祖元的《临剑颂》:“乾坤无卓孤筇地,只喜人空法亦空。弥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析春风。”个别字与原作已有出入。立碑者恐怕是想以祖元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来安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吧。

《临剑颂》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日本着名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在其代表作《吾是猫》中,说到一位哲学家在劝说猫的主人珍野苦沙弥以消极的态度求得心安时,举了下面的例子:“据说从前有个和尚,刀按脖子还说饶有风趣的话:电光影里斩春风。如果修真养性做到家,消极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不定就会见出这种运用自如的真功夫。”而在现代人写的网络作品中,《临剑颂》中的诗句更是被常常引用,其影响力不可谓不深远矣。

同类推荐
  • 被折腾的世界

    被折腾的世界

    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美国的“9.11”到日本的“3.11”,两大经济体所受到的打击,不仅改变全球经济走势,也改变了政治生态。
  •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本书对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对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堕胎、同性恋、死刑、女权、科学与宗教、核扩散、枪支泛滥、贫富悬殊、环境保护、原教旨主义、政教融合、“先发制人”的战争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 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巅峰上的美国:称霸世界还是领导世界;美国与欧洲:民主世界之一;西半球:民主世界之二;亚洲:一个相互制衡的世界等。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研究范围是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状况与历史意义,集中展示了历史学界在中国与周边诸邻国关系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天价魔妃不好惹

    天价魔妃不好惹

    妈的!我是谁啊?我是天堂杀手组织的高级金牌杀手兼首席医师。可一次偶然的穿越却成了人尽皆知的废材!哎~不带这么玩的,好歹我也是一世英名,吧,却成了废材,好吧好吧,毕竟废材逆袭的大片也看了不少,我这么有能力,那就重新来过,这个时代正等我征服……
  • 三国之求生之路

    三国之求生之路

    借借电视剧三国的流行风……看看主人翁回到三国是个什么情况……嘿嘿……俗话说的好: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古往今来真正的英雄尽在三国之中……
  • 沐血成风:痴情皇子你是谁

    沐血成风:痴情皇子你是谁

    在现界与古界穿梭自如的怕也只有她了,一界撩美男,一界撩流氓!!!当几位找她算账时,她却偏又扯着人家的痛处。前生的今世,真爱的继承人,她日夜思着,。人家回来之后,她却又冷了心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杨梅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杨梅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任性君子

    任性君子

    随心所欲我为主,不任性岂是君子?一生逍遥战群雄,看谁敢阻我成仙!
  •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常人们说某某人“会来事儿”。大都是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可以说,学会来事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门深谙人情世故的学问,是一门以精通实用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前提的大学问。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会使自己少吃亏。少碰壁。少栽跟头。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在社会上常立不倒和百战不败的人才。
  • 宁非

    宁非

    一个死于非命的现代女律师竟然穿越变成了古代将军的小妾!可刚烈的她怎能忍受别人的欺侮,与正室银林公主几番交手后,终于选择弃夫从匪,好个“翻身农奴把歌唱”!谁说土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作者的笔下,土匪们都讲义气、很有爱。娇滴滴的大家闺秀与土匪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梨花妆

    梨花妆

    一个是青梅竹马却无关风月,一个是一见钟情却情深缘浅。一段错嫁的姻缘,最终谁与执手,谁与偕老?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泪乱眸

    泪乱眸

    她,是灵界的祭司,人人敬仰。一朝历劫,轮回转世,她成为了一个凡人。一场意外,灵魂沉睡,她成为了一个废物。从此以后,“废材草包”成了她的代言词。阴差阳错,灵魂苏醒,她再次睁开眼眸。颜毁体残,人人算计,她又该如何面对?且看她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名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