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学生课外有很多时间,如果没人指导他们去读有益的作品,他们就要去读不健康的作品。许多差生因此受到腐蚀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用优秀的文章作品去占领学生的课外阵地,使学生在这第二课堂中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感染。
3、用格言警句熏陶感染
格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语言海洋中那些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精华。绝大多数的格言警句都具有简洁精练,富有形象,设譬取义,寓意深刻,易读易记的特点。魏书生认为,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并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异乎寻常的教育感染力。于是,从1979年起,魏书生就每天都给学生抄一首古诗或一则格言警句。后来改为让学生轮流摘抄,在不到两个月内,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摘抄的机会。他还进行定期评比,看谁抄的格言警句对大家的教育意义深远。学生们为了给大家抄格言就要读格言,为了抄得好,就要在许多格言中认真比较选择。这样,学生们就在认真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感染。有许多学生都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意义的格言作为自己生活的座右铭。在学生的作文中、日记中,以至文具盒里、书包带上、各科作业本的扉页上,都写着他们喜爱的、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格言警句。有的学生毕业后来看望魏老师,深感魏老师当年让他们抄写、读记格言对他们的教育很大,还能背出许多条他们熟记的格言警句。他们说每当遇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由得想起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格言警句,于是就增加了勇气和力量。
除了以上三种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方法,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有多种方法。如他很重视音乐的感染熏陶作用。
多年坚持在班级里开展“每周学唱一首新歌”活动,“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活动鸦又如每周的“诗歌朗诵会”、“文学作品朗读欣赏”活动;又如走近大自然,每学年的野外爬山、旅行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欢参与的,他们在高兴愉快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我们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中,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还处抄,在不到两个月内,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摘抄的机会。他还进行定期评比,看谁抄的格言警句对大家的教育意义深远。学生们为了给大家抄格言就要读格言,为了抄得好,就要在许多格言中认真比较选择。这样,学生们就在认真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感染。有许多学生都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意义的格言作为自己生活的座右铭。在学生的作文中、日记中,以至文具盒里、书包带上、各科作业本的扉页上,都写着他们喜爱的、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格言警句。有的学生毕业后来看望魏老师,深感魏老师当年让他们抄写、读记格言对他们的教育很大,还能背出许多条他们熟记的格言警句。他们说每当遇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由得想起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格言警句,于是就增加了勇气和力量。
在孩童时期,是接受教育的年龄,他们还很幼稚,懂得道理很少,是非观念不清,他们的成长全靠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管教,当然也少不了批评和惩罚。
然而,魏书生当了近20年的初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他也要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他却是几乎不批评学生,而他班里的学生却能够不断地改掉身上的缺点,减少犯错误,不断地进步,健康成长。
魏书生说他也曾让犯错误的学生写“检查”、“写保证书”。可是,他很快发现,这样批评教育的方法简单倒是很简单,但就是没有多大效果,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就很快放弃了简单批评教育的方法,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新方法。
魏书生很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善于从哲学的角度看待人。他认为,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是每个人身上优点和缺点,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比例搭配不同罢了。好的学生优点比例大,缺点比例小;差的学生优点比例小,缺点比例大。但不能说好学生就没有缺点,差学生就没有优点。本着这样的深刻认识,魏书生认为,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不必生气恼怒,而应心平气和,应视为正常的事情。
在《两个自我》这篇文章中,魏书生给我们讲述了他处理班里两个学生打架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典型例子,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时间发生在1988年暑期过后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学校这一天来了不少的客人和家长,魏书生正忙着和副校长、教导主任分头接待客人。这时有学生来报告魏校长:你们班学生打架了。开学的第一天便遇上学生打架的事,这在近10年的时间里还是第一次遇到,魏书生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魏书生把打架的两个同学请到办公室,他说自己开始也是很生气,想狠狠批评他们一顿,但看他们站在自己面前那憨厚、害怕的样子,心里又想,生气和过火的批评只能使他们头脑紧张地将身体各部位都疑聚成一个等待批评的整体,而这样的整体是不易攻破、不易改变的。于是他又暗自叮嘱自己要心平气和,要挑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矛盾冲突,让他们学会自己斗自己。他平静地对两个打架的同学说:“你们别紧张,听说你们打架了,重点打的哪几个部位呀?现在还疼不疼呀?需要不需要上医院看看?”
他这样的话语完成出乎两名打架同学的意料,没想到老师不仅没批评他们,而且还关心他们此时的身体。他们原本紧张的身体一下子松驰了,准备挨训,准备对抗的戒备心理也解除了,立刻表现得不好意思,都有了惭愧的表情。魏书生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本来不想打。”一听老师这么说,两名打架的同学顿时来了精神,便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们真的不想打。”魏书生问:“为什么不想打?”两名同学抢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说:
“打架的时候提心吊胆的,怕别人打伤了自己,又怕打别人打到要害处,把祸闯大了。”
“打得轻了,怕唬不住对方;打败了,又怕同学看不起,丢面子。”
“打完架有时还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在学校还怕老师批评,又怕学校处分。”
他们说出了一系列不想打的原因,这也正是魏书生希望他们说出来的话,当即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确实是你们的心里话,但这只是你自我的一个好的方面,如果脑子里是这个好我当家的话,你们能打起来吗?”两名同学都说:“我们要这么想就打不起来了。”
“这说明,你们脑子里还有一个坏的自我,想打的自我是吧?坏的自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一名叫李世国的说:“外校的同学过去和梁强不和,他说梁强背后说我的坏话,还说我不敢打梁强,我想逞能,下午就找梁强的麻烦。”
叫梁强的说:“他找我的麻烦,我想自己也不是好惹的,决不能让着他,头脑一热,什么纪律不纪律,全不顾了。”
到了这个时候,两名打架同学的思想认识已经很到位了,魏书生便请他们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题目便是《两个自我》。到了第二天,两份心理活动说明书——《两个李世国》、《两个梁强》,都按时交到了魏老师的手里。两名同学都按魏老师说的办,认真地在头脑中进行两个自我的分析斗争,狠狠地批了坏的自我,都表示,一定要让好的自我强大起来,压倒不好的那个自我。这以后,直到毕业,这两名同学相处得很好,再也没有打过架,并且都为班级做了大量的好事。
这就是魏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魏书生没有批评两名打架同学一句,而是像和他们讨论研究问题一样,启发他们认识打架为什么不好,启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头脑中还有一个不想打架的、好的自我,启发他们认识到好的自我和坏的自我经常有斗争,应该让好的自我不断地战胜坏的自我。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令人叹服。魏书生并没有费很大的力气,他只是做到了不惊不诧,不气不恼,平心静气,耐心启发引导,就很快使得两名不省事的同学“顺服”,变得懂事了,有了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了。
魏书生还将这种引导学生进行处我教育的方法称为“挑动学生自己斗自己”。他说:
学生内心深处,好坏两种思想发生冲突,斗起来了,倘好思想赢了,我们便坐收渔人之利。倘好思想斗不过坏思想,我们则伸出手去帮助好思想压倒坏思想。这时学生还不会感觉我们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教育他,而是觉得老师是站在他的心里帮助了他。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甚至是犯了较大错误的学生,魏书生是从来不用直接批评教育方式的,更不要说训斥和惩罚,他认为熏对学生大声训斥和惩罚是自我教育的大敌熏学生的大脑忙着接收训斥和惩罚的信息熏也就无暇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新我和旧我的论战。从1979年起,对于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的学生,魏书生规定了三种自我教育的方式:
(1)谁犯了迟到、早退之类的小错误,就给大家唱一支歌。
(2)再大一点的错误就自觉找一件好事做。
(3)思想意识方面的错误,就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事前、事中、事后心灵深处旧我与新我是怎样论战的。
学生们对这三种自我教育的方式是很欢迎的,他们认为,自我教育的方式既使他们体验到了做错事,自我放纵的痛苦,又给了他们认识错误,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强了他们进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