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47900000003

第3章 观点阐释

网络写作的利弊与前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文化写作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方向。大江健三郎、库切、帕慕克、赫塔·穆勒、卡勒德·胡赛尼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直接借鉴西方,实现了文本形式和叙事方式上的跨文化写作。事实证明,中国作家的封闭思维一旦被打开,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但由于缺乏本土文化的支撑,那样的写作难以为继。也就是说,一个兼容中国文化、展现大时代特征的跨文化写作方式,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出路。新世纪以来,我们欣喜的看到,有一部分网络写作正在做这样的尝试和实践。说到具体的,网络写作的意识形态宽泛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它并非网络作者故意为之,而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确到了精神换代的时候,所谓“断裂”不再是一种理论,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逆转的社会现实。其实,网络文学自发展之初就实现了跨国界传播。1995年北美留学生创办电子刊物,运用网络发表文学作品,产生了最初的华语网络文学,这股浪潮最先波及我国台湾,之后在中国大陆得到强势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降,国际文化舞台悄然发生了变化,东亚三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日本以动漫先声夺人,韩国则以电脑游戏领先,而中国的网络文学举世无双。这个信号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为从根本上说,跨文化形态是网络写作最重要的特征,网络文学的崛起是中国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说当代中国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第一次起航,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则实现了第二次起航,毫无疑问,这次起航将是一次“国际航行”,会走得更远。

目前的网络写作文体应有尽有,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跨文体写作,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论坛和读书频道大约有百余家,各种文体的网络业余作者总数已逾百万人,文学网站日浏览量高达4—8亿人次,日更新1—2亿字节。这说明网络写作的大众性前所未有,读者关注程度历史空前。如果再不对这一文学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就会丧失它的民众基础,错失引领和推动文学良性发展的大好时机。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可以对网络文学做出如下定位:1、网络文学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的具体表现。2、网络文学12年历程,经历了由“简单的个人化表达”到“具有独特思考的文学书写”,再到“从形式到内容多样化”三个阶段。3、网络写作者的身份千差万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写作生态。4、网络文学已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它的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5、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水准高低不一,不宜采用简单划一的方法进行归纳,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准确定位。6、网络文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抄袭现象严重,商业炒作过度,行业不良竞争等。

有人对网络写作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商业化的网络文学怎么可能产生精品?这的确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看来,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网络文学由弱到强的催化剂,也是网络文学裹足不前的绊脚石。在鲁迅文学院举办的两期网络作家培训办里,我有幸接触到一批走在前沿的网络作家,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认识,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其一,多数网络作家并不甘心长期被商业化操纵,成为写作机器,但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暂时接受这个现实,以待自身强大后再做调整。其二,主流文学界对他们的创作还不够了解,一部分人甚至还存在误解,对于网络写作商业化并非一无是处。

2003年,起点中文网首推网络阅读VIP收费模式,盛大文学收购起点中文网后几经变革,几乎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始终争议不断,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相距很远。对于文学是否能够产业化的问题,意见分歧就更是水火不容。在我看来,这是两个既相互交叉又各自独立的问题,在网络文学现场,一部分人从事商业活动,一部分人从事创作活动,只要两者相对独立、相互尊重,各取所需,就是健康的。寻求文学现场的绝对“纯粹”,反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当然,我们应该有鲜明的态度,那就是推介优秀网络作品,扶持优秀网络作家,给网络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给网络作家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这一定是在理解和尊重网络创作的前提下才能开展的工作,我所接触的网络作家普遍需要的是“平等”和“信任”,而不是“俯视”和“招安”。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文学网站也在积极努力,削减商业化给网络写作带来的不利因素。10月22日,起点中文网签约第7届茅盾文学奖21部入围作品的网络传播授权,同时与海岩、都梁、周梅森、兰晓龙、郭敬明、天下霸唱、宁财神、饶雪漫、慕容雪村、当年明月、沧月、陈彤、赵玫、艾米、虹影、春树、陈凯歌等17位作家签订网络版权,实现网络文学传播的越界融合。中文在线17K文学网将在新年推出新型作者福利计划,囊括整个原创网文界最齐全的17项奖励措施,最大程度保障签约作者的各项权益。2010年开始,红袖添香网站打破惯例,率先实行“按质定价体系”,即不同级别的作者、不同品质的作品按照市场化接受程度确定销售价格,首批推出的5位当红作者的5部“按质定价”作品,平均每千字提价1分钱。

值得注意的是,盗版网站侵害网络作家权益的事情司空见惯。网络盗版几乎不需要成本支出,盗版手段也是花样百出,维权成本却比较高昂,因此造成了盗版成灾的现象。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查找盗版源头是个难题,目前大型盗版网站约有10万多家,中小型盗版网站有数百万家。绝大多数网站通过盗链实现商业目的——或收取VIP客户费用,或在网站上做广告。由于盗版网站数量庞大,文学网站无法追究大批盗版网站,只能将矛头转向提供盗版嫌疑链接的搜索引擎。对于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产业而言,盗版的最大危害在于有摧毁整个产业创造力的风险。对于这个严峻的现实,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熟视无睹。

综观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有些是阶段性的,会随着时间而自我调整和修复,毕竟网络文学才经历了短短的12年时间,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也有些问题是根本性的,这就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和学界的重视。随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不断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主流文学评论家对网络文学不应持失语状态,应当为网络文学输入来自传统写作和评价体系积累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要素,使网络文学得以健康发展。未来10年时间,网络文学仍将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其前景包含多种可能,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可以说是时代交给文学工作者的严峻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学的现状,把握它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这一全新的文学现象,沿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十年树木丛中伴芜杂

2008年,网络文学跨过十年,其发展、变化受到来自媒体、政府、科研机构的争相关注。如今,谈及新世纪中国文学现状,已经无法回避网络文学,因此有必要对它的特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以期观察、分析、研究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三种迅猛势头

网络文学十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多家文学网站、刊物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旨在增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互动,为当代中国文学刷新起点、建立支点。活动时间长达半年,期间各家期刊的文学编辑以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对网民经海选推荐上来的100部长篇小说进行认真审阅,并撰写了110篇评论文章。可以说,这次盘点是对网络文学十年发展的一次整体性检阅。

盘点活动对网络作品的评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品的文学性、与传统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及其自身特点,以及作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得出如下认识。

一、网络文学从作家群体到写作方式的更替非常迅猛,痞子蔡等数位网络文学早期代表人物遭到冷遇。其速度差不多3年一个小周期,5年一个大周期,能在网络流行5年的作家和作品,即被冠以“大神”或“神作”称谓。活动过程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莫过于痞子蔡等数位网络文学早期代表人物遭到冷遇,网友们甚至否认他们网络作家的身份,认为他们的写作已经“脱离”网络。网络文学更替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变化,虽然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存在观念差异,但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大变化。

二、网络文学的集体力量发展迅猛,在发展中逐渐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大潮下涌动的社会生活信息流瞬息万变,使传统文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困境,个人经验性书写面临尴尬,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了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

三、网络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流变异常迅猛。由于网络具有底门槛、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加之读写关系的交互作用,网络平台因此成为新的文学样式发生、发展的策源地。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目前,以类型小说为主干的网络作品大致可分为:玄幻奇幻类、架空历史类、穿越类、武侠仙侠类、都市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类、竞技类和科幻类。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仅玄幻奇幻类一项就可分为东方玄幻、转世重生、魔法校园、王朝争霸、异术超能、远古神话、骇客时空、异世大陆、吸血家族等,其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

五大伴生问题

网络文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界始终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我们还是要正视网络文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网络文学发展也会受其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问题之一:要想红,找网络。

这是一句网络间流传很广的口头禅,乍一听有些道理。这十年来的确从网络走出了不少红人。网络作为一种新传媒,也的确给了许多人登台表演的机会。但这句话一旦和网络写作联系起来,我们还是要加以分析。如果一位作者不把心事放在怎样写好作品上,而只顾琢磨如何“一鸣惊人”,挖空心思地寻找捷径,那就会愈走愈偏,甚至走向极端。这几年网上流传的“身体写作”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文学表现身体、表达身体本无可厚非,但只剩下身体,或是以身体作为粗陋作品的标签,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对身体的玷污。

问题之二:单纯地追求阅读效果,导致血腥、恐怖作品流行。

网络写作者在写作中大都存在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现象,以为谁能抓住这一点,谁就能在读者那里得到响应。这几乎是互联网“平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这种现象,《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认为:“原因很简单,一是新奇,读者没有接触过;二是悬念,读者猜不到情节。如果小说都像国产电视剧一样就很没意思了,大家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无法提起读者的兴趣。如果作品缺少了想象力,就难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也就很难说是好作品了。”但问题接着就出现了。有的读者读完类似《鬼吹灯》的小说《冤鬼路》之后说,小说中有条樱花路,于是武汉、南京等地的樱花路都在读者的眼里有了灵异色彩。天涯网友“樱花恋灵”说:“南京有个中山学院,通往中山学院有条路也叫樱花路,还有个樱花小区。有天半夜,路过那条路看到‘樱花’两个字吓得我没敢往前走,调头就往家跑。”这还算好的,有些小说充斥着血腥,看了让人毛骨悚然。一味单纯追求阅读效果,想方设法地夺人眼球,这种做法对提升作品的价值有害无利。

问题之三:猎奇倾向严重,对青年读者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暗示。

网络写作者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猎奇心理,我们不妨看看一位年轻网友发表在博客上的阅读心得:今天看了《猫灵》,很感动,觉得这个女的很奇妙,的确,在某些地方真的和我很相似,有着对灵异事件的兴趣与某些神奇的力量,虽然并不像文中的女的一样,但是,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是从前的我,大概对这类文章笑一笑而已,但是,我却爱上这个故事,爱上这个故事充满神秘、妖媚、死亡的气氛,充满神秘的罂粟花,会流血的雕花镜子,半夜会自动发出声响的洗衣机,那红红的血水滚动着……母亲的自杀、好友的梦游……很精彩的故事,不过,似乎有一点还是挺新鲜的,有恋父情结的女生都是感情丰富的女生?大概吧,没接触过……可是,看到最后,自己也想有种冲动,真的不知道,那冰凉的刀片触碰到静脉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猫灵和主人的性生活只是因为恨吗?

以上这段文字应该说很具有代表性,它说明,阅读在某些时候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年轻读者。这种现象值得研究。因为网络恐怖灵异小说的核心是恐怖,其故事往往追求离奇和晦涩,人物行为怪异,完全不适合成长期中的青少年阅读。但是可悲的是,这些小说的作者本身就是低龄、涉世不深的青年人,而小说的读者绝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甚至是更加年轻的在校学生,其中女读者比例远大于男读者。他们究竟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中感受这些另类的恐怖文化,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教育界、文化界人士深思……

问题之四:存在无深度、平面化的审美缺陷。

网络文学审美的娱乐性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无深度、平面化,追求阅读快感和阅读刺激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审美缺陷。网络写作的多种风格和多元结构,以及追求个人价值感的认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建个体精神的同时,容易忽略对受众的心理关怀。因此,一旦失去边界,就会因为追求娱乐性而导致创作责任的缺失,构成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制约。总体上看,网络写作者主要由都市青年组成,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的作品时尚浅显,流于形式,缺乏关注人类命运的意识,在艺术上和思想深度上还远未成熟,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缺少责任感与理性思考。因此,网络文学目前还难以满足更多读者深层次的审美需求。这当然和网络文学追求情绪化、随意化、即兴化的创作方式有关。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由,这为文学回到天真、本色和诚实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为滥用自由、膨胀个性、创作失范大开了方便之门。这个问题还需要网络文学研究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问题之五:网络写作者缺乏被认同感,感觉遭到主流排斥。

网络写作对于那些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和作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而对于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说,却是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收获。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但写作毕竟需要耗费精力,网络写作者希望获得认同的心理也是正常的。从纯文学的意义上看,网络文学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就是落地传播渠道方面的严重缺失。这就引发了两大问题:一是网络文学是不是必须要借助传统的出版发行才能给自己正名;二是网络文学能否借助网络商务本身的特质获得生存的空间。就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的出版发行更能满足网络写作者的心理需求。但海量的网络作品能成书的毕竟只是少数。这样一来,网络写作者就必然要自我消化认同感的问题。自己的作品是否真的有价值?有多大价值?就有了疑问。也有过度自信的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于“你不认我,我也不认你”的心理,干脆与传统文学唱起对台戏,甚至在网上故意挑起事端,在不知不觉中污染了网络环境。

其实问题并不可怕,不要说网络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也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调查和考察中我发现,有些问题是阶段性的,会随着时间而自我调整和修复,毕竟网络文学才经历了短短的十年时间,以后的路还很漫长。

一条文学新路

从本质上讲,“网络文学”仍然是用汉字(其中夹带的符号都有汉字的对应含义)抒情和叙事,仍然是通过阅读提供给读者审美愉悦,这说明它仍然沿袭了“传统文学”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在传播方式与写作形式上对写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否则就很难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只能对其做出简单或粗鄙的解释。总的来说,网络文学十年发展犹如一场旋风,凸显了集体经验和民间智慧,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撞击是令人欣喜的,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有可能重组中国文学的格局,使中国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创造出新的文学空间。有人担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会影响文学的健康发展,而我认为,差异性其实是好事情,如果两者类似的话,也就失去了交流和互补的意义。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文学还处在“实验期”,还远不够成熟。但作为传播方式的革命,网络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的变革,都决定了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在这个大舞台上,才能诞生真正伟大的中国文学。因此,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路极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与融合之后。

对于网络文学的浅层次、低俗化和快餐文化的特性,要客观看待,多一点宽容。网络文学本身是一种全民写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足为怪。娱乐化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娱乐化与低俗化有着明显的区分,根据我的考察,大多数读者还是喜欢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我们应当注意,不可把娱乐化与思想性相对立,过分强调作品的思想性,效果会适得其反。是否具有“寓教于乐”、“乐中得益”的功能,是我们衡量网络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志。

网络文学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归根到底,产业化是网络文学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学的产生机制,重塑网络文学“作家—创作—作品—读者—阅读”新关系模式,才有可能激发网络文学作家的创新热情,使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度、自信度得到提升。一旦网络文学自身的力量强大起来,就能有效地抵制低劣作品的侵蚀,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平台与网络写作

我国上网情况在城乡、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网民普及率差异巨大。城市网民普及率接近20%;而同期乡村网民普及率还不到3%。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6,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7。另一方面,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很大,数字鸿沟非常显著。东部网民数占到了全国网民数的57.8%,超过了中西部网民数总和;东部IP地址数占全国总量的62.4%,超过了中西部总和的1.6倍;东部拥有域名数和网站总数则分别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8.5%和79.9%,接近中西部总和的4倍。

在中国互联网进入宽带时期的同时,3G时代也悄然临近,手机上网正在成为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新潮流。上网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占网民数的12.4%。其中,男性、未婚、18~24岁、职业为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居住在城镇的网民是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主体。对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进行调查发现,有72.2%和30.9%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主要是收发邮件和浏览信息,而费用高、网速慢则成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比率分别是86.4%和33.4%,除了这两点之外,不方便、可获取信息太少等也成为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

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互联网地址的需求和应用大幅提升,我国域名总量达到4,109,020个,半年增长116万,平均每月净增20万个。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803,39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6,469个,增长率达到64.4%,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主体,其中学生网民的比例和半年前相比有所上升。年轻、知识层次较高、意识前卫,成为网民的主要特征。从上网途径来看到,家中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比例已达70%。上网更加方便,在网上的时间更加随意和充足,除浏览新闻,检索资料外,网上休闲活动日益增多,网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才是网络的主人。而文学网民正是这支浩浩荡荡的网民大军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新的传播手段给了他们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促成新文学形式的出现,对于这个群体,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它的变化——泛化或称其为边缘化已经不可逆转。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的界线将越来越模糊,无法确切界定。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网络文学基本形态的描述,大致可以看出它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关注网络文学的根本所在。

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网络文本和网络写作特征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认为,目前网络文学大致具备如下特征:

1.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将其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网络文学的独立价值应予以尊重。

2.网络文学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3.网络文学使作家的产生机制发生了变化。区别于传统作家的是,网络作家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对产生新的文学空间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网络文学侧重于娱乐性和休闲功能,文学的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力明显降低。这一点利弊兼而有之。过度娱乐有可能消解文学的艺术审美功能,而自由精神却是文学的原始动力。

5.网络文学展现了“写作”与“生存”的新型关系。网络作家的“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他们具有“在生存中写作”的非功利性,而传统作家则是“在写作中生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写作吃饭。

6.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直接与读者对话,创造了新的读写关系模式。

7.新的文学样式通过网络写作的实验正在成长。比如,在传统文学领域当中类型小说一直不够发达,而网络小说补上了这一块,使类型小说获得发展的机会,丰富了当代文学谱系。

8.网络文学是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它比传统文学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据专家推测,如果经历了完整的环节,一部文学作品所涉及的资金流将高达十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将一家公司包装成上市公司。

9.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所作出的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10.网络文学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同时也要注意网络写作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问题对文学写作的耗散作用。

11.网络文学的快餐化导致创作主体的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以及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许多问题,也使其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

12.在商业模式推动下的网络写作“兑水现象”日益严重。像早期网络作品如《悟空传》、《此间的少年》那样,既能显示网络文学特征,又十分“惜墨”的作品愈来愈少,两三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铺天盖地,如此兑水写作势必导致作者才情偏向并迅速耗损。

网络上的文学新景观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飞跃性的变革,这一方面为文学表现提供了巨大空间,一方面也增加了文学表现的难度。在纯文学写作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同时,文学图书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娱乐化和快餐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与此同时,无门槛、低成本、交互性强的网络文学,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写作形式异军突起,成为捕获空前发展机遇的一匹黑马。稍作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崛起并不奇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关注这一现象,将有助于我们体验当代的文化脉搏和生活潮流。

习惯于传统纸质阅读的人,或许一时还难以接受网络文学崛起这个事实,更有甚者认为网络文学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理想。但我却认为,网络文学使新一代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产生了自己的“理想”。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另辟蹊径——可能是用“大话”方式讲的,可能是在传奇故事里讲的,也可能是在超自然的环境中讲的。老实说,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因为文学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网络文学发展了十年,目前仍处于迅猛之势,虽未出现与传统经典作品相匹敌的震撼之作,但作为文学新的成长空间,这里的“景观”不应该被忽视。就我个人观察,区别于传统文学的“个体写作”模式,“集体写作”模式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这无疑为类型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相继脱颖而出的架空历史小说、穿越小说、新军事小说、现代讽刺小说、戏谑小说、冷幽默小说,以及幻想类小说等,一浪接一浪,就是很好的证明。由此可见,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集体写作”形式丰富当代中国文学的谱系。目前,人气旺盛的架空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类型化已经较为完备,不仅网络上广为流行,落地出版后同样在传统阅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应该说是新世纪文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学是不存在的,文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好的文学与不好的文学,放在网上和放在纸上没有区别。不能说这种观点没有道理,但似乎有“以全概偏”之嫌。从历史的角度看,传媒革命无不对创作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说,长篇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也和印刷业的兴起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对写作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对创作机制的转换也不无推动。我们知道,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过程,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自由、灵动、有趣,给创作和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比如多人写作、超文本写作、多媒体手段等,是由网络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既是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前进过程中的外部要求,因为随着受众群体需求的日益丰富,接受主体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另一方面看,网络文学存在问题也有其必然性。文学毕竟是一个浩大系统的工程,由于网络写手大都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过度的交互性也使作者很难静下心来深刻思考生活、严肃创作,再加上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网络文学的作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然而,现阶段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掩盖它自身的价值。就目前情况看,网络文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文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的这十年当中,世界发生了剧烈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全新的社会形态当然就给作家的表述带来困难。而网络文学恰恰是迎着历史潮头发展的,它不拘形式,追求自由表达,反而显得轻松自如。一方面它作为主流文学的补充,对中国文学的总体发展是积极有利的;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因此,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将其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其次,网络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形式与文化形态。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当然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像力的结合。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作出的反应,产生了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类型。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无法估量。

再次,网络文学使作家的产生机制发生了变化。区别于传统作家的是,网络作家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由于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重大变化,年轻写手们对写作的终极价值进行了颠覆。安妮宝贝早年关于网络写作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她称自己的网络小说是“在水中”的写作——“不断地写,不断地消失”。她甚至还说:“你以绝望的姿势阅读,我才会快乐……”年轻、自由、无所谓,像水瞬间消失,却又源源不断……在这里,文学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的一小部分获得了新生。

从近处看,网络空间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收获,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从长远看,网络作为传播方式的革命,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的变革,都决定了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在这个大的舞台上,才能诞生新一代的文学大家。

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

世纪交汇之际,网络文学走过了高速发展的十年历程,而传统文学恰恰在这一时期遭遇了困境。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由于传播方式导致的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已经不再单单是文学自身的事情,而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变革的有机部分,因此,仅仅用“文学现象”来描述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显然是不确切的。归根结底,它是民族文化心理变迁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换句话说,网络文学是新世纪民族文化新的标志形态,而文化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其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

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网络文学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自2000年以来,网络作品的出版量(总印数)每年大约以25%的速度递增,全国大部分书城、书店都设置了网络作品专柜。除了书籍之外,网络原创小说还衍生出诸如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动画等其他样式的文化产品。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正迅速向大众日常生活渗透,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就其品质而言,它较为符合流行趋势和大众审美趣味;就其形式而言,它正在走出单一格局,进入整合阶段,在消费市场的驱动下,其潜质和特性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推动其衍生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网络文学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所形成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无法回避,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因此,对它的现状做一些客观分析,对它的未来做一些前瞻性研究,已经成为理论批评领域的重要课题。网上为什么会出现玄幻小说?为什么会出现架空小说、穿越小说?而且,其流变非常迅猛,差不多3年一个小周期,5年一个大周期,这个现象在传统文学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对网络文学做现象研究和文本分析,必须建立全新的思路,要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去面对它。

最近,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文在线牵头,《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与17K网站联合全国20家文学期刊,对网络文学十年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盘点,透过其过程我们获得以下阶段性的认识:一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变化。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虽然存在观念差异,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但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大变化。二是已经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三是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以类型小说为主干的网络作品目前大致可分为:玄幻奇幻类、架空历史类、穿越类、武侠仙侠类、都市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类、竞技类和科幻类等,其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

通过对网络写作特征与网络作品文本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们还可以对它的现实意义做出如下判断:其一,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将其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网络文学的独立价值应予以尊重。其二,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三,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据专家推测,如果经历了完整的环节,一部文学作品所涉及的资金流将高达十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将一家公司包装成上市公司。其四,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同时,网络文学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网络写作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严重问题,耗散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从作品内容和写作形式,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十分明显,如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网络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模式推动下的网络写作“兑水现象”日益严重。类似早期网络作品如《悟空传》、《此间的少年》等,既能显示网络文学特征,又十分“惜墨”的作品愈来愈少,两三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铺天盖地,如此兑水写作势必导致作者才情偏向并迅速耗损。

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写作对于那些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和作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说,却是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收获。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力量之源。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在“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具有代表性,他说,网络文学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这种传播能力将使它成为了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任何轻视或忽视其巨大能量的行为,将造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可以说,经过十年磨砺,网络文学正在迎接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

网络文学不能缺少主体性

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主体性”曾经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刘再复先生的长篇论文《论文学的主体性》曾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论。简单的说,文学(这里主要指小说)的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二、作为创造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三、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这三者同时发挥主体作用,则构成了文学的主体性。那么,当下颇为引入关注的网络文学创作,其主体性现状究竟如何呢?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学在十年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这个现象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大潮下涌动的社会生活信息流瞬息万变,这使得传统文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困境,个人经验性书写面临尴尬。网络写作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其主体性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网络写作往往难以体现作家个人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内部条件看,作家的主体性首先建立在作家的独立思考与丰富的精神资源上,而网络作家在这方面的储备并不充裕。从外部条件看,一方面读者诉求与市场推动等对作家形成了强大的“干扰”,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创作速度和娱乐功能,也使作家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

通常,文学主体性的显现需要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支撑,尤其是作为创造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必须凭借广阔的时间和坚实的空间才能得以成立,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泡沫,网络写作的即时性和随意性所产生的趋同性,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写作内容与形式的流变异常迅猛,为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于网络具有底门槛、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加之读写关系的交互作用,网络平台因此成为新的人物形象发生、发展的策源地。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这些表现形式和手段无疑为新的人物形象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类型小说为主干的网络作品目前大致可分为:玄幻奇幻类、架空历史类、穿越类、武侠仙侠类、都市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类、竞技类和科幻类。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仅玄幻奇幻类一项就可分为东方玄幻、转世重生、魔法校园、王朝争霸、异术超能、远古神话、骇客时空、异世大陆、吸血家族等,在这些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的作品里,涌现出众多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大部分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但这一趋势仍然值得称道。

在网络文学领域,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有可能是最复杂而且充满矛盾的一个群体。由于价值观发生裂变,从现有的批评体系出发,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存在着巨大断裂。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和中文在线联合举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媒体的文学编辑与网络写作出现了多处“碰撞”,最显著的是网络读者(即网络作品的粉丝团队)与批评者之间的分歧。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文学接受主体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二是网络写作所对应的价值多元十分显著。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学主体性的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矛盾,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矛盾还有可能进一步产生冲突、裂变并进行整合,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出现高潮和低谷。可以预见的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文学,最终不能回避对“文学的主体性”这一问题的正面解答。

网络写作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口传文学这种民间文化传播方式形成了中国文化丰富的土壤,与西方的精英化方式不同,在中国,乡野的甚至是粗陋的文学,正是滋养伟大文学的沃土。在民间文化传播中断了几十年之后,网络写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民间文化现场。在传统文学群落式微的今天,网络写作借助网络空间的零距离,使不同区域的作者形成了新的文学群落。我个人认为,网络写作的民间性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口传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特点可以做如下总结:

第一,网络写作解放了文学的虚拟性。虚拟性既是网络的特征,同时也是文学的特质之一。我们可以发现,由多种信息交汇的网络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隐喻世界,它为艺术想象提供了特殊的支点。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欲望,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2000年走红网络的修真玄幻小说《缥缈之旅》开头的情节就是主人公李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而误入修真界,由此开始了在修真界所向披靡的“缥缈之旅”。李强这个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十分强大,但并非超人,他时常油腔滑调地轻松搞笑,强敌当前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无论师尊朋友还是敌人,都拿他赖皮的本事无可奈何,但运气却超乎想象力地好,这些特征投射了日常生活中消解困境、逃避压力的行为模式。李强的形象符合当代青年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期待,满足读者超脱现实困境、寄托自由精神的向往,从而带来感官愉悦。由此可见,文学的虚拟性在网络上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第二,网络写作转换了文学的表达机制。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解构了文学的严肃性,我认为这样描述不准确。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游戏精神在网络文学中发挥了积极意义。网络小说《悟空传》是这方面的实例。这部小说的写作灵感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和现代港片《大话西游》。作者借用了前者的人物关系、渊源,提取了后者的叙事方式、语言,以古代西游人物演绎现代西游情节,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以《悟空传》为题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可以解释为“关于孙悟空的传记”;第二是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感悟虚空”。这无疑和时代精神密切相关。《悟空传》将原著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时空转换,让古典名著里一心朝佛的取经师徒脱胎换骨,变成了有爱有恨有欲有求有苦有痛的“人”,巧妙地诠释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用冷冷的幽默勾得我们笑、深思,被感动。一篇网上评论说:“我们生活在没有英雄的时代,一切神佛都被我们打破了。所以只有我们这一代会对这一作品流泪。”正是由于现实意义与神话背景的完美结合,网络世界的“虚拟真实”与作品的精神诉求相得益彰,才使这部作品的文学表达机制产生了有效转换。

第三,网络写作展现了崭新的思想意识形态。首先是网络作者这一代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读过朦胧诗,不知道中国有那些文学期刊,他们不知道当代文学的正统面貌如何,也不关注文学的社会价值。对于传统文学他们似乎是一群外来者,因此对于固有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承载与放弃的问题,他们只是听从自身的感受,写出自己内心的需求。其次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境遇有别于上一代人,他们在阅读动画漫画,追逐网络游戏中长大,对虚拟世界有特殊的亲近感,在现实中,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道德约束宽泛,但生存空间紧迫的转型社会。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生活,他们不被要求具备上一代作家的思想资源,他们是彻底思想解放的一代人。当然,他们并不麻木,甚至还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很多网络军事幻想小说中,未来中国的强大被他们描绘得淋漓尽致。总之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和当代文学中描绘的中国并不一样。

第四,网络文学回到文学的起点寻找原创力。大量的网络小说涉及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问题,以及身份认同问题。按照传统价值体系,我们已经不用回答这些问题。但这不能说明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现在看来,在我们的现实环境中,这些问题正在卷土重来。架空和穿越是目前网络小说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的目的是为了回避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境,用特殊办法解决那些我们当下正在经历而又无法回答、不能解决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网络写作”不再业余,涌现出一大批以写作谋生的人,业界称其为“网络写手”。他们的写作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他们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的收入也是传统写作难以想象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说,这个写作群体被完全纳入商业文化的范畴,成为理论研究与批评的盲区。由于缺少充分的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网络文学至今仍处在“无序”状态,它的海量更新与迅速淘汰,有可能埋没了一批有才华的作者,这是也许是当代文学所面临的无奈现实之一。

网络写作与国家文化战略

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口,在线阅读人群和宽带拥有量均占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现之后,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截至2010年4月,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百万,约5000万读者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值得重视的是,民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其广泛性超越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这一现象说明,网络写作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而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毫无疑问,调整国家文化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正摆在我们面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发生了变化,各具特色的东亚三国崭露头角,日本动漫产业全球领先,韩国电脑游戏迅速崛起,中国以举世无双的网络文学震惊世人。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及时抓住了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尤其是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开展“漫画外交”,不仅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都给予极大帮助。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象。

当然,网络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的发展尚未进入产业化的高峰时期,也正因此,需要我们对它的未来做一个远景规划。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那么,网络写作到底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这一全民文化新姿态的呢?

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欲望,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这无疑是时代特征的最新体现。而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架空类、玄幻科幻类、都市青春类、官场职场类、游戏竞技类、灵异惊悚类、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等。事实上,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转换表达方式”推动文学表现形式创新机制的产生,进而丰富当代中国文学谱系。

由于网络写作者的身份千差万别,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网络写作的速度和数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不菲的收入,无论怎么讲,这都是时代进步的结果。百万业余写作者不断耕耘、相互切磋,在传播文化和推进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能量。

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辉煌的中国诗歌逐渐退出了文学的中心舞台,对于一个诗歌大国来讲,这或多或少让人惋惜和感叹。然而,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这一局面。据调查,相对于其他网络写作,网络诗歌的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网络上每年产生大约200万首诗歌作品,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超过10万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种。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也出现全新局面,其发展态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网络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看,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改编和游戏改编方兴未艾。由于网络文学的版权维护未能有效解决,流失比较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具有百亿规模的行业目前每年只能产生2亿元,可见其潜能巨大。

“文学”对“网络”应有所担当

网络给了文学一片新的天空,让思想翱翔,让文字绚烂,让故事穿越时空,无拘无束。面对荧屏,我常常想,这些海量的、好几个亿字节的文学作品,究竟给网络带来了什么?应当为网络带来什么?网络似乎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人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字,很可能像一枚石子投进海洋一样,旋即便被覆盖,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作者本人并不知道,它已经被50个、100个,甚至更多人读过,所以,每一段文字都曾经有它的生命,影响过别人。尽管对网络来说,这样的作品很渺小,很不起眼,差不多连自己也会很快将它遗忘,但它还在那里,静静地在那里,守望着辽阔的网络世界。一次,我偶尔在网上翻到自己2002年的帖子,看着看着就独自傻笑起来,它不逊于翻看旧照时的感觉。话说回来,伟大亦是由渺小演变发展成长而来,谁也不要小瞧自己的一篇帖子,也不要嘲笑别人的一份心情。网络世界,真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

有人问我为什么对网络文学情有独钟,我的回答是,我在这里看到了瑰丽的色彩,看到了壮阔的图景,看到了中华文化在民间的生动姿态。这里虽然嘈杂,甚至有点浑浊,但决不呆滞;这里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流淌着智慧与激情。我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并不在意点击量的高低,主要看它的原创性,看它的文气,它的内核,看它与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能否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冷静的分析者、执著的追问者,我相信自己已经获得了满意的答案,那就是,中国文学的希望在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二者缺一不可。

经常有一些不知名的网络作者给我发邮件,留下作品的网址,我总会去阅读,会像普通读者一样留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写过一些网络作品阅读笔记,发表过不少理论评论文章,出版了专著,还和一批网络作家交了朋友。这一切对我来讲,好像就是在不断实践,它要求我始终保持探求的欲望,和他们一道成长,共同迎接每个新生命的降临,并面对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当然,我和他们也有不同的意见,在鲁院的讲堂上、走道边,我与他们有过激烈的讨论。我相信他们能够理解,一个干了20年文学编辑的人,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对网络文学满怀信心的人,为什么会在一些微小的问题上和他们较真。他们有困惑,也有艰辛,我和他们说得最多的却是“坚守”。

的确,文学需要坚守,不只是传统作家面对这个问题,网络作家同样不能回避。时代给写作者出了很多难题,文学的艰难,何尝不是作家的幸运?托尔斯泰之于复杂的俄国社会,巴尔扎克之于混乱的法国现实,他们的伟大与时代息息相关。我说“文学”对“网络”应有所担当,也是基于作家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它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人,也就是写作者,对网络这个全新的媒体应怀有虔诚之心,不能图一时之快,信马由缰,胡乱书写,亵渎了神圣的文字。其二,是指作品,毫无疑问网络成就了一批作品,光荣和梦想随之实现,但到底有多少作品给网络带来了荣誉、增添了光彩?简而言之,若干年后,当一个作者成熟的时候,能够无愧于自己当年在网络发表的作品,那么他,就实现了“文学”对“网络”的担当。

“文学”对“网络”的担当,是一个浩繁的使命,不只是一个群体、几家网站能够企及的愿望,其根本在于精神力量的警醒与复苏,在于民族智慧的薪火相传。说到底,它关乎新世纪的中国文学高峰何时来临,关乎中华民族文化如何蓬勃崛起。

新世纪文学的可能性

——《读屏时代的写作》札记之一

在写作《读屏时代的写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世纪文学的谱系中,网络文学究竟处在怎样的位置?在未来岁月里它能否有更多的作为?如果拓开视野讨论这个话题的话,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包括网络写作在内的体制外写作,将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多大的影响?

回望一下不难发现,体制外写作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形成规模,像刘心武、蒋子龙、舒婷等一批著名作家、诗人,都是从“业余作者”队伍里走出来的当代文学中坚人物。上世纪90年代,由于商业文化兴起,文学一度出现衰退现象,但“业余作者”仍然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默默写作,坚守文学。90年代后期,网络出现,他们立即成为网上的中坚力量。早期的网络作家,如安妮宝贝、宁肯、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慕容雪村、雷立刚、今何在、石康、狗子、燕垒生等不仅在网上声誉鹊起,而且纷纷透过屏幕,在传统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知名作家行列。就网络文学发展十年的情况来看,网络作家不仅写出一大批优秀作品,还对文学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萧鼎的《诛仙》、飞马的《灰锡时代》、今何在的《悟空传》等,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这些作品在发生点上即与传统文学存在很大差异,其优劣姑且不论,我认为,这是时代剧烈变迁在一代人心灵上的投射,将其视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并不为过。比如架空小说《诛仙》就是对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尝试。如果说人类世界是第一世界的话,“架空”就是对“第二世界”的创造。“第二世界”这个中文概念,是由《魔戒》翻译者朱学恒首先提出来的,它类似于《魔戒》中的“中土世界”,是一个虚构的存在。与历史上产生的神话、传说及科幻文学所不同的是,第二世界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上,它和人类世界的对应更加全面,对人类价值观的审视更加彻底。也就是说,第二世界并不是完全架空或者凌驾于人类世界之上的存在,而只是与人类世界“平行”甚至“交叉”“扭转”与“颠覆”的存在。第二世界发源于英国作家托尔金,是作家通过对人类世界的抽象认识,以及提炼人类思想发展流变所形成的种子,在洪荒世界得到的繁衍。严格意义上说,“架空”是对人类文明反思的艺术再现,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新的艺术样式。

值得关注的是,新世纪的体制外写作,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业余写作”不再业余,涌现出一大批以写作为生的人,业界称其为“自由撰稿人”或“职业写手”。他们或借助网络平台,或活跃在报纸杂志的专栏,其写作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而相对于这个写作群体,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滞后,已经相当严重。曾经获得新浪网原创文学大奖赛一等奖的网络作家千里烟说:“我觉得评论界应该重视网络文学的评论,不应该让它成为文学的真空地带。我们更需要网络牧师、心灵牧师。”对于这个问题文学批评界并非毫无关注,但对一个文学现象做出完整、准确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网络文学数量庞大、流变迅猛,构架极不稳定,这给系统的研究和批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如此,最近几年,许多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均设立了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制订了研究项目。著名的文艺理论杂志《文艺争鸣》在2007年率先开辟了“新世纪文学研究”专栏,对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新的文学形式予以高度重视。雷达、陈思和、白烨、张颐武、张未民、宗仁发、张清华、王干、李静等一批专家学者分别在文论中阐述了对网络写作的理论观点。但无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作品的批评,还是相对于网络文学的庞大数量而言,评论界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声音的确是太过微弱了。现有的理论批评体系与体制外写作存在一定的观念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理论研究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对话和沟通的难度。这也是我敢于冒大不韪撰写《读屏时代的写作》的出发点。

理论批评界当然有自己的基本观点,他们对网络写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看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在《文艺争鸣》2007年4期发表了《游戏机一代的架空世界》一文,详尽的表述了自己对“玄幻文学”的批评立场,他指出,“中国艺术家现在最缺乏的恰恰就是用令人感动的故事阐释简单主题(真情)的能力。”“玄幻文学也可以理解为是当代青年人之内心焦虑的曲折反映,并通过玄想方式宣泄这种焦虑。”其实,这个结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文学,而是扩展到对当代文学的普遍忧虑。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玄幻武侠”作家龙人的作品研讨会上说,自己对龙人现象没有发言权,因为这是一个像广大海洋一样的世界,他不熟悉。但他认为龙人现象代表一种消费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的兴盛。和所有评论家一样,作者惊人的写作速度让他觉得不可思议。“按照我们一般写作情形,怎么会想到写到三千万字呢?德国汉学家顾彬也谈过,德国的作家任何人都没法跟中国的文学作家相比,一般德国作家写17万字就了不得了。”评论家们的困惑溢于言表,但龙人的铁杆书迷们似乎从来没有发现过专家所诟病的语言和写得太快。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龙人多写。龙人自己也说,他的《灭秦》写了250万字,许多读者哭了,他们希望他能写到500万字。不管你怎么看,这正是我们面对的网络文学现状。

和传统写作不太一样的是,网络写作始终求新求变,淘汰迅速。2007年网络联合出版界刮起了一股“穿越小说”的旋风。何为穿越小说?就是讲述现代青年在机缘巧合之下,通过时空隧道或者奇遇回到古代某个时期,见证历史事件,并和古人之间产生交集,演绎出一段段新的故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女子摇身一变,成为古代皇宫中的公主、皇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一颗颗压抑躁动的心得到释放,这其实与某些网络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处。崇尚“穿越”的读者只是想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工作的不顺、爱情的为难,生活的紧张忙碌、背负升学和就业的沉重压力等等,因此向往一种简单、纯美、远离现实的作品。就文化现象而言,穿越小说和近年来“品历史”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历史、言情、虚幻成为穿越时空和文化的魔杖,这本身充分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特征。

时代造就了人的生存方式,也造就了人感知生活的方式。体制外写作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或者“第一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目前文坛存在的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网络空间对于那些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和作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说,却是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收获。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力量之源。

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那么关于表现形式方面的各种实验,就可以说是写手们超越现实与自我愿望的一种发泄和表达。随着创作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写手们所观察与构思的题材不断扩大,思维更加活跃,手法更加娴熟,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在这群人当中,将来能否产生重量级的作家?能否出现重要作品?现在下结论远不是时候。如果把这个命题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觉得是很有价值,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或许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拐点”。难道我们不需要新鲜的力量来冲击一下吗?从根本上说,文学不仅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联系,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可以看到的是,网络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撞击是令人欣喜的,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有可能重组中国文学的格局,使中国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创造出新的文学空间。我写《读屏时代的写作》,也许正是源于对新世纪文学可能的遐想,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它还过于稚嫩,还呈漂浮状……缺乏厚度和重量,必须假以时日待以成长。因此,学术界对其持谨慎态度可以理解的,舆论对其进行适度制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种途径,我们也应该承认,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丝新鲜空气。因此,我们有责任关注它的成长,并对它的未来寄予希望。

负重起飞的中国当代文学——《读屏时代的写作》札记之二

我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02年初,从那时候起,我在网络空间投入了一部分阅读精力。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多年阅读积累的话,这样的阅读是很危险性的。这主要是指判断力,在网络空间里,你要不被裹挟,保持头脑清醒,就必须有足够的定力——任尔东南西北风,文学标准在心里决不动摇。但不动摇并不意味着那个标准本身一成不变,何况我转向网络阅读,多少是由于对文学现状的不满。

在我看来,当代中国文学是沉重的,甚至可以用沉闷来形容。这当然和我们面对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从政治运动到经济大潮,其间只相隔了短短十来年时间,先是被意识形态捆绑,后又被物欲挤压,由艺术思想简单化到艺术市场快餐化的迅速过渡,导致文学自由精神严重萎缩,文学想象力空前失血。网络文学的出现有没有可能缓解这一现象呢?2004年,我下决心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或许只是遐想一下吧,中国文学的未来天空将会汇聚怎样的风云?

事实上,网络文学甫一出现就有点儿口碑不佳。它是无序的杂乱的,是泥沙俱下的,但你不能因此否认它是文学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一个新生儿。至少我一直没有把它从大的文学背景中割裂出来单独研究,它的成长无论如何离不开传统文学(姑且这样区分两者)这一母体。在20世纪之前,中国是个农业社会,没有文学和作家的概念,只有文人和文章的概念。图书、期刊、报纸差不多都是在20世纪初期,也就是一百年前出现的,文学和作家的概念是由这些新兴的媒体建立起来的。媒体出现之后,文化有了商品属性、形成市场,以写作为生才成为可能。可以说,中国文学在20世纪经历了最大的变革,在传播方式和价值体系上都发生了重要变革,出现了职业作家。20世纪末,“网络文学”的出现,可谓更上一层楼,使写作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文学的可能性几乎被放大到了无限。和经济社会的巨变一样,经历了一百年,中国文学才真正走到了百姓身边,每个家庭都有可能拥有自己的“作家”。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丰富而复杂的背景,文学作为人类思考生活、反映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现象,既是真实的存在,同时又跨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现实存在。在商品经济大潮涌动下,网络文学这一物质社会的精神产品,注定了从产生开始就和传统文学有着巨大差异。读传统作品,我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但网上发表作品一般不用实名,因此我们不妨把网络写作比喻为一种蒙面的心灵交流。或许,写手们讲述的故事更能满足现代人饥饿而挑剔的胃口,更容易接受和消化。从接受主体来看,休闲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时髦的大众话题,网络文学自然就成了当下中国社会最耀眼的“文化景观”。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不断地追问自己: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又自己回答:当然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比如说,当下流行一时的以关注生存状态为支点的新的文学表达趋势,使一部分有志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文学发展,有远见的作家陷入了尴尬境地。关注现实有什么不对?难道文学不是来源于现实吗?这个命题看似让人莫口难辩。但从文学自身性质来看,对精神现象的研究,对灵魂的探索,才是产生重要作品的路径。关注生存状态如果不是从人的精神这个切口介入,不关注灵魂的动态,而是“制造”苦难,只会使文学的翅膀愈飞愈低,精神空间愈变愈窄。网络文学的出现,或许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拐点”,难道我们不需要新鲜的力量来冲击一下吗?从根本上说,文学不仅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联系,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在网络上,文学作品始终不是一个成品,不需要读者的仰视和评论家的俯视,它如一股涡流,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网上阅读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一种特殊氛围。网友们在网上虽然彼此见不到面,但冥冥之中依然能够感觉到别人的存在。这种阅读,比起一个人独居斗室,伴着一盏孤灯静静阅读,更有人情味,也更富有时代特征。对于写作者来说,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是永不枯竭的创作动力。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都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使得它在形式更加灵活、生动、有趣。事实证明,网络文学能够引发关注和讨论的关键,在于它全新的写作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受,如处于不同时空中的多人写作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场景图片、动画甚至声音和音乐等融入作品的超文本写作等。网络文学形式上的这种创新,是由网络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那么关于表现形式方面的各种实验,就可以说是写手们超越现实与自我愿望的一种发泄和表达。随着创作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写手们所观察与构思的题材不断扩大,思维更加活跃,手法更加娴熟,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在这群人当中,将来能否产生重量级的作家?能否出现重要作品?现在下结论远不是时候。如果把这个命题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觉得是很有价值,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可以看到的是,网络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撞击是令人欣喜的,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有可能重组中国文学的格局,使中国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创造出新的文学空间。带着这样的憧憬,我毫不犹豫进入了网络文学的世界。现在看来,我写《读屏时代的写作》,也许正是源于对文学可能的遐想,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它还过于稚嫩,还呈漂浮状……缺乏厚度和重量,必须假以时日待以成长。因此,学术界对其持谨慎态度可以理解的,舆论对其进行适度制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种途径,我们也应该承认,在某种程度上它也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丝新鲜空气。如果我们暂且把当下的网络文学理解为一种新的媒体、新的传播和储存方式、新的书籍、书橱、书店甚至图书馆,或者把它视为文学讲习所和研讨会,是不是就能对它多些理解和关怀?因为网络文学良莠不齐的现状光靠排斥是改变不了的,而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培育一个良好的氛围,才是提升它的水准的有效办法。既然不可能拒绝它,就应该让它美好与强大。在时代的浪潮声中,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喧闹将会渐渐隐去,那时候文学仍然是文学;当我们不再把网络作为话题讨论的时候,文学依然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同类推荐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北大美文

    北大美文

    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只见到张竞生君的一篇“爱情的定则”。凡要讲真正完全爱情的人不可不对于所欢的时时刻刻改善提高被阴爱的条件。一可得了爱情上的时时进化的快感,一可杜绝敌手的竞争”这一书话,总是十分确实的。但是道学家见了都着了忙。以为爱应该是永久不变的,所以这是有害于世道人的邪说。道学家本来多是“神经质的”(Neurotic)、他的特征是自己觉得下劣脆弱他们反对两性的解放,便因为自知如没有传统的迫压他必要放纵不能自制,如恋爱上有了自由竞争他必没有侥幸的希望。他们所希冀的是异性一时不慎上了他的钩,于是便可凭了永久不变的恋爱的神圣之名把她占有专利,更不怕再会逃脱。
  • 哲理精粹

    哲理精粹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哲理精粹》分册,书中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还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
  •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内容涵盖了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各个情况和分析。如如何拒绝熟人的“帮忙”;如何拒绝上司的无条件“加班要求”;在面对他人的“厚脸皮”时,有哪几种拒绝艺术,不驳他人面子,又不使自己为难;如何把握与同事与上司之间的关系等。本书文字幽默、轻松,有深度。通过一个个故事和实例,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真正做到“拒绝”。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人际关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轻松生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真正做自己的书,还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 暮雨成殇

    暮雨成殇

    在失去的时候心中懊悔,懊悔说明你在拥有的时候做的不够,为什么不能在拥有的时候就做到最好呢。凌云幻天化残影,风云四季破苍寰,手中俯卧生死路,剑指风云破轮回,让我用手中的剑覆灭这万古轮回。
  • 阴阳烛之沁宇恋

    阴阳烛之沁宇恋

    一根阴阳烛,点亮前世今生,连通生死两界,燃尽人世悲欢离合!一次回眸,仿佛早已相识;再次回首,却发现原来早已相恋千年……
  • 舰少女世界

    舰少女世界

    重生到了舰少女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第九位提督大人,也是最后一个提督大人。肩负着带领美丽,羞耻的舰少女们拯救世界的伟大使命。其实就是一个有志宅带着二次元萌妹子一起打炮一起飞的故事。PS:第一人称写作,貌似不是高手不敢尝试;登场的萌妹子都有立绘和爆衣福利可查;作者渣文笔,请随意喷
  • 现代居家装修

    现代居家装修

    本书以装修风格为主题,针对装修风格的构成要素做详细解说,精选10位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透过他们的作品以及装修风格的要诀提示,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
  • 西伯利东偏纪要

    西伯利东偏纪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张艺兴我的唯一

    Exo之张艺兴我的唯一

    【朴灿烈】他是朴氏继承人,她是边氏集团总裁的妹妹,他曾对她说:“阿笙,我们认识了15年,我爱了你10年,可你从来都没有看过我,记住当你难过的时候就回头我永远都在你的身后”【张艺兴】他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小绵羊,他是工作中认真努力的张总,他还是学校了万人瞩目的校草,但他只愿做她一人的张艺兴。【鹿晗】“在你心里我永远只是那个单单喜欢跟你斗嘴,喜欢欺负你的鹿晗吗,“轩,我喜欢你,真的很喜欢啊!”【吴世勋】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对你动了心,涵~你愿意接受我吗。我爱你即使我们不可能在一次。【吴亦凡】晓绵,谢谢你来到了我的身边,记住我爱你。
  • 神秘境界

    神秘境界

    一位朋友的神秘经历,使他步入了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又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步入了佛道的禅悟境界。以此,他对世界万事万物有了超出于常人的另类解读。也许这正是千古佛道的正觉吧!可以给宇宙万物之谜一种解答。
  • 异闻总录

    异闻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特警学院高材生张汉不慎跌入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乱世,与蜀汉名将赵云义结金兰,运用现代科学历练精兵制定作战计划,收猛将揽谋士割据城池,未卜先知屡战屡胜终成一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