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7700000030

第30章 技巧篇(6)

这篇散文,作者饱含激情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上的“精灵”,赞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和它对人类的贡献。同时,作者也向人们叙述了一个无可弥补的遗憾:那本应与雪域同在的红柳,却由于人们的短视行为,空留下那“傲然不屈的英魂”和沙丘山“怒向苍穹”的空洞的眼睑。文章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中“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这句话,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又体现了作家对生活透彻的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

写作文要强调真情实感,反对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这就要求同学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和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开掘真情实感,提高真情实感的品位和层次,写出真正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思考与训练:

一、真情实感有些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二、选材要真实,对彰显文章的真情实感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三、谈谈怎样在叙事中一波三折,增强文章真情实感的效果?写一段记叙文,要求在一波三折中体现自己的情感,不少于600字。

四、怎样理解生活是获得真情实感的重要途径?写一篇短文,要求对生活深入思考,使生活情感化,理性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五、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讲 写作文要有文采

词语要生动

我们说,中学生写作文,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文采。何谓有文采呢?所谓文采要达到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词语要生动,二是句式要灵活,三是善于用修辞,四是文句有意蕴。只有做到了语言有文采,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人写文章,是十分讲究文采的。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部论语,不仅语言精炼、优美、含蓄,而且意蕴深长,富有文采,堪称古典文学之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言以文远。”何谓言以文远呢?就是文章要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可见,文采对作文的重要性。那么,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就是词语要生动。何谓词语要生动呢?词语要生动,就是要选择精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细致入微地表达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感情。要使词语生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词准确、贴切、富有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美。我们来看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这首诗,写了游若耶溪所见和所感。尤其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以声写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一个“噪”字,一个“鸣”字,用词极其精当准确,亦使动静互化,达到了传神之微妙。

二、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匀称的和谐美。我们来看荀况的《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运用四字格,可使文章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的节奏美。我们来看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形容汉阳树清晰可见,萋萋是说鹦鹉洲上的芳草浓密茂盛,两句写得生动形象。前叙昔人黄鹤,沓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凄凄满洲的景象,有力地烘托出登楼远望者的情绪。利用叠词加强语气,不仅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也能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我们再来看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遍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她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想寻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冷冷清清”是说,自己不但没有寻找到什么,反而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开篇用了七对叠词,创造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可谓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气氛。当然,叠词要用好也不容易。清代学者顾炎武提出:“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字面重复而不使人厌倦,虽繁多,而又不使人摸不着头绪。这就要用得自然,用得巧妙,回环往复,富于变化。

四、适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淳朴美。我们来看汪曾祺的小说《大淖纪事》:

没出门子的姑娘还文雅一点,一做了媳妇就简直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要多野有多野。有一个老光棍黄海龙,年轻时也是挑夫,后来腿脚有了点毛病,就在码头上看看稻船,收收筹子。这老头儿老没正经,一把胡子了,还喜欢在媳妇们的胸前屁股上摸一把,拧一下。按辈分,他应当被这些媳妇称呼一声叔公,可是谁都管他叫“老骚胡子”。有一天,他又动手动脚的,几个媳妇一咬耳朵,一二三,一齐上手,眨眼之间叔公的裤子就挂在大树顶上了。有一回,叔公听见卖饺面的挑着担子,敲着竹梆走来,他又来劲了:“你们敢不敢到淖里洗个澡?——敢,我一个人输你们两碗饺面!”——“真的?”——“真的!”——“好!”几个媳妇脱了衣服跳到淖里扑通扑通洗了一会,爬上岸就大声喊叫:“下面!”

这段描写,不少地方都运用了口语。由于口语的运用,作者向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江南乡间的风俗画,极富有生活气息,呈现出一种淳朴之美。

句式要灵活

要使文章富有文采,除词语生动之外,还要求句式灵活。何谓句式要灵活呢?就是句式不呆板,要有变化。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变换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自然有着不同的功能。我们常见的短句,往往会使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有力;长句则不同,长句会使语言表达更严密、更细致、更精确;整句往往形式对称,音韵和谐;散句则灵活自然,变化多端。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要交错使用,才能使文章变化多姿。

一、运用短句,增强语言的节奏美。短句像鼓点一样,急促、有力,运用得好,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会增强语言的节奏美。我们再来看荀况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大量地使用短句,并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具有一种节奏美、对称美、音乐美。我们再来看严阵的《你的山》:

我爱你∕我的中国∕你让我出生在∕有如此众多∕如此美妙绝伦的∕山的∕国度∕是你∕赋予我∕山之力∕山之魂∕山之骨∕有了你的∕这些山∕世上所有的∕高峰∕都可∕不屑∕一顾∕何况∕珠穆朗玛∕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就是我们∕这个民族∕高高昂起的∕头颅∥

这是一首朗诵诗,作者一开始就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有力,从而营造出一种气势,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节奏美。

二、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给人一种参差美。我们来看赵恺的诗歌《树葬》:

一棵树仿佛一个高原湖泊群:∕树干是山,∕树叶是水面。∕雨在湖边筑巢,∕雷在湖面磨剑,∕当雾正迷蒙入睡的时候,∕云汲起湖水离别了故园:∕送声音给江河,∕送色彩给田野,∕送给沙漠一个遥远的祝福和慰安。∥

草原呢?∕草原就在树的脚边。∕蓬勃、∕清新、∕恬静、∕疏淡,∕一方草地好比一座壮阔美丽的港湾。∕孤独的太阳妒嫉了:∕云播种雨,∕它播种火焰。∕愤怒好似一尊千手之佛,∕一千只手毁灭一幅泼墨山水长卷。∥

声声凄惶,∕声声愁惨。∕像孩子捶打母亲,∕小草捶打树干:∕如果是湖的群落,∕怎能让火的悲剧演出在水的门前?∥

大树忧伤,∕大树羞惭。∕大树抬起沉思的头颅,∕千万座湖泊汇聚成汪洋一片。∕穿过枝的河床,∕穿过茎的堤岸,∕一滴,∕一滴,∕一滴,∕滴滴鲜血流向大地深处,∕树的鲜血复苏了草的梦幻。∥

大树却残损在干渴中,∕铜枝铁干,∕悲壮孤单。∕枯焦的叶片悄然落下,∕一张张,∕一簇簇,∕一团团,∕像自悼,∕又像苍天在抛撒纸钱。∥

小草捧着落叶像捧着挽幛,∕落叶无言,∕小草也无言。∕这当是世界最恢弘的葬礼了,∕小草无边,∕思念也无边。∥

这首诗将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交错运用,给人一种气势悲壮、奔放自如,错落有致,铿锵有力的审美感受。

三、注意句式变换,形成一种新奇美。不少同学在写作中,似乎形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只注重用陈述句,很少用其它句式。这就使文章单调、乏味,缺少虎虎生气。那么,又怎样使文章有活力、有生气呢?这就要注意句式的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可交错使用,使文章呈现一种新奇美。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接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悼文,也是一篇声讨反动军阀的檄文。作者回忆了刘和珍的一些往事,追记了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表达了对英勇献身的烈士的沉痛哀悼,揭露了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以及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文章运用了多种句式,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交错运用,使文章用语犀利,感情激越,显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语言积累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善于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用好修辞,可以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和传情,可以使文章色彩斑斓,引人入胜。那么,又怎样才能用好修辞呢?我以为,应该用好以下几种修辞:

一、排比。排比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排比用于叙事,语意畅达;用于抒情,节奏和谐;用于说理,条理分明。我们来看王怀让的诗《中国人,不跪的人》:

天,我们不跪!∕地,我们不跪!∕神,我们不跪!∕鬼,我们不跪!∕权势,我们不跪!∕女色,我们不跪!∕美元,我们不跪!∕洋人,我们不跪!∥

二、比喻。何谓比喻?比喻就是我们所说的打比方。它是借事物的相似点,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所要表明的事物。运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通俗。比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体(被比的事物)、二是喻体(作比的事物)、三是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运用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比喻和被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似;二是比喻和被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极不相同。比喻的两个方面都不可忽视。忽视了前者,比喻就不能成立,忽视了后者,便不再称为比喻。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雪》:

孩子们呵着冻得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罗汉。

这是一个明喻,鲁迅先生用“紫芽姜”来比喻孩子们被冻得通红的小手,具体、形象、生动。我们再看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死,消灭不了她,∕她是太阳,∕离开了地平线,∕却闪耀在天上!∥

这是一个隐喻。作者用夜明珠放射光芒和太阳闪耀在天上,来说明张志新烈士的牺牲对人们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我们再来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的《春联儿》:

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这是一个借喻,拿吃东西的咀嚼来比他反复看信的情景,亲切、生动、传神。

三、引用。引用就是在写作时,引用别人的现成话(语录、诗句、成语、史实、格言、典故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以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启发性和表现力。我们来看刘则渊的《绚丽的莲花》:

我们赞美莲花,不仅在于它形态之美,而且还由于它精神之美。“出污泥而不染”,是宋人周濂溪对莲花的赞语。根茎生于污泥而花瓣却洁白无瑕,从腐土吸取营养而花蕊却馨香可闻。

作用引用周濂溪的“出污泥而不染”,来说明莲的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四、拟人。拟人就是把物比作人,从而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我们来看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百合花的兴奋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情色彩。

除了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外,还有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可以综合运用,使文章感情浓烈、熠熠生辉。

文句要有意蕴

我们说,文章体现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句要有意蕴。所谓意蕴,就是文章内在的意义或含义。古人云:“句中若无意味,譬之山无烟云,春无草树,岂可复观?”我们说,好的文章,不管你是什么文体,不管你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会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能给人留下较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那么,又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呢?我以为常见的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巧用省略号。行文时,把读者根据语境可推知的内容不再写出,用省略号来代替。我们来看美国小说家弗·达尔的《离别的礼物》: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

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同类推荐
  •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自地球出现生物以来,经历了约30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如今地球上大约有500~1000万种生物。物种灭绝本是生物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现象,物种灭绝和物种形成的速率也是平衡的。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兴起以后,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其中仅高等植物每年大约灭绝200种左右。
  •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青少年必读经典)

    诗画妙语带你领略中华文字诗歌画作的博大精深,为你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文化视觉。
  • 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精彩故事与人生哲理结合,闪烁智慧的光芒。好心念、好性格、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用丰富的资料性图片,让你体会成功人士的魅力。心态主宰你的成败,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习惯影响你的一生。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基本要素。《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你提供培养好心态的技巧、炼就好性格的方法、养成好习惯的招数,定能让你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幸福的人生。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发现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发现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往事随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往事随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当我们抛开一切生活中的琐事和纷扰,面对自己,面对头顶那一弯月亮时,往事便涌上心头。往事如歌,因为它留在你的心里了,虽然它已过去很久了。那些留下来的,必定让你感怀不已。将随想的往事诉诸笔端,定然有它的动人之处。
热门推荐
  • 你若在,我便爱

    你若在,我便爱

    夜晚总是太寂寞,没有一个人会去安慰一个爱哭的女孩。。。“她的心灵比任何人都脆弱,做错了事比任何人都自责,即便不是她做的。她只有不断地自我安慰才不会变成泄了气的皮球。表面上一味的若无其事,心中的浪涛早已翻江倒海。”“你不了解她,更不配爱她。”(注意:若本书与《彼此,在彼岸等候》有相似之处请不要太在意)
  • 陈缘

    陈缘

    前世被爱伤透了心,为了一段尘缘,不得不再入红尘。发誓不再相信爱情的她,今生能否获得圆满?
  • 猎龙图

    猎龙图

    一代强者重生,为什么而战?大敌在前,到底时选择光明,还是坠入黑暗?
  • 剑魔在天

    剑魔在天

    剑魔复活,森林大地将在面临危机,七剑将如何面对?
  • 黄土飞升录

    黄土飞升录

    千人围杀,万人追剿!王阳被围葬圣崖之巅!看着已经被腐蚀的右脚,上面已经没有了血肉,只剩下粼粼白骨,再看着围杀他的千千万万的正义之士,王阳的眼神充满了血灰色,他早已疯狂、早已魔障。面对腐蚀得只剩骨头的右脚,他狂笑间就是一把扯下他的右腿骨,痛呼:“千锤百炼为此身,不意今朝轻损毁。”“如此无用之躯体,不要也罢!!愿将此躯还青天,从此世间无疯魔!!”欢迎大家收藏点击我的新书《儒师》,在右下方作品推荐里就有,点击进去就可以了。有票的也请投给《儒师》。谢谢!!大家就收藏一下吧,反正也不占地方,就麻烦各位读书人点击一下左边的收藏好了!谢谢!!!
  • 七情七绝传

    七情七绝传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我们生而平凡,求死而伟大。人生总总,不过一抔黄土,掩尽风流。
  • 长发,为你离殇

    长发,为你离殇

    转世加校园嘞,不知道这本书能不能坚持写完。。。叶以沫,顾相濡,,前世情人,来世搭档,分道扬镳,这一世,我为你耗尽精元,来世,该你来找我了。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

    固守情操不为利动的子罕,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青少年应该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
  • 凤栖梧之石头森林

    凤栖梧之石头森林

    幸福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当我们以为自己在爱着的时候,是否真的就足够当我们以为自己拥有一切的时候,摊开掌心,却不过一片空白
  • 金箓斋忏方仪

    金箓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