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2800000022

第22章 葫芦河畔(2)

随着男性地位的上升,葫芦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改变,在象征女性的意义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又发展出象征男根的意义。这意义的改变,更主要的是因为远古先民对葫芦的内涵的理解,也就是说先民祈望男根之“种”如葫芦般地多籽。比如,临潼姜寨遗址二期出土的彩陶葫芦瓶,就是男根的象征。在苗族的祭祖的仪式上,礼师将盛酒的葫芦置于下身,用来象征男根,然后向妇女做性交的表演动作。台江、剑河一带的祭祖仪式非常特别,祭祖家族的妇女们盛装经过矮桌,礼师手持装着酒的葫芦,并放置下身处,当妇女们登上矮桌时,撩起围裙表示受射。当杀牲祭祖的高潮时,司仪用葫芦盛着酒水,象征性地向盛装的妇女们洒去,以祈求人类繁衍。华北、东北一带的民间,姑娘们出嫁时要在织物上绣“子孙葫芦”,即使至今,许多地方的民间仍将男孩子的生殖器称为“亚腰葫芦”;在道教仙话和民间传说中,神仙总是用葫芦装长生不老的金丹玉液,生殖崇拜的葫芦已经演变为吉祥物。

这些都表明葫芦自身不仅具备生殖崇拜的意味,并且具有阴阳双重品质。葫芦之所以具有阴阳双重品质,关键还是在于它是母体的象征。因为母体虽然是女性,但她既能生男,又能够生女,而葫芦既能够象征男女合体交媾,又能够象征母亲生男生女。因此,葫芦既能象征女性,又能象征男性;葫芦就是生“二”的那个“一”。女娲和伏羲既然是兄妹始祖,他们的源头也就与葫芦自身的象征形态重合了。女娲代表阴神、伏羲代表阳神’阴阳合和,就像一只合体的葫芦。这也正是女娲、伏羲出于葫芦,而女娲、伏羲作为人类始祖或“造物主”的种种传说的依据。

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女娲、伏羲与葫芦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比如,在西南苗、瑶、彝、黎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伏羲、女娲同乘葫芦避洪水,洪水后二次造人的神话故事。他们兄妹因乘葫芦而免于被洪水灭顶。洪水退后,人类灭绝’于是兄妹为繁衍人类而结为夫妻,成了二次造人的兄妹始祖。葫芦实际上成为伏羲、女娲一母同胞的象征。有些传说称各族的祖先都是从葫芦中生出的,正是根据这些传说。闻一多先生做出结论:女娲与伏羲“本皆谓葫芦的化身,所不同者,仅性别而已”。遗憾的是,闻先生没有看到葫芦身上具备的生殖崇拜的意义,却认为女娲与伏羲是南方葫芦图腾的产物。如前所述,女娲、伏羲的形象是复杂的多样的,况且,所谓“图腾”,在信奉图腾物的民族那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通常具有异常神圣的性质,是绝不可以随便用作食物和日常器具的。所以,“葫芦图腾说”很难成立。

葫芦生人的神话,不仅与女娲、伏羲兄妹始祖神话关系密切,还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黏合交织在一起。比如常州的一则神话就是如此,它将伏羲、女娲同盘古黏合起来,但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再造人类的原初形态没变。这则神话是这样描写的:

盘古开天辟地后,精气变成了一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浮。千万年后,洪水退落,葫芦流落在高山顶。一天,葫芦破开,里面跳出了伏羲、女娲兄妹俩。伏羲欲繁衍人类,向女娲求婚。女娲提出用“追赶”方式卜婚。伏羲反方向赶上妹妹后,二人结为夫妻。生了十八对子女,从此,世上便有了人类。

这一则神话的一些基本原初形态都在,比如葫芦、洪水、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卜神旨等等。但是,却多了一位作为天地开辟的大神盘古。那么,盘古与伏羲、女娲的神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黏合呢?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观点,伏羲就是男“葫芦”,女娲就是女“葫芦”。而盘古最初见于书面的文字形式是“盘瓠”。《说文》载:“盘”,“承盘也。承盘者,承水器也”。古代盘与盘可通假,所以“盘”即“盘子”。“瓤”,“匏也”。匏、瓠都为葫芦科植物,所以匏、瓠也就是葫芦。两个字加起来,“盘瓠”、“盘古”就是“葫芦”。伏羲、女娲是葫芦,盘古也是葫芦,那开天辟地的盘古与伏羲、女娲岂不是一个神了?其实,盘古是葫芦,是整体的葫芦,伏羲、女娲也是葫芦,是一分为二、阴阳两半的葫芦。分而为伏羲、女娲,合而为盘古。这就是盘古和伏羲、女娲的关系。

二、卦台山市与生殖崇拜

由于女娲造人的神话与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的神话之间存在着时代上的前后顺序,所以确认了女娲造人神话的源头之后,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神话的源头应该是不证自明的。但是,为了增强本书的说服力,我们继续寻找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神话的源头。为此,我们来到天水市北部的葫芦河畔进行田野调査。在距离天水市区西北方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宽阔平坦的川道,叫“三阳川”。渭河由三阳川西口人川,渭河人川处有一座形态特别的小山,BL)“卦台山”。据当地人传说,伏羲就是在这座小山上画的八卦。卦台山附近还有所谓“龙马洞”、“分心石”等与伏羲画卦神话相关的景点。卦台山上有风格古朴的伏羲庙建筑群,是上世纪80年代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的。卦台山一带流传着很多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

(一)胡缵宗的《卦台记》

最早对卦台山进行全面描绘的是明人胡缵宗。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一号鸟鼠山人,明代秦州秦安(今秦安县)人。曾任山东、河南巡抚,督察院右副都御使。他所作的《卦台记》义是我们今天了解卦台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重要的文献资料。登临卦台山,感慨颇多,欲为之文,但是阅读了胡缵宗的《卦台记》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还是将胡氏的文章解释一遍,也许效果会更好。胡氏在其《卦台记》中开篇道:

成纪之北约三十里,曰三阳川。其西北隅有台焉,羲皇画卦处也。

“成纪”就是现在的天水市区,三阳川与天水市区相距15公里,与胡文记载相符。在三阳川的西北角,也就是渭河入川的西口,有座台地,传说是伏羲画卦的地方,就是今天所谓的“卦台山”。接着胡氏又对“成纪”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

夫成纪,故名地也。汉为郡,唐为州,宋为军,国朝亦为州;然自晋及南北朝,与雍州并称焉。

“成纪”之所以有名,就在于传说是伏羲降生之地。汉代始设为郡,唐代改设为州,宋代设置为军,国朝也就是胡氏所处的明朝,又改为州。自晋代直到南北朝时期,成纪与雍州并称于世。接着胡氏又介绍了卦台山附近的地理环境。他说:

陇抵亘于东,朱囷雄于西,峤塚屏于前,崆峒望于后;汉起于南,渭衍于北,乃生羲圣。而三阳则渭河纳陇河处也,今为三阳里。

陇山属于秦岭山脉,横亘于甘肃和陕西之间,所以在成纪的东部;朱圉山雄踞于成纪之西;蟠塚和崆峒山共同构成成纪的前后屏障。成纪的南边是汉水,北边是渭河。陇河就是今天的“葫芦河”,在葫芦河人渭河的地方,叫“三阳”,当时叫“三阳里”,就是现在的“三阳川”。关于“三阳”的意思,胡氏解释说:

三阳云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

原来所谓“三阳”,就是太阳一天经过卦台山上空的三个位置。因为卦台山的特殊地理位置,登临此山,观天象的视野比较开阔。日出东方的时候,卦台山是一片蒙昽中的荧亮;太阳中天的时候,卦台山上一片朗日;夕阳西下的时候,从卦台山望去,金光万丈。卦台山在三阳川中的位置,胡氏在文中如此描绘:

卦台俨于南,长山负于北,龙马山集于西,尉迟峡约于东;承渭于上流以资沃,纳陇于下流而纳污。

卦台山是从三阳川南山延伸出的一个台地,台对面就是长山。龙马山在卦台山的西侧,三阳川的东口,就是“尉迟峡”。整个三阳川,承受着渭河水的灌溉,而葫芦河则蜿蜒穿过秦安北部的丘陵地带,最终在三阳川汇人渭河。一条河的终点,自然泥沙俱下,所谓“纳污”也。胡氏文中对卦台山的具体描绘,很是传神。他说:

故是台也,前揖卦山,卦山若屏若拱;后俯龙马山,龙马山若围若犄(渭水环乎其北,周道修乎其南。而卦台自西倾南(属岷州)蜿蜒随渭引漳而来,来至三阳川之东南而止。于其将止也,突出一小山,其出如维(即地理家所谓蜂腰然者),其止如伫(即地理家所谓山皆大,此山独小,小者为尊);自上视之如缀珠,自下视之如充纩。高可若千丈,广可若千亩。其峦层起,俯视之如台之出,其周壁立,仰视之如台之升,故古今谓之卦台(亦谓之卦爻堡,俗讹称为蜗牛堡)。

卦台山的前部突起,是整个山最高的部分,像拱起的屏障;龙马山环抱在卦台山之后,登其顶时似围靠于龙马山之怀。卦台山北脚下,渭河水环绕而过。山南有路可拾级而上。卦台山山势自西向南沿当时属岷州地界的渭河、漳河蜿蜒连绵而来,至三阳川的东南处截止。在其将止的地方,突出一座小山,就是卦台山。其与南部群山有一段状如蜂腰的山脉相连,卦台山伫立在渭河畔。从上往下看,卦台山像颗宝珠;从下往上看,此山像充实的棉屯。其最高处达千丈,方圆近千亩。无论俯视还是仰视,此山都如台状,所以叫“卦台”山。此台亦称“卦爻堡”,民间讹称“蜗牛堡”。因为,卦台山远远望去,的确像只蜗牛。胡氏接着说:

龙马山自西倾北(属洮州郡)迤逦约渭截陇而来,至三阳川之西北而止,于其止也,循渭之滨,若启轩开襟,约台然者。而台与龙马山相若相远,而实不相连也,盖界以渭矣。

卦台山北靠的龙马山,处于三阳川西北处,由渭河沿当时属于洮州郡的陇河流域自西向北迤逦而上。龙马山脚沿着渭河展开,似开启的门户,迎卦台之山人怀。卦台山与龙马山遥相对视,若近若远,其实两山并不相连,中间以渭河为界。胡氏接着又对渭河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他说:

渭水自陇西首阳县鸟鼠山东流,经襄武、螈道、冀三县,乃受荆泉诸水,出岑峡,经新阳川(至三阳里),自西循北,迳东沿洄台下。其溪才容其流,而两岸皆滨山;其水若为台环抱然者。

渭河的源头就在陇西首阳县的鸟鼠山。源出之后向东,流经襄武、羱道和冀县,中途汇集了荆泉等河之水,出岑峡,然后经新阳川到达三阳里。进川之后,从川的西口开始北流,然后向东,流经卦台山脚下。两山相夹,恰好容得河水的流量,河的两岸都与山相连。渭河水环绕卦台山而过,如同怀抱着卦台山一样。胡氏接着描述登上卦台山时的感受。他说:

故登台而望之,视卦山若却若顾,视龙马山若抱若倚,视渭水若环若带,视新阳川若吞若吐,视三阳川若沈若浮,视陇水(俗称为葫萝河)若引,视长山若附。

登上卦台山,远望卦山(即郢山,天水市区北面,现称凤凰山),与卦台山遥遥相顾;近处的龙马山,卦台山似倚靠在其怀抱之中;视山脚下的渭河水,则如巾带环绕。西望新阳川,有山峦遮掩;东望三阳川,在暮霭中沉浮。远眺葫芦河蜿蜒流入渭河,北面的长山,似乎要依附而来。面对卦台山如此的环境和地势,胡氏不禁发出感叹:

故二山一水之间,其台若坐若盘,而羲皇观天察地于此,画卦于此也。岂天设此以后其神哉?抑地因此以兆其灵哉?夫岂偶然哉?

卦台山就坐落在这两山一水之间,山势之稳,如老僧盘腿打坐。这里正是当年伏羲观天象,察地貌,画八卦的地方。是上天设此台然后使其有神性的吗?还是以此地貌以预兆灵性呢?这样的山势难道是偶然的吗?

嗟夫!岷(《一统志》:即陇山之南首,在陇蜀之交),江之源也;峤塚’汉之源也;鸟鼠,渭之源也。河出于昆仑,扬于积石;洮出于西倾也;陇出于陇首也。则西北山水皆自陇而之东南,支委繁衍不有渊源耶!是羲皇之所以毓,而卦爻之所以画也。

在甘肃与四川交界处的岷山,是嘉陵江之源;蟠塚山,是汉水之源;而鸟鼠山则是渭水之源。黄河源于昆仑山,由积石山开始向北流。洮河由东向西在积石山注人黄河。葫芦河则源于陇山北部的边缘地区。西北的山和水都从陇山向东南延伸,这里是渊源之地啊!这正是羲皇孕育于此,八卦勾画于此的原因。显然,胡氏确信卦台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他的依据是:

郡人相传:台有羲皇遗画,着雪即融。今候之无验。盖居人见诸田畦界址,横直层列卦山之麓,有类于画,雪将融而形益彰,遂指以为先圣灵迹。不知羲皇,天生圣人也。务骇人观听而遗是踪,示人以黎邱之幻耶?抑岂居人仰瞻圣皇,不欲见其遗台荆棘也,互为相传耶?然画不在台,今在册矣;亦不在册,今在人矣。

据其家乡人传说:卦台山上有羲皇遗留下来的图画,雪落在上面会即刻融化。但是,胡氏在下雪时观看,却没有验证此传说。据胡氏推测,也许是家乡人见到三阳川里的地埂田畦,横竖规整地排列于卦台山侧,就像图画一般,尤其是在雪将要融化的时候,其图案越发清晰,因此说这是伏羲画卦的遗迹。岂不知羲皇是天生的圣人,怎么可能留下这种令人惊骇的遗迹,在蒙昽的山色与田野间给人以幻觉?或者是当地人想瞻仰羲皇,却不愿意看到这遗留的卦台被淹没在荆棘之中,所以才这样相互传说的吧?然而,伏羲所画已不在卦台山,而在书册中;也不在书册中,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人们口传耳授的传说中。

胡缵宗的《卦台记》不但将整个卦台山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勾勒得十分清楚,而且对关于伏羲神话的传说,也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他虽然没有“神话”这个概念,但是他显然将伏羲理解为具有神力的圣人。所以,不会相信有能够被证实的神迹存在。他最终认定,伏羲的神迹“今在人矣”,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认识。即使对我们今天研究伏羲文化,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二)反驳几种不同观点

然而,人们对卦台山的神话传说并非都与胡缵宗先生一样。即使是现代人,也未能免俗。他们不仅神化当时的历史,而且运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论证伏羲在此画卦的确实性。为了进一步说明笔者的观点,现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于后。

第一种观点认为,卦台山是“风水之台”。看风水,亦称堪舆,这本来是古代方士的一种方术。现代人也将其装扮成环境科学。在此暂且不对看风水是否是环境科学下结论,仅就有人用风水的观点,论证伏羲在卦台山画卦的确实性,表示笔者的不同看法。

上引胡缵宗的《卦台记》,的确也说卦台附近的山水“是羲皇之所以毓,而卦爻之所以画也”。然而,在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的《卦台山》一书中,引用了吴耀彰的文章《伏羲画卦台地理验证》文。据说这位先生世居三阳川卦台山麓吴家庄,其祖上从清代开始,即以阴阳职业传家,精通勘舆之学,对三阳之地理更是见解独到。书中称赞其文“高屋建瓴,分析透彻”。该文说:

渭河由西而来,在三阳川碗蜒东流,在卦台山和东西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而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个三阳川犹如一幅巨型的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雪后登卦台遥望,图形格外显明。

同类推荐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沉思录Ⅱ

    沉思录Ⅱ

    本书汇集了爱比克泰德其中的部分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
热门推荐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网游之血战江湖

    网游之血战江湖

    虚拟现实技术成就了无数人,其中也包括梅石。可惜短短一年,正在事业全速发展的时候,梅石被逼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转而进入游戏《血战江湖》。在那里,他重新站立起来,继续着他传奇的人生……
  • 鬼域传灯录

    鬼域传灯录

    都市少年神棍霍小强,偶得上古道术密卷《玉简十三诀》,从此践踏妖魔,擒杀鬼怪。金玉在手,美人在怀。说不尽的鬼域奇事,道不完的妖魅怪谈!
  • 美人鱼一样的爱情

    美人鱼一样的爱情

    两个从小就认识的人,因为别人的嫉妒,所以不得不受了那么大的苦,好不容易才看清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却要嫁给另一个男人。终于克服万难,和最爱的那个人在一起,却又面临新的追求者和问题。她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最后在沉重的枷锁下选择离开。她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的灵魂吗?一切,即将开始
  • 寻天碑

    寻天碑

    相传修炼到极致,封神踏仙,寻得天碑,便可获得高于天道的秘辛,从此超脱天地,唯我独尊……因修歧,而天碑。这便是,“逆天修”的由来。但,或许只是无稽之谈罢了……
  • 修士的都市情缘

    修士的都市情缘

    一场生死,改变了武君的人生。他练功、泡妞、打抱不平,按照自己的意愿,高冷潇洒地一步步走向巅峰。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老公出国之后的日子

    老公出国之后的日子

    从一个离开大学不久的女生,突然变成已婚女人,然后与自己裸婚才一个多月的老公又出国奋斗了。独自在家的自己,该如何的面对这种突如其来分离?该如何面对这个没有依靠的陌生城市?我的美丽如烟花般盛开在别人的天空,落下的灰烬覆盖了我灵魂的土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艰难,难以诉说。未来是怎样的,谁都不敢断言,我,也在期待着故事的结局……
  •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带进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黑暗期……清朝又是一个神秘的时代。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这四大清宫谜案悬疑数百年,至今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 注定相遇——伯贤

    注定相遇——伯贤

    可耐的女主重生了,详情请慢慢看。。。。。有一种奇葩剧情,女主本来是一个普通学生,后来受到打击自杀,这一天正好是一个人车祸,幸运的女主重生了,变成了出车祸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