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2900000012

第12章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日常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作斗争和进行各种劳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因撞击、扭、跌等损伤而引起疼痛,此时,便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或消散肿胀,或改善功能障碍等等。在人类一代一代与疾病抗争的亲身体验中,从原始的、本能的动作中,逐渐发现这种抚摩、按压动作,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可以被视为推拿手法的起源。因此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推拿手法的运用。

一、推拿手法的命名与分类

(一)手法的命名

由于历史沿革、地理分隔、师徒传授等各方面原因,手法命名方法尚无统一的规范。归纳命名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动作形态而命名如:推、拿、搓、捻、背、按、摩、擦、捏、挤、拧、刮、击、拍、揉、掐法等。

通过医者手法,使病人产生相应动作而命名如:伸屈法、旋转法、摇法等。

依照手法作用而命名如:顺法、理法、和法等。

以施术部位命名如:开天门、抹太阳、推攒竹、运内八卦等。

以辅助器械和手法动作相结合而命名如:桑枝棒进行击打,称为“棒法”。

以肢体不同部位的动作而命名如:指拨法、肘压法、指摩法、掌摩法等。

顺其传统的名称而命名的如:一指禅推法、肘压法等。

因此手法的命名存在着命名原则不统一。常常在临床上,出现一种手法依不同的原则命名而产生名异法同、法异名同的情况。

(二)手法的分类

中医推拿手法素以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手法丰富、技巧性强、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著称。目前,手法见之于文字的至今约有400余种,而流传民间则更多。但临床应用中由于流派的不同,一般常用的不过100多种。由于历史原因,推拿手法的动作和名称各家各派说法不一,手法分类有下列几种。

根据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叩击类、挤压类、运动关节类手法。

根据推拿手法流派分类:如一指禅推拿手法、法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手法。

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如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根据手法作用分类;如解痉类、开窍类、行气类、发散类、整复类手法。

根据手法作用途径分类:如刺激性手法、矫正性手法、松动性手法。

根据手法轻重分类:如阴柔型手法、阳刚型手法。

根据习惯应用分类:如常用手法、一般手法、主要手法。

根据治疗过程分类:如准备手法、治疗手法、结束手法。

根据病证分类:如正骨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

根据推拿术式分类:如单式手法、复式手法、复合手法等。

由此可见,手法分类和命名一样,也未能统一。

二、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基本手法、复合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手法虽然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1.持久

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刺激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起到改变机体病理状态的作用。

2.有力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使手法达到一定刺激量。因此,有力的含义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所需要之力。手法有力是一种技巧力。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并借以调整力的大小,施加恰当的手法力。施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来说,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臀部)操作时,力量可稍重些,而肌肉薄弱的部位(如胸腹部、头面部)力量可稍轻些;青壮年患者,力量可稍重,而老幼患者,力应稍轻些。此外和季节、气候也有关,如秋冬季节,肌肤腠理致密,治疗时力应稍重些,相反春夏季节,肌肤腠理稍疏松,力应稍轻些。总之,手法力量的不及或过之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施加恰当的手法力量。

3.均匀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手法力量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使手法操作既平稳而又有节奏性。

4.柔和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以上几个方面,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逐渐降低患者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黏滞度,使手法功力能够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更趋柔和。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而有之,缺一不可,手法只有达到上述的要求,才能达到深透,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运动关节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操作的基本技术要求是稳、准、巧、快。

稳是对运动关节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本身而言,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一般来说,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运动目的,可根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

准是对运动关节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的运动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手法应用指征,即明确诊断;其次,在手法的操作的过程,定位要准确,如施行拔伸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使应力更好地集中于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脊椎屈伸和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指的支点位置,使应力集中于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

巧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施力应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运动关节类手法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

快是对运动关节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一般是在关节活动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发力;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寸劲”;其三,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长过大。

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推拿手法运用时的体位

在进行手法操作治疗过程中,常要根据病变的部位,病人的病情和医者运用手法的需要,随时改变体位和姿势。体位或姿势是否恰当,与手法的施展及治疗效果都有密切关系。在选择体位时,应考虑到既有利于患者肌肉放松,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体位,及以有利于医者手法操作的方便,并能轻松省力为最佳。

手法操作时的体位,是指患者的体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体位,有卧位、坐位和立位三种。卧位和坐位较常用,立位较少用。在卧位和坐位中,又分为以下几种。

(一)仰卧位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头垫枕,下肢自然伸直,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此体位适宜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的正面部位的操作治疗运用。

(二)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头颈偏向一侧或正位于枕上,全身肌肉放松,上肢自然置体两侧,或曲肘置于枕上,下肢自然伸直,呼吸自然。此体位适宜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部位的操作治疗运用。

(三)侧卧位

根据病变部位操作的需要,左右侧卧位均可。上肢自然置于体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屈曲。此体位适宜一侧上肢外侧、肩部、臀部外侧及下肢外侧部位操作运用。

(四)端坐位

正坐位,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患者坐于方凳,足落地,膝关节屈曲90度或小于90度。此体位适宜于头面、颈肩、上背部操作治疗运用。

(五)俯坐位(屈肘前俯坐式)

患者坐于凳上,上身略前俯,屈肘,前臂支撑于膝上或桌上、椅背上,沉肩直背,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此体位适宜背部的擦、拍、肘压法等手法操作治疗运用。

总之,患者的体位要处置得当,使需要操作治疗部位处在一个舒适放松的体态下,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

四、推拿手法的补泻

手法在人体表操作时,虽无直接的补和泻的物质进入病人体内,但手法在治疗中的补泻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机械地把某一种手法称之为补法或泻法,只有把手法的运用与具体治疗部位、经络、穴位联系起来,才能体现补泻作用。

手法操作中,凡刺激较弱、较浅、作用时间较长的手法,具有兴奋作用的属于“补”的范畴;反之,凡刺激较强、较深、作用时间较短的手法,具有抑制作用的属于“泻”的范畴。

手法的补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从经络循行的方向来说,手法沿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泻。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从气血运行的方向及四肢与躯干方向来说,向心性的操作手法为补,离心性的操作手法为泻。即“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从手法刺激的强度来说,轻刺激操作手法为补,重刺激操作手法为泻。即“轻为补,重为泻”。

从手法的旋转方向来说,顺时针方向操作的手法为补,逆时针方向操作的手法为泻。即“顺转为补,逆转为泻”,“旋推为补,直推为泻”。

从手法频率快慢来说,操作频率快的手法为泻,操作频率慢的手法为补。即“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从治疗时间来分,治疗操作时间长的为补,治疗操作时间短的为泻。

总之,所谓推拿的补泻作用,只有把手法与治疗部位(或经络穴位)相结合起来才能有其临床治疗的实际意义。

五、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

手法在临床治疗操作中,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病变部位、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而定。治疗操作时间太短,可能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说时间长短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一般说来,对运动系统疾病一般一个部位的手法操作宜10~15分钟,对内科、妇科疾患的治疗时间可在20~30分钟。对病变部位大小来确定治疗时间的长短,病变大的部位,治疗操作时间较长,局限性范围较小部位治疗操作时间宜短。

推拿治疗中往往以多种的复合性手法操作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因而手法的种类与治疗时间的长短也有很大的关系。推、摩、揉法在具体部位上,操作时间较长,而拿、按、抖、扳法,在具体的部位上操作时间较短。

六、手法操作时注意事项

1.诊疗室内应配置适当的治疗床及凳椅。治疗床和凳椅最好是可以升降,以便调节高低方便手法的操作。诊疗室内并应配置常用的“介质”,即治疗用的药水、药膏、药粉及热敷用的毛巾等。

2.治疗用的治疗巾及枕垫,应有一定数量,宜以质软的棉质类制品为宜。

3.医生要详细诊查病情,根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切忌盲目。

4.治疗前要将推拿治疗的方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治疗时如何协作,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向患者详细说明,以期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5.医生在进行操作前要检查自己的指甲是否过长。一般来说,医生要经常修剪指甲,手上不应戴有其他装饰品,以免擦破损伤患者体表皮肤及影响操作治疗。

6.手法操作时,一般要用治疗巾覆盖患者治疗部位肢体。如果要直接在患者体表操作,要裸露体表,应向患者说明。

7.手法操作顺序一般是先轻后重,由浅而深,自上而下,从前到后。在实施中除强调按顺序进行外,还应根据情况调整手法的强度、顺序和时间。

8.根据病情可嘱病人作自我推拿或功能锻炼及配合练功。

七、手法的禁忌症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是通过手法作用于机体后,对许多病症产生治疗效果的,在使用中有一定的禁忌。

1.烫烧伤,皮肤已破损者、皮肤病患者,禁止在损伤皮肤的表面使用手法。

2.外伤性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疾病的患者,禁止使用手法。

3.神志不清的患者(酒醉、重症精神病)一般不作手法治疗。

4.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不宜做手法治疗。

5.急性颈椎及脊柱损伤、外伤所致的骨折,在诊断不明前,禁止使用手法。

6.妇女经期及孕妇,在腰及下腹部禁止使用强刺激手法。

7.剧烈运动后,饥饿者不宜重手法操作。

8.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心、脑、肺疾病及体质虚弱者不宜使用强刺激手法。

八、推拿手法操作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

手法在临床操作中作为推拿疗法主要治疗手段,对很多疾病及其适应证,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可能由于个体差异与施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及异常情况。

(一)晕推

患者在手法治疗中或手治疗后出现头昏、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出现惊厥、昏倒等现象称为晕推。

晕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过于紧张、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过度饥饿,或因医者手法用力不当、操作时间过长而造成。

当出现晕推时,应停止手法操作,让病人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给病人喝茶水及白糖水或白开水,一般经休息后就会好转和解除。如果晕推现象不能缓解,且严重,应及时掐人中,拿涌泉、拿合谷,掐十宣,按足三里,促其苏醒。也可用针刺或药物治疗,重者转科急救。

对于晕推的预防:当病人紧张时,或初次接受治疗时,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手法治疗的恐惧感。对体质虚弱患者、过度疲劳者,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对于过度饥饿者,在接受手法治疗前可适当进食,稍休息后进行手法治疗。另必须注意治疗室空气流通,环境安静。

(二)出血

推拿操作中,除刮(拧、挤)痧等特殊的治疗手法外,一般无皮下出血现象。若出现局部皮肤肿起,以及皮肤出现青紫的现象,是由于皮下出血的缘故。

当出现皮下出血时,在24小时之内可进行适当的冷敷。24小时之后可在局部进行轻柔的按揉摩、湿热敷等。

对于皮下出血的预防:在手法治疗前,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手法治疗的力量要适当,并对患者作好解释。

(三)脱位、骨折

手法操作用力不当、过重或粗暴,会发生脱位、骨折。

出现脱位时,要及时进行整复;骨折时要及时进行固定。对疑有骨折的患者,要明确诊断,可拍X光片检查。手法治疗中脱位、骨折的发生,多由于手法过重、关节活动超过生理活动范围引起,因此,在手法治疗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力量,尤其是使用运动关节类手法时,活动范围要由小到大,一般不要超过生理功能位,并在操作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表情变化。

(四)破皮

用擦法或指揉法时,会出现皮肤破损情况。这是由于手法动作要领掌握不当的缘故。因此在使用擦法时,不能硬性摩擦。使用指揉法时,要柔和。皮肤损伤后,应在局部涂上红药水,且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

(五)烫伤

使用湿热敷时,操作不当会出现烫伤。因此,选用湿热敷时的毛巾要厚实柔软,热敷时要放平,且注意观察。出现烫伤后,一般在局部涂抹油类就会自愈,如出现水泡,可用湿生理盐水冲洗患处,以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以免感染;如表皮已脱落,可修剪边缘,再涂以紫药水或磺胺软膏,并加包扎。

(六)其他

如妇女在经期及孕期,不宜在腹部和腰部使用手法;对习惯性流产者,不宜在感应较强的四肢穴位采取强刺激手法,以免造成流产现象。此外,有皮肤感染、溃疡的局部,一般不宜使用手法,以防止产生不良的后果。

九、推拿手法练习方法

手法作为一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规范与否和熟练的程度如何就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手法必须进行认真、刻苦的练习和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尤其对某些技巧难度较高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振法等。应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手法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各手法的动作要领和要求以及动作技巧、臂力、腕力、指力的锻炼。但重点在于掌握手法操作的动作要领与要求。目的是锻炼单个手法操作的技巧性和功力。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一)米袋(沙袋)的练习

准备一个长约26厘米,宽约20厘米的布袋,内装大米或黄沙,一般装至4/5左右,然后缝合袋口,另备用同样大小的布袋,作为套子。开始练习时,米袋可扎紧一些,这对练指力、掌力、腕力、臂力有好处。以后随着手法的熟练,米袋渐渐放松,或改用沙袋,沙粒较米粒为轻,这对手法的柔和、均匀有益。如有条件,最后再改用装有碎海绵的布袋,这种布袋有弹性,为下一步人体操作打下基础。

把米袋平放在桌面上,主要练习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振法等手法。一般法采用的是站势,一指禅推法、摩法采用的是坐势。无论是站势还是坐势,身体与桌子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离开太远,也不要靠得太近,以免影响正确的操作,同时要求含胸舒臂、沉肩垂肘、收腹吸臀、呼吸自然,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的习惯。

在手法练习的初期,要以掌握动作要领为主,从而使手法正确地运用,不要急于在操作部位施加压力,因为在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一味加重手法的压力,会引起手部肌肉的僵硬,而有碍手法正确姿势的获得,且还有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训练,手法正确、规范、熟练以后,只要手法启动,就会自然地达到最佳的力学状态,渗透力度自然也会增加。同时,应锻炼手法的耐力。即手法练习要按操作要求连续一定的时间,不要停顿,并且逐渐延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要使单式手法操作时间达到10~20分钟。为了在治疗疾病时,使用手法方便,以及左右手交替使用,以减少疲劳度,所以练习时要注意两手的交替练习,不可只偏重于一手。

也可以将沙袋空悬于木架上,高度以平肩为宜,主要练习拳击法、掌击法、指击法和搓法等。

(二)弓弦练习

选取光滑的长竹片1根,用细绳扎住一端,拉紧后扎其另一端,使其成弓形。用左手执竹片,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绳之中间,不断拉扯。这种方法对练习扯法、拿法、拧法有益。

(三)踩踏练习

双手扶墙或攀扶横木或扶悬吊钢管,双足前掌着地,原地上下弹跳,弹跳时双足尖不要离开地面,此种方法用于练习踩跷法。

(四)人体操作训练

通过在米袋或沙袋以及其他器械上进行基本手法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手法的操作较熟练后可转入人体操作训练,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先进行各个基本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操作和应用。然后进行分部位,如头面部、颈项部、肩及上肢部、腰及下肢部和胸腹部的手法综合性的练习,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各部位手法操作的顺序,以及各手法之间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动作要协调自然。

(五)手法训练的注意事项

手法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动作,必须认真刻苦地训练。所以,为了训练好手法,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全神贯注:练习时必须做到全神贯注,认真按照手法动作要领和要求,一丝不苟地练习,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2.顽强刻苦: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克服练习中手臂等部位出现的酸、胀、痛等现象,练出一手好手法。

3.持之以恒:手法的成功,要达到功力的深厚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获得。

4.循序渐进:手法的练习,随着时间、手法种类的增加,用力的大小等均需逐渐提高,但不可急于求成。

5.劳逸结合:手法的练习,须注意练养结合,劳逸得当。运动过量则不利于身体健康,运动不足则不能提高手法的功力。

十、推拿手法操作

(一)单式手法

1.法

(1)概念: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上,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动的手法称为法。

(2)操作:术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以及前臂的旋转运动,以三、四、五掌指关节为轴,以手掌小鱼际侧为轴,两轴相交形成的手掌背三角区,使之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动,产生功力。

(3)临床应用:法操作时,由于具有接触面积广、压力大等特点,临床上运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臂部以及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病症,如急性腰扭伤、慢腰痛、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

2.一指禅推法

(1)概念: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拇指桡侧面着力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肩肘关节及上肢肌肉放松,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2)操作: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用拇指指端偏峰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悬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做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3)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指面接触较小,故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头面部开窍醒脑,胸腹部宽中理气,健脾和胃。颈项和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活血散瘀、祛风逐湿、滑利关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的多种疾患,尤以治疗伤筋、关节酸痛、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和消化道疾病等疗效显著。

本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部位和病种,姿势不尽相同,如治疗头面部,一般用偏峰着力,为避免屈指时碰撞头面,操作时其他四指需放开。推颈项部时用罗纹或偏峰吸定,四指向上自然伸直,两手若同时操作,称蝴蝶双飞势。推四肢关节部位时指峰吸定,用持续劲,便于深透。

3.揉法

(1)概念:用手指罗纹面、掌根和手掌大鱼际着力吸定于一定治疗部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方法,称为揉法。用手指罗纹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用掌根着力的称为掌根揉法;用大鱼际着力的称为大鱼际揉法。

(2)操作。

①大鱼际揉法: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②指揉法:用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③掌揉法: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要求术者手掌掌根稍用力下压,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肌肤一起揉动。

(3)临床应用。

①大鱼际揉法着力面积大,而且柔软舒适,刺激更为柔和,老幼皆宜,临床常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胁肋部和四肢关节。

②指揉法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施术面积小,功力较集中,动作柔和而深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三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颈部,以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还可用于脐和双侧天枢穴。

③掌揉法着力面积较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以及四肢。掌揉腹部,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有较好的放松肌肉,松解痉挛的功效,常用于肌肉酸痛和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反应,能起到缓解作用。

4.击法

(1)概念:用拳、掌、指、小鱼际尺侧以及桑枝棒击打体表的方法,称为击法。用拳击打的方法,称为拳击法;用手掌击打的,称为掌击法;用指击打的,称为指击法;用小鱼际尺侧击打的称为侧击法;用桑枝棒击打的,称为棒击法。

(2)操作。

①拳击法:术者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而后作屈伸肘关节运动,用拳背或拳心或拳眼击打治疗部位。

②掌击法:术者手指自然松开,微屈,腕关节伸直或略背伸,以掌根或掌心或侧掌为着力点,运用前臂的力量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因此,可以以此分为掌根击法、掌心击法和侧掌法。

③指尖击法:术者手指自然弯曲,四指分开成爪形,而后作腕关节的伸屈运动,使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如雨点下落状轻击治疗部位。

④侧击法:术者手指自然分开,腕关节伸直或自然背伸,用手掌尺侧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

(3)临床应用:击法是辅助手法,本法适用于头顶、肩背、腰臀及四肢部如头顶部囟门穴、大椎、八髎,配合治疗头痛、风湿痹痛和肌肉麻木等症。

(4)注意事项:施拳背叩法时,注意整个拳背皆平衡地接触治疗部位,切忌于关节凸起处着落,否则易引起局部疼痛及损伤。拳心击法操作时,整个拳心须紧贴治疗部位。侧击法操作时,着力宜虚不宜实,实证施重击法,虚证施轻击法。指尖击法操作时,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小,频率略快。

5.弹法

(1)概念:用手指弹打治疗部位或穴位的手法,称为弹法。

(2)操作。

①食指弹法:术者用拇指指腹紧压住食指指甲,而后作伸指运动,将食指迅速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②中指弹法:术者用拇指指腹紧压住中指指甲,而后作伸指运动,将中指迅速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③中食指弹法:术者用食指抵于中指指腹,或中指甲抵于食指,用力将中食二指作突然的反向运动动作。

(3)临床应用:本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对项强、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或用于精神诱导。

6.拍法

(1)概念:用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的手法,称为拍法。

(2)操作:术者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运用前臂力量或腕力,使整个虚掌平衡而有节奏地拍打体表的治疗部位。

(3)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部、腰背部以及下肢部。常和滚法、拿法等配合运用,治疗急性扭伤、肌肉痉挛、慢性劳损、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麻木不仁等病症。

(4)注意事项:忌施暴力,特别是老人及小儿。拍打背部应在脊柱两侧,不应在肋骨两侧,呼气时拍打。拍打应顺肌纤维方向。对外伤性肿胀一般不作拍打。

7.掐法

(1)概念:用拇指爪甲,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力按压,称为掐法。

(2)操作: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甲端,在治疗穴位上重按而掐之。

(3)临床应用:本法是重刺激手法之一,以指甲为着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在穴位上应用,能以甲掐代针。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位,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救,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

(4)注意事项:施术时避免刺破皮肤。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掐法后继用揉法,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不适感。

8.按法

(1)概念:用拇指指面或掌面按压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称为按法。指面着力的称指按法,用掌着力的称掌按法。

(2)操作。

①指按法:拇指伸直,拇指面着力,逐渐用力下压,使病人产生酸、麻、重、胀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及协同助力。

②掌按法:肘关节伸直,上肢自然下垂,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单掌或双掌交叉重叠按压体表,按而留之,然后逐渐减轻按压力量,再重复。

③肘按法: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很强,一般连续操作1~2遍即可。

(3)临床应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尤以经穴及阿是穴为常用。具有较好的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的功效。掌按法有接触面积大,压力重而刺激缓和的特点。适用于面积大而又较平坦的上肢部、腹部、腰背部、下肢等部位,具有疏经通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4)注意事项:按法刺激适中偏强,忌粗暴施术以及迅猛使力,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使局部组织产生保护性肌紧张,手法力量不易透达到组织深部。掌按腰背部时,按压的力要贯足。在腹部按压时,力不宜过强,手掌要随患者呼吸而起伏。临床上常和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既有力而又柔和。一般指按穴位时,不移动,但在经络途径上按压时,则要循经络路线进行缓慢的螺旋式的移动。

9.摩法

(1)概念: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相并指面附着于穴位或部位上,腕关节作主动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称为摩法。手指面着力的手法为指摩法,手掌面着力的手法为掌摩法。

(2)操作。

①指摩法:术者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腕关节微屈,将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末节指面附着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体表作环旋摩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②掌摩法: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而后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或穴位,以掌心或掌根部作为着力点,腕关节放松,连同前臂一起作环旋摩动。

(3)临床应用:摩法主要是长时间施术于穴位或部位,通过穴位和经络作用于人体,所以其功用常因所施部位或穴位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治疗作用。摩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以胸腹以及胁肋部为常用,具有和中理气功效。用于下腹部有调畅气机,通调水道之功效。在腰背四肢应用,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消肿之效。

(4)注意事项:摩法刺激轻柔缓和,属于轻刺激手法,手法要先轻后重,腕关节作主动环转活动时,要灵活轻巧,不可滞涩不畅。用力应平稳均匀,不可过于按压。摩法在动作上和揉法有相似之处,但前者着力较轻,操作时不带动局部肌肤,而后者着力较重,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

10.擦法

(1)概念:用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作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称为擦法。

(2)操作: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的小鱼际部、大鱼际部或全掌,贴附于体表的治疗部位,稍用力向下按压,肩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以及手掌在体表作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

用小鱼际着力贴附于体表,所作擦法称侧擦法或小鱼际擦法。

用大鱼际着力贴附于体表,称为大鱼际擦法。

用全掌着贴附于体表,称为掌擦法。

(3)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祛瘀止痛,宽中理气和健脾和胃的作用。其中掌擦法温热量较低,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胸腹,肩背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平坦的部位。大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常用于四肢部,适用四肢关节扭挫伤、劳损等,尤以上肢部为多。小鱼际擦法温热量较高,常用于腰背和臀部,适用于急慢性损伤、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临床上擦后常可配合湿热敷法,可提高疗效。

(4)注意事项: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手法,压力不宜过大,表皮过热,既容易擦破皮肤,又使热量不能深透;如压力过轻,则又不易影响到组织深层。擦法操作时直接接触体表,故操作时必须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麻油、冬青膏)或介质,既可保护皮肤,又可使热量深透,提高治疗的效果。但若介质过多,影响手法操作,不易产生热量;若介质过少,起不到润滑作用,同样影响操作,故必须适量。本法属于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掌擦胸腹及腰背部,是组成常规手法的一部分,但擦前胸时,男女有别,女子须用食指和中指指端由天突穴向下擦至膻中穴,往返来加摩擦移动,同时配合按揉膻中穴。擦法操作,要求暴露治疗部位,故室内要保持一定温度,以免患者着凉。擦法使用后,皮肤潮红,因此不可在此处再施行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所以擦法一般都是在使用其他手法之后应用。操作时,术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屏气,还必须修剪指甲,防止戳破皮肤。

11.推法

(1)概念: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2)操作。

①指推法:术者用拇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推动。

②掌推法:术者用手掌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前臂力量向一定的方向推进。

③拳推法:术者手握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的指间关节背部凸起处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

④侧推法:用小鱼际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前推动。

⑤鱼际推法:术者用大鱼际作用于一定部位作直线推动。

⑥肘推法:术者屈肘关节,用尺骨鹰嘴突起处(肘尖)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推进。

(3)临床应用:推法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部等。拳推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较为迟钝的患者。肘推法刺激最强,适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华佗夹脊及两下肢大腿后侧,常用于体型壮实,肌肉丰厚以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的患者。

(4)注意事项:操作时压力不易过重,否则易引起皮肤折叠而破损。推法操作方式与擦法有相似之外,都为直线运动,但平推法是单方向移动,对体表压力较大,推进速度也缓慢,不要求局部发热,其意在于推动气血运行。

12.搓法

(1)概念:用双手的掌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2)操作:患者肢体放松,术者用双手掌面夹住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转或搓摩运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3)临床应用:搓法刺激量中等,属于一指禅推法流派的辅助手法,常用于两胁、肩关节及四肢,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其操作方法随不同部位而变化。在肩部,术者可用双掌对称用力,搓揉肩部,称搓揉法。在四肢部,手掌夹持肢体对称用力作前后搓动,并使肢体随之转动,称为搓转法。

(4)注意事项:在四肢关节部使用,常与抖法配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以缓解因刺激手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13.抖法

(1)概念: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快的上下颤动的手法称为抖法。

(2)操作。

①抖上肢法: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或手掌部,将其上肢慢慢地向前,外侧抬起60度左右,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并使抖动的振幅由腕关节逐渐传递到肩部,使肩关节和上肢产生放松的感觉。

②抖下肢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伸直。术者站于其脚后方,用单手或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使下肢呈内旋状,并提起离开床面,然后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髋部和大腿部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3)临床应用:本法是一种和缓、放松、疏导手法,具有疏通经脉,通利关节,行气活血,松解粘连的功效,适用四肢,尤以上肢为常用。

(4)注意事项:上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作为上肢或肩部治疗的结束手法。下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叩法以及牵引等。

14.振法

(1)概念: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作频率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法。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指端或手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意念集中于指端和手掌心,而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地作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端或手掌心传递到机体,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

(3)临床应用:振法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是一种频率较快的刺激。掌振法常用于胸腹部和肩背部,具有温中理气,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疏经通络之功效。指振法常用于胸腹及头面部,具有疏经通络,镇静安神的功效。

(4)注意事项:振法一般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以增强振动的功力,即双手重叠交叉附着于治疗部位,两上肢同时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传入机体内。治疗后患部须有温热感。

15.捏法

(1)概念:用拇指和食指或其他指对称,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捏并逐渐移动,称为捏法。

(2)操作:用拇指指面顶住皮肤,用食指或其他指指面将皮肤夹紧提起,一松一紧向前挤压推进,动作须轻快柔和,有连贯性。

(3)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较重,适用于浅表的肌肤,常用于背脊、四肢以及颈项部,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尤其常用于小儿脊柱两旁,往往双手操作又称捏脊疗法。

(4)注意事项:对外伤肿胀要注意慎用本法。

16.拿法

(1)概念: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一定的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2)操作:术者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或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对称用力,夹住治疗部位的肌筋,逐渐用力,将治疗部位的肌筋提起,并作轻重交替而连续的一紧一松的捏提和捏揉动作。

(3)临床应用:拿法临床运用相当广泛,常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部和四肢等部位。拿合谷能疏风解表,通络止痛;拿肩井可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舒筋活血。下肢部的应用,术者用三指拿法分别拿大腿前侧、内侧、后侧以及小腿三头肌,具有疏经通络,松解痉挛的功效。颈项部的应用,由风池穴施术到颈根部,往返数次。重拿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轻拿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拿风池穴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拿肩井还作为推拿手法治疗总结束之势,拿后能通调周身之血,使人精神一振。

(4)注意事项:临床上常拿它继以搓揉运动,以缓和刺激。

17.点法

(1)概念:用拇指指端屈指第二节关节(拇、食、中指)凸起部按压一定部位,并深压揉动,称为点法。

(2)操作:术者以指端或屈指骨凸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按而压之,戳而点之。

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下压。

②屈指点法:术者屈拇指、食指或中指以凸起部(食指、中指第一指间关节凸起部)点按体表的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按压。

(3)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小,压力强,是一种刺激很强的手法,用力集中,其操作也较按法省力,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使用时常根据病人的具体措施,以及操作的具体部位或穴位而定。如点头维、点风池可开窍醒脑,祛除头风等。若在骨缝处的穴位或足背部,可治疗手足酸痛麻木等症。

(4)注意事项:本法操作结束时,继以揉法,不宜突然松手。

18.压法

(1)概念:用手指、掌、肘着力于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称为压法。

(2)操作:压法和按法两者动作相似,也有人习惯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称为按压法。但按法偏于动,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压法偏于静,压的力量也较按法重。临床上压法常指特定的操作方法,即用肘部按压治疗部位,称为肘压法;用前臂尺侧肌肉部着力于施治部位称为膊压法;用手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称为指压法;用于掌着力于施治部位的称掌压法。

①肘压法:术者肘部屈曲,拳心向胸,以肘尖部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②膊压法:术者屈肘部,用前臂尺侧肌肉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临床应用:压法刺激强,适用于腰臂部,具有温中散寒、疏经通络的功效。

(4)注意事项:忌粗暴蛮力,压后继以揉法。压法操作中,要根据治疗部位,病情、病人体质等情况适当使用。肘压法按压力量要稳而缓,不可突发暴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后果,如骨折等。

19.劈法

(1)概念:以单手或双手五指微并拢,用尺侧掌指部着力于指尖进行纵叩劈打,称为劈法。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以单手或双手,指间虚并,用尺侧掌指部有节奏地在指间劈打。操作时着力宜虚不宜实,用五指虚并,着力时以指间相互撞击及相互之间的缓冲惯力发生的振动着力,刚中有柔。又因以腕部的自然摆动作用力带动尺侧掌指着力而柔中有刚,形成刚柔相济的舒适感觉。

(3)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手指间。常与其他手法并用或用于全身推拿后结束手法。调和气血,开导放松,解除疲劳,消除痉挛,缓解肌筋,促进血液循环。

(二)运动关节手法

1.背法

(1)概念:将患者背起后对腰椎进行牵引和振动的方法,称为背法。

(2)操作:术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双足分开与肩部等宽,用两肘部套住患者的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肢离地,臀部抵住腰部,利用患者自身重力,牵伸腰部片刻,作左右摆动,使患者腰部及下肢也随之作左右摆动(使错位的小关节和痉挛的肌肉得以松动)。然后屈膝挺臀,使膝抖动臀部,使患者腰部达到牵伸抖动的作用,称为背法。

(3)临床应用:背法适宜于胸腰部的损伤,本法可使胸肋关节和腰椎关节起到牵伸作用,同时上下振动,左右摇动等,可使两侧肌肉过伸,解除肌肉痉挛,促使扭错的腰椎小关节复位。临床上对胸部挤伤、岔气、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和腰椎盘突出症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4)注意事项:若患者身材高大,术者可站在踏板上操作,使患者两脚离地,以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2.摇法

(1)概念:以患肢关节为轴心,使肢体作被动环转活动的手法,称为摇法。

(2)操作。

①颈部摇法: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背后或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顶稍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颏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用力,使头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缓缓转动。

②肩部摇法。

A。托肘摇肩法:患者取坐位,肩部放松,患肢自然屈肘,术者站于其患侧,上身略前倾,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上部,同时另一手托起患者肘部(使患者前臂搭于术者的前臂部),然后作缓慢的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B。握手摇肩法: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放松、下垂,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扶住其患者的上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而后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C。大幅度摇肩法:患者取坐位,患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成丁字步,站于患者侧方,两手掌相对,夹住患者的腕部,而后,慢慢地将患肢向上向前托起,同时位于下方的手逐渐翻掌,当患肢前上举到160度时,呈虎口向下,并握住其腕部,另一手则由腕部沿上肢内侧下滑移至肩关节上部,此时可略停顿一下,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手将肩关节略向下、向前按压,握腕之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后使肩关节向后作大幅度的环转运动。如此周而复始,两手上下交替,协同动作,连续不断。

③肘关节摇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拉住患者腕部,而后作肘关节的环转运动。

④腕关节摇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腕关节的上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先作腕关节的拔伸,而后将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⑤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摇法:术者一手握住患掌或患指的近端,另一手捏住患者手指,作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⑥腰部摇法:患者腰部放松,仰卧位,屈髋屈膝,助手固定患者上体,术者握住下肢,摇动腰部。

⑦髋关节摇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屈膝屈髋,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扶住膝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跟部(踝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髋关节屈曲至90度左右,然后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⑧膝关节摇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屈膝屈髋,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扶住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其小腿下端,两手协同用力,使膝关节屈曲至90度左右,然后做膝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缓缓环转运动。

⑨踝关节摇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取坐位,下肢伸直,术者站于其足后,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稍用力作牵引拔伸踝关节,并在此基础上做踝关节的环转运动。

(3)动作要领。

①摇转的幅度要逐渐增大。根据病情恰如其分地掌握,做到因势利导,适可而止。

②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摇动速度宜缓慢,不宜急速。

(4)临床应用: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和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适用于颈项部、腰部以及四肢关节。常用于治疗颈项部、腰部以及四肢关节酸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注意摆转的幅度必须限制在正常关节生理许可范围之内,或者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3.拔伸法

(1)概念:关节牵引手法,一手固定关节一端,另一手作对抗性用力,或以自身体重固定一点,两手握住关节远端,徐徐用力,使关节伸展、扭转,达到整复错缝的作用,称为拔伸法。

(2)操作:术者手握患者关节的远端,沿患肢纵轴方向牵拉、拔伸,或者术者用手分别握住患肢关节的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牵引。

①颈椎拔伸法。

A。坐位:患者取坐位,头呈中立位或稍前倾位,术者站于患者后方或侧方,一手拇指和食指托住患者枕部,一手肘弯部托住患者下颏,两手同时逐渐用力向上拔伸。

B。仰卧位:患者取仰卧位,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头顶部,一手托其枕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颏部,然后两手同时运动,向后牵拉颈部。

②肩关节拔伸法。

A。肩上举拔伸法:患者坐于低凳上,患肢放松。术者站于其后方,双手握住其前臂,慢慢向上做上举运动,至最大限度时,做持续性向上牵拉肩部运动。

B。肩关节外展对抗拔伸法:患者取坐位,患肢放松,逐渐用力牵拉。同时,令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拔伸(牵引)力对抗。

③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与患者对面而坐(或站),用双手握住患肢掌部,逐渐用力拔伸,并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形成对抗用力。或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劲,逐渐牵拉,拔伸腕部。

④指关节拔伸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或手掌部,另一手捏住患者手指,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拔伸运动(掌指关节拔伸);或术者一手捏住手指近侧指骨,另一手捏住患者同一手指的远侧的指骨,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拔伸指间关节。

⑤肘关节拔伸法: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用一手固定肘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前臂远端,先作前臂的外旋,而后逐渐加力拔伸肘部,同时嘱患者身体向对侧倾斜对抗,或助手用双手固定上臂对抗。

⑥腰椎拔伸法:患者取俯卧位,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或者患者取仰卧位,助手用双手抓其腋下,以固定患者的身体。术者站于其足后,用双手分别握住两踝关节上部,逐渐用力向后牵拉,如此持续牵拉1~2分钟,此为双下肢牵拉法。或者术者改为双手握住一侧(患侧)下肢的踝关节上部作牵拉,此为单下肢牵拉法。

⑦髋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抓住床边,或由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双手握住患肢的踝部或用腋下夹住踝关节平面以上部位,并屈肘用前臂托住小腿后侧,握住对侧手臂下1/3处,另一手扶住患肢膝上,逐渐用力向下拔伸髋关节。

⑧膝关节拔伸法:患者俯卧位,患肢屈曲90度。术者站于患侧,用一侧膝部按住大腿后侧下端,用双手握其踝部,向上拔伸膝关节;或患者下肢自然伸直,助手双手(或用肘部)抱住患侧大腿远端,术者双手握住小腿,两手协调用力,向相反方向持续拔伸。

⑨踝关节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托住患肢足跟部,另一手握住患肢的五趾端,两手同时运动向后用力,逐渐牵拉、拔伸踝关节。

(3)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整复关节、肌腱错位,解除关节间隙软组织的嵌顿,松解软组织粘连、挛缩等功能,运用于颈椎、腰椎以及四肢关节。多用于治疗四肢关节伤筋、错位、脱臼以及颈、腰椎关节、椎间盘的病变。

4.扳法

(1)概念: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屈曲或旋转的手法,称为扳法。

(2)操作:术者要一手固定住患者关节的近端,另一手作用于关节的远端,然后双手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相互用力,使关节慢慢被动活动至有阻力时,再作一短促的、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的扳动。

①颈椎斜扳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颏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一定幅度时(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劲再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5~10度)的快速振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哒”的响声,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②胸椎扳法。

A。扩胸扳法:患者取坐位,令其双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住颈项部,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部顶住其背部,用双手掌托住患者两肘部,使患者身体缓缓地作前俯后仰被动动作,数次后,在做后伸运动的同时,再做扩胸扳动(数次后作挺胸后伸扳动)。

B。俯卧抬肩扳胸法:患者俯卧位,上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胸椎棘突偏斜方),以一手掌根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一手从对侧肩腋下穿入扶住其肩的前部,并向上抬起,使胸椎旋转到有阻力时,而后两手协调用力,做相反方向运动,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5度左右),突发性扳动,使之复位。此法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节段的椎骨错缝的整复。

C。俯卧提骨盆扳胸法: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棘突偏斜的侧方),一手掌根抵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抓住对侧髂前上棘部位,逐渐上提,使脊柱扭转至最大限度时(有阻力时),然后两手协同用力,做相反方向运动,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此法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下节段的椎骨。

③腰椎扳法。

A。直腰旋转扳法:患者取坐位,腰椎伸直,术者与其相对而立,用双腿夹住患者一侧下肢,一手抵住患者近术者侧的肩后部,另一手从患者另一侧腋下伸入,并抓住其肩前部,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使腰椎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做一个稍增大幅度、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

B。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取坐位,骑跨于治疗床上;或助手用双膝部夹住患者健侧的下肢,使骨盆相对固定,两手自然下垂或双手交叉相扣抱置于脑后颈项部。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一手拇指按于需要扳动(偏歪)之棘突,另一手从患侧腋下穿出并按住其颈项部(或抓住对侧肩部),然后嘱患者主动慢慢弯腰,当前屈至术者拇指指上感到棘突活动时,即稳住此体位,然后向患侧侧弯至一定幅度,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接着再做脊柱的旋转运动,将患者腰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此时,术者按于颈项部的手用力下压,肩肘部上抬,做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同时拇指用力顶推棘突,常可听到“喀哒”的响声,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复位成功。

C。腰椎斜扳法:患者取侧卧位,位于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对患者而立,一手掌按住其肩前部,另一手用肘部或手掌抵住其臀部,而后双手协同用力,做相反方向上的缓缓推动(即手掌用力)将肩部向前推动,肘部用力将臀部向后按压,使其腰椎被动扭转,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有阻力时),再做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此时可听到“喀哒”的响声,显示手法成功。

④四肢关节扳法。

A。肩关节外展扳法:患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站于患者一侧,用肩将患肢抬起,做外展扳动。

B。肩关节扳法:患者取坐位,屈肘关节,将患肢放于胸前。术者站于其后侧,紧靠其背部,稳住其身体,用自己与患者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患肢的肘部作肩关节内收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运动做肩关节内收扳动;或患者取坐位做后伸扳法。

(三)复合及特定手法

1.推摩法

(1)概念:以一指禅偏峰推法及四指摩法组合而成的动作称为推摩法。

(2)操作:以拇指的桡侧面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余四指指腹自然着力于相应的治疗部位,按一指禅推法及四指摩法的动作操作施术。

(3)临床应用:常用于胸腹及腰背部。具有疏肝理气,腱脾和胃,温中散寒,解痉镇痛之功效。

2.按揉法

(1)概念:以指或掌按法及揉法组合成的动作称为按揉法。

(2)操作:以指或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在按的同时也要揉。

(3)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位。具有缓解疼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

3.干洗头法

(1)概念:以双手十指略分开,着力于头部的左右两侧头皮搓揉挠抓,形如洗头的动作称为干洗头法。

(2)操作:患者取正坐位或卧位。医者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左右两侧对称用力搓揉挠抓的动作。

(3)临床应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安神静镇,祛风定痛,温热散寒,平肝潜阳,防皱抗老,营养毛发。常用于外感头痛,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轻搓推可镇静安神,重推搓则疏散风邪,平肝降压,提神醒脑。

(4)注意事项:操作中手法灵活持续,用力均匀搓而不滞,动而不浮,形如洗头,由尖部两侧后部至头顶正中,反复操作。但不要损及毛发及皮表。总之指要灵活,抓要柔和。

4.合掌刀颈法

(1)概念:以双手十指交叉置于颈后两侧、以两掌根用力于颈部两侧肌肉的合力动作称合掌刀颈法。

(2)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头略前倾,充分显露颈后部,医者面对患者站立,以双手十指交叉,双掌分别置于颈项两侧肌肉韧带,双掌对合用力按揉颈部的动作反复数次。

(3)临床应用:具有舒筋活络,解筋止痛,祛风散寒,松解连粘,消除疲劳之功效。

常用颈项疼痛,项韧带钙化落枕,颈项扭挫伤,劳损,风湿痹痛等病症的治疗。

(4)注意事项:双掌着力颈部以利于按揉颈项为度,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颈部不适;不宜过小,否则达不到颈项肌肉操作的目的。

5.双点肩胛法

(1)概念:以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于肩部的冈上窝处,对称用力的动作称双龙点肩法。

(2)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侧,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冈上窝处,对称用力。

(3)临床应用:有祛风活血,疏经通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之功效。常用于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不利,如肩周炎、肩背疼痛等病症治疗。

(4)注意事项:用力由轻而重,由表及里,点的部位不可滑移,要稳准,以得气感为度。

6.喜鹊搭桥法

(1)概念:以拇食指指端对称掐于指(趾)甲根部两侧的动作称为喜鹊搭桥法。

(2)操作:患者取坐位,医者面对其站立,以一手握住其腕部或掌部,另一手拇食指端用力掐于指甲根部两侧施术。

(3)临床应用:具有开窍醒神,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神经之功效。常用于头痛,偏瘫,中指麻木,风寒痹痛,昏迷不醒的病症治疗。

(4)注意事项:掐取甲根部要稳固,用力视病情,以病人能够忍耐为度,即得气感为度。操作时由轻而重、由表入里,每指轮换为序。对肿胀甚者,不宜过重刺激。

7.金蛙游水法

(1)概念:以双手分别握住双足掌,做屈膝屈髋、外展外翻及双腿伸直的动作称金蛙游水法。

(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于足掌位,以双手握住其双足掌,使其下肢作屈膝屈髋、外展外翻至两足跟对合后而伸直下肢,反复数次。

(3)临床应用:具有滑利关节,理筋整复,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缓解痉挛,松解粘连之功效。常用于髋关节、膝关节肌肉韧带急慢性扭挫伤,骶髂关节扭挫伤,关节紊乱等病症的治疗。

(4)注意事项:屈膝屈髋外展外翻,至患者功能位最大限度,两足跟对合后,再伸直下肢,每次动作都要到位,反复3~5次或视病情而定。但此法以病人能动度为限,不可强求硬引,有外伤史及老年人慎用。

8.蝴蝶双飞法

(1)概念:双手同时使用一指禅推法作用于颈项两侧,形似蝴蝶翻飞。

(2)操作: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用双手拇指端分别着力于颈项两侧,其余四指自然伸开,两手同时用一指禅推法操作2~5分钟,形似蝴蝶翻飞。此法不易掌握,一般先用单手操作,待动作纯熟后方可双手同时操作。

(3)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颈项部,主治颈椎病,落枕,头痛,失眠,眩晕等。

9.拿五经

(1)概念: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太阳、少阳经,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穴,称为拿五经。

(2)操作:患者正坐,医者一手固定前额,另一手置于前发际,五指略分开,以五指端各指着力对准一经,并分置于一穴,由前额渐移施拿法至枕后,随后拇指与四指分开于两侧(虎口对枕后)对称用力,提拿脑空、风池、风府,由下至项部,3~5次。

(3)临床应用:本法使用于头面部,有明目清脑,滋阴潜阳,活络止痛,通调气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

(4)注意事项:手法要轻快柔和,不可指甲掐压及拖拉。力量由轻到重,应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手法。

10.击环跳法

(1)概念:以一手掌根击打患者环跳穴的方法,称之为掌根击环跳法。

(2)操作:患者健侧卧位,屈患腿伸健腿,术者立于患者后侧,以一手对准环跳穴重力击打5~10次。

(3)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活跃气机,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为刺激量较大的一种手法,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臀肌筋膜炎、下肢屈伸不利等。

(4)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可使用暴力蛮力,不要拖拉缓慢。

11.禅推百会法

(1)概念:用一指禅推法操作于百会穴处。

(2)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侧头部以固定,用另一手的拇指罗纹面或偏峰在百会穴处进行一指禅推法操作1~3分钟。

(3)临床应用:本法主治眩晕,头痛,失眠,内脏下垂,脱肛等病证。

(4)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高血压等肝阳上亢患者忌用。

12.指拨腋神经

(1)概念:以中指或食指拨动腋窝处臂丛神经的方法,称为指拨腋窝法。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位于患侧,一手拉患肢肘部,另一手以中指或食指罗纹面着力,在腋窝上臂端内外侧分别做由内向外拨动臂丛神经3~5次。部位选准后,宜用腕力带动手指轻微弹动。

(3)临床应用:本法具有兴奋神经,行气活血,通痹祛瘀的功效。主治上肢瘫痪、麻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头痛、牙痛等症。

(4)注意事项:忌用手指粗暴勾拉,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四)人体操作训练

通过在米袋或沙袋以及其他器械上进行基本手法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手法的操作较熟练后可转入人体操作训练,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先进行各个基本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操作和应用。然后进行分部位,如头面部、颈项部、肩及上肢部、腰及下肢部和胸腹部的手法综合性的练习,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各部位手法操作的顺序,以及各手法之间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动作要协调自然。

1.头面部

(1)一指禅推法偏峰操作于前额、眼眶、面颊。

(2)指揉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

(3)大鱼际揉法作用于前额。

(4)指按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

(5)指摩法作用于前额和面颊。

(6)推法作用于前额。

(7)大鱼际分推额部。

(8)指拍前额和面颊部。

(9)侧掌叩击前额——百会。

(10)指振晴明。

(11)扫散法。

(12)拿五经。

(13)开天门。

(14)拿项肌。

(15)捻耳。

(16)推坎宫。

(17)推眼眶。

2.项背部

(1)一指禅推法沿风府—大椎,风池—肩井(包括蝴蝶双飞法)。

(2)法经风府—大椎—肩中俞—肩外俞。

(3)按揉法。

(4)拿法作用于肩井、风池、项肌。

(5)摇法。

(6)扳颈椎。

(7)拔伸法。

(8)叩击项背、大椎。

(9)拍法。

(10)点按穴位。

(11)擦法。

(12)扩胸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

(13)推挢弓。

(14)弹拨法。

3.胸腹部

(1)一指禅推法从膻中—乳根穴—上脘—中脘—天枢—气海穴。

(2)分推胸阴阳。

(3)擦法,自锁骨下横擦,逐渐下降至膻中—两乳根—鸠尾穴。

(4)搓法,搓胁肋。

(5)摩法:三指摩、摩腹。

(6)揉法,指揉天突、膻中、中脘、神阙穴。

(7)按法,按中脘、气海等。

(8)振法。

(9)推摩法。

4.肩及上肢部

(1)一指禅推法,施术于肩部、上肢部的经络循行部位和穴位。

(2)法,施术于肩关节的外缘、前缘和后缘以及肘关节、前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配合相应的关节被动运动。

(3)按法。

(4)揉法。

(5)拿法,拿肩关节、曲池、合谷、极泉、少海等穴。

(6)摇法。

(7)搓法。

(8)抖法。

(9)擦法。

5.腰及下肢部

(1)法。

①在两侧骶棘肌、腰骶部,自臀部—大腿后侧—腓肠肌—跟腱。

②(仰卧位)腹股沟—内收肌—股四头肌—膝关节—小腿前外侧—踝关节—足背部。

(2)按揉法,大拇指按揉法或掌揉法施术于两侧腰部、下肢部膀胱经及诸穴。

(3)肘推法,施术于华佗夹脊穴。

(4)拍法、叩法。

(5)摇法,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6)拔伸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拔伸法。

(7)扳法。

①腰椎斜扳法。

②直腰旋转扳法。

(8)振命门、腰阳关、八髎。

(9)擦法。

①小鱼际直擦两侧膀胱经、督脉,横擦命门、腰阳关、八髎。

②擦膝关节内、外侧。

③擦踝关节内、外侧。

同类推荐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本书是为了各医院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时能够规范实施。本规范共分为十三章,分别阐述和规范了血液净化中心(室)设置的人员、房屋、设备要求,血液净化器材的使用,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管理,知情同意,透析过程的管理,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防护等,并附各种知情同意书模板,适用于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病从心治:新医药学引论

    病从心治:新医药学引论

    本书作者从多年行医、习武的经验,依据《黄帝内经》是“君主之官”的论断,论述,得出大部疾病可以通过调整心脏功能来诊疗的结论。
  •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背、腰、骶尾部腧穴的应用,必要时,还涉及枕区、颈部、颈后区穴位,临床尤以夹脊穴、背腧穴和督脉穴的应用最为广泛。背腧穴与督脉穴、背部奇穴又统称为背腧穴。
热门推荐
  • 灭世神武

    灭世神武

    修神者,沟通天地,衍化无上神通,替天行道,掌控一切。武者,逆天改命,夺天地之造化以强己身。天地初开,有神石自天外而来,携两大神物,砸破天穹,搅乱天机。当天道不复,少年嬉笑怒骂,从小界而来,携无上传承,右臂龙臂,孕育神树,怀抱红颜绝色,弑神战武!
  • 傲视苍穹:嚣张猫王拽炸天

    傲视苍穹:嚣张猫王拽炸天

    穿越了?这不稀奇。毕竟有很多人都穿越过。演出时穿越?这不稀奇。毕竟她雪狸狸也不是先例!穿成动物?这也不稀奇,毕竟穿越小说里有很多人都穿成了动物,然后又自己修炼成人。这一点也不稀奇!呵呵,她也是穿成猫了。可为毛是一只人人喊打的黑猫啊喂!好吧,她忍了,反正黑猫长大也是大美女滴!再勾引个冷漠如霜滴大美男一切完美了!“雪狸狸,难道你不知道各大陆之间不许私通吗?”雪狸狸邪魅一笑,“唔,知道啊!早通完了!你要怎么样?咬我啊?”某男怒极反笑,“呵呵,很好你狠大胆!”说完没给某女反抗的机会,弯下腰一把将一脸嚣张的某女扔到到肩上,向屋内走去。“啊啊啊!你个王八蛋放开我!”反抗无效,某女已战亡……
  • 心悦军兮

    心悦军兮

    两年前以粉丝相见最后却以遗憾而告终,两年后以师生相见是否能让她表明自己的感情…………
  • 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本书从六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学会忍耐,并用忍耐的精神去获取人生的成功。具体内容包括:学会忍耐;忍耐是通往成功的先决条件;梦想使忍耐更显珍贵等。
  • 冲破浩劫

    冲破浩劫

    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党,在枯燥的学习生涯中,将自己的幻想与所有人分享。人类面临空前的灾难,所有地球上的人类之间争端在这个灾难面前显得渺小无比,所有的人类都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入侵.......
  • 灵圣学院

    灵圣学院

    土王星团灵圣爆发……少年被迫加入屠灵队列……在此路上越走越远……是否人类的想法就是正确准则……新人小书,挖坑无极限,千万别认真~(≧▽≦)/~
  • 绝色星辰

    绝色星辰

    叶星辰甩了甩海藻般浓密的棕色卷发,琥珀色的瞳孔闪过一丝狡猾的眸光。那张邪气的脸,在灯光的映照下,明明灭灭的闪烁着倾城妖孽般的帅气……“蓝馨月,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女人!”一个妖孽般倾城绝色的校草,为何会爱上一个普通的笨丫头?并且死缠烂打,誓不罢休?这里面究竟有怎样的秘密?
  • 苍穹羽神

    苍穹羽神

    这,是一座浮空城,人们欢快的生活着,直到战力的出现
  • 穿越时空的逗比杀手

    穿越时空的逗比杀手

    逗比杀手奇葩穿越,看姐姐我如何玩玄术,不是可以变武器吗,谁还要剑啊?拿把枪出来跟你斗如何?为什么?这还用问吗?因为我可以直接秒杀你啊!宫斗太无趣,不过你要玩姐姐我一定奉陪到底。这男的妖孽,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要定了。这个小正太我也喜欢。虾米?他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作者,剧情要不要这么狗血,你够了!
  • 纯情小语

    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