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5700000006

第6章 征服撒哈拉

继雷尼·开利从通布图归来之后,许多旅行者相继跨越了撒哈拉沙漠,到通布图和尼日尔河沿岸去旅行。但是,这些人多半再也没有能够回来。50年来,去通布图和尼日尔河旅行的200余人中,有156人一去不返,他们有的死于疾病,也有的被图阿雷格人杀害。然而,那些在沙漠中经历了千辛万苦后而生还者,为后来的撒哈拉沙漠的开拓,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资料。

“经典回放”

(一)

1850年,英国政府派出一支远征队跨越撒哈拉沙漠。这支远征队在当时被公认为组织与装备最健全的队伍,成员除队长理查森和队员海因利齐·巴特及阿道尔夫·欧渥维外,还有向导和仆人,他们携带了食物、地图、枪支及其他一些资财,以备途中的不测。可以说,这支队伍近乎完美,巴特训练有素,理查森通晓沙漠知识,欧渥维有丰富的地质知识。但不幸的是队伍出发没多久,成员间就明显地划分了国籍,特别是巴特和理查森之间成见很深。

于是,他们3人决定暂时分道扬镳。理查森前往乍得湖,巴特在探查完亚加得斯后也往乍得湖,欧渥维去寻找乍得湖的最西路线。分手之际,3个人相约在古卡瓦会合。但这个约会后来并没有如愿以偿,队长理查森在到达古卡瓦之前,患热病去世。

1851年5月,欧渥维终于赶到了乍得湖,但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了,同时身染热病。这时候,欧渥维趁巴特仍在乍得湖的东、南一带地区探险,就地静养了一段时间。巴特到达乍得湖,见到欧渥维后,两人又一起在乍得湖地区做了一次详尽的调查,历时15个月。这段日子相对比较稳定,他们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乘着小船在乍得湖畔荡漾,简直有些流连忘返了。巴特和欧渥维陆陆续续地把理查森之死的消息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报告送了出去。英国政府在证实了理查森的死讯后,任命巴特为远征队的新队长,并满足了巴特和欧渥维的要求,同意他们去通布图探险,还给他们寄去了一笔旅费。但是,他们刚要出发,年仅29岁的欧渥维却患疟疾而死。这支号称世界最完善的远征队,至此仅留下巴特一人,远征队已名存实亡。

理查森与欧渥维的死,对巴特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巴特咬紧牙关,努力排除干扰,特别是在欧渥维病故之后,巴特也先后数次染上斑疹伤寒和热病,他都死里逃生,挺了过来。巴特大难不死,信心愈发坚定,他决定继续前进。1852年11月底,巴特再次从波奴首都出发。屈指算来,巴特自离开的黎波里已足足32个月了。巴特向往着去通布图,那种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他粗粗估算了一下,很可能要走上两年才能到达通布图。但巴特的自信心很强,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准备完毕后,巴特上路了。

(二)

一个异常炎热的正午,炽热的阳光照射着沙漠,似乎要把人烤焦似的。巴特经过半天的跋涉,又饥又渴。他摇摇晃晃地走到一个高高的沙丘顶端,疲乏地坐下来,脱下那双黄色的长筒皮靴,倒了倒里头的沙粒,顺便让闷得难受的双脚露出来透透气,然后,巴特解下身上背的水壶,晃了一下,他知道壶中的水已经不多了。他多么想痛快地饱饮甘泉,但此时却必须忍耐。这壶水是生命之水,巴特十分珍惜地对着水壶轻轻嘬了一口,让壶中的水滋润一下早已干裂的双唇,便舍不得再喝了。他慢慢地把水壶盖塞得紧紧的,生怕把水给洒了。他极目远眺,寻思在这附近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水源。沙漠仍然是一望无边,只有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突然之间,远处黄沙滚滚,卷起一道沙幕。不一会儿,只见一支土著的马队向这边奔驰而来。巴特认为这下有救了,他站在沙丘顶部,朝着马队挥舞双手,口里“啊喔啊喔”地学着阿拉伯人的喊叫。马队也发现了站在沙丘上的巴特,很快地由纵队变换成扇形的队形,并发出了一阵阵古怪的喊叫。但当他们发现站在沙丘上的巴特不是当地人打扮,便摆出了进攻的战斗队形。巴特见势不妙,忙用阿拉伯语向马队喊叫,但马背上的土著全然不理会这些,他们快马加鞭,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嘶喊着向巴特冲杀过来。巴特见所有的表示都不起作用,慌忙在沙丘上趴下来,掏出挂在臀部后的大口径短枪。他沉着地瞄准着头一个冲过来的土著坐骑,扣动了扳机,“轰”的一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那家伙顿时人仰马翻。这一下把整群冲锋的土著给镇住了。巴特又连开了5枪,打倒了两匹马。土著的马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家伙,没有标枪、刀子飞过来,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马倒了,骑手也掉了下来。土著觉得太不可思议,骇然掉转马头,仓皇逃窜。

巴特一路跋涉,一路艰辛,总算到了通布图。在这之前,巴特对通布图已有所闻,他从开利的旅行记中得知通布图已远不是1500年以前的那种盛景了。但万万没有料到,自开利到达这里之后,时间又飞快地过了25年。25年后的通布图显得更加萧条了,它作为撒哈拉沙漠的通商中心已经名存实亡。

(三)

5月是沙漠地区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日子,巴特仍按自己拟定的计划开始由南至北穿越撒哈拉沙漠。这一路甘苦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表述清楚的。总之,巴特是成功了。他抵达的黎波里之后,稍作休息,就在9月初急匆匆地赶回了伦敦。这时,离巴特当年从伦敦城出发去探险已整整5年了。

在这5年中,巴特克服了无数难关,在狂热的宗教信仰的土著威胁之下,仍然不辱使命,并把有关非洲地区的大量资料带回了欧洲,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而宝贵的依据。由于巴特的报告对非洲一些长期蒙盖着神秘面纱的地方,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引起了非同凡响的反应,巴特也因而一举成名。从探险史上看,直到1857年,欧洲还没有一个科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对非洲地区的了解能够比巴特更为深刻,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巴特一样独自一人完成这么多项工作。从学术上而言,巴特还是第一个令人信服地画出广大非洲地区的地图,同时也是第一个研究黑人部落生活习俗的人。巴特的成功是伟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巴特之后,又有3位德国人先后去了撒哈拉,他们是格哈德。罗尔福斯、古斯塔夫·纳赫提格尔、奥斯卡·兰兹,此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法国的亨利·杜维里尔。

格哈德·罗尔福斯是一位德国士兵,他为了实现到沙漠去旅行的愿望,参加了阿尔及尔的外籍兵团。1862年,格哈德·罗尔福斯去摩洛哥的内陆旅行。他的目的地是塔惠雷尔特绿洲。起初,他对沙漠中的一些奇异景色和突然之间的狂风飞沙有些好奇和恐惧,日子稍久之后,便觉得索然无味了。但格哈德·罗尔福斯对此没有半点退缩的想法。他只想完成自己的旅行计划,后来他也确实到了塔惠雷尔特。在初次旅行获得成功的鼓舞下,格哈德·罗尔福斯又向第二个目标前进——从塔惠雷尔特向南方的因沙拉地区行进,越过沙漠,去通布图。但这一次却没有第一次旅行那么幸运,他在行抵因沙拉地区时,已囊中空空,食品严重短缺,没法再旅行了。去通布图的计划只好告吹,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值得庆幸的是,格哈德·罗尔福斯虽然最终没有去通布图,但还是完成了加达美斯到的黎波里的旅行。

(四)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竞相到非洲寻找通商路线,普鲁士的威廉皇帝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威廉皇帝派遣远征队去撒哈拉沙漠,并命令古斯塔夫·纳赫提格尔带上许多上等礼物,横越撒哈拉沙漠,去拜会波奴苏丹。

古斯塔夫·纳赫提格尔接受皇帝的重托后,设法搞来8头骆驼运载皇帝陛下送给波努苏丹的礼物。为了保证这些贵重礼物的安全,纳赫提格尔准备了足够的武器。历经众多周折,耗费很长的时间,纳赫提格尔总算跨越了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把这批礼物送到了波奴苏丹的手中。

回国后,纳赫提格尔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纳赫提格尔在探险旅行中的功绩,不仅仅因为他跨越了撒哈拉沙漠,去提贝斯底山脉做了广泛的旅行调查,访问过塔法和哥多费,在尼罗河的河谷进行过探险,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威廉皇帝交给他的沟通与波奴苏丹之间的亲善往来的任务,起到了一个外交使节的作用。因此,纳赫提格尔是作为探险旅行家兼外交家而闻名的。

奥斯卡·兰兹的成就,在于他从摩洛哥出发,横越了撒哈拉沙漠,到达塞内加尔河的河口。奥斯卡·兰兹穿越撒哈拉的路线,几乎和当年开利的探险路线相同,只是兰兹的返回路线与开利有所差异而已。

奥斯卡·兰兹只带了几名助手,这支精悍的队伍,从阿特拉斯山脉出发,仅用了不到40天的时间就顺利地到达了通布图。在通布图,兰兹受到了意料之外的热情欢迎,兰兹在这个昔日的都市,传说中蕴藏着无数宝藏的地方住了18天。他认为这18天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这与通布图独特的异域风俗有很大的关系。当人们经历了长期寂寞的沙漠旅行之后,找到一个热带雨林地域的市镇,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在这里,虽然没有欧洲大都市的繁华,但它也是有山、有水、有很多的植物和形形色色的牲畜、家禽、小动物。这种乡村特色和质朴的风俗民情,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巨大反差,很容易给人以极大的满足。尽管兰兹对通布图怀有无限好感,但他仍然能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兰兹在报告中指出,通布图已经明显地衰落了。

(五)

1880年7月,兰兹离开通布图,4个月后,到了塞内加尔河畔的法国属地。兰兹征服撒哈拉沙漠,平安抵达通布图,尔后又无灾无难地返回,他跨越的地域之广,时间之短,以及出乎寻常的顺利,都是别的探险旅行家所企盼而又没能得到的。

在这3位德国人之后,法国人亨利·杜维里尔可说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探险家了。

1859年,年仅19岁的杜维里尔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地向哥勒亚的绿洲出发。那里是一个伊斯兰教部族聚居的城塞,作为异教徒的杜维里尔刚刚抵达城塞,随即遭到伊斯兰教徒们的包围。他们声称,倘若杜维里尔不立即离开此地,迎接他的将是死神。面对这喧嚣的威胁和极不友善的行径,身处逆境的杜维里尔相当沉着、老练。杜维里尔几次与恐吓他的伊斯兰教徒进行交涉,表示他的愿望只是穿越沙漠,如果他们想以死对他进行要挟的话,他是决不害怕的。杜维里尔的勇气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一个为了事业成功连死神都无所畏惧的人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后来,杜维里尔到了的黎波里南边的塔西林阿杰,与当地有势力的阿杰酋长结为好友。应酋长之邀,他在塔西林阿杰住了一年,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杜维里尔经常深入到百姓之中广交朋友,他为人谦虚、热情,受到人们的交口赞誉。

杜维里尔回到的黎波里之后,又计划远征由多亚雷古族人控制的阿哈加尔山脉。为了使第三次远征如前两次探险旅行一样顺利,杜维里尔又回到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除了整理前次旅行中的探险记录,还积极地准备探险所需的装备。然而好景不长;杜维里尔刚把所有的资料整理完毕,就患上了斑疹伤寒性的热病,尽管当地的医疗条件不似沙漠地区那般落后,但杜维里尔仍然反反复复地发病,以至高烧不退,丧失了记忆。此后,杜维里尔病虽然好了,身体却一直无法恢复到最佳状态,他再也无法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探险旅行了。但杜维里尔后来所著的《北方的图阿雷格人》一书,却成为这方面的权威著作。

“相关链接”

撒哈拉沙漠(三)

沙漠中风暴骤起,黄沙弥漫,流沙滚滚,沙丘顺风移动,吞没大片沃土、牧场,掩埋许多城镇、村庄,阻塞道路交通。沙暴把大量的沙子卷到大西洋沉积,造成面积达6万平方千米的“海底撒哈拉”。据统计,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就扩大了将近1/10.一次又一次的饥荒使居民大量死亡,仅1913年的饥荒就饿死了100多万人。

在浩瀚的沙漠里,也有人间天堂——绿洲。绿洲是地下水出露或溪流灌注的地方。这里渠道纵横,流水淙淙,林木苍郁,景色旖旎,从高空鸟瞰,犹如沙海中的绿色岛屿。绿洲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绿洲的外围是棕榈林,林间空地是开垦的农田。田间种植各种农作物,最普遍的是枣椰树。枣椰树的果实椰枣甜美多汁,被用来做主食,树干用来搭房架,叶柄用来当柴火,叶子用米扎篱笆和盖茅房,叶子纤维用来制扫帚、篮子和水囊,树皮用来做绳索和骑垫。

棕榈林的深处隐藏着村镇。这里的民房是土木结构,墙壁厚实,顶上用黄土垒平,屋里冬暖夏凉,既能防炎热,又能防沙暴。10月是撒哈拉的黄金季节,是沙漠商队起程的好时光。在撒哈拉沙漠的民间贸易全靠商队来沟通。

一支商队大约由10多个人和100多峰骆驼组成。他们的目的地是绿洲。当他们来到绿洲后,宿营在绿洲的外面,当地穿红着绿的妇女和姑娘们,就背着椰枣和商队的小米进行易货交易。在沙漠里,盐几乎同沙金一样昂贵,商队把质量好的盐棒带回家乡出售,价格可以比原价高出十几倍,所以盐也是商队交换的一种主要货物。商队的到来,增添了绿洲集市的贸易气氛。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本书力求突出中国特色,融入中国特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以求对提高中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本书共分7章,分别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心理与行为、激励理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综合案例。本书在每章开头说明了该章的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提出了学习方法建议,每章后面还附有课后思考题。并在最后一章编写了相关的综合案例。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的教材。
热门推荐
  • 诛天星月

    诛天星月

    少年背负复仇命运,岂料复仇只是开始。斗气级别:斗士(蓝)斗将(绿)斗王(黄)斗皇(红)斗帝(紫)斗宗(紫蓝)斗圣(紫绿)斗神(紫黄)神将(紫红)神王(透明白色)神皇(无)魔法:魔法士,魔法师,魔宗,魔圣,魔神,神魔。御灵人:先天无法修炼魔法与斗气,靠与灵兽契约强大。
  • 网游之红警战队

    网游之红警战队

    他狂爱红警游戏,在超模拟现实的网络红警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勇杀敌,驰骋沙场,体验着血与火的战场生涯。曾经输掉了所注册的三万元,也曾经赢得到上百万元,金钱与战斗同在,利益与硝烟交织。一切都是未知的红警大陆,他一直在枪林弹雨中成长。
  • 邪修证天

    邪修证天

    凡人随乐,却只有百年,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化为一堆黄土。唯有仙者,朝至南极,夕至北冥,翱翔于九天之外,享受万般之欢。天命所归,但我依然逆天改命,邪修当道,吾必将逆天。
  • 龙血神帝

    龙血神帝

    上古蛮荒之时,百族林立,人,妖二族征战不休,陈小龙身具龙族血脉,却被父亲带入凡尘,愿他过平凡人的日子,然而命运使然,无意中喝了山中灵液,开启了修炼之路,他一路披荆斩棘,终成一代神帝!
  • 九堡

    九堡

    在作者笔底的世界,那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灵,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九堡》这部中篇里,所展示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令人震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物质是那样匮乏,精神是那样卑微;生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却揭示了城乡交界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又必须融入的两难困境。
  • 冷宫皇后复仇记

    冷宫皇后复仇记

    上一世,她被打入冷宫,却因此爱上九王爷。甘心为他卖命,甚至赔上性命…临死前才发现,竟是九王爷与他宠妃将自己害死!重活一世,她发誓报仇!却不想,竟然被皇上看上,一路逆袭,直至皇后。从此走上边复仇边谈情的诡异道路……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决心复仇的女主,被男主宠的风中凌乱的故事……有虐有甜,好吃不咸,欢迎品尝~
  • 易烊千玺:人生如初见

    易烊千玺:人生如初见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一点都没变啊。”他勾起嘴角,心里早已波涛汹涌……第一天上学,就搞出了乌龙,让他们的无可奈何。人生如初见,初见往往是美好的,可在一切之中,早有些已成定局……
  • tfboys之我不曾放手
  • 古今词论

    古今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国英才

    帝国英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是五代十国第一猛将,他也是千古无一的帝王。他几十年骁勇奋战,百万兵忠心不二,三千里路马蹄踏过,终成一代帝王。他用自己的骑兵创建历史,他用自己的骁勇感动人心。帝国岂能没有英才,他从没有放弃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