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2000000002

第2章 《黄帝内经》

长寿之道

一问一答成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书中的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以后,成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称“黄帝”。《黄帝内经》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黄帝内经》现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二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这样的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是说这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

传说故事——《黄帝内经》的由来

对于《黄帝内经》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分别是雷公、岐伯和俞跗。他们的医道非常高明,其中又以俞跗为最。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后三人把该卷目注以黄帝的名字,著成了《黄帝内经》。

另外还有一说是:黄帝在打猎的时候看到受伤逃走的熊和老虎利用药草养伤而受启发,命令雷公和岐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岐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后世人为了不忘黄帝的功德,综合了黄帝时期的名医的医术,定名为《黄帝内经》。

像圣人那样养生能活百岁,像贤人那样养生多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其虽为医书,但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因而也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所以说到养生智慧,不得不从《黄帝内经》说起。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保养、调养、补养等手段来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一说起养生,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它与抗病防衰,延年益寿有关。人凭借天地之气而生,顺应着四季变化规律而成长,上至君王,下至民众,没有一个不想永葆生命的。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圣人”和“贤人”两种概念:“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于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所谓“圣人”的,善于生活在天地之间的和气之中,顺逆着八面来风的规律,这种人生活在世间,满足着各种生活欲望。没有烦恼的愤恨之情,既不想脱离现时的生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外不让身躯为世事所伤,内不使思想受俗情之累。把恬淡愉快作为修养的内容,把自在自得视为造就的终极,保持着肉体不衰,精神不耗,也可以活到百岁以上。

作为“贤人”则能够取法天地、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养生,时时处处,行住坐卧,都使自己合于大道,这样也能延年益寿而活到很高的年纪。黄帝说贤人的寿命“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就是说,遵照贤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利于延年益寿,甚至可以活得很久。

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养生之道对于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上古之人”,由于遵循养生的法则,故能度百岁乃去;而“今时之人”违背养生法则,则半百而衰。因此,人寿命的长短,不在于时世之异,而在于人之是否善于养生。

那么,人的寿命究竟能够达到多少岁呢?这不仅使人想到了传说中的一位养生长寿家——彭祖。彭祖,又名钱铿,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据说他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到殷商末时,已七百六十七岁,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

彭祖在巫文化的浓烈氛围中出生并成长,继承和发展了巫文化。在医药方面,他用巫术为人们治病、驱邪、消灾,因而被敬称为“巫彭”。彭祖的长寿养生术以导引气功为基础,还包括了房中术、药物术、膳食术等部分。

传说故事——彭祖的传说

关于彭祖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据说一位名叫采女的美女来向他请教养生术,但是彭祖只是给她传授了一些药物的运用方法。他对那女子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失去了49个妻子,54个子女,历经了坎坷,我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了,你还是去请教别人吧。他还说:神仙虽然无所不能,但是不能和人类交往,我不想成为神仙,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同时永葆青春,这就需要养生。那个美女把这些养生的方法告诉了天子,天子经过试验后,证明有效。于是就把彭祖关起来,又把知道秘密的人全杀掉。此后,彭祖也神秘地失踪了。

而彭祖为什么活到八百多岁就去世了呢,民间相传是因为他多嘴的缘故,如果不是他多嘴,活八千岁也是易如反掌。据说阎王殿里的生辰簿子上,彭祖那一栏刚好被订住了,所以彭祖一直都没有被钩命的小鬼带走。彭祖是很幸运,可他老婆却太不幸运了。他老婆每转一世,都要嫁给彭祖这个老头子,因为彭祖不转世,他们的姻缘就断不了,无论她老婆怎么转世,都要嫁给彭祖。终于他老婆忍无可忍,在阎王爷面前举报了彭祖。阎王大怒,叫判官查彭祖的生辰记录。判官把生辰簿子翻了无数遍,终于在装订缝里找到了彭祖。阎王命令两个小鬼立即捉拿彭祖归案。可是彭祖已经活了八百岁了,阎王殿里小鬼换了无数批,这两个小鬼谁也不认识他,所以一直没有捉到彭祖。于是阎王更加愤怒了,把罪过全加在这两个小鬼身上,罚他们去西山洗煤,说什么时候把煤洗白了,什么时候就放他们投胎转世。两个小鬼在洗煤的时候恰好被彭祖遇到了,彭祖奇怪的说,我活了八百多岁了,还没有听说过煤可以洗白。两个小鬼一听,说好你个彭祖,我们到处找不见你,你倒自己跳出来了!于是彭祖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八百多年的阳寿。

生得壮与会养生是长寿的主要原因

医典妙语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内经·灵枢》

养生智慧——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

《黄帝内经》指出,人的健康长寿,在于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另外精神意志也对养生防病有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人所以能长寿,必须具备体质强壮,五脏坚固六腑功能正常,营卫气血和调,肌肉皮肤解利与致密等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和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密切相关的。一些人之所以中年而死,其原因在于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又不知调养。

由于先天禀赋或后天调养的影响,每一个人在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呈现一些综合稳定的特征,形成各种不同的体质。根据各种体质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等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体质,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会根据各种体质类型进行辨体防治,针对体质特征合理调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体育锻炼,使自己的偏颇体质得以调整,增强体质,抗病防老。

此外,上文还提出了面部的形态是长寿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面部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先天发育的情况。方面大耳、五官端正,一般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而颜面狭小,头部畸形,五官不正,往往是先天发育不良的结果。发育是否良好,是决定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灵枢》里多篇都提到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与“天年”联系在一起。这并非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观察,有着客观依据的,这与迷信的“相面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另外精神意志对养生防病也有密切的关系。意志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养生防病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黄帝内经》中就说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生活中多少人本身没什么疾病却庸人自扰,忧郁成疾,然后又意志薄弱,性格悲观而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形成了不治之症。又有多少人因为意志坚强,性格乐观使严重的病情得到缓解并最终治愈。

传说故事——老子气功疗病

相传老子在82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自感心慌,心口绞痛,出虚汗,胃不适等。吃了两年药,仍不见效。一天,他拖着病体来到一座山坡上,在一棵果树下,他的病又复发了,想到自己不久可能就要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些悲伤。就在此时,随风飘过来一阵花香,他不禁精神一振,病体也有所缓解。他意识到悲观的意念会加重病情,而乐观的意念则会缓解病情。于是他在树林中练起了天道治病的气功方法来。经过三个周天的循环往复,他突觉病痛全去。后来,人们就把老子的气功方法称之为“练三丹”(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后人误传为“练仙丹”。老子的气功治病,被后人归结为气功之中约静功类,老子也由此被后人封为开创气功的“祖师爷”。气功是通过内向性意识的锻炼,增强人体自我意识的控制能力,激发和强化人的固有功能,使人的身心达到高度和谐的境界。

养生之道

好医生“治未病”

医典妙语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智慧——花钱买不来健康

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防重于治。高明的医生治病,讲究预防;平乱,注重在未乱之前。若病已形成之后才去治疗,动乱已发生才去平定,就好像临渴才去掘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那就太晚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就相当于“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把还没有乱的地方好好地整理,别让它再往下继续影响。“夫病已成而后药之”就相当于“乱已成而后治之”。已经生病了,然后再用药,就相当于灾难已经形成了再去挽救。

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身体扛得住,即时享受完了以后生病也没有关系。还有一句话,叫做“前半生用健康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健康”。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吃药,却把人的灵魂全部排除在外,希望全靠物质的东西来解决,这是有问题的。花钱买不来健康,生病了再去治,就好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当渴了以后,再去挖井是来不及的;打起仗来以后,再去造兵器那也是来不及的。所以,一定要在病还没有成形的阶段就及时把它控制住。

疾病还没有来到就应该预先设法防止,因为疾病虽然还没有发作,但是存在着得病的可能性和生病的必然性,俗话说得好,人吃五谷,哪能不生病,如偶然由于衣裳单薄而受了寒,略微吃得多了一点而肚子有些发撑,受寒就会害怕刮风,发撑就会食欲不振,这就是得病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时,应当赶快喝点散风的药物使他发汗,或接着吃些化积的药物加速消化。

但是,如果你平时注重预防,使它要发生而发生不了,这就像敌人想来攻打我方,而我方就先派兵去抵挡,给对方来一个先发制人一样,加强锻炼,学会养生,把身体养得壮壮得,就很少会得病了。看待疾病就像对待人对待事一样,在刚刚出现了可能性但还未变成必然性的时候,形势在可能造成疾病也可能不会造成疾病之间,人如果加以防止,那么就会止住。

体内正气压不过邪气就会生病

医典妙语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黄帝内经·灵枢》

养生智慧——养正辟邪

这儿提出的“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理论,深刻地阐明了外感者的发病机理,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个方面。“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气充盛,外邪就无从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邪气只有在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才能乘虚侵袭人体而致病。

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外来邪气是构成疾病的条件,这就是《内经》一再强调的内因为主的发病学理论。因中医养生学特别注重培补人体正气,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然,尽管疾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但并不否定外邪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疫疠邪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在疫病发生中的重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此,预防疾病,除了充实正气外,还要注意“避其毒气”。

上述思想,在《内经》其他篇章中也有不少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意思是尽管风邪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始因,但是只要人的神志安静而无妄念,则腠理固密,虽有很厉害的邪气侵犯,也不能为害,这是因为人体的阳气能循着时序变化以卫外的原故。

怕就医,当心小病成大病

医典妙语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养生智慧——疾病治疗须及早

这儿主要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感受外邪,必须早期治疗,否则病邪会由浅入深,由轻而转重,终至不可医疗的境地。现在很多人有一点感冒头疼都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因为嫌麻烦既不去看医生又不吃药。殊不知病根已植,往往小病酿成大病,追悔莫及。

第二,指出了外感病的一般规律,是由皮毛而肌肤,由肌肤而筋脉,由筋脉而六腑,由六腑而五脏,所谓“从外到内,由浅而入深”。

第三,对外感致病因素传入途径作了进一步分析,无非是三个途径:一般天气之温热阳邪,多从鼻喉入肺,传变较快,易伤五脏;地之寒湿等阴邪,多从皮毛传入肌肉筋脉,传变较慢,主要伤害形体;水谷之寒热不适,清浊不分,饥饱无节,从口嗌而入肠胃,伤害六腑。掌握这三条途径及邪气致病的特点,治疗就能有的放矢。

传说故事——讳疾忌医

相传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不久,齐桓公就病死了。

《黄帝内经》养生原则和方法

体内阴阳要平衡

医典妙语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府之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

养生智慧——协调人体阴阳

保持阴阳平衡协调是《黄帝内经》中养生的基本原则。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而人的形体及脏腑组织之间,无不存在着既对立又互根的阴阳关系。人体的阴阳双方,在发挥各自性能的时候,都保持恰如其分,从而紧密结合,协同制化,如此,人就会健康无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机体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以人体的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为阳,物质为阴。而人体功能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同时,功能活动又是物质能量的动力,体现了阴阳互根、消长、转化等过程。说明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阴阳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则是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形式,阴阳平和协调是人体健康的象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就是机体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互为消长和转化的过程。

阴阳消长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健康的保障,而阴阳消长失调,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基本机制。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的病邪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外来的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异常气候变化、瘟疫病毒、病原微生物等都是属于阳,伤人也容易伤及人体的上部或外形等阳分;而由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激引发疾病的内在因素应属于阴,伤人也容易伤及人体内脏的功能活动。

养生的目的,就在于保持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被破坏。一方面强调要“法于阴阳”,顺应天地自然界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整人体的阴阳以保持平衡状态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强调要通过调摄精神、节制饮食、起居作息有规律、减少嗜欲等养生方法,保持人体自身阴阳的协调平衡以实现健康长寿,祛病延年。

春三月,万物生发养肝气

医典妙语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侧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智慧——春养肝

春季中的三个月,是天地界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在这个季节,人应该早睡早起,起床后到院中散步,披散头发,缓缓而行,从而使精神焕发。该生发的就让它生发,不要扼杀;该给予的就要给予,不要剥夺;该奖励的就要奖励,不要惩罚。这是顺应春天万物生发的特点,是春季中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损害肝脏之气。

通常情况下,如果肝气虚弱,则筋脉急促;如果皮肤干枯,说明肝气太热;如果皮肤上出现斑点,说明肝脏中了风寒;如果面部发青,说明肝气太盛;如果好吃酸性的食物,说明肝气不足;如果毛发干枯,说明肝脏受到了损伤;如果人的手足经常保持湿润多汗,则表明肝脏健康无病;肺脏的邪气侵入肝脏,人就表现为爱笑。治疗肝脏的上述疾病,可以嘘气的方法排泄,以吸气的方法补助。

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味中为酸,木能克土,而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味中为甘。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为人体的造血、排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它还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合理的营养配制,可以提升肝脏的排毒能力。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春季三个月中,应注意少吃酸味的东西,多吃甘味的东西,以补养肝脏之气。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且可温补脾胃。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春季养肝还要多吃以下食物:糯米、黑米、高粱、大枣、桂圆、核桃、栗子及肉类食品如牛肉、猪肚等。另外春天虽然天气逐渐转暖,但是仍然有冬天的余寒,所以,还应适当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生姜、大葱等。

夏三月,祛热除烦静心神

医典妙语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智慧——夏养心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在这个时候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因此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所以说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体内的心脏就像一根细小的纤维一样,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有赖于心和脉的互相合作,而心为主导。血液是营养机体的主要物质,而心脏是推动血行的主要器官,所以心脏功能的强弱和血液的盛衰,影响着全身的血液情况。

气血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脉搏细弱,面色(白光)白;心热,脸色就会发红并且血脉异常充满,血丝浮于颧骨及面颊。

那么,夏天如何养心呢?通常情况下夏季养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第二、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才能气定神闲,笑口常开。

第三、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第四、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

夏天炎热,可多吃有清热消暑作用的蔬菜水果,比如西瓜、黄瓜、桃、苦瓜等。西瓜具有祛暑、清热、利尿的作用,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人群;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桃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而苦瓜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另外多吃养心食物可增强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常见的夏天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而且要适当的增加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类的摄取量,并选用一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叶、酸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王浆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当然,充足的睡眠在夏天比什么都重要,适当午睡会令一天流失的精力得到快速补充,同时,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睡眠不好往往容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学会享受生活,享受夏天。

秋三月,补水祛燥通肺气

医典妙语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晚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智慧——秋养肺

秋季的三个月,秋高气爽,人们要早睡早起,应和打鸣的公鸡作息时间一致,使神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气的肃杀,意志不要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明。否则会伤肺,到了冬季因为秋季收藏的不够而生泻病。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内水分加速蒸发,易出现头痛、唇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现象。若不注意,到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所以说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肺位于胸腔,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肺与宗气的生成也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散布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气血流通,百脉充盈,呼吸均匀,脉来匀和,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退,面且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因而出现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身倦乏力等症状。如果肺脏中了风,鼻孔就会出现堵塞;如果人的面色枯涩,说明肺部干燥;如果皮肤发黑,说明肺气趋于衰微;如果时常动怒,说明肺气过盛;如果怕冷,说明肺脏疲劳过度,肺脏疲劳,人就喜欢睡觉;如果喜欢吃辛辣食物,说明肺气不足;肠内发生鸣叫,说明肺气出现了壅塞。

另外肺与皮毛在生理上也有密切关系。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开合正常,邪不易入侵;若肺气虚弱,则皮毛御邪能力减弱而易感冒,从而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等肺卫不宣的证候。有的人在秋天吃了辛辣的东西后脸上会起痘痘,就是因为伤了肺气,而肺主皮毛,所以从皮肤上表现出来。

那么秋季应该怎样养肺呢?最简便一招就是积极补充水分。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通过吸入水蒸汽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够。还要强化洗澡措施,因为皮毛为肺的屏障,秋燥最易伤皮,进而伤肺。洗浴有利于血液循环,使肺脏与皮肤气血流畅,发挥润肤、润肺之作用。

从饮食方面来说,秋季有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大枣、石榴、梨、柑橘、柿子、百合、萝卜等。其中大枣有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石榴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百合质地肥厚、甘美爽口,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上品,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各种秋燥病症有较好疗效;萝卜能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

当然,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亦会影响身体健康。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另外,笑能促进体内器官健康,对肺特别有益。笑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冬三月,温补养肾藏阳气

医典妙语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智慧——冬养肾

这段话阐述了冬季生活起居及精神调摄的原则。生活起居方面,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及“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也就是说,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之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肾脏的健康说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系一系列衰老的现象:比如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甚或烦躁、易怒,严重时还会导致男人早泄,女人不孕。可见,数九严冬,无论男女,注重养生首先应注重养肾。

冬天养肾的重点是温补肾阳。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冬季补肾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五花八门的益肾食物更是数不胜数。历代养生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要“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一些看着普通寻常的杂粮、坚果,对养护我们的肾大有用处。比如说栗子、山药、核桃等。其中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有补肺健脾的作用,可益肾填精;核桃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

另外还应该多吃蔬菜,比如说韭菜、菠菜、芥菜、苋菜、荠菜、黄花菜、茭白、萝卜、茄子、竹笋、西红柿、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蘑菇、银耳、绿豆、大豆及其制品等。其中又以韭菜为最,韭菜在药典上被称为“起阳草”,营养丰富,强肾补中,适用于背寒体虚、腰膝酸冷者,有助阳暖下、补中通络之功效。

而肉类诸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都是进补的不错选择。

除了饮食方面,冬季养肾还应该注意节欲。所谓节欲就是做好心肾的封藏,使心火和肾水相交既济,以滋阴培阳。冬季最易伤阳气,气随津脱、气随血脱,纵欲时,心旌摇动,则心动、神动、元阳动,男女均分泌出阴津,肾阴和肾阳俱失,加之,出汗使毛孔打开、汗腺分泌,邪气易侵入肌肤,落下风湿寒痹症。所以夫妻房事要遵循“春一秋二夏三冬藏”的原则,提倡冬季藏而不泄。

此外冬季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在做好保暖措施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现在很多人冬天怕冷,终日紧闭门窗,恋床、睡懒觉,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通宵打麻将、玩扑克,极易导致体质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病。

动生阳,静生阴,养生需动静结合

医典妙语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素问·宣明五气篇》

养生智慧——运动与静养

所谓五劳所伤,就是指长时间视、卧、坐、立、行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长时间读书、学习、看电视,不但易使眼睛疲劳,头晕目眩,而且会导致心悸、失眠,祖国医学认为目属肝,肝藏血,久视会致肝血不足,引起血虚症;长期坐位,缺乏活动,肌肉会发生萎缩,力量减弱,还使人食欲减退,站立时躯体重量全由下肢承担,久立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足部浮肿,腰腿部关节疼痛、炎症等;长时间卧床,会使血流缓慢,新陈代谢降低,造成精神不振,身体疲倦乏力,诱发坠积性肺炎、褥疮等病,久卧使气血运行不畅,动则气喘,这是气虚症。由此可以看出,只静养不动是不行的,只动不休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

中医认为,“动”是动物的特点,劳动是人的基本活动,是生活的需要。不动,人会变成废物,更不可能健康长寿。但过量运动又不利于身体的健康,长期从事过于剧烈的运动、繁重而艰苦的体力劳动,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中医养生中的“静”主要是指心静,不是指少活动。心常静,去掉私欲,才能处世乐观,这是长寿的关键条件。所以在心静的基础上坚持活动,每天做一些与身体健康和年龄相适应的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动养和静养是养生的两大方向,各有利弊。那么,我们在养生时应如何取其利,避其弊呢?《周易》中曾讲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所以,以运动养生,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以静修养生,则可以降低人体的消耗,延长人的寿命。由此可以看出,养生必须动静结合,才能阴阳互补,把运动与静养的优势融为一体,此养生之道自然就是健康长寿之道了。

至于运动和静养的比例为多少,则应因人而异。动则生阳,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静则生阴,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最终做到劳逸适度。总的说来,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反之,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当代生活竞争激烈,人们往往操劳过度,动有余而静不足。人们用高能量的营养去补,增强了新陈代谢,一时保持身体健康,但从长远看,从整个生命进程看,都是在加速生命进程。

视、卧、坐、立、行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要特别保护眼睛,不可久视、远视。看书时间长了,眼睛发涩,就应休息一会儿,做做眼睛保健按摩。当眼睛发痛时,就需做较长时间的休息调整,否则会大伤视力。睡觉固然是恢复体力与精力的最好方法,但是过多的睡眠对身体有害无益,通常正常的睡眠时间是一天8个小时左右,真正有效率且足够的睡眠,是睡一个晚上的觉后白天整天都可精神抖擞,保持头脑清醒,这就是刚好的睡眠。至于坐、立、行,都是过之有害,当身体困乏时,不妨换种方式放松身体,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

两千多年前即知道食盐过多损人

医典妙语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

养生智慧——食盐过多损害健康

祖国医学一贯主张少食盐。咸味走血,过多的食用过咸食物,对血液造成耗伤,使皮肤发黑,且肌理比较疏松。食盐过多,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同时体内过多钠离子使肾脏负担加重,长期便会造成心肾器质性损伤,出现高血压等病症,机体其他内脏也会受到影响,使人的皮肤变黑、干燥。

盐在烹饪学中号称百味之王,它可以使食物变换无穷风味。但这并不是说,食盐应该多多益善,相反,每年世界上都有大量的人因食盐过量患心血管疾病去世。研究发现,食盐过多损害健康,其元凶是盐中所含的钠离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钠和钾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钠和钾分别分布在人体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两者共同保持着身体细胞内外渗透压、水分和酸碱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钠含量增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体内钠离子过多还会造成人体骨质流失,让人因为骨质疏松而失去健康,甚至丧失生命;过多地进食高盐食物,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让人口干舌燥,使口腔黏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导致感冒;人体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如果吃得太咸,日积月累,胃黏膜的保护层就没有了,长久便会引起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此外,吃盐过多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容貌,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因此,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少食盐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

由此可以看出,吃得淡点有益健康。但对吃惯了咸味的人来说,乍然淡食,肯定会十分不习惯,说不定会引起食欲不佳,这也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其实,淡而可口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在炒菜的时候,我们可以改用低钠盐。低钠盐主要是将盐分内的钠离子减半而以钾离子来代替,口味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增加了钾却可以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需要注意的是,肾脏功能不佳、患有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绝对不可以吃低钠盐。因为低钠盐中的钾含量较高,会积存于患者体内,无法顺利排出,很容易造成高血钾症以及心律不整、心衰竭的危险。

我们还可以利用酱油、豆酱来调剂菜的味道,这比用盐更为有利,因为5克酱油或20克淡酱的盐分才相当于1克盐。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海带、松鱼熬的汤汁兑在酱油里,这样酱油的盐分就不像原装酱油那么多,即便是同样的盐分,使用起来也很充足,这不仅得到量的满足感,在味道上也辨别不出来。在做饭时,我们还可以改用葱、姜、蒜、等香料来提味,消除短时间对淡食的不适应感,久了自然就可养成少用盐的习惯。

要想戒掉食咸的习惯,我们还可以选择多吃水果。大部分的水果都是高钾低钠的食品,比如香蕉、葡萄、葡萄干、橘子、苹果、杨桃、番石榴、枣子等这些含有丰富钾离子的食物,以达到控制血压的保健效果。

在购买调味料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味增、芥茉酱、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时,必须先看清楚罐外的标示注意钠的含量,或是避开高盐分的东西,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等。回家后把酱油、豆酱等佐料分出来,放在炊台或桌子上,事先准备好,这样来规定一天盐分的总食用量。不要直接把盐放到菜肴里,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掌握不住用量,总是难免过量,所以先把它分放在小器皿里,然后将菜盛在器皿里拌匀,这样也可以达到少用盐的目的。

大喜大悲都伤人

医典妙语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怒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素问·举痛论篇》

养生智慧——学会理智控制情绪

善于用理智抑情制怒,保持心境平和,是情志养生的关键。中医学很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保健防病间的关系,认为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加节制都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影响各脏腑功能。情绪是人类的情感反应,常伴有一系列生理反应,情绪偏激就会严重危害到身体。所以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就要学会理智的控制情绪。

中医认为,喜是人的愿望实现后的一种激动情绪,常常表现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一般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极有利于健康的,然而喜极了,或是暴喜过度,则会冲昏头脑,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致使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导致不测。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高血压病人大笑时往往血压突然升高,欢喜过度甚至会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病人在发作期和恢复阶段,大笑时心肌就会缺血,严重会导致梗死的危险。

怒是遇到与愿望相违之事或愿望受阻时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不满、生气、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一般来说,怒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人怒时,强烈的情绪会如洪水冲堤,一发不可收拾,会使肝气上逆导致胸满胁痛、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至呕血昏厥、目盲耳聋。

而对于悲来说,中医认为悲是所热爱的事物丧失以及所盼望的东西泯灭时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痛不欲生等。应当说,暂时轻度的悲忧,可对大怒、暴喜等情志太过现象起调节作用。但悲忧太过对健康不利,可致气机不畅、耗伤肺气,可致气短、胸闷、胁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此外还会伤及肝、心、脾脏,肝伤筋脉、精神错乱;心伤则心悸、恍惚;脾伤则脘腹胀满。

恐是企图摆脱不利情境而又苦于无力时的心理状态,其强度取决于情境危急的程度,从害怕、惧怕、恐慌、恐怖,到呆若木鸡、当场休克暴亡等。人恐时,心智容易紊乱,举止容易失常。古医典中有“恐伤肾”、“恐则气下”的说法,恐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遗精骨萎等症,很不利于健康。

因此,人的七情过度,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主宰和驾驭自己的情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对影响到我们情绪的事情采取回避的办法。俗话说惹不起咱躲得起,“躲”也就是回避,虽简单但有实效。当某些人和事影响到你的情绪时,应及时回避,不在导致情绪波动的地方驻足,换一个环境,静默一会儿,或听听音乐、散散步,都可分散注意力,淡忘烦恼,使内心趋于平静。

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宣泄或者倾述。宣泄有助于调理大脑皮质功能,平息自己心理的紊乱与压抑感、愤怒等。我们可以在适当地方大叫一番,痛哭一场,或是适当地发脾气,都可以宣泄内心的郁积,摆脱恶劣的心境。另外心中的喜悦与悲伤也可以向亲友,甚至是不相识的人分享与倾吐,对方在理解你此时的心境后会分担到你一部分情绪,减轻过多的情绪对你身体的伤害;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通过记日记、写作等诉诸文字,可以让文字来分享你的喜悦或排解心中的忿闷,尽快走出大喜或大悲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业余爱好来锻炼心境。如听音乐、集邮、书画、种花、养鱼、弈棋等。音乐与健康的关系已为大家所公认,音乐可以对人开展心理治疗,消除人体的紧张情绪。种花养鱼也是是很好的养性措施,室内摆放几盆花草,寄情于红花绿叶中,可消除劳倦,自觉安宁。在绿色环境中,可以使脉搏减慢,呼吸均匀,精神松弛。另外,找人聊聊天,下下棋,这对于保持精神思路敏捷,锻炼大脑功能,也颇有功效。在交谈中忘记烦恼,在博弈中得到快乐,当一个人把兴趣爱好付诸于一件事物之上时,人的情绪就不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左右了。

同类推荐
  • 美食与保健——糖尿病食疗谱

    美食与保健——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中医食疗药膳(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医食疗药膳(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医食疗药膳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卓著的疗效和极为丰富的内容。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食物疗法专著就有300多部。然而,这些书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方子中的材料已经消失难觅,已不具备可操作性。本着继承传统中医食疗药膳治病健身的精髓,发扬发展中医食疗药膳的新方剂、新功效的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行医经验,联手中医界知名同仁,精心编写了这本《中医食疗药膳》,希望能给广大读者的疗疾保健带来帮助。
  • 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治疗各种常见病所涉及的传统独特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介绍了本书所涉及到的经络穴位,第三部分对涉及到的每种病症精选了中医疗法。
  • 中医养肾补肾速查手册

    中医养肾补肾速查手册

    养肾是健康的根本,肾好身体好。《中医养肾补肾速查手册》从本草、饮食、经络、运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肾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肾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中医养肾肾不伤。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 中风简便自疗

    中风简便自疗

    本书以问答形式简要阐述了中风的类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适合读者自我治疗中风的简便方法,并对中风防治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中风简便自疗》是一部融会中西医学,全面反映中风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翔实,文字简洁明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不仅适合中风患者的自我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绝世天主

    绝世天主

    方石于这个仙道大兴的世界苏醒,却发现自己成为了仙门共敌。只因他得到失传已久的传承,成为了新的天山之主。过去曾打压仙道、册立人王的天主们令他举步维艰,万仙来敌,唯有争战。“你曾说不在乎这世界与万民如何,但到了这种时候,还是要一个人挡在前面……这是不是所谓的傲娇?”这是个一个人挑战全世界的故事,主角才不是傲娇也绝不是妹控,只是喜欢的人里恰好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而已。
  • 爱是捕风:追星

    爱是捕风:追星

    爱是捕风,是追逐看得见,却触摸不到的感情;爱是捕风,是拥抱虚无,却不曾后悔;爱是捕风,是忘记自己,脑中唯一停留的是他如风般模糊的背影;爱是捕风,是追累了,吃一顿,继续追;爱是捕风,是无论多久,都会坚持不懈地追,就算遥不可及,也要坚信,风,就在身边。
  • 世界只因有你才完美

    世界只因有你才完美

    她是名媛圈的异类,随心随性,脾气火爆。而他,贵族中的贵族,毫无绯闻,完美到无法挑剔的一个男人。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她挺大肚子归来,而他的家族企业却因为他的母亲而出现危机。公司家人逼迫于他与小三联姻。她的出现让他该如何选择。
  •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徐径窃取情报,也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行为;被派谴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
  • 错爱红尘:女摄影师情陷多情总裁

    错爱红尘:女摄影师情陷多情总裁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易昕,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初遇萧然是在她内心最为波澜的时候——相恋八年的男朋友成了她最好的闺蜜白珂珂的老公。萧然,一个让她觉得异常温暖的男人,殊不知这个男人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易昕是否能收获最美的爱情呢?而她的好闺蜜柴若芸又是怎样一路护着她的?都说女孩子之间的友谊是脆弱的?那易昕和她的闺蜜是否也未能免俗呢?爱情,友情!
  • 科学奥秘丛书-航空航天工程

    科学奥秘丛书-航空航天工程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很多划时代的发明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给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古武乱世

    古武乱世

    古武学,一种突破人体极限的武学。一个普通的叛逆少年,掀起一段属于他跟他分身闯三界的故事——————————————————他叫做“欧轩”绰号:银发——————————————————我已创建了百度贴吧,欢迎大家的加入!!
  • 仕学规范

    仕学规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九世尘埃

    九世尘埃

    人是有来生来世的,此世因果决定来世轮回,此生欠下的来世偿还,此生失去的来世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