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6200000017

第17章 名茶掌故(二)

11、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因其形状卷曲如螺,初采地在碧螺峰,采制时间又在春天而得名。洞庭山不但是碧螺春产茶之地,也是盛产水果之乡,茶树与果林相间;茶树吸收果树散发的花果香气,碧螺春天然芬芳亦由此而生,形成一种独特的品质。茶树种植在两山,遥对洞庭湖又有另一番雅致,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云雾弥漫,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太湖一带,流传有许多关于碧螺春的美丽传说,其中以碧螺春由来的故事最为人传颂。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嘟囔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沿用至今。

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嫩绿叶卷曲得像小小的螺蛳一样,绿油油、毛茸茸,闻闻清香,喝喝清凉,是一种名贵的茶叶。它最早出在莫厘峰上。

传说,有一年东山莫厘峰上妖精作怪,接连有几个樵夫上了莫厘峰砍柴,都不见回来。老百姓弄不清这妖精到底怎么来的,但谁也不敢再上去,于是把莫厘峰当作了禁地。当时有个没爹没娘的渔家姑娘,名叫碧螺。这姑娘性格倔强,胆子又大,想看一看这妖精究竟生的啥模样,有什么妖术。所以人家不敢去,她倒偏要行。

这一天,她就上莫厘峰砍柴去了。走到半山腰,闻到一股香味。这香味香得出奇,熏得她晕乎乎的。她就坐下来歇一歇,对着山顶细看。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到有啥妖精,却见山峰悬崖的石缝里,长着一棵油绿闪亮、生气勃勃的野树苗。那股股奇异的香味也就是从那扑鼻而至的。她奇怪起来,是啥东西,香得真有点吓人?于是冒着危险,爬上悬崖。

这悬崖在山峰顶上,爬上那里,只见蓝天变低,脚下白云飞绕。越接近这棵树,香味也越浓。把碧螺姑娘熏得昏沉沉,浑身像中了邪一样,她急忙用手捂住鼻子。碧螺是打鱼人,整天同鱼打交道,手上的鱼腥味洗也洗不掉。她用有鱼腥味的手捂住鼻子后反倒觉得蛮舒服,脑子顿时也清醒了不少。她这才想到原来毛病就出在闻那个香味上,鱼腥味可以克那个醉人的香味,后悔没带个鱼篓来。

碧螺姑娘这时候觉得肚子有点饿了,身边又没有干粮,正好发现一丛野大蒜,拔起来就往嘴里塞。不料一把大蒜下肚,饥也解了,头脑也清了。就一口气爬到小树旁。不过到了它旁边,人却再也受不了了,一阵阵异香又使她昏沉沉的,她好不容易转到了上风头,才避开了那股浓重的香味,头脑稍稍清醒一点。她想:不是什么妖精作怪,原来是这棵树发出的香味!便采了些嫩叶塞在怀里,哪知这嫩叶得了人身上的热气,香得格外厉害了。碧螺姑娘连声嚷道:“吓煞人哉。吓煞人哉!”就用劲拿起柴刀,想把它砍断,省得它再害人;再一想又有些舍不得,就把这棵树连根拔起,带下山来了。

碧螺姑娘把它带回船上,种在一只破缸里,每天给它浇点水,看它究竟怎么样。这棵树的叶子固然香得醉人,但是渔船上腥气重,再加碧螺姑娘天天挖野大蒜吃,所以倒也没啥。有一天,猛然一阵风把叶子吹落到她那没盖盖儿的水壶里。碧螺姑娘正好累得浑身是汗。嘴里干得像火烧,拿起水壶,“咕噜噜”喝了个底朝天,顿觉喉头清凉,满口芳香,消除了疲劳。

奇事!今朝的水为啥特别好吃?她仔细一看,壶里有许多香树叶。看来这小树移植以后,水土变了,毒性也解了,不但清香可口,还能提精神。这树叶原来是个宝贝!碧螺从心里感到欢喜,于是动起脑筋来,决心栽培起来。种到哪里去呢?

后来,她想起太湖当中,洞庭西山的徐石山脚下,有一个没人住的破庵。就带着那棵小树来到庵堂,把它种在天井里。她捉鱼度日,每天留一点小鱼垩防备树香伤人。这样经过几年的栽培,天井里长满了小香树,香味吸引来了乡邻。碧螺姑娘就把叶子采下来送给大家泡开水喝。乡邻们喝了这泡叶的水,个个称赞,问碧螺姑娘,这小树叫啥名字,碧螺姑娘随口说:“吓煞人香!”从此,小树就有了名字,成为茶叶中一个名贵的品种。

后来采叶泡茶,也就风行起来。碧螺姑娘采茶,也十分讲究,不仅只采最嫩的,而且采茶前,先要到河里洗了澡,穿一身干净衣服;采茶不用篮装,而是塞在怀里。她眼明手巧,两手跳动采摘嫩叶,好像凤凰点头一样。她每一次采茶回来,就分送给大家。

有一次,采茶回来,正好阴雨连绵,眼看大堆叶子要霉烂了,她便把叶子放在锅子里炒干了再送人。出乎意料,炒干的叶子竟比不炒的还要清香,还要好吃,又可以长期保存,啥时候想吃就啥时候泡。非常方便。从此以后,炒茶就风行起来,一直传到现在。

“吓煞人香”茶,不久就被大家栽种起来了,没有几年工夫,就种遍了整个洞庭的西山和东山。不过,经过几次移植,它的香味再也不会熏煞人了。

后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就把这种茶叶叫做“碧螺春”;还把她生前住过的无名破庵,整修一新,叫做“碧螺庵”。把最初采到“吓煞人香”的那座山峰,叫做“碧螺峰”。

传说在很早以前,在洞庭山上住着一个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十分喜爱唱歌。她的歌声像甘泉,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十分喜爱她。

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小伙子以打鱼为生,水性好,办事公正,武艺高强,又乐于帮助人,因而深得远近人们的爱戴。阿祥在打鱼路过西洞庭山时,常常听见碧螺姑娘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也常常看见她在湖边结网的倩影,心里深深地爱上了她。

但是,还没等阿祥向碧螺表示自己的感情时,一场灾难突然降到了太湖人民的头上。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它要太湖人民为它烧香摆供,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供它奴役,还要碧螺姑娘做它的妻子。如果不答应,它就要刮恶风,下暴雨,掀巨浪,拔树摧房,打翻渔船,让太湖人民不得安宁。

这个消息传到阿祥耳里,他气得咬牙切齿,下决心要杀死恶龙,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他那心爱的姑娘。

一天夜里,阿祥手持鱼叉,潜到湖底,趁恶龙不备,用鱼叉猛刺恶龙。恶龙张开血盆大口,直扑阿祥。这场惊心动魄的恶战,从晚上杀到天明,又从天明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山上、海里都留下了奋战的血迹。最后,阿祥的鱼叉终于刺进了恶龙的咽喉,杀死了恶龙,但勇敢的阿祥也因流血过多昏过去了。

乡亲们怀着无限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为民除害的小伙子抬回了家,碧螺姑娘更是因为小伙子杀死恶龙,免除了她的灾难而十分敬重他。她把阿祥抬到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姑娘给阿祥做了饭菜,唱着最动听的歌,一心希望阿祥早日恢复健康。可是,由于伤势过重,阿祥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尽管有心爱的姑娘在身边,但虚弱的身体却使他讲不出一句话。

碧螺十分伤心。为了救活阿祥,她踏遍洞庭山,到处寻找草药。有一天,姑娘来到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山顶发现有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尽管还是早春,天气很冷,小树却长出了许多芽,茶树周围有许多暗红色的血迹。姑娘知道这是由手阿祥鲜血淋淋的结果。她十分爱惜这棵小茶树,每天给小树浇水。早上怕茶树冻坏,便用自己的嘴把芽苞一个个含一遍。

清明过后不几天,小树长出了第一片嫩叶。这时阿祥已水米不进,危在旦夕。姑娘泪珠直流,她来到茶树旁边,看到嫩绿的茶叶,心里想:这些茶叶是用阿祥的鲜血,是我的口含着长成的,我采几片叶子给阿祥泡水喝,也表一表我的心意吧。于是姑娘采下几片嫩芽,泡在开水里送到阿祥嘴边。醇正而清爽的香气,一直沁入阿祥的心脾,本来水米不进的阿祥顿觉精神一振,一口气把茶喝光,紧接着就伸伸腿伸伸手,逐渐地清醒了过来。

姑娘一见阿祥这样了,高兴异常,她把小茶树上的叶子全采了下来,用一张薄纸裹着放在自己胸前,让体内的热气将嫩茶叶暖干。然后拿出来在手中轻轻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茶水后,居然完全恢复了健康。他激动地向姑娘诉说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姑娘也羞答答地接受了阿祥的真情。

可是,正当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原来,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嫩叶上了。嫩叶被阿祥泡茶喝后,姑娘的元气却再也不能恢复了。

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了阿祥的怀里,再也没有睁开眼睛。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顶上。

从此,这儿的茶树总是比别的地方的茶树长得好。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12、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名茶,产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岛。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以后历代相袭。

关于君山银针,有很多美好的传说。据说它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子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出来的竹笋。

过了一会儿,又都慢慢下沉,就像是落雪花一样。明宗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堕,是表示对万岁诚服。”

明宗听了,心里很高兴,马上下旨把君山黄翎毛定为贡茶。侍臣的话原是讨好帝王,但是银针茶能“悬空而立”,并且像落雪一样下沉又上升,倒是极为美观的。

下面是两则关于君山银针的美丽传说。

很早以前,洞庭湖属楚国管辖。当时楚国国都就在现在湖北江陵县地面,叫做郢都。国王是个孝子,可他母亲却是个病秧子,请遍京城名医国手,怎么诊治,太后的病也不见轻。最后,国王只好叫人写了几百张求医告示,在长江南北到处张贴。

这天,宫门外来了个白胡子道士,自称能治好太后的病。国王见他长的相貌古奇,一脸忠厚知道是个有本事的人。便把他领进后宫,为太后诊治。道士为太后看完病回到前殿,对国王说:“大王,太后的病,看来是因饮食不周引起的呀!”

国王满脸不高兴地说:“道长,这话就奇怪了。我身为一国之王,富有四海,太后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怎么会饮食不周呢?”

道士笑了笑说:“大王,请原谅我实话实说。那些山珍海味,熊掌、猴头、燕窝、鱼翅,当然都是上好的大补之物。可好物不可多用,长年累月,光吃这种东西,就难免肠胃受亏,肝火上升,血脉不活,百病缠身。何况太后这样高龄的老人呢?”

国王不由连连点头说道:“是这个道理。那太后的病怎样才能治好呢?”那道士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后的病,日积月累,已成顽症。加上她年老体弱,更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慢慢调治。”说着,道士从腰间解下来个青皮葫芦,双手递给国王:“大王,药方就刻在葫芦上面,只要你能照办,太后的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的。”说罢,就要告辞,国王连忙让人拦住,要重重赏他,道士摆了摆手说:“别忙,一个月后再说吧。”

道士走了以后,国王拿起那个葫芦,反复端详,只见上边刻着几行小字:

“一天两遍煎服,三餐多吃清素;要想益寿延年,饭后走上百步。”

下边落款:洞庭道人。

国王看罢,把葫芦晃了一晃,听了一听,里边装的好像是水!就连忙打开葫芦,凑上去用舌头尖咂了一咂,顿觉一股清香甘甜,直冲五脏六腑。霎时浑身轻爽,舒服极了,不禁连声称赞:“神水,神水!”急忙抱起葫芦,跑到后宫,向太后报喜去了。

从这天起,国王每天午后,晚上,从葫芦里倒出一点水来,烧开让太后饮用。一日三餐,不动腥荤。无非瓜果蔬菜下饭。每顿饭后,又让宫女们搀着太后,到花园里转悠转悠。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天,太后的病疾果然轻了不少!母子俩高兴极了。可是,那葫芦里的神水却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见底了。太后又发起愁来,国王想了想说:“母后不要着急,我去找道士再要些就是。”

太后说:“你到哪里去找他呢?”

国王说:“这不要紧,他这葫芦上刻着‘洞庭道人’,我就到洞庭去寻他好了。”

次日一早国王登殿,就向文武大臣们说,自己要亲临洞庭,寻找道士。下边走出令尹,说道:“大王,你为太后治病,不惜跋山涉水,亲下洞庭,当然很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呀!这样吧,让老臣替你走上一趟,大王觉得怎样?”

令尹说罢,大臣们都说这个办法不错,国王也就同意了。

当时的令尹,就好比后来的一品宰相,朝廷内外,数他的官儿大。第二天,令尹就带上五百兵丁,装了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分乘五只大船,顺流直下,浩浩荡荡,日夜兼程,向东进发。

不几天,船队开进洞庭湖口。令尹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只见八百里湖面,风平浪静,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心深处,影影绰绰现出一个小岛。岛上绿树掩映,三两点红叶点缀,仔细看去似乎有一片青堂瓦舍,坐落其中。令尹想一想,就让船队向小岛开去。

这小岛便是君山。船队靠岸以后,只见山上古木参天,斑竹摇曳,竹林深处原来是一处道观。令尹命兵丁暂在船上等候,自己带了随从上岸。离那道观还有百十步远近,有一位白胡子老道,笑呵呵地迎出门。

令尹仔细一看,正是那位洞庭道人!便急忙紧走几步,上前拉住老道的双手,连声夸奖:“道长,你真有妙手回春的本领啊!太后自从吃了你的神药。病疾大为好转,大王十分感激,命我带上礼物,前来致谢。顺便再向道长求些神水,又要麻烦您了。”

“好说,好说!”那老道客客气气地回答,“太后只要照着我那药方去办,自能绝处逢生,去病消灾,身体慢慢好起来。”

令尹一年四季闷在京城里,来到这山青水绿的地方,觉得十分新鲜,便领着随从,让一个小道士带路,殿前殿后,山左山右,四处游看。他沿着石级,走到后山,转过山嘴,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只见前面闪出两棵合抱老松树,浓荫如盖,遮天蔽日。一汪清水,约半亩大小,池中微波荡漾,香味就是从池里飘来的。

陪同的小道士说:“这池子里水可好了,闻着香喷喷的,喝着甜丝丝的。师傅说,久用此水,不但能祛病消灾,还可益寿延年哩!”

令尹听罢,快步走到池边,弯下腰去用手捧了一些,咕噜咽下肚去。觉得满嘴甘甜清香,余味无穷。浑身上下十分舒畅。于是回头问道:“你师傅献给太后的神水,就是这个吧?”

小道士说:“不错,就是它呀!”

这时,有个随从说:“大人,何不将这神水,用坛子装回去,为太后除掉病根儿,岂不是大功一件么。”

令尹一想,觉得有理,便当场吩咐随从,马上下山,准备坛子,次日上山装水。

第二天大清早,令尹带着兵丁,抬上坛子,爬到后山。可等他们来到池边一看,全都傻眼了!那满满的一池神水,隔夜工夫竟被人掏了个净光,连底儿都露出来了。池子周围水迹哩哩啦啦,一直通向后面。令尹低头一想,明白了大半。他怒气冲冲地把手一挥,带着随从,走下山来,闯进观内,见了那老道,劈头就问:“道长,那池子里的水是你弄走的吗?”

“不错。”老道士平心静气地说。

“哼哼!”令尹冷笑一声,又问道,“你就不怕有欺君之罪吗?”

“哈哈哈!”老道士放声大笑,“这欺君之罪我没想到,不过,我还真担心有欺民之罪哩!”

“你这是什么意思?”令尹不解地问。

“大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百姓,我这观里的五百道士,吃的穿的,就全指望每年派出一些人带上神水,为洞庭周围四乡八镇的老百姓治病消灾。百姓们打心眼里感谢,送来钱财粮米,五百道士才得温饱。大人把神水全都运往京城,只不过好了几家王公大臣,却使一方百姓受难,观里道士受冻挨饿。所以我就连夜吩咐观里道士带上家什,把那池水舀得一干二净,全数洒到后山草坡上了。”

令尹气得脸红脖子粗,他想了又想,长叹一声说道:“既然是这样,也难得你一番苦心。那神水被洒在何处,能不能领我去看看呢?”

老道一听这话,就喊出几个道士领路,自己陪着向后山走去。他们刚刚到昨晚倒水的地方,前边领路的几个道士,就一齐惊叫起来。原来那草坡上,一夜之间,竟然平地蹿出黑压压、绿油油的一片小树,晓风一吹,满坡飘着一股清香!

令尹急忙走到树丛里面,掐下两片嫩叶儿,放在嘴里一嚼,不觉又惊又喜。他眼珠子转了转,亲自动手掐了一把嫩叶儿,带着随从下了山。

刚刚回到观内,令尹就急忙吩咐道士煎上开水端了上来。他把那树芽儿往水中一泡,不大一会儿,那水就变得绿莹莹的,十分可爱,一股清香,也随着那缕缕热气飘了出来。他轻轻咂了一口,不觉拍案叫绝:“妙哇,这甘甜醇美的味道,真与神水一般呢!”

接着,他让在场的人,每人一口,都品尝品尝。大家喝了之后,都夸赞不已,连连称奇。

于是,令尹吩咐地方官员,在洞庭周围的水乡渔村,征集一百名未出闺阁的姑娘,到君山听用。又与老道商量,要他从今往后,把这片神树,经管起来,细心照料,不得出岔。五百道士的吃穿用项,全由地方官府供应。道士想了想,只得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地方官员带着那一百名姑娘,坐上大船,来到君仙。还没有靠岸,就有几十个小道士把事先烧好的热水,挑到船上,并传下令尹的话,让姑娘们先把通身洗得干干净净,换上专门赶制的红衣红裙儿,然后,由小道士领到后山去。姑娘们被分成二十人一组,小心翼翼地走进树丛下采那片片绿叶。

令尹举目望去,万绿丛中,姑娘们红衣红裙儿,交相辉映,十分好看。止不住吟起诗来:“万绿丛中一点红,采叶人在草木中哎,人在草木中,倒很有些意思,就叫它作茶吧!”

打这以后,才有了茶树和茶字。不信,把“茶”字拆开,二十人下边加一个木字,这就是当初令尹看到姑娘们二十人一组,在小树中间出没,取下的这个名儿。这个称呼传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再说,那些采茶姑娘们知道茶叶的珍贵后,谁不想带点儿回去?可下去坐船的时候,还得把衣服换下来,一点儿也不让带,聪明的姑娘们终于想出了办法,她们悄悄地把茶叶含在嘴里,带出君山。那些有钱人一听说这玩意儿能延年益寿,就争先恐后地跑到洞庭湖边,出大价钱,向姑娘们购买。这就是后世人所说的口噙茶的来历。

从前,君山脚下有个打鱼的后生,名叫张顺,和母亲住在一间小茅屋里。张顺每天清早下湖打鱼,然后把打来的鱼拿到市上卖掉,买点粮食、油盐回家。不论严寒酷暑,天天都这样。

有一天,张顺在湖里撒了半天网,连一只虾子也没有捞到。本想多撒几网再回去,不巧天色骤然变了,只好收网回去,当他刚刚把网收上船头,只见渔网里有一条活蹦乱跳的金丝鲤鱼,眼睛圆溜溜的,像对夜明珠似的闪闪发光;红嫩嫩的大嘴巴,微微地一张一合,仿佛在和人说话;嘴角上还有两根短短的肉须须,配上一身金红金红的鳞片,真像个披着金红铠甲的武士。

张顺高兴极了,他八岁就跟父亲下湖打鱼。可从还没见过这种金丝鲤鱼呢。他把鲤鱼轻轻地放进水盆,桨也忘记划了,喜滋滋地坐在舱里看着它。

不知不觉,一阵南风吹来,把他的渔船正好吹到岳州城的南阳坡。张顺走进城,打算买点米回去,可是,除了这条金丝鲤鱼,再没有什么了。他捧着鱼盆在粮店门口走来走去,一时拿不定主意。许多人都想买他的金丝鲤鱼,有人愿出十串钱,还有人愿出二十串钱。后来有个财主拿出五十串钱,在张顺的眼前晃了几下,说:

“看你这可怜的样子,我就多出点吧,给你五十串钱,总没叫你吃亏吧。明天你就可以拿出四十串去放债,往后吃利息就够了,再也不必去干那风浪里的买卖了。”

那财主装出大慈大悲的模样,张顺觉得受了极大的侮辱,气愤地端起鱼盆走了。

天色晚了,张顺妈妈饿着肚子,站在门口望呀,盼呀,谁知张顺口袋空空的,一粒米也没有买回来。

张顺把金丝鲤鱼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他妈妈含着眼泪说:“儿呀,我们是靠打鱼过活的。当然不能放债吃利息!你爷爷在时,借了财主一担三斗谷子,打了一世鱼,都没有还清那笔阎王账呢。我们情愿捆紧肚子过日子,也不做那吃人家血汗的事呀。”

她又看了看盆里的金丝鲤鱼,想了想,说:“我听你外公说过,金丝鲤鱼是洞庭龙王的三太子变的,你快些放它回去吧。它的妈妈也会像我盼你回来一样地着急呢。”

张顺听了妈妈讲的正合自己的心意,便端着鱼盆,向乌龙嘴的湖滩走去。只听远处湖面上浪涛汹涌,发出揪人心肺的吼声。张顺站在一汪水里,把金丝鲤鱼轻轻地放在湖里。它那金红的鳞片,立刻把一片湖水都映红了。

说也奇怪,它好像舍不得和张顺分手似的,老是在他面前摇头摆尾地游来游去。它那小嘴巴仿佛在说:感谢你呀,我的好朋友。忽然,它从嘴里吐出一颗溜圆溜圆、晶亮晶亮的珍珠,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叫人眼睛都发花了。

张顺把这颗通明透亮的珍珠带回家里,霎时间,把那又矮又黑的茅屋照耀得像天一样亮堂了。夜里张顺醒来的时候,只见那颗珍珠还在手里闪光。他想:这一定是颗宝珠。他高兴得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清早,张顺捧着珍珠,在门前地坪里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只见珠子里面有几根细小的血丝丝,游来游去,非常有趣。正在这时,天上忽然飞来一只拖着一条花花绿绿长尾巴的大鸟,伸长脖子,“啪”地一下,把那颗珍珠啄跑了。

张顺拔腿就追,追过湖滩,追过芦苇荡,又在君山上追过了七十一个山峰。最后,那只大鸟飞到青螺峰的悬崖顶上。张顺爬到一棵大树顶上,清楚地看见它把那颗珍珠吐在石头上,用脚爪子拨弄着。

张顺气坏了,顺手折断了一截树杈,要向那只大鸟掷去。可是,又怕把珍珠打碎,更怕大鸟衔着珍珠再往别处飞。真是打不得,追不到,只好爬下树来,从后面悄悄地爬上悬崖去。

陡峭的悬崖上,有许多裂缝,条条岩缝里都有不停地流着褐色的锈水;岩壁上长着一层深绿色的苔藓,滑溜溜的,要是失足跌下来,就会粉身碎骨。

张顺紧了紧裤带,咬着牙关,使劲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时而一块岩石“轰隆隆”从头顶上滚下来,时而岩缝里蹿出一群马蜂,狠狠地向他蜇来……他的手指被石头划破了,流着血;脸被马蜂蜇了,又肿又痛,但他还是拼命地往上爬,终于爬到崖顶边边了。

那只大鸟的长尾巴正好拖在他的头顶上。张顺把手一伸,抓住了大鸟的尾巴。那大鸟猛地张开翅膀,“啪哒啪哒”地扇了几下飞起来,差点儿把他也带到天上去啦。

张顺爬上岩顶一看,那颗珍珠没有被衔走,正在岩石上滚着。他顾不得一切扑过去,只怪他用力太猛,那颗珍珠一下滚到岩石缝里去了。张顺长长地叹了口气,呆呆地望着深不见底的石缝,伤心地哭了起来。

从这以后,每隔两天,张顺就要到青螺峰的悬崖去看看。总希望他那颗心爱的珍珠从岩缝里蹦出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还是没有看见那颗珍珠的影子。

冬去春来,又是桃红李白的时候了。在那个掉进珍珠的岩石缝里,长出一株鲜嫩的茶苗,青枝绿叶,十分可爱。张顺看见茶苗越长越好,心里想:这一定是我那颗心爱的珍珠变的。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闻了又闻,不觉自言自语起来:“丢失了一颗珍珠,得来一株好茶苗,倒也不错呀。”

转眼间,夏天来到,太阳像一团烈火,把湖洲上的芦苇都烤黄了。张顺担心茶苗旱死,就给茶苗搭了一个凉棚。每天清早从柳毅井里把水挑到崖顶上去,浇灌茶苗。

奇怪的是,他还没浇,茶苗蔸上已是水淋淋的了。是谁帮助浇的水呢?他决定弄个明白。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躲在崖底下的树林里。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他看见那只长尾巴大鸟又扑棱棱地飞下来。嘴巴对着茶苗喷出一股清亮清亮的水。然后,又扑棱棱地张开翅膀向东方飞去。

张顺望着它那漂亮的长尾巴说:

“啊,原来是你呀!我以为你是个坏家伙,看样子你还是我的好朋友啦。”

张顺回到家里,又把那只长尾巴的大鸟的样子给妈妈细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妈,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

张顺妈静静地想了想说:“我小时候听你外公说过,有只花羽毛、长尾巴的大鸟,叫做凤凰,它和洞庭龙王的三太子结拜过兄妹。”

张顺听了很高兴,更加精心地培养那株茶苗了。

冬天来了,山上山下一片白皑皑的,连那苍松翠竹都被白雪压弯了腰。张顺生怕把茶苗冻死,他早已把妈妈做给他的芦花背心给茶苗穿上了。又抱了一些稻草去盖茶苗蔸,谁知那茶苗蔸下花花斑斑地早已堆了一大层。他走近一摸,原来又是那只叫凤凰的大鸟把它身上最漂亮的羽毛啄下来,盖在茶蔸上了。张顺望着凤凰飞去的方向,自言自语地说:

“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呀,比我殷勤多啦!”

冰化雪消了,迎春花绽开了笑脸。张顺把茶苗从崖顶上移到了自己的菜园里。那只长尾巴的凤凰,也跟着飞到菜园旁边的一株大橘树上了。一场春雨过后,茶苗一夜长高了三尺多,圆滚滚的像个绿茸茸的大绣球。

张顺和他妈妈高高兴兴地摘下第一批茶叶。片片茶叶,叶柄朝下,叶尖朝上,三沉三浮,然后悬立在杯水之间。接着,每片茶叶周围渐渐泛出一朵朵金红色鱼鳞似的小花,看去俨然像金丝鲤鱼的鳞片;又仿佛是凤翎上的花斑。最后,它们慢慢地汇成一团,好像是一龙一凰在杯中腾跃。张顺母子看得目不转睛。张顺妈高兴地说:

“儿呀,这真是龙鳞、凤羽一样的好茶呀!”

碰巧这时君山周围有许多人得了重病,面黄肌瘦,浑身无力,不思饮食。张顺抓了一把茶叶说:“妈妈,这些茶叶对病人一定有点好处的,我去送给他们尝尝好吗?”

张顺妈听了满心欢喜,连忙叫张顺把茶叶分送给各家病人。几天以后,凡是喝过张顺的茶叶的病人,都觉得浑身舒坦,精神倍增,就像吃了对症的良药似的。他们纷纷到张顺家里来酬谢。

张顺苦心培育出来的细茶,从此世世代代在君山生长。后来人们给它取过许多漂亮的名字:什么“龙鳞”、“凤羽”、“雀舌”、“千里香”……到宋朝的时候,又取名“银针”。

13、鸠坑毛峰

传说,古时候,在淳安鸠坑源的鸠岭上,住着一对青年夫妻,男的叫金龙,女的叫毛凤。男的开山种苞罗(玉米),女的挖地种茶,俩人苦吃苦作,日子倒也将就过得去。那时,鸠坑源是睦州通徽州的要道,往来商旅,肩担脚夫,到了鸠岭上,都要坐下来歇歇力,喝口茶,抽筒烟。金龙、毛凤待人热情,凡是过路客人讨茶,总是笑眯眯地冲上一碗热茶给人喝。有的过路客人给他铜钱,有的商旅送她头巾、针线啦,他俩都谢绝不收,所以,他家的火塘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炭火不灭,铜壶里开水不断。

一日三,三日九,过往客人讨茶喝的多起来了,毛凤在屋后岗上种的那点茶叶已不够用了,于是夫妻商量,由金龙再到老山崖去开一块茶园。因为他俩待人殷勤,过往客人讨茶喝的越来越多,采的茶叶还是不够,夫妻俩真为此事发愁了。

这年冬天,来了一位过路客人,只见他须发雪白,弯腰驼背,身穿道袍,拄着拐杖。金龙、毛凤热情地冲茶待客,可茶叶越来越少了,夫妻俩暗暗在厨房里商量这件事。突然,老人走进厨房,问道:“二位主人为何发愁?”

金龙、毛凤连忙含笑回答:“老大伯,你路过到我们家来讨茶喝,是看得起我们。只是过往客人多,我俩种的茶叶不够用,正为这事为难哩!”

老人听了哈哈大笑,拍着金龙、毛凤二人的肩膀说:“我老汉也懂点种茶手艺,你们带我到你家茶园里去看看。”

二人伴着老人到了屋后老山崖茶园,只见老人在茶园里一边走,一边抚摸着茶树,口里念着:“好茶好茶,凤蕊龙团,施茶待客,名垂金榜。”

说也奇怪,打从老人去后,鸠岭上一连半月又是闪电又是打雷,金龙、毛凤心中着急,跑去一看,那些茶树非但没有死掉反而更加碧绿粗壮,连地上的“黄皮塌”也变成了松软肥沃的“香灰”土了。

真是奇怪!夫妻二人十分高兴。

第二年,采下的茶叶碧绿如翠,清香扑鼻,足足有一千斤。过往的客人喝了,都连声说:“好茶,好茶!”赞不绝口。

金龙、毛凤将多余的茶叶挑到市上去卖,买主一看,真如雀舌云片,凤蕊龙团,忙问:“这是什么茶?”

金龙随手指着从老山崖采来的茶说:“这是金龙茶。”

又指着从屋后岗采来的茶说:“这是毛凤茶。”

买主连连点头,夸说:“好!高山产名茶,果然名不虚传。”

结果,一担茶叶卖了几担的价。就这样,金龙、毛凤家的生活也一年一年好起来了。

金龙、毛凤种茶待客变富的事,很快被大家知道了,整个鸠坑源的人都学他俩的样,种茶待客,不几年,家家户户都种茶树了,大家都富起来了。

后来,鸠坑的金龙、毛凤茶还被皇帝选为贡茶,在京城里便很有名,真是个“名垂金榜”。不过,皇帝老爷忌讳龙呀凤的,便下令将“金龙”、“毛凤”茶改名为“鸠坑毛峰”茶。

14、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香爽而持久,味醇厚而含甘,历来被饮者视为珍品。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

提起云雾茶,那真是“色香幽细比兰花”。关于云雾茶,有着其动人的传说。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一天,端坐在水帘洞内高台上,大声嚷嚷:“孩儿们,你们有何物孝敬我老孙啊?”

一个主事的老猴上前说:“禀告大王,我们有美酒、天桃、野果、香瓜,还有……”

“好了,好了!”孙悟空打断老猴的话说,“可惜就是没有茶叶!”

“茶叶?”老猴眨巴眨巴眼睛问,“大王,茶叶是什么样儿的?怎么我们见也没见过?”

孙悟空得意起来,说:“哈哈哈,茶叶就是香茗,用来泡水,清香无比,能够提神明目,连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喜欢喝它呢!”

众猴一听,无不羡慕,可老猴却说:“启禀大王,茶叶再好,我们喝不上也是枉然哪!”

孙悟空说:“孩儿们不要着急,待我去弄点儿来给你们尝尝。”

孙悟空一个跟斗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州岛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果真是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经结籽儿,孙悟空挠挠耳朵有点发愁:茶树倒是有,可我老孙不会采种呀!他在云端里跳来舞去,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呱呱呱”天空中飞来一群多情鸟,它们见猴王驾着祥云,忽而东,忽而西,不知何故,便飞上前去问道:“猴太哥,你这是干什么呀?”

孙悟空见是一群多情鸟,便说:“众姐妹有所不知,我那花果山没有茶树,想从南国采一些去,可又不知如何采种,因而心里着急。”

众鸟一听,嘻嘻笑着说:“这等小事,用不着焦心,我们来给你采种吧!”

孙悟空连忙拱手道谢说:“有劳众姐妹帮助,老孙我感激不尽!”

只见多情鸟告别大圣,展开双翅,向南国飞去。飞呀,飞呀,飞了几天几夜,才飞到南国。这时,茶籽儿已经成熟。众鸟一齐飞了下去,一个个衔了茶籽儿,又从南国往花果山飞去。

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儿,穿云层,飞蓝天,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她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一和。茶籽儿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嬉峰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了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15、十八片茶叶

赣州城里的选缸坡,有家茶馆,先生是个博学多才的老人,姓蔡名明源,性情豪放,待人至诚,结交了不少朋友。他认为,“真心方有友”,在他的客厅里高悬“心交”二字。万松古刹贤宏和尚就是他的挚友,经常来往,品茶聊天,吟诗作画,不到兴尽不散。一天,明源过江来万松古刹会贤宏和尚。古刹坐落在万松怀抱之中,山风过时,碧波万顷,松涛阵阵。他徒步登山,进了山门,两个老友见面,不知有多高兴。小和尚捧上茶来,他们便从“茶”谈起。贤宏和尚本有喝茶的嗜好,一提到茶便津津乐道:

“你晓得九龙茶吗?福建的九龙江畔,产的是九龙红茶,畅销南洋,驰名中外;江西的九龙山上,产的是九龙青茶,这茶由官商经办,大多供宫廷受用,饮来先苦后甘,大有清神醒智之功哩!”

他们从九龙茶谈到杭州的龙井茶,又谈到八百里洞庭的君山毛尖……。

谈呀谈,一直谈到茶清水淡,明源才说起来意:

“我今日是特来向禅师辞行的,不才想到闽广游学,增些见识,不知禅师有什么需我代办的事?”

贤宏略一思索,回道:“有便带些九龙茶来。”

明源满口应承,两位老友就此分了手。

谁知明源一去就是十八年,去时两鬓乌黑,归时白发如霜,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这些年,他十分想念好友,回到赣州,放下行李就前往万松古刹。

贤宏和尚听了小和尚禀报,急忙迎出门来,老友久别重逢,分外亲热,携手步入方丈。贤宏和尚当即设下素宴,为明源洗尘,二人各叙别后情况。明源只谈出外游学所见所闻,不提十八年前应允的诺言,贤宏和尚便问道:

“不知贤弟路过九龙山,有没有品尝名茶?”

“看我高兴的,不是禅师提起,险些忘了。茶叶我已随身带来。”说话间,他从衣袋里取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三六一十八层包纸,才现出十八片茶叶,双手捧在贤宏和尚面前:

“茶叶虽少,心意至诚,请禅师收下。”

贤宏一见这点茶叶,心里顿觉不悦,心想:数十年知己,只送我十几片茶叶,亏你拿得出手!但出家人涵养好,也不计较,接过纸包,随手搁在桌上,并不道谢。

客人走后,贤宏和尚把那包茶叶掷进字纸篓,进后殿打坐去了。小和尚烧废纸时,发现一包茶叶,拣了起来,放到橱中。

贤宏和尚也不回访明源,两个老友之间有了隔阂。

一天,庙里茶叶用完,小和尚拿出那一小包茶叶,沏了一壶,送到老和尚面前:

“师父,请用茶。”

贤宏揭开茶碗盖,一阵醉人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只见从碧青的茶水中旋起一缕白雾般的水汽,当中似有一位妙龄女子随着冉冉升腾,渐渐消隐。贤宏见了,半晌回过神来,不由拍案称奇,这茶叶非同一般呀!他屏声息气,双手捧起茶来,呷了一口,顿觉满口生津,神爽心怡。急忙叫来小和尚问道:“这神茶是哪里得来?”

小和尚说出这是他丢弃的十八片茶叶。贤宏和尚后悔莫及,仰天长叹一声:“唉!我错怪了老友。”

当夜,老和尚登门负荆请罪,明源毫不计较,二人重归于好。喝着茶,老和尚问道:

“这等神茶,不会是你自己攀上南天门,到御花园采摘的吧?”

明源这才颔首拈须,说出了一番经过:

十八年前,我路过九龙山,为了给你买茶叶,绕道去九龙村,忽听得路边有婴儿啼哭之声,循声找去,见凉亭里放一襁褓,旁边一个汉子在轻声抽泣,我上前问他为何丢弃婴孩,他回说灾荒连年,青茶歉收,一家人难以糊口,偏偏这时又添一口,实在无法养活,只好出此下策。

我听了怦然心动,读圣贤书的人,怎能见危不救?于是掏出一锭银子给那汉子,嘱咐他买些粮食糊口,添些农具、肥料,种好茶叶。

那汉子听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我慌忙扶起他来,他指着不远处的茅舍,要我进去歇息。当时为了赶路,我谢绝未去,抱起地上的婴孩一看,倒也长得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便交给那个汉子,要他好生抚养。

这次我返回故里,路过九龙山,想看看那茶农日子过得如何,也为了给禅师买几斤好茶,又绕道去九龙村。寻到那汉子的茅舍,一进柴门,茶农便认出了我,一家人欢喜若狂,把我按在上座,一个年轻女子走到我面前,倒身便拜,口称:‘恩公在上,请受小女子一拜。’原来这就是当年那个女婴。茶农还说,他每年给我留下一包最好的谷雨茶,一年盼不来,两年盼不来,足足盼了十八年,留下了十八包茶叶,要我带回赣州。接着,茶娘双手捧着一小包茶叶,诚恳地说:“请恩公收下这十八片茶叶。”

我暗暗感到奇怪,既然有十八包好茶相送,为何又来这十八片茶叶呢?便问他们,这是什么茶?

那茶农回答:“听上人传说,用童女之心烘制的茶叶,清香不散,最为珍贵。因此,我每年都将开春第一芽新茶,在女儿心窝烘制,十八年,才存下这十八片茶叶,数量虽少,是我一家人的诚心,请您老收下。”

我听了甚为感动,当即收下这十八片茶叶,将那十八包好茶送那姑娘备办嫁妆。

贤宏和尚听了这席话,很是感动,十八片茶叶虽少,正是明源待友的至诚之心。明源的待友,正如他悬在客厅的两个字:心交。

这正是:茶女报恩心烘茶,朋友交心留美谈!

16、大红袍

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旁边的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镌刻的“大红袍”三个大字。这里已成为著名景点,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人。只见悬崖峭壁间有一石罅,生有三株一米高的茶树。这茶树倚岩据壁,茹露饮泉,与幽兰为伴得山水灵气,所以气性森然,芳洁迥出尘表,茶的品质超凡人圣,是历代贡茶中的极品。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红袍。

这里土质优良,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有细泉浸润终年滴水,因而此茶红而厚,芽叶微微泛红,再经制茶师的精工制作,才使其达到冲泡九次而不脱桂香之原味,令品尝者无不称奇。大红袍只有三棵,产量极少,每年产量不足一公斤,被称为第一代大红袍,真是比金还贵,比玉还珍。在2002广州茶博览交易会暨第二届(秋季)优质茶评比大赛上,武夷山母树大红袍茶20克拍卖起拍价为3万元,经过买家的激烈竞买,最后以18万的天价成交。

大红袍因其产量极少,所以鲜为人知,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第二代、第三代的大红袍已可商品化生产,在当地市面上所能见到的最好的茶则是二代大红袍,即通过嫁接而生长的茶叶,并且分为若干等级。

蜚声中外的“大红袍”,是武夷山名茶中的珍品。有关它的来历,民间有几种不同的传说。

说不清什么朝代哪个年间,武夷山闹了一场大旱灾,连着三百六十五天没落过一点雨星星,天干干,地旱旱——

山上的草木枯黄了;

田里的庄稼旱死了;

岩上的流泉干竭了。

那山里的百鸟渴得直喘气,村里的百姓也饿得直发愁;旱死了庄稼,收不到稻谷,靠什么来度日呢?百姓们只好越岭爬坡地去剥树皮、掘草根来充饥。可是,没多久,树皮、草根也吃完了,饿得人难受呀,只好挖观音土来填肚子了。这观音土,那难吃的滋味就别说了,咽进肚里又磁实实、鼓胀胀的,不消化哩!于是,人们的肚子便一天天地胀起来了……

再说,山北慧婉村里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婆,这是个百里难挑一的好人哪!她没儿没女没老伴儿,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活,还常帮乡邻乡亲缝缝补补,洗洗浆浆,大家见她人勤心好,都亲热地叫她“勤婆婆”。

这天,勤婆婆打老远老远的山上,好不容易采来了一把绿绿黄黄的树叶。她又饥又渴,便熬了碗树叶汤,刚想喝下,忽然门外传来了一阵“哎哟,哎哟”的呻吟声。勤婆婆连忙放下汤碗,出门一看,见门口石墩上坐着一个拄着龙头拐杖的白发老头,正有气无力地喘着粗气——他干渴得嘴角唇边都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勤婆婆急忙把老头扶进了屋里,端起那碗热气腾腾的树叶汤,送到老人面前说:“大旱年头,没什么好吃的,这碗树叶汤,你乘热喝下吧!”

老头感激地接过汤,咕噜咕噜几口就喝下了,喝下汤后顿时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他笑呵呵地举起手中的龙头拐杖,对勤婆婆说:“好心的妇人呀,感谢你救了我,老汉没什么报答,就把这龙头拐杖送给你。”老头说着,就把拐杖递给了勤婆婆。

勤婆婆看那拐杖,黄溜溜亮闪闪的,龙嘴里还含着一颗明晃晃的夜明珠呢!真是个无价宝呀!勤婆婆是个实心人,她想:喝碗树叶汤,怎么能让人家还礼呢?

勤婆婆刚想把拐杖还给老头,老头像看穿她心思似的,又说:“好心的妇人呀,你在那地上挖个坑,把拐杖插上,再浇碗清水就行啦!它会给你带来幸福的。”

老头手一指,勤婆婆顿时觉得有一股清风扑面吹来,她回过头一看,啊!白发老头不在了,只见一个身穿大红锦袍的道人驾着一股清风远去了!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自己遇上神仙了!

勤婆婆依照老道人的叮嘱,在院子当中挖了个坑,插上龙头拐杖,又浇上碗清水。第二天清晨,她起来一看,立刻被一种奇异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黄溜溜的拐杖已长成一棵绿葱葱的大茶树,满树勃发出一簇簇嫩芽芽。晨风一吹,缕缕清香飘荡,引来了村里的百鸟,引来了溪边的彩蝶和山上的蜜蜂,也引来了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院子里熙熙攘攘,可热闹呢!

勤婆婆热心招呼大家,把那团团簇簇、亮亮绿绿的茶叶采下来。说奇也真奇,大家一边采,茶叶一边长,怎么也采不完哪!

勤婆婆高兴极了,连忙烧热水,熬了一大锅浓浓的茶叶汤,分给乡亲们喝。大家喝下茶叶汤,直觉得清香沁脾,荡气回肠;肚疼的不疼了,鼓胀的胀消了。人们笑呵呵的,乐得勤婆婆也跟着后生们围着茶树跳起舞来……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这株神奇茶树的传说,就飞到了京城,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这皇上可是个狠毒贪心的人呐!在他眼里,什么人间的瑶草琼花,奇珍异宝,都只能姓“皇”,更何况这株盖世无双的神茶呢!

皇上很快就派来了大臣和兵丁,连挖带抢地把勤婆婆的茶树移进了皇宫,恭恭敬敬地种在后花园里。

皇上得到了神茶,不禁喜笑颜开,请来了朝廷的文武百官,举行了隆重的品茶盛会。一曲笙歌荡起,宫女翩翩起舞。皇上在乐曲中绕着香气诱人的茶树,左看右瞧,右瞧左看,笑得合不拢嘴。忽然,鼓乐大作,呼声四起,皇上要亲自采茶啦!他刚伸出那双苍白枯瘦、指甲尖尖的手来,那茶树却像有意捉弄他似的,“忽啦啦”地向上长高了一大节……

皇上跷起脚跟,伸出手臂还是采不到,只好叫人搬来龙虎凳。皇上冈嶝上凳子,茶树又“呼啦啦”地向上长高了几丈,气得皇上吹胡子瞪眼,忙叫文武百官抬来一架长梯。

皇上颤抖抖地爬上竹梯,茶树向上长高一节,皇上就又爬一层,茶树又长高一节……就这样,皇上爬呀爬呀,茶树长呀长呀,一直长入高空,插入了云天。

皇上摘不到神茶,怒发冲冠,只好下令砍掉茶树。谁知巨斧落下,寒光一闪,顶天茶树哗啦倾倒,压塌了皇宫,砸死了皇上,惊得文武官员纷纷抱头逃窜……

这时,天空忽地飘下一朵红灿灿的云彩,悠悠荡荡地降落在茶树兜上;茶树顿时长出粗壮的茶秆,绽出了油绿的嫩叶。红云飘呀飘呀,又围着茶树飘了三圈,茶树竟连根带须地卷着红云飞出了京城,越过高山,跨过溪流,向勤婆婆居住的武夷山飞去……

再说,自那日皇上派兵抢走茶树以后,勤婆婆伤心极了,她日里哭,夜里想,想来哭去渐渐地想白了头发,哭红了眼睛,愁病了身子。这天,勤婆婆躺在床上,忽然听见喜鹊在窗口“喳喳喳”地叫唤,她拄着拐杖起来一看:哟!在一朵红云下,成群成群的鸟雀和蜂蝶拥着一株青翠的茶树,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里翩翩飞舞……

茶树!茶树!这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神茶吗?勤婆婆一高兴,病也好了,愁也没了,眼也明了,扔掉拐杖就跑了过去。哪晓得茶树在勤婆婆院子里打了个圈,又恋恋不舍地飞走了;它掠过慧婉岩,飘过流香涧,飞进了九龙窠……

等勤婆婆和乡亲们赶来一看,九龙窠半天腰上那朵飘浮着的红云彩已落到了大茶树上。勤婆婆忙叫后生哥搀扶着她爬止岩壁仔细一瞧:哟,这哪是红云呀!那是仙人穿的大红锦袍呢!她掀开锦袍,只见原来青翠的茶树已变得闪闪烁烁,满树红艳艳的了。

从此,人们也就把这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后来,这茶树又发兜,长成了三棵。那白发仙人为什么要让茶树扎根在九龙窠的半天腰呢?原来,传说半天腰是个“宝地”。那岩壁上有终年不断的清泉涓涓滴下,那就是龙头拐杖嘴里的夜明珠渗出来的“仙水”哟!人们又说,那无路可攀的绝壁,只有勇敢勤劳的人才能上去,才能摘下神茶,获得幸福和欢乐!

传说古时,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被下山化缘的天心庙老方丈看见,忙叫两个和尚把他抬回庙中。

老方丈见秀才脸色苍白,体瘦腹胀,便从一个精致的小锡罐里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送到秀才跟前说:“你喝下去吧,病就会好的。”

秀才见那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张,露出绿叶红镶边,染得水色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清澈见底,芬芳飘溢,一股带有桂花的清香味钻心透肺,人就感到舒服。他啜了几口觉得那茶味涩中带甘,立时口中生津,香气回肠,“咕咕”发响,腹胀渐渐消退,人也不感到烦躁了,精神更是爽利起来。秀才连忙起身,向老方丈拜了三拜说:“多承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地修整庙宇,重塑金身!”

秀才在庙里歇息了几天,便告辞了老方丈及众和尚,又上路赴京赶考去了。

果然不久,秀才金榜题名,得中头名状元。皇上见他人品出众,才华过人,当即招为东床驸马。按理说,秀才身居高官,又招为皇婿,应该春风满面,喜气洋洋才是。可是,状元虽日夜有美丽的公主相伴,还是闷闷不乐,似有心事重重。

一天上朝,皇上见他紧锁双眉,便问他为何这样?状元把赶考落难,老方丈如何搭救的事一一作了禀告。皇上见他欲往武夷山谢恩,便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去视察。

一日,状元一行人离开了京城。只见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随从前呼后拥,一路鸣锣开道,忙煞了沿途驿站官员。那武夷山的老方丈接到快马通报,忙召集庙里大小和尚焚香点烛,夹道欢迎,恭候钦差大臣亲临视察。

行行走走,走走行行,状元威风凛凛来到武夷山天心庙前,一见老方丈,立即下马,上前拱手作揖道:“久违!冬违!本官特前来报答老方丈大恩大德!”

老方丈又惊又喜,双手合掌地打量着状元说:“状元公休要过谢,救人乃贫僧本德,区区小事,不必介怀。”

在寒暄中,状元问起当年治病的事,说要亲自去看看那株救命的神茶。

老方丈点头从命,领着新科状元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岩到山脚,再向西行,走进一条幽深的峡谷,只见九座岩峰像九条龙盘绕在沟壑峭壁之间,谷里云雾漫漫,涧水淙淙,凉风簌簌,坡上岩下那一片片、一层层的茶树在风里吐芳流香。

状元陶醉在天然的景色里,深深地吸了口气,又见陡峭的绝壁上还有一道小石座,座里长着三株丈四尺高的大茶树。树干曲曲弯弯,长满苔藓,树下泉水滴滴,土黑而肥润,又浓又绿的叶片,吐出一簇簇的嫩芽芽来,在阳光下闪着紫红的光泽,煞是逗人喜爱!绝壁上还有一道岩缝,轻风薄雾就从缝里徐徐吹拂茶树,真是天生地造的巧呀!

老方丈看状元惊叹不已,就说:“这里名叫九龙窠。当年状元因食生冷之物,犯了鼓胀病,贫僧就是取这半天腰的茶叶,泡汤给状元饮服的。”

状元兴味更浓,在九龙窠浏览到日头偏西,回到寺里,又听老方丈讲起这三棵大茶树的古老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茶种是晶亮晶亮的,是武夷神鸟从蓬莱仙岛衔来的,丢在九龙窠的岩壁土上,就长出了这三棵绿油油、粗壮壮的茶树。因为它高呀,高高地长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每年阳春,庙里就打响钟鼓,召集山猴来开山果会。给每个猴子穿上红衣红裤,让它们爬上绝壁,摘下茶叶来制好。有人病了,就施赠三五片泡汤,喝下去病就好了。因为叫不出树的名字,山里的人就称它为“茶王”。

状元听了哈哈大笑,对老方丈说:“如此神茶,能治百病,请老方丈精制一盒由本官带京进贡皇上,何如?”

老方丈连连应承。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丈高兴而隆重地披上四十二条红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召来庙里大小和尚,按职称穿上条数不同的红、黄、赭各色袈裟。侍者端过茶盘,盘里装着香菇、木耳、金针等六碗斋菜和酒饭,由老方丈领头,后跟首座和尚、都监、纠察、临院、府寺、知客、维那、悦众和清众等大小和尚。有托香炉檀香的,有端茶具的,有拿拂尘的,有提灯笼的,排成一队,鱼贯而行,浩浩荡荡地列队来到九龙窠。焚香点烛,钟钹齐鸣,和尚们合掌念经,唱起香赞,由老方丈带头,左三步,右三步,对茶树上香礼拜,在烟火缭绕中大家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就开始采起茶来啦!

采过茶叶,老方丈回到庙请来最好的茶师,用最好的茶具,将茶叶精工制作以后,装入特制的小锡盒里,由状元用一方丝帕小心包好,藏在怀里。此后,状元差人把天心庙整修一番,又塑一个金身菩萨,便打马回京去了。

状元到了皇宫,见宫廷一片忙乱。一打听,才知是皇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床不起。请遍了京城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急得皇上和大小宦臣坐立不安。状元见这情景,就把那包茶叶呈到皇上面前,奏道:“小臣从武夷山带回九龙窠神茶一盒,能治百病。敬献皇后服下,准保玉体康复。”

皇上接过茶叶,郑重地说:倘若此茶真能显灵,使皇后康复,寡人一定前往九龙窠赐封、赏茶。然而皇后喝了茶后身体果然康复。

古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朝廷政事很多,皇上只好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由他亲自带往武夷九龙窠,以示皇上光临。

崇安衙门官员,武夷和尚道士,听说状元代表皇上亲临九龙窠,纷纷出来迎候,老百姓也赶来看热闹。十里山路上人声鼎沸,九龙窠里熙熙攘攘,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半天腰上那三株大茶树罩在一片烟火里,卷起了叶子,惊得状元急忙从笼车里取出大红袍,命一名樵夫爬上半天腰,把大红袍盖在三株茶树上。说奇也真奇,等烟消火灭时,掀开大红袍一看,三株茶树已变得满树通红了。有人说这是烟熏火烤的,也有人讲这是大红袍染的呢!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止镌刻了“大红袍”三个红艳艳的大字。渐渐地,不少游客茶商慕名而来观赏,贪心的皇上怕有人夺走茶王,就派了专人看守,还下了道圣旨,要大红袍年年岁岁进贡朝廷。

从此,大红袍就成了珍品,成了“茶中之王”,与武夷的碧水丹山一起驰名于天下了。

17、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故又名政和白毫银针,是全国白茶之魁首。历史记载宋代已纳为贡品之一,古时,民间也有在茶农之间流传颇广的说法,就是“嫁女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与银针”,可见白毫银针的珍贵之处。

在闽浙交界政和县,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银针”茶的动人传说。

说不清是何年何代了,那时候,政和这一带地方还是一个十分荒凉偏僻的所在,七山八凹,散乱地住了些农户人家。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只要风调雨顺,山里人靠一身力气,勤耕苦织,粗茶淡饭,倒也能够将就。

可是,有一年老天爷变了脸,春雨不下,夏风不发,到秋天又吹起火烧风。这一旱整整旱了个三百六十五天。田干了,河涸了,莫说收成,就连吃的水也难找到了。再加上瘟疫四起,死人无数。看到这个情景,老辈人都难过地说:“老天爷要收七山八凹的人了,赶快逃活命去吧!”就这样,逃的逃,死的死,留下的人也多是病魔缠身。七山八凹连一声鸡啼也难听到了。

苦日月难熬啊!山民们都盼着哪一天有“福星”降临,替苦难的人们禳灾解难。就在这时候,人们纷纷传说,在那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只要采得仙草,揉出草汁,不但能治百病,而且将草汁滴进田里田水满,滴到河里河水流。要救七山八凹的人,除非采得仙草来。

于是,有些勇敢的小伙子打起背囊,带上干粮,朝着日头升起的方向,去寻找那洞宫仙草了。

可是,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回,看来这洞宫仙草难找啊!山民们的心沉下去了。

那时候,在铁山仑有一人家,父母早亡,只有兄妹三人,靠开山打猎为生。大哥志刚,是个烈性汉子,一斧头能砍断碗口粗的榛子树。二哥志诚,虽然文静,却射得一手好弓箭。三妹志玉,既学到了大哥的刀剑武艺,又学到了二哥的射箭本领,是个出众的姑娘。

这一天,志刚拿出那把祖传的鸳鸯宝剑,对弟妹们说:“为救苦难的乡亲们,我无论如何要找到洞宫仙草。你们在家守着这把剑,每天拔出鞘来看两次,如果发现它生了锈,就是我不在人世了,你们就接替我去找仙草。”说完,他就操起一把斧头,直奔洞宫山去了。

志刚走呀走,走了六六三十六天,终于走到了洞宫山下。他紧了紧草鞋带,正要往山上爬,忽见路旁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喊住了他:

“勇敢的小伙子,你可是要上山采仙草?”

“是的,老爷爷,再采不到仙草,乡亲们就活不下去了。”志刚回答说。

老爷爷指点着云雾弥漫的山顶说:“小伙子,你看,仙草就长在那上面,可你上山千万记住,只能向前,切不可回头看,一回头,你就采不到仙草了。”

志刚听了点点头,正要感谢老爷爷的指点,一转身老人不见了。

志刚一口气爬上了半山腰,只见眼前满山是一人多高的乱石,阴森恐怖,每走一步,身后就传来奇怪的声音。起初,他记住上山时老爷爷的话,只是向前走。可是,当他快走出乱石岗的时候,忽听身后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喊声:

“大胆的志刚,还敢往上闯!”

志刚一愣,以为有人拦挡,顿时忘了老爷爷的话。回转身来向后一看,便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一块新的大石头。

这一天,志诚兄妹忽见鸳鸯剑失了光,生了锈,大惊失色,知道大哥是不在人世了,便决定去接替大哥寻找仙草。

第二天,志诚拿出一支铁镞箭交代妹妹志玉说:“我去洞宫山寻仙草,你如果发现这箭镞生了锈,寻找仙草的事就得由你接替着去做了。”说完,志诚挎起弓箭走了。

志诚走呀走,足足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走到了洞宫山下。他喘喘气,连草鞋带也没紧一紧就往山上爬。这时,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拉住了他。

“勇敢的小伙子,你可是要去山上采仙草?”老人问。

“是的,我大哥为救苦难的乡亲们,上山去采仙草,可再也没有回来。这回我无论如何也要把仙草采回来。”志诚恭敬地回答说。

老爷爷又指着云雾弥漫的山顶说:“小伙子,你看,仙草就长在那上面,可你得记住,只能向前,切不可回头,一回头,你就采不到仙草了。”老爷爷说完就不见了。

志诚爬呀爬,爬到了半山腰,但见满山乱石,寒气袭人,越往上走就觉得阴森可怕。他壮了壮胆,还是继续往上爬。这时候,他忽然听到背后四处传来各种怒骂声,但他记着白发老爷爷的吩咐,任凭身后骂声四起,就是不回头。眼看就要爬过乱石岗了。突然,他听到大哥志刚那撞钟般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志诚弟,志诚弟,快来救我!快来救我!”

志诚这时再也耐不住了,急忙回头一看,就这一回头,他立刻变成了一块大石头,牢牢地屹立在那乱石岗上。

正在家里盼望哥哥回来的三妹志玉,忽见二哥的箭镞上出现了斑斑锈迹,知道二哥也遇了难,流下了悲怆的眼泪。但她是个意志坚强的姑娘,想到两个哥哥的嘱咐,如今采仙草、救乡亲们的重担落在自己肩上了。就是千难万险也要把仙草采回来!

第二天,志玉持剑挎弓,拜别众乡亲,直奔洞宫山而去。

志玉走呀走,因她毕竟是个姑娘,足足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走到了洞宫山下。她心里只想快些采回仙草去救乡亲们,所以她气也没歇一口就要朝山上爬。这时,忽见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正坐在路旁生火烤糍粑,于是,她便走过去恭恭敬敬地问道:

“老爷爷,请问这条路可到得山顶?”

老人像没听见一样,连看也不看她一眼,依旧烤他的糍粑。

志玉见老人不理她,并不见怪,便坐下来一边帮老人生火,一边又恭敬地问道:

“请问老爷爷,这山顶上可有一口龙井?”

老人这才抬起头来看她一眼:

“小姑娘,你可是想上山去采仙草?”

“是的,为救七山八凹的乡亲们,我就是拼着一死,也要把仙草采回来!”姑娘回答说。

“好姑娘!”老人听了很高兴,指着山顶对志玉说:“你看,那云雾遮挡的地方就是龙井,三株仙草就长在龙井边。但是你得记住,上山时无论听到什么喊声,千万不能回头。”

“谢谢老爷爷,我记住了。”

“还有,”老人拉住就要上山的姑娘,又嘱咐道:“那龙井中有一条小黑龙日夜守着仙草,你到山顶后,先要用箭射瞎黑龙的两只眼睛,再去采下仙草的叶芽,然后用龙井的水浇仙草,仙草马上就会开花结籽儿。你把种子带回家去,撒在山坡上,它就长出来了。用它那尖尖的叶芽来熬汤,喝了就能治百病;把它的汁滴在田里田水满,滴到河里河水流,就再也不怕老天不下雨了。”

姑娘谢过老人正要上山,老人又嘱咐说:

“记住:下山时别忘了用仙草汁在乱石岗的每块大石头上滴上一滴。”老人说着,随手拿起一块烤糍粑塞给姑娘,说:“把这个带上,它会对你有用的。”

姑娘接过糍粑,向老人深深一揖。当她抬起头来时,白发老人不见了。

姑娘爬上了乱石岗,只听见身后不断传来各种怒骂声,但她没有理会,继续向上爬去。这时,身后又传来一阵阵凄楚的啼哭声,姑娘有点毛骨悚然,但她还是没有回头,依旧大着胆子向上爬。快爬过乱石岗了,这时,她突然听到大哥志刚在背后拼命叫她。姑娘的心动了,脚步慢了,但她定了定神,还是往上爬去。

就在这时,姑娘又听到二哥志诚在背后连声喊她。这一下姑娘的心更乱了,脚步停下来了。但她牢牢记着上山时白发爷爷的嘱咐,想着七山八凹正盼她采回仙草去的苦难乡亲,所以她坚决不回头。姑娘连忙用手捂住怦怦乱跳的心。这时,她的手触到怀中一团软绵绵的东西。

“糍粑!”姑娘忽然有了主意,赶忙从怀中掏出白发爷爷送她的那团糍粑,撕下一小块来,搓成两个团团,然后塞进两只耳朵里。这一下真灵呀,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于是姑娘振作了一下精神,爬过了乱石岗,直向山顶那云雾弥漫的地方冲去。

姑娘一爬上山顶,立即挽弓搭箭向龙井走去。这时果见一条小黑龙张牙舞爪地向她扑来。她急忙左右开弓,连发两箭,只见破射瞎双眼的黑龙,顿时化作一团黑气向西天飘去。

姑娘奔到井边,照白发爷爷的嘱咐迅速采下仙草的叶芽,然后掏起龙井水浇到仙草上,那仙草果然在顷刻间开花、结籽儿。姑娘采下种子装好,便下山了。在乱石岗上,她又按白发爷爷的交代,抓出一把仙草来揉出草汁,并在每块大石头上滴上一滴。也真隆,草汁一滴到石头上,石头马上变成了人,其中有两个就是她的大哥和二哥,原来他们都是上山采仙草遇难的勇敢小伙子。

志玉兄妹和伙伴们回到村里,便连夜分头把采回的仙草种子撒在山坡上。第二天早晨大家起来一看,但见满山遍野都长起了半人多高的仙草。于是大家立刻摘下草芽,拿去熬汤给病人喝,果然一喝病除;拿去草汁往田里滴,果然一滴田水满。这一来,七山八凹的人得救了,荒废的农田种上了庄稼。那仙草年复一年,也就越发越多了。

山里人心好,他们想,七山八凹之外的穷苦人也难免会遇上个三灾四难,于是每年都把那仙草芽采来晾干,分送给四乡八邻的穷兄弟。这一来,仙草芽的名声就到处传开了。又因为这晾干的草芽,满身带着白茸茸的毫毛,一根根像银针一样,因此人们都称它为“银针”。据说这就是今天“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18、茶姑

在福建福清县的东张镇,云雾深处有个山村,叫南湖顶。从前这里没有一株茶树,也没有别的树木。自从出了个茶姑,这里才成为著名的茶乡。还有一段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

很久以前,南湖顶山高水冷,一片荒芜。山下的东张村住着百来户穷农家,无衣无食,许多人流落他乡找生路。

茶姑是个聪明、俊美、善良、能干的姑娘。这时她才十来岁,母亲病故,靠父亲打猎为生。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还没成年的茶姑,不管是犁、耙、担、割,田园事样样都会。

一天,她父亲打猎归来,两手空空,长叹一声:“我老了,眼花了,打不到野兽了。你又是女孩子,能顶什么用?我们父女也该离开这儿了!”

茶姑听罢,就说:“爹,稻草扎个人,在田里也能赶麻雀。我是个活蹦乱跳的人,有什么事不能做!”

第二天,她就背起父亲的弓箭和铁叉,直奔南湖顶去,没多久,居然挑着不少野味回来。不到几个月,茶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好猎手了。

有一天,她在半山腰见到一只色彩斑斓的雉鸡被一只狐狸踩在脚下,她立刻拉开弓箭,“嗖”地一声,狐狸应声倒毙。雉鸡脱身飞走了。那雉鸡是武夷山玉女变成的。这天她偷空飞到南湖顶游玩,不料碰上了冤家对头狐狸精,幸亏茶姑救了她。

过了几天,茶姑梦见一群雉鸡衔着一块块翡翠宝玉,铺在光秃秃的南湖顶上,一霎时绿树葱茏,美丽极了。彩色的雉鸡化做一群仙女,在绿树丛中翩翩起舞,她们还频频向茶姑微笑招手哩。

第二天一早,她把昨夜梦中所见的奇迹告诉阿爸。阿爸说:“那碧玉般的绿林就是茶树啊,它是大宝贝哟,有了它,要金有金,要银有银,山村人也不必饿着肚子去逃荒了。”茶姑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跑到南湖顶去她要寻找梦中的奇迹。可是,这里依旧是荒草满山。哪有什么茶树。她真扫兴,有气无力地走回家里,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成,每天都跑到南湖顶去愣呆呆地想着茶树。

有一天,她坐在南湖顶的石头上想得入神的时候,忽然一只非常美丽的彩色雉鸡落在她的面前,雉鸡开口说话了:“姑娘,跟我来!”

说着,这雉鸡低低地飞着,茶姑紧紧地跟着。她趟过了九十九条溪,爬过九十九座山,到了闽北武夷玉女峰前面。

这时雉鸡不见了,眼前出现了一位文雅端庄的女人,笑着对茶姑说:“我就是玉女峰的女神玉女,我也该报答报答你的救命恩情啦。姑娘,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送你一斗金子好吗?”

茶姑摇摇头。“我送你一担银子好吗?”

茶姑还是摇摇头。“那你想要什么?”

玉女不解地问她。“我想要一株茶树,带回去作为乡亲们的摇钱树!”茶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玉女说:“这好办。”她信手拔了一株武夷名茶的苗子递给茶姑,说:“好好培植它,它会给你的乡亲带来好处的。”玉女还给茶姑传授了许多种茶的好经验。

茶姑拜谢了玉女,喜滋滋地带着茶苗跑回故乡,乡亲们听说是仙女送宝,不知有多高兴。大家跟着茶姑一起上了南湖顶小心地栽下武夷茶苗,全村人日夜轮流守护它。这茶苗真不寻常,一年成树,三年成林。从此,南湖顶成了出名的茶乡,不久逃荒穷人全都回来了。

19、御茶园

在武夷山的九曲溪四曲南岸,有一块依山傍水,杂草丛生的地方,那就是过去专门为封建皇朝种茶的御茶园遗址。

说起御茶园,还有一个血泪斑斑的传说呢!

元朝初年,江西茶贩赖文治起义,抗击元军失败后,和他一块起义的赖思安东藏西躲,带着妻子和独生女儿赖小兰,跑到福建崇安武夷山中。那时武夷山人烟稀少,山深林茂,容易躲避官军的搜捕。他隐姓埋名,在附近打点儿短工,做点儿零活,临时混碗饭吃。

赖思安正当壮年,生得膀粗腰圆,做活肯出力气;加上为人正直,喜欢帮助人,当地人都喜欢和他亲近。他原来是一个茶贩,早已知道武夷茶远近知名,销路很广,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他开始零星地开了一点茶园,也搭起了一间茅屋,看着小女儿一天天长大起来,逗人喜爱,生活虽然苦一点,缺吃少穿,但总算有个安身之地。

赖思安想靠自己一双手,图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可是在那个“苛政猛如虎”的年代里,哪能做得到啊!

元朝至元十六年,大概是公元1279年,浙江省平章有个名叫高兴的,趁奉调上京之际,绕道至武夷山游玩,看到武夷山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赞不绝口。饮过武夷岩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好不喜欢。

这个高兴最会投皇帝之所好,在朝陷害忠良,贪赃枉法,和他同朝做官的也怕他三分;他在地方鱼肉百姓,搜刮民财,民众敢怒而不敢言。这次,他认为又是一个好机会,找到崇安知县要了几斤茶叶,这种茶叶冲出来略带乳白色,开水泡开,清香扑鼻,就给它起了个很动听的名字——“石乳”,并做了一个精制的盒子装好。

回到朝廷,他毕恭毕敬地奉献给世祖皇帝忽必烈。忽必烈习惯吃肉食,饮过“石乳”茶,不仅异香扑鼻,而且能帮助消化,感到神智清爽,食欲大增,龙心大悦,传令嘉奖。高兴笑在眉梢,甜在心里,从此官越做越大,连他的儿子高久住,也到福建邵武府做了官,而且是带兵的武官。

第二年,皇帝诏书下来,命令崇安知县每年奉献武夷山“白乳”茶二十斤,作为贡品。

知县借此机会,一共勒索了八十斤,除二十斤进贡皇上外,其余六十斤都奉送给各级官吏,好作为他升官发财的进见礼物。

知县带衙役到武夷山索取贡茶,横行霸道,引起民众纷纷不平,赖思安主张说:

“这些狗官,贪得无厌,皇帝老爷要二十斤,他们就要八十斤,明年不知要增加多少?给他粗茶,好的茶一点不给,让他知道老百姓不是好惹的!”

这一来,崇安县知县奉献给忽必烈的茶,茶名还是“石乳”,可是色、香、味都不如高兴奉献的,皇帝大为不悦。好在有的大臣收到了崇安县知县的茶叶,替他在皇帝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没有治以欺君之罪,不然,这个知县的狗头,也怕保不住了。

高兴不愧是讨好巴结皇上的老手,连忙启奏皇上,为防止以假乱真,由他儿子高久住就近在武夷山监督制茶。

不久,高久住捧着皇帝的诏书,威风凛凛地由邵武到了崇安武夷山,弄得茶农从此就更苦了。高久住在四曲划出了一块平地为御茶园,把房屋也拆了,把零星茶园也毁了,修起了“焙局”;建起了仁风门、拜发亭、清神堂、思考亭、培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又有通仙井,上面建龙亭覆盖着,所有亭台楼阁,雕龙画凤,盛极一时,并委派了两名官员管理御茶园。

为了要茶农听他们的摆布,在通仙井旁边还筑了一座高五尺、方一丈六尺的高台,名曰喊山强。他规定每年惊蛰这一天,崇安县所有官吏及附近茶农都要齐集台前,杀猪宰牛、鸣锣击鼓,祷告上天;还要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为这样,茶叶就会发芽,制的茶就会好,以愚弄老百姓。

御茶园一带地方,原来产茶就不多,值钱的好茶,每年就是那么一千多斤。

建园的第二年,高久住勒索贡茶三百六十斤,制“龙团”五千饼,第三年就猛增到九百九十斤!茶农一听,群情沸腾。

有的说:“我一天到晚,由早干到黑,所产的茶叶,还不够缴纳贡茶呢!”

有的说:“这是什么世道啊!只有死路一条啦!”

赖思安和大家说:“看来我们这个地方,不是长久安身之地,大家要早拿定主意!”

那一年春季雨水太多,阴雨绵绵,加之茶农没有心思去管理,茶叶长势不盛,过了谷雨,还没有开始采摘,茶园冷冷清清的。高久住听到这个消息,从邵武带着兵丁来到武夷山督促制茶。

官兵与土匪,在民众眼里,并没有什么区别。官兵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稍有不满,除拳打脚踢外,还要送崇安县衙内关押拷打,比土匪更厉害,民众叫天不应,喊地不灵,提心吊胆地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高久住带着兵丁进了武夷山,赖思安就带着一批青壮年躲进了深山。官兵一到,有的妇女被糟踏了,有的茶农无辜被抓去关押拷打,大家听了,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与官兵拼了。最后又传来说是赖思安参加抗元起义,把粗茶进贡皇上的事被人告发了,崇安知县已派人到武夷山悬赏捉拿;他的女儿小兰又被官兵奸污,悬梁自尽身亡。赖思安听到以后两眼鼓得圆圆的,把桌子一拍,吼道:“这个世道反正活不下去,跟他们拼了!”

那时候,民众百姓,哪个没仇,谁个无恨?大家见赖思安拿起扁担、柴刀往外奔,有人带了头,个个争先恐后,也不管天黑,就紧跟着他摸下了山。这天晚上,正巧崇安知县在迎嘉亭设宴款待高久住,一个个在寻欢作乐,正喝得酩酊大醉。

赖思安一伙人乘其不备就闯进了迎嘉亭,大喝一声,众人一拥而上宰了几个狗官,兵丁们不是被当场宰了,就是夹着尾巴逃跑了。最后赖思安放了一把火把御茶园烧得片瓦无存,茶农扶老携幼,连夜都逃到山上。

从此四曲溪南边的这片茶园就成了一片废墟,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地叫它“御茶园”。

20、绿雪芽

福建东北与浙江毗邻,群山叠翠,峰峦争奇,云蒸霞蔚,福鼎市境内的太姥山,乃汉武帝所封“三十六名山”之一,以山海大观素称“海上仙都”,以“峰、石、洞、雾”四绝闻名江南,以景色秀丽著称,为我国东南胜地。崖林之间茶树丛生,所产“绿雪芽”在清代就被视为茶中珍品。

绿雪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白毫的始祖,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兰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罪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山村里处处闻凄哭,山坡上日日添新坟,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你赶快去采给乡亲们吧!”

蓝姑一觉醒来,一骨碌起床,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顶上岩石垒垒,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她急于找到那株茶树,一切都顾不得。

突然,她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小树,眼睛一亮:“啊!是茶树!是茶树!”

遵照仙翁的嘱咐,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的绿叶采下来,装进揽身裙兜。

当采满一兜后,她回过头,惊奇地发现,树上又长出了新叶——原来这是仙翁赐的仙树啊!

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岁去年复,秋归春回,蓝姑从没有停过对穷人的帮助,晚年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升天,人们怀念她,尊之为太姥娘娘。

蓝姑得道成仙了,依然一颗心挂念着父老乡亲,每年七月七,都要回来,站在仙桥上看望他们。每次见到乡亲们还是那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回到天上,就大哭一场。有一回,被南极仙翁撞见。仙翁问她因何啼哭,她如实以告:“我不能给乡亲们一点帮助,心里难受啊!”

仙翁笑道:“仙姑差矣!天下之大,众生芸芸,连玉皇大帝、观音菩萨都不能普救,你有多大能耐?”

仙姑说:“话虽如此,可我毕竟是那一方水土养大的。”

仙翁点头称是:“其实你完全可以让乡亲过得好一点,你还记得那株茶树吗?它的好处多着哩,不仅仅能治麻疹,更有祛病强身的功能。你瞧我,人称老寿星,就是因为我长年喝这种茶。你回去救乡亲们,把树枝剪下扦插,待树枝长成树了,再剪下,再插,如此反复不已,太姥山周围便都种上茶,茶可卖钱,种多了不就富起来了?”

仙姑听了破涕为笑,容颜大展。

再说太姥山中的竹栏头村,有个姓陈名焕的年轻人。他家上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全靠他夫妇上山砍柴维持。一天,夫妻俩砍柴时,妻子不慎崴了左脚踝,陈焕背起妻子,走进鸿雪洞。他想,人说上山求太姥,下海求妈祖,我干吗不向太姥娘娘为乡亲们讨个生计呢?

于是,夫妻俩舀起丹井的水,净手上香,膜拜在娘娘像前,他们又饿又累,不知不觉间睡着了。太姥娘娘见到这一对年轻夫妇很高兴,就将种茶的秘密传授给他们。陈焕夫妇得了娘娘的秘传后,不但自己种茶,还教四周的乡亲一起种,经过几年的努力,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茶乡农民们因茶而增收,茶商们更是因茶而发财。

太姥山的茶因为品质上乘,很快名扬四海。茶商们觉得好茶应该有个好名,便邀请了几个文人共同商议。他们一边啜着香茗,一边把玩着茶叶细长的尖尾,分明是一条绿色的雀舌;一身雪茸,又分明是一根洁白的银针。那么,就叫雀舌?或叫银针?但雀舌有其形而无其色,而银针突出了白却少了绿。有个文人提议,叫“绿雪芽”。大家细细品味,愈品愈觉得妙极了。

于是,一个独特的茶品牌就这样诞生了。清朝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闽东旧称)茶区有太姥绿雪芽。”可见绿雪芽在清之前就已出名了。风霜雨雪不知年,太姥山鸿雪洞顶那株茶祖绿雪芽至今仍生机勃勃地生长着,与武夷山的大红袍齐名,成为茶中极品。

21、云雾茶与凤凰泪

云雾山中有个上坝寨,上坝寨后面有座凤凰坡。凤凰坡上有一对凤凰,披着五彩缤纷的羽毛,好看极了。凤凰经常在茶树下,蘸着清清的泉水梳洗羽毛;站在茶枝上,向着满天的云霞昂首鸣唱。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按照历朝的惯例,向云雾山的苗家索取“贡茶”,各级地方官也纷纷勒索“敬茶”,而且都指名要凤凰坡的茶叶。开始,官府放出话来:只要缴足了茶叶,就可以免缴“皇粮”。可是到后来,不仅“皇粮”要缴,而且茶叶越要越多。苗家辛辛苦苦采制的茶叶全部上缴还不够。

灾难落到了苗家头上。哪家缴不起,就被用链子套去坐牢。云雾山不再有歌声,也不再有欢笑,就连那对凤凰也不经常出现了。可是官府还是一年比一年逼得紧,苗家怎样生存下去啊!有个叫雷阿恩的老人对大家说:“这些家伙们只盯住茶叶,我们只有把茶树毁掉吧!”

听说要毁掉茶树,乡亲们像挖了心肝。大家想了又想,议了又议,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条路。这时正是浓秋季节,经常下霜,云雾山上只有茶树还是青幽幽的,芭芽野草都挨霜打得白花花一片。雷阿恩说:“我们浇开水把茶树浇死,对官家说是挨晚霜打死的。”

于是在阿恩的带领下,家家户户烧开了水,抬到凤凰坡上,忍住心痛,含着眼泪,把开水浇进茶树根。人们浇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茶树,心里恨着官家的霸道。

过了几天,阿恩带着两三个人到县城去,对县官说茶树挨晚霜打死了,请免掉“贡茶”和“敬茶”。县官不信,坐着八抬大轿亲自到云雾山来看。轿子向山上爬,路越来越陡。八个轿夫气喘吁吁,汗水长流。抬到帮柔坳上,正好是块平地,轿夫真想停下来歇口气。可是县官不准,命令继续往上抬。这时,凤凰坡上突然传来凤凰低沉的哭声,声音是那样悲伤。像咬在人的心上。轿夫们又累又惊,周身无力,把轿子放了下来。

县官无法,只得走出轿子,向凤凰坡上望去,果见满坡的茶树都枯黄了。不由得气朝上涌,大声骂道:“往年也下霜,为什么打不死?莫非有人想造反!来人哪……”

话没说完,只见四面八方拥上来很多苗民,一个个睁大眼睛,咬着嘴唇,有的拿着棒,有的提着刀。县官顿时吓得像筛糠,忙对雷阿恩说:“好!好!我禀报皇上,从今年开始免去‘贡茶’和‘敬茶’。”说着,连忙坐进轿子,叫轿夫抬着朝山下跑了。

为了防止官府反悔,不久,苗家在云雾山上立起了一块不再缴纳茶叶的石碑。

茶叶是免缴了,但是茶树也枯死了。人们心里在哭泣。那对凤凰鸟也很伤心,在云雾山上一边飞一边哭。说也奇怪,凤凰泪滴在哪棵茶树上,哪棵茶树就转青复活;滴在哪片茶山上,哪片茶山就青枝绿叶。云雾茶就这样传了下来。

同类推荐
  • 千古招牌菜(天天营养百味)

    千古招牌菜(天天营养百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大国,其中有些菜式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荣升千古招牌菜之列。这些招牌菜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在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而且不断得到发扬和光大。《千古招牌菜》教你做从古至今的美味招牌菜肴,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大师级别的高手!
  • 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

    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

    本书针对五官科、皮肤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男科的多种常见疾病和部分慢性病、疑难杂症的祖传食疗偏方。偏方来源:祖传秘方+医药典籍+多年从医经验偏方取材:日常食材+少量中药材!撰写原则:安全无副作用,省钱有效!适用原则: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本书是家庭实用菜谱类工具书,主要介绍菜名、原料、制法、特点、提示等内容。书中介绍的菜肴都是比较有益于健康,而且材料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于大众接受。
  • 经典家常保健菜

    经典家常保健菜

    本书为家庭实用菜谱类工具书,主要介绍菜名、原料、制法、特点、提示等内容。书中介绍的菜肴都是比较有益于健康,而且材料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易于大众接受的。
  •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定要吃的家常菜288例》就是在多年來積累的美食菜譜的基礎上,加以精心策劃而形成的,适合家庭使用的新版菜譜。
热门推荐
  • 现代和古代

    现代和古代

    此文已弃....会十年半个月关系一次的........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娱皇之极品相师

    娱皇之极品相师

    元末第一相师张彤为避天劫,穿越到2010年一个十八线小演员张彤身上。从前旧账,我皆不计较。再有得罪,让你身败名裂!嫁豪门?老娘不搞基!亚洲天王约我?拉黑!军门贵胄表白?爬开!相门世子暗恋?请滚!娱乐圈的美女们,老娘来了!书友群:117388205
  • 魔种之爱

    魔种之爱

    是痛苦,还是救赎……爱依旧在哭泣,安慰拯救谎言……双手沾满鲜血,只有无尽的黑暗与杀戮,他不敢回忆,回忆只有……但却被有爱之人安慰,让他感到这个世界还有“爱”……
  • 随仙情

    随仙情

    天生双魂一体,偶然下,第二魂苏醒,不畏艰难,为二魂筑体,跨越纪元,共同成就大道。
  • 啸战九天

    啸战九天

    仙魔两立,风雨雷动,九天强者之路,五大觉醒,一剑斗战天下,力挽狂澜。天地异变,远古霸主之子现世。为了使命,踏上了强者之路,战灭世间……
  • 恶魔帅哥撞上我

    恶魔帅哥撞上我

    “你乐夏,我左炎舞要定了!”一封意外的情书让左炎舞卷入了她的生活,他是云初高中第一校草,霸道帅气引无数女生为之疯狂,而她不过是一平凡的再也平方不过的小女生,她只想守护自己心中暗恋的白马王子,然而左炎舞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俩大帅哥同时对她展开追求时,她又该选择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蚀骨宠婚:老公送上门

    蚀骨宠婚:老公送上门

    初见——只是她的替身,别妄想可以改变我!皇霆酒吧,看到一漂亮的背影,林微,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了你好久。不等她多说什么,直接扛人上车……一夜欢愉,你是谁?怎么会在我的房里?说,你有什么目的?就算我是你的第一个男人,也别对我抱有什么想法,否则后果自负。小东西,四年的时间成熟了不少,唯一不变的,你始终是我的笼中鸟……
  • 绝世娇妻:冷面杀手女皇

    绝世娇妻:冷面杀手女皇

    为了得到她手中的遗产,他不惜亲手策划了杀人案杀害这个疼了几年的女儿,又对外声称她是食物中毒而亡。下葬当日,她的尸体不翼而飞。七年后,她强势归来,只为亲手报那杀妻弑女之仇:那表面贤良淑德背后惨无人道的继母,那证明了他早已在外有了女人的继妹,那个让自己恨得咬牙切齿的生父,全部都该死!计划第一步,重返校园折磨继妹,可是,谁能告诉她,这成天围在她身边的几个妖男是肿么回事!还让不让人好好复仇了!
  • 微言文画:企业文化与管理博录

    微言文画:企业文化与管理博录

    同心动力管理咨询是一家以企业文化管理、品牌管理、全系统管理、转型与变革管理而著称的国际化管理咨询公司。十余年来,同心动力坚持“前瞻性、实效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咨询原则,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企业提供专业、系统和持续的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