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6900000008

第8章 茶道(7)

“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芽者气味俱不佳,惟过惊蛰者最为第一。民间常以惊蛰为候,诸焙后北苑者半月,去远则益晚。”

此外,黄儒《品茶要录》、赵汝砺《北苑别录》、赵估《大观茶论》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都说采茶在惊蛰前后。这些文讲(也包括《东溪试茶录》)所记述的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建茶或北苑贡茶,由于产地气候较暖,所以开采时间就比其他地方为早。

关于开采的时间,在北宋以后的史料中,说法不尽相同。如南宋王现国在《学林》中说:“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社前”指的是立春后的与茶叶品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元明时期已开始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采之宜早”(见元王桢《农书》卷十《百谷谱》),一种认为“贵及其时”(见明张源《茶录》)。

谈到采摘秋茶的,最早的当推晋·杜育的《荈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舜草,弥谷被冈……月惟初秋……是采是求。”

不过,杜育所说的“初秋”所采的茶,可能是野生茶,至于在史料中记述秋茶可采的,则在明代以后。如明·许次纾《茶疏》说:

“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稍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涩苦,止堪作下食,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又据明·陈继儒《太平清活》说:

“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从此蹉过,霜凄雁冻,不复可堪矣。”

清陆廷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王草堂名复礼,清初人,《茶说》成书的时间,在1717年以前)也说:

“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枣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

从上面所引的有关一些茶区的史料,可见在南宋以前,各地的茶叶采摘,一般只限于春夏季的所谓“春茶”或“头茶”(采摘野生茶的除外),明代以后,采茶季节才逐渐延长,不但有所谓头春、二春、三春等春、夏茶,而且也有采摘秋茶的了。同时,在元明时期,还认识到:采摘期的早迟,对茶叶品质的优次,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采摘季节或采摘期,一是指茶叶的生产季节,即自开采时起到封园时止的整个采茶时期;二是指掌握新梢的萌发程度,适时地进行采摘。

我国茶区辽阔,气候条件不一,茶产种类又多,由于各地茶园管理和采制方法的不同,茶叶采摘时期差异很大。如我国最南部的海南岛地区,茶树全年都在萌芽,一年可以采摘十个月以上;长江以南,一年可采8个月;长江以北,每年只能采5—6个月。

我国大部分茶区,对采摘时期,一般分春、夏、秋三季(南部茶区有的分四季或分轮次)。清明到立夏为春茶季节;小满到夏至为夏茶季节;大暑到寒露为秋茶季节。每季采摘的迟早和采期的长短,大部分受气温和雨量的制约。春季主要是看气温,夏、秋季主要是看雨水。

茶季开始时,必须严格掌握采摘时期。当茶树上有10%—15%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即须采摘。几乎所有茶区都流传着这桩的谚语:“茶树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特别是在雨水多、气温高的季节,芽叶很容易长大变老,所以有所谓“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

过去,许多茶区只采春、夏两季,不采秋茶。这在茶园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当然不能充分发挥茶树的生产潜力。现在在改善和加强茶园的肥培管理的基础上,已重视秋茶采摘,秋茶产量几占全年总产量的20%左右,有的地区还占30%以上,秋茶质量一般比夏茶还好。

综上所述,我国茶叶的采摘时期,依据茶叶生产的长期实践来看,陆羽所说的“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

《三之造》中所说的采摘的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当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粗壮的芽叶的新梢长到四、五寸时,就可采摘;对生长在草木丛中的细弱的芽叶的枝梢,有萌发三枝、四枝、五枝的,可以选择当中的枝梢长得秀长挺拔的采摘;这是从土壤条件说明对茶树新梢伸长程度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以新梢长度、长势作为适度采摘的标准。在茶园土壤肥沃、茶树生长势旺盛的情况下,当新梢伸长到四、五寸时,即采摘下来。这时,新梢已充分成熟,对茶叶品质不利的成分如纤维素等的含量虽然有所增加,至有利于品质的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有所减少,但由于饼茶在制造中要捣烂,饮用时要煎煮,仍能把梗子和叶片中所含的成分充分煎煮出来,因此,这种采摘标准是适合当时饼茶要求的。另外,对生长在土壤瘠薄、草木丛中的茶树所发出的芽叶的枝梢,因枝梢有强弱,发芽有先后,根据主枝和顶芽先发的特性,选择当中的强壮枝梢采摘,可做到先达标准的先采,未达标准的留后采,这对茶树的生育和提高茶叶的产量与质量都是有利的。第二,下雨天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在天气晴朗有露的早晨才采摘。这是从制茶的原料要求和当时生产条件,说明采摘时间与茶叶品质的相互关系。但“晴有云不采”,现在看来,这种要求已超过了实际可能;“凌露采焉”的露水叶,现在都认为质量并不好。《茶经》之所以这样提,可能是当时蒸青杀青对鲜叶附着水分的控制,不像后来炒青杀青要求得那样严格,时代不同,提法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

在唐代,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笋》诗中,都谈到了茶叶的采摘标准,大意与《茶经》所说的相同。如皮日休的诗说:“亵(音gou,形容禾黍茂盛)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又如陆龟蒙的诗则说:“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也叫凌霄、紫葳,落叶木质藤本,叶对生)短……秀色自准之,颐筐不曾满。”意思是:生长茶笋或茶芽的新梢,当长到三五寸或是像美好的萏叶那样长短时,就可以采摘了。

北宋时代的北苑贡茶,仍沿用《茶经》所说的“凌露采”,并提出了采茶的手法,即要用甲(即指甲)而不要用指(即手指)快速掐采,以不使鲜叶柔软,否则,就会使鲜叶发热,损害叶质。如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叙述北苑贡茶的采摘情况时说: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唏,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音zhua,打的意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打鼓亭),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则复呜锣以聚之,恐其蝓时贪多务得也。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著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发早晚所在。而于采摘,亦知其指要(意思同要旨)。盖以指而不以甲,则名温而易损;以甲而不以指,则速断而不柔。故采夫欲其习熟,政为是耳(采夫日役二百十二人)。”

又如赵估《大观茶论》说:

“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薰积,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

《大观茶论》所说的要茶工把采下的鲜叶投放在所随带的水里,以免沾染污气,茶不鲜洁,这是“贡茶”的一种苛刻的要求,也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鄙视的说法,是不足为法的。

上引的《北苑别录》,还对已采茶芽的拣选,十分重视,说道:

“使其择焉而精,则茶之色味无不佳。万一杂之以所不取,则首面不均,色浊而味重也。”

到了明代,有的仍沿用《茶经》所说的“凌露采”,有的则与《茶经》同样地说:“有雨不采。”(见张烦《茶录》、罗廪《茶解》)至层隆《考槃余事》所说的“若闽广岭南,多瘴疠之气,必待日出山霁,雾障岚气收净,采之可也”,恰又为《茶经》所提出的“晴,有云不采。”作了说明。此外,屠隆在同书中,对茶叶的采摘标准,还提出了与宋代北苑贡茶有所不同的要求。他说:

“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小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须在谷雨前后,觅成梗带叶,微绿色而团且厚者为上。”

这是因为贡茶的品质要求高,而一般的茶叶要求低,所以采摘标准就大不一样。

在明代,有的既重视已采芽叶的摊放,还和北苑贡茶一样,也重视对已采芽叶的拣剔。如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曾说:

“看风门晴和,月露初收,亲自监采入篮。如烈日之下,又防篮内郁蒸,须伞盖。至舍,速倾于净匾内,薄摊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一一剔去,方为精洁也。”

从上引的宋明两代的史料可以看出,随着采制技术的发展,对茶叶采摘的手法、采摘的标准以及采摘后芽叶的摊放、拣剔,已提出了《茶经》中所未述及的新的要求。

茶叶的采摘方法,关涉到产量、质量与茶树生长三者关系的统一,也关涉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所以,采摘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制造好茶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经营茶叶的经济效益。陆羽在《三之造》中以较多的文字叙述采摘问题,十分重视茶叶采摘,从这一点来说,对今后的采茶制茶,不仅有启发作用,并且是有现实意义的。

就我国茶区辽阔、茶类齐全和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的现状而言,茶叶采摘必须正确处理好采摘与留养的相互关系,因地、因树、因茶制宜地合理采摘,实行及时标准采、分批多次采、不同类型茶树采取不同采摘的原则,并运用对茶树生物学的规律性的认识,做到采养结合,产量质量并举,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四、唐代饼茶的制造法

在《二之具》中,通过制茶工具,已可看到唐代饼茶制造的梗概。在《三之造》中,对饼茶的制造法,只有这样一段话:

“……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关于茶叶采摘,在本节一中已有述评,总的可归纳为三点:

采摘期:农历二至四月,即春采。

采摘时间:晴天,凌露采。

采摘标准:长四、五寸而粗壮的嫩梢。

以上有的是主要工序。在穿孔与烘焙之间,尚有“解茶”(使茶饼分开,便于运送)和“贯茶”(用贯把茶串起来)的手续,成穿前则须下烘。这些工序是比较清楚的。但对“封茶”则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封就是计数,因为封可解释为封缄物的件数,如杜甫《述怀》诗“自寄一封信,今已十月后”;一种认为封就是用某种材料加以包装,并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奇新茶》诗中的“白绢斜封三道印”为证;另一种认为封就是封藏,在封藏的时候,遇到梅雨季节,还须放在“育”内复烘。由于《茶经注》已明确指出,“育者,以其藏养为名”,因此,本书采用最后一种说法。

另一问题是“拍茶”。“拍”是拍击的意思。占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举手拍马鞍”之句。拍的力量很小,不能与“榨”、“压”相比。把蒸捣后的茶坯放在模子里拍,饼茶就不会压得很实。《三之造》的最后一段,提到“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这说明了两点:首先,拍就是压,拍不是用手拍实,而是用手压实;其次,压的力量并不大,因为“纵之”就“坳垤”。在饼茶八等中,除了“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泄之”以外,都是不平正的。所以,“拍之”的“拍”,应解作拍压。

此外,关于蒸与焙的时间和温度、列茶的时间,以及各个工序的掌握方法,《茶经》都未作说明,虽然在以后的茶书中偶有述及,但多语焉不详,这在第二讲中已大致谈到了。

五、制茶工艺和茶类的发展

唐代饼茶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唐以前的茶叶,如唐·皮日休在《茶中杂咏诗序》中所说:

“自周以降,及于国朝(唐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陆羽字)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以汤煮物)蔬而啜者无异也。”

制茶工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唐以前的很长时期中,进程缓慢,约在秦汉以后,才有如三国魏时张揖《广雅》中所说的制茶方法: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桔子笔(笔,音mao,原意是用菜杂肉为羹,这里是说用葱、姜、桔子杂茶为羹)之。”

这里所说的制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茶叶由原先的用鲜叶煮作羹饮发展到制成茶饼,并在饮用时加以烤炙捣碎,以沸水冲泡。这时,虽然还没有蒸、捣、拍、焙等工序,但在煮饮以前,必然有一个干燥的过程,这个干燥过程是阴干还是晒干,以及后来如何从这种加上米糊的茶饼发展成为经过蒸压的饼茶,则尚无史料可查。

到了唐代,“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见《六之饮》)但这四种茶,只有原料老嫩、外形整碎和松紧的差别,其制造方法基本相同,都属于经过蒸青的“不发酵”的茶叶。《茶经》中所介绍的饼茶制法,从《茶经》成书的时间和地点看,可能就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贡茶”,即宜兴阳羡茶和长兴顾渚紫笋茶的制造方法。这种蒸青制法,在唐代就已传到了日本,现在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一带的侗寨里仍可看到它的遗迹。

蒸青法的发明,是制茶技术史上一大进展。除蒸青法外,唐时还有另一种制法,即炒青法。如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有“白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之句,这里说的是“炒”。宋·朱翌《猗觉寮杂记》(约十二世纪)说“唐造茶与今不同,今采茶者,得芽即蒸熟、焙干,唐则旋摘旋炒”,说的又是“炒”。可见唐代除蒸青饼茶的制法外,已有炒青制法的萌芽,不过炒青方法。并未在唐宋两代广为流行。又朱翌说唐时制茶旋摘旋炒,可能是指现采现制、当场饮用的特殊情况,而不是唐时的普遍情况。

宋代北苑贡茶的制法,基本上并没有超越唐代制造饼茶的范围,但较唐代精巧细致,特别是茶面的纹饰在要求精美的同时,益趋向于浮华。赵汝砺《北苑别录》对当时的制茶方法有较具体的论述。他说:

蒸茶茶芽再四洗涤,取令洁净,然后入甑,俟汤沸,蒸之。然蒸有过熟之患,有不熟之患,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而易沉,有草木之气,唯在得中之为当也。

榨茶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欲其冷也),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水芽以高榨压之,以其芽嫩故也)。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谓之翻榨,彻晓奋击,必至于干净而后已。盖建茶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唯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

研茶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酌水,亦皆有数……海水研之,必至于水干、茶熟而后已。水不干则茶不熟,茶不熟则首面不匀,煎试易沉,故研夫犹贵于强而有力者也……造茶凡茶之初出研盆,荡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制镑。(銙音kua,即模具),随笪(笪,音da,粗竹席)过黄。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名亦异,故随纲唐宋以后,大量货物,分批起运,每批编立字号,分为若干组(一组称一纲),系之于贡茶云。

过黄茶之过黄,初入烈火焙之,次过沸汤滥(滥,音lan,烤炙的意思)之,凡如是者三,而后,宿一火,至翌日,遂过烟焙焉。然烟焙之火不欲烈,烈则面炮而色黑,又不欲烟,烟则香尽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凡火数之多寡,皆视其铸之厚薄。跨之厚者,有十火至于十五火;銙之薄者,八火至于六火。火数既足,然后过汤上出色,出色之后,当置之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泽自然光莹矣。

同类推荐
  • 职业发展要规划

    职业发展要规划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职业发展规划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什么是职业、职业有何特性、职业对人生的意义何在、职业认识的误区有哪些等。
  •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桥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桥

    本书带我们走进桥的世界,从桥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构造、形式和桥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世界各地著名的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 揭秘古人类

    揭秘古人类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揭秘古人类(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草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草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动物辑录成册。全书按照草原的哺乳类动物、鸟类动物、爬行及两栖类动物、昆虫类四章进行介绍,将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贯穿始终,不仅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能够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热门推荐
  • 保护伞

    保护伞

    山南省黎昌县城五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昌平公司总经理傅小成在事故中死亡。傅小成的死亡终点重重,省公安厅收到有关傅小成被谋杀的举报信后,派出刑侦总队长伍建良到河阳进行调查,并在调查中发现,命案的背后意有黑恶势力在操纵。与此同时,山南省委、省纪委收到了反映省公安厅分管刑侦的副厅长李仲章与黑恶势力头目吴广林、袁明海互相勾结,为虎作伥,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举报信。伍建良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昔日恩师李仲章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线索。师徒间展开了智斗博弈,究竟谁是胜利的一方。
  • 暗帝繁华

    暗帝繁华

    金翅鸟一千七百年的修为只为那飘渺的身影,她是不是永远只可以想念……?他们曾经青梅竹马,但这样的爱情真的可以一生一世吗?他一生只为了天下,但是天下最后真的比那个人重要吗?…………无数妖孽情深,人何以堪,无数人杰仙子一念成魔,这天下,究竟是怎样的天下,这世人是怎么样的世人。是不是都在等待一个新的传说,来拯救这腥风血雨的世界!可是谁来拯救传说呢?一个拿剑的仙子和一个拿剑的妖,到底谁会伤害谁亲们。首先我要声明,这本书绝对不是YY文,所以它也许不会给你征服世界和宇宙的快感。也不会让你体会永远不死和权钱无边的欲望。亲们,这本书希望你可以去看它的文字,看它的故事,看它的感情,看它讲诉的意义和内涵。你也许就会看见……属于你的世界。
  • 爱的绝对值

    爱的绝对值

    爱的绝对值不会出现负数,那么我和你之间的爱情呢?
  • 极品邪神

    极品邪神

    周韬,一个古武传人,打校霸,泡校花;脚踹敌寇,横扫各国高手;精湛的球技,夺取世青赛冠军,力助姚明复出征战;作为国安局的一员,立下赫赫战功!捍卫国家尊严,不容侵犯!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 王东悲欢离合

    王东悲欢离合

    王东在父母双双死亡后,带着最爱的小花私奔不料被小花父母追赶掉下山崖,醒来发现不但自己没死而又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王东开始的自己梦寐以求的后宫佳丽三千的梦想奋斗,经历了悲欢离合。
  • 这次我要做魔王

    这次我要做魔王

    一场莫名的异世穿越,可以直触心灵的语言,是神明的召唤还是前世的因果,千载万世,只不过因为当年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 幸福的完美

    幸福的完美

    那个年代简单透明,似乎阳光里活动的尘埃都那么令人着迷,正在经历的并不觉得美好,只有过去的,成为了一种记忆,于是一切都美好鲜活起来。
  • 校园孤僻男与班花

    校园孤僻男与班花

    省级示范性高中--凌翔,每年招生人数在1200人左右,学校一共分为四类班级:甲(一班),乙(二至四班),丙(五至八班),丁(九班以后)。“四人帮”刘氓,夏剑,卫羧,吴驰,从吴驰进入二班后就变成了“龌蹉三剑客”。或许这就是命运吧,这才有了“孤僻男”与班花之h后的故事儿................................
  • 蓝眸

    蓝眸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不容我我猎天!看吴磊如何虐遍小人,踏遍天下。
  • 笑予梅花

    笑予梅花

    先皇轩辕霸赐名,示意为上述典故。她的名字,也决定她一生的命运。尹待荌,是女主的又一姓名,是父亲尹辰所取,意思是等待她死去的母亲梅荌。女主小名惜儿,是轩辕霸发妻甄德瑞所取,以为珍惜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