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瑞典人居然敢说我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语,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但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决定写一封信感谢他。”
罗纳把写好的信揉掉,另外写了一封:“你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自己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进一步努力学好瑞典语,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如约前往,并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一份工作。
要成就大事,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有宽广的襟怀,宽容待人,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过失多一些宽容与忍让。
所以,考虑他人的个性,理解他人的思想,不强求他人与自己高度一致(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包容原则的极好体现。正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易于博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正如孔子所说:“宽则得众。”
职业道德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许多老板在用人时,既要考察其工作能力,又要考察其职业道德。一个有高尚职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敬业有职业素养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有职业道德的人无论能力大小,老板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作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忠诚和勤奋。
优秀的员工之所以成为佼佼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在公司里表现出了自己的忠诚,让忠诚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成就了真正的好品格。这种忠诚也是发自内心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职业道德对于公司内部,表现为忠诚和敬业;对于公司外部,表现为对客户的尊敬和忠诚。
善待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成功的关键。世界一些著名的成功企业,都非常看重员工对客户的忠诚。正是这种对顾客的忠诚,使企业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只有自己的员工能够忠诚于顾客的企业,才能获得顾客的忠诚和信任。
一天下午,在日本东京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电器部,售货员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一位女顾客,并按她的要求挑选了一台尚未启封的“索尼”牌电唱机。
顾客走后,售货员在清理货物的时候发现,刚才错将一个空心唱机样品卖给了那位女顾客,于是赶紧向公司汇报。警卫四处寻找那位女顾客,但不见踪影。经理接到报告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是关系到顾客利益和公司信誉的大问题。于是他马上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寻找的办法。当时他们只知道那位女顾客是一位美国记者,叫基泰丝,还有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仅有的线索,奥达克余百货公司公关部连夜开始了一连串近乎于大海捞针的寻找。
先是打电话,向东京各大旅馆查询,毫无结果。后来,又向美国打紧急长途,向纽约的“美国快递公司”总部查询。美国方面也展开了紧急调查。凌晨时分,奥达克余百货公司才接到美国方面的电话,在得知基泰丝父母在美国家里的电话号码后,他们马上将国际长途打到基泰丝的父母家。老人以为女儿出了什么大事,刚开始很紧张,听完日方善意的“调查”后,很感动,愉快地将女儿在东京的住址和电话号码透露给了他们。几个人整整忙了一夜,国际国内总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
为了表示歉意,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一大早便给还未起床的基泰丝打了一个万分歉意的电话。几十分钟后,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副经理和提着新唱机皮箱的公关人员赶到了基泰丝的住处。
两人进了客厅,见到基泰丝连连深深鞠躬致歉。他们除了送来一台新的合格的“索尼”唱机外,又加送著名唱片一张。接着副经理便打开记事簿,宣读了他们从发现问题到找到电话号码,并及时纠正这一失误的全过程记录。
基泰丝深受感动,她坦率地陈述了买这台唱机,是准备作为见面礼物送给住在东京的外婆。回到处所后,她发现唱机没有装机心,根本不能使用,于是火冒三丈,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奥达克余百货公司这些做法,使基泰丝深为敬佩。待他们走后,她马上写了一篇题为《35次紧急电话》的特写稿。
《35次紧急电话》稿件见报后,反响强烈,奥达克余百货公司因为忠诚为顾客而声名鹊起、门庭若市。后来,这个故事被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推荐为世界性公共关系的典范案例。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职业道德的企业,将是不可战胜的。一个有着职业素养的员工,更是任何一个企业渴望的人才。
作为企业员工,必须搞好与顾客的关系,自觉地为顾客服务。要树立正确的经营、工作思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了解顾客的需要,研究顾客的心理,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争取顾客的理解和支持。企业员工为顾客服务并不是在帮顾客的忙,而恰恰是在帮自己,顾客如果被给予这个服务机会,不但是企业员工的成功,同时更是企业的成功。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沈向洋说:“作为负责人力资源的主管,我有时一天要面试十多个人,对每一位求职者的面试都极其严格,不少落选的人并不是不优秀,而是某一方面不符合微软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要求。”他提起了一个面试的例子:小培是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成绩优秀,一篇研究项目的论文曾获得过大奖。沈向洋十分兴奋地和他谈了很长时间,最终这位佼佼者却落选了。问及原因,沈向洋说小培对几个问题的回答令他不满意。比如问小培怎样比较微软公司和过去实习过的某公司,小培大加推崇微软,把过去那家公司贬得一无是处。沈说,他可以这样贬某公司,将来也可以这样贬微软,从对公司的态度上,我看不出他的客观和忠诚。
缺乏职业道德的另一种表现,则是频繁地跳槽。当今社会,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但是,我们却发现,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继续恶化。
人的一生,坎坷曲折,可能要走很多弯路才能到达自己想到的地方。同样道理,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换一些工作,但明智的转换应该属于自己长远的人生整体规划。鲁莽跳槽,可能在短期内使你的钱袋变鼓,但过于频繁地改变职业,甚至成了习惯,那就对你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并进而影响你的整体人生规划,这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效益了。”
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老板不重视,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别人不理解等,幻想着跳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作家刘墉发现,不懂得维护企业是职场新人的通病,他们很可能因为自己的职位不高,不打算长做,或表示自己“酷”,而对外人批评自己的企业。他岂知道,这样做不但违反职业道德,也是渎职,更由于这样的表现,贬损了他自己的人格。
健全的品格使你不会为自己的声誉担忧。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成功之人就是敢做敢当的人。如果你由衷地相信自己的品格,确定自己是个诚实可信、和善、谨慎的人,内心就会产生出非凡的勇气,而无惧他人对你的看法。”
对于企业而言,职业道德是除工作能力之外,对员工考量的重要标准。能力可以培养,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但是,缺乏职业道德,即使能力再高,本事再大,对企业来说也没有太大价值,并且潜在的危害还会一直存在。这样的员工得到老板的重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永远都应该先反省自己
自我反省是不断理清自我的思想并加深个人愿望的过程,是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以达到与现实同步的过程。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于自我反省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反省。
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能以这种方式成长,并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领域是一片广大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许多人都是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朝气、全心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30多岁时,通常只有少数人平步青云,其余大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时的进取心、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精力,心情几乎完全不在工作上。这种态度是多么可悲!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并会在工作环境中不断进步。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总是惧怕和讨厌错误与失败,以至于不敢在任何时候提及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意反省自己的错误。其实,遭遇错误或者失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反省就永远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永远没有机会塑造一个完整的自我。
全球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的创办人艾尔·哈努斯在其自传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如果你已经超过30岁,在事业或工作上还没有遭遇到任何重大挫败的话,那你快没时间了。
每个人都应该在40岁之前至少重重失败过一次。我指的不是小小的失败,比如搞砸一项任务,也不是辞掉一份好工作,更不是被炒鱿鱼,一定要是很严重的失败。敢冒大险,才可能跌得重;跌得越重,以后才能爬得越高。
失败降临时,最好你已经老得足够从中真正学到教训。但也最好足够年轻,让你还有资本振作精神,拍去灰尘,重新出发。
有些父母担心子女可能会失败,我则担心我的孩子到三十几岁时还不曾失败过。如果不赶快千方百计地想要从中学到什么,对他们而言就实在太晚了。如果没有在二十几岁时从小规模失败的经验中学到教训,就不可能有日后成年时大规模的胜利。”
艾尔·哈努斯对失败和错误的理解委实独到而深刻,他的话足以令那些标榜自己“从不曾失败过”的人心惊肉跳,是的,错误和失败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压力,带着这种压力上路无疑使我们的成长显得有些沉重,但正因为沉重,所以我们才要格外珍惜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因此,懂得反省自己,人才会活得越来越轻松。
聪明的人往往因为自己的聪明而犯错误,而且越是不经常犯错误的人,一旦犯错误,结果往往更加不可收拾,这就更需要及时反省来帮你成长,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奥尔特·巴顿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几年前,正当巴顿的事业如日中天,“奥尔特·巴顿”的名字在美国金融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在一次看似十拿九稳的投资中,巴顿却因为一个粗心的分析数据损失了一大笔资金。
巴顿的家人和合伙人都对他很不满,说他这样粗心,真是不应该。幸运的是他没有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主动诚恳地向家人和合伙人道了歉,并且宣布“一定会从这次失误中汲取教训”。在那次失误之后,巴顿深入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他找到了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发现了在以后的投资活动中避免出现这一错误的方法。
金融界的投资活动总是此起彼伏,巴顿又集中全力投入到下一次的投资活动当中,这时候,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担心,害怕巴顿不能从上一次的失败中解脱出来。但是,这次投资以近乎完美的结果向人们展示了巴顿的成功,人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巴顿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声宣告:“上一次错误的经验,其实就是这一次成功的秘诀。”
职场上没有人不会犯错。反省是你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任何时候都不要回避自己的过错,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你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