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君听完以后仰天长叹说道:“施与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了两个勇士。”
中山国君对那位即将饿死的老人施与了一点热食,老人铭记在心,所以才会在临死的时候要两个儿子舍命报答中山国君,中山国的国君才最终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关键时刻拉人一把的重要性。
虽然很少有人能达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安慰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给他们希望。当你需要他们的帮助时,他们必会全力相助。
小张在某企业担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姓谭的董事走进办公室,向办公室里的职员们问道:“上午拜托你们打的那个文件在哪里?”可是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件搁在哪里,因此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小张对他说:“这个文件的事我虽然不知道,但是,谭先生,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会尽早送到您的办公室的。”当小张把打好的文件送给董事时,董事非常高兴。
几周之后,小张高兴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迁了。显然,小张的热心和办事利落获得了董事的赞赏,董事在董事会上对她大力推荐。
生活中,不妨做个有心计的人,在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因为有时候即使不很费力地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下回你有事去求他的时候就什么都好说了。
帮人到底,人情做足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关系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索链。朋友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想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这样的“杀伤力”更大。
做足人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如果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们儿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愿意结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朋友办某种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强的态度也会让他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比方说你买了一本好书,朋友来借,你先说:“我刚买的,还没看完呢,你想看就先拿去吧。”
其实前面的废话又何必说呢?最后的结果是借给人家了,你不说也是借,说了还是借,与其说些废话还不如痛痛快快借给他。书总是你的嘛,还会回来,你尽可以看一辈子,何不把人情做圆满呢?
人情做足才有效力。人情做足了自然会赢得朋友的感激,让对方记挂一辈子。
刘邦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在韩信眼中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仅如此,刘邦还使韩信欠下了自己的人情债,使韩信不忍心背叛他。汉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他给刘邦上书,要做假齐王。刘邦大怒,刚要发火,转念一想,他现在身处困境,需要韩信的帮助,就答应了。并且说道:“大丈夫要做王就做个真的,为何要做假齐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
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刘邦、项羽二人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与他们分天下,以你的才能,加之手握兵权,还有强大的齐国为后盾,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说:“汉王待我恩重如山,让我坐他的车,穿他的衣服,吃他的饭。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背信弃义反叛他呢?”
过了些天,蒯通又去见韩信,而且他还告诉韩信时机失去了便不再来,韩信还在犹豫,因为汉王对他情深义重,他不愿背叛汉王。
姑且不论刘邦以后为何处死了韩信,但就人情世故而言,刘邦很成功,他能令韩信在想到背叛他时,心生愧疚,不忍去做。
唐朝皇帝李隆基亲自为他手下的一个将领熬药,在吹风鼓火时,烧着了胡须,当侍从们赶来时,他莞尔一笑,说:“但愿他喝了这药病就好了,胡须有什么可惜的呢?”
一个皇帝为他的手下亲自熬药,这真是天大的人情,把人情做得如此之足,怎不叫属下以死相报呢?人情的效力可谓大矣!
不光皇帝会做人情,一些著名将领也是做人情的高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军事统帅名叫吴起,战必胜、攻必克,威震敌胆,立下了赫赫战功。人们都很纳闷儿,同样的一支部队,在别人手中士气低落、屡战屡败,但是只要交给吴起,不用多长时间就成了一只铁血部队,不但士气高昂,而且战斗力极强,所向披靡。对此,一般人只能将其归功于吴起那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
后来人们才了解到,吴起带兵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除了他深知兵法、谋略得当、指挥有方之外,和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平日里吴起对普通士兵极为关照,所以打仗的时候,士兵们才拼死抗敌,以此报答吴起,这也是吴起军队战斗力极强的缘故。
据说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一个脓疮,行走困难。吴起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赶到这个士兵的营房,在察看了病情之后,竟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这一幕让在场的士兵感动得涕泪俱下。
从这点来说,吴起称得上是一个深谙人心的高手,他知道怎么样才能打动人心。他平日里和士兵同甘共苦,对他们百般照顾,从而博得这些普通士兵的爱戴,使他们在战场上一往无前、英勇拼杀,可谓是把人情做到了极致。当然,如果吴起不这么做,士兵们在战场上也会拼杀,然而那只是出于士兵的职责和统帅的命令,与发自内心的主动相比,效果自然是不一样的。
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朋友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此时效力是最大的。
救急不救穷
作为朋友,作为有心计的人,与朋友交往就要像消防队员一样,救急不救穷,要求朋友“救穷”,是在透支朋友的资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所以,有心计的人不会事事都求朋友帮忙,养成依赖的习惯。
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
朋友就像是消防队员,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才求助他们,自己能办到的还是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这有两个问题,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有心计的人明白,朋友是一笔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朋友之间交往不可避免地会涉及金钱问题。这里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马涛和张磊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是好朋友。但过了13年后,两人的情况却相差悬殊。张磊是一个私营印刷厂的老板,马涛在一个县城中学当教师。当然这并未妨碍张、马二人继续是朋友。不过一个两袖清风的教师和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该如何相处呢?
马涛的妻子是个下岗女工,儿子强强今年八岁,正上小学,花费颇大,只靠马涛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有些艰难。马涛不因此而向张磊开口借钱。一是因为情况还不算太坏;二是这不是一次能解决的问题,这月借了,下个月怎么办?难道不断地借下去吗?而且,马涛的经济情况也不是一时半会就会转好的,如果借了钱何时才能还呢?可不幸的是,强强出了车祸,手术的费用得4万元左右。这时候,马涛没有选择,只好向张磊借钱了。一个人能有几个一下拿得出4万块钱而又愿意这样做的朋友呢?这是从马涛的角度来讲的。
从张磊的角度来看,假如马涛零零星星地从自己那里借了些钱,当做生活费用掉了,当然,这笔钱对张磊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不会在乎,可朋友关系却从此不再平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马涛难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张磊,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自卑的心理:想当年你我差不多,甚至你还不如我,凭什么你现在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捞钱,我却只能靠跟你借钱来维持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感激之情也荡然无存,反而心怀恶意。
假如零星借来的钱被马涛一家用掉了,本来没有这笔钱也可以过得去,少吃几次肉几次鱼也就罢了。张磊的钱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一旦借了些钱,马涛近期又难以偿还,这对马涛是一个心理负担,主要是对马涛的自尊心有影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马涛在张磊面前慢慢就会失掉自尊,开始自卑,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的,张磊借钱是好心帮助他,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如今马涛因儿子的意外而向张磊借钱,这笔钱对马涛的意义非常重大,借到钱的马涛自然会因此对张磊心存感激。
救急不救穷,帮朋友不应该只限于金钱方面,而应该是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小孩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他们,而是在他们要摔倒时,赶紧上来扶一把。做朋友也应如此。
即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把朋友资源都零零星星地透支了。做人做到这个分上应是很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