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4200000004

第4章 在昆明南城清真寺经学堂

自元代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大兴汉学与伊斯兰经学教育起,昆明的伊斯兰经堂教育便极为兴盛。但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清统治者对回族人民的血腥屠杀而一度衰落。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民国肇始,又重整旗鼓,得以复兴,并且,随着一批云南经学名师如王家鹏阿訇、田家培阿訇,以及晚清云南经学大师马联元先生之子马宜之阿訇、马健之等阿訇相继被聘到昆明,昆明的伊斯兰经堂教育曾盛极一时,成为与上海、北京、济南、成都等齐名的中国伊斯兰教育重要城市之一。至20世纪20年代初,即纳训赴昆明求学之时,正是昆明伊斯兰经学教育之鼎盛时期。这时,昆明的清真寺,如南城大寺、顺城街大寺、永宁大寺和金牛街清真寺、迤西公清真寺等,都开办有经学堂,且学生众多,有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具有一定规模层次。有的开办中、小学班,有的如南城清真大寺等,则以开办大学班为主,兼及中、小学教育。而且,受近代伊斯兰文化教育启蒙思潮的影响,为培养经汉两通的回族人才,以适应时代需要,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正着力筹备,拟在南城清真寺创办阿文大学层次、兼学汉文的“中、阿并授学校”。

幼年纳训在堂兄引导下奔赴省城,正赶上了昆明伊斯兰经学教育的这一黄金时代。

河西(今通海)纳家营相距省城昆明100多公里。如今公路纵横,交通畅达,从县城乘坐高快速客车,只须两个小时即可到达昆明。而在20世纪20年代初,还未修筑公路,交通落后,从纳家营到昆明只能步行或骑马。如步行,由纳家营经新兴(今玉溪)至晋宁,从晋宁上船穿滇池,沿大观河到篆塘码头上岸;若骑马,则走旱路,由晋宁岔经呈贡,绕滇池而至昆明。当时的行程常规一般为,日行30公里为一站路程,通称一个马站。从纳家营到昆明,无论步行或骑马都有4个马站,需行走4天时间。纳训与堂兄骑马,跟在纳家营的一马帮商队之后,与马帮同吃同住同行,一路翻山越岭,缓慢行进。在第四天的傍晚时分,他们到达省城昆明。纳光文引领着纳训,径直投至他当时就学的昆明南城清真大寺。

南城清真寺位于昆明的市中心,坐落在巍巍壮观的近日楼旁。这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历史悠久而又建筑宏伟的古老清真大寺,是近现代滇中培养造就伊斯兰经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

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云南、四川、贵州以至泰国、缅甸等境外的不少知名伊斯兰经师、阿訇均曾在此受业,因之在我国西南地区而闻名遐迩。当时担任南城清真寺教长的是云南现代著名经师田家培阿訇。

田家培(1870~1944年),字植卿,经名苏来曼·阿布杜拉·凯里姆,出生于云南河西(今通海)下回村一个伊斯兰经学世家,系晚清时期闻名国内外的云南伊斯兰经学家、教育家马联元师台之高足。其父不仅通经学,且擅长阿拉伯文书法,母亲能背诵《古兰经》。由于家庭宗教气氛的熏陶,先生幼承家学,潜心读书习经,及长,则负笈他乡,四处求学。“穿衣”(经学堂毕业)后,即投至新兴(今玉溪)大营,在经学大师马联元帐下继续深造,“精研伊斯兰各类教义科目”。因其格外聪慧好学而深受马联元师台器重,得联元大师精心培育。

先生钻研经典教义刻苦勤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经学学问广博宏深,不仅精通阿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典,而且精通汉文。其伊斯兰经典学养,尤以“认主学研究”造诣最为精深。曾先后在昆明和蒙自沙甸、开远大庄,以及广州南胜里等地清真寺开班讲学。先生教育后学,兢兢业业,不遗余力,所讲授十多部阿拉伯文、波斯文教典经籍,均系自己抄写及标点、注译,且教学有方,能因材施教,形式灵活。“凡在他帐下学满三年的学生,都能开学”。先生执教40余年,桃李满园,弟子如云,仅在云南就“培养了阿訇、经师百余人”。如滇中现代知名经师纳明安、许兆文、马运一、马合斋、周善芝等阿訇,均出自其帐下。

其父擅长阿拉伯文书法,先生耳濡目染,深受父亲影响,阿文书法也功力深厚,堪称我国不可多得的阿拉伯文书法大家。马联元经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主持刊刻的《古兰经》经卷著名全文木刻本,即为先生所书。该刻本字体工整,线条流畅,点画凝重,开合收放有致,笔法苍劲浑厚,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实用与艺术欣赏价值。此经卷发行后,曾风靡国内外,上海、北京、南京、济南和广东,以及西北各省穆斯林均争先订购,东南亚的泰国、缅甸等国穆斯林也通过云南马帮纷纷请购。收藏于南城清真寺内的头版珍品,至今仍以其“质朴典雅,古色古香”,书艺精湛而备受海内外伊斯兰经学者推崇。先生对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发展之贡献可谓大矣。

当时,为了加强经堂教育教学的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昆明各清真寺均制定了严格的经学堂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外来学子,因其远离家乡,脱离了父母的管束,而又都年少,自控力尚差,较易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学堂对他们的要求更加严格。清真寺规定:“各州县到昆明念经的学生,一般要有名人担保,经所报阿訇考核,本寺管士(事)同意后才能取录。取录后的学生须专心学习,三四年内如无特殊原因,不准随便请假或改业。学习期间,须遵守学规,不得随便外出;不准撇拜”。

以上仅仅是一般经学堂的规定、要求。田家培阿訇乃名满三迤的一代滇中经学名师,“慕名而投学者,不仅来自三迤各地,而且也有不远千里而来之外省学子”。其对学生的要求之严格,就可想而知。田阿訇规定,所有来求学的不同程度学生,都“必须经过测验,掌握词汇、文法者,方可允许参加听课,否则劝退转学”。

纳训对田家培阿訇的声名早有所闻,一路上,很担心自己达不到田阿訇要求的水平,不能为田阿訇所接收。尽管堂兄一再安慰纳训,可他仍顾虑重重,心中惴惴不安。

马帮在夕阳斜照的街道上穿行,马蹄踩踏着光溜的石板道,蹄声急切、脆响。小纳训的心,随着急促清脆的马蹄声一阵阵收紧。这时的他,既有着初进省城的惊喜,又有着一种前途未卜的忧虑。

但纳训的入学,却大大出乎预料,十分轻松顺利。这时,在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学习的纳家营子弟,除纳光文之外,尚有后来的知名阿訇纳润章等人,他们既是田家培阿訇的通海老乡,又都是田阿訇的得意门生,师生感情非同一般。也许,由于纳训与田家培阿訇是老乡,加之,纳光文等人又是其得意门生的关系,况且,有纳光文等人的关照与督促,田阿訇自然无须担心纳训是否能安心学习,故而,纳训进入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并未找“名人担保”,也未费什么周折。

不过,因田家培阿訇不知道纳训在纳家营经学堂已学到何种程度,为方便教学,在入学前,还是对纳训做了必要的考核。

在纳训到昆明的第二天早上,田阿訇做完晨礼,便叫纳光文领纳训去见他。小纳训缩手缩脚,跟着堂兄进了田阿訇所在的厢房客厅。只见田阿訇身着白布长衫,端坐在大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手捋雪白长髯,神采奕奕,宛然一派仙家风貌。他仔细打量纳训一番,问纳训有几岁了,在纳家营念的是《赫听》(《古兰经》选段)还是《杂学》(宗教知识读物),为什么到昆明学习,怕不怕吃苦;离开了家乡,见不到父母,想不想家;田阿訇还询问了纳训的家庭情况,如有几个兄弟姐妹,父母亲在做什么,家里靠什么为生,困不困难,等等,纳训都一一作了回答。其后,田阿訇指定了几段纳训学过的经文,要他背诵,纳训倒背如流。在其背诵完毕,田阿訇又问他知不知道所背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纳训也一一作了解释。田阿訇满意地点点头,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容。他将小纳训拉到身边,爱怜地抚摸着纳训的背夸奖道:“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到昆明求学,有志气!”叮嘱说:“要跟着你哥,好好在这里念经,用心学习,每天的功课都须认真完成。不消(要)挂念家里,二日(日后)若想念父母亲,我叫你哥领你回家去看看。”

纳训简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威严得叫人害怕的田阿訇,竟是这样一位慈眉和颜,温情得如同父母亲的长者。看着田阿訇那慈祥的面容,听着他那一口浓重的河西(通海)口音,小纳训感到无比的亲切,顿时,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后来,纳光文曾告诉纳训的二姐,田阿訇在考核纳训后,即跟他说,纳训思维敏捷,口齿清楚,其背诵经文,咬字吐词都很清晰,天姿不凡,果然是块念经的好材料。田阿訇要他多关心帮助纳训,促使其尽快习惯新的环境,及早安心学习。

和纳家营小学一样,南城清真寺经学堂也是“中阿兼授”,学生既学习伊斯兰经典,也学习汉文知识。纳训进入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后,所学习的是阿文中学课程和汉文小学课程。阿文类课程系由田家培阿訇教授,汉文课程的教学则由经堂聘请汉文学校的名师李芳柏先生担任。进入阿文中学阶段,纳训已算是经堂的正规生,被称为“哈里发”(伊斯兰教的继承者,北方称“满拉”)。这是一个比初级班更加漫长的阶段。他这时所学习的阿文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伊斯兰伦理学、教义教律学等知识。此外,为便于将来进入阿文大学,能研读原文版伊斯兰经典教籍,纳训还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阿拉伯文法及字法规则。

具体讲,所学习课程为:伊斯兰伦理学类有《曼推格底门特色格》;教义教律学类有《菲苏里》(《天方分信篇》)、《姆息马特》(《教疑捷要》)、《尔姆代》(《清真玉柱》)、《虎推布》(《四十段圣谕》)等;阿文语法学类,包括字法学、文法学、修辞学;字法学有《苏莱夫》(如《赫窝依》《米夫妥哈》);文法学有《那哈五》(如《那哈吾底门特色格》《可非叶》);修辞学有《白雅乃底门特色格》等。

这些课程内容,比小学阶段的仅仅背诵《赫听》《杂学》要深、要复杂得多,而且课程所用教材,多系用古代阿拉伯文与波斯文编著,如同读汉文的文言文,文字古奥、艰涩,不像现代文那么明白、易懂,容易掌握,要彻底弄通弄懂并全部把握,并非易事。但纳训天姿聪颖,又刻苦好学,加之,田家培阿訇授课有方,能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悉心讲解,纳训对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并不感到怎么吃力。

田家培阿訇不仅以学识广博精深而令人尊敬,而且以治学严谨,授课认真,师德高尚而著称。先生教学极其严肃认真,“从不落过一堂课”。他上课时一丝不苟,要求学生专心致志,绝对不允许有人小声讲话或做其他事情。每堂课都要在“课前先行‘问课’,温故而知新。对有些课目,他还要求学生连贯背诵主文,且逐日审背,人人过关”,凡课堂提问中有学生回答不出,他从不轻易放过,必予以严厉批评,促使其加倍努力,将所学的课文内容彻底搞通弄懂。

据说当时,有的学生因记性不好或贪图玩耍,总是记不住那些内容很长而又需要背诵的课文,于是心生一计,在手心上写几个关键词语,在背诵课文中,遇到背不下去的地方,偷眼看看手心上的提示词语,即可接着往下背。结果,被田阿訇发现,受到打手心等处罚。后来,田阿訇规定,学生在背诵经文时,不得低着头,必须昂首挺胸。可纳训恰好有低头背诵的习惯。他在背诵经文时,喜欢低着头,不时还看看自己的手。他初来乍到,不知道其同学有过此等创举,更不知田阿訇有此规定,依旧是老习惯。田阿訇误以为他也会耍“小聪明”,很是生气。纳训却不明就里,以为田阿訇嫌他背得不好而动气,于是心里颇为紧张,头垂得更低。待他背诵完毕,田阿訇面带愠怒,一把捉过他的手,翻来覆去地仔细查看。知道他没有作弊,才转怒为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回到座位去。

昆明,这一坐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古老都市,虽地处边隅,但因系云南省政府之所在地,加之它北通内地,南面东南亚,是中国通向东南亚诸国的门户,自古商业繁盛,商贾如云。随着滇越铁路的修通,至20世纪20年代,这里更加热闹繁华。洋行、店铺林立,各色招牌五花八门。光滑如镜的石板道上,人群熙攘;载客的人力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满载货物的马帮南来北往,川流不息。茶馆、戏园子的说唱声、吆喝声,挑担小贩的叫卖声,以及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白天的喧嚣刚刚过去,灯火如昼的夜市又匆匆来临。摆满了商品的地摊令人眼花缭乱,应有尽有;各种小吃招揽着顾客,天南地北风味齐全。

这繁华喧嚣的都市,对于来自偏僻农村的经堂学生,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当时,有些家里较为富裕的学生,一到昆明便耐不住诱惑,怀揣钱币,一有空隙就溜到街上,东游西逛,吃吃喝喝,享受生活,每天的功课马马虎虎,仅只是勉强应付。到身上钱币挥霍一空,又通知家里托人带钱来。有的学生甚至越玩越心花,无心学习,经常无故旷课,最终自动离开学堂或被学堂开除。

纳训初到昆明,这都市的一切也对他充满了吸引力。那挂满了五颜六色招牌的高大建筑,那热闹的街道、人流和令人兴奋不已的灯火夜市……无不使他感到新鲜和有趣。但纳训与其他人不同,他似乎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极强的自控力。这或许正是他后来能够学有所成,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娱乐有度,不过分贪玩。有时吃过饭,堂兄领着他上街短时间逛逛,他已经十分满足了,回到学堂,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南城清真寺外面就是闹市区正义路和南屏街,人头涌动,叫买声喧,车如流水马如龙。同学们在自习坐不住时,常常相约,一起出去走走玩玩,往往也邀约纳训同去。但极有恒心、毅力的纳训,从不会受他人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依然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温读课文。甚至同学们有时就在他身边打闹玩耍,他也能闹中取静,不受其影响,全神贯注地静心学习。

从纳家营来到昆明,面对新的老师、新的课堂、新的课本、新的学习环境,更加激发了纳训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激起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每天早上起床后,纳训极想做的,便是按照田家培阿訇的要求,以及堂兄纳光文的叮嘱,将新学习的经典内容弄懂读熟,掌握牢固。可以说,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当时的阿文学生,年龄一般偏大,在南城清真寺经学堂中,纳训不仅比大学班的同学年龄小,而且在几个学习中学课程内容的同学中,也数他年纪最幼。但其求知欲和对知识的理解力,却比一般同学要强。由于他学习勤奋用功,田阿訇每天对他的学习检查,都十分满意。其聪明用功和对学习的专心致志,让许多同学深为佩服。有个与纳光文同班念“大经”的同学,因见纳训过于刻苦、老成,常叫他“小老者”(小老头)。纳光文为此有些担心,怕纳训弄坏了身体,经常在吃过晚饭后,把他拉到清真寺外,到南屏街走走,或绕着近日楼散散步。

纳训自进入南城清真寺经学堂起,生活极为节俭,从不舍得乱花一分钱,这养成了他后来一贯生活简朴的良好习惯。按伊斯兰传统,经堂学生一般都由稍富裕的穆斯林供给,生活费用无须发愁。有时,穆斯林“做好事”,例如请田阿訇上坟或开经(念经)等,连“哈里发”(经堂学生)也一同请。上坟、开经完毕,主人家往往要给阿訇一点“乜帖”(钱),所有到场“哈里发”都各有一份。同学们得到钱,大多会到清真小吃摊上买点吃食,解解嘴馋。纳训每次所得,几乎全都用于购买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

久在异乡,难免怀思故土,使人横生天涯羁客之愁,何况年纪尚幼的小纳训。在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学习期间,他饱尝了思念家乡及亲人之苦。曾经一段时间,小纳训特别想家,整天牵肠挂肚,父母亲的面影总是浮现在他眼前。加之后来,堂兄纳光文因家里发生变故,家庭生活难以维系,为了挣钱养家,他不得不中断学业,离开昆明,到边境去做生意。堂兄走后,小纳训更孤单,倍感寂寞,思乡之情愈加强烈。吃过晚饭,他常孤独地徘徊于近日楼前。落日楼头,归燕呢喃,声声入耳,使他平添悲凉、忧愁。他想起曾领着他在楼前漫步、畅谈理想的堂兄,不知已漂流何方;想起大哥从思茅回来时,全家人围坐一起的欢乐,以及在家时父母亲对他的疼爱。对亲人的刻骨思念,叫他难以忍受。曾经多少次,他在睡梦中与堂兄、与家人欢聚。他向亲人倾诉着别离的痛苦,一觉醒来,方知是梦,心头愈加酸楚、惆怅,成串的泪水,无声地滑过耳际,落湿枕头。不过,在恩师田家培阿訇的关心帮助下,纳训心灵的孤独、苦闷,不久即得以平复。

自古人才不乏,而良师难得,尤其是要得到一个真正德高学深之导师的悉心栽培,委实不易。纳训负笈昆明,进入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师从田家培这样一位誉满三迤的经学名师,可以说是他的幸运和机遇。田阿訇学识渊深,性格耿直,儒雅纯善,学问及师德人品都堪称一流。他既教风严谨,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极严,又性情随和,平易近人,爱生如子,对纳训极尽关怀爱护。其对纳训的看法,亦如纳家营清真寺的马德富阿訇。在他看来,纳训年幼志高,学习勤勉刻苦,又天姿聪颖,对经典教籍的学习有很强的理解力与悟性,他相信纳训是一棵难得的经学苗子,如坚持学习下去,日后必将在经学上有大的成就,故而对纳训特别器重。他看纳训年纪幼小,特别是在其堂兄纳光文离开昆明之后,很是孤单,于是便对纳训格外怜爱。为使纳训继续安心学习,不受纳光文离开学堂的影响,田阿訇在生活上也极关心纳训,常常问寒问暖,给予纳训慈父般的温暖抚慰。有时在课后,还有意识地逗乐,跟纳训开开玩笑,以消除其孤寂苦闷情绪,并且,他还常常叮嘱同乡的学生要多关照纳训。而在学习上,却不因此而放松对纳训的严格要求和检查督促,依旧是悉心教诲,依旧是严厉的“问课”和“审背”。

纳训在纳家营的生活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已初步培植了他淳朴优美的性格品质,在昆明南城清真寺经学堂,又受到田家培阿訇的教诲、培育及影响,使他所初具的人格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与锻造。尤其是田阿訇的学风和师德、人品,曾深深熏染了纳训,并且,从其后来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人格品性,以及他对于后学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等方面来看,可以说,恩师田家培阿訇的形象,深深刻印在纳训的心中,影响了他的一生。

伊斯兰教是一个向真、向善、向美的宗教,它引人向上,使人的心灵健康、纯净、高尚。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有关信仰与禁忌的若干教规、教律,就包含有深广的道德内容。它反复强调,穆斯林应如何坚定信仰、恪守功修,如何端正品行、完美人格,从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之境。诸如应团结、友爱、宽容,坚持信义、公正、和平;应节制私欲、廉洁奉公,应乐善好施、抚困济贫、优待孤儿;应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禁止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公肥私;禁止放高利贷以重利盘剥他人;禁止嫉妒、诽谤、诬陷他人;禁止酗酒、赌博、抢劫、奸淫、自杀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穆斯林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伊斯兰教认为,所有信士只有严格地坚持和遵守了这些道德准则,才能获取真主的喜悦。

作为培养伊斯兰教经学人才的田家培阿訇,他自己即严格操守,谨持功修,品德高尚,而且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也特别重视。因之,田阿訇历来将培养、塑造学生高尚完美的品格放在教育之首位。他谆谆告诫学生:学习伊斯兰教经典,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和“笃行”,不能学而不“行”。学习钻研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遵行经典。所谓“遵守”“笃行”,就是按照经典要求,坚定信仰,恪守功修,端正行为,完美自己的品性。他常常引用穆圣的教诲告诫学生:“大地上的学者,如同给黑暗中航行的人们指明航向的星斗。”伊斯兰教经学者,肩负着传经布道之崇高使命,不仅要将教门、经典知识传授给穆斯林,还应该模范遵守教典教规,即所谓“教门”,作穆斯林的表率。因而学习经典,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包括自己的思想及为人处世的言行作风等,都应该严格操守。不能一边学习经典,一边离经叛道,明知故犯,违背教规。试想想,如果自己本身的品德、行为都不端正,还怎么去劝诫别人、影响别人呢?为此,田阿訇要求学生,要从学生时代起,就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要从小养成信仰坚定,操守严谨,品性端正,情操高尚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尤其作为习经者,凡穆斯林所必须坚持的“念(清真言和作证词)”“礼(拜)”“斋(戒)”“课(天课)”“朝(觐)”五项宗教功课和义务,要随时谨记,专心恪守。对学生来说,“天课”“朝觐”暂时还没有能力,不可能付诸行动,不必强求;但“念”“斋”“礼”却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大人小孩均可实行,必须严格认真地坚持。

在田阿訇的严厉督促下,纳训从进入南城清真寺经学堂起,就正式开始了“斋”“礼”功修。一日五番的礼拜,他一番也未撇过;每年一个月的斋戒,他一天也舍不得放弃。早晨,东方刚现出鱼肚白,整个都市还沉浸在睡梦中,纳训就起床做晨礼。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天天如此。他的中学同窗、后来曾任明德中学校长的桂希禹先生至今记得,直到读明德中学时,田家培阿訇每天黎明前起床做晨礼,还在清真寺大院中高声喊道:“纳训,起来礼拜了!”听到田阿訇的呼唤,纳训立即翻身起床,边答应边穿衣服,动作十分迅速,即使天气再冷,身体再困乏,或睡意再浓,他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古兰经》经训的启迪、田家培阿訇的教诲,如同春天的细雨滋润了纳训的心田。此时,纳训除了努力学习掌握伊斯兰经典和汉文知识,以及坚持“斋”“礼”功修外,在品德修养方面,更有意识地注意到自我内省。他随时检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其为人处世的作风更为严谨,品行更加超群。淳朴、善良、坚韧、执著的纳训,充满了追求奋进及向真、向善、向美的宗教热情。

为了随时提醒、鞭策和激励自己,后来进入明德中学,他还将自己的“纳光正”一名正式更改为“纳训”。纳训为何取用“训”字为名,他虽然从未作过任何解释说明,但从其当时的宗教热情来看,便不难看出其用意。“训”,当指“《古兰经》经训”及“圣训”,与其姓“纳”字相连,明显有着矢志不渝地钻研、“吸纳”《古兰经》经训和“圣训”之意。少年纳训之笃志于修习经学,并立志以“经训”作为自己一生立身处世准则之胸怀、抱负,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诸多原因,从前的阿訇大多汉文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识汉字,而由于工作、学习的需要,许多阿訇直至晚年仍不得不苦修汉文。是为缺憾。为了更加奠定坚实的汉文基础,从而避免重走老一辈阿訇的老路,这时期,纳训已不满足于经学堂所教授的有限汉文知识。在阿文中学毕业之后(大约于1926~1927年之间),他即进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专攻汉文高小课程。1930年夏,纳训从省立师范附小毕业,接着又考入昆明私立明德中学。

光阴荏苒,年华似流水。当年从纳家营到昆明时,还满脸稚气的小纳训,此时已长成一个眉清目秀,长身玉立的俊俏青年。他,举止温文尔雅而又风度翩翩,才华出众,英气逼人。

风华正茂,充满了青春朝气的纳训,以其炽热的宗教情怀,以其富于希冀与幻想的青春浪漫激情,又一次张开他理想的翅膀,向着更高的知识层次和人生境界,开始了他生命旅程中新的拼搏与追求。这时,一片更加灿烂,更加广阔,同时也更富于诱惑力的崭新的知识天地,骤然展现在他的面前。

同类推荐
  • 当权不过如此

    当权不过如此

    本书是一本评史、讲史的“历史故事”书,内容围绕著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写透了明朝官场的权力博弈。作者学历史出身以轻松诙谐的文笔写了他心目中的张居正,比较客观、精彩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关于张居正的权力之路,他的宦海沉浮、政策得失,他的失败与伟大。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中国历代贤能录

    中国历代贤能录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我编著了这本《中国历代贤能罗》,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不过,在开卷之前笔者要重申两点: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然而,也要看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了现代历史学家何炳松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热门推荐
  • 罪鬼

    罪鬼

    每一个人活着都是犯罪,而每一起犯罪的根源都有一只鬼,后来一只鬼的罪会不断重复抵消前世的罪,其名为罪人。同世之中,有种与生俱来的罪是轮回无法抵消的,它必须由无尽的痛苦,折磨,失去来赎罪,那是上天对他们的怜悯与惩罚,其名为罪鬼。
  • 魔域圣主

    魔域圣主

    魔族少主落羽,偶然获得上古秘法,得轩辕大帝之法转生到下界。寻找传说中的境界。
  • 修真客户端

    修真客户端

    一次偶然,唐易得到了一款‘修真客户端’,里面装载着各种修真应用软件......咦,原来这款导航软件可以找到稀有灵草和灵兽......这款修真游戏里面的仙子个个都是女神,游戏金币和道具还可以提现......什么?地球灵气稀少不适合修真?别担心,打开真宝网,轻轻点一点,各种丹药、法器任你挑选......我们承诺,让每一位修真者,过上富二代一样的生活!
  • 吃货老师:财奴王妃要出家

    吃货老师:财奴王妃要出家

    女主是谁?她就是二十一世纪最牛逼的,新东方厨师。当然前面娱乐,她是天才国际厨师,她什么都不喜欢,可以说是一个闷骚腐女纸,面瘫女纸,一生无情无欲无表情,唯爱钱钱和美食。谁知因为一段“辛酸”穿越变身了一个拥有绝世武功长得国色天香却不知身份的女子。阴差阳错被带到皇宫还被皇上给她整神马皇子们的教习老师,武功什么的,算了,教吧,但是还有什么治国之策什么的,既然皇帝老头你不怕我祸害你的皇子,那么我就开始带着你的皇子搞基,让你的公主全部跟我去出家。当然绝色的皇子公主,都去给我当花魁,给我赚钱钱,若是真的长得太丑,姐姐勉强让你给我做厨师。厨师穿越,锅碗瓢盆玩转天下。亲爱的,赶快加入我们吃货,财奴行列吧,绝对钱途无可限量。
  • 惊天魔王,暗恋明宠

    惊天魔王,暗恋明宠

    一朝穿越,从小便被培养成为特种兵王的夏轻烟感到十分无奈。三年前:刚刚穿越到未知明朝代的夏轻烟第一次遇见他,不仅摸了他的身,还扇了他一巴掌,夏轻烟表示她二十几年的人生第一次触碰活的男人身,非常无奈。对于被非礼的那位却对夏轻烟感到十分兴趣,却寻了三年。三年后,再次相遇的她与他,明争暗斗,却谁都不愿真伤了对方。直到真正见面,他与她才真正开始,鸡飞狗跳的生活。
  • 大宋女将

    大宋女将

    宋辽相争二十五年,澶渊之盟,一朝议和,是宋真宗的懦弱,还是萧太后的妙算,看法不一,众说纷纭。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一战一和间,那些不为人知的生死离别与爱恨纠缠。她,是萧绰太后身边长成的忠臣良将;他,是大宋一心策马疆场的文臣庶子;相遇时,他们是敌人;相知时,他们是宾主;相恋时,他们是朋友;相守时,他们是夫妻。读到宋辽战争的那一段历史时,想起了和同学调侃时说过的构思,觉得用这段历史做背景再合适不过;加上一点小小的英雄主义情结,忽然就很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许有点平淡,也许有点纠结,但一定是圆满的结局;除了历史大背景外,细节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缘分。
  • 冷俊男妃

    冷俊男妃

    “给你两个选择,做我的皇妃或者做我的相公。”她幽幽的笑道,乐呵呵的对她说。而他一脸痛苦,在情欲与伦理之间挣扎。“不可能,永远不可能。”他别过脸一脸痛苦:“就是死我也不会伤害你。”“因为,你只能是天道之主,只能是我的徒弟。”
  • 郑史编年辑录

    郑史编年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麻辣四姐妹

    麻辣四姐妹

    轻松的都市,励志,爱情小说,描写四个在威海打拼的姐妹的爱恨情愁和不离不弃。平凡的生活中的经历和故事。让你了解这座美丽的小城和小城简单的生活。就像结尾所说的那样“生活就是这样,它并不会像想象中轰轰烈烈。生活中的人们懂得在平淡中,追逐梦想,推开一扇窗,迎接一缕阳光,明媚的晴朗,然后微笑的去爱去向往……”
  • 情陷豪门:大总裁的契约恋人

    情陷豪门:大总裁的契约恋人

    一场车祸,林芷韵邂逅了中海市最年轻富有的大总裁陆子峰,随着他的出现,林芷韵原本单调平淡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赖以赚取生活费的工作丢了,有着丰厚外快的兼职工作也没了,更可怕的是,找工作也是四处碰壁。最要命的是,陆子峰居然阴魂不散的缠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