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1400000037

第37章 认识错误

刑法上所说的认识错误,是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由于这种错误对行为人的罪过问题可能发生影响,因此,在研究犯罪主观要件时,必须研究认识错误,以便确定在何种情况下的错误会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学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二是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

一、对法律认识错误

对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或者在法律上如何处罚的一种错误认识。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自己错误地认为不是犯罪

例如,有人把自己作恶多端的亲属杀死,错误地认为是为民除害、大义灭亲,但他已犯了故意杀人罪。因为他人的生命权利受法律保护,除正当防卫外,即便对于罪该处死的犯罪分子,也必须经过诉讼程序,由审判机关适用刑罚。此案中,尽管行为人错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犯罪,但不能因此改变其犯罪性质(量刑时可以考虑),其仍应承担刑事责任。理论上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假想的不犯罪。

(二)法律上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错误认为是犯罪

例如,一名妇女遭到犯罪分子强奸时,该妇女在与之搏斗过程中,用石头将犯罪分子砸死。该妇女误认为自己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表示愿意接受处罚。但经过公安机关调查认为,她的行为完全属于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称之为假想的犯罪。

(三)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认识错误

例如,行为人偷割了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依照法律应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行为人却误认为应构成盗窃罪;行为人盗窃了数额巨大的公私财物,依照《刑法》第264条规定的量刑幅度应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却误认为应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并愿意接受处罚,但对自己所犯罪名及应受到的处罚存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对这种情况,则应当按照他实际构成的犯罪及其危害程度定罪处罚。

二、对事实认识错误

对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情况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情况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有的称之为目标错误

1.犯罪对象不存在,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例如,误以尸体为活人而开枪;误把男人当成女人而实施强奸。对此应分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未遂)和强奸罪(未遂)。刑法理论上称之为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2.犯罪对象存在,而行为人误认为不存在。例如,瓜农晚上看护瓜园时,发现有一黑影在瓜地里移动,瓜农误认为又是野猪来吃瓜,于是举起火枪射击,结果把一偷瓜的小孩打死。这种认识错误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确因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则属于意外事件。

3.误将甲当成乙而杀害。例如,丙同乙有仇,一天晚上在路上遇到甲,丙将甲误认为乙,举刀便砍,结果将甲杀死。此案尽管发生对象错误,但不能改变其故意杀人罪的性质,所以,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对行为方式的认识错误

对行为方式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所采用的行为手段或者方法有错误认识。其中包括:一是误认为其所采用的手段不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实际上却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例如,行为人误将毒物给人吃引起中毒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排除犯罪故意,按实际情况,或者属于过失犯罪,或者为意外事件。二是误认为其所采用的手段或者方法能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实际上则不会发生危害结果。例如,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做砒霜放入某乙要吃的食物中,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只是由于认识错误而未发生危害结果,故应认定故意犯罪未遂。

(三)对客体认识的错误

对客体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意图侵犯某种社会关系实际上却侵犯了另外一种社会关系的情况。例如,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通讯光缆,自认为侵犯的是国家财产所有权,而事实上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应以破坏通讯设备罪定罪处罚,而不能定盗窃罪。

(四)对行为性质认误的错误

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实际性质发生错识认识。例如,假想防卫与假想避险就是行为人错误地理解了自己行为的性质,不构成故意犯罪,但有无过失,则应具体分析,慎重处理。

(五)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过程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是明知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此,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错误判断,不影响犯罪构成。但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的错误认识,却会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这类错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行为人却误认为没有因果关系。如某商场负责人,平时不注意防火,未按消防规定购置消防器材。发生火情后,由于缺少消防器材而酿成大火。该负责人误认为火灾是由于职工违章作业造成的,与自己行为无关。而事实上,该负责人违反消防管理制度的行为与火灾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却误认为有因果关系。如某甲欲杀某乙,用刀将乙捅伤,乙在医治中死于医院。某甲误认为其行为造成了某乙死亡。经鉴定,某乙死于脑出血。在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3.因果关系的发展,未按行为人预想的方向发展,而出现了行为人预见以外的结果。如某甲原本只想伤害某乙,持刀向乙大腿扎了一刀,随机逃走,不料扎中乙的动脉血管,当时现场无人,乙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某乙的死亡是某甲原本没有预见的,故某甲不负故意杀人罪的责任,应负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4.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而实施的行为,虽然发生了预期的结果,但其因果关系发展的实际过程,与行为人预想的不同。如某甲欲杀站在悬崖上的某乙,用枪射击而没有命中,但枪声惊吓了某乙,致其失足坠崖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某乙虽不是被某甲开枪打死的,但某乙死亡却与某甲的枪击行为有因果关系,故某甲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此外,在现实中有一种情况叫行为误差,所谓行为差误,即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致使实际侵害的对象与行为人意图侵害的对象不相符。例如,甲发现父亲与乙打架,捡起一块砖头向乙头部打去,结果击中父亲头部,造成父亲重伤。这种情况与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没有关系,不属于认识错误的范围,但其行为差误,不影响甲的刑事责任,甲仍应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引例评析]

引例中被告人李××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所谓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两个特点:一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这种预见的义务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上的要求,或者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本案中,李××属于成年人,且系拖拉机驾驶员,从其年龄(25岁)、职业的情况来看,他应该预见到将油桶用火烤,可能会发出油桶爆炸的后果,他有预见的义务。二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本案李××应当预见自己用火烤油桶可能发生油桶爆炸,但因其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油桶爆炸,造成炸死1人、炸伤1人、烧伤他人的严重后果,完全符合疏忽大意的过失的两个特征,所以,李××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他对最终的危害结果要承担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的故意?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2.什么是犯罪的过失?其特征是什么?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4.什么是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何在?

5.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有哪几种情况?它对行为人刑事责任有何影响?

同类推荐
  •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就是努力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以期加深广大读者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充分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综合法律法规常识(下)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综合法律法规常识(下)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典型法律案例故事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典型法律案例故事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农村合同知识问答

    农村合同知识问答

    本书对常用的农村合同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生动的案例,涵盖知识系统而详尽,极具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中国文化之美·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中国文化之美·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又有汉奸败类;既有文化名人,又有商贾巨擘。他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或美艳绝伦,万古伤心;或洛阳纸贵,教化万民;或遗臭万年,流毒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既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品格和韬略,又引起了后人的沉思。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寻找斑马

    寻找斑马

    本书作者从事多年儿童文学的研究,有很深厚的功底,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一个动物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个鲜活而有趣的故事,寓教于乐。通过此书孩子可以更好的了解动物的秉性,以及特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男神太高冷:婚姻期限100天

    男神太高冷:婚姻期限100天

    她被“赐婚”予他,本以为会和男神过着幸福的生活,却没料到婚后天天独守空房,她岂能甘心?!但是,在一次次“勾引”心灰意冷地宣告失败后,某男神却主动找上门来,从此便缠上了她。某男神不分日夜的壁咚床咚,在一次把她压在身下时,她终于不淡定了,“你怎么可以……不要!我不依!”“这还有你说话的份?”某男神扛起自家小老婆,回家!“席一铖,我爱你。”“......”“给点反应呀!”席先生笑眯眯地回了一句:“乔萱颖,你敢不爱试试?”那一刻,她严重怀疑,嫁给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门迎五福

    门迎五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 幻想大穿梭

    幻想大穿梭

    夏洛被绑架成为神明眷族,与神明南兮一起游历于各个幻想世界。只有一个幻想世界?不!南兮掌管世界之树,拥有任意穿梭之能。在这无尽世界之中,夏洛开始了不一样的旅途。他所要做的是……(ps:两更党,中午十点左右,晚上九点半左右。)
  • 创世未来神

    创世未来神

    成神之路,漫漫征途,感谢有你,相伴而行。高穷帅,令狐涛和白富美寒冰、寒雪两姐妹之间的故事。当然两个美女经营的浴池还有好多美女,她们都管令狐涛叫老公。这部作品,更适合作家和希望成为作家的读者朋友看。你在这里可以找到创作的灵感。本作者的QQ群371492536新浪微博,小涛讲故事。腾讯微博,小废物
  • 千万别爱上我

    千万别爱上我

    我叫颜瓷,出生于黑帮世家。也许是成长的地方太过阴暗,我从小就喜欢阳光。17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叫楚天阳的男人,你看,多巧啊,他的名字里有我最喜欢的阳光,就像是命中注定,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可是,在我21岁那年我亲手杀了他。后来,我完全的告别了以前的生活,去了一个有着温暖阳光的小城,本以为会在那里平静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又遇见了另外一个男人,故事又从那里开始``````1
  • 我主沉浮

    我主沉浮

    市委书记石亚南和市长方正刚一味追求GDP的增长,为该市七百万吨钢的项目上马呕心沥血,不料,却引发了一场政治和经济的大灾难。他们大搞地方保护,按官场潜规则办事,不惜违规违纪,最终造成一百六十亿元投资打水漂的狼狈局面。省委和中央严厉查处,石亚南和方正刚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