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8700000008

第8章 延伸阅读(2)

旧时的清华学校有一特殊现象:职员的地位高于教员。这是由于学校归外交部管辖,校内的许多职员原本是外交部的官僚,其来头比一般教员要大,他们掌控着学校的实权,在工资和生活待遇上往往高过教师。当年校内的称谓乃是“职教员”,也可谓实至名归。罗家伦来校后发现,“职员人数过多,地位权力太大”,职员数比国内其他高校几乎多出一倍,职员薪金竟有每月四百元者,高于多数教授的收入。尤有甚者,作为“清华最高机关的评议会及各委员会,其中主要成员,大多为各部职员,而非各系教授”。从近代大学的“通例”来看,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他随即裁撤冗员,将职员数由九十五人减至七十二人,当年度职员薪水总额实际削减一万五千九百余元。与之相应,有效地改善教授待遇,一定幅度的上浮教师薪水,拟定正教授的薪俸以三百六十元至五百元为度。罗家伦意识到,“清华要想吸收一部分人才,势非亦改善教授待遇不可”。不仅如此,他在到校两个月后便召开了第一次教授会,同时选举评议员,以便组成新的评议会,从基本体制方面推进教授治校。经过这样一番转换,原先的“职教员”也就渐渐地改称“教职员”了。

冯友兰所说的罗氏在清华推行“军事化”失败得最彻底,是指罗家伦到校半年内对学生厉行军训,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罗氏在清华最终落得“恶名”,与这一败笔大有关联。清华的资金来源独特而雄厚,使得那个时代的该校学生每人每年要耗用校款约一千二百元,而同时期的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学生每年耗用的校款仅约三百元,社会上视清华为“贵族学校”也就不奇怪了。罗家伦所提出的“平民化”,显然是有的放矢。然而,清华学生活跃而又具有实力,他们在罗家伦来校前夕晤谈时希望他“办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同学意见”,罗答称:“办学当然以学生为前提,同学正当意见极愿采纳,惟当避巴结学生之嫌。”所以对学生提出的“全体免除学费”的要求,他未能接受,主张“学费照收,收后保存,专用于津贴贫寒的优秀学生”。而事实上,罗到校后还是部分的满足了学生们的要求,将每年四十元的学费减为二十元。不过,即使这样,学生们似乎也并未领情,两年之后,校学生会代表大会进而要求“校务会议”(已暂无校长)将学费减至每年十元,甚至“请求毕业后不问成绩优劣,免除入学试验,径入研究院肄业”,致使维持局面的校务会议“殊穷于应付”。面对如此强硬的学生壁垒,罗家伦的厉行军训计划难免要一败涂地了。

迄今所见有关罗家伦在清华组织军训的记述,几乎都像是一幅漫画:校长、教务长等身着军装,足蹬马靴,指挥着一队队慵懒而不甚情愿的学生,稍息、立正、开步走!本来文绉绉的师生偏要模仿赳赳武者的威猛,看上去滑稽又荒唐。而实际上,这样的军训活动也确乎发生了“正戏反唱”的效果,非罗氏意料所及。当军训刚刚开始两周的时候,罗写给学校董事会的报告称:“大学实行军事训练,为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议案,也是政府教育的方针,同时又是清华学生的要求和家伦个人的主张。目的在养成学生守纪律,重秩序,整齐严肃,能令受命,坚忍笃实,急公好义的生活与品性。每周除操场演练、野外演习外,并授以军事学科。日常生活,亦略仿军营,分全校为四个队,每队设队长一人,上置大队长一人。队长与学生共同生活,早晚点名,按时作息。男生敬礼起居休假等,均须有一定规则。平时一律穿着制服,女生另亦有规定制服样式。家伦个人与教务长在校亦常着制服以为表率。”显然,罗家伦挟“国民革命”的余威,带着一路北伐的征尘,以少将军衔的身份入主清华园,在那“革命思潮澎湃之秋”,他还沉浸在“战场政治”的思维之中,自然要给处在“转型期”的清华师生注入某种活力。

可是,学校不同于军旅,学生有别于士兵。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作为大学校长的罗家伦竟犯下如此“低级错误”,殊不可解,这与他的恩师蔡元培在北大的一番作为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我们却惊异地发现,罗家伦在清华厉行军训的做法,与蔡元培的思想主张有着清晰的内在联系。且不说蔡先生在北大组建“学生军”的壮举,即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实际上已经落幕,蔡远走欧洲的1924年冬,他在写给罗家伦等人的信中谈到“救国问题的根本解决之计”时,明确主张:“此事非普及平民教育,于普通简易教育中参入军事教育,不能收效。入手办法,只能先从在校学生训练起。若在校之教员、学生均了解此义而实行之,则由学校而推及商工农社会,十年二十年以后,或可达到目的。”在此,人们看到了蔡元培自清末以来一以贯之的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底蕴。罗家伦所说的大学实行军训乃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之议案,而此次会议的主席即是蔡元培。后人评说罗氏军训之举全在推行“党化教育”,多少有些简单化和偏于从政治评判上立意。

清华军训这出“喜剧”的主要节目乃清晨六时开始的早操,最初学生们尚觉得新鲜有趣,可是冬季来临,夜长日短,受训者也就不胜其苦。校方宣布,早操无故缺勤记小过一次,三次小过为一次大过,三次大过便要开除。据说,已经被北师大录取的张岱年仰慕清华之名,投考进入清华,偏偏遇上严格的军训,不堪辛苦,改奔北师大去也。在同学中具有“名士”做派的沈有鼎起居散漫,早操缺勤累计已达八次,临界开除之际,忽传早操取消了,有如得了“大赦”一般。罗家伦的军训实在推行不下去,勉强硬撑了两个月,只得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这样的结果,使得罗校长在学生中的声名增添了不少负面效应,以至被视为其后来遭驱逐的一个“远因”。

与在军训问题上不得不“妥协”相反,罗家伦在清华上演的一幕“大戏”——基金妥善保管和“专辖废董”抗争中则经过顽强地高层运作,以元气淋漓的表现而大获成功。1929年4月,清华大学董事会否决了罗家伦提交的学校发展规划和相关预算,罗断然辞职,其辞呈中抱怨:“清华为教育、外交两部所共管,已有两姑之间难于为妇之苦,今更加以董事会,则一国三公,更有吾谁适从之叹矣。”很明显,清华的这种特殊管理体制已经构成学校发展的瓶颈,必须从根本上加以破除。在这一点上,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诉求完全一致,师生的代表从侧翼助阵,而中心攻坚的角色则非校长罗家伦莫属。他已下定决心:“要以我的辞职,换取清华基金的安全与独立,和清华隶属关系的正规化。”他首先于辞职当日,在上海各大报章发表长篇谈话,向社会各界披露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清华基金的查账结果,其舞弊、贪污和流失的严重情况,引起朝野震惊。行政院急令教育、外交两部会商此事。会前,罗家伦向美国驻华公使通报清华基金的实情,进而提议该基金由中美人士合组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代管,主权属于清华,支配权归属教育部。这样,即使基金摆脱了长期由外交部官僚把持的局面,也避免了基金由校长支配所带来的误解,对此美国公使欣然认同。于是,两部会商顺利通过了这个方案。至于促成清华专辖教育部,罗家伦意识到,在行政院会议上,教育、外交两部的部长为避免争持,极可能采取折中办法而于事无补。为此,他巧妙地绕过行政院,向教育、外交两部部长均不出席的更高一级的国务会议成员戴季陶、陈果夫说项,由二人联名提案,罗又事先争得蒋介石、谭组庵、孙科三位与会大员的首肯,致使清华专辖教育部的议案在会上一举通过。至此,两部共管所产生的清华董事会也不复存在。

对于自己所采取的这种“非常手段”,后来罗家伦曾有一番自白:“老于人情世故的人,开始就决不这样做。但是我不知道什么顾忌,人家对我的仇恨我不管,我为的是清华的前途,学术的前途。”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担当、勇于任事的人所说出的话。难怪教育部长蒋梦麟在挽留罗氏请辞的训令中称“似此实心任事之员,实属不易多见”。就是后来执意反罗的清华学生在公开发表的文件中也不得不承认:罗氏“想要办一个完善的清华的诚心,我们不能说他没有”。从罗家伦上演的这一幕“大戏”的结果而言,最大的赢家除了清华自身,大概当属教育部了。由两部共管变为一部专辖自不必说,代管清华基金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1929年初业已完成了改组,其正、副董事长分别是蔡元培、蒋梦麟,而主导该基金会事务的则是胡适、任鸿隽等留美学者。民国教育界的主流力量,实际上促成了清华大学“体制上的回归”,而罗家伦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在罗就任清华校长前几日,蔡元培曾致函给他,就治校方略发表意见说:“鄙意清华最好逐渐改为研究院,必不得已而保存大学,亦当以文理两科为限,若遍设各科,不特每年经费不敷开支,而且北平已有较完备之大学,决无需乎重复也。惟收束自当以渐耳。”此一方略是否高明和可行姑且不论,从中显现出罗氏背后的支撑力量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当然,理顺清华的体制并不必然意味着该校日后能够成为一流学府,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功”,而这恰是罗家伦复职后一年时间里所孜孜以求的目标。据清华学生1930年的记述:“我们看到罗氏回校后到现在一年之内,建筑方面有生物馆、图书馆、气象台和学生宿舍的落成。教授方面,好的也聘了好多位,在数量上较以前是多了。课程方面比以前多了很多,经费方面总数虽较以前还少,但图书仪器的费用增加了很多”。令人惋惜的是,罗氏的办学进程因政治风云的突变而戛然终止。中原大战阎锡山控制北平,清华园驱罗风潮骤然而起,以罗的惯有风格与学生形成对立,局面遂无法挽回。

如果说罗家伦在清华卓有建树却不见容于当时校内师生的诡异现象,与他在(原)中央大学担任校长十年获致好评所形成的明显反差的话,那么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罗家伦执掌中央大学“功成名就”之后辞离这所最高学府的情形,也是充满了内心落寞和带有几分悲情色彩!

同类推荐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海子是最受青年人喜爱的诗人之一,也是最具传奇色彩和最受争议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读过海子,你会突然感到活着挺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这是诗人的灵魂和生命,是关于自由的低吟。真心推荐海子,可以带你走进另外一个纯洁安静的世界。本书从以细腻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海子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同时用清新的文字对其作品进行了赏析,才情并茂。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海子的童年以及人生路上的成长变化,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海子在对待友情以及爱情方面的态度,认识一个完整的热血沸腾的诗人。
  • 董振堂传

    董振堂传

    本书是一部介绍董振堂同志光辉一生的传记文学。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红西路军著名将领。《董振堂传》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向往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浴血河西、光照千秋,全面介绍了董振堂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幸福而革命和奋斗的一生。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热门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苍灵衍

    苍灵衍

    苍灵木下,花开花落,缘起缘灭,生死只在一念间!
  • 快乐王子·石榴之家

    快乐王子·石榴之家

    本套丛书共56册,精选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古今中外的著名故事编纂而成,分为56个主题,每册故事围绕一个主题选取经典故事,启迪和教育读者,适合青少年阅读和收藏。本册以“成长”为主题。
  • 竹笛高曲

    竹笛高曲

    君不见,愁云处,血流千里亦漂橹。骨山巅,血海边,泪涌如泉。感惜八荒豪俊,莫不敛财自守。惊,今夕愚童不曾惧,古禅寺,斩魑龙,花果山,师悟空。善行千里,冰心犹存。大道十生释万物,通灵苍生未称雄。尊师可拜儒驭,重道可舍几身。叹!为人子,可双膝跪穿五金石。为人臣,可为马三军前。铁骨铮铮奏响千秋绝唱,德音孔昭澈尽雨声啾啾。万方苦难身先士卒,五谷丰登先人后己。只为大同至,天下无寒骨。今日往事忆,望君为伍!一杯浊酒先饮,与君共看潮起落,人几何。感悟大义,深思犹多……
  • 张张纸恋的岁月书

    张张纸恋的岁月书

    她四年前心冷离开,过去的点点滴滴却未随她的离开而遗忘,四年后重逢,面对他的强势追求,她又会如何抉择?
  • 至尊绝鼎

    至尊绝鼎

    传说进入青铜仙殿,即可得到成仙之秘!万古第一人,无双至尊魂!这是世人对无双至尊的评价,可当这样的一位绝世至尊,进入隐藏着成仙之秘的青铜仙殿后发现,仙殿内除了一口青铜鼎外,空无一物!他忍不住破口大骂:“我日你仙人板板!”
  • 身份的转变

    身份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他的身份,我们面对父母,我们是子女,我们面对上司,我们是下属,我们面对朋友,我们是朋友,但是在不为人知的面具后,你又有多少个身份?
  • 妖神物语

    妖神物语

    它的身体,是五光十色的,它的内脏,是钢筋混合水泥,它,就是我们的都市。我们人类都是它躯壳的寄生动物,每天都要和自己的同类斗争,同时间,也要跟妖神和妖怪搏斗,这,就是持续发展到现在的真实状况。妖与人的斗争,从这个世界诞生人类和妖那一天就开始了,这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唯一的终点,就是这个世界的毁灭。
  • tfboys最美四叶草

    tfboys最美四叶草

    七月,是个特别的季节。这个夏天,经历了初见的欣颖,相逢的梦瑶,失忆的筱婕,离别的蔷薇……我们的开始,是从比赛相识,。兰欣颖:天空很远,花期太短,我们相遇太晚,却不够勇敢。缘筱婕:我在南窗,望着北苑,雨那么惆怅,浸湿了我的眼眶。梦瑶: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王俊凯:人的一生会遇见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王源: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千玺:慢热是因为怕被辜负,毕竟每一次投入都是倾尽所有。你们身边,有无数喜欢你们的优秀的人,我们又能算什么呢?到了最后,在你们心中最美的三个字莫过于四叶草。
  • 锦色年华:王妃太腹黑

    锦色年华:王妃太腹黑

    上一世,云锦华惨遭背叛,死在了挚爱之人与庶姐手中。一朝重生,她回到了八年前!这一世,她握紧手中利刃,要令害她之人,血债血偿。她誓要做无情之人,再不动心。只是,某一狡诈王爷,缠上了她……“华儿,去哪儿?为夫陪你一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