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6300000016

第16章 始建清华

庚款留学,游美学务处经过一系列紧张的运转,终于将第一批游美学生遣送出国了。作为主要负责人,范源濂却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他心里深深地明白,“万事开头难”,现在,这个“头”已经开了,可这同时也意味着,以后,各种日常事务便会源源不断地降临,必须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和完善规章制度。

临时在史家胡同租赁的民房,已显得过于狭促,难以满足众多考生的需要。许多学生不时地来游美学务处打听消息。每天,游美学务处都是人来人往,范源濂深深地感到,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必须尽快找一处合适的办公场所。

第一批游美学生,因为学务处没有觅得适当地点设立“肄业馆”,故于录取后被直接送往美国。结果,当他们到达美国后,美国各大学均已开学半年,护送他们前往美国的会办唐国安来电说,学生不得不滞留于会馆,牢骚很盛。

范源濂苦苦思索,东单、西单、菜市口……最后选定“小五爷园”,位于西直门外的清华园。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给其第五子惇亲王的园林。清华园俗称为小五爷园,是为了有别于老五爷园。老五爷园即圆明园南面的鹤鸣园,为道光帝的弟弟惠亲王绵恺所有,与清华园相距不远。惇亲王死后,清华园为其长子载濂所有。庚子年,中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载濂与义和团甚有来往,支持他们在清华园中设坛。不久,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与慈禧等人所镇压。事后,清政府对义和团进行了清洗,载濂也不能幸免,削职为民。清华园也被内务府收回,至今没有他用,偌大一座园子,显得空空荡荡,所以范源濂就想到了它。

范源濂之所以选择清华园,还出于另一层考虑。他心里有一个规划,想在“肄业馆”的基础上,再不断发展扩充,创设正规的留美预备学校。这主要是有鉴于当时各省新制学堂设立不久,完全依靠从这些学校的学生中考选合格的直接留美生,难以满足需要。范源濂知道游美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生时,当真是热闹非凡,前来报考的考生有六百三十名之多。范源濂和唐国安等人非常高兴,但两场考试下来,合格的考生却只有四十七名,还不到计划招生一百名的一半。另一方面,外务部与学部在招生问题上意见分歧,外务部主张招收十六岁以下的幼年生,从小送美培养,否则的话,对外国语言“绝无专精之望”;学部则针逢相对地提出,招收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不然的话,“国学既乏根底,出洋实为耗费”。双方争执不下,有一次竟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在两部评阅考卷的时候,外务部英文取第一名之人,在学部竟一分未得;而学部取第一名之人,则在外务部一分未得。谁去谁留,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范源濂虽然是属于学部的官员,但他并无朋党之偏见,只是想调和这些不必要的矛盾,选派有真才实学而又积极上进的学生,不要白白地耗费钱财。他出于对以上矛盾的考虑,想由游美学务处专设留美预备学校,先在国内有计划地从长训练,以便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送美留学。清华园地处城郊,清静幽雅,有房舍数十间,稍加修葺,即能开设学堂,而且它四周有很多荒地,以后学校发展扩大,征用土地就会非常方便。令人更为满意的是,它远离北京城的繁华,能使学生安心读书,不去沾染恶习。后来,清华学校的学生即使身为达官子弟,也不敢在校园内公然穿华丽的衣服。黑布和蓝布衣服,就是清华学生的校服。当时选择清华园为校址,实为高瞻远瞩之举。

于是范源濂当夜动笔,以外务部的名义写好了奏稿。过了几天,奏稿由外务部呈交给宣统帝溥仪,当时的宣统帝才几岁,一切政务都由属下大臣办理,中堂那桐看了奏稿,颇表赞同。不久,就将奏章批示下来了:“宣统元年8月15日具奏,奉朱批:著照所请。该衙门知道。钦此。”后来,清华学堂正式建成时,也就是公元1911年,那桐亲笔题写了“清华学堂”,这四个大字肥厚有力,至今还丰采熠熠。由于游美学务处由学部和外务部共同管理,所以那桐派学部的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郎中长福,偕同中营总兵王文焕前往内务府接收清华园。

当下,范源濂偕同长福、王文焕二人,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坐车出了西直门。只见一段城墙,破旧不堪地横在前头。总兵王文焕忍不住问了一句:“范员外,这城墙是哪个朝代所修建?”

范源濂略作沉吟:“此乃元大都遗址。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此,国力强盛,疆域极其广大,我们北京城——也就是当时的大都,其时为帝国的中心,极其繁华。域外有马可·波罗氏,历尽艰险,费十数年之时间,来到大都朝觐世祖,世祖给他封了一个大官。他在我国遍历江南江北,极口称赞我国之庶华。唉,到现在,物是人非呀!”范源濂早年曾带弟范旭东留学日本,深感祖国之落后,回国后积极参加了当时的“洋务运动”,这次运动虽然没有多大成果,但确是中国上层官僚第一次有意识地借鉴西洋之先进科技,认识到科技之重要性,不再一律贬之为“奇巧淫技”,从这一点来看,“洋务运动”确有其进步之处。范源濂为官多年,眼看着朝廷一天天地腐败下去,国力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想起七百年前,西洋人不远万里来我国“留洋”,而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他不由得黯然了。元大都的城墙已被风雨剥蚀成这种模样,几遭兵乱的清华园又不知怎么样了?

范源濂几人来到清华二校门,只见两棵参天古柏分立大宫门两旁,显得极其幽静。大宫门大殿曰永恩寺,当时还有僧人主持,而附近乡民,也常来磕头烧香。大殿里传出了敲打木鱼的声音,随着香纸的青烟四处缭绕。范源濂不由得微微地皱了皱眉头,心想:“以后学校若想发展,这永恩寺颇成障碍。”

范源濂等人穿过大宫门,来到了清华园里面,只见草木扶疏,溪水清澈,场地宽阔,心里不禁喝了声采。走了一会儿,来到二宫门,门上悬有咸丰(清文宗)御书“清华园”匾额,这三个大字依旧遒劲有力,可里面工字厅的房屋,因多年无人居住,已显得颇为萧索。来到工字厅西端,只见眼前一垂花门,额曰“怡春院”,穿过“怡春院”,隔着一条小巷,就是古月堂。这三处的房屋,虽然陈旧,稍加修葺,倒还勉强可以居住。此外如马圈、车房、黄花院、佛楼皆已坍毁,只得完全拆除。绕过工字厅后门,范源濂等人来到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胜景——水木清华,人们常把它同颐和园内的谐趣园相比,称之为“园中之园”。整个清华园显得异常的清静,这水木清华显得更为幽美了,它前方水塘里的水,在树荫的遮蔽下,显得极其清冷。范源濂等人宦海沉浮几十载,此时来到水木清华,也“偷得浮生半日闲”,驻足游赏起来。这水木清华的正廊,本为工字厅的后厦,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据传为康熙帝御笔,庄美挺秀。

大家坐于阶石之上,颇感清凉。王文焕见正额上“水木清华”四字,忍不住问:“范老师,这里名为‘水木清华’,园子又叫‘清华园’,我记得,还有好几家王爷的园林,也都以‘清华’取名,这是何缘故?”

范源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徐徐说道:“自明朝到本朝,皇家园林多有以‘清华’二字命名者,盖多来源于《圣教序》中‘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一联。而这‘水木清华’四字,则出自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说到这儿,范源濂指着正中朱柱上悬挂的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说道:“这可是礼部侍郎殷兆镛老先生的名联,殷老先生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历咸丰、同治、光绪三代,都恪尽职守。”

范源濂殚尽思虑,期盼肄业馆早日落成,原希望于1910年秋季可以使用开学,不料因期间变故,延误完工时间,甚至由美国新聘男女教员十八人于1911年2月抵达北平时,仍因馆舍工程未竣,无法开学。各位教员苦苦等候将近两个月,工程交代日期尚远,范源濂等人被迫于4月29日开学,此后清华校庆便定于此日。

同类推荐
  • 习惯就好

    习惯就好

    关于独立,关于偏见,关于成长,田朴珺首次执笔发声,细说独立女人,笑看偏见传闻!不煲鸡汤,只啃骨头!王石不推荐?习惯就好!中国演艺圈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田朴珺,身兼演员、王石女友、电影制片人、杂志专栏作者等多重身份,首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习惯就好》。主要收录了田朴珺从被中戏退学到跨入演艺圈,转战地产界、到去纽约游学生活等重要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奋斗经历、感情经历以及思考感悟等。本书将会首次揭秘田朴珺本人多年闯荡演艺圈以来的各种被大众误解的争议事件,并且第一次回应与地产大亨王石的“红烧肉”事件,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田朴珺到大众面前。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英雄的悲喜

    英雄的悲喜

    郁郁不得志的首领、末日三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英雄、双雄之死、割据之雄、不甘寂寞的彭和尚、书生本色乃英雄、自称佛母的唐赛儿、保国英雄、带着伤感与悲凉的闯王、英雄的一场春梦、孤雄是否缒城出走……本书告诉你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英雄的悲喜故事。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不朽修神传

    不朽修神传

    当一个百世童男被雷劈死了,在异世界重生到一头猪身上,他不是猪二哥,他还没有享受仙子、圣女、萝莉的滋味,立刻遭遇道士斩妖除魔的追杀!人有人格!神有神格!神界神人具备神格,神格是神人的标志。仙界仙人,从无仙人练就——仙格!修真位面,更不会听闻修真者拥有灵格!季林以低级修真者之身凝聚——灵格,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神话超人!有灵格的修真者,才算合格的修真者!有格者,才为人、为仙、为神!灵格是超级作弊器!炼器可将灵器变成先天灵器!炼药可将丹药炼成丹药生灵!……
  • 诸天武魂

    诸天武魂

    前世我是璀璨流星,今生当为不朽传奇!天骄武神重生,携着不灭武魂,势要重临星河,威震诸天。
  • 长城内外

    长城内外

    气势磅礴而坚固雄伟的长城,盘旋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从秦始皇修长城至今,已两干多年,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无法分离。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它不停地书写历史,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血汗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是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和反抗斗争的舞台。
  •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本书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受挫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容易吃亏的原因,借鉴、总结出了近100条人生经验,以帮助厚道人开创人生的新境界。
  • 蕉叶帕

    蕉叶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王妃不倾城

    绝色王妃不倾城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聂耳”这个名字是他日后到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自己取的。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边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人都十分宠爱他。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强,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300多个,到了4岁,就认识500多个汉字了。母亲教他唱的民歌小调,他学几遍就会唱,大人讲给他听的故事,他也很快能够复述出来。最招人喜欢的,还是他的模仿能力。
  • 楚温后传

    楚温后传

    世人都只知央国盛世未央,高高在上的温华公主更是恩宠不绝。却不知,这般的荣华之下,连亲生父兄都愿将她舍弃,百般利用。我写的,不过是我眼中的公主。她失去了此生最爱的人,远嫁他国和亲,辗转于恩宠与权谋之中。“今生来世,我与你,死生永仇”。他恨她入骨,她本以为此生对他便是最大的亏欠,却不知这步步权谋背后竟是……
  •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家王朝从建立到稳定是一部血腥的征伐史。蒋介石宋美龄镇压工农运动、消除内部政敌、荡平地方军阀、“围剿”工农红军、打击进步势力,一切皆有案可稽。蒋介石宋美龄从重庆还都南京,是被拥为“民族英雄”的,殊不知三年多时阔,便江山易主,蒋宋只落得个栖身孤岛的下场。南京的辉煌是瞬间的,而心结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