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4700000030

第30章 弗里德里希·维勒的故事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曾经横亘着一条鸿沟。人们认为有机物来自活的机体,是生命化学研究的对象。无机物则与生命无关,是传统化学研究的对象。生命化学是一门神秘莫测的学科,它所遵循的规律与传统的化学学科完全不同。到了1828年,这一认识被一位年轻人改变了。他用无机物人为地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生命与无生命的界限,并指明了有机化学的合成方向。这位年轻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

维勒于1800年7月31日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附近埃斯欣姆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在当地颇有名望,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光大这个家庭的医学传统,成为一代名医。当他还在上中小学的时候,父亲就不断给他灌输这种思想。

要当医生,就得了解药物。而要了解药物,不懂得化学是不行的。所以,在课程之余,维勒还有意识地翻阅了一些化学书籍。阅读的结果,他的兴趣发生了转移,深深地喜欢上了化学这门学科。上中学时,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他还常常在家里偷偷地按照化学书上的叙述做实验。化学实验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愉快,他不再企盼着长大后去当名医,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从事化学研究。

20岁那年,维勒中学毕业,该上大学了。这时的维勒,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又高又瘦、长着一副大耳朵、看上去快乐无比、滑稽淘气的孩子,而是一个身材颀长、举止文雅的青年了。这年秋天,他考上了马尔堡大学。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他不愿惹父亲生气,于是就按父亲的意愿,选择了学医。

在大学里,维勒的生活紧张而又充实。在认真学好医学专业的同时,他对于自己心爱的化学实验仍然不能忘怀。他尽量科学安排时间,所有的功课都在白天完成,以此来保证他的医学专业的学习质量,而晚上的时间则留给自己。一到晚上,他一回到自己的住所,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化学实验。他几乎天天都要把做实验用的那些瓶瓶罐罐摆弄一番。哪天没做实验,他就睡不踏实。房东喜欢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顿得有条有理,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倒觉得不自在。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钻研精神,没用多久,他就在化学研究方面有所收获了。上大学二年级时,他发表了第一篇化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刊登在《吉尔伯特年鉴》上。文章虽然不长,但很有新意,因此得到了欧洲”化学巨人“——瑞典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的肯定。初试牛刀就得到了名家的赏识,这更加坚定了维勒选择化学趼究作为终身事业的决心。他虽然仍在医学专业学习,但他已经吧自己的心交给了化学。

不久,他转学进入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有一位叫做列奥波德·格美林的教授,是德国著名化学家,被誉为”海德堡的贝采利乌斯“。维勒就是冲着他,慕名而去的。当然,在海德堡大学,他的专业仍然是医学。

不料,当他找到格美林教授,表达了自己愿意跟着他听课的愿望时,格美林教授却表示反对。教授对他说:”维勒先生,您现在掌握的化学知识,已经超越了我讲课的范围。您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听这些对您来说已经过时了的东西。“维勒以为格美林教授在婉言谢绝他,觉得很失望。可格美林教授接下去的话却让他喜出望外。格美林教授说:”您要来听我的课,我是不会同意的。可是如果您愿意来我的实验室工作,那我会感到很愉快。我相信您会在我的实验室里做出新的、更有意义的成果。“到格美林教授的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是他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没有任何犹豫,就一口答应了。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格美林教授实验室的常客。

没想到,海德堡大学另一位知名学者蒂德曼教授对此有了意见。蒂德曼教授是著名的医学家,他对维勒的才华也很欣赏。他觉得,维勒如果不好好读医学,就太可惜了。他不愿意医学界失去这位后起之秀,他想亲自指导维勒攀登医学科学高峰。

两位名师争徒,这真出乎维勒意料。能得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位的指导,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可维勒一下子得到了两个人的垂青,这怎能不让他受宠若惊?他尊重、景仰蒂德曼教授,可他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选择,这可怎么办呢?他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两位导师,两位导师协商的结果,决定采取折中方案,让他研究生理学中的化学问题。就这样,维勒在这两位大师的指引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走上了化学研究道路。

根据蒂德曼教授的建议,维勒选择尿素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尿素是有机体新陈代谢排泄出来的废物中第一重要的化学物质,研究尿素对于当时的生理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正因为这样,蒂德曼教授才把这项课题交给了维勒。

按照蒂德曼教授教给的方法,维勒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在1823年,从动物尿和人尿中分离出了尿素。接着,他又在格美林教授的指导下,对尿素的化学成分做了全面分析。格美林教授的分析方法非常先进,维勒运用这种方法,精确地测定了尿素中氮、氢、氧和碳的成分,得到了一批数据,并由此查明了尿素的一些重要性质以及它在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正是由于这项研究,维勒年仅23岁就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维勒来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贝采利乌斯实验室,为他仰慕已久的贝采利乌斯做助手,跟随这位”化学巨人“一道从事研究工作。在那里,他进一步充实了自己,学到了更为先进的实验和分析方法。而且,他还与贝采利乌斯成了莫逆之交。在日后的岁月里,两人的学术观点时有不同,但他们的友谊却一直保持了下来。

在斯德哥尔摩待了一年以后,1825年,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柏林化学和矿物学校当了一名化学教师。在这所学校,他的薪金很低。本来他可以在其他学校得到更高的薪金,但他认为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比工资更重要。他看中的是该校的化学实验室。正因为这样,他才愉快地接受了柏林化学和矿物学校校长的聘请。

在学校里,维勒一方面负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一方面尽量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他的兴趣一开始是在无机化学上,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研究出了分离金属铝和铍的方法,还发现了碳化钙,指出碳化钙能迅速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乙炔。他还差一点就成了世界上钒的第一位发现者。

这些工作,使得他在化学界崭露头角,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博士毕业后的最初几年里,维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与他接下去的工作相比,上述成果就显得次要多了。

那时,他一直在关注氰酸和氰酸盐的研究。氰酸和氰酸盐都含有氰酸根,氰酸根是一种在性质上与氯离子很相近的酸根,它能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氰酸。氢氰酸在与强碱反应时,可以生成相应的盐。根据这一性质,维勒用氢氰酸与有关氢氧化物进行反应,制得了不同的氰化物,并对这些氰化物的性质做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一天,维勒在查阅杂志时,读到了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李比希的一篇文章,从中知道李比希正在进行与自己相似的研究。于是,他立即给李比希去信,建立了工作联系。从那以后,两人成了同一课题的竞赛者,最终还成了好朋友。

维勒在那篇文章中发现,李比希在研究中也得到了自己所制得的那种氰化物,可是他对那种物质性质的描述却与自己所知大不相同。李比希描述说,他制得的那种氰化物具有猛烈的爆炸性能,甚至在合成过程进行之中,稍有不慎也会引起爆炸。而维勒所得到的同一种氰化物却非常稳定,根本不会爆炸。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同一种物质,不可能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性质。答案只能是他们中的一个人出了错误,这个人如果不是李比希,那就是维勒。

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两个人都在艰苦地工作着。维勒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制备出了氰酸氨这种物质。他将氨溶液与氰酸混合,然后加热蒸发。根据化学原理,氨是碱性的,它与氰酸这种酸起反应,得到的应该是氰酸氨这种盐。

维勒得到的氰酸氨是一种不透明的晶体。按常规,得到了这种晶体之后,应该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之一是将其与氢氧化钾在一起加热。从性质上来说,当氰酸氨与氢氧化钾在一起加热时,钾离子置换出了氰酸氨中的氨根,氨根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氢氧化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氨水。这样,混合液中应该出现氨的气味。可无论他如何做实验,溶液中始终没有出现氨的气味。再换用其他方法,该晶体同样没有出现氨的反应,也没有出现氰酸的反应。

既然没有出现预期的反应,那就说明加热后的晶体已经不是氰酸氨了。不是氰酸氨,那它是什么呢?要判定它是什么物质,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测定它的成分,再与已知物质相比较,通过比较做出判断。

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氨溶液与氰酸的反应过程,分析那个本应称做”氰酸氨“的晶体的成分。通过实验,数据越来越精确,氮、氢、氧以及碳的百分比含量,已经确凿无疑。望着最后的结果,他十分惊讶,因为这组数据与他做博士论文时对尿素的分析所得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他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从无机物中制得了尿素。

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这一结果使维勒非常吃惊。按传统观点,只有活组织才能形成尿素,可现在他却用无机物把它制造出来,而且仅仅是加了一下热。

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维勒将这个实验重复做了许多次,每次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经过一再验证,他终于肯定,自己确实制造出了尿素。1828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论尿素的人工生产》,公布于世。与此同时,他还把这一发现写信告诉了自己的老师贝采里乌斯和朋友李比希,请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他觉得,贝采里乌斯未必会同意他的观点,但他,需要听取贝采里乌斯的意见。

果然,贝采里乌斯不同意他的见解。

贝采里乌斯的反对是有原因的。当时,有机化学还处于概念不清的阶段,很多人认为有机物就是专指动植物组织。18世纪末生物学界广泛流行的活力论,对有机物的研究也带来了某种神秘色彩。贝采里乌斯深受这种观点影响,他还对之做了系统表述。他认为,化学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物,与生命无关;另一类是有机物,它来源于有生命的组织,含有生命力。无机化学的定律并不全都适合于有机物。贝采里乌斯相信在制成有机物时需要”生命力“,而”生命力“在实验室里是不可能找到的,因此化学家不可能在没有生命组织的帮助下,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就是说,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它们是不可逾越的。

贝采里乌斯的观点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维勒在海德堡大学的导师格美林教授就是这一观点的忠实拥护者。

但是这一鸿沟现在被维勒打破了。他居然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了尿素。贝采里乌斯一开始不相信这一事实。可许多化学家都重复了维勒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于是贝采里乌斯又觉得,氰酸氨本身也许就是有机物,那么用它来制得尿素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者尿素并不是真正的有机物,那么用氰酸氨制得尿素也说明不了什么。总而言之,用氰酸氨制造出尿素来,不能说明有机物与无机物的鸿沟已被打破。

李比希则对维勒的工作评价很高。他与维勒之间关于氰化物的那段公案已经了结。贝采里乌斯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都已证明,李比希和维勒得到的物质分子式是相同的,但其性质确实不同。贝采里乌斯把这种具有相同分子式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一概念表明,相同原子的不同排列会导致不同的化学性质。结构化学就是在这一概念引导下发展出来的。由此可见,他与维勒的这场科学竞赛,导致了结构化学的诞生。因此,这场比赛,两人都是赢家。但李比希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场竞赛中,维勒竟然意外地人工合成了尿素,摘了一个大苹果。

不过李比希并不嫉妒,他对维勒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他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把注意力转到了有机物的人工合成方面。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与维勒密切合作,从事有机化肥的研究。两人的合作,使得德国在这个领域里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李比希也因为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德国有机化学学科的带头人。

维勒的工作还大大鼓舞了其他化学家。在他的启发下,很多化学家开始转而从事有机合成实验。1845年,德国化学家科尔贝人工合成了有机物醋酸,接着人们又合成了葡萄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1854年,法国化学家贝特罗人工合成了油脂类物质;1861年,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人工合成了糖类物质……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进展中,贝采里乌斯等人逐渐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力“学说,承认有机物可以在实验室里被人工合成出来。有机物与尤机物之间的鸿沟就这样慢慢地被填平了。

人工合成尿素的工作,使得维勒在德国化学界的地位大大提高。1836年,哥廷根大学的化学教授斯特罗迈耶去世之后,维勒被任命去接替他遗留下来的空缺。这一任命是从包括李比希在内的许多候选人中选出来的。不过,他跟李比希之间的友谊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

1854年,维勒被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72年获得该会的科普利奖。他还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并担任过哥廷根化学研究所所长、汉诺威药房的监察主任等重要职务。1882年9月23日,他在哥廷根与世长辞。就在他去世之前,他所开创的有机化学的人工合成方向,已经发展成了浩浩荡荡的化学研究的新洪流。对此,人们永远铭记着他的功绩。

同类推荐
  • 学生应对考试的方法

    学生应对考试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

    为了满足各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这本《财务管理》。全书共分十章,各章除正文之外均有导入语、小结,每章后均附有配套思考题和练习题,有些章节后还附有相关阅读材料。本书除可供应用型本科学生作为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外,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成人高校和函授学校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企业经济管理干部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所用。
  • 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青年学生求学、求知、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大学时代也是青年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沛能量的释放矛盾交织的事物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在开放包容、宽松多样、鼓励竞争和国际化加快的环境下办学,学校和学生与现实社会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静谧和欢乐的校园中也存在着学生必须时刻关注的许多安全问题。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美洲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美洲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锦飒年华

    锦飒年华

    苏锦觉得自己是一名很失败的人,她无力拯救母亲的婚姻,只能选择逃避。只到遇到了萧飒,她才敢于面对生活。
  • 千年之和亲公主

    千年之和亲公主

    “没有约定,就不曾后悔,没有离别,也就不曾怨恨,我此生不愿回头,也不愿放手”“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薄命才红颜?是是非非我论不过你,但有我一日,便休要伤她分毫!”“我是那千年的雪,而遇见她,便注定了此生,要为之融化,散去这一世的修为”“天空再大,也无法埋没远去的心!”“千年的传说,注定命运的曲折,也许这根本就没有人能看的到尽头的风景!”“风带来了远方的声音,我能从这些声音中听到有关于它们的消息,但在声音的世界里,亦需要你去用心去填补那些未被收集的图案”“总以为,我们都是千年约定里的主角,却不曾想,原来你我不过就是这蹉跎岁月中推动着巨大齿轮的小小风尘而已,可笑又可悲!”
  • 封门山

    封门山

    一入封门,尸骨无存!宁炼地狱火,不入封门山!男儿心肠,需百炼成钢,万劫迂回仍无所伤。谁说天命已定,我偏要逆天改命!无人山谷的艰苦修炼,黑森林里的亡命厮杀,来到俗世的尔虞我诈!如何能和心爱的女人终成眷属?挫折、冷眼、追杀、机遇、苦修————当封云踏上真正的武者玄修之路,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封云到底能不能报仇雪恨?他又能走多远?强者如林的玄修路上,他又会有怎样的遭遇?
  • 七日异地恋

    七日异地恋

    维持一段感情的要素是什么呢?信任或者包容吗?异地恋,别人成对出现时,你只拥有手机和远在别处的温度,也难怪很多感情败给距离。其实分手每天都有,有人天天见面而分开,有人相隔万里也没分手。不靠谱的或许不是时间距离,而是人心。只是如果你还相信,他还坚持,那就坚守下去。经得住考验的一定是珍贵的,希望时间走到你们那一站。
  • 总裁我要休了你

    总裁我要休了你

    “卖身求荣”是沈温妍嫁给欧阳络的开始!沈温妍,一个没出名的歌手,因为要给爸爸治病她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嫁给了传闻冷酷无情的总裁!“给你二十万,你就是我的!”欧阳络随手一丢一打人民币,彻底羞辱了沈温妍!从此她开始过着不是人的生活!但他也有需求。一次意外,他和她睡了……一场豪斗即将开始…………
  • 玄黄道心

    玄黄道心

    事无绝对,人无绝废,既无道心,我以道心入道!神魔不善,妖孽无情,纵然是天地所弃又有何妨!拦我者杀,阻我者亡,这天地,我便是道,这天地便是我的道心!少年奇遇,得道心,遇神魔,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成长,到最后反手为云,覆手作雨!
  • 女王成长记:病娇少爷滚一边

    女王成长记:病娇少爷滚一边

    在很小的时候,菀倾城就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依靠,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靠不住的。一场大火,凤凰涅磐,她又一次明白,原来光守卫是没用的,只有大胆的反击,才能真的保护自己。她从来就不崇尚善良,在这个世界上,善良是没有用的,她永远相信只有奢饰品才能安慰一个女人的心,只有数不清的衣服包包珠宝才是硬件,但谁能告诉她,为什么那个傲娇的变态狂为什么会一直在她身边!她喜欢灯光,这有哪样,才不会露出她的黑暗面,但为啥这个变态就那么喜欢揭穿她呢,这是一个病娇少爷与一个傲娇萝莉的故事.....
  • 异能影后:首席,宠妻入骨!

    异能影后:首席,宠妻入骨!

    逆袭+学霸+女神+影后+空间异能!校园才女惨遭抛弃,只因面貌无盐,身材肥胖?天外飞书,来自外星球的顶级科技降临在楚韵的身上,给她带来巨大的蜕变。她在娱乐圈反手云覆手雨,斗的过白莲,打的跑绿茶,站在群星璀璨的最高点。一篇无意写下的短文,将楚韵和龙辰逸两人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盛世婚礼上,楚韵莞尔一笑,看着眼前的男人:“这是我整个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一阵长久的沉默)“真巧,我也是。”那一刻,泪水从她的眼中夺眶而出。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小蛋蛋养成记

    小蛋蛋养成记

    狗狗的告白是最长情的,它用一生来陪伴我们人生的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