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100000032

第32章 再说说无知无欲 (1)

我们来读一首李白的诗《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飕兮万寻。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客有哀时失志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

诗中有数物,我今且拈出来,让大家看看谁是无知无欲者。

——白石。白石在山中,无知无欲。

——素琴。素琴不平则鸣,无知有欲。

——幽涧。幽涧之幽在于自闭,有知有欲。

——善手。善手即琴道高手。但“高”也好,“善”也好,不过是手,还不是道。有知有欲。

——松。“松飕飕兮万寻”,松树一面被风吹,一面长大,它之所以能长到万寻,在于它并不在意被风吹,甚至不知道自己被风吹,它只想长大,此为无知有欲。

——愁猿。肯定是有知有欲,否则不会伤心。

——哀客。有知有欲,终生苦矣。

——吾。“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意思是我只管弹琴,不知古今,已进入忘我境界。但心中还有“琴”的存在。此为有知无欲。

——流泉。“幽涧泉,鸣深林。”幽涧泉只管鸣,不知深林,不知古今,活泼泼的一股活水,流到哪里是哪里,反正都是自由快活,这是最高境界的“无知无欲”了。不知聪明的你,愿为何物?

凡事徐徐为之

浊孰能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一个“徐”字道出成功的关键:着力要准,进攻要稳。

老子说“浊以静之徐清”,意思就是污浊的要让它安静下来,这样就会慢慢清爽。“安以动之徐生”,是说安于现状的要让它动起来,这样就会慢慢出现生机。

在此,老子道出了两组非常道的模式:

一、浊——静——清

二、安——动——生

在第一组中,浊的反面是静,静的结果是把浊变成了清。

在第二组中,安的反面是动,动的结果是把安变成了生。

“浊”就是污浊,污浊的人必狂躁,因此老子用一个“静”来对付他,因为静可以克躁,所以浊可以变清。

“安”就是安于现状,安于现状就会死气沉沉,因此老子用一个“动”来对付它,因为动可以雄起,所以安可以变生。

老子此处的非常道一动一静,属“动静之道”。我在《孙子兵法成事之道》中讲孙子的“动静之道”是由静转动,而此处老子的“动静之道”是由动归静,也就是老子在另一处讲的“众物纭纭,各归其根”的意思。

静就是道。

静心,心自明,心一明亮就是道。

“浊而静之”,是说人污浊时要安静下来,自己终止污浊的心理与行为,绝不可由着一颗狂躁的心自伤伤人。同时也要认识到污浊是相对的,一些看来很污浊的东西与事情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未必如此。因此,人要自去污浊,一般不要管别人的污浊。自己的污浊自己知道,别人的污浊别人知道,也未必是自己臆测的污浊。

有人问希腊智者赫拉克利特:“海水是洁净的还是肮脏的?”

赫拉克利特说:“海水最洁净又最肮脏。对鱼来说,它是能喝的和有益的;但对人来说,它既不能喝又有害。”

凡事应相对而视,一样的海水亦清亦浊,一样的人类亦智亦愚。海鱼认为海水是洁净的,智者认为人类可以活得更爽。

“安而动之”,是讲安于现状者要自己动起来,不动则必死。《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让人死,因为人一安乐就成了死肉一堆,在他自己可能不觉得,在别人看起来相当恶心。

有人曾问希腊智者阿那克萨哥拉:“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来到这个世界,还是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

阿那克萨哥拉抬头仰望夜空,笑着说:“为了观赏美丽的苍穹,每个人都应当选择降生。”

是这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让自己动起来,这样才能看到“美丽的苍穹”。如果一个人在屋里一动不动,就看不到外面的夜空。有的人老是抱怨看不到希望,其实希望就在他头上闪烁,他自己不动,不抬头,怎能看到希望?

老子说“徐清”、“徐生”,连用两个“徐”,可见凡事要舒缓,才能有好效果。

比如一个人在睡觉,另一个人来告诉他一件好消息。如果猛地跑来,猛地推醒睡者,将会吓坏他。如果轻轻拍醒,轻轻呼唤,自然可以从容告之。

有的人做事忽败忽胜,这样必会得不偿失。我们必须要像老子说的那样“徐清”、“徐生”,缓缓进攻,才能稳步推进,坚定地获取胜利果实。

一次,亚里士多德的一位学生与他探讨友谊的性质。亚里士多德告诉他的学生:“人们希望快速成为朋友,但友谊却是一种缓慢成熟的果实。”

友谊是缓慢成熟的果实,世上一切宝贵的事物莫不是缓慢成熟的果实,要吃甜葡萄就要等它熟透。

逍遥游的四个步骤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鲲要化为鹏,必须借助风力,但又要在最后关头弃风而飞翔,否则会被风力控制。

逍遥游的四大境界我在《现学现用易经》一书里已讲到,在一次讲座时也讲过,很多朋友觉得有道理,在此再次与大家详细分享。

逍遥游的第一层境界:待风。

待风就是“苦苦等待变天”。

鲲从小鱼变成大鱼后,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变成鸟飞走。它还必须等待一样东西才能起飞,那就是风。有了风鲲才能飞起来。它必须经过漫长的等待,准确的等待。

所谓“准确的等待”是指要在准确的时间里等,在准确的空间里等,不能有误差,不能错过,要刚好风来的那一刻就上,这样才能起势飞腾。

这是从鲲的这方面讲的,在风的一面也有讲究,不是什么风都可以,要最大的风才有最大的势。什么风最大呢?《庄子》上讲:“去以六月息也。”讲明要借助六月的大风。六月是盛夏,这时天清地朗,热气飞旋,正是大风最旺盛时。《庄子》接着又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说这六月大风像万马奔腾,又像灰尘弥漫,因为它是万事万物共同的作用,所以特别猛烈。这样的风当然可以助鲲飞腾。

逍遥游的第二层境界:乘风。

乘风就是“风来我就上”。

经过漫长的精确的等待,终于把风等来了。但这时需要“辨风”,即辨识风向,看清这是小风还是大风,不能见风就上,要等来适当的风才能上。“辨风”之后就可以“乘风”。

理想的大风终于来了,在那时候,鲲必须全力一搏,飞腾而起,趁风的运动、趁海的运动飞起来,就可以变成鹏,昂首天外。

我们根据《庄子》原文的描述:

“鹏……怒而飞……是鸟也,海运则将于徙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

可以得出鲲化为鹏、乘风而上的具体操作程序为:

1、大风来了,大海震荡。

2、鲲奋力一跃,借助风势水势飞起来,化为鹏。

3、飞起来后要不停地击水,借助水势参与风的运行,最后乘风上天。

简单地讲,就是先借风力,再助水力,最后又借风力。风力是远因,水力是近因,鲲的意志则是决定性因素。

风无水,无力。

水无风,无波。

鱼无波,不跃。

鱼无风,不化。

鱼无志,则不能飞也。

逍遥游的第三层境界:背风。

背风就是“与风背道而驰”。

乘风之后,鹏与风融为一体。风吹到哪里,鹏就去哪里,如此一直飞行了九万里。

在这九万里中,鹏在风中,因为它刚成形,不敢妄为,不得不受风控制。但是慢慢的,鹏发觉自己力大无比,完全可以脱离风的控制自己飞行,于是它一个侧身,借风的弹力飞到了风的上面。这时,鹏在风上。关于这一点,《庄子》讲得很清楚:

“故九万里(后),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培风”的“培”通背,指与风相背、相反。

鹏从顺风到背风,完成了自我的觉醒。这是它的第二次觉醒。

第一次觉醒:鲲化为鹏、脱离水的控制。通过变身获得自由。

第二次觉醒:从顺风到背风,脱离风的控制,自己飞。通过反叛获得自由。

刚开始,是风解放了鹏。但鹏不能永远跟风走,再走下去,它就会变成风的奴隶。于是它背叛了风,反叛了天空,“背负青天”,逆天而行,从而通过以一人对抗全世界的孤独方式完成了自身的丰富,以一人肩负全世界的压抑方式完成了心灵的解放。

就这样,鹏的意志不但使它飞起,还使它与造物主平起平坐,不再自卑于神灵,相反,它要脱离一切的道自成一道,自由翱翔。

这种逍遥是自傲的,它自制一种生存方式,不是游刃有余,而是游于刃之上,它以反叛的方式实现了自由。

逍遥游的第四层境界:弃风。

弃风就是“把风抛弃,忘了风”。

即反叛风。这时不要顺风,要逆风,只有这样才能自由。

背风之后,鹏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还不彻底,因为鹏虽然不再跟风了,风却还要跟随鹏,如影随形,很难摆脱。就算鹏轻轻一振翼,风马上就从翅膀间滑出。

依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飞翔。

真正的飞翔是静止地飞翔。众星都是本身不动,而投身于轨道中,自然可以随天运行。

凡有翅膀的都飞不快。

要想真正地飞翔就不能靠自己飞,要借助更大的力,那就是大道之运行,即大化,也即天时。

大风很大,但它自己吹不起来,也要借天时。

因此,我们与其借风,不如借风背后的风,那就是天时。只要我们进入轨道,就可以无翅飞翔,就可以真正飞翔。

这时,我们就要在飞到一定高度就把翅膀合起来,任凭自己滑落进轨道。滑落的速度很快,但不要怕,自然有引力把我们吸引过去,不会乱落,升华后的堕落是安全的。

我们弃风而行,可以不再因乘风而狂乱,以一颗宁静的心进入永恒。

同类推荐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浩然孟子

    浩然孟子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热门推荐
  • 问卜

    问卜

    在永夜降临之前,他降临了。牙牙学语之时,家园被毁,族人殆尽。天下不过是一个天大的棋盘,而自己不过是这棋盘之中的一颗棋子。一层层揭开身世的迷雾,一步步走出命运的棋局。命途多舛之时,偏遇薄命红颜。这天地是否只有阴阳两面,他和她是否将永远相隔在奈何两岸?
  • 出世无尘

    出世无尘

    两个普通的士兵在执行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之后,却意外的到了另一个世界。其中一人更是无意中获得了一份承,和接受这份传承所连带的责任。而他在偶然间所救的一人,更是让他在这个神秘的世界展开了一段颠覆了他人生的恩怨情仇。
  • 求仙传说

    求仙传说

    天降凡尘落九天,疑是天玄觅仙途。斩仙屠魔登三界,佛道儒缘寻凡尘。一鞠二求三仙上,拜临真仙落日尘。吾欲求仙掌生死,势把三界掌乾坤。退者为凡,进者为仙。通玄达道,意之玄也。
  • 太古之巅

    太古之巅

    前世是商业大鳄在最落寞的时候第三方巅峰2333
  • 谋者为尊

    谋者为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争雄天下,谋者为王。
  • 最鲜明的108个成功路标

    最鲜明的108个成功路标

    本书用真实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与执著。书中那些关于成败的睿智故事,经典而具有震撼力,小中见大,告诉你投机和侥幸换不来成功。是坚持、坚强、独立、智慧、专注、自信、勤奋和乐观等品质筑就了辉煌的成功路。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你的工作,成功指日可待。108篇故事,字字珠玑,给你成功者的经验;108个路标,个个鲜明,引导你一步步走向成功。读完本书,你对成功的认识将有本质的飞跃:你会明白成功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你会正确面对暂时的挫折。甚至,某天不经意地一抬头,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站在通向成功的路口,需要的只是迈出坚定的一步。
  • 月圆之时,满月回归

    月圆之时,满月回归

    小时候我妈妈常对我说,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年幼无知的我,只好听着妈妈的话而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许多事情的真相浮现在我眼前压着我喘不过气来....
  • 隐痛之飘荡今生

    隐痛之飘荡今生

    窗外,阳光灿烂。风,温柔的轻抚过每个人,每个事物...初夏的时节,一切都是生机勃勃都是那么美好的。我捧着一本老旧的童话书趴在窗口,任由风吹起我的碎发。轻轻地闭上眼睛感觉这生命的律动。嘴角,扬起一抹惬意舒服的笑容。猛地,心脏像是被人紧紧攥住般难以跳动,疼痛。仿佛尖锐的指甲生生的嵌入我那小小柔软的心脏之中般疼痛。甚至,疼到我来不及好好的感受这疼痛我就失去了意识。身体像是被剪断线的木偶般向后坠落,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无力抵抗。童话书,从手中滑落刮倒了身旁的拐杖,发出着巨大的抗议声。‘’雪澈!‘’听到声音的妈妈猛的推开雪澈的房门看见了昏倒在地上的雪澈。
  • 神憎鬼厌

    神憎鬼厌

    两情相悦、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如胶似漆、比翼双飞、一往情深、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天作之合、海誓山盟、的爱情小说
  •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以提高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为主旨,在书画、音乐、影视、雕塑、园林、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精选了一些最为权威的经典的文本,并对之进行导读式的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艺术经典著作提供指引,以伴随广大领导干部步入艺术与美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