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也要有量力而行的智慧和藏锋露拙的城府。虽然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处事方式,但是一样能让我们达到目的。玫瑰的刺最容易伤人,所以“露锋芒”一定要适当,不然自己也容易受伤。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就像是进退之间的一把尺子,让我们心中有数。
能力再强也有不济的时候,如果硬顶着巨大的压力挑战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只会事与愿违。所以进退之道重要的就是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境况,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可做,需要分辨得清清楚楚。
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很多朋友初入社会,阅历不足,技能也相对薄弱,失败的风险会更大。尤其需要量力而为,慎之又慎。应充分了解相关的知识及技能,避免盲目行动。凡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自不量力,一意孤行,没把握的事不要抱太多侥幸心理,不要把成功的希望放在侥幸上。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但是因为他声名远播,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千里迢迢来跟他学武。有一位年轻人千辛万苦到达深山,多日寻找终于找到了大师,并拜师学艺。
但是大师并没有教年轻人什么武功,而只是每天叫他练习增强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年轻人心中颇有微词,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师傅,问他何时才教自己上乘武功。大师笑而不答,叫年轻人先去山谷里挑水。
于是年轻人生气地把两只木桶用水装得很满,一路上跌跌撞撞。因为山路难行,年轻人不得在中途故意倒掉一些水。师傅看了看年轻人打回来的半桶水很不满意。不解地问:“这是什么道理,你如此强壮,为何只挑这么点水?”年轻人就抱怨山路难行,中途把水都洒掉了。
大师笑着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量力而行。一味贪多,适得其反。”年轻人越发不解。大师笑道:“看这个桶。”年轻人向大师所指方向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超过这条线,否则就超过了你的能力和需要。这条线可以提醒你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年轻人忽然明白了大师喻义,从此跟随大师安心学艺。若干年后年轻人学会了大师所有武功,也成了一代武学大师。
一般来说,当自己能力有限的时候目标越容易实现越好,这样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很多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
对于自己的目标需要量力而行,对于别人的成就不应该羡慕,不应该把别人的成功当做自己的目标。凡事要量力而行,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经验需要有选择的借用,盲目自大只会让自己遭受不必要的失败。
老鹰叼走了一只绵羊,一只乌鸦看到老鹰享受美食的样子非常羡慕。尽管乌鸦身单力薄,嘴却特别馋,它决定学着老鹰去捕猎绵羊。它盘旋在羊群上空,盯上了羊群中最肥美的那只羊。
它贪婪地注视着这只羊,自言自语地说道:“你的身体如此的丰腴,我只好选你做我的晚餐了。”说罢,乌鸦快速地带着风直扑向这只肥羊。
结果可想而知,乌鸦没把肥羊带到天空,它的爪子反而被羊蜷曲的长毛紧紧地缠住了,乌鸦脱身无术。牧人看到了倒霉的乌鸦赶过来逮住它,并把它投进笼子,它成了孩子们的玩物。
诚然,在制定和规划的自己目标时,一定要“取法乎上”。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当然很重要,但是同样也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一味模仿或者不切实际,往往会让自己成为效颦东施。一定不要太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要想有所成就,一定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过于急躁地冒进或者过于犹豫的徘徊都不可能成功。只有那些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人,才能把握时机稳步前进。
进退智慧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重要的进退之术。虽然我们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经验和教训,但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有的时候过于锋芒毕露势必会让自己首先成为大家争相打击的对象。过分的表现可能会招致别人的妒忌,也可能有人害怕功高盖主而暗中打击,总之危险很可能就在你“出头”的时候已经出现。
当然我们也不是主张事事忍让,在一些关键或原则上的问题必须据理力争。就像在应该表现的时候,就应该当仁不让。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不可能仅仅依靠等待就能把握进取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主动出击。遭遇不利或者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在所难免,这时候万万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而应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隐蔽起来。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毁坏自己的前程。所以要干一项事业,在实力和规模还不足以搏击长空的时候,就不能与人家硬拼,而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发展。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边陲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战,结果其中一个部落被打败。胜利者决定杀死被打败部落里的10岁以上的所有男人,这样残忍的手段为的就是斩草除根,但奇怪的是有一个14岁的男孩却幸免于难。
当一个首领将矛刺向卧伏在草丛中的这个男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头目制止住了。原因是这个大男孩看起来非常愚钝,当矛刺向他的时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热闹,却不知求饶,更不知反抗和逃跑。杀不杀这个男孩其实没有太多区别,就让他留下收拾尸体。于是,这个男孩幸存下来了,他与其他10岁以下的男童,被当做未来的奴隶幸存下来。
但事实上,那个14岁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当时为了能够活下来,才装疯卖傻,他的名字叫关山。他暗中谋划复仇大业,29岁的时候联络其他外族,率领本族人最终打败了他的仇敌,报了血海深仇。
当初若不是他装出很呆滞、柔弱的样子,早就被杀死了,更不用说什么复仇大业。可见,在处境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时候,并不是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候,相反让自己不引人注意,就能保全力量,以便东山再起,另谋大计。
有时候过分张扬,只是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而对自己的事业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分析“出头”之后所得到的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冒这个“挨打”的风险。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对于猴子来说,他只是想得到大王的欢喜,为的是一时表现的快意,结果却要赔上性命。骄人傲世姿态声色往往只会让人心生厌恶。在不适当的时候表现你的聪明,是最不聪明的行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木秀于林,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自己优秀出众,得罪人又有什么,招人嫉妒更是不足为虑,他们对于这些不以为然,处处争强好胜,目中无人。其实一方面,树大招风,而另一方面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总有一天会受到打击。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份谦和和退让,往往可以减少许多前进的阻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被人关注地默默工作,尽量不去与别人发生矛盾,这样你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你。
进退智慧
最愚蠢的行为就是那些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而“强出头”,这些人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这样才可以稳步前行。
低调中积聚前行力量
低调是一种自我积累的姿态,它帮助你稳步前行。
人生多舛,世事艰难。那些成功者并不一定都拥有好运气,但是他们必定都是从逆境中拼搏而站起来的。这就是说,人生少不了逆境,少不了坎坷,少不了挫折。成就常常是逆境中低调积聚力量的结果,只有那些不断磨炼自己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北魏节闵帝元恭,是献文帝拓跋弘的侄子。孝明帝时,元义专权,肆行杀戮,元恭虽然担任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总担心有一天大祸临头,索性装病不出来了。那时候,他一直住在龙华寺,和朝中任何人都不来往。他潜心研究经学,到处为善布施,就这样装哑巴装了将近十二年。
孝庄帝永安末年,有人告发他不能说话是假,心怀叵测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孝庄帝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结果元恭早就逃到上洛躲起来。没过几天元恭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师。由于他态度极其谦卑而且连话也不会说。孝庄帝认定他无所作为,只想安享晚年,于是就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杀了孝庄帝。那时,坐镇洛阳的是尔朱世隆。他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声望又不怎么高,便打算另立元恭为帝。更有知情人密告元恭只是装成哑巴,为的就是躲过仇人的追杀,如此胸襟和智慧非一般人所有。尔朱世隆于是暗访元恭,得知他常有善举,为人随和而且学识渊博,在当地深得人心。不久,元恭即位当了皇帝。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痛苦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来讲,在这种磨砺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由逆向顺。真正腹中有墨、胸怀大志的人不会张扬跋扈,更不会恃才傲物。他们知道在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显出非凡的才能只能博得一时之快,难免会招来杀身之祸。
每个人周围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上面的人会提防着可能与其抗衡的下属,平级的人会心生妒忌,暗自结党与之为敌,下级的人更多是些墙头草的角色,一不留神就会成了糖衣炮弹的靶子。相反,低调稳重的人懂得在悄然无声中积聚力量,他们更懂得审时度势,躲过上级的猜疑,同级的嫉妒,下级的阳奉阴违。再在众人还无察觉的情况下,站上更高的位置。
低调处世可以追求自己内心的境界,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他们并不一定有多大的野心,内心世界的升华也是一种境界。战国的庄子,东晋的陶渊明,他们能够舍弃繁华生活,追求一种内心的沉静和智慧,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成功呢?在当今这个物欲充斥的社会,这种从心底里寻求低调生活的人往往无欲则刚。
保持一种低调的姿态不断积聚力量的人必定会是笑到最后的人。低调之人不会引人嫉妒,也不会引人非议。或者出于局势所迫,或者天性使然,懂得低调中积聚力量的人一定会有所作为。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每天都努力,人生几十年坚持天天如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所积累的力量必定是不可估量的。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低调的坚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这种力量让我们笑到最后。
进退智慧
低调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中能积聚力量,更能洁身自好。成功者必定是那些低调坚持的人。
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必能成功。
韬光养晦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奋进更具优势,更能让自己在机会来临之时展开手脚。在中国成功学的艺术中,韬光养晦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成功之术。
见识和眼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有实力、能够抓住良机的决定进退。有时明明知道机会就在眼前,却不知如何行动而与机会擦肩而过。“有想法没办法”是件非常令人苦闷的事。而资本和实力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那些能够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的人才能拥有这个资本和实力。
菲利普工作稳定,但他坚信自己能在商业上做更多的事情。他懂得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得先积累资本。他尽最大限度地开始积累资本,甚至到了非常节约的地步。整整十年他的生活都非常寒酸,而在他的账户上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数目。
这笔资金虽然不少,但这并不是菲利普的最终目的,只会让他成为一个中产者,而他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希望用这些钱做“跳板”,等待机会一举成功。菲利普没有盲目投资,在漫长的等待中,菲利普抵制住了所有的诱惑,这笔钱没有被挥霍而是在不断地增加。
菲利普偶然看到的一条新闻:“墨西哥发现了类似瘟疫的病例。”在证实了情况属实之后,他毅然买断了邻近墨西哥的两个州的牛肉和生猪,并及时运到东部。果然瘟疫不久就传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这几个州的食品和牲畜外运,一时美国市场肉类奇缺,价格暴涨。菲利普在短短几个月内净赚了900万美元。
菲利普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十年如一日地节俭生活,为的就是积累资本。而且他能够冷静地分析机会和陷阱,最后才一举成功。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条,他不可能成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一古训,极其深刻地说明了韬光养晦的道理,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智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因为愚笨、拙劣、屈服、木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能够让敌手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这时却是我们伺机而动的最佳时机。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整整喝了一天的酒,昏醉到了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的程度。而当纣王询问旁边的人,大臣们都没有人敢说自己知道。而在场的不乏贤能的人,难道大家都喝醉了吗?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然还有人知道,只是不想因为得罪纣王而说明真相。于是即使清醒的人装作昏醉,宁愿让人笑话也不去冒这个得罪纣王的危险。可见大智若愚可以很好地把自己保护起来。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
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猜疑他肯定暗中有什么预谋。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于是隋炀帝就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在得知他的确是生病之后,忽然向王氏发问:“他会病死吗?”王氏惊讶之余敷衍了过去。
王氏马上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知道形势已经不利于自己,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李渊如果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可以说,李渊把大智若愚发展得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无不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韬光养晦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降格以待的生存智慧。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出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
进退智慧
韬光养晦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降格以待的生存智慧。它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薮蔽,更是伺机而动的雄心。
深藏不露是智谋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成大事者善于隐藏自己。
往往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一击命中。有一位商场上的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说过:最可怕的敌人不是那些每天和你争得死去活来的家伙,而是那些在黑暗中默默无闻、十年磨剑的人,他们常常能够给出致命一击。
IT界就有这样的例子。安胜高科技公司一直默默无闻,他们潜心于研究一项先进技术。安胜不会为一时的市场份额而感到浮躁,只是在黑暗中甘做一个落伍者。让所有的对手,甚至不会把这样的公司作为竞争对手。然而,安胜就是这样的公司,在若干年之后,把这项先进技术公之于众,随后,他们就成为行业的龙头。
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过于张扬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把目标暴露出来,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其实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暴露自身的实力,尽管这样做可能会有损失,却能避免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1998年,华为以80多亿元的年营业额,雄踞当时声名显赫的国产通信设备四巨头之首,势头正猛。华为的任正非不但没有从此加入到明星企业家的行列中,反而对各种采访、会议、评选唯恐避之不及。甚至一些有利于华为形象宣传的活动或者政府的活动也一概坚拒,并给华为高层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整个华为由此上行下效,全体以近乎本能的封闭和防御姿态面对外界。
2002年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见见这传奇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任正非笑着回答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关于任正非还有很多故事。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地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自己手里居然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斯人已踪影不见。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气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
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不少,华为的一些高层也开始谨慎露面。唯一没有任何解禁迹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任正非深藏不露的处事风格,一方面是为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理公司。他每年花大量时间游历全球,在各个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上寻觅机会,在通信设备国际列强间合纵连横,寻觅可用的力量与资源。另一方面,这样的作风使得任正非在人们心中拥有一份神秘和威严,也使得华为在很多领域都成为龙头,无人能敌,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强者,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进退的策略。
生活中到处都有深藏不露的智慧。中国人喜欢无记名投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评三好学生,一直到企业里评先进,几十年都是无记名投票。在公开场合,中国人一旦面临“反对”或者“赞成”的抉择的时候,大都不愿意明显地表示出来,所以中国人喜欢秘密投票。在对错选择面前,中国人一般选择应该反对的时候才反对,否则不轻易表态,在看清楚之后才合理地表示反对或赞成。
曹小姐在大家的邀请下,先极力强调自己“唱歌不行,跑调,别见笑”。结果一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颇有明星风采。在场的人都不奇怪,大家早知道她会唱歌了,这是一种技巧,先说不好,再一鸣惊人。
这是很多人处事做事的技巧。初来乍到,一般都会冷眼旁观一段时间,因为要是展露太多,就会引起周围的警戒,树敌太多就不利于发展,所以大家最喜欢留一手,不是别的原因,环境使然。等到周边环境有利了,才合理表达。
“深藏不露”是一种守身哲学,意思是说不可以随便表现。因为人大都喜欢鼓励别人有本事就摆出来,放在明处,这样可以了解对手,看看到底别人有多少能力,合理的时候再把自己的本事使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深藏不露”是一种诡计。但你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缓冲,能让你不随便逾越合理的范围,让众人觉得有面子,会减少合理使用能力时的阻力。
“深藏不露”是强者自保的智慧,也是稳步前行的策略。
进退智慧
一个人要想走得又快又稳,除了利用自己的智慧能力之外,更需要学会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可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而过于张扬就会让对手警觉,让自己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
循序渐进要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就像是一台持久而稳健的发动机,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成功并不是光靠运气。如果不能坚持不懈、稳扎稳打、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一时得意,最后还是难有成就。很多时候成功靠的不是机遇,而是自己循序渐进的认真态度。
宋祖英从一位农村小姑娘成长为国际知名的歌唱艺术家。最难得的是她一直拥有着一颗平常心。她不喜欢抛头露面,不喜欢应酬。没有演出的日子,宋祖英就安静地待在家里看书、听音乐。虽然已经大红大紫了,但宋祖英仍然坚持每个月去金铁霖老师家里学习,请金老师指导她专业上的不足。她成长的每一步,都是那样沉稳而扎实,这也正是她区别于流行歌手,广受观众爱戴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平台上轰轰烈烈地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大的事业,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在不起眼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也是无悔的一生。况且只有把眼下的事认真做好了,才能做下一步的打算。
虽然“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要想保持一种循序渐进的平常心又谈何容易。更多的人整天在思考的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让自己有所成就。但是有时候过度地追求成果,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杰克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个普通的推销员。原以为自己才能出众,很快就会以自己的工作成果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现实却打击了这个乐观的年轻人,3个月之后,他没有得到一笔单子。
而和他一起加入这家公司的同事却已经完成了几笔单子。杰克于是每天都在抱怨为何自己的运气这么差,遇到的总是那么难缠的客户。这使得他生活潦倒,每天都埋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在捉弄他。
半年过去了,他因为没钱而孤单地留在了这个城市迎接新年。当夜晚来临,他看着一家家亮起的灯光忽然感觉从未有过的悲伤。他坐在公园里的一张椅子上,想到自己因为没有钱,居然要在公园孤孤单单地度过,心里难受极了。
这个时候,杰克突然看见一个老人滑着轮椅从他身边走过,老人每转一圈轮子都非常艰难。“你好,累死我了。我得休息一会。”轮椅上的老人和杰克攀谈了起来。言谈中杰克知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遭遇了严重车祸,他几乎成了植物人,医生认定他这辈子只能躺在床上了。
老人没有放弃,他花了两年时间努力让自己的手指可以活动。又用了三年时间让自己的左手能活动,而又用了五年时间慢慢锻炼自己的右手。又花了一年时间学会了让轮椅移动。说着老人开心地转动了轮椅,骄傲地证明自己所说的。
杰克有点感动,问他是什么让他能坚持十年。老人笑了:“噢,这其实很简单。我原来是个植物人,你不觉得这很了不起吗?而我现在能自己出来散步。”杰克忽然觉得自己与老人比起来,是那么浮躁和肤浅。
于是他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不是很了不起吗?自己找到了工作,这也挺了不起的,自己能够向客户流利地介绍自己的产品,这不是很了不起吗?
渐渐地杰克找回了积极的心态,他看到了自己的每一步进步。而他把每一件小事,把每一位客户都认真对待,尽自己全力去完成。杰克每天都以高兴的心情做事,他脚踏实地、感激生活、珍惜机会、发愤图强,数年之后,杰克终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已经是那家公司的总经理。
循序渐进是快乐的前提,如果焦急浮躁,就不会快乐。一个人总想着如何成功,而不踏实做事又怎能成功。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好风格。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稳步地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进退智慧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更要保持一颗循序渐进的平常心。认真做事才能提高素质与能力,细小的事、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因为他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居高不自傲,才能稳坐钓鱼台
爬得越高就会摔得越痛,居高不可自傲,谨慎再谨慎。
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只能存在于系统之中。对于整体而言,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放眼想象,宇宙之大、人际之繁,又有几人能够把握。相比之下,自己的才能和功绩又有什么可以自满骄傲。
有些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这些人忘记了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别人的指点和帮助,更忘记了自身之外还有一个大世界。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人生渐进的根本。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大臣年羹尧倍加赏识并委以重用。年羹尧一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因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又因为平青海有功,进一等公,给予了子爵的名誉并令其子袭。到了雍正二年八月,年羹尧在当时的朝廷里,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年羹尧的亲属也备受恩宠,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的。
年羹尧在朝廷的势力可以说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毁在他自己的手上。年羹尧得意忘形,更加骄横。他霸占蒙古贝勒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让蒙古王公向他下跪。这一切让他遭到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行,建议革了他的官职。雍正帝忍无可忍就命人逮捕年羹尧来京审讯。整个过程仅有九个多月,九个月就把功高权重的年羹尧变成了阶下囚。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罪:计有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共九十二款。因为他平时骄横无礼,所以也没有人替他求情。
雍正有一次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史书上所记载的不法之臣有很多,但是他们在罪行没有败露之前,都是恪尽职守的臣子。而你年羹尧骄横自大,全无忌惮。我本希望你实心报国,毫无猜疑,一心任用。但没想到你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年羹尧接旨后羞愧难当即后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斩首的斩首,充军的充军。
年羹尧征战南北,功高权重,但是他不可一世,骄横自大,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可见,在任何功成名就的时候,更应该谦让谨慎。因为爬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即使你才高八斗,也不要恃才傲物,不要忘记天外有天,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谨慎退让是一种生存法则,更是一种领导的智慧。
东汉名将冯异驰骋沙场几十年,战功累累,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的杰出统帅。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冯异为了避功,把封赏让给部下,常常独坐在大树下读书思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有帅才,却从不使气,虽战功赫赫,却仍低调做人。
更始元年,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城拔寨,平息了叛乱。而冯异在邯郸之战中,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还连夜为夜宿的大军筹措粮草,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
刘秀率军行至南宫时,正逢大雨滂沱,寒气逼人,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邯郸之战,刘秀大胜。他赞扬冯异“功勋难估,当为头功”。
正当刘秀召集将领盘坐旷野、论功行赏时,冯异却独自离众,待在一棵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当侍卫连拖带拉地将冯异带到刘秀跟前时,冯异却对封赏一再推让。实在推托不掉,他建议将此功让给属下的一名偏将,这令这位偏将大受感动。刘秀见冯异淡泊功利,又赏他许多金银,冯异却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
冯异品格高洁、才能出众。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榜样。另一方面冯异的做法,调动起部下来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出色的才能和功绩并不是骄傲的资本,而拥有了这些之后反而更应该谦让谨慎。因为无才无能的人骄傲,人们可以说他无知而不予理会;而一个自恃有功有才的人骄横傲世,必定会遭遇妒忌和打击。所以身居高位之人更应该多一份谦让和谨慎,这样才能稳守并渐进。
进退智慧
居高而不自傲才是强者稳守渐进之道。有功有才之人更应该保持谦让和谨慎,因为站得高所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一旦失策之后很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步步为营,招招制胜
步步为营,招招制胜是强手无敌之道。
一位棋手曾经这样说过:“在与对手过招的过程中,你的每一招都决定着你的输赢。有时候甚至没有机会让你出那么多招,所以每一步棋都得占据优势,步步为营才有胜算。”下棋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步步为营是一种强者稳健进取策略,看似有些平淡无奇的举动,却包含着巨大而持久的前进力量。每走一步,都力求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他们会把这一策略贯彻到自己目标实现的那一天。回头再看,他们必然走过了风风雨雨。当人们感叹其超群能力之时,其实心中只有“步步为营”几个字。
步步为营是一种态度,小事也不马虎。认真负责小心谨慎,决策就会减少失误。在细微处了解实情,便能洞察全局,不失根本,防止大的过失。步步为营是一种策略,根据自己的水平,干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这样可以不断激励自己成功。
1985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三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战胜对手凭的是智慧。”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别人前面的矮子选手是在故作深沉,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靠智慧取得胜利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三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三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还是上次那一句话:靠的是智慧。这次记者没有挖苦他的意思,只是更加不解。
十年后在他的自传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在书中他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他会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查看一遍,并且把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蓝色的房子。
这样一直画到比赛的终点。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第一个目标,接着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公里外的终点被分解为短短的很多段路程,轻松地就完成了整个比赛。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作用,当他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的时候,结果他跑不到一半已经疲惫不堪了,他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我们不妨学一学三田本一的方法,步步为营,招招制胜不断增强自信。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来自内心的力量有多强大,因为它无法估量。成功可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漫长的历程分解成自己的每一小步。当自己坚定地迈出一步之后,这就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鼓舞着我们继续迈出下一步。当每一步都走得漂亮,成功就在前方挥手。
进退智慧
步步为营是一种强者稳健进取策略,也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它在不断增强我们的信心和能力。只有走好了每一步,才能走完漫长的旅程。
急功近利让自己寸步难行
人生路漫漫,要想走得远,先迈好一小步。
努力做好自己眼下所有的事情也是一种成功。但是这常常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人总是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总希望能实现更大的目标,这就让自己容易忽视了眼前的事情。而且在追求目标变为结果的过程中,急切地追求眼前蝇头小利,而不顾大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急功近利者,很可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他们往往目光短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要一闻到芝麻的香味,就会忘记西瓜的甘甜。
只看到目前的状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都是急功近利者的行为方式。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就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一时的痛快就以长远的利益为代价,到最后才发现这些其实都是得不偿失。
那些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拥有伟大的志向,他们只是能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他们不会怀疑和抱怨,也不希望自己现在所做的小事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而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现实中,常常是这样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并得到命运的垂青。
有学生去问哲学家苏格拉底,怎么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而又最容易的事情,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后甩,然后再尽量往前甩。”说完哲学家自己示范了一遍,“从今天起,每天做2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都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他们不知道老师要他们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很多人把哲学家的话当成了玩笑。过了一个月,哲学家忽然问大家,有多少人坚持了下来。有九成的同学举起了手,脸上充满了得意的表情。
“很好,那么请大家继续坚持。”同学们有点迷惑了。为什么自己的老师有这么奇怪的要求。又过了半年时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忘记了:半年前老师交给大家的每天甩胳膊的任务。当苏格拉底再问起还有多少人坚持每天甩200下胳膊的时候,学生们都沉默了。因为已经没有人还记得半年前自己的承诺了。当大家都低头沉默的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他的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一个能将计划进行到底,并不被周围其他的因素影响的人,必定有所成就。那些唯利是图、朝三暮四的人,虽然忙忙碌碌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所以做好眼下的小事,不应该受任何干扰,更不能急功近利。为了一点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一个不能把小事做好的人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眼前的事做好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何况很多事情并不是以我们个人意愿而改变,能把握的就是认真把眼下的事做好。而在小事中可以锻炼自己,在具体的行动中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也许在不自觉中,我们已经成长。
进退智慧
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并不希望自己所做的小事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而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在现实中,常常是这样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并得到命运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