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900000036

第36章 湖北告急 (4)

这次靖港之战,湘军的失利完全是因为掉入了太平军设置的圈套。太平军知道曾国藩自岳州兵败后,一心只想求得战争的胜利,所以故意在靖港设下埋伏。表面上只摆几百太平军,而两万人马的太平军大部队却隐藏在铜官山中。结果曾国藩真的中套了,太平军轻而易举地大获全胜。

曾国藩坐在船上,虽然捡了一条命,却没有半点欢喜,反而是又恼又羞。自衡州出师以来,与太平军两战两败,自己辛苦训练的湘军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湘潭那边的战局估计多半也会失败,曾国藩一下子变得万念俱灰。

皇上的重托,恩师和朋友的信任,自己的抱负,都化成为泡影。还有《讨粤匪檄》中的那些狂言,注定会被子孙后世当做笑谈。回到长沙,官绅们一定是冷眼相待。

想到这里,曾国藩羞得无地自容,闭上了眼睛。

战败之将,大多会选择自杀,一是觉得自己已经无脸活在这个世上,二是对不起死难的将士。此刻,曾国藩对那些溃败的湘勇只有责备,在他看来,如果死战,也许还有胜算。他只觉得是湘勇给他丢脸了,丝毫没有反省自己决策和指挥上的失误。

一向比较自傲的曾国藩被靖港惨败这样的奇耻大辱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觉得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便走出船舱,两眼一闭、双腿一蹬,跳入了滚滚湘江。身边侍卫根本就来不及对他进行阻拦。

难道曾国藩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当然不会,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章寿麟。

章寿麟,字价人,是曾国藩府中一位不起眼的幕客。就是这样一个很不起眼的幕客,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曾国藩跳入湘江的时候,湘江上依旧炮火连天,看见曾国藩跳水的人又不多。幕客章寿麟赶紧纵身入水,奋不顾身地将曾国藩拖了上来,扶进船舱中。大家七手八脚地为他换衣、推腹,好在他并未呛水,没有大碍。一心求死的曾国藩想再次跳水自杀,被章寿麟死死抱住,并不断劝慰。

曾国藩心里感到非常恼火,便指着章寿麟骂道:“你来干什么?”

为了给曾国藩一点活下去的希望,章寿麟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说:“我是来报信的,刚刚接到战报,说湘潭那边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曾国藩明明知道他说的不是真的,但此时的他既然有台阶可下,也便不再说什么了。

历史证明,章寿麟的奋水一跳,不仅救起了曾国藩,也挽救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因而有人称之为“援一人而援天下”。而章寿麟到死也只是个小人物,并没有沾到曾氏的雨露,最高只做了县官之职,最后告老还乡。

真是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当日章寿麟的奋身一跃,不知稍后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了?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有无数的巧合,好像是偶然,其实又是那么必然。

此刻,太平军在湘军炮火的阻拦下,已经无法对曾国藩的逃军进行追击,曾国藩就借此时机,狼狈地逃回了长沙。

第二十活下去的理由

虽然前方战事吃紧,但丝毫不能妨碍后方的大吃大喝。在官场,仗要打,但该走的形式,一点也不能落下。

曾国藩靖港惨败投水被救仓皇逃回长沙的当天傍晚,在巡抚衙门的西花厅,正在为陶恩培饯行举行着盛大的宴会。

前几天,陶恩培突然接到上谕,擢升山西布政使,限期进京陛见,赴山西接任。陶恩培心里好不得意。一来升官,二来离开了长沙这个匪患凶险的是非之地。

江南本来是富饶美丽之地,官员们恨不得都来这肥得流油的地方为官,可自从太平天国起事后,这些官员们就恨不得离这匪患泛滥的地方远一些。北方虽然不富裕,但却安全,自然成了他们理想中的为官之地了。

出席宴会的要员都殷勤地向陶恩培致意。酒杯频频举起,奉承的话不绝于耳。

此刻,似乎谁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从靖港败回的前礼部侍郎、现任钦命帮办团练大臣就在城外的大船上。在这群小人眼中,败军之将,是没有一点价值可言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落寞的曾国藩。被救回来的他像丢了魂一样,情绪低落,几天几夜,不吃不喝,蓬头垢面,万念俱灰。

他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让弟弟曾国葆买来一口黑漆棺材,停放在江边。

他还给咸丰写了遗折,说明自己带湘军进攻靖港,开战不久,全师溃败,难以实现当初为国报效的愿望,决心以死报答皇恩。可见,此时的曾国藩已经下定了死的决心。

稍做思考之后,又在奏折后面附了一篇,大加赞赏塔齐布的盖世英勇,说他深受士兵们的爱戴,请皇上把重任委派给他,并将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等人一一推荐给皇上,让他们继续率部和太平军作战。

遗折写好后,曾国藩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他想起还有几件后事应该向弟弟交代,于是又写了一个遗嘱,让曾国葆立即送其柩回家,不可在外开吊,费用自理,不可花公家的一分钱。

写完遗言,曾国藩感到心里轻松了许多。现在他在思考,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死法:投水,还是上吊?

手下的诸将万分担心,生怕自己的大帅就此一蹶不振,那湘军这个乱摊子可就无人收拾了。为了预防曾国藩再做出出格的事情,身边的亲兵片刻也不敢离开曾国藩。

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那他就完全放开了。曾国藩也是如此,虽然他已经决定要离开这个尘世了,但他还有放不下的东西,除了对亲人的思恋外,就是他亲手缔造的湘军了,本来以为能建功立业,可接连失败的打击让他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

其实,从被救起的那刻起,曾国藩就没有停止思考:为什么湘军会两战两败,是纪律不严明,战斗经验不丰富,还是太平军太狡诈……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每次失败在心中留下的伤疤是很痛苦的,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给自己疗伤。

可留给曾国藩的时间不多了,虽然他可以忽略城内蔑视的眼神,但太平军近在咫尺,稍不留神,自己和湘军也许就会全军覆没。

自己可以消沉,但湘军不能再这么消沉了,必须要破釜沉舟,只要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也许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可转念一想,自己都不打算活了,还操这么多心干什么,大清离了我曾国藩,自然还会屹立不倒。

一个将死之人的心理,大概就是这样矛盾吧。可见,曾国藩不是不想活,只是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吉人自有天相,曾国藩不该就此命丧黄泉。接下来的捷报无疑让他的腰杆又直了起来。

一个侍卫推舱而入:“湘潭水陆大胜,湘潭大胜!”

“真的?”曾国藩不敢相信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喜讯。

曾国藩双手颤抖,好不容易打开了塔齐布的信,读着读着,两行热泪已经从眼眶中流了出来。

湘潭一战,长毛全军覆没,林绍璋只身逃脱。这喜讯来的正是时候,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把曾国藩寻死觅活的念头冲得无影无踪了。

真可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个好消息让曾国藩等得太久了,以至于让他大哭了一场,把自己所受的挖苦讽刺、埋怨误解等都痛痛快快地哭了出来。

只是,哭过后的曾国藩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曾国藩了,他认清了世态的炎凉,官场的黑暗,认识到自强自立的重要性,而要自强,就靠手中的湘军了。湘军强,自己的腰杆就直;湘军弱,自己就得卑躬屈膝,所以,曾国藩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湘军了。

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个点,无疑是正确的军事策略。湘潭之战便采用了这种策略。

原来,当林绍璋意识到后援断绝,自己成了孤军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各位将领的意见也不一致,以至于相互争吵,甚至殴斗。此刻,湘军前锋塔齐布已经攻到了城外。于是,林绍璋只好派兵阻击塔齐布,自己没有身先士卒,反而退回到了城中。

随后,湘军水师彭玉麟、杨载福、褚汝航也陆续赶到,和太平军水师在城外湘江中大战。太平军的火力自然不是湘军的对手,几番炮击之后,太平军的木船起火,死伤惨重。于是,湘军陆师乘胜攻城,水师以火炮助战。在湘军凌厉的攻势下,太平军大败弃城而逃,逃跑时,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

经过六天激战,湘军大捷,太平军阵亡一万多人,逃溃也接近一万人,船只被烧被夺两千多只。这是太平军自广西出战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失败,当然也是湘军出师后的第一次大捷。

湘潭水陆全胜,把曾国藩和整个湘勇从死亡中挽救回来。从此,太平军西征军由胜转败;湘军的士气高涨,逐渐成为了这场战争的主角。

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胜利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师,引起咸丰帝对曾国藩和湘军的真正重视。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几乎每战必败,像湘军在湘潭之战所取得的胜利,实在是太罕见了。可以说,湘潭大捷是自太平军起义以来清朝所获得的最大胜利了,所以,从湘军身上,咸丰帝看到了希望,原本不起眼的湘军也变得炙手可热了。

不久,咸丰发出一系列上谕,嘉奖湘潭大捷的相关人员,塔齐布也被任命为湖南水陆提督。咸丰帝还特意恩准曾国藩单衔奏事,湖南省除巡抚之外的文武百官,曾国藩都有权调遣。

既然皇上对曾国藩都如此器重,湖南官场对他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了,由原来的冷漠、奚落变成了癞皮狗一样的巴结。

骆秉章带着文武官员抬来一顶八抬绿呢空轿,亲自拜访一直住在城外船上被长沙官场冷落了两个月的曾国藩。骆秉章异常亲热地对曾国藩问长问短,百般赞誉。

这种官场的极端虚伪,曾国藩见得多了,心里不住地冷笑。他本想对这些人奚落一番,可想想自己今后仍然需要骆秉章的支持,需要整个湖南官场的支持;再说,自己以怨报怨,岂不也成了小人。所以,曾国藩经过一番推辞后,最终还是上了骆秉章送来的大轿,带着众参谋前往原来的湖南审案局。

想想这一年来遭受的酸甜苦辣,坐在轿子里的曾国藩感慨万千。这变幻难测的人世,真让人难以琢磨!

当你失败时,除了奚落和鄙视的目光,什么也没有了;等你有朝一日胜利了,鲜花和掌声自然少不了,当然还有那被踩踏后的尊严也自然回来了。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曾国藩就是这样,他绝对不允许自己再重蹈覆辙。

湘潭大捷让那些挖苦讽刺曾国藩的乡绅们乖乖地闭了嘴,就连副省长徐有壬都不得不想办法讨好曾国藩。

为了表达对曾国藩的重视,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徐有壬当晚单独拜会曾国藩,主动提出湘军在衡州向陆知府借的十万两白银,由省库拨还,还答应以后湘军有什么粮饷方面的问题尽管来找他。

面对皇上的嘉奖和幕僚们的吹捧,经过一番生死的曾国藩,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湘军就是他手中的王牌,所以,他把眼光放在了整顿湘军上。

经过岳州和靖港之战的失败以及湘潭之战的胜利后,曾国藩吸取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教训。他以后能够带领湘军取得金陵之战的最后胜利,这三战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曾国藩认为一年来编练的湘军,到实战之中有的敢战、有的一触即溃,必须在湘军中树立“不怕死”的精神,才能以一当十,不会轻易溃败,现在到了该严厉整顿的时候了。

除了这些,曾国藩还根据湘军作战时的表现得出“兵贵精而不在多”的结论,认识到走精兵路线的重要性,于是,他下令将在作战时逃跑的湘军一律遣散。

在这次整顿中,曾国葆的贞字营撞在了枪口上。这个营在靖港战役中表现得相当差劲,带头最先溃逃,所以,包括曾国葆在内,一律开除回到原籍。曾国葆自然相当不服气,不过,在曾国藩多次“正人先正己”的劝说下,勉强服从了安排。

贞字营被先撤掉了,其他各营的整顿便相当顺利,总共裁掉团丁三千多人。但三场战斗让湘军减员不少,经过一番裁减后,原本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的湘军,只留了五千精兵(包括水陆两师)。

要想打硬仗,这点人是不够的,所以,曾国藩又下令招募新兵,但要求更加严格。结果,整顿后的湘军共有陆师二十营、水师二十营。水陆师各设统领两人,陆师由塔齐布、罗泽南充任;水师由彭玉麟、杨载福充任。塔、罗、彭、杨都听曾国藩调遣。这样,湘军的建制更健全了。

经过“长沙整军”后,湘军又开始快速发展,重现勃勃生机。

湘军的再次兴旺让曾国藩感到无比地喜悦,他想:幸亏没有死成,否则哪里能看到今天的气象!人生有低谷有高峰,那种寻死的小儿科,现在想想是多么可笑。

对了,多亏章寿麟的跳水相救,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幕僚,以后找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他。

难啃的硬骨头

长沙整军后,面对湘军的新气象,曾国藩信心十足。这时,天天都有西征军围攻武昌的消息传到长沙,曾国藩和大家日夜商议,准备救援武昌。

恰巧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接到咸丰帝增援武昌的谕旨。于是,曾国藩便遵照咸丰帝的命令,准备带兵出征。

这天,水陆大军正要启程,突然传来武昌失守的消息。本来是要去救援武昌,这下可好,变成夺取武昌了,性质变了,难度也增加了。

再说,西征军曾天养部听到湘潭大败的消息后,恐怕湘军乘机进攻被太平军占领的沿江各个城池,于是,沿江收集湘潭的溃军并和林绍璋的残部会合,一起转回到岳州,深挖濠沟、加固城池,准备和湘军决战。

同类推荐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相关信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上刻着惟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这一直是古人向世人提出的最伟大的建议。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你自己”“管理你自己”对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 血色蔷薇之樱雪绝恋

    血色蔷薇之樱雪绝恋

    她,傲娇女王,从不甘服输。他,冷漠成性,不善言辞。金色曼陀罗是上帝的宠儿,而黑色曼陀罗则是用鲜血浇灌的复仇之花。那到底是谁的人生,又是谁的故事········
  • 崛起之巅峰都市

    崛起之巅峰都市

    当命运再给了你一次人生的机会,你是选择崛起,还是选择继续堕落?
  • 迦南之境

    迦南之境

    “我不会让你这样轻易地死掉的,”她拔出自己左手的剑,好看的眉毛悲伤却又高傲的上扬着。“我要找到他,让后让他爱上我。比你更爱我一千倍,一万倍。”她绝望得望着那个痛苦的男人,“然后我会让他不断的心碎,让他不断的疼痛,这就是惩罚啊!让你生不如死的惩罚!”我虚部瞳在此起誓:我的心将永远追随着你永生永世,你我的命运永世的纠葛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化解我的仇恨,你将永远伴随我去那个迦南之境。坠落永世,不得超生。
  • 穿越时空寻真爱

    穿越时空寻真爱

    玉雪是非专业的!但是希望大家能多支持!有什么意见尽管提,玉雪会尽力让大家满意!千万不要批评的太狠啊!玉雪可是个爱面子的小女人!哈哈!玉雪在此先谢过啦!建了个群喜欢玉雪或有意见想提的都可以加36663479。
  • 天鸣灵修

    天鸣灵修

    门前有槐,百鬼夜行,少年叶天在树老的指引下来到天鸣大陆,一个灵力的世界。修灵力。寻五决。叶天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强者之路
  • 仙都大战

    仙都大战

    天元革新,时代巨变,修仙也要跟上潮流,一个师父俩徒弟的门派作坊已然落伍,所以我们要——上太学!———————————————天朝鼎革,仙都玉华定鼎天下,玉山执政殿中的绝世强者们统治着神州大陆,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门派纷纷衰落。执政殿之下,州牧、郡守、县令……学宫中走出的修士组成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成就无尚大道,请先去考大学。
  • 弑仙龙玉

    弑仙龙玉

    万年前,神魔两届互不相犯,但是突然出现的一块玉佩,魔界不惜和神界翻脸而去夺取玉佩,神界最高统领无上神帝无法抵挡魔界的进攻,只好用秘术把自己的儿子和玉佩送往人间没落的王国,玉佩从此消声灭迹,万年后这一块玉佩再次轰动整个神界...
  • 仁剑慈心

    仁剑慈心

    初涉江湖的书生,邪教之主的女儿,出逃在外的僧人,出身青楼的头牌,在江湖中将经历何种奇遇?又有何种情感经历?武林中的四大武学宗师,神秘的前辈高人,他们身负何种出神入化的武功?又有什么出人意料的身份?又在酝酿着什么阴谋?这里有痛苦,也有欢乐;这里有杀戮,也有阴谋,但更多的是宽恕与仁慈。剑是仁义之剑,心是慈善之心!
  • 嗜血冷公主

    嗜血冷公主

    被捡来的姐姐陷害,遭受一次次又一次的信任,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可托付吗?她们,吃了种种的苦,但是她们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闯出自己的世界。她们也该有人呵护了!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摩擦呢?感情的一波三折。一次次的伤害,他们的感情还能继续下去吗?他们的感情是否能解除误会,得到原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