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市场经济国家不能由企业来保障劳动者的生、老、病、死、伤、残,也不能由政府将劳动者的这一切全部无条件地承担起来。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保障每个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前提。
(二)社会保障的模式
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
(三)社会保障的作用
1.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社会保障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社会保障最低水平必须依据各地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目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东西差距、城乡差距突出,因此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对于低收入群体,必须建立起社会保障机制,这有利于稳定人心,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作为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每位职工、工资收入者和农业劳动者,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不论提供的是物品还是服务,都有按照法律或有关章程规定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每一个社会成员同时也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平等权利。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
(四)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救助活动,如一些宗教组织以慈善名义展开各种救助活动。
15、16世纪之交,英国由于“圈地运动”的原因,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以缓解贫困者的生存危机。
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失业人数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许多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社会服务运动。为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依法得到基本的生活资料,欧洲首先诞生了社会保障制度。德国首相俾斯麦于1883-1889年间先后制定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等保险立法。这些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保制度的诞生。
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政府加强了对社保制度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途径,大批从事社保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
1945年,在二战后,英国首次在大选中获胜的工党全面实施《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全面实行社会保障。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仿行。
而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人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二、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加大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步伐,现在已基本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社区及政府多方共同筹资以解决失业风险的一种基本制度。社会保险的帮助对象是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帮助的条件是工伤、死亡、疾病、失业等。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其特点有:
①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
②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
③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
④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设置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指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和社会保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项目。医疗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为因患病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收入中断的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和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险项目。失业保险,指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向非自愿性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帮助其重新就业的社会保险项目。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遇到意外伤害事故,暂时丧失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提供经济补偿,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项目。生育保险,指女性劳动者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经济帮助和保健服务的社会保险项目。
200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18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659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16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8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004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1650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2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2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3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37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为49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91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06万人。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429亿元,累计受益3.7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5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农村医疗救助9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0%。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780万人次。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261万人。全年233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62万人,4291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725万人。
2.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指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惠服务的社会制度。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3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89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9万个,社区服务中心987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4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11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82亿元。
3.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指国家和社会对于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自身无力生存的人给予的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资助。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其特点是:
①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
②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
③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
④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4.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制度是中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优抚安置对象。
中国政府为保障优抚对象的权益,陆续颁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国家根据优抚对象的不同及其贡献大小,参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优抚层次和标准。对于烈士遗属、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伤残军人等对象实行国家抚恤,对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定期定量生活补助;对义务兵家属普遍发放优待金;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住房、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优待。2003年,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为465万人,国家各级财政投入抚恤资金87.9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退役军人的安置作出规定。政府为城镇退役士兵安排就业岗位,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农村退役义务兵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视不同情况予以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城乡退役军人。对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退役军人。对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军队干部(含士官)退出现役,分别实行复员、转业和退休等安置办法。目前,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关工作机构。
中国政府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保障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的切实利益出发,不断完善各项优抚安置制度,提高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推进退役军人安置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保障在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相关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我国今后社会保障方向怎么走?力度有多大?让我们来看看政府的计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温家宝说,一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重点扩大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努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二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规范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探索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鼓励各地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四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通过温家宝总理的这一番讲话,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国家今后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将在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是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五是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
国民经济循环流动必然体现在国民经济总量当中,用来反映国民经济总量的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GDP,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而忽略它的缺点,它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国民收入分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社会成员或社会集团之间进行分配,经过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称为原始收入。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有: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和价格变动。国民收入分配的资金形态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填空题
1.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量的指标主要有、和。
2.国民收入分配不是指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而是指对国民经济全部进行的分配,也就是对进行的分配。
3.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在分配过程中表现为两类资金形态:一类是;另一类是。
4.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四大块组成,它们是,和。
二、判断题
1.优抚安置,指国家和社会对于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自身无力生存的人给予的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资助。()
2.国际上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
3.投资和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互为条件、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其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由特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投资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投资。()
4.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三、选择题
1.GDP与GNP的区别在于()。
A.是否包括中间产品
B.是否用现值计算
C.是否包括劳务
D.是否为国土原则
2.下面不属于支出法计算GDP的范围的是()。
A.总消费
B.政府消费
C.固定资产形成
D.固定资产折旧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额为()。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
D.工资
4.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有()。
A.国家预算
B.银行贷款
C.劳务费用
D.价格变动
四、简答题
1.消费资金和积累资金的相互关系如何?
2.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需要进行再分配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
电信领导去洗澡
某电信部门的领导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看望老朋友,刚下车他就住进了镇里的一家招待所。经过一路的颠簸,领导身上汗津津的,他便想洗个热水澡。由于招待所条件有限,只有一个公用的澡堂。
领导来到澡堂门口却被一个服务生拦住:“先生,您要洗澡的话请先交纳15元的初装费。我们将会为您安装一个喷头。”领导马上一愣,心想这招待所怎么这么宰人!但碍于身份,领导没有发作。他交了钱刚想进去却又被服务生拦住:“先生,对不起,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的每个喷头都有编号,请您先交纳10元的选号费,选好的号码只供您一人使用。”领导有些生气,但还是交了钱选了“8”号。服务生又说:“您选的是个吉利号码,按规定您还得交8元的特别号码附加费。”“见鬼!”领导压了压火,说:“那我改成4号。4号也不是什么吉利号码,总用不着交什么特别号码附加费了吧?”服务生说:“4号是普通号码,当然不用交特别号码附加费,但您得交5元的改号费。”领导无奈地摇摇头,心想当年这里的民风是何等淳朴,没想到如今为了赚钱竟如此巧立名目,真是世风日下啊!
领导交了钱后便理直气壮地问:“这下我可以进去洗澡了吧?”服务生笑着说:“当然可以,您请。”领导瞪了他一眼,踱着步往里走。服务生突然又补充说:“对不起,我还得告诉您,由于4号喷头仅供您一人使用,所以不管您是否来洗澡,您每月还要交纳7元5角的月租费。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钟6元的价格收费。另外,每月交费的时间是20日之前,如果您逾期未交,还要交纳一定的滞纳金……”“够了,够了,我不洗了!”领导气坏了,扭头就想走。服务生便问:“您真的不洗了吗?”领导声色俱厉地说:“对!我永远也不在你们这里洗澡了!”服务生微笑道:“如果您不再使用4号喷头了,那您还得交9元8角的销号费。只有这样您以后才能再也不用向我们交纳任何费用了。”领导大怒,和服务生大吵了起来。不一会儿,招待所的经理闻声赶来。领导一见经理来了,便高声嚷嚷着要投诉。经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对领导说:“先生,对不起,也许您还不知道,就像你们电信行业一样,洗澡业在我们这里是垄断经营的……”领导一听这话,哑口无言。
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结合以上案例,讨论以下问题:
1.垄断经营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会带来哪些影响?
2.如何避免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公平分配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对低收入者,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