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8400000016

第16章 在印刷所学徒

1847年,灾难突然降临在小克莱门斯的家人身上。

1847年,正是小克莱门斯一家开始走运的时候,一家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眼看着就要摆脱过去那个可恶的艾拉·斯托特所带来的折磨,当时他向小克莱门斯的父亲借了几千块钱,卷财逃去,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财产啊。

小克莱门斯的父亲刚被选为地方法院的书记员,这个小小的成功,对克莱门斯一家人来说,关系重大,更主要的是他受人尊重,在全县都受到仰慕和尊敬,每个人都认为这个重要的职位只要他活着就是他的了。2月底,他前往巴尔米拉,也就是县政府的所在地,去宣誓就职。回家时,他骑马走了18公里,遇到了一场雨夹雪,到家时他几乎冻僵了。紧接着,他害了胸膜炎,病情恶化,在3月24日就去世了。

对于克莱门斯一家来说,老克莱门斯的去世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家人再一次掉进了穷困的深渊,身无分文了,老克莱门斯留给妻子的只有几个没有职业的未成年的孩子,只有15岁的长子奥里恩在圣·路易斯在一个印刷所里当排字工人,他靠工资赡养妈妈和弟妹。虽然他为了省钱,两三年没有回到故乡,可是他那微薄的工资还是养活不了母亲、马克·吐温和弟弟亨利。为了分挑家庭生活的重担,小克莱门斯的姐姐帕梅拉靠教几个学生弹钢琴赚的微薄收入补助家庭。年仅12岁的马克·吐温为了解除家庭的负担,还没有小学毕业,就只好中途辍学,去独自谋生。

小克莱门斯被送到汉巴尼尔《信使报》报馆当学徒,做送报人和排字工人。报纸的编辑和老板阿门特先生给了他一般学徒的待遇,也就是说,供吃、供穿,此外一个钱也没有。衣服一年两套,说两套,其中一套常常实现不了,而另一套在阿门特先生的旧衣服还能穿的时候是不会买的。小克莱门斯只有老板的一半高,穿着他的衬衫,总给小克莱门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仿佛生活在马戏团的帐篷里一般。

阿门特先生还有两个学徒,一个叫韦尔斯·麦考密克,十七八岁,在小克莱门斯看来,他简直是个巨人,他穿着阿门特先生的衣服倒还合身。他这个人莽莽撞撞,每天总是高高兴兴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学徒3人在开始的时候还在厨房里吃饭,和一个老黑奴厨子以及她那个非常漂亮的、神采照人而且很有规矩的黑白混血女儿一起吃。韦尔斯·麦考密克总是没完没了、费尽心机、公然地向混血姑娘开玩笑,而按照当时蓄奴社会的风俗习惯,他完全有权与这个姑娘开玩笑。可是这弄得那个文雅的姑娘痛苦万分,害得老妈妈担心得要死。

厨房桌子上吃的东西花样很少,而且对于3个少年人来说,怎么也是不够吃的。因此,他们在饥饿的驱使下,开始寻找些食物。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入口处,几乎每晚都从新发现的那秘密入口处爬进地窖,偷些山芋、洋葱之类的东西,还不能多拿,每天只拿一点点,免得让苛刻的老板娘发现,断了他们的吃路。

把偷来的这些东西带到印刷间去,他们就睡在那儿的地板的草褥子上。他们把食物放在炉子上煮,美美地吃上一顿,才能填饱肚子。韦尔斯自己有一套煮山芋的秘诀,真是了不起,全是他自己发明的。马克·吐温到晚年,还能津津有味地回忆起那种山芋的美味来。

不久之后,小克莱门斯这些学徒被准许从地下室升到底楼,坐在阿门特先生家里的桌子上,和一个叫佩特·麦克默里的工匠一起吃饭。阿门特太太是个新娘子,她大概是等了大半辈子,才在不久之前登上这个高贵的位置。按照美国人的规矩来说,她可是一位举止得体的妇女,因为她并不把糖钵之类的东西交给小克莱门斯他们,而总是由她自己给他们的咖啡加糖。她仿佛总是把满满一大调羹的红糖放到杯子里的,小克莱门斯看见她放糖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希望,觉得这咖啡一定甜到心里去,可是一次次地让他失望了,他实在弄不懂为什么一调羹糖放进去,咖啡还是照苦不变。据韦尔斯说,那都是哄人的把戏,她先把调羹底朝上把糖从钵子里舀出来,这样看起来仿佛满满一调羹,而实际上它上面的糖只是薄薄的一层。

学徒的生活不仅衣食不足,而且每天的排字工作非常枯燥无味。好在伙伴韦尔斯充满欢乐,精神饱满,有使不完的劲。他完全是个大小孩,和小克莱门斯的脾气很相投。他把欢乐带给了小克莱门斯,在小克莱门斯看来,这个大小孩为了得到5分钟的欢乐,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的,谁也不知道他在下一回什么时候闯祸。他性格中最光彩照人的部分就是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对他来说,仿佛生活中没有什么严肃的事,没有什么值得他崇敬的事。

有一回,有一个当时广泛流行的新教派叫做坎贝里斯的,它的创始人从肯塔基来到他们的村庄,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纷纷赶了车或步行到村子里,都想瞻仰一下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坎贝尔,听他讲一讲道。当他要在教堂里布道时,许多人却大失所望,因为教堂太小了,根本容不下这么多虔诚的听众。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他只好来到广场上露天布道。这是小克莱门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真是了不得啊!

坎贝尔布了一次道,为了这个场合,他事先把布道内容写了下来。而所有的坎贝里斯教派的信徒们都希望能印出来,好让他们反复诵读,牢记在心。因此,他们募集了16块钱,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阿门特先生为了这笔钱,要承印500份布道的讲稿,还加上个封面。这是本16页的12开小册子,这在他们报馆就是一件大事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本书啊,而他们的地位已被提升为印刷书籍的人了。而且在过去从没有16块现钱直接进入他们的报馆。那个时候没有人为了报纸或者广告什么东西的付现钱,他们付的都是织物、糖、咖啡、胡桃木、橡树木、大头菜、南瓜、洋葱和西瓜,付现钱倒是极稀罕的,要是有人付现钱的话,他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他们把这个伟大的著作一页一页地排列起来,8页排成一版,按照印刷工操作手册,把它们表面上很不规则而实际上很正确地安在拼版石上。这一版3个学徒加班加点地干,在星期四印好。然后他们再把其余的8页排成一版,打出个校样由韦尔斯校勘。韦尔斯呆了,因为那天是星期天,他们难得这样一个休息日,相约着去河边钓鱼,钓鱼的美好心情早已洋溢在他们心间,他们都盼了好几天了。可是这时已到中午了,正在这关键时刻,韦尔斯又遇到了大难题。出了什么问题呢?原来在排得很紧的一页上,他漏排两个字,而下面的三页上又空不出一行来。天啊,这可怎么办?只有把漏排的两个字补上去,把所有各页重排一次,这就得花一个钟头。然后将校订稿送给那个大牧师看。他们又必须等他看完校订稿,如果发现有什么错,他们当然又要重新排版并予以更正,看来,只有花半个下午才能脱身,而那些小溪里的鱼恐怕早就休息了。

后来韦尔斯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将漏字那一行中的耶稣·基督的名字,按照法文方式将其缩写成J·G。这样一来,漏排的两个字就被排进去了。当然,这句特别严肃的句子一下子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庄重味儿。他们把校订稿送出去等着,可他们也没打算久等,准备在校订稿审查完毕之前就溜出去钓鱼,可是他们的速度不够迅速敏捷。坎贝里斯已经出现在18米长的排字房的一头,他那严肃的面容使这地方笼罩着阴影。他大步走到3个学徒跟前。他的讲话简明扼要,但很严厉,说到点子上了。他把韦尔斯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大声说:“从此以后,你一辈子再也不要把救世主的名字缩写了,要写清全文。”为了强调,为了起到威慑作用,他把这个训诫重复了几遍才走开。

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人如果要咒骂起来,他们总有一种对救世主的独特叫法,当然是诅咒人的话了,那就是耶稣·赫·基督。韦尔斯那不可救药的脑袋一下子想起了这一着,既然已经无法去钓鱼和游泳了,那么为何不想出更有趣的事给自己解解闷儿。这样,3个人不辞辛劳,把三页文字重排了一遍,以便改进工作,让工作做得更“出色”。韦尔斯把冒犯人的J·G扩大为耶稣·赫·基督。这当然是闯了大祸,但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反正已经痛快过了。

无论日子怎样乏味、痛苦,马克·吐温总能保持乐观和幽默,这与他少年时代的乐观性格分不开,他总能设法让自己乐一回。

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正是孩子们喜欢到河里嬉水或搞些别的游戏的天气。但小克莱门斯却像一个囚徒,别人全部放假出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情绪不高,因为他犯了错误,他在炎热的下午失去了假期,孤孤单单地度过一个下午。在三层楼上,整个排字房里,空荡荡地只有他一个人。小克莱门斯一边干着活,一边心里羡慕着在河里嬉戏的伙伴,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情沮丧。他的唯一安慰就是那半个又长又大的西瓜,他把它视为希望,心想着干完了活,痛痛快快地把它消灭掉。

那半个西瓜,新鲜、红瓤,已经熟透了。小克莱门斯用小刀挖出来,留下瓜皮,空壳一样的皮,瓜瓤全部装到他的肚子里去了,吃得饱饱的,汁水仿佛要从耳朵里流出来似的。顽皮的小克莱门斯望着这块空壳样的西瓜皮,觉得个头真大,能当个摇篮用了,他可不想浪费掉,可一时又想不出怎样摆弄才能使自己开心。他就坐在三层楼的窗子前,望着三层楼下大街上的人行道,突然想到不妨扔到一个人的头上去。这样做妥当不妥当,小克莱门斯有点怀疑,也有点受到良心的责备。因为这样自己倒是开心了,可别人就不开心了。可是小克莱门斯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决定冒险试一试。

他朝窗外望着,看有什么合适人选能走过来,不过一直没有。每当候选人出现,他总是在心里掂量一下,看看适当不适当,由于总是不太合适,只好克制一下。终于有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走来了。那就是他的弟弟亨利,他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从不冒犯人,非常善良,有时妈妈都有些奇怪,怎么亨利这样乖顺,而小克莱门斯却淘气得厉害呢。他越走越近,身子便缩得越来越短。等他差不多走到小克莱门斯的下面,小克莱门斯几乎见不到他了,只见他的鼻子和一前一后跨进来的两只脚,然后,小克莱门斯拿好西瓜皮,估一估距离,一头朝下扔了下去。

那小船似的西瓜皮从天而降,不偏不倚正落在亨利的头顶上,他跌倒了,下巴颏挨了地,西瓜皮像水花似的散开去。小克莱门斯一看弟弟摔得这么重,有点后悔,想跑下去安慰安慰亨利。可是这太不安全了,亨利马上就会知道是谁制造了这场灾祸。小克莱门斯还是做贼心虚,在两三天内,都警惕着亨利,担心他报复。可是亨利一直没有反应,小克莱门斯以为亨利不知道是他干的,认为亨利并没有怀疑他。

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亨利正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亨利躲在暗处,向小克莱门斯的额头准确无误地扔了一块鹅卵石,脑袋顿时肿了一个大包,小克莱门斯气鼓鼓地把这个罪状给妈妈看,因为小克莱门斯一直没有放弃要告亨利一状的希望,但从来没有成功,这一次,说不定妈妈看到这么严重的大包会骂亨利呢。小克莱门斯把他的大包给妈妈看了一下,可是妈妈什么也没说,她不想追究当时的情况,她知道小克莱门斯这是罪有应得,最好还是作为难得的教训接受下来,从中得些教益。

小克莱门斯越来越意识到,恶作剧给别人带来痛苦,也从不会给自己带来欢乐,尤其是亨利弟弟在一次轮船爆炸中不幸身亡后,马克·吐温每想起来,都觉得懊恼不已。

1849年前后,小克莱门斯的哥哥奥里恩离开了圣·路易斯的印刷所,回到了汉巴尼尔,并从一个叫约翰逊的老农那里借来现款(利息是一分),盘下了一家周报,叫做汉巴尼尔《新闻报》。连工厂和它的牌子在一起,一共是500元现款。接着,奥里恩把订报费从2元减到1元,广告费也以相同的比例减了下来。这样,便不可避免地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这个买卖1分钱也赚不到。

奥里恩哥哥让小克莱门斯离开了《信使报》,雇他到《新闻报》那里工作,每周工资3.5元。这在当时可是很高的工资了,不过奥里恩向来大方,对任何人都非常慷慨,只是除了他自己。

当然,由于买卖基本不挣钱,奥里恩也并没有付给小克莱门斯什么工资。到了这年的年底,他发现非得节省点不行了。报馆房租相对来讲是便宜的,可是对于奥里恩来说,也不怎么便宜,因为他付不起。所以只好把全部机器搬到了他们住的地方。狭小的住处再装上印刷机,更加拥挤不堪。

每年年底,奥里恩还要付给那个老农50元钱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克莱门斯实在搞不清楚奥里恩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只是知道,每到年底,他总是想方设法凑足欠约翰逊先生的50元利息钱。在他是这家报馆的主人期间,这50块钱,在小克莱门斯看来,是除了墨水和印刷纸而外唯一一笔收入的现款了。这家报馆只维持了4年,终于因为还不清那老农的债而将报馆让给了他。奥里恩自己也到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去了。

在哥哥奥里恩办的报馆,小克莱门斯没有挣到1分钱,但是这一段生活却让他终生受益。他不仅在汉巴尼尔的公立小学受过几年教育,而且在哥哥的报馆里受过教育。在报馆里,由于人手少,只有哥儿俩,所以小克莱门斯各种工作都干过,既排字又送报。虽然这不是什么大报,也不是什么著名的报纸,只是供镇上人茶余饭后消遣,但仅仅是公立小学的教育也是不够的。小克莱门斯为了生存开始了自学。自学对于一个14岁的男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没有老师,他只好请教哥哥,哥哥忙得不可开交或者是也不会的时候只好查字典,这部字典可是个大部头,很重。以后很多日子里,这部大字典都紧紧跟随他,他之所以和这部字典这样亲密,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良师益友。

每天在拥挤不堪的房间里工作,卧室里散发着浓重的油墨味。在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小克莱门斯还要点起蜡烛,挑灯夜读,拿起字典学上几页单词。逐渐地他开始试着写一些小东西,把他在童年、少年时代听见的、看到的事用笔写下来。文章尽量写得轻松、活泼,有少年人的幽默感,读起来让人感到快乐。有时他也把民间流传的笑话,润色几笔,在不断的努力中,他喜欢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只需寥寥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就跃然纸上。夸张的结果,就是使他的幽默讽刺风格更加显得风趣、俏皮,被讽刺的对象更加显得滑稽可笑。小克莱门斯可不喜欢那种陈腐庸俗、矫揉造作、说教式的语言,他觉得用口语写文章不是更简单明了吗?在他的文章里,无论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或者是人物对话,都完全保持了人们口头语言的幽默生动、朴实平凡的本色,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和矫揉造作的痕迹。

可以说,小克莱门斯在《信使报》虽然没有挣到1分钱,却首次显露了他的文学才华,他的文笔引起了镇上人们的注意。他的哥哥奥里恩严格地评价说:“只不过是引起注意罢了,而不是什么钦佩。”

同类推荐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过往红尘

    过往红尘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毛泽东读书治国

    毛泽东读书治国

    毛泽东的读书不同于经院式的读书,他灵活地读书,最重视学以致用,抱着改造社会的目的读书,他一生经历无数,决策无数,从《毛泽东读书治国》中,你可以读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他的阅读之间的不为人知的关系,也可以读到他的思维方法,他的读书方法。无论对于一个管理者,还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无论对于一个成年人,还是对于青少年,任何人都可以从毛泽东身上汲取到宝贵的人生财富和无价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王的试炼

    王的试炼

    懒惰,悲伤,嫉妒,色欲,傲慢,贪婪,暴食,以及无。八位王的候选人已经到齐,谁会成为王?世界又将被他们如何的玩弄?男主角陈幻:“啊嘞?为什么我只是打手。为什么我不是龙傲天。”L:“龙傲天?那是你队友啊。”陈幻:“what?”
  • 妖怪横行的年代

    妖怪横行的年代

    高中学生末央在找打工店时意外进入一家奇怪的店,这家店里外透着古怪,店主是一个可以帮助妖怪占卜的奇怪女人,在面对一系列妖怪面前,末央的爆笑生活就此展开。
  •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夫君纳妾记

    夫君纳妾记

    前世她从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变成一代妒妇,毒妇,终于误中小三圈套,误以为自己害了人命,自责而亡。重生后,她发誓,今生不做妒妇,看女主如何“收心敛情”,孝敬公婆,与夫君相敬如“宾”,替夫君广纳美“妾”,在夫君的心中赢下一片天。
  • 魔女遇上书呆子

    魔女遇上书呆子

    徐小雅,野蛮魔女,坚强善良。杜辰宇,老实书呆,单纯可爱。季枫,帅气学长,温柔体贴。到底是超人气的温柔学长,还是欠扁的可爱书呆。是选择骑士的守护还是选择去保护单纯的呆子。现代的秀才遇上兵,到底有多少理说不清。可怜的身世之谜其中到底隐藏多少无奈的辛酸。他只是季城集团的接班人吗?他只是傻傻呆呆的死书呆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天才:废材嫡小姐

    绝世天才:废材嫡小姐

    她,紫幽魅是21世纪最罕见的光暗体质真因如此被无数杀手追杀在一次包围中使用了禁忌法术爆体而亡穿越到了紫家的废材八小姐身上。究竟是废材?是天才?【这是作者第一次写文如有不好还请见谅,作者在此申明,本文并无抄袭,如有相同,那肯定是他抄我的啦请加群:308816587】
  • 囚己

    囚己

    当人被恐惧和欲望所支配的时候就会化身魔鬼。
  • 三十六女进都市

    三十六女进都市

    三十六个女人进都市的故事,她们的未来如何,敬请欣赏。
  • 青春都市风云再起

    青春都市风云再起

    都市异能练功升级的小说很多,笔者个人喜欢像热血漫画一样主角一步一步的走上巅峰,而不是上来就秒天秒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时笔者偏向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细节的刻画,希望观众们能喜欢,另外这将是超长篇的故事,也欢迎接受笔者文风的客官养肥了看。高三学生雨辰从小被一拾荒老人收养,过着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和别的学生一样运动、游戏、看校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并不单纯,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修仙者的他是偶然还是必然?一边练功升级,一边美女云集,同时调查心中事件的真相,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看似平淡的都市生活必将再次掀起一番风雨!
  • 查理九世之破碎的心

    查理九世之破碎的心

    这是查理九世的黑化文,墨多多黑化,只是想写写自己看,所以有时间就更新,没时间就算了,况且还有一本书等着更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