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4500000002

第2章 征圣

(一)

夫作者曰“圣”①,述者曰“明”②。陶铸性情③,功在上哲④。“夫子文章⑤,可得而闻⑥”,则圣人之情⑦,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⑧,夫子风采⑨,溢于格言⑩。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

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注释】

①作者:创始者。②述者:继承者。这两句本于《礼记·乐记》中说的:“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③陶:制造瓦器。铸:熔炼金属。这里用陶铸比喻对人的教育培养。④上哲:指古代圣贤。⑤夫子:孔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⑥“夫子文章”二句: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见《论语·公冶长》。⑦情:感情。这里引申指意见或主张。⑧方:木板。册:编起来的竹片。这里泛指书籍。⑨风采:风度神采。这里引申指言论行为。⑩溢:满。格言:可以示人以法则的话。格:法则。焕乎:

《论语·泰伯》载孔子赞美唐尧的话说:“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焕:有光彩。郁哉:《论语·八佾(yì意)》载孔子称颂周代的话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文采丰盛。郑伯:郑简公。入陈:公元前548年郑国军队攻入陈国。文辞为功:当晋国质问郑国为什么攻打陈国时,郑国大夫子产说明了攻陈的理由。文辞:指子产所作正确有理的回答。折俎(zǔ组):把煮熟的牛羊等切开放在俎上。这是一种招待贵宾的隆重礼节。俎:盛肉的器具。多文举礼:在宋平公招待赵文子的宴会上,宾主谈话都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学生记下这次宴会的礼仪。举:

记录。子产:郑国执政者公孙侨,字子产。“言以足志”二句: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足:成。“情欲信”二句:见《礼记·表记》。

含章:是说蕴藏着文采,引申指写作。玉牒(dié碟):重要文件。“玉牒”和下句“金科”意同,亦即金科玉律的意思。秉文:指写作。秉:操持。科:条文。

【译文】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著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

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二)

夫鉴周日月①,妙极机神②;文成规矩③,思合符契④。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⑤,或明理以立体⑥,或隐义以藏用⑦。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⑧,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⑨,《儒行》缛说以繁辞⑩,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

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注释】

①鉴:察看。周:全。日月:借以概括整个自然界。②极:追究到底。

机神:微妙精深。③规矩(jǔ举):法则。规:画圆形用的器具。矩:画方形用的器具。④符契:完全符合。符:古代作为凭信用的东西,以两者相合为凭。契:约券。⑤该:兼备。⑥体:主体,指文章的主要部分。⑦藏用:隐藏其作用,即不明显地表示文章的作用。⑧丧服:居丧之服。古代丧礼,根据与死者关系不同而着轻重不同的丧服。举轻包重:《礼记》中的《曾子问》和《檀弓》两篇,都讲到以轻的丧服概括重的丧服的用法。⑨《邠(bīn宾)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全诗由八章组成,每章十一句,是《诗经》中较长的一首诗。邠:同豳。⑩《儒行》:指《礼记》中的《儒行》篇。缛(rù入):繁盛。《儒行》中把儒者分为十六种来论述。书契:文字,引申指著作。《夬》(guài怪):《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夬”表示决断。昭晰(xī西):清楚。《离》:《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离”表示像火光一样明亮。四象:《周易》中的卦象,有实象、假象、义象、用象四种,叫做四象。见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七。

五例:《春秋》记事的五种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yū迂,迂曲)”,“五曰惩恶而劝善”(见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晦:不明显。术:方法,这里指表现手法。

抑:压止,这里是精减字句的意思。引:延长,这里是加详的意思,会适:应为适会。适:适应。会:时机。征:征验。周孔:周公、孔子。

【译文】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

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夬》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

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详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三)

是以子政论文①,必征于圣②;稚圭劝学③,必宗于经④。《易》称:

“辨物正言⑤,断辞则备⑥。”《书》云:“辞尚体要⑦,弗惟好异。”

故知:正言所以立辩⑧,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⑨,辩立有断辞之义⑩。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注释】

①子政: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学者。所作论文今不存。②以上两句唐写本作“是以论文,必征于圣”。③稚圭(guī规):匡衡字稚圭,西汉末年学者。他曾向汉成帝建议重视学习经书。④以上两句一作“窥圣必宗于经”。

宗:主。⑤辨物:辨明一切事物。⑥断辞:明确的辞句。断:决断。备:

具备,这里有充实的意思。⑦体:体现。⑧辩:指“辨物”而得的论点。

⑨尤:过失。⑩义:宜,适当。精义曲隐:如上文所讲《周易》的“四象”。微辞婉晦:即上文所讲《春秋》的“五例”。偕通: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偕:共同。并用:同时运用。颜阖(hé河):战国鲁人。他的话见于《庄子·列御寇》。仲尼:孔子的字。这两句《庄子》中的原话是:“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訾(zǐ子):说别人坏话。已:语词。衔:含在口中。佩:系在身上。此二字在这里都引申为“具有”之意。天道:即《原道》篇说的“自然之道”,指客观事物的规律。钻:深入研究。仰:仰而求之。胡宁:何以,为什么。

庶:近。

【译文】

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

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

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兼有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四)

赞曰:妙极生知①,睿哲惟宰②。精理为文,秀气成采③。鉴悬日月④,辞富山海。百龄影徂⑤,千载心在。

【注释】

①妙:指精妙的道理。极:追究到底。生知:生而知之的人,即圣人。②睿(ruì锐):智慧,明达。宰:主宰,引申为掌握、具有。③气:这个字在《文心雕龙》中用的较多(共七十九次),解释也很分歧。从全书运用情形看,除明确指才气、气势、辞气和气候等意思外,多数用以指作者所特有的气质,或作者的气质体现在创作中而成为某些篇章的特点。这里是指圣人的气质。④鉴:察看,这里指观察事物而形成的主张或意见。⑤百龄:百岁,指圣人的一生。影徂(cú粗):形体已成过去。徂:往。

【译文】

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殊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同类推荐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幻中游

    幻中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聚仙亭

    聚仙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扭曲时空

    扭曲时空

    一觉梦醒,穿越奇异世界。怪异的空间,扭曲的时间,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种族,被命运的大手强行糅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世界。
  • 幻界王

    幻界王

    没人能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样的光景,万里之外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万里之外便陷入狂风骤雨之中,一个小人物会不会就是这只蝴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韩文清一点一点走上舞台,第一卷很无聊,在挖坑,马上结束,进入第二卷。
  • 泪鲸

    泪鲸

    女扮男装,失去记忆,没了力量的她,被关在血腥的笼子里,当眸子染上鲜血,曾经的她,还能回来么?他重回陆地,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她,却被人类重创,他的善良,还在么?从小被下毒,至今被利用,一切的缘由都是咎由自取,恨么?后悔过么?传说中的泪鲸再度现世,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泪鲸?愿望实现,那个她,还在么?当泪鲸来到你身边,你想好许什么愿了么?
  • Marie Antoinette And Her Son

    Marie Antoinette And Her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材是块宝

    废材是块宝

    他是一个废材,完全无可救药!没有强壮体魄,没有魔法基因,更没有英俊外表,甚至连种地都会吃力。是什么让他纵横于这个武勇者称雄的大陆?是什么让他倍受无数人的青睐重视,甚至大陆最美的女人们也会为他动心?
  • 武林高手都市修仙

    武林高手都市修仙

    世上是否真的有仙神?当世高手在目睹惊世的仙迹后殒命,却带着一枚神秘石符,重生平凡大学生。一段命运,两世情仇。前生遗恨,今世多情。不思量,自难忘。踏上修仙路,只为寻找这一切背后的真相。带你揭开这个世界隐藏的谜底。
  • 都怪我太强

    都怪我太强

    末世级的魔法向我轰来……传说级的神剑向我砍来……梦魇级的神兽向我咬来……我向它们抬起了一只手……为什么我什么事都没有!为什么我还死不了!靠,都怪我太强……还有谁能打败我?!呃……她们不能算上……唉,不多说了……我继续和我的废柴搭档去打怪了……(MDZZ,简介和作品内容严重不符,作者菌懒得改简介了,先这样吧……)emmmm,换地了,还是不在这儿继续写了
  • 我为天下人

    我为天下人

    世人只会羡慕,仰望,别人的成功。世人只会嘲讽,讥笑,别人的失败。却无人想过,成功之人经历过的风雨,失败之人努力过的时光。努力过,又如何不是一种成功........
  • 霸道少爷沦为家仆

    霸道少爷沦为家仆

    “喂别忘了这是21世纪不是你们的清朝别把你的大少爷脾气给我摆在这我不吃你这一套”“你行你狠本少爷要吃饭快去给本少爷做饭”“你把本姑娘当作你的女佣?要吃自己去做。我可不管你我没有义务管你的吃喝拉撒睡”“哼,,女人你来教我..............”“你真是笨的要死.....”“这顿饭好吃吗?”“好吃。”“我给你做一辈子...”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正值历史转型期,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人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带着打碎精神枷锁的喜悦,又背负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既担心鼎新求变会触犯清规戒律,又不甘心在穷苦煎熬中循规蹈矩。世情、人情、亲情、爱情都在社会变革中强烈震荡,于是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听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回首往事,从曾经跨越的时空中依稀辨出一道轨迹,感悟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还将怎样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未来的一些思考,不失为开卷有益。同时,旖旎的南国风光,浓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曲折的人生故事,宛如一壶醇香的老酒,浅斟慢酌,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