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4300000034

第34章 全新世

全新世是最近的,也是现代人类生活的一个地质时代,值得重点研究。保存较为完好的各种自然历史记录以及人类历史时期留下的大量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这一地质时期中自然环境的演变历程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依据。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全新世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不但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们目前生活的客观环境,而且对于预测小江流域的泥石流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小江流域内,位于海拔3700m附近的末次冰期中形成的冰碛洼地内保存有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连续沉积地层。该洼地内(石板塘冰碛洼地)的地层特征我们已在第三章第一节中述及。这里主要依据该地层内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以及物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讨论小江流域全新世自然环境的变迁规律。

石板塘冰碛洼地内的沉积地层共厚2.43m,位于冰碛泥砾层之上的该地层的底部物质经ESR测年,其年代为距今15.6ka B。P。,中上部位于0.9m和1.2m深度的两层淤泥质沉积层底部物质,经14C测年,其年代分别为2.49ka B。P。和3.38ka B。P。。我们按20cm的间距取样进行植物孢粉分析,在12个样品中共获得3162粒植物孢粉,分属43科、44属。在这12个植物孢粉样品中,大多数样品的孢粉含量丰富,其中尤以位于该套地层顶部和接近底部的两个样品的孢粉含量最为丰富,分别达到1106颗和1177颗,而位于中上部的两个地层段内,(4~5号样品地层段和7~8号样品地层段)植物孢粉含量稀少,孢粉数量不足100粒。由于孢粉分析的样品重量一致(300g),对此,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地层中孢粉分布密度较小所致。另一方面,根据这几个样品中植物种类较为相似和样品间距较小的事实,对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孢粉分析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环境意义。但在孢粉组合分析图式中我们仍采用虚线标绘的方式对此加以了区别。

引起环境演变的成因机制中,最显著的而且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自然因素首先是气候的波动。而气候的波动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雨量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改变。在环境演变史的研究中,温度状况的恢复一般来说较易于作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估计。但要对雨量状况作出正确的推测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为此,我们根据石板塘冰碛洼地内沉积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3种易于受水分条件影响的物质元素(S、P、As)含量在地层内的分布作出,用以探讨地面水分状况的变化过程。这3种元素中,硫(S)极易溶于水并能随水大量流失;磷(P)受水分条件和生物状况的影响显著,故对地面水分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反映;砷(As)在氧化环境中一般以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的形式存在,但砒霜能溶于水并能够随水迁移。因此,以上3种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地面水分状况的分布特征。作一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以上3种物质含量曲线所表示的地面水分状况变化特征,与由植物孢粉组合所代表的生物-气候演变过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对末次冰期以来世界气候的演变过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有了比较一致的分期方案。中国晚冰期和冰后期的气候变化过程大体上与世界情况相一致,只是在各时期的起迄和高峰出现的时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先后出入。小江流域末次冰期之后,经过晚更新世和全新世过渡时期的气温迅速回升,植被面貌得到了很快的恢复,至全新世初期,小江流域的自然植被特征便已基本定型,其垂直分布格局也与现代大致相似。只是到了近代,人类活动对小江流域内的自然植被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垂直高度带自然植物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本来面貌,尤其是位于小江河谷的下部地区,自然植被已基本上被人工栽培植被所代替。在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过程中,小江流域内的植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迁徒。下面根据全新世的气候分期方案,结合地层、植物孢粉组合特征以及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所指示的地表水分状况,参考我国历史时期中关于自然环境状况的文史记录,概述小江流域全新世期间各阶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泥石流形成与堆积的基本情况。

1.冰后期

地层埋深2.15~2.40m,为黑色粘土质淤泥层,与下部冰碛层交界处的物质年龄为15.6ka B。P。(ESR),其上部地层的沉积年代,按沉积速率推算约为13.5ka B。P。。该地层所对应的植物孢粉互带,是以桦(Betula)-松(Pinus)-铁杉(Tsuga)-禾本科(Graminesae)为主的植物组合群落,其中孢粉含量总数中,水龙骨科(Polypodiace)和蕨属(Pteridium)的孢子含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显示该时期的气候冷凉湿润。该带从底部至上部,植物孢粉含量迅速增加,木本植物大量出现,表明在距今15.6~13.5ka B。P。的这一时间内气候是在向暖湿的方向快速转变。

在北欧地区,晚冰期位于14.5~10.5ka B。P。的这一时段(Blytt and Sernander,1910年),其间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地表植物表现为苔原植被与有桦、松、柳等乔木树种分布的森林草原植被的互为消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晚冰期的植物孢粉组合反映出该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一种由温而稍干-凉而干-温暖湿润-冷而干的波动形势(张嘉尔,1985年)。

北欧地区的晚冰期位于距今14.5~10.5ka。B。P。之间,而云南小江流域山区的晚冰期气候却出现在15.6~13.5ka B。P。这一时期,气候转变的时间早于北欧地区约1.1ka,而晚冰期气候的结束时期却比北欧地区早近3ka。另一方面,从晚冰期经历的时间长度来看,小江流域山区晚冰期仅历时约2ka,而北欧地区的晚冰期却长达4ka左右。在晚冰期的历时长度和起迄时间上,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反映了冰川后退,气候变化的一个详细过程,也已显示出在冰后期的气候转暖过程中,随着纬向环流的逐渐增强,低纬度地区很快便进入较为稳定的环流形势之中,而中高纬度地区却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反气旋活动频繁,气候变化剧烈的演变过程,才能进入到一个大气环流和气候起伏都较为稳定的环境状态。

在晚冰期阶段,小江流域山区的气候冷凉湿润,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气降水量较多。根据地层中物质元素含量的分析,易受水分条件影响的硫(S)、磷(P)和砷(As)三种元素的含量在相应的地层中都具有较高的数值,这表明在当时的情况下地面水分活动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导致地面处于一个相对湿润的原因是当时的气温较低,水分蒸发十分缓慢。从水分状况的变化特征来看,冰后冷凉湿润期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晚冰期的前半段为冷凉较干的时期,后半段为冷凉湿润时期。

晚冰期时,小江流域内的气候冷凉湿润,地表水分活动微弱,因此泥石流活动较为平静,在这个时期内,由于地表水分较多,在一些地面低洼的地方,发育有湖沼相的褐煤地层,如多照盆地后缘已形成有该时期的褐煤层。

2.全新世早期

地层深度为1.60~2.15m,为粘土、粉砂夹岩屑层与黑色淤泥层的交互沉积,该地层对应Ⅱ、Ⅲ孢粉带。时代大约为13.5~7.5ka B。P。之间。

植物孢粉Ⅱ带为松(Pinus)-青冈栎(Quercus glance)-菊(Compositae)-麻黄(Ephedra)的植物组合。其中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高达67%,主要有松属(Pinus)、青冈栎(Quercus)、槲栎(Q。ali。ana)、榉属(Zelkova)。草本植物次之,占14%,有麻黄属(Ephed。ra)、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sae)、眼子菜属(Potamoge。ton)等植物。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蕨类植物,如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蕨属(Pteridium),而且这两种蕨类植物孢子数量达到孢粉总量的18%。该带中既含有耐干旱的植物,同时又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喜湿润的蕨类植物和常绿阔叶树种,反映在这一段时间内气候具有干、湿交替的现象。从植被的结构特征来看,为以常绿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属暖温带的植被类型,显示气候的主要特征为温暖湿润,但其中插有一个较为干燥的时节。

植物孢粉Ⅲ带为松(Pinus)-云杉(Picea)-杜鹃属(Rhodo。dendron)-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组合。其中木本植物花粉占78%,主要有喜凉针叶树种云杉(Picea)、松(Pinus)及阔叶灌木杜鹃(Rhododendron),但也含有个别的热带、亚热带的喜暖植物分子,如漆树(Rhus)。草本植物花粉次之,仅占孢粉总量的9%,主要有十字花科(Cruciferae)、菊科(Compositae)、藜科(Chenopodiace。ae)等,孢子数量较少,以水龙骨科为主。形成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类型,反映气候温凉偏湿。

从以上两个植物孢粉带所显示的早全新世期间气候的差异情况来看,小江流域在全新世早期是一个温暖湿润,并且具有干湿季节之分的气候环境,此时期相当于Sernander关于全新世气候分期方案中的前北方期,该期之后,至北方时期,小江流域的气温有所下降,降雨有所减少,气候条件逐渐变得温凉偏湿,而且气候的干湿现象更加显著,以致于在第Ⅲ孢粉带中出现了较多的藜科(Che。nopodiac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在这一时期中,小江流域内的泥石流较为平静,仅在部分沟谷上游的较陡坡麓地带有少量的泥石流堆积物存在。如大凹子沟、多照台地后缘等地。

3.全新世中期

全新世中期的沉积地层位于1.60~0.90m之间,为一套灰色或黄色的淤泥层与细砂夹岩屑层的交互沉积。该地层中的植物孢粉可明显地划分为Ⅳ和Ⅴ两个带。Ⅳ孢粉带为松(Pinus)-栎(Quercus)-蒿(Artmisia)组合。植物孢粉总数中,木本植物占有较大的比重,达52%,针叶树种主要有松属(Pinus),阔叶树种中以栎(Quercus)、桦属(Betula)为主,兼有其他的喜暖树种,如漆树(Rhus)、栲(Castanonsis)、鹅耳枥(Carpinus)等。草本植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孢粉总数中达到32%,其中主要以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misia)植物为主。在Ⅳ带中,孢子含量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达到16%,并以水龙骨科(Poly podiaceae)和石松科(Lyco。podium)两种蕨类植物为主。本带的植物孢粉组合表现出,该带形成了含有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林植被。为亚热带植被类型。从木本植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热带、热带植物种来看,说明当时气候较为炎热,而根据孢子中含有石松科的植物以及为数较多的水龙骨科的植物种类,又显示出当时的气候相当湿润。与此时段相对应的地层内,硫(S)、磷(P)和砷(As)3种元素的含量不但位于一个低值区,而且含量的变化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反映出当时的地表水分活动状况较为强烈,并具有逐渐增强的发展过程。

Ⅳ孢粉带对应着Sernander关于全新世气候分期方案中的“大西洋期”,该期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最宜时代,北欧的孢粉剖面中,本期的泥炭层含有栎树、赤杨、菩树、榆树等,欧洲一般将此又称为混合栎树林时代。在这一时期中,欧洲的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由于气候的回升,冰期中曾下降百余米的低海面,经过前一时期的迅速回升,到大西洋期时已基本上接近了现代的海面高程。在我国,约距今5~6ka B。P。前后达到了温度的高峰时期(竺可桢,1972年;杨怀仁,1987年),当时正值我国仰韶文化时代,故又称此为“仰韶温暖期”。据推测,当时的华北地区年平均温度较现代高2℃~3℃,冬季1月平均温度高于现代3℃~5℃,可见仰韶文化时代气候的温暖程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竹类大面积分布在黄河流域,我国丰富的古文化遗迹中对此都有明显的反映,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炭化的竹节;河南淅川下王冈遗址内存在着大量的竹炭灰烬;而在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却保存有以竹笋、竹根为食的竹鼠的遗骸。但是,在现今的时代,大面积的竹类生长范围不超过长江流域。小江流域在这一时期的气候也是十分温热湿润的。植物孢粉组合和地表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过程对此都有所反映,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小江河谷底部何家堡附近全新世地层剖面中,距今大约7.2ka B。P。前后沉积的高出现今江面近100m的河相粘土质淤泥层,说明小江在全新世高温期中是一条径流十分丰富,物质搬运能力较强的河流。因此,这一时期在小江河谷及其各支流的下游地段一般都难以堆积下泥石流沉积物。但是,从大凹子沟和多照盆地后缘的中全新世泥石流沉积地层来看,全新世高温期的泥石流还是十分活跃的,并且主要以坡面泥石流的形式频繁地发生在各坡度较大的谷坡之上,堆积于坡度较缓的坡麓地带。

一般认为我国的仰韶温暖期于距今3ka B。P。的商朝末期结束,其主要依据是在殷墟遗址中仍然保留有竹鼠、水牛和象的遗骸。但据欧洲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过程的研究,距今5ka B。P。左右已开始逐渐转入了一个气候干凉而多变的时代,即“亚北方期”。在小江流域内,根据地层沉积速率推算,大约在4.5ka B。P。就开始出现了气候向干凉转变的发展趋向,植物孢粉组合特征中出现了第Ⅴ孢粉带。Ⅴ孢粉带中,木本植物花粉含量已有明显的减少,平均含量仅占孢粉总量的44%,底部地层的样品中含有喜暖栎属(Quercus)、鹅耳枥属(Carpinus)的树种,草本植物中有禾本科(Graminesae)、蒿属(Artmisia)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植物,蕨类植物中含有较多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蕨属(Pteridium)的孢子,显示在距今5ka。B。P。左右的时代,位于小江流域海拔3600m附近的山区仍为温暖带的植被类型所分布,气候也较为温和湿润。但至地层埋深1.20m,时代大约为距今4ka B。P。左右,Ⅴ孢粉带的上部,该地层的孢粉组合内却出现了喜凉的云杉属(Picea)、柏属(Cupressus)和杜鹃属(Rhododerdron)木本植物,草本花粉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喜凉耐旱的植物科、属,如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misia)和藜科(Chenopodiaceae)等,蕨类植物的孢子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了以喜凉的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已经演化为温带植被类型,反映气候已变得温凉而且偏干。

距今4.5ka B。P。前后气候已向干、冷的方向转变,在这转变的总趋势之下,也存在着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波动。在欧洲,气候最宜期之后,气温降低,雨量减少,长期的干旱使泥炭的发育干涸终止,气候的干湿交替在亚北方期内数度发生(杨怀仁,1987年)。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层,沉积物的测年分析表明,海侵在距今5~6ka B。P。时达到高出现代海面3~4m最高海面,自此之后,海面波动的总趋势是缓慢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过距今4.7~4.0ka B。P。、3.8~3.0ka B。P。期间的海面数度小的波动,出现高程1~2m的高海面,并且每次高海面时都留下了贝壳堤之类的遗迹(张兰生,1990年)。在小江流域,气候向温凉偏干的转变不但在植被孢粉组合中有清晰的反映,而且在由地层中微量物质元素的含量变化过程也可看出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在与亚北方期相对应的地层中,受地表水分状况影响而易发生迁移的3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出起伏波动,这说明小江在此期间地表水分的干湿变化较为频繁。根据小江边上何家堡附近的全新世地层剖面,全新世最宜气候期间高水位时沉积的褐红色淤泥层的下部物质经ESR 测年,堆积时代为7.2ka B。P。,该地层直接下伏于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位于基岩之上的这套褐红色淤泥层厚8~10m,其顶部物质的堆积时代据沉积速率推测大约为5ka B。P。前后,在这之后,泥石流沉积物直接复盖在这套褐红色的淤泥层之上。这说明,在全新世高温期间,小江的径流丰富,充沛的江水能够将小江两岸的泥石流物质搬运出小江流域。而在全新世高温期之后,由于水量减少,小江已无能力将暴雨时节形成的泥石流物质输入北部的金沙江,于是小江两侧与各支沟的交汇地区便发生大量的泥石流沉积。从这个时期所留下的泥石流堆积物来看,泥石流是相当活跃而且较为凶猛的,这主要表现在这一时期的泥石流不但具有坡麓堆积,泥石流沟内堆积和大量的位于沟口的泥石流扇堆积,这种同一时期的泥石流沉积现象还反映出该时期内泥石流的活动不但遍及全流域,而且形成的泥石流能够从坡面-细沟-切沟-溪谷直达主沟的沟口,显示了泥石流具有较强大的活动能力。

4.全新世晚期

距今3.0ka B。P。以来的全新世晚期是一个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时代,在我国是一个寒暖交替、气温数度起伏,较长的温期为较短暂的冷期所间断的一个时期。在小江流域全新世地层的上部层位中,全新世晚期的植物孢粉组合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可划分出5个植物孢粉带。

Ⅵ孢粉带的埋深范围是0.90~1.10m,为灰黄色的细砂夹岩屑层,该层的顶部物质经14C测年,年代2.49ka B。P。,下部物质的沉积时代,按沉积速率推算,大约为距今3ka B。P。。该地层中的植物孢粉经分析,共发现162粒孢粉,全部为草本植物花粉,在这162粒花粉中,菊科(Compositae)占有160粒,其余的2粒为禾本科(Graminesae)植物。属于一种温带草原,反映气候温凉而较为干旱。

Ⅶ孢粉带位于0.90~0.60m的地层部位,本带植物孢粉数量较少。在所作的样品分析中,发现的植物孢粉数量都不过100粒,其中一个样品的孢粉数量仅为31粒。在这31粒孢粉中,木本植物花粉有12粒,主要为松(Pinus)、云杉(Picae)和杜鹃(Rhododen。dron),其余为桦属(Betule)等乔木,但也含有喜暖的植物分子,如紫树属(Nyssa)和漆树属(Rhus)的植物。草本植物花粉有9颗,分别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s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伞形科(Vmbeliferae)植物。藻类植物含量较多是本带孢粉组合的一个特点,在31粒孢粉中,孢子占有10颗,分属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蕨属(Pteridium)两种植物。该带植物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中喜冷植物内夹有喜暖的植物,而且孢子数量较多,这反映了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

Ⅷ孢粉带位于埋深为0.60~0.40m的层位,按地层的沉积速率估算,其时代应在1.2~0.6ka B。P。之间。该地层的样品经分析测试后,共获得185粒孢粉,其中木本植物花粉仅1颗,为栎属(Quercus)。其余的184粒孢粉全为草本植物花粉。这184粒草本植物花粉中,菊科植物花粉为180粒,蒿属(Artmisia)2粒,藜科(Chenopodiaceae)和伞形科(Umbeliferae)各为1粒。形成了与第Ⅵ孢粉带一样的温带草原,反映当时的气候是相当温凉而且较为干旱的。

Ⅸ孢粉带的地层部位的埋深为0.20~0.40m,为粉砂、细砂夹细粒的岩屑沉积物。本带为栎(Quercus)-松(Pinus)-杜鹃(Rhododendron)-菊(Compositae)组合,木本植物含量达51%以上,主要栎属(Quercus)、杜鹃属(Rhododendron)、松属(Pinus)和栗属(Castanea)、以及少量的桦属(Betula)、胡桃属(Juglans)的植物。草本植物含量为20%,有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misia)、禾本科(Gramines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植物。蕨类植物含量较多,达28%,主要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蕨属(Pteridi。um)、卷柏属(Selaginella)和莲座蕨属(Angioteris)的植物,为一种温暖草原-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类型,反映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Ⅹ孢粉带的埋深为0~0.20m,为灰黄色的细砂夹岩屑层。该孢粉组合基本上与现代的接近,其中木本植物含量达80%,并以杜鹃属和栎属树种为主,草本植物含量较少,仅占1%,而蕨类植物却占有相当的比例,达到19%,形成一种温暖带阔叶林,表明当时的气候较为温凉偏湿。Ⅹ孢粉带反映的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看,喜凉的杜鹃属树种逐渐增多,而喜暖的栎属植物却相应地减少,这种现象说明气候是在朝着干冷的方向转变。

根据上述植物孢粉带的分布情况可见全新世晚期是一个气候波动起伏较大,冷暖与干湿交替频繁的时代。在欧洲,自3.0kaB。P。之后,气候在向干凉方向转变的过程中波动起伏越加明显,于0.7~0.5ka B。C。期间出现明显的干旱时期,使泥炭发育中断并形成界限层或称“交替层”(Grenahorizont)(杨怀仁等,1987年)。在我国,1.1~0.8ka B。C。为一寒冷期,当时正值商求和西周时代,《竹书纪年》中有周孝王七年(903a B。C。)“江汉俱冰”的记载,说明这是一个相当寒冷的时期。在小江流域的高山区内,Ⅵ植物孢粉组合也显示出这一时期的气候较为干旱温凉,出现了以菊科(Compositae)为主要建群种的温带草原景观。

0.5ka B。C。之后气候有所转暖,出现了继“仰韶温暖期”之后的又一暖期。这一暖期历时约800~900余年,至300a A。D。的东汉末年结束,其间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在此期间,黄河下游一带的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对此,《荀子·富国篇》中的记载是:“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一岁而再获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西汉时代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为:“蜀、汉、江陵千树桔;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可见当时的植物分布范围较现代偏北。在这一时期内,小江流域山区的Ⅶ植物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明显减少,木本植物和蕨类增多,以致在植物孢粉的组合图式中,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含量呈现两个同时增长的峰值区。

300~600a A。D。期间为一气候寒冷时期,经历了晋和南北朝时代,在东晋中期曾有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3年封冻可行车马的记载,表明当时年均温低于现代。与此同时,小江流域的山区,第Ⅷ孢粉带表现为菊科植物为主要建群种的温带草原,说明当时在小江流域也是处于一个相对温凉干旱的时期。

南北朝结束之后,大约自600a A。D。前后起,气温又逐渐转暖,人类社会历史也相应地步入隋、唐时代,直至1100a A。D。的北宋末年都是处于一个较为温暖的气候环境之中。当时,柑桔、梅花都能在长安的唐宫中生长,并且柑桔能够结实,可见那时的气温是较为暖和的。这时,处于我国南方的小江流域山区内,植物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的林属乔木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并形成全新世以来的峰值,同时杜鹃属的树种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形势,而草本植物的主要种属——菊科植物却呈现出减少的现象,因此,小江流域也同我国北方的气候状况一样,是处于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代。

公元11世纪之后,直至20世纪初,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寒冷时期,其间的气候虽也有起伏波动,但即使是气温回升的时段中,年平均气温也都低于现代的水平。在小江流域的山区,与此时段相对应的Ⅹ植物孢粉带中反映出气候渐趋干凉,导致木本植物中喜暖的栎属树种减少,而喜寒的杜鹃属树种却逐渐增加的现象,说明小江流域的气候是在朝着温凉偏干的气候状况转变。

以上根据小江流域山区的冰碛湖相地层剖面特征及其孢粉组合,结合中国历史资料中物候记录所反映的气候特征概述了小江流域全新世的环境变迁过程。可见距今1.7ka B。P。以来小江流域的气候波动过程与世界的温度波动趋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小江流域在全新世期间的泥石流活动趋势是处于一种逐渐增强的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是自2.0ka B。P。以来的这一段历史时期,这种发展趋势的增加显得十分迅猛,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的基本条件之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因素。小江流域内的开矿炼铜历史始自唐朝,据史料云:当时的东川铜矿是处于“密树交荫,少见天日”的山地环境之中。而今这一带已变成了童山秃岭和荒沟烂坡,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机械风化过程不断加剧,泥石流频繁发生。自公元1833年的强烈地震发生之后,泥石流的活动十分剧烈,表明泥石流的活动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经过百余年的活动高峰之后,泥石流的活动逐渐平缓并渐渐趋近于全新世期间内泥石流活动高潮期的平均状况。但是,由于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加剧,因而在泥石流活动高潮期的平均水平之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小江流域内的泥石流活动仍处于一个较为强烈的状态。目前,流域内的泥石流暴发频繁,泥石流洪积扇广泛发育,加之气候干热少雨,导致小江两岸砂石累累,“砂石化”现象日益明显。对于小江流域的这种环境恶化现象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应当加强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搞清楚小江流域现代地表动态及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阐述清楚人类活动在环境变化中的实际作用,由此制定出一套规范人类活动的行为准则,提出整治和优化环境的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便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八章 结论、问题与展望

同类推荐
  • 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环境变迁与泥石流发育史

    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环境变迁与泥石流发育史

    本书以结合相关资料和考察研究的综合分析为前题,系统探讨了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山地环境演化过程中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历史。
  • 荒原生命的奇迹

    荒原生命的奇迹

    人类生活的蓝色家园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在地球上,除了最高级的灵长类——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伙伴。它们当中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自由游弋……它们的足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和人类一样,它们面对着适者生存的残酷,也享受着七彩生活的美好,它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

    科学普及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质,就能够有力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本书紧紧围绕人们生活身边的科学,以及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植物、动物、人体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意识。
  •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的各个地点,对准北方一直向前走,最后大家总会在一个地点见面,这个地点就是地球的最北端,我们称它为“北极”。有人把北极叫做“世界的顶峰”,以这个顶峰为中心,向南画一个大约2500千米长为半径的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就是“北极圈”。北极圈可不是什么铁丝网或木棍所围起来的实在的圈子,而是地理科学工作者按地理特点在地图上画出的纬线圈。
  • 站在巨人肩上-从居里夫人谈放射化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居里夫人谈放射化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热门推荐
  •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一场龙卷风将本是天朝的她卷入一个陌生帝国,无意间竟被别人下了套……什么!!不去学堂就安排婚事!!去了学堂必须选个好夫婿回来!!!一个温和如玉倾心许久的学长…一个江湖有情的阁主…一个高冷少语的丞相!竟然还是女的!知道真相的她瞬间…萌逼了…一个随时随地在她眼前晃的无事王爷……可她该怎么选…一边可以浪迹天涯…一边可以永生安康……
  • 美女的护花使者

    美女的护花使者

    “美女,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和你一起练功而已!”“练功?”“对,就是那种痛并快乐着的功法!”“来啊,互相伤害啊!”身为高贵的赏金猎人,“上学”这种任务还能在雷人一点吗?虽然一开始陆长空是拒绝的,但显然义父也是下了血本,竟然掏出了“阴阳衍恒诀”这种极品功法。这让陆长空只能红着眼咬牙答应,而从此,他也有了再正当不过的泡妞理由了!之后,校花、大小姐、御姐、邻家女孩、萝莉……等一一来到他的身边。“美女,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我陆长空来了!”
  • TFBOYS汐恋千世

    TFBOYS汐恋千世

    她是红海中一点微弱的光亮,他是万人瞩目的闪亮明星。只因为他的一句“我想考北大”她愿拼尽全力去考上他梦寐的大学。一次又一次偶然相遇,最终成为朋友,却因他所谓的未婚妻,她和他成为陌路人。被伤过的心,选择放弃。默默祝他幸福。他渐渐明白,自己对她,超越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可是后来的她变了。不再善良。“对不起。”
  • 那些喜欢思辨的家伙

    那些喜欢思辨的家伙

    本书介绍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戈拉、奥古斯丁、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伏尔泰、笛卡尔等多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
  • 武林易侠传

    武林易侠传

    我,易小知,一个自幼喜欢命理,相术,堪舆,占卜等周易玄学的少年。当我遇见她的那一刻起,灰白世界一下子充满了颜色。就算因此卷入到永无休止的武林斗争之中,我也能利用所学在阴谋阳谋的博弈中先人一步。只要能让我们好好的一起生活下去,就算毁灭整个武林,我也在所不惜!
  • 狐妖苏墨

    狐妖苏墨

    天庭强势灭杀诸多法门,狐妖一脉惨遭不幸,诸多神话中的妖仙神魔尽出,危机重重,师尊妲己难破天机,黯然神伤。苏墨的身世究竟为何?天庭到底在隐瞒什么?小小的人间界又有什么样的秘辛?一介小妖的成仙路,崎岖坎坷,古代仙神的所谓大义!究竟谁为大义?谁,又为大恶?一朝踏仙路,万古尊妖仙!
  • 乖乖将军

    乖乖将军

    [花雨授权]这个软趴趴的小子,动不动就哭、就撒娇,哪像个男人了?居然还是家里给她定下的未婚夫!好女儿志在四方,谁要……呃,反过来一想,也挺好的,反正这小子一向任自己“压落底”。嫁给他,不正好可以欺侮他一辈子?
  • 追逐蓝天的人

    追逐蓝天的人

    一个普通的男孩,一个普通的女孩,一名黑道至尊,一个想成为音乐家的学生,四个人的生活好像没有交集,但又在命运的编织下相互重叠,擦出火花……
  • 宫乱之化茧成蝶

    宫乱之化茧成蝶

    她没有美丽的容颜,出生就注定被世人唾弃;他是九五至尊,万人敬仰的皇帝。因为一个玩笑,一个他人开出的条件,他娶她做了皇后。这里没有爱情,这里只有冷漠猜忌、妒忌纷争……入了宫却注定独守空房,虽然是皇后,却连太监和宫女都瞧不起她,可是她能忍别人不能忍,是永远卑微为人,还是青云直上?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