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会对相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子可能凭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
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情绪来自人们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所以,不同认知会滋生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又会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职场中,一个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一定会被老板或自己的上司器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会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经验不足可以培养,工作中有了失误可以纠正。
然而,在一个对责任有着错误认知的人眼中,即使在公司呆很长时间,也很难让自己获得晋升的机会。因为在老板眼中,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永远都不是一个好的员工。如果自己困在一个存在歪曲的认知中,就很可能情绪很糟糕,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觉得老板对自己太不公平,甚至对公司的每个人都怀恨在心。
周涛刚毕业不久就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干了1年还是一个普通职员。想想领导每个月不菲的收入,看看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周涛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自己的领导那样。可是他总是在想,就凭自己的资历,无论如何也做不上那个位置。而如果自己愿意熬几年,也许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了。
随着业务的拓展,公司又招了一个叫李锋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李锋好像有用不尽的热情,不但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总能把事情做到领导满意。即使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难,他也总会想尽办法去克服、解决。
周涛看到后,暗自偷笑道:“工作那么卖命干什么,你以为自己努力了就能马上当上领导啊!”
又是一年过去了,比他来得早的人要么升迁提拔了,要么到更好的单位另谋高就去了。周涛心想,以后再提拔人也该轮到自己了。说来也巧,半年以后公司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广告部门。在周涛看来,这个广告部经理的位置非自己莫属了。
正在周涛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升迁高兴时,公司却贴出了通知,由李锋担任该广告部经理一职。理由是该员工工作认真负责,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
在周涛的意识里,理想不是自己实现不了,而是时候未到。所以面对自己的理想,他把希望交给了等待。李锋和周涛怀有同样的理想,但方法却和他截然相反。在李锋看来,如果只是想根本做不到,只有愿意做才可能做到。结果,李锋如愿以偿了。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他们两个人对职位晋升的认知是不同的。结果,李锋如愿以偿,自然心里很高兴。而周涛就不一样了,由于他的错误认知,让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或者说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如果他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相信他的情绪一定糟糕透了,或许还会愤然离职,另谋他路。
如果你和周涛有着相同的认知方式,就要用认知疗法去修正一下自己了。因为,认知疗法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
想克服不良情绪困扰,就需要通过认识疗法,改变自己不合理的错误推理。失败时,若主观认为自己“糟透了”、“全完了”,此时可以让自己清楚即使结果很坏,最坏能到什么程度。
当自己清楚了状态可以坏到何种程度,我们就会相信,即使最坏也到不了自己所臆测的程度。同时,我们还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自己假设的最坏情况实际上很难发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从不合理的认知中及由此而产生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在运用认识疗法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时,只有抓住了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要害,且通过不断深入的提问,直接将问题指向其逻辑错误,才能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认识方式或观念是多么的荒谬和不合理。
所以,正确的认知疗法,只有真正使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放弃以往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从而以合理的认知方式看待周围事物,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帮自己解除心灵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