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译文”
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不能治理好本家族,而却能治理好本邦国的人,那是从来不会有的。所以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就是不离开自己的家族,也能够收到治理邦国教化人们的成效。因为在家孝顺父母的道德,就是侍奉国君的道德;在家尊敬兄长的道德,就是服事长官的道德;在家慈爱子女的道德,也就是父母官慈爱平民百姓的道德。
古书《康诰》里说:“保护平民百姓就要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这就是要求诚心实意去努力保护,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会相差太远。生活中谁也没有见过先学会养育孩子,然后再去出嫁的女人。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一个家族仁爱相亲,整个邦国都会兴起仁爱之风;一个家族实行谦让,整个邦国都会兴起谦让之风;一个君王如果贪婪暴虐,整个邦圈就会群起作乱;关键在于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竟是这样地重要。这就叫做:一句话能败坏整个事情,一个人能安定整个国家。
尧、舜用仁政来统率天下,于是民众就跟着实行仁爱;桀、纣用暴政来统治天下,于是民众就跟着凶暴。号令民众实行仁爱而自己嗜好凶暴,民众是不会服从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先应该要求自己,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应该先去掉自身的恶习,而后才能去批评别人,使之改恶从善。如果本身藏有不合恕道的品性,却去开导别人明白善恶之道理,那是完全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所以说要治理好邦国,首先要治理好家族。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诗经》写道:“桃花妖娆如含笑,满枝叶儿碧又青,这个姑娘出嫁了,合家老小喜盈盈。”只有先使一个家族之人和睦相亲,而后才能教化广大的国民百姓。
《诗经》里说:“家族之中情意融洽,兄弟之间团结友爱。”只有先使一个家族兄弟和睦相处,互相友爱,而后才能教化广大的国民百姓。
《诗经》写道:“国君的礼仪没有差错,才能成为四方各国的表率。”国君要使自己家族中的人:作为父亲的讲慈爱,作子女的讲孝顺,作兄长的讲友爱,作弟妹的讲恭敬,只有使他们的言行足以符合道德准则,然后整个国家四方百姓才会效法。
这些都说明了国君要治理好邦国,首先要治理好家族的道理。
“朱熹提示”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九章,是解释“齐家治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