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新人跟我抱怨,很多公司人事招聘简历上总是写着这样的话,要求有相关从业经验几年或几年以上。唐僧去取经前也一样没经验,怎么能要求我们一出校门就平白无故有工作经验呢?
其实,不是公司不想要补充新鲜血液,而是有些新人的小毛病、小缺点太要命了,丢三落四、毛手毛脚便是其中一个显著特色。很多人对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不以为然,觉得无伤大雅。但在职场中,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职业生涯的硬伤,因为一份合约、一个订单在你的一个疏忽间,就可能白白打了水漂。业绩不能增产反而减产,换哪一位老板,都不会接受你的。
有些事情你丢不起
民间有句俗语,麻绳爱从细处断,漏洞多自粗心来。在职场中,我看到最多的就是一些性格大大咧咧的人,其实也不笨,可就是工作中老出一些问题,老犯一些可以避免的小错。不拘小节本是好事,但在工作上太不拘小节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若在社会磨炼打拼几年,一些毛病会渐渐得到修正,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个专业词汇形容,就是“胜任特征模型”。它可以让年轻人知道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胜任特征,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有的缺陷可以通过奋斗和培养来弥补。
企业可以进行一些新员工培训、教育,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等,迫使他们去修正自我的一些缺陷。如若刚出茅庐,面对新人们层出不穷的“篓子”,公司处理起来应接不暇,心力交瘁。所以这一类的烫手山芋,公司有所忌惮,自然也不敢轻易承担新人惹出的风险。
我有一个朋友在报社上班,原本算挺悠闲的,但手下的实习编辑却喜欢丢三落四,经常给他添点乱,整点事情。
有一次公司聚餐,实习编辑露出一脸惊恐的表情,我朋友便知道大事不妙了。
“这次又丢什么了?”“我把我们住宿的发票弄丢了。”“什么时候发现发票没的?”“今天早上。”“以前放在什么地方呢?”“想不起来了。”
听了这话,我朋友倒吸一口凉气。“你先别急,回忆一下之前你都把发票放在哪里了?包、抽屉、口袋都好好找找,一定在的。”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清楚:
肯定没了。
事后,他跟我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么丢三落四、毛手毛脚的,有十颗心脏都不够吓的,这样下去,就差给他们一人配个阿姨外加秘书一日二十四小时准点提醒兼帮忙整理了。
在国人的性格中,确实一直有着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至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与“差不多”、“大概”观念相同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不屑于做小事。所以对待小事时便选择了一种敷衍随便、漫不经心的态度。
但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相反,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不易察觉的小细节。我很喜欢的一个建筑师是密斯·凡·德罗,在谈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用了一句话概括,那便是“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也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很多人跟我说,我就这样的性格了,一辈子都这样了,改不了了,那要怎么办?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爱咋咋的!其实一个人要改变,任何外界施加的压力都不是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想改变、肯改变,如若不想、不肯,那谁都勉强不来。
有这样一句话,谎话一旦开了头,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越说越大。干小事也是如此。一旦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种丢三落四、毛手毛脚的习惯。年幼的时候,在数学试卷上,少写一个小数点,无非老师扣掉了两分,这样的代价是微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让其意识到代价的昂贵,一个人为人处世便不会如此轻率。
我曾有一个同事,就有这样马虎粗心的毛病。本来他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可他对自身的小毛病都不以为意。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个较真而且有经验的前辈,从不说多余的话,只是每次看到他的稿子有错字或者遗漏之处,便毫不客气地扣掉他的积分,一个积分相当于10元。每次一到发工资,我的那个同事便呱呱叫,怎么扣掉了这么多的钱?每次一抗议,他的上司便是冷冷一句话,你还有理了?
你粗心还有理了?
我的同事被他冷冰冰的态度噎得胸口堵了一口闷气,不想辞掉这份喜欢的工作,只能在平时的工作中谨慎再谨慎,细心再细心。用他的话说,不落任何把柄到那个糟老头手上,不能用自己的钱满了他的钱包。堵着一口气,我的同事却渐渐变得细心认真起来,在工作上也慢慢改掉了粗心任性的毛病。
所以针对员工粗心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犯了错误就会得到惩罚,钱包就会缩水。这样,应该没有人会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了。
培养一个细心的好习惯
粗心的害处多多,已经是老生常谈。曾经有一位文员,给员工录入工资卡卡号时,把最后一位数目搞错了,很不巧的是这个录错的号码还是自己顶头上司的。
后来她的情况可想而知。
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一叶知秋,一个人的一些小习惯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平时的习惯和生活作风的。在招聘时,在工作时,我有意识地观察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通过他们的工作习惯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之所以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递过来的简历。那天有些下雨,当我看到他递过来的简历时,不知不觉皱了下眉头。简历有些皱巴巴的,封面上不知道是辣椒油还是什么留下的污渍,名字都被晕染得模糊。察觉到我的表情,小伙子很不自在,慌忙解释,说早上出了点小意外,自己不小心……但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珍惜,就算没有简历,都会来应聘。
我在心里想,你这种简历还真不如没有的好,一是反映你粗心毛躁,简历就像人的第二张脸,这么不珍惜,实在很难看出你对这份工作的珍惜。二是明明知道是重要的东西,却不知道多打印两份留在背包里做二手准备,这是欠缺考虑。看到他的笔试答题,分数是相当高的,接下来他的面试表现,也是相当的出类拔萃。
中午我去厕所时,却听到这个男孩爽朗的笑声。他一个人肆无忌惮在厕所中打着电话,打火机打得咔咔响,全然不顾厕所门外贴着的“禁止吸烟”的标语。我从厕所中退了出来,把男孩的简历从一大堆的求职名单中剔除了出来。
直到现在,我都一直觉得男孩的才能是相当令人惊艳的,但错过了他,并不觉得后悔。习惯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就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样一个就是在简历上都“不小心”的人,很难想象他在大事上能“小心”起来。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很多的行为重复不止21天,这样形成的习惯才更牢固。
针对粗心,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写过的文案读三遍以上,要做的事情用便利贴粘在显目的位置。做任何事情都在心里预先演练一遍,想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一个习惯从隔天做一次,到天天做一次,这样重复坚持下来。就好像我每次怕自己会忘记钥匙,都会刻意把钥匙摆在电脑桌上,不管什么时候,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钥匙雷打不动放在那,所以我现在不管多忙多乱都知道在哪可以找到自己的钥匙。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这就需要革掉自己熟悉的一套,改变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向自己宣战。
人要有意识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帮助自己克服惰性,激发奋争潜能。养成一个习惯,仅仅需要3周,如果想要改变自己,也请坚持3周。
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优秀,扬长避短,日久天长,持之以恒,自然就能把那些点点滴滴的优点都保持下来。如此下来,优秀自然成了一种习惯。
合理规划你的生活
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轻重缓急,工作也是一样。刚入职场,对于一切本就不熟悉,分不清先后顺序,主次关系,处理起来更是焦头烂额。所以,对于刚入职的新人来说,合理规划你的资料、时间、公事乃至更高的人生,都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尝试各种文件分门别类地摆放,发票、证件等重要的票据应专门存放。经常用到的文件、不大用的文件、最近用到的文件……也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夹分类摆放。这样做事的时候,需要什么一目了然,不用手忙脚乱地找半天,既节约时间也不会丢东西。
为了怕自己忘记事情,我经常会准备三个笔记本,一个放在公司,写着明天需要完成的要紧事,一个小笔记本随身携带,另一个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或者撕下来贴在墙上。反正睡觉前我已经养成了把明天的事都安排好的习惯,而不是回家就倒在床上蒙着被子呼呼大睡。
“一日三省吾身”,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对于生活在快节奏都市的职场人来说,更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修炼的工夫。不论是搭车或是走路,都需要静下心好好反省一下今天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最好还能用笔写下来。如果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样更能事半功倍。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有一个十字时间计划,他的做法便是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重要而紧急那一象限中的事。这样一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生活效率大大提高,此事也成为美国成功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这一方法一样适用于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如果你总是觉得繁杂无头绪,不妨一试。
学着不把生活搞得总是杂乱无章。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有先见之明,有判断力。
没有规划的生活是不堪忍受的,就像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团落在你手里,如果你不理出个头,那么你会被到处乱滚的毛线缠得动弹不得。你必须拿回对生活的控制权,而不是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缠得无处脱身,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要点总结
别以为丢三落四、做事情毛手毛脚是小事,小事如果影响到你在职场中的生存,就是攸关个人职场素养的大事。学着从现在开始,写过的文案读两三遍,不记得的事情用便利贴写出来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每天回家回忆一下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日久天长,你对工作的聚焦度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