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2600000016

第16章 节日饮酒

杨柳依依,春燕翻飞。春社日的乡村格外热闹。祭祀完社神后,跳累唱乏了的人们在屋边溪畔坐下来,吃着祭祀后分来的胙肉、果栗,喝着精酿的春酒,谈着、笑着、嬉闹着。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们,难得有这样欢乐的一天。有些庄稼汉直喝得烂醉如泥,才被家人扶回去。在草堂邻近的一个院落里,杜甫和几个农夫正在酣饮。他们大声地谈论着农事、家事和严武大人治蜀的德政。话说了无数,酒也喝了无数,直到月儿升到天上时,他们还在饮酒。

这是杜甫入蜀后在浣花溪草堂居住时,和村民们在春社日饮酒的情景。他在诗中曾对此进行过描述。

家家户户共同饮酒之时在一年中究竟有多少呢?历代人们较为集中的饮酒日都有哪些呢?对此,本章作一些介绍。

节日是我国各族各阶层最为集中的饮酒日。由于酒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位置和在祭祀社交等场合的特殊作用,故许多节日皆有饮酒之举。我国历代普遍有饮酒内容的节日有元旦(包括除夕)、元宵节、正月晦日(正月里最后的一天)、寒食节、清明节、上巳日、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和其他一些节日等。除此外,历代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范围内的一些节日也多有饮酒的习俗。

元旦饮酒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其实称春节是近代的事,清代以前人们称之为“年”、“元旦”等。

自汉代开始就有元旦饮椒柏酒的习俗。据崔寔《四民月令》所言,“椒”是玉衡星精,吃了以后能使人身轻能走;“柏”是一种仙药,吃了以后能免除百病。我国古代人们相信元旦饮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百病皆除,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汉代人饮椒、柏酒是在红日微露的元旦之时。这时每家堂阶前用火烧烤的竹节还在噼噼叭叭地响着,全家人就开始饮用椒柏酒了。饮椒柏酒时先让全家年龄最小的晚辈先饮是因为“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这是当时的习俗,认为年纪小的一过年就长了一岁,值得庆贺。由于人生的寿限一定,而年龄大的长者过了一年就少了一岁,故应珍惜时光,不肯先饮这杯代表增长(或减少)一岁的椒、柏酒。

魏晋以后,人们在元旦除了饮椒柏酒外,还兴起了饮屠苏酒的习俗。《荆楚岁时记》是这样说的:“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屠苏酒是一种用许多味药材浸泡的酒,元旦时“合家饮之,不病瘟疫”(韩谔《岁华纪丽》)。可见,饮屠苏酒和饮椒柏酒一样,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唐代韩谔《岁华纪丽》注“屠苏”时说:屠苏本是草菴的名称。从前有个人住在草菴之中,每到年三十晚上便在街巷里贴一药方,上面说照这药方的要求配齐,用袋子盛着浸在井中,正月初一这天把袋子里的药再浸入酒中,合家饮用这种药酒,在新的一年里不会中瘟得病。人们由于只知道药方,不知道提供药方人的姓名,于是便用那人所居住的草菴——屠苏为名,称这种酒为屠苏酒。元旦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习俗历代一直沿袭。椒柏酒和屠苏酒也成为各阶层人们在元旦时共饮的时令酒了。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自汉代以来便有了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这是指老少欢聚在一起,欢笑言谈,坐以待旦,以兆延年之举。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已有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合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的风俗了。

隋唐时,守岁的风俗尤其盛行,民间除夕饮酒守岁,帝王宫廷里也是如此。除夕夜,豪华的宫殿内檀香缭绕,红烛高烧,酒席排列,歌舞升平,又有侍臣应制作诗,极尽豪华奢侈。唐代诗人杜审言在《守岁侍宴应制》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季冬除夜接新年,

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

殿庭灯烛上熏天。

弹丝奏管梅风入,

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

暂留欢赏寄春前。

宫中如此,达官贵人家也热闹万分。“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张说曾面对这歌舞升平的场面,思绪万千: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张说《岳州守岁》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除夜有怀》)此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坐以待旦,所饮之酒虽说大多皆为村酿薄酒,但也聊以寄怀。许多人在这岁除之夜往往思前顾后,或叹息一年又过,老之将至;或忧国忧民,叹寇戎未平;或欢喜春风得意,更祝来年万事如意。罗隐《岁除夜》一诗即属此类: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罗隐的忧愁与儿童们的欢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即使如此,也还“村醪强自倾。”以应饮酒守岁之俗。而在平常无忧无虑的家庭里,则是喜气洋洋,令人兴奋不已的: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画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大,次第来称觞。

白居易《三年除夜》

宋代以后,饮酒守岁之风更盛。北宋时,除夕之夜,百姓合家围坐在炉火旁,饮酒唱歌,奏乐击鼓,坐以待旦。南宋前期,虽说民间老幼曾一度不讲究守岁,但很快又恢复了旧习,饮酒守岁之风又盛行起来了。当时民间的俗语是“守岁爷长命,守岁娘长命”(《岁时广记·岁除》),饮酒守岁已和祝愿父母长寿的孝道联系起来了,可不再是小事情了。于是家家如此,年年照旧,再也没有敢反其俗而行之的了。对此,宋人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说:“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宋代除了守岁之外,还增添了“馈岁”、“别岁”之俗。馈岁是邻里亲友之间相互馈赠酒食,时在腊月之末,以备过年之前的祝贺。别岁是在除夕的白天里,邻里亲友相互邀请饮酒之举。别岁以后,则是合家团圆的饮酒守岁了。

宋代元旦,民间饮用椒、柏酒的习俗已少见了。据《岁时广记》所言:元旦,家家饮屠苏酒和术汤。

元明清以来,除夕守岁、元旦饮酒之俗依旧。元、清两朝,虽说是异族入主中原,但对这有悠久历史的风俗还是持予以承认并接受的态度。元代萨都剌《都门元旦》诗写了元代大都(今北京)过年之事。从诗中“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句可知,元代统治者也仿效唐宋君王元旦赐椒、柏酒之俗,借以笼络臣民之心。明代张瀚《松窗梦语》云:“(除夕之夜)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此皆故宋之遗风,亦岁终之一乐也。”说明明代承宋代之俗,民间守岁之风盛行。

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是这样描写清代北京除夕夜守岁之俗的:“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待旦,名曰守岁。”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描写得更为详细:

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卧已至来朝,旭日当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

关于清代世胄之家过年的情景,在《红楼梦》中也有描绘:腊月二十九日,宁荣二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新油了桃符。三十日就是拜宗祠。到了晚上,全家男女老幼依次拜年饮合欢宴的情景描写得极生动:

(贾母)归了正坐,贾敬贾赦等领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家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女、小厮、丫环,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然后散了押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等物。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去。

由此可见除夕夜合家团坐饮酒的场面。曹雪芹所写得“合欢宴”又称为“团年酒”,其含义都是团圆合欢之意:

亲知邀酌团年酒,

儿女同争压岁钱。

爆竹千家声未息,

天衢车马闹如烟。

张朝墉《燕京岁时杂咏》

除夕祀祖,家人聚饮,曰团年酒。围坐达旦,曰守岁。

大人们围坐欢饮团年酒以守岁,儿童们放爆竹、争要压岁钱,欢呼蹦跳过年的风俗至今仍在全国各地流行。

在我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中,过年(除夕和元旦)饮酒也是较为普遍的。蒙古族、满族的过年风俗和汉族相类同,从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三日便进入过年活动期。腊月二十三,满族和汉族同称为过小年,蒙古族叫送火神的“年火”日,此日全家团聚饮宴。除夕夜辞旧岁,元旦拜年,互相庆贺,举行家宴或宴亲朋,共祝来年万事如意。

藏族过年称“洛萨节”,家家用酥油、面粉做成糕点,饮用酿好的青稞酒,堂屋里陈设染色的麦穗、青稞苗,预祝丰收。珞巴族过年有自己的民族历法规定,比较原始,各地年节日期不一,有的在藏历十二月十五,有的要到二月过年。过年前家家忙着酿酒杀猪宰牛。过年时全村各户携酒聚餐,欢宴对歌,热闹非凡。

羌族过年在农历十月初一,这与秦代中原地区的元旦时间是一致的,可能有着渊流的关系。羌族人过年时全家团聚,敬神祭祖。家人请至亲好友一起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唱酒歌时主客并排,轮流对唱,歌中多祝吉祥的词语。

哈尼族、苗族的过年日期有着古历法的遗迹。哈尼族以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岁首,一直到申猴日,约为五天。苗寨在农历十月逢第一个吉祥的卯日便开始过年,苗年大约要过一个月左右,许多村寨往往是一个个依次陆续过年。此时苗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酿酒、打粑,祝新年顺利、丰收。哈尼族过年以大宴宾客为盛事,宴席上推举有声望的人祝词,然后全体发出祝贺的喊叫声。在铓锣皮鼓的响声中,人们饮酒唱歌,跳着风趣的舞蹈,气氛十分热烈。

元宵节饮酒

农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之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正月十五日通宵达旦张灯举火祭祀太一神的活动,佛教传入中国后,又融进了燃灯礼佛的内容,后来传到民间,形成了户户挂灯,城乡灯火辉煌的元宵节灯会。

初唐之时,已经有了元宵夜相聚宴饮的习俗。火树银花,宝马香车,再加上美酒佳肴,歌舞丝竹,这使诗人陈子昂诗兴大发,写出了《上元夜效小庾体》一诗:

三五月华新,遨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宋代元宵节在隋唐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元宵节不仅时间延长了(五天),而且各种名目繁多的灯笼更是大大地超过了唐代,又新增了烟火、灯谜等花样,确实盛况空前。元宵节期间,皇帝与民同乐共观灯火,与近臣宴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每年元宵夜亲自上宣德楼观灯并赐酒给楼下的仕女。岳珂《桯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有一对夫妻元宵节观灯时在人流中被冲散了。其妻正遇到赵佶赐酒,她喝了所赐的御酒后,乘机偷了一个金酒杯。她的举动被卫士发现了,就把她押到皇帝前盘问。这个机灵的妇女吟咏了一首《鹧鸪天》词,宋徽宗听后,不仅没有问罪惩罚她,反而大方地把那个金酒杯赐给了她。她所吟咏的颇含机敏的词是这样的:

月满蓬壶灿烂灯,

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舞,

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

传宣赐饮酒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

窃取金杯作证明。

南宋都城杭州元宵节,每当夜幕初降,大街小巷顿时悬灯结彩,大小酒楼点燃灯球,鼓乐齐鸣,吸引观灯的人们前去饮酒。与此同时,大官府第设酒宴赏灯。当时人们在元宵节饮酒赏灯的同时,还流行着吃汤圆的习俗。

到了明代,元宵节延长为十天,朝廷特准许赐假给百官,以欢度佳节。酒楼歌馆成为观灯者的落脚聚会处,买卖兴旺。大街之上,在各式花灯之下,卖酒食的,卖汤圆的,卖风味小吃的比比皆是。平民百姓大多在这些酒食摊上吃酒歇脚。

满族入主中原后,元宵节改为五天,“自十三至十七均为灯节,惟十五日谓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燕京岁时记·灯节》)“五夜笙歌,六街轿马,香车锦辔,争看仕女游春;玉珮金貂,不禁王孙换酒。”(《帝京岁时纪胜·上元》)在这热闹空前的上元夜里,北京城的酒肆纷纷挂出一盏盏新奇别致的花灯,借以招徕酒客:

酒社灯屏半料丝,

丸微悬出一枝枝,

侬家剪采宫灯样,

醉问檀郎知不知?

程瑞祊《都门元夕踏灯词》

几队王孙骑,同寻少妇垆。

貂裘买一醉,脱付酒家胡。

劳之辨《上元杂咏》

不仅市面上的各家酒肆里酒客云集,买卖兴隆,市民百姓家也多设家宴以庆元宵佳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展现的宴饮场面虽说属于衣冠之家的情景,平民百姓之家无法与之相比,但是可以从中得知清代人元宵节饮酒习俗的概况。

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贾母在大花厅上命人摆了十来席酒,定了一班小戏。在这花灯斗巧争辉的花厅里,贾府的元宵家宴开始了:敬酒饮酒,听戏赏钱,好一阵热闹。紧接着又吃元宵,又讲故事笑话,整个酒宴上笑声不断。三更时分,又重新换了酒席,梨香院的教习带着文官等十二人来席前的戏台上唱了几出戏。又开始饮酒行令,击鼓传花,放焰火爆竹,一直到四更多才散席。

元宵夜,贾赦没来花厅赴宴,他在自己家里“和众门客赏灯吃酒,笙歌聒耳,绵绣盈眸,其取乐与这里不同。”就是众婆子们也在园门茶房里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整个元宵夜,贾府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饮酒。

自汉代以来陆续形成的元宵节观灯、饮酒、吃元宵(汤圆)的风俗,直到今天还在大江南北广大地区盛行不衰。

正月晦日、二月一日饮酒

晦日是指农历(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即正月三十日。《荆楚岁时记》:“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弦是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上弦日)、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日)日;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日。由此可见,弦、望、晦、朔是以月亮的圆缺为标记的。在我国古代,正月晦日是一个大节,《玉烛宝典》、《荆楚岁时记》都有正月晦日家家做丰盛的菜肴,聚在一起饮酒,或到水边设宴嬉乐驾舟游玩的记载。魏晋南北朝以来,此俗盛行,到了隋唐之时达到了高峰期。关于正月晦日宴饮的盛况,唐诗中多有描写:

横堤列锦帐,傍浦驻香车。

欢娱属晦节,酩酊未还家。

(解琬《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

道旁花欲合,枝上鸟犹稀。

共忆浮桥晚,无人不醉归。

寄书题此日,雁过洛阳飞。

张说《晦日》

在春寒乍暖的正月晦节,鸟儿尚稀少,花儿还没全开放,但是城外的水滨却格外热闹。长长的河堤上,搭着许多帐子,停着许多华贵的车子。在那凉丝丝的水边,无论是天真的村姑还是端庄的贵妇人都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撩起裙衣,用水轻轻地洗。她们这样做(湔衣)据说能消灾除厄呢!锦帐里、大堤上、江水畔,散坐着许许多多饮酒欢歌的官、商、士、民。当夜幕降临时,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正月晦节在唐代是大节。唐代统治者规定: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皆鼓励文武百官追游宴乐,并于每个节前由朝廷发给每人多少不等的钱,以供宴饮之用。

盛行了数百年的正月晦日饮酒湔衣之俗,到了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发生了变化,唐德宗下敕:“更晦日于往月之终,揆明辰于来月之始。”废正月晦日之节,改在第二天的二月一日过节,此节名“中和节”,自此始,中和节取代正月晦日。这一天“村社作中和酒,祭句芒神,聚会宴乐,名为飨句芒祈年谷。仍望各下州府,所在颁行。”(《唐会要》卷二十九)句芒是神话传说中的司木之神,主管万物生长。因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在祈丰年的同时,后来产生了二月一日是太阳生日的说法。《帝京岁时纪胜》说: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唐始……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这种江米糕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较细的介绍:“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清代太阳糕的形状,显然是来自古代神话中太阳爬上树以后“皆载于乌”(即乌鸦带着太阳走)的形象。

因五谷生长离不开太阳,故在太阳生日的二月一日用中和酒祭祀句芒,以祈年丰。唐代中和节很隆重,城乡村社家家户户皆携酒带肴相聚酣饮,朝廷也在长安曲江设宴庆贺中和节:“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李泌《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就是反映这一风俗的诗歌。

正月晦日和相继的二月一日中和节饮酒之俗共流行了近千年,自南宋以后逐渐消失了。到了清代,人们过中和节时只用太阳糕祭日,而无祭酒饮酒之举了。

寒食清明节饮酒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食节过枣团店时写下的诗篇。翠柳、黄莺和飘香的美酒,给人们留下了旅途中寒食节的深刻印象。

在我国古代,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是寒食节。这一天,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故称为寒食节、熟食日等。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它最早是农事的重要节日。这个节日在发展过程中,很早就与前一二日的寒食节结合起来了。总起来看,在我国历史上,唐代以前重寒食,宋代以后重清明。

陆礍《邺中记》说:“寒食三日作醴酪。”由此可见魏晋时已有寒食节三天吃甜酒果浆的习俗了。寒食节三天禁烟火吃冷食很不舒服,但是如能喝上点酒暖暖胃就大不同了,于是寒食饮酒之举便在各阶层人们中普及流传开来。

经南北朝到唐代,寒食节饮酒俗盛行不衰。

“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赵嘏《赠皇甫垣》)和“此时不尽醉,但恐负平生”(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寒游赠冯李二尹》)诗句。即使远在巴山蜀水,也在寒食日饮酒思亲:

东望青天周与秦,

杏花榆叶故园春。

野寺一倾寒食酒,

晚来风景重愁人。

张礎《巴州寒食晚眺》

唐代盛行寒食上墓祭扫时相聚饮酒之习。有的大户人家竟在墓旁举行酒宴,歌以行酒,酣醉始归。为此唐代各朝屡次下令,不准扫墓时借机饮酒酣醉。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下敕规定:“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与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一顿。”(《唐会要》卷二十三)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扫墓饮酒之事时有发生。

宋代以后人们把清明节扫墓当作一件大事。每年朝廷派出多批人员去各陵墓祭享,官员百姓也到郊外扫墓。并借扫墓之机,携带酒食春游。开封城外郊区“四野如市”,人们群聚在树下或园亭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武林旧事》说南宋清明节时“妇人澹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核”前去扫墓。晚上归来时,则多采摘山花柳枝带回去,很有生活情趣。

扫墓饮酒之俗流行多年,直到清末民初仍盛。徐心余《蜀游闻见录》有这样的记载:

清明节近,俗有所谓上野坟者,大家闺秀亦不免此。风和日暖,结队偕来,婢仆携酒食随其后,择坟之幽僻处,席地酌之。

直到今天,人们在清明节扫墓之后,往往顺便春游。青青草地之上,风景优美之处,饮酒野餐的人们处处可见。

上巳日饮酒

上巳日古时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三国魏以后就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了。翻开历代诗词文赋,有关“上巳”、“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

远在公元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重三月时令。每逢此时,要去水边祭祀,并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礼仪为“禊”或“祓禊”。

“曲水流觞”,也是魏晋以前人们修禊事时临水宴饮踏青游春演变出的一种饮酒方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写道:“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当时人们常常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并不单单限于文人墨客。

唐诗中多有描写三月三日曲水流觞之事的佳作,从中可知唐代上巳日饮酒的状况: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

仙舟摇衍镜中酣。

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箫令得潭字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回》

在这暮春之时的上巳日,人们祓禊宴饮,其乐陶陶,尽情尽兴。不仅长安、洛阳如此,其他各州县也沉浸在欢乐之中,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一诗就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场面:

始安繁华旧风俗,

帐饮倾城沸江曲。

主人丝管清且悲,

客子肝肠断还续。

这种倾城而出,在江边游春聚饮的繁华景象,即使客居他乡的宋之问激动,又勾起了他那割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情。

宋代以后,上巳日祓禊“曲水流觞”的风俗虽明显少于前代,但还在文人名士的圈子里流行。“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苏轼《和王胜之》)。这样一来,雅则雅矣,但却把这个群众性的节日渲染上了文人的情调,成为士大夫的“沙龙”了。在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和香山等处,还保存一些被称为“流杯亭”、“禊赏亭”之类的供虚应故事者“曲水流觞”的亭子和微型的水渠,这些在石基上凿成的迂回曲折的沟槽虽很精致小巧,颇能点缀风景,但比起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大自然中的“流觞曲水”来,其气势与精神相差远矣。

端午节饮酒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菖蒲酒、雄黄酒是端午节饮用的节令药酒。端午节饮菖蒲之俗大约始于南北朝,因五月是恶月,当时人们相信饮菖蒲酒能辟恶去毒。菖蒲酒最初是以菖蒲为药料,以黄酒为原酒浸泡而成。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泉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主要产地有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具有开窍、活血、理气、散风和去湿等功能。以菖蒲浸酒确实能治病,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

端午节饮菖蒲酒之俗自产生后,历代相传,唐代殷尧藩《端午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诗句就说此俗。到了明代,饮菖蒲酒以禳毒气的风俗大盛,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载:“初五日午时……饮菖蒲酒。”明代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第七卷“陈可常端阳仙化”一文中写南宋绍兴年间的落第士子陈可常,在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这天,作《菩萨蛮》词一首。该词云:“包中角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就生动地写出了古代端午节吃粽子、饮菖蒲酒的饮食风俗。

明代始有端午节饮少许雄黄酒以解毒辟恶的风俗,《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因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后显原形的故事情节,就是民间盛传的关于雄黄酒能辟恶显形神异力量的反映。虽说这属于迷信,但从中可以表现出古代人对雄黄酒的崇敬心理。关于雄黄酒的制法和用法,《帝京岁时纪胜》是这样介绍的:“(端午节)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虫毒。”除此种雄黄酒外,还有另外一种,《燕京岁时记》中有介绍:“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雄黄的药性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解释的:

“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功效。”可“主治百虫毒、蛇虺毒。”由此看来,端午节饮用的雄黄酒应是以雄黄和蒲根一起浸泡的酒,而纯用雄黄合的酒因有毒性,多做外用杀菌消毒。

七月七日饮酒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为七夕,这是我国人民心目中鹊桥相会的爱情节。

七月饮酒之俗产生得比较晚,其发端是人们设美酒果品以祭祀牛郎织女星之举。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七月七日夜,人们打扫庭院,摆上筵席酒食果品以祭拜。《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等皆有相似的记载,从“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的记载上看,七夕宴饮之俗在唐中期已开始形成,到了明清之时已很盛行了。《帝京岁时纪胜》说七夕这天“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觕如椎,因以卜女之巧。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咸为乞巧”。这种家家设宴,团聚一堂饮酒的风俗,既是庆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也是祝愿人间夫妻白头偕老,幸福美满,团聚不散。正如柳永在《七夕》诗中唱出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这种愿天上人间皆美满的七夕宴饮之举是和我国人民的传统家庭意识相吻合,故沿袭下来,至今尚在许多地区流行。

中秋节饮酒

隋唐以前,中秋是秋季第二个月——八月的泛指,并没有形成传统的节日。南朝的《荆楚岁时记》和唐初的《初学记·岁时部》里都没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到了唐朝中叶始有八月望日(十五日)赏月的习俗。这是中秋节的初始阶段。

这时的中秋节的民俗事项主要是赏月、拜月和玩月,虽有饮酒赏月的例子,但还没有形成风俗。饮酒赏月成俗是在宋代。据《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都城开封在中秋节前,城里城外的酒店皆卖新酒。所有的酒楼都重新装饰门面。到了八月十五日的中午以前,所有的酒店都酒尽瓮空了,店主只好把悬挂在酒店门前用以招徕酒客的酒旗拿了下来。中秋佳节正是螯蟹上市之时,肥肥的蟹子,鲜美的梨、枣、橘、石榴等应时果品佳味皆在市上出售。中秋夜赏月之时,富贵之家皆登上事先装饰一新的楼台,酌酒对月;平民百姓争占酒楼玩月。整个开封城里“丝篁鼎沸,至于通晓”。

宋室南渡,偏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后,中秋节饮酒赏月之风更胜于北京。吴自牧曾这样描叙:当银蟾光满的中秋月夜到来时,杭州城里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富豪皆登楼台酌酒高歌,通宵赏月。那小康人家也“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贫民也质衣换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贫民们为了迎合时尚赏月饮酒,竟把衣服脱下来换酒,其家家饮酒,户户赏月之风由此可知。

宋代以后,历朝都盛行中秋节赏月饮酒之俗。《警世通言·乔彦杰·妾破家》有主仆皆饮酒赏月的描写:“忽值八月中秋节到,高氏叫小二买些鱼肉果子之物,安排家宴。当晚高氏、周氏、玉秀在后园赏月,叫洪三和小二别在一边吃。高氏至夜三更,叫小二赏了两大碗酒。小二不敢推辞,一饮而尽,不觉大醉,倒了。”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中秋家宴,用的桌凳皆是圆的,以取团圆之意更为别致。《燕京岁时记》是这样描叙清代光绪年间北京平民之家饮酒赏月风俗的:“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中秋节饮酒吃月饼赏月,至今仍在我国大江南北广大地区盛行。

重阳节饮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魏文帝与钟繇书》中有这样的话:“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曹丕在这里不仅说了重阳节名字的由来,而且又谈了魏时的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饮酒以祝健康长寿的风俗。

自汉代开始,九月九日登高望远,佩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已形成了。据葛洪《西京杂记》所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有一个叫贾佩兰的侍儿,她每到九月九日这一天,便佩戴一种香味浓郁的茱萸,吃蓬饵,饮菊花酒。再据《续齐谐记》所说,汉代汝南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汝南这个地方有一场大灾难。你赶快回家吧,叫全家人都在肩臂上系一个装着茱萸的绛红色袋子,到山上去喝菊花酒,这桩灾难就可以躲过去了。桓景就照着费长房的嘱咐,带着全家男女老幼上了山。傍晚回家一看,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暴死了。费长房听到这一消息,就对桓景说:这下子可好了,它们代你全家受了灾难。《荆楚岁时记》按语认为: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佩茱萸的风俗是从此而始的。隋代人杜公瞻说:重阳节宴饮之俗,说不清到底起于何时,但是从汉代兴起后到南朝刘宋时一直相沿不变。

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的风俗形成后,备受诗人墨客的欢迎。在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九月九日,佩茱萸,携美酝,登高远眺,咏诗作赋,堪称佳节盛会。于是乎,许多文人才子咏出了情景交融,脍炙人口的佳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礏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秋江清清,大雁南飞,杜牧与知己携酒登齐山而开怀畅饮。异乡游子,又逢重阳,王维遥想手足兄弟而不可见。这两首诗既写出了唐代重阳节的风俗画面,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到了宋代,重阳节风俗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佛教思想逐渐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又被涂上了一层薄薄的佛教色彩。汉晋时的蓬饵(一种用黍米或秫米制成的糕)到宋代名目和款式有了变化。这时的重阳糕是用粉面蒸成的,上面插着剪丝小旗,糕里又掺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还用粉面做成狮子蛮王之状,放在糕上,称之为“狮蛮”。各寺院都在这一天设斋会,也称为狮子会。僧侣坐于狮子像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多。和这一脉相承的狮蛮糕也在民间互相馈赠。

宋代人重阳节时除了饮菊花酒外,还饮茱萸酒。据《梦粱录》所记,很多人将菊花、茱萸浮于酒上。称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辟邪翁”,据说喝了这两种东西浸过的酒,可以消除阳九之厄。宋代人重阳节饮酒赏菊之风很盛。赏菊、咏菊、赞菊的文字汗牛充栋。宫廷里每到重阳节时都在殿中摆列千万株名贵品种的菊花,举行赏菊的酒宴。平民百姓也在节前买几株菊花,以供重阳节饮酒赏菊。《水浒》里描写的重阳菊花会,就是宋代风俗的反映。

重阳节的风俗也在这时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如辽代契丹每逢九月九日有在地高处搭帐,聚饮菊花酒的活动。金因辽俗,在重阳节也有饮菊花酒和在高地举行拜天的礼仪。

元明以后,被涂上一层薄薄的佛教色彩的重阳节又逐渐恢复到汉魏时的状况,“吉祥”又成为重阳节的主题了。重阳糕上多做上“吉祥”二字,而宋代重阳糕上的狮子蛮王像已不见了。据《五杂俎》所记,明代人在重阳节把花糕切成薄片,贴在未成年的子女额头上,祝愿子女们百事俱高,吉祥如意。

清代重阳节宴饮登高的活动承前代风俗更盛大了。“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燕京岁时记·九月九》)并且有到钓鱼台赛马之举。富贵之家用数百盆菊花堆成山状,称之为“九花山子”,借以饮酒赏菊。平民之家也家家栽黄菊。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还记载了北京人重阳节辞青的活动:“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除京城北京外,各州县乡里也皆在重阳节饮酒登高,其地域之广,参加者之多,远远胜于前代。

直到近代,重阳节饮菊花酒登高之俗仍盛行,但已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了。例如上海市人在解放前因近处无山可登,远处交通又不方便,便在重阳节发明了登三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楼的办法。这一天,手捧插有三角小旗重阳糕的孩子们,发髻簪有茱萸的妇女和身穿长袍的老人,不约而同一批批涌向这三座高楼,饮点菊花酒,吃点重阳糕,俯瞰市区街景和眺望四野风光,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这种“海派”式的重阳节,登高爬楼之举,在其他城市还不多见。当年曾有人将上海重阳佳节登高的趣事写成《重阳》诗,发表在《申报》上:

一年容易又重阳,

佳节名花播馥香,

雅客良朋会菊酒,

祝康卜健假萸囊,

长房缩地愧无术,

元亮流风夸有方,

马路登高何处是?

花园屋顶且徜徉。

当时其他地区的人们过重阳节时,如无山可登,大多采用登寺塔台榭的方式,饮菊酒吃重阳糕,以应佳节的传统风俗。

其他的饮酒节日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节日外,还有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被称为节日的特殊日子有饮酒之俗。由于这些节日里的饮酒之俗涉及的朝代、地区和范围皆有限,所以合并成三类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是封建时代以某些皇帝的生日为节日,全国官吏百姓饮酒庆贺。现以唐宋两朝的这类节日为例,介绍在这些“圣节”日里人们饮酒的概况。

立皇帝的生日为节,可以追溯到南朝梁元帝的诞辰日,但这仅仅是雏形,正式以“节”为名之举,始于唐玄宗时。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是玄宗的生日,朝廷设宴招待百官于花萼楼,遂立此日为“千秋节”,并布告全国,宴乐庆祝。以后的唐代皇帝也多沿袭此举。宋代皇帝都立“圣节”,甚至有些皇太后也仿此建节,例如宋仁宗初年,为太后刘氏正月八日生日立为“长宁节”;宋哲宗初年,为宣仁太后高氏七月十六日生日立“坤成节”。以皇帝生日为“圣节”始于唐代,盛于宋代,以后历代也常常沿袭此举。下面将唐代部分皇帝和宋代皇帝生日建节情况列一简表,以便于说明。

以皇帝生日为“圣节”,大多是在新皇帝即位时,由宰相率领群臣上表奏请而设立的。这时,以前老皇帝的“圣节”便自行消失了。但是如老皇帝没有死,被尊为太上皇时,还要延续庆贺,这样一年中就有两个“圣节”了。例如宋孝宗时,宋高宗尚健在,于是除了宋孝宗的“会庆节”外,还保留着宋高宗的天申节。

历代皇帝生日节(包括太上皇、皇太后生日节)都有赐宴、百官放假(一至三天不等)和平民百姓饮酒宴乐的活动。并由朝廷或委托各州府在节前发钱,以供官员和村庄百姓办酒宴所用。据《唐会要》卷二十九所载,唐玄宗千秋节时,群臣在这一天进万寿酒,平民百姓参加各村社的大小酒宴,饮寿酒以庆贺皇帝生日。宋代还在“圣节”这天禁止屠宰和斩首罪犯等。在僧寺和道观开“祝圣寿”的道场,大办酒宴以供进香者饮酒就餐。

二是一些传统的节日在某个历史时期有饮酒欢度节日的风俗。例如冬至日,本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八个重要节日中的一个(其余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从西周开始就有祭酒后饮酒的习俗,到了宋代已成为民间的重要节日。宋代冬至节,大小店铺都罢市三天,伙计们饮酒赌博,平民之家也买酒过年。人们认为冬至后白天开始转长,故又称冬至为“天长节”,饮酒过节以庆贺人寿天长。宋代王礐《默记》中曾记载了冬至饮酒而误害死皇子的事:宋太宗时,昭成太子赵元僖宠爱侍妾张氏,而不喜欢夫人,他曾经和张氏许诺要废夫人而立张氏。有一年冬至,太子府里热闹非凡,准备举行家宴。在这以前,侍妾张氏曾预先叫人做了一个带有机关的金酒注子,这是一个可盛有两种酒的酒壶,操纵机关,可以换斟壶中的其中一种酒,而局外人则看不出来。冬至这天,张氏用这金酒注子盛了一种美酒和一种毒酒。她先给太子斟上美酒,又暗中操纵机关,给夫人斟上了毒酒。谁知,皇太子赵元僖按惯例和夫人相互祝福时,竟互换了各人杯中酒。张氏这时躲在屏风后偷看,见到这一情景,急得连连跺脚。赵元僖饮毒酒后被害身亡。

唐代腊日有饮酒的风俗。腊日原是古时年终祭祀百神之日,后来定每年的腊月初八日为腊日,亦称“腊八节”。从羊士谔《腊夜对酒》诗中:“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的描写和杜甫《腊日》诗句“纵酒欲谋良夜醉”中可知唐代腊日饮酒之俗。

我国古代有以农历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的风俗。据《隋书·地理志》所载:“汉中五月十五日,必以酒食相馈(赠送之意),宾旅宴会,有甚于三元。”三元是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隋代的上元节已有各阶层人皆饮酒赏月观灯的风俗,汉中地区的大端午节比上元还要盛,可见饮酒欢宴的热闹与普及程度了。

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故称之为“花朝节”。唐宋两朝有花朝节祭祀花神,游赏宴饮的风俗。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诗中的春江花朝正是人们在二月十五日到春江水畔游赏宴饮的日子。据《梦粱录·二月望》所记,南宋江南二月花朝节,正是百花竞放,游人如云的日子。州县长官到郊外,赐父老酒食,劝谕农桑。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魏晋南北朝时盛行饮酒。“立春,亲朋会宴,啗春饼生菜”。其普及程度很大。但是后来立春日亲朋会宴的风俗衰落了。再例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道家有斋醮等会,僧寺作盂兰盆会,而民间也在此日祭祀祖先。明朝一些州县在中元节有饮酒之俗,《城固县志》:“中元夜,农家会饮,曰挂锄。”这一风俗当是古老的农事习俗,后来在陕西一带保留了下来。

三是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有饮酒之俗。例如西南少数民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傈僳族的火把节。其节期大都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火把节这天,彝族有钱人家杀猪,平常人家杀羊,贫穷人家杀鸡。家家用新荞做成粑粑,用粑粑、肉和酒祭祀。晚上村中的青少年们点着火把到处游玩,每块地里插上数根燃烧的树枝和竹子,然后在坝子里点燃一堆大火,唱歌跳舞饮酒,老年人则在家中喝酒聊天,讲述古事。纳西族火把节是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火把节期间白天斗牛、摔跤和对唱民歌,夜晚点燃火把串街,跳芦笙舞。饮酒对歌跳芦笙舞是纳西族火把节的习俗。其他民族的火把节也都有饮酒之举。

据唐代樊绰《云南志》记,唐代云南一带少数民族南诏“每年十一月一日盛会客,造酒醴,杀牛羊,亲族邻里,更相宴乐,三日内作乐相庆,惟务追欢。”《溪蛮丛笑》(《说郛》卷五)也说:“秋冬之交,聚饮以为乐,名曰‘吃乡’。”这种名为“吃乡”的节日,是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酒节日。

另外塔吉克族的“奇地前笛尔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爬山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东乡、保安等族的“花儿”会,壮族的三月街,纳西族朝拜狮子山女神的节日盛会等等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多有饮宴欢歌的风俗。

同类推荐
  • 四季养生家常菜—夏季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夏季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集作者多年实际操作之经验,吸取多家之长,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要旨,融合中医养生学、西医营养学知识,坚持科学料理、合理搭配,以期使人们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本书为该套菜谱中的其中一本。该书以夏季顺时养生为主,再根据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向读者介绍了几百种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烹饪的家产菜,简单易学,一看就懂,菜谱的搭配又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是非常实用的一本家庭常用菜谱。
  • 好滋味养生菜

    好滋味养生菜

    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都可以称之为养生菜。养生的方法很多,也很杂,用野菜来进补自古已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富贵病层出不穷,其实跟现代人逐渐的脱离大自然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养生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好滋味养生菜》向读者介绍了诸多营养、绿色的菜系!
  • 风味私家菜

    风味私家菜

    本书主要包括水产、素菜、肉菜3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美食与保健——美女靓菜谱

    美食与保健——美女靓菜谱

    食谱皆包括烹饪材料与调料、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五谷杂粮的100种做法

    五谷杂粮的100种做法

    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犀文美食馆继续以“打造营养健康美食,提升读者生活品质”为宗旨,推出新一批的100种做法系列丛书。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犀文美食馆继续以“打造营养健康美食,提升读者生活品质”为宗旨,推出新一批的100种做法系列丛书。
热门推荐
  • 夜之纪元

    夜之纪元

    世界毁灭,规则变更,一切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开始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历史正式进入夜之纪元。
  • 穿越之废物逆天

    穿越之废物逆天

    一场穿越,迎来了她毕生的良人,也迎来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刻。前世,她是一个怪胎,她拥有七魂七魄,乃三生六界所不容之物。在她羽翼未满之际,天神王风银雪亲手将她绞成碎片,却不料一魂一魄被她夺去。来世,天弄人,她和天神王成了人人羡慕的好朋友,当幻翼揭开真相时。谁的剑刺入谁的心?谁的心碎?谁的心冷?曾经的友情不过一场梦!“如果这是天命,我就把它逆了!”
  • 最强师弟

    最强师弟

    宅男苏全机缘巧合下走上修仙之途,殊不知地球修真界将迎来一场浩劫……千年来,是谁人设局祸乱四方?上古大能们而今身在何处?诸多门派的天骄又将何去何从?且看师弟如何纵横寰宇,扭转乾坤,成就最强之名!
  • 许你长宁一世

    许你长宁一世

    原本只想做份兼职却没想到惹上了神秘的许大总裁,安小然欲哭无沮。某男,人前高冷,人后腹黑傲骄,安小然觉得他就应该去表演变脸,哪有人这么善变的?安小然想提醒大家一句,千万千万不能被他的外表所蒙骗,珍爱生命,远离腹黑狼!(某男:然然你这么说我好伤心)
  • 星际女王时代

    星际女王时代

    因为一枚神秘的戒指,她死里逃生来到异位面的星际时代,重生在一位少女的身体里。在这个世界,各种异能崛起,古武术盛行。为了生存,她扮作少年,一步步的成长,最终成为强者。
  • 武神帝君

    武神帝君

    全新的大陆,全新的生存法则。这里有的只是强者和弱者,没有和平
  • 天道永昌

    天道永昌

    两世为人,秦末重生幻古九州。杀生百万,步入魔道。洪荒上古,无头神尸背离神位,向诸天封魔。祖龙帝皇嬴政,挥兵亿万秦俑,在万界拜将。红尘俗世间,九天玄女代天行走,神韵如诗,风采如梦……一部浩瀚的诸天神话,波澜壮阔,气势恢宏……Q群:月舞拜将台:67443952月舞封王座:106248028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神话叙事几乎在每部希腊文学中都表现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如此,书库是唯一一部由古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希腊神话绘图手稿。这部作品中载有大量有关希腊神话的原始资料(例如诸神的家谱),以英雄神话为主,是现代学者研究古希腊神话的重要文献。
  • 抢个帅哥当老公

    抢个帅哥当老公

    TMD好帅呀!某一女流氓色色地盯着,刚挟持过来的帅哥人质,情不自禁惊叹了起来。哈哈,色女就是色女,此女突然色心又起竟把人质给强吻。奈何她对帅哥一见钟情,帅哥却把她当神经病,毫不犹豫,一个拳头,蹦!明知对方已有女神,某女却还是要死缠烂打。何况还有只“狐狸精”对他垂涎已久,不行不行,决不能把到手老公然给别人,誓要捍卫到底!等等,不是还有个备胎嘛?怎么办,另外一个也好优秀,呵呵,二选一呀?本以为泡到个好老公,就可以开开心心当少奶奶,谁知天意弄人,她的囧日子才刚刚开始……
  • 12只唯一的爱—EXO

    12只唯一的爱—EXO

    同一个人,不同的世界,深爱的人···熟悉的人,只在一个选择里面···本人不写虐文,但还是会有一点点虐,有宠文的因素,绝对np文。女主是穿越的应该不难接受。本人较逗比,但第一次写文,还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写的不好还请多指教哈~如果要加本人QQ的话,扣扣号:12099557如果要建群什么的,可以私聊告我一声,我会尽力满足me的读者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