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0200000012

第12章 在双赢中赢取更大的成功

取和予是一个辩证的矛盾体,一味索取未必能得到更多,知道在予的过程中取所应取,反倒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犹太人做人、做事、做生意都深得其中真味,他们总是力图把形势引向一个双赢的局面之中,因此,他们也总能成为获胜的一方。

1.把双赢作为长富之道

犹太商人不是以“一锤子买卖”出名的,“只要每个人上我一次当,我就可以发大财了。”这种发财秘诀绝对不是犹太商人的生意经。

按理说,像犹太人这样被人不断驱逐、朝不保夕的民族,应该在生意场上形成一种与此相对应的“干一把换一个地方”的短期策略和流寇战术。然而,犹太商人不但绝少有这类劣迹,相反,他们的信誉卓著,所经营的也都属质量上乘的商品。究其原因,除犹太商人的文化背景,如素以“上帝的选民”自居,不屑于做“一次性”买卖,有重信守信的习惯等等之外,更有可能是在结合民族流动不居的生存状态与商业活动的规律之后,他们悟出了什么是真正的经商之道。

犹太商人一直处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而且是那种四邻不太友好的眼光。演进到今日,他们深深体会到“竭泽而渔”的害处:不是某种鱼类的绝种,而是干脆被大鱼拖入水中,甚至被旁观的人推入水中喂鱼!在历史上,犹太社群的精神领袖——拉比就曾一再告诫同胞,不要播种仇恨。从这样一种生存大策略上升华出的经营原则,让生意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各得其所:犹太商人、顾客、职工乃至整个社会都可以从犹太商人的经营活动中获利。

在英国,“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是最有名的百货公司。这家百货公司是由一对姻亲兄弟,西蒙·马克斯和以色列·西夫创立的。

1882午,西蒙的父亲米歇尔从俄国移居英国。最初是个小贩,后来在利兹市场上开了个铺子,以后发展为连锁廉价商店。米歇尔于1964年去世后,西蒙和西夫将这些连锁商店进一步发展成连锁廉价购物商场,使其资金更加雄厚,货物更加齐全,具有类似超级市场的功能。

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虽以廉价为特色,但也非常注重质量,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用一些报纸上的话来说,这家百货公司等于引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因为原先从人们的衣服穿着上可以区分不同的社会阶层,但由于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制作考究的服装,使得人们花钱不多就可以穿得像个绅士或淑女,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动摇。现在,在英国,该公司的商标“圣米歇尔”成了一种优质品的标记,人们已达成共识,一件“圣米歇尔”牌衬衫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所能买到的最优质的商品。

不但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还提供最好的服务。在素以彬彬有礼闻名的英国,该公司的售货员礼貌服务之周到也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西蒙和西夫就像挑选所经营的商品一样,挑选他们的职员,一丝不苟,真正使公司成了“购物者的天堂”。

在让顾客满意的同时,西蒙和西夫还做到了让职工也满意。他们对职工要求极高,但为职工提供的工作条件在全行业中也属于最好之列,职工的工资也最高,还专门为职工设立保健和牙病防治所。由于提供了上述优越条件,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被人称为“一个私立的福利国家”。只是西蒙和西夫没有像蒙德那样,允许职工将工作岗位传给子女。西蒙和西夫为顾客和职工想得这么周到,公司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被公认为国内同行业中最有效率的企业,大量的投资者纷纷慕名而来。

美国“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与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同为百货零售企业,也是采取了同样的经营宗旨,甚至在对待顾客和职工的优惠方面做得更好,并将这种恩泽施向整个社会,做到了与整个社会和谐共存。

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能担任希尔斯·罗巴克公司的总裁,是通过投资得来的。他是一个德国移民的儿子,曾在叔叔的百货公司工作。在希尔斯·罗巴克公司融资的时候,他以37500美元的投资约占融资总额的1/4,进入公司董事会。1910年,公司总裁也就是公司的创立人理查德·希尔斯退休,罗森沃尔德接替了他的职位。到1932年他去世时,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每年有5亿美元的收益流入该企业。

价廉物美也同样被罗森沃尔德奉为其经营宗旨。公司销售的商品有许多都是企业集团自行生产的,因此成本可以降低,而质量也得到了保证。但罗森沃尔德制定的一条规定,才是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的真正本钱。规定是这样的:不满意可以退货。这是商业最高道德的最实在的体现,现在许多商店也在标榜这个规定,但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将商业信誉提到这样的高度,罗森沃尔德很可能是第一人。

凭借着商品的质量、价格、信誉,还有对市场的精确预测,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公司的商品目录在罗森沃尔德逝世前已发行了4000万册,几乎每个美国家庭中都可以见到。观察家认为,这一连续出版的商品目录几乎构成了美国的一部社会史,从中可以探视到美国人审美情趣和愿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希尔斯·罗巴克公司预测到,甚至造就的。

在创办职工福利方面,罗森沃尔德也同样富有开拓精神。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为职工提供的福利设施和待遇多种多样,比如设立保健和牙病诊治所、疾病和死亡救济抚恤金、疗养中心,甚至还对长期为公司服务的职员给予利润分成。所有这一切使公司职员获得了一种在当时其他企业中不可能获得的安定感。就这一点来说,在美国商业界中,罗森沃尔德又走在了前列。在其他企业中,很难见到公司职工对公司的那种持久的忠实。

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经营业绩优秀,盈利丰厚,罗森沃尔德最初只投资了37500美元,30年后其资产达到了1.5亿美元。在这样的财力支持下,罗森沃尔德广泛从事慈善事业,他曾为28个城市的“基督教青年联合会”和英国南方的一些贫困地区建立乡村学校提供资助,为解决芝加哥黑人的住房问题出资270万美元。另外,他还分别为芝加哥大学、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捐赠500万美元。1917年,他创立了拥有3000万美元基金的“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并规定,在他去世之后的25年内必须用完基金的本利。

罗森沃尔德有一条最明确的信条:犹太人在哪里生活,就应在哪里生根。就其本人而言,他不光实践了这一信条,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生意“摊子”不但做大了,而且做长了,并且有越来越好的势头。这不但是个人在商场上的胜利,更体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罗森沃尔德已经以自己昌盛的实业荫庇了相当一部分犹太人和非犹太人。

2.追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探讨犹太人的文化,可以发现犹太人是一个追求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民族。

在权利和义务之间,是没有什么“本位”之争的,如同男人与女人之间无须争论何为本位一样。因为权利和义务是一个铜币的两面,多一分权利就相应地多了一分义务,多一分义务就相应地多了一分权利,因此权利与义务在总量上是对等的。存在“本位”之争的应是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犹太人十分看重自己的权利,简直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的汽车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抛了锚,他自己修不好,有村民建议旅行者找村里的白铁匠看看,白铁匠是个犹太人,他打开发动机护盖,朝里看一眼,用小榔头朝发动机敲了几下,汽车开动了!“共30元。”白铁匠不动声色地说。“仅仅敲几下就这么贵!”旅行者惊讶之极。“敲几下,只要1元;但是知道敲到哪儿,需要29元,合计30元。”由此可见犹太人的权利意识之浓厚。在长期的商场磨炼中,犹太人精于计算,是为了锱铢必较,他们不像大多数东方人一样,羞于“斤斤计较”。他们认为,该攫取的利润决不放手。他们既能计较得清,又能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是犹太人的过人之处,也是他们善于做生意的诀窍之一。

犹太人珍惜权利,同样也看重义务。《犹太法典》说:“原以为一定会有人带蜡烛进去,可是一走进房间里,发觉整个房间都是黑漆漆的,没有半个人拿着蜡烛。其实只要每个人都拿一根小蜡烛进去,这个房间就会像白天那般的明亮。”因此,犹太教是坚决反对犹太人放弃自己的责任、义务的。古代的拉比们说过:“好事可以分享,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因为不管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还是归咎于环境,自己的责任仍然存在而无法消失,所以犹太人不会把义务推给别人。他们认为放弃自己的责任是上帝不能宽恕的事情,人永远无法逃避责任。自瞒自欺易,但欺人欺世难。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有一个犹太人,接到美国芝加哥一个公司两万个玩具的订货单,双方商定的交货日期是7月1日。这个商人必须在6月1日从本港运出货物,才能在7月1日如期交货。但由于碰上意外的事故,商人没能在6月1日赶制出两万个玩具。这位犹太商人陷入困境,但他丝毫没有想到要给对方写封情真意切的信,请求延期交货并表示歉意,因为这本身就是违背契约的,不符合犹太商法,并且也是逃避责任的做法。结果,这位犹太商人花巨资租用飞机送货,两万个玩具如期交货了,可这位犹太商人损失了1万元。

犹太人认为,灵魂的纯正是最大的美德,人的灵魂变肮脏了,人也就完蛋了。所以,犹太人虽无止境地追求财富,但他们认为,应靠头脑和双手光明正大地获得财富。在他们心中,贪占不义之财就会受到神的惩罚。《犹太法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拉比以砍柴为生,经常把砍好的木柴从山上运往城里卖。为了缩短往返的路程,以便节省时间用来研读《犹太法典》,拉比决定购买一头驴子帮忙驮货。于是,拉比向城里的阿拉伯人买了一头驴子。有了驴子之后,拉比便可加快行程往返于村子和城镇之间,弟子为此感到高兴,用河水来帮忙洗刷驴身。就在此刻,驴子颈项间突然掉落一颗钻石。弟子们庆幸地说,这下拉比可以脱离贫苦的砍柴生活,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教导我们了。可是,拉比却命令弟子立即返回城里,将钻石归还阿拉伯商人。他告诉弟子:“我买了驴子,但是不曾买过钻石。我只取自己应得之物,这才是正当的行为。”他还告诉那位阿拉伯商人:“根据犹太人传统,我们只能获取所买之物。钻石并非我所购买的东西,因此特地送来归还给你。”

善于享用权利,乐于履行义务,这是犹太人的文化性格,是犹太人得以和睦相处的重要原因。

3.信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人生哲学在致力于慈善事业时,有没有必要把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区分开来?这是一个令犹太教拉比十分为难的哲学或者神学问题。

从《圣经》中的记载来看,对于有关“福利待遇”的规定,上帝是把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区别对待的。比如在谈到安息年豁免债务时,上帝就说,凡以色列人所欠的债务都要豁免,不可追讨;但借给外邦人的,就允许追讨。还有,同样卖身为奴的,以色列人可以在禧年自然获得救赎;而外邦人则永远不能翻身,只能永远为奴。

不过,在另外一些方面,外邦人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比如安息日的休息,外邦人就一样有份儿。而且,在以色列人是一种宗教义务,而在外邦人则纯粹就是休息。再有,外邦人可以分享安息年地里自生自长的物产。

上帝如此加以规定,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当初上帝造人之时,就只造了一个亚当。连夏娃都是用亚当的肋骨造的,是什么意图呢?

犹太人给的答案是:上帝的用意在于让人知道,每个人说到最后都是同宗同源的,人生下来之时,并没有先天的优劣。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使古时候犹太人也使用奴隶,但没有视奴隶为“会说话的牲口”之类的观念。《圣经》中上帝也多次告诫以色列人对寄居在他们中的外邦人一定要友好,因为以色列人也曾在埃及寄居过,要将心比心。

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的普世主义慈善传统,就是从这一源头流传下来并形成的。

今天,在任何一个有较大的犹太共同体的城市里,人们都能够找到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得益于犹太人的慈善事业,从无数的医院、诊所、图书馆、音乐厅以及其他以犹太人名字命名的福利和文化设施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恩惠。甚至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著名的大学里,也各有一个“伊沙克·沃夫森学院”。十分明显,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名字。在此之前,有资格用来命名这两所英国最高学府的学院,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耶稣基督,不过好在他也是一个犹太人。

被赞誉为“当代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的伊沙克·沃夫森,本是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犹太人,自1946年起担任英国“大宇宙百货公司”的总裁。“大宇宙百货公司”是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它拥有约3千家零售商店,同时涉及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水陆运输业。

沃夫森在1955年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他为各个方面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经济资助,其中主要是教育机构。许多大学和学院都为此向他颁发了荣誉学位证书,而牛津和剑桥则更是对沃夫森的特别关照给予了回报,即“伊沙克·沃夫森学院”。

沃夫森经常津津乐道地对人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向沃夫森打听:“有个叫沃夫森的家伙,既是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和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又是牛津大学的教会法规博士和剑桥大学的法学博士,而且还是这所大学的这个博士、那所大学的那个博士,不知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写东西的。”

“写东西?他写了些什么?”

“支票。”

因为他本人是个非常正统的犹太教徒,所以沃夫森的慷慨最能反映犹太商人的普世主义胸怀。他每天起床后和临睡前都要做祷告,在遇到好奇的来访者时,还常常偷偷地给他们看他穿在衬衫里面的犹太教礼拜服。在安息日或其他犹太教节日,他都遵守犹太律法,待在家里不出门,并始终居住在一所犹太教会堂的近旁。当他们夫妇俩应女王之邀到温莎堡做客时,女王用完全合乎犹太教饮食律法的食物招待他们。沃夫森并不想因为取悦上流社会而使人们忘记他的犹太人身份,相反,他经常说,他只是犹太人中很普通的一员,并希望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一个“仁和宽厚、单纯、非常正统而又平常的犹太人”。

虽然沃夫森从事慈善事业时慷慨大度,可在做生意时他却从不心慈手软。他承认商业经营在慈善事业中有一席之地,但坚信慈善在商业经营中没有立足之地。他是个自由竞争的信奉者,并始终坚信,一旦一个生意人想要发慈悲,那么他就不应该再做生意人,他也不是生意人了。

所以,通过沃夫森的例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犹太商人明确地把商业经营和慈善事业划入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或层面。经商就得按经济规律行事,但经商之余,处世时就不能仍用生意眼光,而需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或用犹太人自己的话来说,履行“公义”的要求。他之所以既有能力也有愿望为一切人,不管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尽一份“公义”,正是因为这种商人理性与社会意识的牢固结合又不互相串位。

4.立足社会要以慈善为本

犹太富翁们有一个共同举措,即在发财致富中,注重解囊做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银行家金兹堡家族从1840年创立第一家银行起,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俄国开设了多家分行,并与西欧金融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发展成为俄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其家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大富豪。金兹堡家族像其他犹太富豪一样,在其发迹过程中着重做大量的慈善工作。他在获得俄国沙皇的同意后,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犹太会堂;1863年,他又出资建立了俄国犹太人教育普及协会;用他在俄国南部的庄园收入建立犹太农村定居点。金兹堡家族第二代继续把慈善事业做下去,曾把其拥有的欧洲最大图书馆捐赠给耶路撒冷犹太公共图书馆。

美国犹太商人施特劳斯从商店记账员开始,步步升迁,最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的总经理,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他在事业成功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动。除了关心公司职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纽约贫民窟察访,捐资兴建牛奶消毒站;并先后在36个城市给婴幼儿分发消毒牛奶;到1920年,他捐资在国内外设立了297个施奶站;他还资助建设公共卫生事业,1909年在新泽西州建立了第一个儿童结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中东的巴勒斯坦访问,决定将他1/3的资产用于该地兴建牛奶站、医院、学校、工厂,为犹太移民提供各项服务。

类似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再列举。犹太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有时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会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对他们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犹太富商由于对所在国的公益事业有重大义举,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犹太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从中得到拓宽。

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关系的运用,对事业的影响很大,政治家因得人而昌,失人而亡。企业家因供应的商品或服务为人所欢迎而发财。可见,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犹太商人明白这个道理,在一切经营活动中,与人为善,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成为他们成功与致富的秘诀。

犹太商人的处世之道,是将人类内心深处所潜藏的欲望予以利用。他们认为,人类的内心都有被人注目、受人重视、被人容纳的愿望。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管是对你的长官、同事、下属还是顾客、朋友及家人,要做到让他们知道你一直在关心他们。实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用善意的、亲切的、温和的态度与人交往,那么,对方也会以此相报。这岂不是达到了和谐相处的目的了吗?有了和谐相处的环境和气氛,你我之间就好商量和合作,做生意的条件也容易达成,这就是和气生财的道理所在。

5.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犹太商人的社会意识,在世界各国的商人中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犹太商人至少是最能以捐赠钱财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商人。我们前面谈到过的犹太大商人差不多都有巨额捐赠的历史。

作为加拿大犹太共同体的“俗界”领导人施格兰王国的山姆·布朗夫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奋不顾身”地解救欧洲犹太难民。大战后,为支持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武装运动,他又运去了一批武器。他们整个家族一年通常要拿出150万美元捐献给慈善事业。

埃特蒙·罗斯柴尔德曾为巴勒斯坦犹太移民区花费了1000万英镑。

修建土耳其东方铁路的莫里茨·赫希男爵曾向犹太殖民委员会捐助1亿美元,以求造就一种新型的犹太人。

南非钻石商巴奈·巴纳特为医院、孤儿院提供捐赠,资助建造了约翰内斯堡犹太教会堂。

在旧中国,上海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为避难于上海的犹太难民一次捐款15万美元。

而像雅各布·希夫和伦敦罗斯柴尔德这样的犹太共同体领袖,他们在各方面有形无形的捐赠资助,就无法计量了。

犹太商人普遍都具有的这种慷慨心态,同犹太民族本身的文化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在世界各国中,犹太民族可以说历史最悠久、以最系统的方式、最连贯地坚持着这样一套安排:《圣经》中就明确约定,以色列人必须将收入的1/10作为向上帝的献祭,其中包括供养祭司阶层、用做宗教礼仪的,也包括由族人分享的。

在犹太人中,除了几种为数极少的豁免资格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必须捐献1/10的收入,就是贫穷的受施者也不能例外。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留田地上1/10的庄稼不要收割,收割时故意遗落一些,以供别人拾取,以及安息年与禧年的制度性安排。在安息年(7年一次)犹太人不耕作,也不管理葡萄园、橄榄园,任凭地里的东西自生自长,供人拾取。禧年为50年一轮,除了同样休耕之外,以色列人互相所欠的债务也都取消,卖身为奴的自动解放。

在所有这样的安排中,都贯穿着一条明确的原则,即主要是有钱人向穷人尽“公共义务”。用《圣经》中上帝的话来说,就是:“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中命记》)。”当然,犹太人的慈善事业对穷人本身并不是没有要求的。

无论什么地方,哪里有一个完整的犹太社群,哪里肯定就有自己的教堂,教堂中也肯定有一个犹太人称为“司幕”的救济员,以解决犹太人一般的日常需要问题。奇怪的是,犹太商人大量地捐款给自己的社群,在援助其他社群时也很慷慨。在他们外出经商时,不管走到哪里,只要那里有犹太社群,他们就会受到该集体的热情款待。如果他们的船只遇险,附近犹太社群就会主动帮助他们脱险;要是他们不幸落入海盗之手,那么附近的社群还会花钱将他们赎回来。在中世纪时,海边的犹太社群为赎还被掳犹太人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基金。

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虽非个个都是富翁,但是至少不会沦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地步。只要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如果当地有犹太人组织,一旦你找到他们,吃饭与住宿问题就会立刻得到解决。当然,犹太人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永远提供免费吃喝,再多的钱也支撑不起,也不符合犹太人精于理财的传统。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该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他的方法很妙,假如这是一个鞋商,他就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在这座城市的东面还想设一家分店。你就到东面去开分店吧,我借钱给你去租店铺,货我也先提供给你,等你卖掉了鞋、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站住脚应该没问题,我会帮你站住脚,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

这种帮助人的方法是精明的,也只有犹太人能将它作为一个传统而长期坚持不懈。一鸡三吃,是犹太民族的基本技能,即使在帮助落难同胞时,他们也会动脑筋想出办法,做到既帮助了同胞,又帮助了自己。这样的犹太人就不但帮助了落难者自立,同时又扩张了自己的生意。正因为这种帮助人的方式对提供帮助者本身是有利的,因此这种慈善行为才能长期持久地延续下来。

犹太民族主要借助富人的钱,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商人的钱。流散的犹太人通过这样一套安排被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重要的是,在每个犹太人,尤其是有钱的大商人头脑中有一个根本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慈善即公义。这使他们自觉地把捐赠作为协同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一项机制。

6.雇主与雇员之间也要力争双赢

犹太商人认为,作为一个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即使仅仅把员工看作是自己的赚钱机器,也应该明智地去主动养护好他们。

犹太商人在现代经济社会有一个重要贡献,那就是在劳资关系的问题方面也做出了开拓性的甚至革命性的作为。

在犹太实业家中,路德维希·蒙德是不多见的一个,他不是靠金融技巧,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实业的。1881年,在吞并附近一家和他竞争的企业之后,蒙德和他的主要合伙人约翰·布隆内尔一起,把他们的工厂扩大为“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当时拥有名义资产60万英镑,短短几年之后,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在生产碱的化学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世人认为,更有革命性意义的是该公司在改善劳资关系方面的建树。在英国,他们最早给予工人每年一周假期,休假期间工资照发,只是有个条件,就是工人必须好好工作。实际上有42%的工人获得了这种休假。这说明要达到他们的条件有一定难度,但也决不是可望不可及。

1889年,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又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由他们最先采用。在当时的英国,工厂中普遍实行一天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所以,蒙德他们的决定被称为“令人惊讶的变革”。后来的事实证明,因为工人的积极性极为高涨,他们每天8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原来12小时的一样多。这种两全其美的效果,可以说正是最善于从人与物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使之达到和谐一致的犹太商人所着意追求的。

这时,工厂周围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本怨恨蒙德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而拒绝为他工作的劳动者,现在成群地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在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所属的工厂里做工,可获得终生保障,而且在父亲退休之后,可将他的工作传给儿子,像家庭遗产一样。

蒙德此时已经非常富有、非常成功,各种荣誉犹如雪片一样纷纷降临到他头上。他从事化学研究生涯的摇篮——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他担任了“化学工业协会”主席,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科学院”和“那不勒斯皇家学会”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意大利当局颁发的荣誉勋章。但与日后在他儿子的工厂发生严重爆炸时,英国公众所持的宽容态度相比,所有这一切荣誉都几乎不足挂齿了。

1909年,蒙德故世,弥留之际还不忘把自己收藏的大部分名画捐赠给了国家美术馆。他的二儿子阿尔弗雷德·蒙德接替他担任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总裁,此时的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拥有生产煤气和镍等产品的众多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按照政府的命令,位于伦敦东区的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一家生产碳酸氢纳的工厂转产炸药。该工厂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公司曾经告诫政府,这样的安排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果然,1917年,这家工厂发生了爆炸,炸死40人,炸伤数百人,并使大约2000人无家可归。即使这样严重的事件也几乎没使阿尔弗雷德受到什么谴责,而且当时还有这样的背景,即大战期间英国又曾出现过一次空前绝后的反犹浪潮,虽然日后政坛上有些人仍借此大做文章,但同犹太人历史上常常无故成为替罪羊的惨痛事例相对照,英国公众的这种宽容,其反差之强烈令人难以置信。

像蒙德这样主动改善劳资关系的犹太商人决不止一个,美国联合商标公司的伊利·布莱克,也是一个改善国际劳资关系的犹太企业家。

联合商标公司的组建,发生在布莱克原有公司收购联合果品公司之后。原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个绰号,叫做“人足章鱼”,其凶残霸道之态可见一斑。该公司长期支配着中美洲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就像一些大煤矿经营城镇一样,它经营着这些国家。当一国政府不再对它有用时,它就会拿政府做交易,换一批人执政。在经营活动中,它独断专行,完全不考虑公司里农民和职工的利益。

布莱克接管联合果品公司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高农民和职工的工资,给单身职工提供宿舍,还建造住宅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雇员。先于其他大农业企业,他承认农业工人的工会,还出版文化刊物。在洪都拉斯遭受飓风灾害后,他将各种救援物资运送到那里进行救灾,他在危地马拉造了一所医疗中心,在哥斯达黎加发起过一次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运动。所有这一切使得联合商标公司赢得“北半球中最有社会意识的美国公司”的美誉。

7.有钱大家一起赚

钱只有在商品流通中才能生利,这是犹太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他们之所以能赚得更多的钱,有一点最值得推崇的是他们善于在每一桩生意中与对手结成联盟,互相依靠,互惠互利。“一笔生意,两头赢利”,这是犹太人双赢策略的基本思想。犹太商人进行商务往来,总是能够通过巧妙经营来实现双赢。

莱曼兄弟的故事对阐释犹太人在商务中的双赢这一技巧是最有说服力的。

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经150年的美国犹太老字号银行,在经济并不景气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年利润就高达3500万美元,而它的创业更是具有传奇色彩。

1844年,德国维尔茨堡的一个名叫亨利·莱曼的犹太人移居美国,他在南方居住一段时间,就和自己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一起定居在亚拉巴马,并开始做起杂货生意。

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只有棉花,所以,莱曼兄弟积极鼓励农民以棉花代货币来交换自己的日用杂货。这样做并不违背犹太商人一贯的“现金第一”的经营原则,因为莱曼兄弟的账算得很清楚,他们认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换的买卖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时没有现钱的农民,而且能扩大日用杂货的销售量;同时在以物换物并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能操纵棉花的交易价格而且并不影响商品的出售价;经营日用杂货本来需要进货运输,以前总是乘空车进货,现在顺路把棉花捎去,还能很好地利用一笔较大的运输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莱曼兄弟就赚到了足够的资金,在他们注册银行后,同样也是贯穿着这一互惠互利的经营思想,终于做成了今天历经百年不衰的老字号银行。

在买卖中把握双赢的技巧,这不仅是莱曼兄弟的经商手段,也是大多数犹太商人采用的普遍手段,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犹太人这种“互为依靠,有钱一起赚”的赢钱之道是符合现代经商原则的。而今这一原则被现代犹太人发展成如下的经营理念:

(1)以往公司为了赚钱,总想独霸市场,一心想着挤垮对手。他们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多是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欺骗。信奉“同行是冤家”,坚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相反,现代商业提倡竞争、鼓励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起发展。

(2)在过去的市场竞争中,谁都想胜不想败,大家认为市场竞争中的同行是“敌手”,因为彼此在竞争中带有以下性质:一是保密性。竞争者在一定阶段、一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侦探性。竞争者几乎都在彼此刺探情报,以制订战胜对方的策略。三是获胜性。参与竞争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想胜利,都想获利,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四是克“敌”性。假若市场不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任何企业都想保存自己而“灭掉”对方。即使市场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他们也还是都想以强“敌”弱。这种竞争只能是你死我活,非胜即败,这是如今市场所不提倡的。在现代商人看来,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才是最好的结果。

(3)虽然竞争者之间有点像战场上的“敌手”,但就其本质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公司赚的钱也为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从这个角度看,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是朋友。

(4)竞争是激烈的,相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宽容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骄,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5)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竞争对手之间竭尽全力参与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来一决雌雄,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6)市场的广阔与多元性,使得一个有灵敏头脑的老板,不必为自己受排挤而妒火中烧,而应果断地避开众人,不畏踏上冷僻的羊肠小道,一样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7)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有利,眨眼间就可能变得对乙有利。所以,任何一个生意人都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应当以一时胜负来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竞争对手。

以上是犹太商人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和策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竞争是残酷的,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只有找准合作对象,互为依靠,共同承担竞争风险,财源才会滚滚而来。

8.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任何一位犹太人

犹太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于集体精神和团结互助的民族,他们的合作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千人的合作,他们影响世界的两大巨著——《圣经》和《塔木德》,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做生意赚钱上面,犹太大亨的团结精神就更明显了,他们的生意伙伴大都在犹太人中间选择。萨尔诺夫、迈耶、威廉、佩利、格雷厄姆等,相互之间都是最要好的朋友和生意对手,彼此在友谊和竞争中发大财。美国好莱坞的巨头高德温、梅耶、派拉蒙公司等五大电影公司,都是犹太人的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好莱坞市场。

在犹太人中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10人即为共同体。在犹太人看来,9个人及其以下只能是个人,而10个人就是集体。比如,犹太人之间有了争执,就可以把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向10个与此毫无关联的犹太人做出说明,并让这10个人来做裁定,这10个人的裁定就是犹太人集体的裁定,这样能够加强犹太集体的权威,同时还能避免犹太人集体的分裂。

为什么在以色列打仗的时候,犹太侨民甚至是百万富豪都义无反顾地回国参战呢?因为犹太教义有着这样一条精神:我们任何时候都决不放弃任何一位犹太人。

在以色列军队中,也有这样一条规矩,不能丢弃任何一个士兵。有时候,好不容易从敌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如果发现有士兵掉队,没有冲出来,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回去援救战友,尽管这一去有可能再也无法回来。

也许,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有可能为了救出一个人而战死10个人。但正是有了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任何一个犹太士兵,或者说散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犹太人,都会底气十足。因为他们知道,有一个强大的犹太民族在支撑着自己。难怪无论打仗还是做生意,犹太人都是那么信心十足。

古代犹太人在神庙中有一个保密大厅,犹太人把他们的礼物秘密地放在那里,穷人们来到这里秘密地得到帮助,让给予者不知道给的是谁,接受者不知道是谁给的。这样,既帮助了同胞,又维护了穷人的尊严。

犹太人对自己同胞的这种团结和帮助,让其他很多民族不解,有人问犹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犹太人会回答:“我们自己不帮助自己,难道还有别人帮助我们吗?”

20世纪90年代初期,埃塞俄比亚的饥饿和内战,造成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悲惨地死去,活下来的人的处境甚至连动物都不如。当知道那里有数万名犹太人之后,贾米尔政府实施了一个命名为“空中堡垒”的行动——把那里的犹太人全部用飞机空运到了以色列。

虽然这部分犹太人绝大部分病弱又是文盲,将会是以色列的一个沉重的包袱,但他们有着犹太血统,所以就获救了。因为犹太人决不会不帮助犹太人。因为这个原因,“犹太人中没有乞丐”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团结互助构筑民族的力量,保持散居在全世界犹太人的团结,是犹太人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

因为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所以犹太人只相信犹太人,他们的交往只局限于犹太同胞中。许多著名的犹太人彼此很熟悉,成了学术上的知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结果是共同得到了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犹太人的三大杰作(共产主义、相对论与原子弹)的产生,也得益于他们团结互助的传统。马克思、拉萨尔、伯恩斯坦、卢森堡都具有犹太血统,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或斗争,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弗兰克、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赫兹一度曾是要好的朋友和争辩的对手,他们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整个人类的科学进步;西拉德、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特勒也曾是好朋友,正是这4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下篇 经商智慧:成为生意场上规则的制定者

同类推荐
  • 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培养卓越职业精神,重塑企业员工形象。如何在企业站中战无不胜?本书独家披露:老板最喜欢的12种职业精神,员工在企业中晋升的秘密,称职员工应具备的8种特质。本书是作者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针对企业在现代职场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漫漫人生中,苦难并不可怕,你也无须为挫折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还在燃烧,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所以你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中的曲折与磨难。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阅尽世事,你就会幡然醒悟: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处心积虑,也不需要忍受过多的痛苦,自古万事难得圆,好也随缘,赖也随缘,再苦也要笑一笑!《再苦也要笑一笑》讲述了许多经典哲理故事,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这些故事有的睿智凝练,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悄然渗入我们的心田……每个故事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份美好的情感、一种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在品味中得到智慧与快乐。
  •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本书以极其有趣的方式,向您讲解了50种吸取哈佛精髓又非常实用的自我提升思维方法。从哈佛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以培养读者的品质为基础,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读者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
  • 青年恋爱攻略

    青年恋爱攻略

    本书从当代青年的实际出发,介绍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青年男女的恋爱取向和恋爱技巧,并对青年男女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恋爱攻略。书中还提供了恋爱物语、名言警句和经典爱情诗词赏析。
  • 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

    本书是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正昆教授所著的“礼仪面对面丛书”之一。本书具体介绍了人们在其日常性的交际应酬中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会面礼仪规范、应酬礼仪规范、交通礼仪规范、聚会礼仪规范、餐饮礼仪规范及公共礼仪规范等。本书兼具权威性、规范性、对象性及技巧性等特点,可供各类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之用,亦可供其他机关单位与企业的人员自学之用。
热门推荐
  • 智慧背囊——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智慧背囊——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暗夜大陆

    暗夜大陆

    二十年前,他们约在了这里,了结世家之间的恩怨!这一战,惊天地,泣鬼神!却将他带去了一个并不属于他的世界!重新开始了新的生命!新的修炼!两世为人,他却奇迹地留下了上个世界的记忆!修炼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神力!听这里的人说,这个地方叫做——暗夜大陆
  •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五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五部

    本部作品是以大清朝乾隆年间为历史背景,以嫉恶如仇的纪晓岚和权倾朝野的和珅斗智斗勇为主线,同时又有乾隆在中间掌握平衡,演绎一段段诙谐有趣的故事,将“铁三角”进行到底。
  • 异世神魔斗

    异世神魔斗

    “这位朋友,看你骨质奇葩,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是正常的!绝对是练武的奇才啊!我这里有两本武林绝学!”“纳尼?卧槽!你功夫片看多了吧?还来这套?话也说不清楚,什么叫骨质奇葩?那是奇特好不?还浑身上下没一点正常的?我靠,我哪里不正常?”“好,小伙子,你这性格我喜欢!看我们这么有缘,两本书只卖你五块钱!”现实与异世的混乱,与糟老头的一段莫名的对话!主角被神秘女子带到异世,留下了那句“弑神灭魔无视佛,毁天灭地傲苍穹仇人三千又如何,只为红颜一抹笑”四个不同的空间,迷一样的世界!且看主角穿越后,如何一步步解开谜团,弑神灭魔!********本文开头确实有些小小的慢热,但中后期会相当精彩!也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细细品味,相信小鱼会给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
  • 轮回之逆天邪王

    轮回之逆天邪王

    无论轮回多少次,我都会保护好你。拥挚爱无数,承前世因果,继前世之力,报前世之仇。不败邪王再创神话。交流群:365870886
  • 陌路之欢

    陌路之欢

    想起是在意的开始,在意是喜欢的前奏,喜欢,离爱不远……能让清贵如他经久想起的,似乎也就只有一个宋陌欢了。他已经在想起了,那么,宋陌欢,你呢?
  • 沙棠

    沙棠

    神兽沙棠,机缘巧合拜师上古神陆吾。命中注定的再次爱上,上一世的恨,这一世的爱,她还会如何选择?
  • 重整河山(1950-1959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三年婚姻,苏婧怀着身孕被离婚,净身出户后还要被逼打胎。荣西决如此绝情,她当初瞎了眼才会爱上他!然而——他堂堂大总裁,离了婚才发现心中所爱是她!荣西决生平第一次摊手:肿么办?苏婧得知后,面色冷淡:我和你没了联系,做不相交的平行线挺好。荣西决眸子一眯:谁说平行线不能相交?就此,荣大总裁奔跑在追宠前妻道路上不复返。各种极致宠爱分分钟送上。全面诠释,权势有多大,宠溺有多大。
  •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收入作者自1963年至近一两年的诗作共200余首,包容新旧两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亲情爱情友情,都在笔下汇聚,热情开朗,韵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