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9800000061

第61章 六 功成身退,保全自己

曾国藩认为,要想保全自己,就必须走功成身退的路子。他熟悉历史,害怕自己也遭遇"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因此,曾国藩运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了一条保全之路。

一八六○年,清军江南大营被再度摧毁之后,清朝绿营武装基本垮台,黄河以南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足以与太平军抗衡,因而不得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依靠他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慈禧上台之后,又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让他督办四省军务,身负昔日五位钦差大臣的职权,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事权归一,易于成功。

但是,自从进军雨花台以来,曾国藩兄弟迅速扩军,使曾国荃所属由二万余人增至五万人,曾国藩指挥的部队由几万人扩大为十二万人,除了赣、皖厘金和数省协饷外,增辟粤厘和湖南东征厘金,这就使清政府不能不渐生疑惧,感到这对他们是一种潜在威胁。湘军攻陷九浯洲,尤其苏、杭各城相继克复后,清政府的这种感觉与日俱增,隐隐感到自己的最大威胁已不再是行将失败的太平天国,而是手握重兵、广揽利权的曾国藩了。

一八六二年,曾氏家族处于鼎盛时期。曾国藩身居将相之位,曾国荃统领的人马达两万之众,曾国华统领的人马也达五千之多,曾国荃在半年之内,七次拜受君恩。尽管这还不是曾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但面对如此浩荡皇恩,曾国藩早已心满意足,甚至有点喜出望外,他禁不住骄然慨叹:"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曾国藩之所以被重用,关键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存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就不会依赖曾国藩。他们不想在消灭了太平军之后,又有湘军谋反。一八五四年,曾国藩攻陷武昌后,咸丰皇帝对他的封赏一再迟疑,正是考虑到这些。当时,捷报传来,咸丰皇帝很高兴,立即下旨,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并且夸奖曾国藩,说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能够立下大功。咸丰皇帝身边的一位大臣却劝他,说曾国藩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振臂一呼,四面八方的人都会Ⅱ自应,聚集在他的周围。虽然有了功劳可以得到奖赏,但给他权势,却不一定是国家的福气。成丰皇帝揣摩过后,就改变了主意。

曾国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了危机,心中不免矛盾。因为要想做到精忠报国又要功成身退,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古今能做到这点的人寥寥无几。

曾国藩功成身退的想法在他的日记中屡屡表露:"日内因户部奏折似有意与此间为难,寸心抑郁不自得。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

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故本日具折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柄之义。""是日,接奉廷寄,因十二月十八日秦兵之败,霞仙革职。业经告病开缺之员,留办军务,致有此厄,宦途风波,真难测矣!然得回籍安处,脱然无累,尤为乱世居位者不幸中之幸。"在给李鸿章的信中,曾国藩也提到:"仆辛苦多年,何必于晚节恋此一官,从此不居权要之任,或可保全末路耳。"另外,清政府对曾国藩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冷淡起来。其第一个表现,就是在曾国藩与沈葆桢争饷时,有意偏袒沈葆桢,裁抑曾国藩。最后虽然以轮船退款解决了曾国藩的乏饷问题,但从此曾、沈不和,使清政府基本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各省督抚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他热情支持了,江西争厘,他省协饷停解,就是明证。

清政府知道,虽然湘军总数有三十万人,仅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部从就有十二万人,但内部派系复杂,各树一帜,他的嫡系部队亦不过曾国荃的五万之众。所以,清政府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曾国藩部下的湘军将领,使之与曾国藩地位相近,感情疏远,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清政府还对曾国藩的部下和幕僚,实行拉拢和扶植政策,使他们渐渐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甚至互相不和,以便于控制和利用。而对于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则恰恰相反。一八六三年五月曾国荃升任浙江巡抚之后,虽仍在雨花台办理军务,未去杭州赴任,亦本属清政府的意旨,照例是可以单折奏事的。曾国藩遂让曾国荃自己上奏军情,以便攻陷天京后抢先报功。不料,奏折刚到立遭批驳。清政府以其尚未赴巡抚任,不准单折奏事,以后如有军务要事,仍报告曾国藩,由曾国藩奏报。

曾国藩恐曾国荃心情抑郁,言辞不逊,在奏折中惹出祸来,特派颇有见识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迅速赴雨花台大营,专门负责草拟章奏咨察事项。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受几句赞扬,不料又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干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辞引起的。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辞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节外生枝,有意苛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十多万人突围而去,左宗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到营里,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但是,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放。数日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暗示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寥寥数语,暗伏杀机。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当然能品出这些话的味道,掂出它的分量。何况,曾国荃确实非常骄傲,以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因而,攻陷天京前后,就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

曾国藩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贵常蹈危"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尤其注意回避历史上那些顾命大臣常遇到的功高震主的问题。因此,他在攻破天京后,虽然位列三公,权倾当朝,得到了一个汉族官吏前所未有的名利和权势,但是,他深刻地认识到,清政府是在八旗兵和绿营兵已腐败不堪的情况下,才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和汉族官僚来对付太平天国的。当太平天国已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数十万湘、淮军的存在,对曾国藩本人来说,当时简直不是福,而是祸。曾国藩经过周全的考虑,最终决定采取裁军而不辞官的保全方案。

关于曾国藩裁军的情况,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介绍。比较有趣的是,曾国藩在裁军的同时却坚持不辞官,这其中是有一定深意的。曾国藩在领兵作战时,一再请求回家为父母服丧终制,而战事终了后,何以不再提及此事,这点仍和他的忧畏有关。

曾国藩在剿平太平天国之乱后,皇帝封他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他是事实上的湘军领袖,凡是湘军出身的将领,无论是执掌兵权抑或出征疆场,都视他为精神上思想上的领导者,而湘军在裁遣之后,被藏者多至数万,功名路断,难免有很多人感到不满。

曾国藩如果在此时请求解官回籍终老,皇帝当然不能不接受他的要求。

但他若在回到乡间之后,以一个在籍乡绅的地位,忽然为一群图谋不轨之人所挟制,并奉之为领袖人物,即使曾国藩知所自处,而对清朝政府来说,也仍然不是保全功臣之道。如果清政府怀有过人的恐惧,曾国藩之辞卸官职,正表示他有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意愿,那就更容易发生不必耍的猜忌了。

所以,曾国藩在此时一方面自动解除兵权,一方面更留在两江总督任上继续为清政府效力,决不轻言去留,无疑正是使清政府感到放心的最好办法。

试看他在两江总督任内因奉旨剿捻而不以劳苦为辞,逢到军事失利,立即趁机推荐李鸿章自代,亦无非仍是远权势而避嫌疑的做法,不过在表面上不太显露痕迹而已。至此,我们当然要相信曾国藩之功成不居与远嫌避位,正是他的一贯作风了。所以曾国藩大刀阔斧裁撤湘军,高官却仍然要做,这也是消除清廷疑忌的一种高明手段。

同类推荐
  •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焦裕禄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以焦裕禄为标杆进行对照学习,本书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阐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关键在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他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对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名句典故的情况进行了了阐释和剖析,使读者领略到伟人博古通今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风采。
  • 先锋

    先锋

    本书通过对浙江大学近五年来受表彰的近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采写,生动反映了在创办世界一流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推进过程和建设成果,形象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热门推荐
  • 阴阳师·泷夜叉姬

    阴阳师·泷夜叉姬

    平安时代,百鬼夜行。朝中要臣怪病缠身,孕妇频频遭袭,神秘女子驾着巨型蜘蛛出没于黑夜。不可思议的怪事陆续发生,阴阳师安倍晴明与武士源博雅也被卷入旋涡中央。这桩桩件件异事背后,竟指向一出惊天阴谋……
  • 废柴逆天:魔帝,矜持点

    废柴逆天:魔帝,矜持点

    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皇牌特工,就因为一个破镯子穿越到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废柴就算了,还特么命短?某女立刻就怒了,废柴?你说一次我打一次,姐姐空间里上古神器,禁忌神兽全都有,拿出来闪瞎你们的眼!还有一头总是欲求不满但是实力高强的狼——谪仙世子!奶奶的她只是想狐假虎威吓吓一群人,没想到反而引火上身!“王八蛋的帝溟翼你给我起开!”无视怒吼,某世子身下压着某女,冷艳魅惑的轻轻一句:“睡都睡过了玉儿你害羞什么?”
  • 重生之男神老公别太坏

    重生之男神老公别太坏

    温馨,温家二女儿,温良和善,四九城出了名的私生女,二十岁,死于突发心脏病。意外重生,她成为米家养女,竟然发现前世死亡的真相,她决定亲手解开那些人的真面目,势要把真相大白于天下,还自己一个公道。却不想,复仇之路,遇上了他。他神秘、诡异,就连她那双过目不忘可以洞悉人心的眼,也无法看透。她是他买来的妻子,也是他用来掩人耳目的棋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草根屠龙

    草根屠龙

    八年前,吴飞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家乡,颠沛流离。八年之后,吴飞回到故乡,想要找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 仁剑录

    仁剑录

    一个被爱眷顾的孤儿,手持一把剑,闯入充满血腥的乱国格局,找寻自己,找寻爱人,找寻剑家的归宿。逍遥子,行走江湖数十年,扶危济困,仗义匡道,名盛于七国、剑家四大派与芸芸众生。无人知晓他的师承,但一把寒光宝剑,名列中州十大名剑前三,锋锐无匹,亡于其剑下之人,足令闻者惊寒···
  • 绝世墨殇

    绝世墨殇

    主人公是一个身份神秘的人,他的家世显赫但这对他来说却刚刚开始,重他出生的那一天,就注定这他的一身必定是艰难重重,龙争虎斗的,九界之上,为予独尊
  • 女神降临校园

    女神降临校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起来感受班花班草,校花校草的魅力。
  • 马首农言

    马首农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命半道

    天命半道

    魔法的冰焰早已熄灭,胜利的凡人也已离去,蔓生着战争却歌舞升平的艾斯大陆上,天命,悄然转动这次,又该是谁?能挡住它的车轮。这一切,开始的时间。天命1715年。
  • 伊人不见

    伊人不见

    深深的想念说不出口──张谦知道,自己已失去了烙印在心的人。他曾说:"妳若肯跟我过,我定不负妳。"如今几年过了,他再没回头,她再没向前。